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肢动物

合集下载

初中生物学节肢动物知识点汇总

初中生物学节肢动物知识点汇总

初中生物学节肢动物知识点汇总
1.节肢动物的概述
(1)种类:节肢动物是最大的动物类群,分为昆虫纲(蜜蜂、蚂蚁、苍蝇等);甲壳纲(虾、蟹等);蛛形纲(蜘蛛、蝎等);多足纲(蜈蚣、蚰蜒等)。

(2)主要特征:体表有坚韧的外骨骼;身体和附肢都分节。

(3)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①食用:虾、蟹等为人类和其他海洋生物提供了动物蛋白。

②传粉:蜜蜂等昆虫为地球上几十万种开花植物传播花粉。

③药用:蝎、蜈蚣、蝉蜕等可以入药。

④科研:果蝇是非常经典的实验材料。

2。

代表动物——蝗虫
(1)头部:感觉和摄食中心。

有一个口器、一对复眼、三个单眼和一对触角。

复眼在视觉上起主要作用,单眼只能辨别明暗。

触角有触觉和嗅觉的作用。

(2)胸部:运动中心,有三对足、两对翅。

后足强大,适于跳跃;前、中足适于爬行。

前翅革质,起保护后翅的作用;后翅膜质,有飞行能力。

胸部肌肉发达,牵引足和翅进行运动。

(3)腹部:有听觉、呼吸、生殖的一些器官。

①第一腹节的两侧各有一个半月形的薄膜状结构,能感觉声波的振动,产生听觉。

②从中胸到腹部第八节,每一个体节两侧各有一个气门,与气管相通,
是气体进出的通道。

(4)外骨骼
①作用:保护和支持内部柔软器官、防止体内水分蒸发。

②蜕皮:外骨骼不能随身体的生长而长大,蝗虫在生长发育过程中有蜕皮现象,一生共蜕五次皮。

经五次蜕皮后的蝗虫,进人成虫阶段。

3.昆虫:节肢动物中种类最多的一类动物。

其主要特征包括有一对触角、三对足,一般有两对翅等。

节肢动物门

节肢动物门
节肢动物两侧对称,异律分节,身体以及足分节,可分为头、胸、腹3部,或头部与胸部愈合为头胸部,或胸 部与腹部愈合为躯干部,每一体节上有一对附肢。体外覆盖几丁质外骨骼,又称表皮或角质层。附肢的关节可活 动。生长过程中要定期蜕皮。循环系统为开管式。水生种类的呼吸器官为鳃或书鳃,陆生的为气管或书肺或兼有。 神经系统为链状神经系统,有各种感觉器官。多雌雄异体,生殖方式多样,一般卵生。生活环境极广泛。全世界 约有120万余种,可分5亚门:三叶虫亚门Trilobitomorpha、螯肢亚门Chelicerata、甲壳亚门Crustacea、六 足亚门Hexapoda、多足亚门Myriapoda,其中昆虫纲Insecta就有100万种,约占动物界总种数80%。
生长环境
生长环境
节肢动物门(2张)海水、淡水、地面、土壤以及动、植物体内、外都是它们生存的场所。 一些昆虫甚至组成社会生活,群体中的个体有严格的劳动分工。
生长繁殖
生长繁殖
节肢动物门多数节肢动物雌雄异体,且往往雌雄异形。陆生种类常行体内受精,而水生种类有很多为体外受 精。一般是卵生,也有卵胎生。卵裂的方式是表裂,有直接发育,也有间接发育。间接发育的种类有一至数种不 同的幼虫期,有时这些幼虫的生活习性与成虫不同。也有些节肢动物能进行孤雌生殖,即没有受精的卵就能发育 为成虫。此外,还有幼体生殖和多胚生殖等形式。节肢动物是没有无性生殖的。
分布范围
分布范围
世界各地。
动物学史
动物学史
节肢动物门(5张)节肢动物(Arthropoda)是身体分节、附肢也分节的动物,是动物界中种类最多、数量最 大、分布最广的一类,常见的鲎、蜘蛛、蝎子、水蚤、虾、蟹、蜈蚣、蝗虫、蝴蝶等都属于节肢动物。已知的节 肢动物约有100多万种,占动物总数的80%以上。种内的个体数量也很大,例如一群白蚁可有几万到几十万头,迁 飞的蝗群以百万头计数,海洋中的一些浮游甲壳类多到不可计数。另外,它们的分布也极广,海水、淡水、地面、 土壤以及动、植物体内、外都是它们生存的场所。特别是昆虫还侵入空中生活,这在无脊椎动物中是仅有的一类。 一些昆虫甚至组成社会生活,群体中的个体有严格的劳动分工,这也是节肢动物高度进化的标志之一。身体两侧 对称。由1列体节构成,异律分节,可分为头、胸、腹3部,或头部与胸部愈合为头胸部,或胸部与腹部愈合为躯 干部,每一体节上有一对分节的附肢。附肢有双枝型和单枝型两类。节肢动物的重要特征是体外覆盖着几丁质的 外骨骼,又称表皮或角质层。在相邻体节之间的关节膜上,角质层非常薄,易于屈折活动。附肢的关节也可活动。 节肢动物在生长过程中要定期蜕皮。前后两次蜕皮之间的阶段叫做龄期。循环系统为开管式。水生种类的呼吸器 官为鳃或书鳃,陆生的为气管或书肺或两者兼有。原始的节肢动物靠体表交换气体。神经系统为集中型链状神经 系统。有触觉、味觉、嗅觉、听觉、平衡和视觉等感觉器官。眼有单眼和复眼两种。复眼由个眼组成,能感知外 界物体的运动和形状,能适应光线强弱和辨别颜色。多数雌雄异体。陆生种类常行体内受精,而水生种类有很多 为体外受精。一般是卵生,也有卵胎生;此外,还有孤雌生殖、幼体生殖和多胚生殖等形式。生活环境极其广 泛。

动物世界的节肢动物

动物世界的节肢动物

动物世界的节肢动物节肢动物是动物界中最大的类群,它们遍布于地球的各个角落,从高山到海洋,从沙漠到森林,都可以看到它们的身影。

节肢动物的身体通常由许多体节组成,这些体节之间有分节的关节,因此得名“节肢”。

它们是地球上最古老的动物群体之一,拥有着丰富的多样性和适应性。

昆虫是节肢动物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有着许多独特的特征。

昆虫的身体分为头、胸和腹三部分,拥有六只脚和两对翅膀。

它们是地球上数量最多、分布最广的动物群体之一,为生态系统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昆虫的幼虫在许多方面也非常独特,它们在成长过程中会经历多个阶段,形态和习性也会随之改变。

蝴蝶是昆虫中的一种,它们拥有美丽的翅膀和华丽的色彩。

蝴蝶的翅膀是由鳞片组成的,这些鳞片可以反射光线,使蝴蝶在阳光下闪闪发光。

蝴蝶的幼虫通常以植物为食,而它们的成虫则以花蜜为食。

蝴蝶的种类繁多,有些种类只能在特定的季节或地区才能见到。

蜘蛛也是节肢动物中的一种,它们有着独特的捕食方式和社交行为。

蜘蛛的身体分为头胸部和腹部两部分,有着许多可以发射蛛丝的器官。

蜘蛛的捕食方式非常独特,它们会利用自己的毒液来麻痹猎物,然后将猎物拉入蛛丝中。

有些蜘蛛还会将猎物带回自己的巢穴,喂养幼蛛。

蜘蛛的社会行为也非常有趣,有些种类会组成复杂的群落结构,共同捕食、繁殖和生存。

除了昆虫和蜘蛛之外,节肢动物还包括甲壳动物、蛛形纲动物和多足动物等许多种类。

甲壳动物如螃蟹、龙虾等,它们的身体被坚硬的甲壳保护,可以在水中或陆地上生活。

蛛形纲动物如蝎子、蜈蚣等,它们有着独特的毒液和形态特征,是自然界中的另类杀手。

多足动物如马陆、千足虫等,它们的身体有许多足,可以快速移动和逃避危险。

节肢动物的适应能力非常强,它们可以在各种不同的环境中生存和繁衍。

从沙漠的高温到海洋的冰冷,从干旱的荒漠到潮湿的雨林,节肢动物都能够找到适合自己的生存方式。

它们的身体结构、生理特征和生活习性都是为了适应不同的环境而进化的。

总之,动物世界的节肢动物是一个丰富多彩的群体,它们拥有着独特的身体特征、生活习性和生态作用。

什么是节肢动物

什么是节肢动物

什么是节肢动物?节肢动物(Arthropoda)是动物界中最大的一个门,包括了昆虫、螃蟹、蜘蛛和甲壳类动物等。

它们得名于身体的特点,即由一系列相似的节段组成,每个节段都有一对附肢。

节肢动物的多样性和适应性使其成为地球上最成功的生物之一。

下面将对节肢动物的特征进行详细介绍。

1. 身体结构:节肢动物的身体由一系列相似的节段组成,每个节段都有一对附肢。

这些附肢可以是触角、口器、步足、螯肢等,用于感知环境、取食、运动和交流等。

节肢动物的身体分为头部、胸部和腹部三个部分,有时胸部和腹部会合并成一个体节。

2. 外骨骼:节肢动物的身体表面被一层坚硬的外骨骼所覆盖,称为壳。

这层外骨骼由蛋白质和硬化物质组成,具有保护身体、提供支撑和提供附肢肌肉的附着点等功能。

外骨骼的坚硬性使得节肢动物能够在陆地上行走和在水中游泳。

3. 蜕皮:由于外骨骼的坚硬和不可伸缩性,节肢动物的身体无法随着生长而扩大。

为了适应生长,它们会周期性地蜕皮,即脱掉旧的外骨骼并生成一个新的外骨骼。

在新的外骨骼形成之前,节肢动物的身体会变得柔软和易受伤。

4. 多样的附肢:节肢动物的附肢非常丰富多样,不同的附肢适应了不同的功能。

比如,昆虫的触角用于感知环境,口器用于取食,步足用于行走,翅膀用于飞行。

螃蟹和甲壳类动物的螯肢用于捕捉猎物和进行防御。

这种多样的附肢结构使得节肢动物能够在不同的环境中生存和繁衍。

5. 高度适应性:节肢动物在地球上几乎无处不在,生活在陆地、淡水和海洋等各种环境中。

它们适应了各种不同的生活方式,包括捕食、寄生、食腐、共生等。

节肢动物的适应性还体现在对温度、湿度和光照等环境因素的适应能力上。

6. 多样的繁殖方式:节肢动物的繁殖方式非常多样。

一些节肢动物通过性繁殖产生受精卵或胚胎,而另一些则通过无性繁殖,如分裂、出芽和孢子等。

一些昆虫还具有社会性,形成复杂的社会结构,如蜜蜂和蚂蚁等。

总的来说,节肢动物是动物界中最大的一个门,包括了昆虫、螃蟹、蜘蛛和甲壳类动物等。

动物学10-1节肢动物

动物学10-1节肢动物
动物学10-1节肢动物
• 节肢动物概述 • 昆虫纲 • 蛛形纲 • 甲壳纲 • 其他节肢动物
01
节肢动物概述

节肢动物的定义与分类
定义
节肢动物是一类具有外骨骼和分 节的附肢的无脊椎动物,包括昆 虫、蜘蛛、蜈蚣、螃蟹等。
分类
节肢动物门下分为多个纲,如昆 虫纲、蛛形纲等,每个纲下又分 为多个目和科。
社会性行为
一些昆虫具有社会性行为,如蜜蜂和 蚂蚁,它们会形成复杂的社会结构, 分工合作进行觅食、育雏和防御等活 动。
常见的昆虫种类与分布
蝴蝶
蝴蝶是常见的昆虫之一,它们通 常有绚丽的翅膀,分布广泛,不 同种类的蝴蝶在各种环境中都能
生存。
蜜蜂
蜜蜂是重要的授粉昆虫,它们在农 业生产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蜜蜂主 要分布在温带地区。
01
常见的虾类有对虾、基围虾、小 龙虾等,主要分布在亚洲、欧洲 和美洲的温暖水域。
02
常见的蟹类有河蟹、梭子蟹、帝 王蟹等,主要分布在亚洲、欧洲 和北美洲的沿海地区。
05
其他节肢动物
蜈蚣和马陆
蜈蚣
蜈蚣是陆生节肢动物,具有多足和多节的特征,常见于土壤、石缝和枯枝落叶 中。它们以小昆虫为食,具有毒腺和毒牙,能够分泌毒液捕食或防御。
常见的蜘蛛种类与分布
01
02
03
04
球蛛科
主要分布在全球温带地区,以 织圆网为生,网中央有一个漏
斗形的凹陷。
节腹蛛科
主要分布在热带和亚热带地区 ,以织不规则的网为生,捕食
地面上的昆虫和小动物。
蟹蛛科
主要分布在海洋或淡水环境中 ,形态似螃蟹,以捕食其他小
动物为生。
狼蛛科
主要分布在美洲、非洲和亚洲 地区,体型较大,以织圆网为 生,捕食飞行昆虫和小动物。

100种节肢动物名称

100种节肢动物名称

100种节肢动物名称节肢动物是一个非常庞大的动物门类群,包括了许多不同的类群,如昆虫、蜘蛛类、甲壳类等。

以下是100种常见的节肢动物名称:昆虫:蝴蝶、蚂蚁、蜜蜂、蝗虫、蚊子、苍蝇、蟑螂、蟋蟀、蝼蛄、金龟子等。

蜘蛛类:蜘蛛、蝎子、蟹蛛等。

甲壳类:虾、蟹、龙虾、海星等。

多足类:蜈蚣、马陆等。

蔓足类:藤壶等。

腕足类:海百合等。

贝类:牡蛎等。

颚头类:颚头虫等。

棘皮类:海星、海胆等。

伪蝎类:伪蝎等。

缓步类:水熊虫等。

唇足类:蜈蚣等。

剑尾类:鲎等。

切尾类:蜥蜴断尾等。

虫囊类:鞭节虫等。

原尾类:草履虫等。

无定形动物:变形虫、旋轮虫等。

外肛动物门:喇叭虫等。

毛颚动物门:箭猪鱼等。

棘皮动物门:海星、海胆等。

异涡动物门:放线菌等。

节肢动物门:水蛛、尺蠖等。

倍足动物门:马陆、蜈蚣等。

唇足动物门:蜈蚣等。

腕足动物门:海豆芽等。

缓步动物门:水熊虫等。

有爪动物门:海星虾等。

无爪动物门:蛞蝓蜗牛等。

甲壳动物门:虾、蟹、龙虾等。

昆虫纲:蝗虫、蝴蝶、蜜蜂、蚂蚁、蚊子、苍蝇等。

蛛形纲:蜘蛛、蝎子、千足虫等。

倍足纲:蜈蚣、马陆等。

唇足纲:蜈蚣等。

弹尾纲:跳虫等。

双尾纲:双尾虫等。

无尾目:虾鳌蟹.头虾纲:剑水蚤;秀丽隐杆线虫;七鳃鳗;板足鲎;猛蚁;猎蝽;竹节虫;直翅目昆虫;巨蜻蜓;原尾虫;鼹鼠;象鼻虫;盲蛇蛉;鼓虾;沼虾;等等.蔓足纲:藤壶等。

颚足纲:三叶虫等。

介形纲:海萤等。

帚虫动物门:帚虫等。

鳃曳动物门:蛇尾海星等。

棘刺动物门:刺胞动物等。

异轮动物门:前轮动物等。

肠鳃动物门:樱虾等。

环口动物门:鼠妇等。

软体动物门:蜗牛、章鱼等。

节肢动物门:鲎虫、水蛛等。

帚形动物门:马陆等。

外肛动物门:寄生虫等。

腕足动物门:蛇形贝等。

有棘动物门:海参等。

半索动物门:柱头虫等。

刺胞动物门:珊瑚、水母等。

须腕动物门:大旋鳃虫等。

动吻动物门:陷器虫等。

缓步动物门:水熊虫等。

裂膜动物门:直泳虫等。

内肛动物门:钩虾等。

触手动物门:帚形虫等。

棘皮动物门:海星、海胆等。

节肢动物

节肢动物

蝗虫的翅
直翅目昆虫
蝗虫Biblioteka 蟋蟀蜻蜓的翅蜻蛉目昆虫
蜻蜓
豆娘
金龟子的翅
鞘翅目昆虫
金龟
瓢虫
蝴蝶的翅
鳞翅目昆虫
蝴蝶

蝇的翅
双翅目昆虫



气门
咀嚼式口器示意图
蝗虫
1、生活环境:陆地
2、形态结构:身体分为头、胸、腹三部分;
三对足;一般具有两对翅,体表具有外骨骼 外骨骼具有保护和支持内部柔软器官、防止 体内水分蒸发的作用。但是不能随着身体的 长大而生长,所以昆虫有蜕皮现象。
2、怎样才能有效的灭蝗?
化学防治
生物防治
(1)有外骨骼,能适应干旱.
(2)取食速度快.
(3)有翅,运动能力强.
(4)繁殖能力强.
节肢动物的共同特征:
①体表有外骨骼.
②肢体、足和触角均分节。
节肢动物与人类的关系
• 有益:1、提供食物 2、可作饵料 • 3、提供工业原料 4、可入药 • 5、消灭害虫 • 有害:危害农业和林业
1、水蛭、蝎子、蜻蜓、蟹、蜗牛、壁 虎、蚊蝇。其中的节肢动物有哪些?其 它动物属于哪一类?
头 部
胸 部
触角( 1 )对 复眼( 1 )对 单眼( 3 )个 咀嚼式口器( 1 )个 前足( 1 )对 中足( 1 )对 后足( 1 )对 前翅( 1 )对,革质 后翅( 1 )对,膜质
腹 部
气门( 8 )对(1-8体节) 听觉器官( 1 )个(第一体节 两侧)
产卵器(雌性),交接器(雄
蝗灾一旦发生就难以控制,是什 么原因?
请举例说明翅对昆虫的生活和分 布有什么意义:
蜜蜂通过翅的运动可以寻到蜜源 (食物)并运回蜂巢; 翅对昆虫的觅食、 避敌、寻偶繁殖、 寻找栖息地有重要 作用。并扩大生存 的空间。

节肢动物

节肢动物

• 患者,女,13岁。主诉1个多月以来,腕 屈侧有几个小水泡,特痒,夜间更痒。检 查发现左腕屈侧有抓痕,有数个分散的水 泡,水泡圆形,水泡基底周围炎性红晕明 显。 • 思考题 • 根据病例所述,首先考虑的诊断是什么? 如何确诊?
蠕形螨 Demodex
皮脂蠕形螨
毛囊蠕形螨
蠕形螨致病特点:
1.蠕形螨俗称毛囊虫是一类永久性寄生螨; 2.作为病原体寄生于人体面颊部的毛囊、皮 脂腺,可引起毛囊炎、酒渣鼻、痤疮、脂 溢性皮炎等。

立克次 流行性斑疹 体病 伤寒
细菌病
原虫病
鼠疫
疟疾
鼠疫杆菌
疟原虫 班氏丝虫
印度客蚤
中华按蚊 淡色库蚊
蠕虫病 班氏丝虫病
二、防制方法
• • • • • • 1.环境治理 2.化学防制 3.生物防制 4.物理防制 5.遗传防制 6. 法规防制
重要的节肢动物
• 蛛形纲(Arachnida) • 昆虫纲(Inasecta)
1.直接危害
⑴骚扰和吸血: 蚊、蚤、虱、蜱、螨、臭虫
⑵螫刺和毒害: 如蜈蚣、蝎子、毒蜘蛛等刺咬人时分泌毒液。 硬蜱叮刺后唾液可使宿主出现蜱瘫痪;
⑶过敏反应: 抗原:唾液、分泌物、排泄物和皮壳, 如尘螨引起的哮喘、鼻炎等;
⑷寄生: 疥螨:寄生引起疥疮; 蠕形螨:寄生引起蠕形螨病; 蝇类幼虫:寄生引起蝇蛆病:
流行
• 人体蠕形螨呈世界性分布,国外报 告人群感染率为27%~100%。国内 感染率在0.8%~81.0%之间。
人群普遍感染!
人体蠕形螨流行病学调查表
100
感染率(%)
80 60 40 20 0 0 5 10 15 20 年龄 25 30 50 70
感染方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节肢动物狼蛛节肢动物(Millipede)arthropod动物界中最大的类别,节肢动物门(Arthropoda)的动物统称,包括一百多万种无脊椎动物,几乎占全部动物种数的84%。

成员多样。

两侧对称的无脊椎动物,体外覆盖著部分由几丁质组成的表皮,能定期脱落,表皮是保护装置,起外骨骼的作用,为肌肉提供附著面。

肌序复杂,有的特化以操纵飞行和发声。

附肢的外骨骼具关节,因而称节肢动物。

有许多特殊的感觉器;体腔退化而代之以血腔;神经系由背面的脑和一对腹神经索组成。

已记述879,000种以上,其中约86%是昆虫。

据估计,总数有1,000万种以上。

分成四个亚门︰1. 三叶虫亚门(Trilobita):三叶虫类(Trilobites),在约5.7亿年前的古生代早期的海洋中占优势,在2.8亿年前的二叠纪灭绝;体卵圆形,背腹扁平,分头、胸和尾节三部分;纵分为三叶。

长3.5∼75公分。

2. 单肢亚门(Uniramia):头部有触角、大腭和小腭。

胸部附肢单肢或双肢。

腹部有的与胸部不分,具附肢;或与胸部分开,附肢有或无。

(1)烛纲(Pauropoda):极小的多足类。

两对附肢变为口器,8∼11对步足。

触角4节(极少6节),末端分枝,并有多节的长鞭。

体长最多为1.9公釐。

(2)倍足纲(Diplopoda):体窄长的多足类,腹部各节由两节合成,每节有两对足和气孔。

头有大腭;小腭愈合成腭唇;有时有单眼;触角短,锤形;胸部是4个单节,生殖孔在第3节。

体长0.3∼28公分。

(3)唇足纲(Chilopoda):体窄长的多足类,有许多明显的腹节,各有一对足,第一腹节的附肢变为毒腭;生殖孔在末节。

体长约0.5∼26.5公分。

(4)综合纲(Symphyla):小型多足类,有3对口器,12对步足和一对後纺器,生殖孔在第4躯干节。

体长最多为8公釐。

(5)弹尾纲(Collembola):昆虫状小节肢动物,分布广。

口器外腭式;触角通常4节;眼简单;3个胸节有足;腹部6节,有分叉的弹器;通常无气管;无马氏管(malpighian tubule)。

体长最多5公釐。

(6)昆虫纲(Insecta):三对附肢形成口器;头由6节组成,有一对触角,常有侧眼和中眼;胸部3节,各有一对足,在第2、3节有的具翅;腹部由11节组成,成虫无附肢;生殖孔在後。

体长0.25公釐到33公分。

3. 甲壳亚门(Crustacea):多数性;鳃呼吸;外骨骼坚固;有触角、大腭。

4. 有螯亚门(Chelicerata):前体部无触角,但有钳状的螯肢和触肢(或称脚须); 胸部有单肢型步足;腹部如有附肢,则高度特化。

(1)肢口纲(Merostomata):大型海产种类,有书鳃(gill book); 前体部完全被背甲覆盖;後体部有一长刺。

(2)蛛形纲(Arachnida):前体部与後体部以一窄的腹柄相连,或两部愈合。

前体部有螯肢、触肢和四对步足;後体部通常无附肢。

以书肺(lung book)、气管(或两者都有)呼吸,开口在後体部。

生殖孔在後体部第2节的腹面。

体长0.25公釐到18公分。

(3)海蜘蛛纲(Pycnogonida〔Pantopoda〕):海产;头部有管状吻和三对附肢;胸部非常窄,由4节组成,各有一对足;腹部小瘤状;无呼吸器及体节排泄器。

体长0.2∼6公分。

与节肢动物亲缘关系未定的有爪类(onychophores)、缓步类(tardigrades)和五口类(pentastomids)。

节肢动物在陆地、海水和淡水中都很常见。

海水中小型甲壳动物是浮游动物的主要组成部分,为其他无脊椎动物、鱼和鲸的食物。

陆地上昆虫占优势,作为害虫或给作物传粉,都有重要经济意义。

蜘蛛、蜱蟎、蝎和其他蛛形类也生活在陆上。

尽管发展了有效的杀虫药,昆虫和蜱蟎仍在世界各地威胁人和动物的生活。

传播疟疾、黄热病、立克次体病、鼠疫、丝虫病等,毁坏谷物、木材和食品。

多足类生活在潮湿场所,经济意义并不大。

节肢动物的坚硬外骨骼影响身体大小,只有水生种类能长得大一些,因为水能支持一部分体重。

例如已灭绝的广鳍类长1.8公尺,现存的甲壳类有的更大,巨螯蟹可达6.4公斤重,两钳展开相距3.8公尺。

甲壳类外壳高度钙化使体加重而有利于底栖生活。

陆生种类不大︰最大的昆虫和蜘蛛不超过100公克;最小的是某些寄生蜂和蟎类,长不到0.25公釐,结构虽复杂,重量却小于一个大细胞的细胞核。

深海蟹(Ethusina abyssicola)存在于超过4,000公尺的深处,而跳虫(弹尾类)和跳蛛(蜘蛛类)见于埃佛勒斯峰6,700公尺以上的高处。

弹尾类和甲蟎能在南极洲定居。

许多节肢动物是体内、外的寄生虫。

节肢动物身体分区︰有的分头和躯干部;有的分头、胸、腹三部;有的分头胸部(前体部)和腹部(後体部)。

有的体节在胚胎发育时已合并。

头胸部共同覆盖的外骨骼叫做背甲(头胸甲)。

附肢的各部分排成一条直线的称单肢型,分叉的称双肢型。

附肢变异为用于游泳、步行、呼吸、生殖,或作为感觉器和口器;蜘蛛的纺器也是腹部附肢变成的。

昆虫的翅不像其他动物(鸟、蝙蝠、翼手龙、飞蛙、飞鱼)的翅那样由肢体变来。

许多昆虫的两对翅能像一对翅那样动作。

有的类群各侧的前、後翅有鬃或叶相连。

有的昆虫的一对翅不用于飞行,如双翅目的後翅退化为平衡棒,它有许多控制飞行的感觉器。

节肢动物绝大多数为雌雄异体。

生殖孔的位置各类不同︰蜈蚣和昆虫在靠近体的後部,甲壳类在胸部後端,马陆、烛、综合类在靠近头部,蛛形类在身体中部附近。

精子通常在精荚内传给雌体。

最简单的情况,蛛形类如避日蛛、节腹蛛和某些蟎类的精荚是一个黏的精子团,雄体靠附肢(螯肢、触肢或足)的帮助而传送精荚。

蝎、伪蝎、无鞭蝎、有鞭蝎、裂盾蛛和某些蟎类的精荚结构复杂、棒状。

交配时有婚舞,雄体将精荚固著在地上,并使雌体来到放置精荚的地方,精子得以进入雌生殖孔内。

蜘蛛靠触肢器传送;节腹类的第3对步足的跗节和後跗节改变也起同样的功能。

也有的营孤雌生殖、卵胎生或多胚生殖(一个受精卵形成几个胚胎)。

大多数甲壳类和许多多足类的胚胎的体节数少于成体。

相反,许多有螯类在胚胎发育时形成许多节。

有的类群直接发育,有的孵出时为幼虫,不同类群的幼虫也有不同。

激素控制体色的变化、生长、蜕皮、变态和发育。

有的具毒腺,用于捕食、消化。

在某些膜翅类中,毒腺与产卵器或螫针相连;幼虫的毒腺与刺或刚毛相连。

有的腺体产生难闻的气味。

除单眼或复眼外,还有触觉毛,或有嗅觉、味觉、听觉和感受内部刺激的感官,还有感受湿度和温度的。

在昆虫翅的附近有测定表皮张力的钟形感受器。

蜘蛛足的琴形器能感受网的震动,区别雄蛛在网上弹丝和猎物在网上挣扎之不同。

节肢动物与多毛纲(Polychaeta)环节动物(annelid worm)有许多相似点,一般认为这两类由一共同祖先演化而来。

节肢动物门(Arthropoda)种类繁多,从深海到高山均有分布,有的甚至出现了可以飞翔的翅,是无脊椎动物中唯一真正适应陆地生活的动物。

目前已知的节肢动物超过120万种,大约占动物界已知总数量的84%。

比较常见的有各种虾、蟹等水生的节肢动物,也有蜘蛛、蜈蚣、昆虫等陆生的种类。

节肢动物是一种长形、扁平、一段一段的、以腐肉为食的动物,其每一段有两只脚。

演化于希留利亚纪,约有一万种生物仍存活在今日。

节肢动物和蜈蚣即为众所周知的多足纲节肢类动物。

节肢动物(Arthropod)有节肢和外壳的无脊椎动物,它们的壳会虽着成长过程脱换。

三个主要的种类是蜈蚣、千足虫、昆虫类,蜘蛛??子类和甲壳类。

这三种种类的祖先在寒武纪时期已经发展建全。

节肢动物(Arthropoda)是动物界最大的一门,品动亦最繁多,约占全部动物品种的百分之八十五.对环境的适应力特强,生存地方包括海水、淡水、高山、空气、土壤,甚至是动物及植物的体内及体外。

节肢动物也叫节足动物。

是一类身体由很多结构各不相同、机能也不一样的环节组成的动物。

通常可分为头、胸、腹等3部分,但有些种类胸部和头部合在一起,也有些种类胸部和腹部没有分化,还有些种类全身愈合,不分头、胸、腹。

节肢动物身体表面有由几丁质生成的坚厚的外骨骼。

一般每个体节上都有着一对分节的附肢,又叫节肢。

节肢的运动极其灵活,主要用于爬行和游泳。

节肢动物在动物界中的种类最多,占已知动物的85%,达100多万种,而且每种的数目多得惊人。

在节肢动物里,昆虫占其总数的80%。

甲虫又占昆虫的87%例如一个蜂群,总数可达5万多个。

节肢动物身体的分化,以及身体变化的多样性,使它获得了高度的适应性,几乎在地球上任何空间都可以找到节肢动物。

常见的有蜈蚣、虾、蟹、蜘蛛以及各类昆虫等。

分类现生的节肢动物,除已灭绝的三叶动物亚门外,传统上根据有无触角而分成2个亚门。

无触角的叫有螯动物亚门,因第1对口后附肢是取食用的螯肢而得名,包括鲎、蝎、蜘蛛、蜱螨等;有触角的叫有颚动物亚门,其第1对口后附肢是大颚,包括昆虫纲、甲壳动物,蜈蚣和马陆等。

但现在大多数动物学家认为有颚动物亚门是人为的组合,所包括的类群之间并无亲缘关系。

因此,节肢动物门应该分成4个亚门:已灭绝的三叶动物亚门、现存的螯肢动物亚门、甲壳动物亚门和单枝动物亚门。

三叶动物亚门表现出最原始的特征,均生活在海洋中。

除触角外,其余各体节均有双枝型附肢。

螯肢动物亚门的肢口纲和蛛形纲头部的附肢。

书鳃和书肺为同源,说明两纲比较接近。

甲壳动物亚门过去作为一个纲即甲壳纲,因有大颚而被认为可能与多足纲、昆虫纲同源,但甲壳动物具2对触角且有其他各门所没有的无节幼体期,应为单独起源。

单枝动物亚门与上述起源于海洋的亚门不同,似乎由陆地上演化而来,有触角和大颚,附肢基本上为单枝型,因而得名。

节肢动物门的主要特征:(一)发达坚厚的外骨骼(二)高效的呼吸器官――气管(二)高效的呼吸器官――气管(四)异律分节和身体的分部(五)分节的附肢4亚门19纲如下:三叶动物亚门(Subphylum Trilobitomorpha)三叶虫纲(Trilobita)螯肢动物亚门(Subphylum Chelicerata)肢口纲(Merostomata)蛛形纲(Arachnida)海蛛纲(Pycnogonida)甲壳动物亚门(Subphylurm Crustaceea)头虾纲(Cephalocarida)鳃足纲(Branchiopoda)桨足纲(Remipedia)介形纲(Ostracoda)须虾纲(Mystacocarida)微虾纲(Tantulocarida)桡足纲(Copepoda)鳃尾纲(Branchiura)蔓足纲(Cirripedia)软甲纲(Malacostraca)单枝动物亚门(Subphylum Uniramia)昆虫纲(Insecta)倍足纲(Diplopoda)唇足纲(Chilopoda)烛蛱纲(Pauropoda)综合纲(Symphyla)。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