《酬乐天杨州初逢席上见赠》-刘禹锡和白居易的故事
唐代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原文、译文及注释

唐代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原文、译文及注释题记:刘禹锡与白居易惺惺相惜。
白居易在筵席上写了一首诗《醉赠刘二十八使君》相赠,在诗中,白居易对刘禹锡被贬谪的遭遇,表示了同情和不平。
于是刘禹锡写了这首《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回赠白居易。
原文: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唐代-刘禹锡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翻译: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在巴山楚水这些荒凉的地方,度过了23年沦落的时光。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怀念老朋友徒然吟诵闻笛小赋,久贬归来感觉已不是旧时光。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沉船旁边有千艘船经过,但病树前面也是万木争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今天听了你为我背诵的诗,暂时借这杯酒振奋精神。
注释:注释校对自《初中语文九年级上册》,选自《刘禹锡集》卷三十一(中华书局1990年版)。
刘禹锡参与王叔文集团的政治改革,失败后被贬到外地做官二十多年。
唐敬宗宝历二年(826),刘禹锡在扬州遇到白居易。
在酒宴上白居易写了《醉赠刘二十八使君》,对刘禹锡屡遭贬谪怀才不遇的命运寄予深切的同情。
刘禹锡作此诗答谢。
酬,这里是以诗相答的意思。
乐天,指白居易,字乐天。
使君,对州郡长官的尊称。
〔巴山楚水〕诗人曾被贬夔(kuí)州朗州等地,夔州古属巴郡,朗州属楚地,故称“巴山楚水”。
〔二十三年〕从唐顺宗永贞元年(805)刘禹锡被贬为连州刺史,到写此诗时,共二十二个年头,因第二年才能回到洛阳,所以说“二十三年”。
〔弃置身〕指遭受贬谪的诗人自己。
〔闻笛赋〕指西晋向秀所作的《思旧赋》。
向秀跟嵇康是好朋友,嵇康被司马氏集团杀害,向秀经过嵇康故居时,听见有人吹笛,不禁悲从中来,于是作了《思旧赋》。
〔烂柯人〕指晋人王质。
南朝梁任昉(fǎng)《述异记》载,王质上山砍柴,看见两个童子下棋,就停下观看。
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全诗翻译赏析

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全诗翻译赏析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全诗翻译赏析“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的诗意:今天听了你为我吟诵的诗篇,暂且借这一怀美酒振奋精神。
“长精神”即“振作精神”,表现了诗人坚定的意志(信念)和乐观的精神。
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全诗翻译赏析,希望对你有帮助!出自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译文在巴山楚水这些凄凉的地方,度过了二十三年沦落的光阴。
怀念故友徒然吟诵闻笛小赋,久谪归来感到已非旧时光景。
沉船的旁边正有千帆驶过,病树的前头却是万木争春。
今天听了你为我吟诵的诗篇,暂且借这一怀美酒振奋精神。
赏析:《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是唐代刘禹锡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
此诗作于唐敬宗宝历二年(826年),刘禹锡罢和州刺史返回洛阳,同时白居易从苏州返洛阳,二人在扬州初逢时,白居易在宴席上作诗赠与刘禹锡,刘禹锡也写诗作答。
首联概写谪守巴楚、度尽劫难的经历。
“凄凉地”、“弃置身”,虽语含哀怨,却在感伤中不失沉雄,凄婉中尤见苍劲。
二联感叹旧友凋零、今昔异貌。
“闻笛赋”、“烂柯人”,借典寄慨,耐人寻味。
三联展示的却是生机勃勃的景象,寄寓在其中的是新陈代谢的进化思想和辩证地看待自己的困厄的豁达襟怀;在手法上,它则将诗情、画意、哲理熔于一炉,以形象的画面表现抽象的哲理,旨趣隽永。
尾联顺势而下,请白氏举杯痛饮,藉以振奋精神。
总体来说,诗的.首联以伤感低沉的情调,回顾了诗人的贬谪生活。
颔联,借用典故暗示诗人被贬时间之长,表达了世态的变迁以及回归以后人事生疏而怅惘的心情。
颈联是全诗感情升华之处,也是传诵千古的警句。
诗人把自己比作“沉舟”和“病树”,意思是自己虽屡遭贬低,新人辈出,却也令人欣慰,表现出他豁达的胸襟。
尾联顺势点明了酬答的题意,表达了诗人重新投入生活的意愿及坚韧不拔的意志。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原文及翻译赏析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原文及翻译赏析《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是唐代刘禹锡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
此诗作于唐敬宗宝历二年(826年),刘禹锡罢和州刺史返回洛阳,同时白居易从苏州返洛阳,二人在扬州初逢时,白居易在宴席上作诗赠与刘禹锡,刘禹锡也写诗作答。
首联概写谪守巴楚、度尽劫难的经历。
“凄凉地”、“弃置身”,虽语含哀怨,却在感伤中不失沉雄,凄婉中尤见苍劲。
二联感叹旧友凋零、今昔异貌。
“闻笛赋”、“烂柯人”,借典寄慨,耐人寻味。
三联展示的却是生机勃勃的景象,寄寓在其中的是新陈代谢的进化思想和辩证地看待自己的困厄的豁达襟怀;在手法上,它则将诗情、画意、哲理熔于一炉,以形象的画面表现抽象的哲理,旨趣隽永。
尾联顺势而下,请白氏举杯痛饮,藉以振奋精神。
翻译/译文在巴山楚水这些凄凉的地方,度过了二十三年沦落的光阴。
怀念故友徒然吟诵闻笛小赋,久谪归来感到已非旧时光景。
沉船的旁边正有千帆驶过,病树的前头却是万木争春。
今天听了你为我吟诵的诗篇,暂且借这一怀美酒振奋精神。
注释酬:答谢,酬答,这里是指以诗相答的意思。
用诗歌赠答。
乐天:指白居易,字乐天。
见赠:送给(我)。
巴山楚水:指四川、湖南、湖北一带。
古时四川东部属于巴国,湖南北部和湖北等地属于楚国。
刘禹锡被贬后,迁徙于朗州、连州、夔州、和州等边远地区,这里用“巴山楚水”泛指这些地方。
二十三年:从唐顺宗永贞元年(805年)刘禹锡被贬为连州刺史,至宝历二年(826)冬应召,约22年。
因贬地离京遥远,实际上到第二年才能回到京城,所以说23年。
弃置身:指遭受贬谪的诗人自己。
置:放置。
弃置:贬谪(zhé)。
怀旧:怀念故友。
吟:吟唱。
闻笛赋:指西晋向秀的《思旧赋》。
三国曹魏末年,向秀的朋友嵇康、吕安因不满司马氏篡权而被杀害。
后来,向秀经过嵇康、吕安的旧居,听到邻人吹笛,不禁悲从中来,于是作《思旧赋》。
序文中说:自己经过嵇康旧居,因写此赋追念他。
刘禹锡借用这个典故怀念已死去的王叔文、柳宗元等人。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原文翻译及赏析3篇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原文翻译及赏析3篇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原文翻译及赏析3篇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原文翻译及赏析1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朝代:唐朝作者:刘禹锡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译文及注释:译文巴山楚水一带荒远凄凉,二十三年来,我被朝廷抛弃在那里。
回到家乡后,熟悉的人都已逝去,只能哼唱着向秀闻笛时写的《思旧赋》来怀念他们,而自己也成了神话中那个烂掉了斧头的人,已无人相识,真令人恍如隔世啊。
在沉舟旁边有上千条船争相驶过,枯败的病树前万棵绿树生机勃发。
今天听到你为我作的那一首诗,就借这美酒重新振作起精神吧。
注释⑴酬:答谢,酬答,这里是指以诗相答的意思。
用诗歌赠答。
乐天:指白居易,字乐天。
见赠:送给(我)。
⑵巴山楚水:古时四川东部属于巴国,湖南北部和湖北等地属于楚国。
刘禹锡曾被贬到这些地方做官,所以用巴山楚水指诗人被贬到之地。
⑶二十三年:从唐顺宗永贞元年(805年)刘禹锡被贬为连州刺史到写此诗时,共22个年头,因第二年才能回到京城,所以说23年。
弃置身:指遭受贬谪的诗人自己。
置:放置。
弃置:贬低。
⑷怀旧:怀念故友。
吟:吟唱。
闻笛赋:指西晋向秀的《思旧赋》。
三国曹魏末年,向秀的朋友嵇康、吕安因不满司马氏篡权而被杀害。
后来,向秀经过嵇康、吕安的旧居,听到邻人吹笛,不禁悲从中来,于是作《思旧赋》。
序文中说:自己经过嵇康旧居,因写此赋追念他。
刘禹锡借用这个典故怀念已死去的王叔文、柳宗元等人。
⑸翻似:倒好像。
翻:副词,反而。
烂柯人:指晋人王质。
相传晋人王质上山砍柴,看见两个童子下棋,就停下观看。
等棋局终了,手中的斧柄(柯)已经朽烂。
回到村里,才知道已过了一百年。
同代人都已经亡故。
作者以此典故表达自己遭贬23年的感慨。
刘禹锡也借这个故事表达世事沧桑,人事全非,暮年返乡恍如隔世的心情。
⑹侧畔:旁边。
(7)歌一曲:指白居易的《醉赠刘二十八使君》(8)到:到达(9)长(zhǎng)精神:振作精神。
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注释和赏析

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注释和赏析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注释和赏析刘禹锡的《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的内容大家一定很熟悉。
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的注释和赏析。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朝代:唐代作者:刘禹锡原文: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译文巴山楚水凄凉之地,二十三年默默谪居。
回来物是人非,我像烂柯之人,只能吹笛赋诗,空自惆怅不已。
沉舟侧畔,千帆竞发;病树前头,万木逢春。
今日听你高歌一曲,暂借杯酒振作精神。
注释1.酬:答谢,酬答,这里是指以诗相答的意思。
用诗歌赠答。
2.乐天:指白居易,字乐天。
3.见赠:送给(我)。
4.巴山楚水:指四川、湖南、湖北一带。
古时四川东部属于巴国,湖南北部和湖北等地属于楚国。
刘禹锡被贬后,迁徙于朗州、连州、夔州、和州等边远地区,这里用“巴山楚水”泛指这些地方。
5.二十三年:从唐顺宗永贞元年(805年)刘禹锡被贬为连州刺史,至宝历二年(826)冬应召,约22年。
因贬地离京遥远,实际上到第二年才能回到京城,所以说23年。
6.弃置身:指遭受贬谪的诗人自己。
置:放置。
弃置:贬谪(zhé)。
7.怀旧:怀念故友。
8.吟:吟唱。
9.闻笛赋:指西晋向秀的《思旧赋》。
三国曹魏末年,向秀的朋友嵇康、吕安因不满司马氏篡权而被杀害。
后来,向秀经过嵇康、吕安的旧居,听到邻人吹笛,不禁悲从中来,于是作《思旧赋》。
序文中说:自己经过嵇康旧居,因写此赋追念他。
刘禹锡借用这个典故怀念已死去的王叔文、柳宗元等人。
10. 到:到达。
11.翻似:倒好像。
翻:副词,反而。
12.烂柯人:指晋人王质。
相传晋人王质上山砍柴,看见两个童子下棋,就停下观看。
等棋局终了,手中的斧柄(柯)已经朽烂。
回到村里,才知道已过了一百年。
同代人都已经亡故。
作者以此典故表达自己遭贬23年的感慨。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醉赠刘二十八使君
【唐】白 居 易
为我引杯添酒饮,与君把箸击盘歌。 诗称国手徒为尔,命压人头不奈何。 举眼风光长寂寞,满朝官职独蹉跎。 亦知合被才名折,二十三年折太多。
字音字形一
chóu 酬
yǔ xī 刘禹锡 zàn pí ng 暂凭
yí n 吟
làn kē 烂柯人
cè pàn 侧畔
zhǎng 长精神
刘禹锡(772-842)
字梦得,唐代中期诗人、 文学家、哲学家,有“诗 豪”之称(他诗歌风格 雄浑豪迈,被白居易称 为诗豪)。 刘禹锡,曾任太子宾客, 世称“刘宾客”。与柳宗元 并称“刘柳”。与白居易合 称“刘白”。
刘禹锡因参与王叔文集团的政治 变革,失败后被贬到外地做官二十二 年。 敬宗宝历二年(826)冬,刘禹 锡罢和州刺史后,回归洛阳,途经扬 州,与罢苏州刺史也回洛阳的白居易 相逢。相同的经历遭遇,使两人有了 共同的语言。在筵席上白居易写了一 首诗《醉赠刘二十八使君》赠他。 刘禹锡回忆往事,感慨万千, 因此,写了这首诗,以答谢白居易。
根据提示默写出诗句
1、刘禹锡在《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表 现诗人对仕宦升沉、世事变迁的豁达胸襟,揭示 新事物必将取代旧事物的千古名句是__,__。 2、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送别千古名句 是“____” 3、李商隐在《夜雨寄北》中由当前苦况所激发 的对于未来欢乐憧憬的诗句是 “___” 4、郑谷《淮上与友人别》中从江头景色收转到 离亭别宴,正面抒写握别时情景的诗句是 “__”
颔联涉及到哪些典 故?作者为什么要选 用它们?
悼念王叔文等被政治迫害的故人
【闻笛赋】指西晋向秀所作的《思旧 赋》。向秀和嵇康是好 朋友,嵇康因不满当时 掌握政权的司马氏集团 而被杀,一次向秀经过 亡友嵇康的旧居,听见 邻人吹笛,不胜悲叹, 于是写了《思旧赋》。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是唐代刘禹锡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
此诗作于唐敬宗宝历二年(826年)在扬州与白居易相逢时。
首联以伤感低沉的情调,回顾了诗人的贬谪生活。
颔联借用典故暗示诗人被贬时间之长,表达了世态的变迁以及回归以后生疏而怅惘的心情。
颈联,诗人把自己比作“沉舟”和“病树”,意思是自己虽屡遭贬低,新人辈出,却也令人欣慰,表现出他豁达的胸襟。
尾联顺势点明了酬答的题意,表达了诗人重新投入生活的意愿及坚韧不拔的意志。
作品译文巴山楚水一片荒远凄凉,二十三年来,我被朝廷抛弃在那里。
回到家乡,熟悉的人都已逝去,只能吟着向秀闻笛时写的《思旧赋》来怀念他们,而自己也成了神话中那个烂掉了斧头的人,已无人相识,真令人恍如隔世啊。
我如同一艘沉船,新贵们好比千帆竞渡,飞驰而过,又如一棵病树,眼前都是万木争春,生机盎然。
今天听到你为我歌唱的那一曲,就凭借这杯美酒重新振作起精神吧。
[公元826年(唐敬宗宝历二年)刘禹锡被罢为和州刺史上任返回洛阳,同时白居易从苏州返洛阳,两位诗人在扬州相逢。
盘桓半月,然后结伴北上。
在扬州初逢时,白居易写了一首《醉赠刘二十八使君》送给刘禹锡。
诗中云“为我引杯添酒饮,与君把箸击盘歌。
诗称国手徒为尔,命压人头不奈何。
举眼风光长寂寞,满朝官职独蹉跎。
亦知合被才名折,二十三年折太多。
”刘禹锡的这首诗就为酬答白居易,着重抒发这特定环境中思想感情。
赤壁杜牧这首诗是诗人经过赤壁(今湖北省武昌县西南赤矶山)这个著名的古战场,有感于三国时代的英雄成败而写下的。
发生于汉献帝建安十三年(二○八年)十月的赤壁之战,是对三国鼎立的历史形势起着决定性作用的一次重大战役。
其结果是孙、刘联军击败了曹军,而三十四岁的孙吴军统帅周瑜,乃是这次战役中的头号风云人物。
诗人观赏了古战场的遗物,对赤壁之战发表了独特的看法,认为周瑜胜利于侥幸,同时也抒发了诗人对国家兴亡的慨叹。
有情有致。
折戟:折断的戟。
戟,古代兵器。
销:销蚀。
将:拿起。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刘禹锡与朋友的故事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刘禹锡与朋友的故
事
在唐朝时期,有一位文学家名叫刘禹锡,他才华横溢,深受朝廷和文坛的赏识。
有一天,刘禹锡在扬州初次与酬乐天相识,他们两人在一次宴会上成为了好友。
这次宴会上,酬乐天用心地为刘禹锡准备了一份特殊的见面礼。
当刘禹锡打开
礼盒,里面展现出一对精美的对联,这对联写满了诗意和友情。
上联写道:“初逢
游客福缘久,扬州故人见尔欢。
”下联写道:“乐此逍遥非旅息,天秋月夜借诸天。
”这对联不仅展示了酬乐天对刘禹锡的敬意和喜爱,也表达了他们初次见面的喜悦。
刘禹锡看到这对联后,不禁心生感慨。
他深知酬乐天才华出众,他们俩在才艺
上可谓是相互欣赏。
这份见面礼不仅表达了酬乐天对刘禹锡的赞美和友情之意,也展现了他们两人文学交流的共同欢乐。
自此之后,刘禹锡和酬乐天成为了好朋友。
他们常常相聚,互相交流文学心得
和人生感悟。
他们的友谊在文化和艺术上得到了深化,为他们的人生增添了许多欢乐和启发。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友谊可以超越时空和场合的限制。
即使是初次见面,只要
我们用心去相互了解和欣赏,就能建立起深厚的友谊。
无论是在文学创作、艺术交流或者是日常生活中,友谊都能让我们共同成长,享受到更多的快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刘禹锡和白居易的故事
刘禹锡,字梦得,早年与柳宗元交住密切,人称“刘柳”,后来与白居易交谊深厚,并称“刘白”。
白居易,与刘禹锡同岁。
宝历二年,任和州刺史的刘禹锡返回洛阳,白居易也正好从苏州回洛阳,两人在扬州相逢,白居易即席赋诗一首赠刘禹锡,对刘禹锡被不幸贬职表示了深深的同情和慰藉,刘禹锡也回赠了著名的《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其中“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两句白居易听后称之为“神妙”之句。
白居易曾写《春词》,刘禹锡也曾原韵相和,并有“蜻蜓飞上玉搔头”的名句。
开成二年,白居易和刘禹锡都在洛阳任职,两人心心相印惺惺相惜,白居易的诗《与梦得沽酒闲饮且约后期》,感慨二人以67岁高龄把酒论诗,展望重阳佳节两人能再“一醉一陶然”。
白居易还有《赠梦得》诗说“为我尽一杯,与君发三愿:一愿世清平,二愿身强健,三愿临老头,数与君相见。
”刘禹锡71岁逝世,白居易写了《哭刘尚书梦得二首》,诗中说“四海齐名白与刘,百年交分两绸缪。
同贫同病退闲日,一死一生临老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