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史学

合集下载

第11章 德国历史学派(丁)

第11章 德国历史学派(丁)

11.2.2经济发展思想
1.生产力理论。1)重视教育、科技在生产力进步中 的作用;2)突出强调政治、经济和法律制度对生产 力进步的作用;3)认为产业部门间的协调发展可以 促进生产力的进步;4)指出民族精神是发展生产力 的基础。 2.工业优先论。李斯特强调优先发展工业的重要意义, 认为工业可以促进形成新的民族精神,可以完善国 家经济结构,尤其是可以完善农业等传统产业部门。 3.国家干预理论。李斯特认为后进的德国只有在强有 力的国家力量扶持下,才能实现强国之梦,保护关 税是提高生产力最有效的手段。国内自由贸易
经济思想
11.4、古斯塔夫· 施莫勒
德国新历史学派的创 始人、典型代表
施穆勒生于海尔布隆,是符腾堡一个文官的儿子。 他在蒂宾根学习经济、历史和行政管理。他是哈里 大学、斯特拉斯堡大学和柏林大学的教授。 他是德帝国的主要经济学家,是“讲坛社会主义者” 的领导人,还是社会政治学会的创始人,并长期担 任该会主席。 是几个刊物《国家与社会科学研究》、《德意志帝 国法律与国民经济管理年鉴》的主编,被任命为布 兰登堡和普鲁士的官方史学家,是《普鲁士科学院 院报》和《布兰登堡和普鲁士历史研究》的督印人。 是社会科学研究的主要组织者之一,几乎控制着德 帝国所有经济学重要学术职称的授予权。
11.2.德国历史学派的 先驱为F.李斯特。
李斯特 F.GeorgFriedrich List (1789~1846)德国国 民经济学的创始人,历 史学派的先驱,德国保 护关税政策的首倡者。
11.2.1生平细节
出身于罗伊特林根一个制革匠家庭。1817年曾任蒂宾根大学 行政学教授,曾被选为符腾堡议会议员。他主张自由主义的 政治改革,屡遭封建势力迫害。1825年被迫亡命美国,1827 年发表了《美国政治经济学大纲》。 1832年作为美国政府驻莱比锡领事返回德国,参加了1834年 成立德意志关税同盟的活动。 1837年迁居巴黎。应法国伦理学和政治学院的征文,写了 《政治经济学的自然体系》(1837)。 1840年重返德国,完成了他的代表作《政治经济学的国民体 系》(1841)。1842年发表《农业制度、小农经济和国外移 民》。 晚年倡议英德同盟,写了《德国人的政治经济的民族统一》 (1846)。1846年在去奥地利、匈牙利的旅行途中,因贫病 交迫而自杀。

第六讲 德国历史学派

第六讲  德国历史学派
思想史是思想的战场,不是亡灵的 画廊!
思想史是思想的战场,不是亡灵的 画廊!
第三节 瓦格纳和桑巴特
❖ 瓦格纳定律 ❖ 国家活动或公共活动存在不断扩大趋势,因
而公共经费也随之增加。当国民收入增长时, 财政支出会以更大比例增长。随着人均收入 水平的提高,政府支出的比重将会越来越高。
思想史是思想的战场,不是亡灵的 画廊!
❖ 桑巴特、马克斯·韦伯与资本 主义精神
思想史是思想的战场,不是亡灵的 画廊!
❖ 拿破仑战争后德意志的分裂(39个联邦)严 重阻碍了其工商业的发展并刺激了德意志的 爱国主义和民族主义情感,德意志各邦出现 了强烈要求统一和宪政改革的呼声。
❖ 法国和俄国不希望德意志统一和强大,俄国 还觊觎德意志东部的波兰领土,德意志联邦 中的大邦奥地利则希望德意志联邦维持衰弱 状态,英国则希望普鲁士崛起以牵制法国。
和世界经济五个阶段。 ❖ 2、强调心理因素和伦理因素在社会经济中的
地位和作用 ❖ 3、国家至上论 ❖ 4、改良主义观点。 ❖ “讲坛社会主义”
思想史是思想的战场,不是亡灵的 画廊!
❖ 历史学派的主要方法 ❖ 旧历史学派:历史生理方法 ❖ 新历史学派:历史统计方法 ❖ 方法论大论战 ❖ 施穆勒v.s.门格尔 ❖ 归纳法v.s.演绎法
❖ 贸易自由和关税保护 ❖ 强调保护幼稚工业,但反对保护农业 ❖ 但同时强调,保护是为了不保护,应设定保
护期 ❖ 在国内实施自由贸易
思想史是思想的战场,不是亡灵的 画廊!
第二节 德国历史学派
❖ 历史学派演变的两个阶段 ❖ 1840~1860年代为旧历史学派,代表人物:
威廉·罗舍尔(1817~1894)、布鲁诺·希尔德 布兰德和卡尔·克尼斯。 ❖ 1870~1910年代为新历史学派,代表人物: 古斯塔夫·施穆勒(1838~1917)、阿道夫·瓦 格纳、路德维希·布伦坦诺和威尔纳·桑巴特。

写德国历史比较好的书

写德国历史比较好的书

写德国历史比较好的书德国历史是一个广阔而丰富的主题,涉及到从古代日耳曼部落的形成,到二战后的重建和统一等众多事件和人物。

对于想要深入了解德国历史的读者来说,选择适合的书籍是非常重要的。

下面是一些写德国历史比较好的书的推荐。

1.《德国简史》作者:彼得·沃特森这本书提供了德国历史的全景式概述,从古代日尔曼人的到现代德国的形成和发展。

沃特森以简洁明了的方式介绍了德国历史的重要事件和人物,帮助读者理解德国历史的重要里程碑。

2.《德国:从罗马帝国到希特勒时代》作者:彼得·希利希利是一位德国历史学家,他在这本书中详细探讨了德国历史的各个时期,从罗马帝国对德国的统治,到第一次世界大战和纳粹德国的崛起。

这本书提供了丰富的细节和深入的分析,使读者能够更全面地了解德国历史的复杂性。

3.《德国:一个历史》作者:赫尔曼·格斯特格斯特是一位德国历史学家,他在这本书中对德国历史进行了全面而深入的研究。

从古代日尔曼人的到二战后的重建和统一,格斯特探讨了德国历史的各个方面,包括政治、经济、文化等。

这本书提供了一种全面而深入的视角,使读者能够更好地理解德国历史的复杂性和多样性。

4.《德国的崛起和灭亡》作者:威廉·莎克利这本书主要关注第三帝国时期的德国历史,莎克利通过对当时政治、社会和文化的详细分析,揭示了纳粹德国的崛起和灭亡的内在原因。

这本书提供了对纳粹时代的深入理解,帮助读者更好地认识德国历史的黑暗一面。

5.《德国人的历史》作者:尤尔根·奥斯特奥斯特以德国人的视角探讨了德国历史的各个方面。

他通过对个体经历的描写,使历史变得更加生动和有趣。

这本书着重介绍了德国人民在德国历史中的角色和经历,从而使读者更好地了解德国历史的复杂性,并与德国人民建立起更紧密的联系。

以上这些书籍是写德国历史比较好的一些推荐,它们都提供了不同角度和深度的视角,帮助读者更全面地了解德国历史。

无论你是初学者还是专业历史爱好者,都可以从中找到适合自己的书籍,深入探索德国历史的丰富内涵。

《德国新历史学派》课件

《德国新历史学派》课件

德国新历史学派 认为历史研究应 该注重实证研究, 通过收集和整理 历史资料,进行 深入的分析和研 究。
德国新历史学派强 调历史研究的跨学 科性,认为历史研 究应该与其他学科 进行交叉融合,以 获得更全面的历史 认识。
德国新历史学派 认为历史研究应 该注重历史与现 实的结合,通过 历史研究,为现 实社会提供借鉴 和启示。
德国新历史学派认为 历史研究应该完全客 观,忽视了历史研究 的主观性对历史研究 的影响。
德国新历史学派认为 历史研究应该完全客 观,忽视了历史研究 的主观性对历史研究 的影响。
德国新历史学派认为历史发展是线性的,忽视了历史的复杂性和多样性 德国新历史学派强调历史发展的必然性,忽视了历史发展的偶然性和不确定性 德国新历史学派认为历史发展是客观的,忽视了历史发展的主观性和主观能动性 德国新历史学派认为历史发展是理性的,忽视了历史发展的非理性和情感因素
促进了历史研究的 跨学科合作:德国 新历史学派注重与 其他学科的合作, 促进了历史研究的 跨学科合作,为全 球历史学研究提供 了新的研究方法和 思路。
PART FIVE
德国新历史学派过 于强调历史研究的 客观性,忽视了历 史研究的主观性。
德国新历史学派认为 历史研究应该完全客 观,忽视了历史研究 的主观性对历史研究 的影响。
主张历史研究应该以客观事实为基础,避免主观臆断 强调历史研究的科学性和客观性,反对历史研究的主观性和随意性
认为历史研究应该遵循科学的方法和原则,避免个人偏见和情感因素的影响 主张历史研究应该注重历史事实的客观性和真实性,避免历史研究的虚构和歪曲
强调历史研究的客观性和科学性 重视历史资料的收集和整理 强调历史研究的系统性和整体性 重视历史研究的比较和借鉴
特点:强调历史研 究的客观性和科学 性,注重史料的考 证和整理

第六章 十九世纪后期至二十世纪初

第六章    十九世纪后期至二十世纪初

第六章十九世纪后期至二十世纪初欧洲各国和美国的史学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随着考古学、古文字学、碑铭学和史籍整理的不断发展,继承朗克史学的西方传统史学达到了巅峰状态,与此同时,在社会学、心理学、经济学等社会发展的影响下,在西方史学界,一股新史学的思潮在萌发、汇合,试图冲破传统史学的约束,多方位多角度地阐释人类的历史,这就是“文化史运动”的兴起。

第一节十九世纪后期至二十世纪初的德国史学一、普鲁士学派的出现19世纪中期,德国的民族主义思潮日益高涨,德国的统一问题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普鲁士军国主义者一方面利用德国人民的爱国统一运动,力图使普鲁士成为统一运动的中心,由普鲁士统一德国;另一方面,大力扶持和资助哲学和历史学学者的研究和宣传工作,为普鲁士统一德国制造舆论,提供理论依据。

普鲁士学派就是在这种情况下出现的一个史学流派。

普鲁士学派在史学思想和方法上,实际上是朗克学派的分支;在哲学思想方面,则是黑格尔哲学的继承。

他们体会普鲁士军国主义者的意图,把德国的爱国统一运动推向民族沙文主义的道路;他们宣扬弱肉强食,歌颂战争,为普鲁士以武力统一德国充当吹鼓手。

该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有达尔曼、德罗伊生等。

二、普鲁士学派的代表人物(一)达尔曼达尔曼(1785—1860年)是普鲁士学派精神上的祖师。

早年在哥本哈根大学和霍尔大学学习语言学,二十五岁获博士学位。

1809年,当拿破仑侵入德国时,他在强烈的爱国心驱使下,徒步穿越德国,参加奥地利军队,投身战争。

从1812年起,他先后在基尔大学、哥廷根大学、波恩大学等学校担任教授,讲授历史学和政治学。

他主张学术必须和政治相结合,必须为当前的政治服务。

因此,有学者认为,达尔曼不是第一流的史学家,而是一个演说家和政治宣传家。

他的主要著作《丹麦史》、《英国革命史》、《法国革命史》,都是为实际的政治目的而写的。

1848—1849年,他当选为法兰克福国民议会议员,并被推举为宪法委员会的成员。

德国历史学派的历史主义的含义

德国历史学派的历史主义的含义

德国历史学派的历史主义的含义
德国历史学派对于历史主义的定义和理解,是对历史研究领域具有重要影响力的一种学术思潮。

历史主义的核心观点是认为历史是一种有机的整体,它不能被简单地分割和解释。

与此同时,历史主义也强调历史的独特性和个体性,主张通过深入研究历史背景和文化环境来理解历史事件的真正含义。

德国历史学派的历史主义强调历史的整体性和发展规律。

他们认为历史是一个完整的过程,每个时代都有其独特的特征和影响力。

为了理解历史的真正含义,德国历史学派提倡全面的研究方法,包括对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方面的综合考察。

他们相信,只有通过对全面的历史背景进行深入研究,才能真正理解历史事件的内在含义。

德国历史学派的历史主义还强调历史的个体性。

他们认为,历史事件不仅是一个抽象的概念,而是由个体行为和决策所构成的。


此,他们主张通过对个体行为和决策的研究,来理解历史事件的真正动因和影响。

这种个体性的研究方法被称为历史的构建。

德国历史学派的历史主义对于历史研究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他们的研究方法和观点不仅在德国历史学界广泛传播,也对国际历史研究领域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德国历史学派的历史主义为后来的历史学派提供了重要的启示,也为我们更好地理解历史事件和现象提供了有益的思考。

总结起来,德国历史学派的历史主义强调历史的整体性和个体性,主张通过全面的研究方法和深入的历史背景分析,来理解历史事件的真正含义。

这一学术思潮对于历史研究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也为我们更好地认识和理解历史提供了有益的启示。

兰克史学

兰克史学

兰克史学01 兰克简介利奥波德·冯·兰克(Leopold von Ranke,1795年12月21日-1886年5月23日),十九世纪德国最重要的历史学家,客观主义史学创始人,也是西方近代史学的重要奠基人之一,被誉为“近代史学之父”。

主要著述有《拉丁和条顿民族史》、《英国史》、《法国史》、《教皇史》等。

02 基本内容兰克史学是德国19世纪影响最大的历史学家兰克创立的,故名。

兰克史学基本思想:1、重视原始资料的利用和考辩; 2、重视政治史; 3、认为历史可以认识,但不能完全认识; 4、对史料来源的重视及深刻的分析; 5、历史著述的作用在于恢复历史的本来面貌; 6、负有盛名的史著未必是可靠的; 7、史著之可信与否关键在于是否有可信的原始材料作根据; 8、一般的史著内容不能作为资料来源,必须深入档案库; 9、写作的目的在于复原历史,要达此目的,最重要的是找到原始资料,找到同时代或接近此时代的史料。

03 基本特点恪守政治史传统(他的史著均以政治史为主题,以16—18世纪的欧洲各国为中心,不写古代史,很少写经济史,把欧洲以外的历史排除在他的史学视野之外,而政治史又渗透强权政治观念和英雄观。

兰克认为,历史生活的基本体现者是国家、民族和教会,三者中国家居首,因此,历史学家必须十分重视国家这一实体。

)严格考证史料(根据原始的文献用文字复原曾经存在的客观事实,即所谓“如实记述”原则。

兰克强调历史怎样发生,历史书就怎样叙述,而如实记述的前提是依据原始的文献。

他认为,原始文献就是曾经发生过的客观历史的见证,是提供报告的最高的历史见证。

对于原始史料,兰克认为一要通过外部考证方法(原始资料与同时代其他作家的论据的对照,不用版本的校勘)辨别真伪,二是通过内部考证(抓住史家和史料记载者的动机和性格,追查其资料来源)分辨真伪。

)不作价值判断(兰克主张史家只能“照实录来”,理论抽象不是史家的事。

史家必须超然是非,褒贬之外,无党无派。

《德国历史学派》课件

《德国历史学派》课件

参考文献
1. 胡適,《德國史學傳統》,黎志壯譯 2. 赫格尔,《历史哲学原理导论》 3. 迪尔泽,《帝国德国初期修史势力》
德国历史学派通德国历史学派认为法律史是研究历史的重要 角度,将法律制度纳入历史研究的范畴。
德国历史学派的影响
对德国学术的影响
德国历史学派对德国 学术界产生广泛影响, 推动了德国学术的繁 荣和发展。
对欧洲历史学的 影响
德国历史学派对欧洲 历史学的发展起到了 引领作用,对其他国 家的历史学产生了辐 射影响。
对世界历史学的 影响
德国历史学派的思想 和方法对全球历史学 界产生深远的影响, 促进了全球历史学的 发展。
对历史学方法的 影响
德国历史学派提出的 研究方法和观念,对 历史学方法的形成和 发展产生了积极影响。
德国历史学派发展的历程
1
第一代德国历史学派
以赫格尔为代表的第一代德国历史学派,注重历史哲学和观念史研究。
《德国历史学派》PPT课 件
德国历史学派是德国学术界的重要流派,对历史学发展有深远影响。本课件 将介绍德国历史学派的背景、特点、代表人物以及对学术界和历史学方法的 影响。
简介
背景
德国历史学派起源于19世纪,是哲学、历史和法学相互交融的产物。
定义
德国历史学派是一种研究历史的学科体系,强调历史的独特性和内在的发展规律。
代表人物
包括赫格尔、马克思、威廉·迪尔泽和勒夫冯·兰克等。
德国历史学派的特点
1 对史料的重视
德国历史学派注重研究和分析原始史料,以 真实可靠的历史资料为基础。
2 历史的系统性和内在的逻辑性
德国历史学派强调历史的系统性和内在的逻 辑性,探究历史事件之间的联系和发展规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鲁希林于1506年出版《希伯来文初阶》 从15世纪中期开始,德国一些城市陆续建立大学,并成为 古典研究中心。



在这样的历史条件下,一些人文主义史学家相继登 台亮相
雅各布·汪斐林于1505年出版《德国史纲》 特利提密阿斯 希尔骚,斯逢亥母编年史,教会作家 和君主传记,以及其他诸公爵的历史。

1、转瞬即逝的人文主义史学

中世纪德国史学不是直接过渡到宗教改革史学,而是经过 文艺复兴这个中间环节,通过考察这一时期的德国史学, 可以发现类似于其他国家人文主义史学的一般特征。

德国人文主义者最初热心于搜求古典文献,他们到寺庙里 搜寻古代的抄本,订正错误,研究古代语言和文法,翻译 和出版古典著作。如: 塞尔提斯于1500年再版塔西佗的《日耳曼尼亚志》

佛兰克著有《编年史》、《世界志》
总体而言,这一时期的德国史学在很大程度上仍受 到中世纪的历史写作的影响,而随着宗教改革和反 宗教改革运动的出现,德国史学迅速转向宗教领域。
马丁·路德是16世纪伟大的宗教
改革家,因信称义的改革思想, 破除了罗马教皇至高无上的权 力,结束了基督教一统欧洲的 局面,实现了信仰自由及新教 与天主教平等的地位。马丁·路 德所处时代的德国四分五裂, 没有统一的中央集权,教廷腐 朽不堪,贪恋世俗权力,然而 那个时代赋予了马丁·路德力量, 最终取得了宗教改革的胜利。
加索朋对《教会编年史》进行了考证式的批评,但 由于没有进行系统的批驳,并未对其造成根本性的 损伤。 萨皮 改革派 《特伦特宗教会议史》
Hale Waihona Puke 由路德教派引起的这场论战,最终以新教胜利而结束。
从学术层面而言,它是具有人文主义的历史写作的胜 利; 从社会层面上说,它是代表着历史发展方向的资本主 义精神的胜利。


宗教论战的意义不仅如此,宗教论战中的史学,表现 出共同倾向,那就是既求真又致用。而这种倾向在古 典史学中就已经孕育了,而且在后来的近代史学中越 来越突出和强烈,成为史学发展的双翼。因而在某种 意义上可以说,德国宗教史学完全可以看作是从古典 史学向近代史学过渡形态中的一部分。

斯莱顿编写了《皇帝查理五世时代政治、宗教情况实录》
3、天主教派的历史编纂

在新教势力咄咄逼人的攻势之下,天主教会也同样 以历史编纂为武器进行回击。

特伦特宗教以枢机主教意大利人巴洛尼阿斯为主编, 编写出《教会编年史》,对《马格德堡世纪》提出 的观点逐一进行批驳。它的出版引起更大地域范围 的宗教改革和反改革的论争。
德国史学(近代1)
二组
背景

随着意大利人文主义思潮的兴起, 德国的人文主义史学思 想一度出现,但随着宗教改革运动的开展,各派冲突激烈, 人文主义史学被打断,宗教史研究成为史学主流。另一方 面,由于论战各派都试图将对方证伪,这恰好为历史学求 真提供了机会,而论战各方出于现实利益的考虑,也体现 了人文主义史学以现实中的人为中心的根本理念。
2、路德派的历史编纂

近代早期宗教史学的出炉,是从路德派学者开始的。 卡立温撰写了《编年史》,把从亚当到 1532 年间的历 史分为7个世纪周期。

梅兰希顿将之缩减为 3个周期,即从创世纪到亚伯拉罕 时代、从亚伯拉罕到基督降生、从基督降生到 1500 年, 每一个周期2000年。 佛拉西阿斯与6位同事一起编纂了13卷本《马格德堡世 纪》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