磁带录音机的一生27页PPT
第2章 磁带录像机.ppt

教育科学系
说明事项:
第2章 磁带录像机
(1)重放电压不可能随信号频率的升高而无限度地
增加。
(2)当记录波长减小到与重放磁头的工作间隙相等
(g=λ)时,整个磁头间隙内的磁通量平均值
因正负抵消而等于零,无重放电信号输出。
(3)当g= λ/2时,重放电压才会达到最大值,因而
g≤ λ/2 是保证正常重放的基本条件。
教育科学系
2. 1 录像机的发展
第2章 磁带录像机
发展历程:从模拟到数字、从复合到分量。
四大记录格式:模拟复合、模拟分量、数字 复合、数字分量
教育科学系
第2章 磁带录像机
2.1.1 磁记录技术的发展
1. 1898年,丹麦的波尔森所做的有关磁性记录的 实际演示。
2. 1906年,波尔森和其同事采用直流偏磁的记录 方式,减少了失真,提升了输出信号电平。
高保真录像机:采用旋转磁头记录和重放音频信 号,可改善音频信号的录放幅频特性,从而达到 提高音质的目的。
第2章 磁带录像机
授课教师:龙 英 艳 授课班级:教技081、082班
本章内容结构体系
第2章 磁带录像机
磁带录像机
录像机的发展 录像机的分类 磁记录基本原理 录像机的基本组成 磁带录像机的记录格式及其兼容性 磁带录像机的典型应用
教育科学系
学习目标
第2章 磁带录像机
了解磁带录像机的发展历史 知道磁带录像机的分类方法 理解磁记录的基本原理 掌握录像机的基本组成 掌握磁带录像机的记录格式及其兼容性 了解磁带录像机在电视节目制作系统中 的应用
放慢带速而磁头高速旋转,提高了头带相对速度。 低载频、浅调制的调频信号记录方式。
第二代广播用录像机:1978年,制定了1in螺旋扫描录像 机的规格。 业务用磁带录像机:
第二章-磁带录像机课件

§2.1 磁带录像机的发展
目前, SONY公司相继推出了高级型BVW系列(1986 年)、标准型PVW系列(1991年)、普及型UVW系列 (1993年)和顶级产品─数字分量型DVW系列。
1985年,松下公司开发了M-Ⅱ格式模拟分量录像机。 它采用了金属带和非晶态合金视频磁头,采用了方位角 记录(亮度磁头+15°,色度磁头-15°),消除重 放时的邻迹亮色干扰。
铁磁性物质的特点是,高导磁率,其μ》1,具有良好的导 磁性能;在外磁场作用下能产生很强的与外磁场同向的磁 感应强度;当外磁场除去后,仍保留磁性——剩磁。
§2.3 磁记录基本原理
铁磁性材料根据剩磁的大小不同,又分为硬磁性材料和软 磁性材料。 ▪ 硬磁性材料:剩磁和矫顽磁力非常大 ( 如氧化铁、二 氧化铬等 ) ; ▪ 软磁性材料:导磁率μ高,矫顽力小(如矽钢、铁铅硅、 玻莫合金等)。
§2.3 磁记录基本原理
3.磁带
磁带是存贮图像信息、声音信息以及其它有关信息 的媒质。其质量的优劣对录放质量和记录密度都有 着直接的影响。
磁带是由粘合剂、带基、磁性层及背涂层构成。
带基:是用对酞酸聚乙烯等塑料材料制成的,它是承载磁 粉的载体。应具有足够屈服强度和拉断强度。
磁性层:决定了磁带的电磁特性。涂布型磁带包括氧化铁 带和金属带等。
1.广播用途录像机:
主要用于广播电视系统,它技术指标高、图像质量好、 价格昂贵。主要有:Betacam-SP系列、M-Ⅱ系列、数 字Betacam-SX系列、MPEG IMX、Digital-S系列等。
2.专业用途录像机:
主要用于电化教育、工业、医疗、交通等领域。它体积 小、重量较轻、价格便宜,但图像质量不如广播用录像 机。主要有:DVCAM系列、DVCPRO系列、S-VHS系 列、Hi8系列等。
磁带录音机原理

磁带录音机原理
磁带录音机是一种用于记录声音的设备,它由磁带、磁头、调音台等部分组成。
磁带是一种录音带,它在播放时,声音要经过磁头的作用才能被记录到磁带上。
磁头是一种能永久记忆磁性的设备,当我们在播放磁带时,它就会将声音转换成磁性信号,然后储存起来。
磁带录音机的原理是:当磁头在磁面上移动时,它就会把声音转换成电信号,记录在磁上。
磁带录音机是利用了电的磁性原理来记录声音的。
要将电信号转化为磁信号,就要用到磁带录音机上的电磁机构。
它的基本结构有两个线圈、一个磁头、一根带子和一组开关。
线圈的作用是:当线圈被施加一个与磁带速度相等的磁场时,磁力线穿过磁感应强度为B的磁体时,磁头就会带动磁性盘转动。
磁带就会顺着磁头所指方向前进。
当磁场消失时,磁头也就停下来了。
在电磁机构中,线圈、磁头和带子是主要部分。
其中磁性盘是将磁场强度B转化为磁性信号并储存起来的设备,带子是将磁信号转换成电信号并储存起来的设备,它们都是由磁铁来控制的。
—— 1 —1 —。
磁带录音机的工作原理

磁带录音机的工作原理磁带录音机是一种利用磁带来记录和播放声音的设备。
它工作的原理是通过磁头将声音信号转换成磁场变化,并将这种变化记录到磁带上,然后再通过磁头将磁场变化转换回声音信号进行播放。
首先,我们需要了解磁带的组成。
磁带由一条长条状的塑料基膜构成,它涂有一层包含铁氧化物磁性粉末的磁层。
这个磁层可以记录磁场变化。
在磁带录音机中,磁头是起到非常关键作用的部件。
磁头有两个主要功能:读取磁带上的磁场变化,以及写入声音信号的磁场变化到磁带上。
当我们要录音时,声音信号首先被传送到录音机的麦克风。
麦克风将声音信号转换成电信号,然后这个电信号通过一个放大器被放大。
接下来,放大后的信号被传送到磁头的线圈中。
磁头的线圈周围绕着一个小型电磁铁芯。
电流通过线圈时会产生磁场,这个磁场就通过电磁铁芯进一步集中和引导。
当放大后的声音信号通过线圈产生的磁场改变时,磁带上的磁性粉末会随之发生相应的变化。
完成录音后,我们可以通过磁头的第二个作用来播放录音。
播放过程和录音类似,但是方向相反。
磁头将磁带上记录的磁场变化重新转换成电信号,然后通过放大器放大并传送到扬声器,最终以声音的形式播放出来。
需要注意的是,磁带录音机在录音和播放的过程中,磁头和磁带之间的接触是非常重要的。
为了确保良好的接触,磁头通常附有一个可调节的压力装置,用来控制磁头与磁带的接触压力。
此外,磁带录音机还具备一些其他功能,例如快进、倒带、暂停和音量控制等。
这些功能通过机械装置来实现。
例如,快进和倒带是通过一个带有小齿轮的电机旋转磁带来实现的。
总之,磁带录音机的工作原理基于磁头将声音信号转换成磁场变化,并将这种变化记录到磁带上,然后再通过磁头将磁场变化转换回声音信号进行播放。
这种技术已经相对过时,但它在音频记录和播放领域的贡献仍不可忽视。
磁带录音机的工作原理是利用磁性材料的特性来记录和播放声音信号。
这种技术已经存在了很长时间,虽然现在已经被数字录音设备取代,但它在过去几十年中对音频技术的发展和传播做出了重大贡献。
索尼磁带机发展史

索尼磁带机发展史1979年7月:索尼TPS-L2正式上市。
390克!原配耳机MDR-3L2。
同时推出WALKMAN概念!1980年:爱华TP-S30 1981年5月:索尼推出WM-2和TPS-L2改进版WM-3原配耳机MDR-4L2,输出功率20mW+20mW。
使用A型电池使用时间近60小时。
1981年:爱华单放机HS-P1,也是爱华30周年纪念产品1982年1月:索尼WM-F2,看上去像WM-2的加长版。
1982年2月:索尼录放机WM-R2。
1982年2月:索尼WM-D6。
这是一款传奇的随声听,作为索尼公司第一台专业随声听第一台运用了杜比降噪-B的以及第一台走带精度达到0.04%WRMS(抖晃率)的随声听,出厂价高达60000日元1982年10月:索尼WM-7,第一台自动翻带和运用了轻触式按键的随声听。
索尼WM-DD,走带率达0.08%。
爱华推出HS-M2 1983年2月:索尼推出运动机型WM-F5,看上去像WM-F2的防水改进版1983年3月:索尼伸缩机型WM-20。
WM-F20则是前者的收音型号。
爱华推出HS-P5。
,一代解析力妙不可言梦幻机型1984年1月:索尼WM-F15,收录版WM-F65同期发售1984年2月:索尼WM-D6改进版WM-D6C上市,时价64000日元第一次运用杜比-C的随声听WM-DC2及其简化版WM-DD2推出1984年6月:索尼WM-30上市,以及增加TV伴音/FM/AM的WM-F30上市。
索尼WM-R15上市,收音版WM-F85在1985年2月上市。
同时索尼WALKMAN销售1000万台1984年10月:索尼WM-40,它是伸缩系列里唯一一款自动翻带机型1985年3月:索尼WM-551985年5月:索尼WM-F551985年10月:索尼WM-101及WM-F101(收音版),第一批使用口香糖电池的机器!索尼WM-50。
爱华推出HS-R8,第一款运用线控的随声听(线控和耳机是分开使用的)1986年4月:索尼推出神经病机型WM-F107,太阳能在晴天时阳光照射4小时就能够充满电1986年6月:索尼WM-101录音版WM-R202上市。
磁带录像机组成课件

电源指导
用于指导电源的工作状态,如电 源开启、关闭、待机等。
03 磁带录像机工作 原理
信号记录与重放
信号记录
录像机通过磁头将视频和音频信号转 化为磁场的情势,记录在磁带上。
信号重放
录像机通过磁头将磁带上的磁场重新 转化为视频和音频信号,输出到电视 机上。
伺服系统工作原理
磁带速度控制
伺服系统通过控制磁带的走带速度,确保视频和音频信号的稳定记录和重放。
专业型
适用于广播、电视、电影 等领域的专业录制和编辑 。
便携式
便于携带,合适旅行和户 外活动时使用。
02 磁带录像机组成 部件
磁头组件
磁头
用于在磁带上写入和读取 数据,通常由铁氧体磁芯 和线圈组成。
磁头驱动机构
用于驱动磁头在磁带表面 移动,实现数据的读写。
磁头清洁器
用于清除磁头表面附着的 尘埃和污垢,保持磁头的 清洁。
磁头振动
机械系统还负责驱动磁头的振动,以实现更好的信号读写效果。
电源系统工作原理
电源供应
电源系统负责为整个录像机提供稳定 的电源供应,确保各部分能够正常工 作。
节能设计
电源系统还采用节能设计,降低录像 机的能耗,到达环保和节能的效果。
04 磁带录像机常见 故障与维修
磁头组件故障与维修
总结词
磁头组件是磁带录像机的重要部分,负责读写磁带上的信息。当磁头组件出现故障时,会导致图像失真、声音断 断续续等问题。
详细描述
控制系统故障通常表现为操作失灵、无法正常录制或播放等。这可能是由于控制电路、 按键或连接线路故障引起的。维修时需要检查控制电路和连接线路,确保其正常工作。
机械系统故障与维修
总结词
磁带录音机的录放音

(1)录音机的录音过程
录音过程示意图
①磁头采用软磁材料,磁带采用硬磁材料; ② 录音时,声音使话筒中产生随声音而变化的感应 电流,音频电流经放大电路放大后,进入录音磁头的线圈 中,在磁头的缝隙处产生随音频电流变化的磁场。磁带紧 贴着磁头缝隙移动,磁带上的磁粉层被磁化,在磁带上就 记录下声音的磁信号。
小结
1.录音机的录音过程 录音过程是“声信号→电信号→磁信号”的变换
2.录音机的放音过程
放音过程则是“磁信号→电信号→声信号”的变换。
谢 谢!
(2)录音机的放音过程
放音过程示意图
放音是录音的逆过程
放音时,磁带紧贴着放音磁头的缝隙通过,磁 带上变化的磁场使放音磁头线圈中产生感应电流, 感应电流的变化跟记录下的磁信号相同,所以线圈 中产生的是电流音频,这个电流经放大电路放大后, 送到扬声器,扬声器把音频电流还原成声音。
练习
1.磁带录音机既可用作录音,也可用作放音。下面是对于它们在录 音、放音过程中主要工作原理的描述,正确的是( A) A.放音的主要原理是电磁感应,录音的主要原理是电流的磁效应 B.录音的主要原理是电磁感应,放音的主要原理是电流的磁效应 C.放音和录音的主要原理都是磁场对电流的作用 D.录音和放音的主要原理都是电磁感应
录音机发展史

话说当年丹麦有位年轻电机工程师Valdemar Poulsen,他利用磁性变化的原理,以钢琴线制造了一部「录话机」,1898年获得专利,这就是1930年代钢线录音机的前身。
1900年巴黎的世界博览会中,Poulsen展出了他的录话机,虽然早十年前就已经有著名歌唱家的录音圆筒出售,科学家仍对录话机大感兴趣,Franz Josef皇帝还留下一段谈话,成为现存最早的磁性录音数据。
圆盘留声机发明人Emile Berliner同一年到美国设厂生产机器,Poulsen也想跟进,但资金不足,最后工厂落入商人Charles Rood手中。
有生意头脑的Rood 以录话机录制美国总统的谈话,又协助纽约警方侦破黑社会谋杀案,使得录话机声名大躁。
德国海军透过丹麦买了几部录话机用在船舰上,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他们就用来记录摩斯密码,导致美国运兵船被德国击沈,战后Rood被以叛国罪起诉,但到他九十几岁去世前仍在缠讼中,这是录音机史上的一段「间谍外传」。
磁性录音1936年英国指挥家毕勤爵士率领伦敦爱乐访问德国,应BASF邀请,11月19日在该公司Ludwigshafen的大礼堂中进行了一场演奏,曲目包括莫扎特《第39号交响曲》等,这是音乐史上第一次大型的磁性录音;在大西洋彼岸,指挥家史托考夫斯基1931年的立体声实验录音,以及同年RCA示范的33又转长时间录音,都还是直接将声音刻在蜡盘上。
美国人也进行磁性录音研究,像是Marvin Camras把交流偏压技术引进钢丝录音机,使其频宽与杂音都达到可收录音乐的水平。
另一家Brush公司也发展出录音带,他们委请3M制造一种有光滑表面,厚度为千分之三寸的薄胶带,柔软防潮,在上面可涂布磁性铁粉。
这些规格后来持续用了三十年,不过Brush所设计的录音机Soundmirror却没有形成气候。
二次大战期间,德国广播电台已经开始大量运用磁带录音机,播出重要军事将领的录音,美国人常搞不清楚为什么希特勒可以同时出现在好几个地方?直到二次大战后,终于诞生了第一台可供录音室用的美国磁带录音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