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大桥测量方案
跨黎湛铁路特大桥重难点工程测量方案(10页)[优秀工程方案]
![跨黎湛铁路特大桥重难点工程测量方案(10页)[优秀工程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00cd29ff0b4c2e3f56276399.png)
目录一、概述 (2)1.1桥址概述 (2)1.2工程地质与周边环境概述 (2)二、测量技术依据 (3)2.1执行主要技术标准 (3)三、施工测量的目的及原理 (3)3.1施工测量的目的 (3)3.2施工测量的原理 (4)四、施工测量作业方案 (4)4.1连续梁测量放样工艺流程图 (4)4.2测点布置及观测方法 (5)4.2.1测量控制点 (5)4.2.2梁体测点布置与埋设 (6)4.2.3 测量方法与控制过程 (7)4.3数据整理、分析 (8)4.4施工测量注意事项 (9)五、仪器的维护与保养 (9)六、测量组织管理 (10)6.1测量人员 (10)6.2施工过程中的测量复核制 (10)6.3安全、质量措施 (10)一、概述1.1桥址概述新建铁路湛江东海岛线跨黎湛铁路特大桥位于广东省湛江市遂溪县黄略镇附近,处于周屋村与坭洋村之间,主要跨越X688、既有黎湛铁路、茂湛线下行联络线、G325、雷州青年运河而设。
桥址起讫里程为:DK78+461.18——DK81+720.32;跨黎湛铁路特大桥中心里程:DK80+090.75,孔跨类型2【(2-32+3-24+48-32+3-24+4-32+3-24+1-32)m预应力混凝土简支T梁+(60+100+60)m预应力混凝土连续梁+(9-32+2-24+20-32)m预应力简支T梁】,桥全长:3529.14m。
该桥在DK78+520附近采用32 m预应力混凝土简支梁跨越X688,与公路夹角46°,既有X688为双向2车道沥青路面,宽6.0m,桥下净空不小于5.5m;在DK79+970附近采用32m预应力混凝土简支梁跨越黎湛铁路,与铁路夹角67°,黎湛线为双线,线间距为5.0m,此处为矮路基,并且黎湛线正在电气改造,梁底距既有轨面净空不小于6.75m;在DK80+271.3处跨越茂湛上行联络线,夹角73°,茂湛上行联络线此处为单线电气化铁路,以32m简支梁通过,且正在修建,梁底距茂湛上行联络线轨面净空不小于6.75m;在DK80+600附近采用(60+100+60)m预应力混凝土连续梁跨越G325、雷州青年运河,与公路和雷州青年运河夹角均为64°,G325为双向6车道混凝土路面,全宽23m,规划全宽38m,雷州青年运河主要为湛江市供水运河,河道宽8m,每天供湛江市用水20万吨,规划供水每天70万吨。
工程设计论文:邕江特大桥K202

工程设计论文:邕江特大桥K202邕江特大桥K202-K203段线路测量设计方案摘要: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桥梁建设逐渐引起人们的重视,成为人们出行必不可少的建筑设施。
施工质量越来越受到重视。
桥梁测量已逐渐成为铁路建设工程测量的重要组成部分。
桥梁建设的快速发展使得桥梁的测量和布置成为桥梁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文以邕江特大桥K202-K203段线路施工为例,系统论述了桥梁各阶段的施工测量方案,总结了工程测量在桥梁施工各技术环节的具体应用,为类似工程提供参考。
关键词:特大桥梁;桥梁施工;施工测量;设计方案目录1 工程实例概况12 施工测量方案设计22.1 施工复测22.2 路基施工控制点加密测量22.3 桥梁施工控制测量22.4 隧道施工控制测量32.5 确保施工测量质量的具体措施33 施工测量43.1 施工复测的实施43.2 路基施工控制点的加密53.3 桥梁施工控制测量的实施53.3.1 平面控制测量53.3.2 高程控制测量63.4 隧道的施工控制测量的实施73.4.1 隧道洞外控制测量73.4.2 隧道洞内控制测量73.4.3 隧道断面测量83.5 施工放样测量83.6 数据处理及平差计算84 结语8参考文献9致谢91 工程实例概况六律邕江特大桥是泉州至南宁高速公路南荣至南宁东段收费站改扩建控制工程之一。
整座桥长497米,宽20.75米。
主桥为跨度265米的钢管混凝土系杆拱桥。
该桥于2018年7月开工建设,总投资约1.9亿元。
特大桥下部结构施工已进入最后冲刺施工阶段。
目前,主要施工是顶梁和顶座。
整个工程将近一半已经完成,下一步将是钢管拱吊装和桥面附属工程。
目前,邕江特大桥总体施工进度接近一半,计划工期为2020年7月。
图1 邕江特大桥K202-K203段邕江特工程桥梁起点桩号为K202+545.5,终点桩号为K203+488.00。
桥梁全长497m,最大桥高98m,主桥最大墩高82m,主桥上部结构为(105+200+105)m预应力混凝土连续刚构桥,由单箱单室箱段组成。
某高速公路桥梁施工测量方案

**高速公路测量方案申报批复单承包单位:****集团有限公司合同号:A2承包单位技术负责人:年月****集团有限公司** 高速A2 标桥梁施工测量方案编制:审核:批准:**高速A2合同段项目经理部2010年3月第一节测量方案编制依据工程测量规范(GB 50026-2007)国家三、四等水准测量规范(GB/T 12898-91)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JTJ 041-200)第二节测量组织机构的建立根据本工程的规模及结构形式,项目部组成配备12人的测量队,以保证控制测量和施工现场的测量放样要求,其中主任测量工程师1人,测量工程师1人,测量员4人,另配备民工6名。
测量组织机构框架图如下:项目总工┃测量主任工程师┃测量工程师╱╲测量员测量员测量员测量员┃┃┃┃*****大桥 *****特大桥 ***大桥 ***大桥第三节测量仪器的配备本工程包括*****大桥、*****特大桥、****大桥和****大桥,测量要求精度高,测量误差应严格控制在规范允许的范围之内,采用尼康452C、拓普康GTS332N全站仪,苏光DSZ2、中翰DSZ1水准仪作为主要测量控制仪器,所有仪器均经省级检测单位检测合格并出具检测报告。
根据组织机构安排、测量组的设置等情况,为保证工程进度严格按施工组织设计的要求执行,必须配备足够的测量仪器,任何情况下不得因测量而耽误施工进度。
配备的主要测量仪器如下:第四节控制点的复测和加密工程测量的精度是保证施工成果符合设计意图,确保工程质量的基本条件,必须高度重视,因此施工前,首先应进行施工控制网的建立。
4.1 选点、布网施工控制网的布设,应根据总平面设计图和施工地区的地形条件来确定,并应作为工程施工设计的一部分。
布网时,必须考虑到施工的顺序、方法,以及施工场地的布置情况,可利用工程平面布置图,拟定布网方案。
为防止控制点的标桩被破坏,所有布设的点位应画在施工设计的总平面图上,并教育工地上所有人员注意保护。
杨梅西江特大桥工程测量技术

杨梅西江特大桥工程测量技术发布时间:2022-02-14T09:51:02.021Z 来源:《防护工程》2021年28期作者:单素霞[导读] 对肇庆快速融入粤港澳大湾区、将肇庆打造成为珠三角连接大西南枢纽门户城市、扩大珠江西岸经济辐射能力具有重要意义!身份证号码:37092119720928****摘要:杨梅西江特大桥是修建在肇明高速公路上的一座特大桥,横跨珠江主要支流西江水系及321国道,连接大山顶特长隧道与杨梅特长隧道,其地理位置十分重要,是肇明高速项目的关键性工程,对该高速的建设具有重要意义,对带动肇庆市地方经济发展及珠三角西部交通带来便捷。
关键词:杨梅特大桥;测量杨梅西江特大桥位于广东省肇庆市高要区小湘镇辖区内,属于肇明高速公路跨越珠江主干流—西江的特大桥梁。
肇明高速公路是《广东省高速公路网规划》中的第九纵的一段,项目连接了肇庆广宁—佛山高明,是二广高速、汕湛高速、广佛肇高速、广昆高速、广明高速之间的纵向联络线,与高恩高速公路共同构筑了肇庆通往珠三角南部地区的高速通道。
杨梅西江特大桥的建设有利于加强肇庆与珠三角南部地区的联系,对肇庆快速融入粤港澳大湾区、将肇庆打造成为珠三角连接大西南枢纽门户城市、扩大珠江西岸经济辐射能力具有重要意义!一、工程概况杨梅西江特大桥轴线与西江流水流向基本正交,左线桥平面位于半径R=4300m的圆曲线上,纵断面位于R=42000m的竖曲线上。
右线桥平面位于半径R1=5000m、R2=4280m的两段圆曲线上,纵断面位于R=45000m的竖曲线上。
墩台径向布置。
左线桥共15联:5×40+(110+2×190+110)+(65+110+65)+11×(4×30)+3×30;上部结构第1联采用预应力砼连续T梁,第2联、第三联采用预应力砼连续刚构;其余联采用预应力砼(后张)简支小箱梁,桥面连续;下部结构1台采用柱式台,60号桥采用肋板台。
常平东1#特大桥现浇简支箱梁支架预压监测方案

新建铁路东莞至惠州城际轨道交通项目GZH-7标常平东1#特大桥现浇简支箱梁预压监测方案编制:复核:审批:中铁三局莞惠城际轨道GZH-7标项目经理部2011年10月10日1、编制依据《钢管满堂支架预压技术规程》 JGJ/T 194-2009《无砟轨道后张法预应力混凝土组合箱梁》专桥(2010)9902-2 2、编制范围常平东1号特大桥莞台(0#墩)-12#墩。
3、工程概况该桥1-7孔(莞台-7#墩)为后张法预应力钢筋混凝土现浇并置小箱梁(3-25m简支梁+4-30m简支梁),8-12孔为后张法预应力钢筋混凝土现浇双线变宽梁(5-30m简支梁),墩高4m-5.5m。
4、预压地质情况莞台-8、10-12号墩间地基由表层约1.1-6.0m厚的杂填土(地基应力70 kPa)、第二层约1.7-12.5m厚的粉质黏土(地基应力150 kPa)组成;8-10号墩横跨常东路,常东路为沥青混凝土路面,地基状况很好,承载力可以满足要求。
按照支架基础预压规定,对每一类支架基础应选择代表性区域进行预压。
我们选择莞台-1#墩进行预压。
5、预压方案5.1、支架基础预压(1).预压荷载:不应小于支架基础承受的混凝土结构恒载与钢管支架、模板重量之和的1.2倍。
预压范围不应小于所施工的混凝土结构物实际投影面宽度加上两侧向外各扩大1m的宽度。
(2).加载与卸载:预压荷载应按预压单元沿混凝土结构纵横向对称进行加载,加载宜采用一次性加载。
加载过程可一次性卸载,并宜沿混凝土结构纵横向对称进行。
基础预压区域内可均匀加载。
5.1.1、荷载计算(每片梁)(1)、梁体混凝土:容重按 2.5t/m³,共118.4方,计算:g1=2.5*118.4=296t(2)、侧模板:容重按0.4t/㎡,计算:g2=0.4*2*25*3.8=75.696t (3)、支架顶方木:g3纵=12*0.1*0.15*0.75=0.135t;g3横=84*0.1*0.1*0.75=0.63t(4)、支架:支架自重:立杆单位重:0.06KN/m,横杆单位重:0.04KN/m,计算:g4立=34*12*3.87*0.006=9.47t;g4横=34*4*7.9*0.004=4.3t;g4斜=34*27.72*0.006=5.65t,共计g4=9.47+4.3+5.65=19.42t。
特大桥测量方案

特大桥测量方案1. 引言特大桥是具有重要交通功能的巨型工程,对于保证交通安全和减少交通压力有着重要意义。
特大桥的建设需要精确的测量数据来进行设计和施工,因此,特大桥测量方案的制定是至关重要的。
本文将介绍一种针对特大桥测量的方案,该方案将包括测量工具的选择、测量方法的确定以及数据处理的技术。
通过本方案的实施,可以获取到高精度、可靠的特大桥测量数据,为特大桥的设计和施工提供有效的支持。
2. 测量工具选择特大桥的测量需要利用到一些高精度的测量工具。
在选择测量工具时,需要考虑以下几个因素:•精度:测量工具应具备高精度,以确保获得准确的测量结果。
•稳定性:测量工具应具备良好的稳定性,能够在不同的环境条件下保持一致的测量精度。
•可靠性:测量工具应具备高可靠性,能够长时间稳定工作并不易损坏。
•适用性:测量工具应适用于特大桥的测量要求,能够满足不同类型的测量需求。
根据以上要求,我们建议选择以下几种测量工具:•激光测距仪:激光测距仪具备高精度和稳定性,可以用于测量特大桥的尺寸和距离。
•全站仪:全站仪具备高精度和可靠性,可以用于测量特大桥的水平和垂直角度。
•GNSS测量系统:GNSS测量系统可以实现高精度的位置测量,可以用于对特大桥的整体位置进行测量。
3. 测量方法确定特大桥的测量需要根据具体情况确定合适的测量方法。
在确定测量方法时,需要考虑以下几个因素:•测量要求:根据特大桥的设计和施工要求,确定测量的具体要求,包括测量的精度和范围。
•测量技术:根据测量要求,选择适当的测量技术,包括三角测量、高程测量、长度测量等。
•测量控制点:确定测量控制点的位置和数量,以确保测量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测量步骤:确定测量的具体步骤和顺序,以确保测量工作的高效进行。
在测量特大桥时,我们建议采用以下的测量方法:1.三角测量法:通过测量桥墩顶部和桥面的角度,可以计算出桥梁的长度和高度。
2.全站仪测量法:利用全站仪测量桥面和桥墩的水平和垂直角度,可以计算出桥梁的位置和方向。
桥梁施工测量方案(完整版)

桥梁施工测量方案测量是桥梁工程非常关键的工作,必须密切配合业主和监理方作好本工程测量工作,根据设计文件,按照规定的精度,将图纸上设计的桥梁墩台位置标定于地面,据此指导施工,确保建成的桥梁在平面位置、高程位置和外形尺寸等均符合设计要求。
一工程概述中铁十局集团有限公司承建济南特大桥,此桥全长 27532.19m,起止里程DK1+908.95~DK29+441.14,中心里程为: DK15+675.1。
全桥墩台身共 846个,桥墩采用圆端型实体桥墩,墩身高度 3.5~17.5m;顶帽托盘采用 C35钢筋混凝土,简支梁支承垫石采用 C40钢筋混凝土,连续梁支承垫石采用 C50钢筋混凝土;承台根据环境作用不同分别采用 C35、C40、C45混凝土;钻孔桩共 6954 根(305215延米),桩径类型为 1.0m,1.25m,1.5m,单根桩长 30m~55m,桩基根据环境作用不同采用 C30、C35、C40混凝土摩擦桩。
中铁十局济青高铁 2标二分部承建济南特大桥 DK13+500~DK27+000(351# 墩~ 770#墩)的桥梁单位工程,施工内容包括基础及下部构造和区间连续梁部分,其中桩基础共 3353根,承台 419个,墩身 419个。
线路在DK11+354.76647~DK14+675.774为左偏曲线,曲线半径 7000m ;在DK18+791.680~DK22+588.693为左偏曲线,曲线半径 8000m;在 DK22 +951.956~DK29+676.349为右偏曲线,曲线半径 8500m。
桥梁在 DK21+124.28 及 DK24+554.08:分别上跨既有 X303县道和潘王路,上部均采用( 32+48+32)m连续梁。
14+519.11:跨莱济高速公路上部采用( 48.5+56+48.5)m连续梁。
二编制依据1、《国家一、二等水准测量规范》(GB12897— 1991);2、《国家三、四等水准测量规范》(GB12898-1991);3、DK13+400~DK27+000段《新建铁路济南至青岛线(济青段) CPI(C级)GPS网坐标成果》;4、DK13+400~DK27+000段《新建铁路济南至青岛线(济青段) CPII(D级)GPS网坐标成果》;5、DK13+400~DK27+000段《新建铁路济南至青岛线(济青段) CPI级 GPS点之记》;6、DK13+400~DK27+000段《新建铁路贵阳至广州线(贺广段) CPII级 GPS 点之记》。
飞云江施工测量方案

温福铁路飞云江、平阳特大桥施工测量方案一、概述由中铁大桥局集团有限公司第一工程公司承建的浙江沿海铁路温苍段共有2项工程:飞云江特大桥和平阳特大桥。
飞云江特大桥位于浙江省瑞安市郊西北面,北岸位于白象镇,南岸位于屿头镇,近南北走向,横跨飞云江,距入海口约14公里。
桥址附近河道基本顺直,上游约800m以外有微弯;桥址断面宽度为700m,最大水深20m左右;深槽呈平底槽型,平均河底标高约为l5m左右,桥址处河道较为稳定,上下游相对开阔。
飞云江特大桥起始里程为DK24+03 8.27,终点里程为DK26+642.25,全桥长为2662.43m。
桥梁设计为和缓和曲线加圆曲线的2条曲线上,其中0#台位于曲线半径6000m 曲线1上,l#墩至68#台位于曲线半径为4500米的曲线2上。
曲线2的曲线长度为2390.24米,其中缓和曲线为2×320米。
线路设计以左线为正线,左右线间距为4.6米~5米。
孔跨布置为2×32m后张箱梁+(48+7×80+48)m连续箱梁+57×32m后张箱梁+l×l6m框架。
标准孔跨采用预制架设法施工、连续梁采用挂蓝悬臂施工。
桥墩为钢筋混凝土双线圆端形实体墩。
基础采用钻孔桩基础和扩大基础两种。
1#墩、28#墩、2 9#墩、3 0#墩采用扩大基础,其它墩采用桩基础;其中3#~13#墩共11个墩为水中墩。
本桥桩基础采用钻孔桩基础,全桥共有桩基564根;直径有l.25m、2.0m和 2.5m、三种,根据地质情况,桩长从7米~72.5米不等,其中φ1.25m桩基459根,φ2.0m桩基9根,φ2.5 m桩基96根。
平阳特大桥桥址处位于瑞平平原,瑞平平原位于瑞安市飞云江南岸,西起瑞安市西坪山,南至平阳县。
桥址处地势及其平坦,河流网发达,河沟较多,河流流速及其缓慢。
本桥跨越的乡间道路较多,其中DK3 6+415处道路等级较高,水泥路面,宽7m,其余道路多为宽5m造价人才网的碎石路或水泥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特大桥测量方案.特大桥实施性施工测量方案1、编制依据和原则1.1、编制依据⑴、《******施工图设计》;⑵、《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2007);⑶、《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JTJ041-2000);⑷、《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JTG F80/1-2004);⑸、《DZS3-1自动安平水准仪使用说明书》(北京博飞);⑹、《Leica TPS1200+用户手册》(瑞士徕卡);⑺、《建筑施工安全检查标准》(JGJ 59-99)。
⑻、《******特大桥施工组织设计》;⑼、******设计研究院交桩资料。
1.2、编制原则⑴、测量方案力求采用先进的、可靠的工艺、材料、设备、达到技术先进,力求工艺成熟可靠,具有可操作性。
⑵、遵循“先整体后局部”的工作程序,先确定“平面和高程控制网”,然后以控制网为依据,进行各细部尺寸的定位、放样和复核。
⑶、坚持施工图复核制度,组织技术人员熟悉设计文件及施工图纸,弄清设计意图、复核计算施工图尺寸和相关尺寸要素,并会审做好记录;必要时与监理、设计、业主等单位共同审核,并完成审核记录。
⑷、坚持动态测量控制制度,根据不同结构的测量需求,合理选用合适的测量设备、方法和频率。
2⑸、必须严格审核测量原始依据的正确性,坚持“现场测量放样”与“内业测量计算”工作步步校核的工作方法。
⑹、测量方法要科学、严谨、简捷,仪器选用要合适,使用要精心仔细,在满足工程需要的前提下,力争做到省工、省时、省费用。
⑺、坚持执行自检、互检合格后,报请监理工程师验收的工作制度。
⑻、紧密配合施工,发扬团结协作、实事求是、认真负责的工作作风。
2、工程概况2.1、桥位地理位置**公路大桥是******高速公路的控制性工程,拟建桥位位于******。
2.2、设计方案简介⑴、总体构造桥梁全长**m,其中主桥长**m,西引桥长**m,东引桥**m。
全桥分联情况(自西向东)为:1联×6跨×50mT梁+(76.8+5×140+76.8)m预应力混凝土连续刚构+ 2联×5跨×50mT梁+ 1联×4跨×50mT梁。
⑵、设计标准公路标准:高速公路;设计速度:80km/h;设计荷载:公路-Ⅰ级,考虑重载扩大系数30%;桥梁宽度:桥梁全宽27.75m,分为上下行分离的两幅桥,其中**方向12.50m(左幅),**14.25m(右幅),两幅桥间距1m;设计洪水频率:三百年一遇;3地震动峰值加速度:0.1475g,相应地震基本烈度Ⅶ度;通航标准:Ⅳ级。
2.3、工程地形地貌2.3.1、地形桥址位于******,地形**2.3.2、场地构造桥位区主要出露一套白垩纪沉积岩地层,走向SW91°~249°,倾向NW281°~339°,倾角∠6°~13°。
东部山体裸露,发育一组大致垂直黄河方向的裂隙,走向SW232°~244°,倾向SE142°~154°,倾角84°~88°,多呈舒缓波状,连续性差,裂宽5~20mm,充填物以岩宵为主。
该裂隙呈局部分布,整体上构造裂隙不发育。
2.4、气象条件项目区属于典型的中温带大陆性气候,总的气候特点是:冬季漫长而寒冷,夏季炎热而短促,春秋气温变化剧烈。
全年降雨少而集中,多集中在7、8两月,降雨年际变化大,最低年份为143.5mm,最高年份为636.5mm,年平均417.5mm,蒸发量年平均为2093mm。
每年一月最冷,平均最低气温-11.5℃,极端最低气温-29℃;极端最高气温为37.1℃,七月份最热,平均最低气温22.5℃,无霜期约118-152天,初霜日平均为9月30日,终日为5月7日, 主要气象要素见下表。
主要气象要素表4最冷月平均气主导风向 NW-11.5温(℃)最大积雪厚最热月平均气12 22.5(cm)温(℃)度55年平均降雨量417.5 年平均相对 5、测量的特点和难点3根桩基墩的每个墩位包含18φ200cm,主桥7-12#⑴、群桩基础,最大桩径80m。
础,最大设计桩深 80m。
⑵、山区地形,高墩施工,主桥最大墩高达到。
⑶、大跨度连续刚构施工,最大跨度达到140m 。
1520cm×400cm⑷、大体积混凝土施工,主桥承台尺寸达到了1562.5cm×。
8m(水面下深度)⑸、深水基础施工、主桥水中墩承台基础挖深达到了⑹、由于工期紧得原因,需要进行冬季施工。
50m。
⑺、大型预制梁施工,预制T梁的跨度达到了、测量控制的目的4⑴、施工测量一方面要保证各施工阶段的安全,以及施工过程中结构线型符合设计要求。
另一方面对施工过程中的测量数据进行统计和分析,对施工过程结构线型的变化进行预测和控制,优化施工工序,提高施工工艺水平。
⑵、大型桥梁施工测量方案的建立,必须依据桥梁施工方法及详细施工计划来进行,同时同施工监控系统紧密地联系在一起。
5、组织安排、测量机构组成5.1为优质高效地完成特大桥测量任务,并始终以“科学、公正、准确、高效”的工作理念,为施工生产提供优质、满意的技术服务。
为保证测量工作顺利开展,测量工作实行总工负责制,并专设测量小组。
由总工程师和副总工程师负责组织实施,设专职测量工程师管理、协调测量定6位、放样、复核全过程,并报监理检查验收。
、职责分工5.2 )、项目总工(1,确保施工测量能够一方面保负责编制和组织实施《实施性施工测量方案》证各施工阶段的安全,以及施工过程中结构线型符合设计要求。
另一方面对施工过程中的测量数据进行统计和分析,对施工过程结构线型的变化进行预测和控制,优化施工工序,提高施工工艺水平。
负责审核,签认阶段性测量成果或测量计算资料。
对测量过程中可能存在的质量隐患及其预防和纠正措施进行审核,组织工7程施工中技术难题的科研攻关。
⑵、项目副总工负责《实施性施工测量方案》的贯彻执行,监督指导施测量工作的各个环节,及时修正和完善测量工作的不足,指导测量技术人员开展有效的测量工作。
负责整个工程项目的所有测量及施工的监控工作,包括首级测量控制网的复测,施工控制网的布设和定期复测,永久结构物的测量放样,配合监理进行必要的相邻标段联合复测、施工各阶段的监控工作。
⑶、测量小组负责图纸会审及编制审核记录;编制测量技术交底;负责测量计算和资料的收集整理;深入施工现场,指导施工及解决现场施工难题;积极推广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以确保施工质量、提高工效、节约成本。
落实整个工程项目的所有测量及施工的监控工作,包括首级测量控制网的复测,施工控制网的布设和定期复测,永久结构物的测量放样,配合监理进行必要的相邻标段联合复测、施工各阶段的监控工作。
5.3、仪器配备为满足测量精度的要求,测量器具必须经过专业检测部门检测,保证其在检定期内。
测量仪器配备计划见下表。
测量仪器配备计划8说明:、DZS3-1站仪、全附 TCA1201徕卡水准仪标定证书,见附件。
DZS3-325.3、测量制度、交接桩工作5.3.1⑴、工程中标后,由项目部总工程师组织、业主与监理技术主管部门测量工程师和项目部相关人员参加,主动联系建设单位、设计单位及时进行交接桩。
⑵、交接时,应按交接书面资料所列桩橛现场逐点交接并查看实际状态,并在现场作出明显标识,以利查找。
⑶、交接签认时,交桩书面资料必须真实、齐全;交接桩记录应写清存在9问题和处理意见,并报业主单位和监理单位。
⑷、按业主单位和监理单位的要求,对工程范围(含临时工程)放样确定界线,参与办理征地拆迁工作。
5.3.2、施工测量施工测量分为施工复测、控制网测设、施工放样及检查、竣工测量四个阶段。
严格施工过程中的测量管理,做好施工中的交接桩、补桩、护桩工作,实行定期的复测,施工测量、放样实行双检制。
对工程施工测量全过程进行控制,保障建筑物空间位置及几何尺寸的准确性,将误差控制在规定范围之内,以满足桥梁明确和隐含的功能需要。
5.3.2.1、施工复测⑴、交接桩完成后,由项目部总工程师组织现场技术人员系统地进行施工复测及重点工程控制测量,标段交界处应由双方共同复测,确保中线、高程正确及交界处衔接一致。
⑵、复测工作应在开工前完成,中桩、基线桩、导线桩、水准基点桩加密应满足施工放样的需要,墩台定位(中心桩撅)宜在复测中完成,以便在正式灌注混凝土基础时引用其成果。
⑶、复测成果应由项目部总工程师组织系统地整理书面报告,报经上级主管部门审核,其总工程师批准后,及时发至作业层技术部门应用、报上级主管部门备案。
⑷、各类桩撅要妥善保护,根据情况进行加固,并在现场作明显标识,以防误用;在施工影响范围内的桩要钉设护桩或外移桩,绘制护桩示意图;定期检查桩撅是否移动、下沉,发现后应采用可靠方法重新补设定位,重新测量。
105.3.2.2、控制网测设⑴、250m以上的长大构造物施工前应布设测量控制网。
本标段工程施工复测完成后,应根据设计单位所交的控制点,中桩、基线桩、导线桩、水准基点桩的情况,按照《施工测量技术规范》的要求进行补桩加密,形成测量控制网,以满足施工放样的需要,并定期进行测量复核。
⑵、测量控制网由项目部总工程师负责组织编制。
测量控制网成果书,必须报上级主管部门复核、备案。
5.3.2.3、施工放样测量及检查⑴、施工放样采用施工复测和控制网成果,如有破坏应报请上级技术部门(原测设单位)采用原测量精度进行补设。
⑵、特大桥、大桥、墩台桩或基础混凝土灌注,墩身立模顶帽混凝土灌注施工前,应由测量人员放样,测量组组长或技术部长复测,业主单位和监理技术部门复核无误后方可据以施工。
⑶、桥墩台灌注顶帽混凝土,技术人员应跟班作业,其中线及高程控制精度按相关规定要求执行。
5.3.2.4、竣工测量⑴、竣工测量由项目部总工程师负责组织实施,业主单位和监理技求部门视具体情况派员参与。
⑵、竣工测量结果整理后,列入竣工文件,并报业主单位和监理技术部门备案。
⑶、架梁前桥梁墩台顶帽要进行中线、水平、跨度、偏角十字线和支座螺栓位置测设,并详细记录测量结果。
11⑷、桥面铺装和护栏施工前以调整的中线水平为基准,要按施工及验收规范的规定测量基面水平及平面尺寸、水沟尺寸、挡护建筑物尺寸,并据以交底,整修达标。
⑸、测量人员在桥梁、中线水平及几何尺寸测量后,填写丈量记录和检查证,现场质检工程师复核签认。
⑹、工程竣工交验前,竣工复测成果及桩撅复核按照相关规定办理,并按竣工验收要求填制竣工资料。
5.3.3、测量管理制度⑴、建立健全测量复核制度。
项目部设专职测量工程师,并成立测量小组,根据职责实施各项测量工作。
⑵、现场实施测量作业,必须使用专业记录簿逐项记录测量数据,原则上用铅笔书写,禁止使用圆珠笔或钢笔。
⑶、测量记录不得涂改、撕毁,如有误可作明显的勘误记号标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