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近格律诗》教案

合集下载

诗歌格律赏析教案

诗歌格律赏析教案

诗歌格律赏析教案导言:诗歌是一种表达和传递情感、思想的艺术形式,而格律则是诗歌独有的语言特征。

本篇教案旨在通过对诗歌格律的赏析,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诗歌,并提升他们的写作能力。

本教案共分为三个部分:韵脚、节奏与音律、诗行与句式,每个部分分别对应于格律的不同方面。

通过学习和分析经典的诗歌作品,学生将对不同的格律形式产生深入的了解。

第一部分:韵脚韵脚是诗歌中最直观的呈现方式,也是诗歌格律的基础。

韵脚的种类多样,最常见的有押韵、准韵和富韵。

以下是一首经典的押韵诗:“蝉噪竹林溪,蛙声荷塘月。

秋风吹不断,送暑涤寒露。

”这首诗中的“噪溪”、“塘月”、“不断”、“涤露”都是按照声音相似的原则进行押韵,这种韵脚的排列让整首诗意鲜明,朗朗上口。

准韵则是音韵相近,但不完全押韵。

例如,“桃树向阳立,柳树依水生。

” 这首诗中的“立”和“生”并不完全押韵,但由于它们的音韵相近,使诗歌在节奏上更加流畅、动听。

富韵则是在押韵基础上,加入许多相同的韵脚。

例如李商隐的《锦瑟》:“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

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滴翠鸟声添晚照,清凉山月带夜寒。

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

” 这首诗中,李商隐巧妙地运用了“弦”、“蝴蝶”、“杜鹃”和“门”等韵脚,使整首诗如音乐般美妙动人。

第二部分:节奏与音律诗歌的节奏有律动感,它通过音节的分布和排列来形成。

一般情况下,每句诗的音节数量是不同的,但总体上保持一定的节奏平衡。

例如,“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 这首诗以七言绝句的形式呈现,每句分别有八个音节和七个音节。

字数和音节的统一赋予了整首诗一种韵律感,给人以安静与平衡的美感。

此外,音律的使用也是诗歌的重要组成部分。

音律是指在诗歌中运用声音的各种变化手段,使诗歌具有特定的声音特征。

例如,“登鹳雀楼”这首诗用到了重复音节的手法。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 这种音律的运用让诗歌在节奏上更加流畅,同时增强了诗歌的表现力。

诗词格律讲解指导

诗词格律讲解指导

诗词格律讲解指导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理解并掌握诗词的基本格律知识,包括平仄、对仗、韵脚等。

2. 学生能分析常见诗词的格律特点,并举例说明。

3. 学生能了解诗词格律在文学史上的演变过程。

技能目标:1.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格律知识创作简单的诗词作品。

2. 学生能够通过分析诗词格律,提升对诗词的鉴赏能力。

3. 学生能够运用诗词格律知识,对古今诗词进行比较和分析。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培养对古典诗词的热爱,增强民族自豪感。

2. 学生通过学习诗词格律,培养审美情趣,提高人文素养。

3.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团结协作、积极探究的良好品质。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诗词格律讲解指导课,旨在帮助学生掌握诗词的基本格律知识,提高诗词鉴赏和创作能力。

学生特点:本课程面向初中年级学生,他们对诗词已有一定了解,但格律知识相对薄弱,需要系统学习和实践。

教学要求:教师应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通过讲解、示范、练习等多种教学手段,使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提高技能和情感态度价值观。

教学过程中,关注个体差异,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

二、教学内容1. 诗词格律基本概念:平仄、对仗、韵脚、诗句结构等。

教材章节:《语文》课本第七单元“诗词格律”第一、二节。

2. 常见诗词格律特点及示例:五言绝句、七言绝句、五言律诗、七言律诗、词牌等。

教材章节:《语文》课本第七单元“诗词格律”第三、四节。

3. 诗词格律演变过程:从古体诗到近体诗,再到词、散曲等。

教材章节:《语文》课本第七单元“诗词格律”第五节。

4. 诗词创作实践:指导学生运用所学格律知识进行诗词创作。

教材章节:《语文》课本第七单元“诗词格律”第六节。

5. 诗词鉴赏:分析古今诗词名作,提高学生诗词鉴赏能力。

教材章节:《语文》课本第七单元“诗词格律”第七节。

教学进度安排:第一课时:诗词格律基本概念及示例。

第二课时:常见诗词格律特点及示例。

第三课时:诗词格律演变过程。

诗词格律讲解教案模板范文

诗词格律讲解教案模板范文

教学对象:初中语文学生教学目标:1. 了解诗词格律的基本概念和作用。

2. 掌握诗词格律的基本规律,如平仄、对仗、押韵等。

3. 通过具体诗词作品的学习,提高学生对诗词格律的认识和应用能力。

教学重点:1. 诗词格律的基本概念和作用。

2. 诗词格律的基本规律,如平仄、对仗、押韵等。

教学难点:1. 理解诗词格律的内在逻辑和美学价值。

2. 在创作和鉴赏诗词时灵活运用诗词格律。

教学准备:1. 诗词格律相关教材或资料。

2. 典型的诗词作品若干首。

3. 多媒体教学设备。

教学时间: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1. 提问:同学们,你们喜欢诗词吗?请举例说明。

2. 介绍诗词在我国文学史上的地位和作用。

3. 引出本节课的主题——诗词格律。

二、讲授新课1. 诗词格律的概念:介绍诗词格律的定义,强调其在诗词创作和鉴赏中的重要性。

2. 诗词格律的作用:阐述诗词格律对诗词节奏、韵律、意境等方面的影响。

3. 诗词格律的基本规律:a. 平仄:讲解平仄的概念和作用,以具体诗词为例,让学生体会平仄对诗词韵律的影响。

b. 对仗:介绍对仗的定义和类型,分析对仗在诗词中的作用,引导学生欣赏对仗工整的诗词。

c. 押韵:讲解押韵的规则和作用,通过实例让学生了解押韵对诗词整体效果的影响。

三、课堂练习1. 让学生尝试分析一首诗词的平仄、对仗、押韵等特点。

2. 学生分组讨论,分析诗词格律在诗词创作和鉴赏中的作用。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 回顾上节课学习的诗词格律内容。

2. 提问:同学们,在上节课的练习中,你们发现了哪些关于诗词格律的规律?二、深化讲解1. 进一步讲解诗词格律的内在逻辑和美学价值,以具体诗词为例,让学生体会诗词格律的妙处。

2. 讲解诗词格律在创作中的应用,如如何根据内容选择合适的格律,如何运用格律来表现意境等。

三、课堂练习1. 让学生创作一首符合特定格律要求的诗词。

2. 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教师点评并给予指导。

四、总结与反思1. 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诗词格律的重要性。

小学语文教案初步了解古诗文的韵律与格律

小学语文教案初步了解古诗文的韵律与格律

小学语文教案初步了解古诗文的韵律与格律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初步了解古诗文的韵律与格律是非常重要的一环。

通过学习古诗文的韵律与格律,可以帮助学生提高对古文的欣赏、理解和创作能力。

本教案将介绍如何初步了解古诗文的韵律与格律,并围绕此主题设计相关的教学活动。

一、教学目标1. 了解古诗文的韵律与格律的基本概念;2. 能够正确朗读古诗文,并感受其中的韵律;3. 能够用简单的语言描述古诗文的格律特点;4. 能够创作简单的韵文小诗。

二、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教具、教材、多媒体设备;2. 学生准备:课本、笔、纸。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可以播放一段古代诗词的音频或展示一段古诗文的图片,引起学生的兴趣。

然后与学生进行互动,询问他们对古诗文的了解程度以及是否知道古诗文中有韵律和格律的存在。

2. 讲解教师简要介绍古诗文的韵律与格律的基本概念。

韵律是指古诗文中的押韵和音律,使诗文朗朗上口,声调婉转悦耳;而格律则是指古诗文中的格式和结构,包括句子的长度和节奏等方面。

3. 示例展示教师选择一首简单的古诗文,向学生展示其朗诵视频或图片,并指导学生一起朗读。

然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讨论这首古诗文中有哪些押韵的地方,以及句子的长度和节奏是如何变化的。

同时,教师也可以与学生一起分析这首古诗文的格律特点。

4. 活动设计(1)韵律感知活动:教师为学生播放不同节奏和韵律的音乐,要求学生闭上眼睛,用身体感受音乐的节奏和韵律。

然后,教师引导学生思考韵律和节奏在音乐中的作用,并与古诗文中的韵律进行对比。

(2)格律分析活动:教师给学生提供一段简短的古诗文,要求学生用自己的话简单描述其中的格律特点。

学生可以结合句子的长度、重复使用的词语、平仄等方面进行分析。

(3)创作小诗活动:教师引导学生选择一种古体诗的格律(如五言绝句),并要求学生用自己的话创作一首五言绝句。

学生可以自由选择主题,但要求遵守格律要求,朗读时注意抑扬顿挫和平仄的运用。

5. 总结教师与学生一起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总结古诗文的韵律与格律的重要性,并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多欣赏、朗读和创作古诗文,以提高对古文的理解和表达能力。

小学格律诗歌教案模板范文

小学格律诗歌教案模板范文

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格律诗歌的基本特点,如平仄、韵律等。

2. 通过学习《静夜思》这首诗,让学生体会诗人李白对家乡的思念之情。

3. 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和诗歌欣赏能力。

教学重点:1. 格律诗歌的基本特点。

2. 《静夜思》诗歌的理解。

教学难点:1. 格律诗歌的平仄和韵律的掌握。

2. 深入理解诗人的情感。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静夜思》诗歌的文本、朗读音频、课件。

2. 学生准备笔记本、铅笔。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1. 教师简要介绍格律诗歌的定义和特点。

2. 引导学生思考:你们平时读过哪些格律诗歌?感受一下它们的韵律美。

二、自主学习1. 学生朗读《静夜思》诗歌,注意诗歌的韵律和节奏。

2. 学生默读诗歌,思考诗歌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三、课堂讲解1. 教师讲解《静夜思》的背景和作者李白。

2. 分析诗歌中的关键词语,如“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等,解释其含义。

3. 讲解诗歌的平仄和韵律,让学生了解格律诗歌的特点。

四、朗读指导1. 教师示范朗读《静夜思》,注意节奏和情感的表达。

2. 学生跟读,注意模仿教师的朗读方式。

3. 学生分组朗读,互相评价。

五、课堂小结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格律诗歌的特点和《静夜思》的情感表达。

2. 学生分享学习心得,交流对诗歌的理解。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 复习上节课学习的《静夜思》诗歌,检查学生的掌握情况。

2. 引导学生思考:除了《静夜思》,还有哪些著名的格律诗歌?二、拓展阅读1. 教师推荐几首经典的格律诗歌,如《登鹳雀楼》、《春晓》等。

2. 学生自主阅读,感受不同诗人的情感表达。

三、课堂讨论1. 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喜欢的格律诗歌及其原因。

2. 教师引导学生从平仄、韵律、情感等方面分析诗歌的美。

四、创作实践1. 教师指导学生尝试创作一首简单的格律诗歌,如七言绝句。

2. 学生创作,教师给予点评和指导。

五、课堂小结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格律诗歌的创作技巧。

格律诗词教案

格律诗词教案

格律诗词教案刘文霞教学目标:1、了解格律诗词的基本概念2、掌握格律诗词的写法3、提高校园诗词学习气氛,传承中国古代诗词的文化教学重点:了解并掌握格律诗词写作的基本技巧教学难点:会欣赏格律诗词并能够自己写作格律诗,让诗词文化进入校园课时安排:10课时教学步骤:第一讲诗的起源与发展以及格律诗的押韵一、诗的起源:起源于人类为生存而奋斗的劳动,是鼓励人类向上的号角,我们的祖先在劳动中创造了语言,同时也孕育了诗歌文化二、诗的特点:•具有格律范围,更为严谨‚意义含蓄,耐人寻味ƒ由四种不同的平仄句型构成三、诗的种类:古体诗(古风):《木兰辞》、《琵琶行》、《长恨歌》现代诗(白话诗):中国“五四”运动以后,随着新文化运动的发展应运而生的近体诗(格律诗,与唐、宋以前的古体诗相对而言的)五律(每句五个字):杜甫《春望》律诗(每首八句)七律(每句七个字):鲁迅《自嘲》(分为首联、颔联、颈联、尾联)绝句(每首四句)五绝(每句五个字):王勃《杜少府之任蜀州》七绝(每句七个字):杜甫《客至》四、格律诗的押韵(一)韵什么是韵:韵是诗词格律的基本要素,诗人在诗词中用韵,叫“押韵”,也叫“合辙”。

所谓韵,大致相当于汉语拼音中的韵母。

如:“东”、“同”、“隆”等的韵母都是“ong”,它们就都是同韵字。

一般在诗词里,总是把韵放在句尾,所以又叫“韵脚”。

如:书湖阴先生壁[宋]王安石茅檐常扫净无苔,(tai)花木成蹊手自栽。

(zāi)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

(lai)这里的“苔”、“栽”、“来”的韵母都是“ai”。

有些古诗词现在读起来不太合谐,是因为今古语音的变化。

如:山行[唐]杜牧远上寒山石径斜(xie),白云处有人家(jiā)。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huā)。

其中“斜”在古代读作“xia”(s读浊音),现在江浙一代仍是这种读音。

古代人做诗词押韵是依照韵书的,称“xx格”,比如“江阳格”,就是指韵书里第二部“三江七阳”通用。

【配套K12】八上《格律诗八首》教案

【配套K12】八上《格律诗八首》教案

八上《格律诗八首》教案第1课格律诗八首教学目标.能够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诗歌。

2.品味语言,体会诗的意境,体会诗歌感情。

3.培养学生热爱中国传统文化,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

4.强调诵读,读出节奏,读出轻重,读出韵味。

5.品味字句,体会诗歌语言的精妙。

6.体会诗的意境、情趣,要有一定自读和初步赏析诗歌的能力。

教学重点.品味语言,体会诗的意境,体会诗歌感情。

2.培养学生热爱中国传统文化,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

教学难点品味字句,体会诗歌语言的精妙。

课时安排3课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

中国是一个诗的国度,就诗歌本身而言,这颗文学明珠拥有无穷无尽的艺术魅力。

通常所说的诗歌包括古体诗、乐府诗、律诗、绝句、词、曲等。

唐代以前出现的较少格律限制的诗体叫古体诗,如《观沧海》。

而把唐朝新出现的律诗、绝句叫近体诗,如《钱塘湖春行》就是律诗,《登鹳雀楼》就是绝句。

律诗,因格律要求严格而得名,有五言律诗、七言律诗两种,八句可分为四联,中间两联必须两两对仗,是两对对偶句。

让我们走进格律诗的世界,感悟格律诗的魅力。

二、学习《次北固山下》。

.朗读诗歌。

让学生自由朗读,教师总结,指导朗读要求:(1)节奏停顿;(2)轻重缓急;(3)抑扬顿挫;(4)感情充沛。

诗歌的语言富于节奏,因此,朗读时要注意划分音节,分出轻重缓急,读出来才抑扬顿挫。

请按照朗读诗歌的要求,朗读这首诗。

2.作者简介。

作者王湾,生卒年不详,只知道他是洛阳人,唐代诗人。

这首诗是他在吴、楚期间写的。

北固山,在今江苏省镇江市北,三面环江,为名胜之地。

3.品味诗歌。

(1)整体把握诗歌。

这首诗是作者旅途思乡之作,主要写诗人清晨在江面上的所见所感,作者在江南北固山下停宿,为北固山下壮美秀丽的景色所陶醉,不由生起思乡之情,写下了这首千古传诵的名篇。

前三联写景,最后一联抒情。

开头两句先写北固山的地势,分为水路和陆路。

作者清晨在江岸边远眺所见景物:青山重叠,小路蜿蜒;碧波荡漾,小船疾驶而去。

小学格律诗歌教案模板范文

小学格律诗歌教案模板范文

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格律诗歌的基本特点,掌握格律诗歌的写作方法。

2. 培养学生对格律诗歌的欣赏能力,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3. 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1. 格律诗歌的基本特点2. 格律诗歌的写作方法教学难点:1. 格律诗歌的韵律特点2. 格律诗歌的修辞手法教学过程:一、导入1. 向学生介绍格律诗歌的概念,引导学生了解格律诗歌在我国文学史上的地位。

2. 展示一些著名的格律诗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讲授新课1. 格律诗歌的基本特点:a. 韵律:格律诗歌的韵律要求严格,每句、每段的字数和韵脚都要符合一定的规律。

b. 对仗:格律诗歌的对仗要求工整,字数、词性、意义都要相对应。

c. 意境:格律诗歌的意境优美,富有诗意。

2. 格律诗歌的写作方法:a. 确定主题:首先确定诗歌的主题,围绕主题展开创作。

b. 构思内容:根据主题,构思诗歌的内容,注意运用修辞手法。

c. 选取韵脚:根据韵律要求,选取合适的韵脚。

d. 拟定诗句:根据对仗要求,拟定诗句,注意字数、词性、意义相对应。

e. 调整修改:反复阅读,调整修改诗句,使诗歌更加完美。

三、课堂练习1. 学生自由组合,进行格律诗歌的创作练习。

2. 教师巡视指导,对学生的作品进行点评。

四、课堂小结1. 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格律诗歌的基本特点、写作方法。

2. 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多读、多写格律诗歌,提高文学素养。

五、课后作业1. 搜集一首自己喜爱的格律诗歌,进行分析和欣赏。

2. 尝试创作一首自己的格律诗歌,题材不限。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授格律诗歌的基本特点、写作方法,让学生了解了格律诗歌的魅力,提高了学生的文学素养。

在课堂练习环节,学生积极参与,展现了良好的创作能力。

但在教学过程中,发现部分学生对格律诗歌的韵律特点理解不够深入,需要进一步加强对这部分知识的教学。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表达能力,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杂诗(王维)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李白)
夜雨寄北(李商隐)登飞来峰(王安石)
怀上与友人别(郑谷)题破山寺后禅院(常建)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王勃)望岳(杜甫)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刘禹锡)观沧海(曹操)
木兰诗(《乐府诗集》)
杂诗夜雨寄北
王维李商隐
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来日绮窗前,寒梅著花未?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淮上与友人别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郑谷王勃
扬子江头杨柳春,杨花愁杀渡江人。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数声风笛离亭晚,君向潇湘我向秦。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题破山寺后禅院
刘禹锡常建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竹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万籁此都寂,但余钟磬音。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登飞来峰
李白王安石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观沧海望岳
曹操杜甫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认识格律诗》教案
教学目标:
1.了解古体诗和近体诗(格律诗)的基本概念;
2.初步积累格律诗的基本的格律知识:字数、句数、押韵、对仗、平仄等(如果时间不够,只涉及前三个特点);
3.提高学生在中国传统文化方面的素养,培养学生对国学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
1.初步了解格律诗的基本格律知识;
2.通过练习和活动巩固所学知识。

教学难点:
了解格律诗的平仄要求
教学课时:
一节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投影七年级上册语文课本中的诗歌篇目,问题:这些古代诗歌熟悉吗?能背吗?
杂诗(王维)夜雨寄北(李商隐)
怀上与友人别(郑谷)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王勃)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刘禹锡)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李白)
登飞来峰(王安石)题破山寺后禅院(常建)
望岳(杜甫)
观沧海(曹操)木兰诗(《乐府诗集》)
2、一名学生选择一篇能背的诗歌当堂背诵,则再喊一名学生背《木兰诗》,若背不出,则问原因是不是太长了。

问题:为什么有的是很短,有的很长呢?是不是想写多长就写多长,想写多少句就写多少句?
明确:古代诗歌也是有一定体裁的,不同的体裁,有不同的写作要求,写多少句,是有一定的要求的。

如前面唐代宋代的诗歌,不是四句就是八句,这种四句八句的诗歌,它们有一个共同的名字,叫“格律诗”。

这节课,我们就来看看,格律诗在写作上有些什么要求。

今天我们就来认识下格律诗。

二、简单了解格律诗和古体诗
1、古诗类型:按体裁分为古体诗和格律诗
我们习惯上把古代的诗歌称为古诗。

古诗又分成了古体诗和格律诗(近体诗)。

古体诗的要求宽松,近体诗的要求严格。

古体诗是指格律诗形成以前的诗歌,包括诗经、楚辞和汉魏晋南北朝诗歌,还包括格律诗形成以后唐宋元明清的乐府、歌行体等诗歌。

其特点是不严格受声韵约束,但一般押韵,可以吟唱。

格律诗(有的称为近体诗)是指形成于隋唐时期,严格按照声韵规则进行创作的诗歌,包括七律、五律、七绝、五绝、词和曲等。

(投影)板书:
古体诗:按唐代以前的要求写作的诗歌
格律诗(近体诗):按唐代的要求写作的诗歌
2、问题:唐代及唐代以后的诗人可以写古体诗吗?为什么?
学生思考,回答,教师点评。

3、问题:唐代及唐以后的诗人在创作诗歌时候,是喜欢写古体诗还是喜欢写格律诗?
学生自由回答。

这个问题是为活跃气氛:当然是写短一点的。

(其实是流行写格律诗,而且并不容易。


三、格律诗的特点
(一)句数
律诗:8句
格律诗(板书)
绝句:4句
1.投影:
A.唐之前诗歌五首:(个别读与齐读相结合)
(1)《大风歌》刘邦
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安得猛士兮守四方!
(2)《垓下歌》项羽
力拔山兮气盖世。

时不利兮骓不逝。

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
(3)《江南》佚名
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鱼戏莲叶间。

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

(4)《迢迢牵牛星》佚名
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

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

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

(5)《观沧海》曹操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B.上期所学唐宋诗歌诗篇目录
杂诗(王维4)夜雨寄北(李商隐4)
怀上与友人别(郑谷4)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王勃8)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刘禹锡8)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李白4)
登飞来峰(王安石4)题破山寺后禅院(常建8)
望岳(杜甫8)
2、问题:古体诗和格律诗在诗句数量上有何不同?
(1)学生回答
(2)教师小结:古体诗句数不限格律诗一般是四句(绝句)或八句(律诗)
(二)每句字数
1、上期所学唐宋诗歌诗篇目录
五言王维王勃常建杜甫
格律诗(板书)
七言
2、古体诗(五首)
古体诗:四言五言七言等
(三)押韵
1、投影三首绝句,学生分别找出韵脚。

如果不知道“韵脚”,则标出每首诗中各句最后一个字的拼音(包括声调)。

夜雨寄北
李商隐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李白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登飞来峰
王安石
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

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2、问题:这三首诗押韵有何共同特点?
(1)学生思考,回答
(2)教师引导点拨(所在句是哪句,声调)
(3)小结:绝句偶句押韵,首句可押韵可不押韵,押平声韵(板书)
(平声:声调的第一声、第二声;仄声:声调第三声、第四声)
3、投影两首律诗,学生找出押韵的字。

望岳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杜甫王勃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4、学生小结律诗的押韵特点
小结:律诗偶句押韵,首句可押韵可不押韵
四、巩固训练
1、语文课本第五单元和第六单元中的诗歌,哪些是古体诗,哪些是格律诗(近体诗)?
饮酒g 登幽州台歌g 次北固山下j 雁门太守行g
迢迢牵牛星g 渡荆门送别j 春望j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g
2、找出下列各首诗歌的韵,并说说是如何押韵的。

静夜思夏日绝句
李白李清照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草风
白居易李贺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过江千尺浪,入竹万竿斜。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3.请选出填入下边诗歌中空白处最恰当的一组词:
登庐山毛泽东
一山飞峙大江边,跃上葱笼四百旋。

冷眼向洋看世界,热风吹雨洒江天。

云横九派浮黄鹤,浪下__吴起白烟。

陶令不知何处去,桃花源里可耕__?
A、东田
B、东耘
C、三田
D、三耘
备讲知识
诗歌的平仄
1.什么是平仄?
2.格律诗中的平仄要求是什么?
江南曲储光羲
日暮长江里,相邀归渡头。

落花如有意,来去逐船流。

夜雨寄北李商隐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