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分血输血操作注意事项
成分输血规范及注意事项

浓缩红细胞:将采集到多联袋内的全血中大部分血浆在全封闭的条件下分离出后剩
余的部分所制成的红细胞成分血。
浓缩去白细胞红细胞:将采集到多联袋内的全血中的大部分白细胞、血小板及血浆
在全封闭的条件下去除后制成的红细胞成分血。
悬浮红细胞:将采集到多联袋内的全血中大部分血浆在全封闭的条件下分离出后并
储存温度:低于-18℃ 保存期:自血液采集之日起1年。解冻后2℃~6℃保存,应24h内输注。
➢适应症:冷沉淀主要用于轻型甲型血友病、血管性血友病、纤维蛋白原缺乏症及凝
血因子Ⅷ缺乏症。
➢储存方法:不宜在室温下放置太久,不宜放4C冰箱,也不宜再冻存。
➢输入要求:融化后的冷沉淀不仅要尽快输用,而且要以病人可耐受的最快速度快速
பைடு நூலகம்
➢ 适应症:各种凝血因子缺乏,并伴有出血表现;凝血
酶原时间(PT)或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 正常1.5倍,创面弥漫性渗血;输入大量库存血或浓缩 红细胞的急性大出血患者(出血量相当于自身血容量)。
➢ 储存方法:溶化后尽快输入,因故未输,可在4℃冰
箱暂存,但不得超过24小时,更不可再冰冻保存。
、悬 浮红细胞血液制剂中的红细胞分离出并加入红细胞保护剂甘油于低温冷冻保存。
储存温度:含20%甘油的冰冻红细胞在-120℃以下储存,含40%甘油的冰冻红细 胞在-65℃以下储存。 保存期:自采血之日起10年 ,解冻后24小时。
➢ 适应症:急性失血超过全血量20%、手术及
创伤病人血红蛋白70g/L、内科长期慢性贫血 且伴缺氧症状,血红蛋白60g/L或HCT<0.2。
➢ 储存方法:室温下放置不超过半小时。
➢ 输入要求:一般情况下输血速度为每分钟5-
输成分血的注意事项资料

注意事项
冷沉淀
储存方法 不宜在室温下放置太久,不宜放4℃冰箱,也不宜再冻存。 输入要求 融化后的冷沉淀不仅要尽快输用,而且要用输血器以病人 可以耐受的速度快速输入。 注意事项 1、冷沉淀不能与血小板同时申请,如同时申请应先输冷沉 淀;
三查八对
三查
一查血 液质量
二查血 液有效 期
三查输 血装置 是否完 好
注意事项
普通冷冻血浆
储存方法 可在4℃冰箱暂时保存,但不得超过24小时。 输入要求 护士应根据医嘱在3个8小时内按计划分配用量, 分别计算好每分钟滴速,勿在单位时间内忽快忽 慢。 注意事项 输注前肉眼观察应为淡黄色的半 透明液体,如发现颜色异常或有 凝块或较多气泡不能输用。
注意事项
红细胞分为
浓缩红 细胞
普通冰冻血浆是全血在保存期内 经自然沉降或离心后分出的血浆, 立即放入-30℃以下冰箱冰冻成 块,于-20℃条件下保存,冰冻 状态一直持续到使用之前,有效 期为5年。该制品内含有全部稳 定的凝血因子,但缺乏不稳定的 凝血因子Ⅷ和V,主要用于凝血 因子Ⅷ和V以外的凝血因子 缺乏症受血者的治疗。
注意事项
点
资源。
4、减少输血传播疾病的发生。
血制品的种类
全血
新鲜血 库血 自体血
少用 急性大出血、心脏手术 的体外循环、新生儿溶 血症的换血疗法等。
血液制品
成分血
血浆 红细胞 白细胞 血小板 冷沉淀 白蛋白 丙种球蛋白
其他血液制品
血浆
血浆系列制品:主要包括新鲜冷冻血浆、普通冷冻血浆、冷沉淀 免疫球蛋白、白蛋白。
少白细胞
洗涤红细 胞
冰冻红 细胞
贮存办法:室温下放置不超越半小时。 输入要求:通常状况下输血速度为每分钟5-10毫升, 不论是什么状况,一袋血须在4小时以内输完,如室 温高,可适当加快滴数,防止输注时间过长,血液发 生变质,特别是长菌危险。
成分输血的名词解释

成分输血的名词解释献血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公益事业,因为血液能够挽救生命。
对于需要输血的患者来说,得到合适的血液成分是至关重要的。
成分输血是指将整血分离为不同的组分并单独输注给患者,以满足患者特定的治疗需求。
本文将对成分输血进行详细的解释和探讨。
一、成分输血的定义与原理成分输血是指将捐献者的整血分离成红细胞、血小板、血浆等不同的组分,根据患者需要的具体血液成分进行输注。
整血是指由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和血浆组成的血液制品,而成分输血则将整血按照不同成分进行分离,以确保患者能够获得最为有益的血液成分。
成分输血的原理是通过离心技术将整血分离为红细胞、血小板和血浆。
红细胞输注适用于治疗贫血等造血系统疾病,血小板输注则适用于血小板减少或功能障碍,而血浆输注则适用于各种涉及凝血机制的疾病。
通过选择性输注合适的血液组分,可以更有效地治疗患者的具体病情,减少并发症的风险。
二、成分输血的优势和适应症成分输血相较于整血输血具有多种优势。
首先,成分输血能够根据患者特定的治疗需求提供最为合适的血液成分,避免了输血过程中过度血容量负荷的问题。
其次,成分输血可以减少患者对于某种成分的暴露时间,从而降低对抗体形成的风险。
此外,成分输血还可以最大限度地利用捐献者的血液资源,确保供血充足。
成分输血的适应症广泛。
首先,血小板输注适用于血小板减少或功能异常的患者,如血友病患者或白血病患者等。
其次,红细胞输注适用于贫血患者、失血过多或手术后需要补血的患者。
血浆输注则适用于治疗凝血因子缺乏、严重出血以及生理烧伤等疾病。
三、成分输血的过程和注意事项成分输血的过程一般包括以下几个环节:首先,医生会对患者进行详细的病情评估,并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决定输血的成分和量。
然后,医护人员会从合格的献血者中筛选合适的血液成分,并进行相关的检测和审查。
接下来,采集到的血液将经过离心技术进行分离,并在安全的环境下进行储存。
在成分输血的过程中,有一些需要注意的事项。
成分输血护理标准操作规程

成分输血护理标准操作规程成分输血就是采用一些医学专业的方法将全血分离,然后制成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和血浆蛋白等纯度高且容量小的血液成分,最后再根据病情的需求将其安全的输送给患者的一种输血方式。
二、成分输血护理的必要性按照正确的成分输血护理程序进行护理,能避免或减少输血的不良反应,保证病人在手术过程中输血安全。
三、成分输血护理的操作规程(一)、目的:为护理人员在对患者进行临床成分血输注以及监护而规范的标准操作。
(二)、所需材料:静脉输液物品、标准输血器、静脉输血用生理盐水(三)、步骤与方法:1、输血前的护理(1)护理人员应该熟练掌握成分输血的相关知识,包括成分血的种类,保存方法,注意事项,使用方法和不良反应的处理方法等;以及对患者的基本情况充分了解,比如病情,输血史,传染病史,过敏史等。
这样有助于护理人员在输血前合理的正确的制定输注顺序,速度和时间,从而减少在输血过程中发生的危险。
(2)护理人员应该及时地向病人及家属说明输血的必要性和安全性,以消除病人对输血的恐惧心理,增强对输血的信心,让患者有积极的心态去面对输血;同时,也要对病人及其家属说明输血后可能带来的不良反应及并发症,让他们做好一定的思想准备。
(3)将收集和了解到的相关资料进行整理和分析,根据不同的情况找出可能存在的问题并列出护理诊断和相应的措施方案。
(4)采血:护士持《输血申请单》抽取患者交叉配血标本,并事先在试管外贴上条型码或者是通知单上的联号,必须完整地规范地填写病人的相关信息。
采集患者的交叉配血标本之后应该加强核对,严格按照一人一次一管的顺序完成。
抽血完成后,正确的记录采血时间,并将标本尽快送到输血科或者血库。
(5)取血:护士接到取血通知,与输血科或者血库的工作人员共同核对《输血记录单》、血袋标签等内容,并仔细检查血液质量,确认无误之后签名并登记取血时间。
取血过程中应避免剧烈震荡。
(6)检查输血前医生有没有履行告知义务,并按要求签订《输血治疗同意书》。
成分血的适应征和输血指南

成分血的适应征和输血指南血液输注是一项重要的医疗措施,可用于治疗各种疾病和病情的支持。
在输血过程中,选择正确的血液成分对于患者的康复非常关键。
本文将介绍成分血的适应征以及输血指南,旨在提供一些有用的信息和指导。
一、血液成分简介成分血是将全血分为不同的成分进行输注,以满足患者特定的需求。
常见的成分包括红细胞悬液、血小板悬液、新鲜冰冻血浆和新鲜冰冻血浆中的凝血因子等。
不同的成分血适用于不同的治疗需求,下面将分别介绍其适应征。
二、红细胞悬液的适应征红细胞悬液是由去除了血浆的全血制备而成,主要用于治疗贫血病患者。
它适用于以下情况:1.急性失血:大量失血后需要迅速补充血容量和红细胞。
例如,创伤、手术等情况。
2.慢性贫血:疾病或其他原因导致的贫血,如慢性肾脏疾病、癌症等。
3.术前准备:需要手术的患者,为了准备手术中或手术后可能发生的失血而提前输注红细胞。
三、血小板悬液的适应征血小板悬液主要用于治疗血小板功能障碍或血小板减少引起的出血。
以下情况适用于输注血小板悬液:1.血小板功能障碍:如巨大血小板症、先天性血小板功能缺陷等。
2.血小板减少:由于骨髓抑制性疾病、药物治疗等引起的血小板减少。
3.手术后或创伤后出血:术后或创伤后患者因血小板减少而引起的出血不止。
四、新鲜冰冻血浆的适应征新鲜冰冻血浆是由新鲜全血经过冷冻和除去红细胞、血小板等过程后制备而成。
适应征如下:1. 凝血因子缺乏:用于治疗凝血因子缺乏疾病,如血友病、弥漫性血管内凝血等。
2. 全身性出血:由于言语内的抗凝药物过量、肝功能衰竭等引起的全身性出血。
3. 顽固血糖:用于治疗成人和小儿的顽固低血糖。
五、血液成分的输血指南在输血过程中,为了确保安全有效地进行输血,以下是一些建议和注意事项:1. 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适当的成分血。
2. 检查患者的ABO血型和Rh血型,以确保输注的血液与患者相容。
3. 血液及其成分的保存和储存应遵循相关的规范和标准,确保安全可靠。
成分输血的注意事项

成分输血的注意事项成分输血是一种常见的医疗程序,它通过将血液中的特定组分,如红细胞、血小板或血浆,单独输注给患者来满足其特殊的治疗需求。
在进行成分输血过程中,有一些重要的注意事项需要遵守,以确保患者的安全和输血效果的最大化。
首先,医护人员在输血前需要对患者进行充分的评估和检查。
这包括检查患者的血型和配型,并了解其过敏史和特殊情况。
只有在确认患者适合接受成分输血后,才能进行后续的操作。
其次,选择合适的成分进行输注也非常重要。
不同的患者有不同的临床需要,因此,正确选择适合其病情的成分非常关键。
如果患者只需要补充红细胞,则只输注红细胞成分;如果患者需要补充凝血因子,则只输注血浆成分。
正确选择成分可以确保患者获得有效的治疗,并减少不必要的输血风险。
第三,提前做好输血配对。
在进行成分输血前,医护人员需要明确患者的血型和配型,并与输血源进行配对。
输血源的血型和抗原抗体情况需要与患者相配,以避免产生输血不相容的反应。
只有在血型和配型配对的基础上,才能进行输血操作。
第四,严格遵守输血操作规范。
成分输血的操作过程需要遵守一系列规范和步骤,以确保输血的安全和有效。
这包括使用无菌操作技术、正确选择输血管道和引流装置、严密监测患者输血过程中的生命体征等。
在操作过程中,医护人员要保持专注和谨慎,严格按照操作规范进行,确保输血过程的顺利进行。
第五,定期监测输血效果。
在成分输血后,医护人员需要定期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和血常规指标,以评估输血效果和患者的病情变化。
及时发现和处理可能存在的输血反应,如过敏反应、输血相关肺损伤等,以确保患者的安全和治疗效果。
此外,对于一些特殊人群,如妊娠妇女、老年人、儿童和免疫功能低下的患者,医护人员需要更加谨慎和专注。
他们的特殊身体状况需要得到重视,输血操作需要根据他们的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优化。
总之,成分输血是一项复杂而关键的医疗程序。
医护人员在进行成分输血过程中,必须严格遵守操作规范和注意事项,确保患者的安全和治疗效果的最大化。
名词解释成分输血

名词解释成分输血成分输血,是指将血液中的各种有效成分通过物理或化学方法进行分离,分别制成高浓度、高纯度的制品,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和需要,有针对性地输注特定的血液成分。
这种输血方式相较于传统的全血输注,具有一血多用、节约血源、针对性强、疗效好、副作用少、便于保存和运输等优点,因此已成为临床常用的输血类型。
一、成分输血的起源及发展成分输血的发展源于对血液成分的深入研究和对临床输血需求的精准把握。
在20世纪中叶,科学家们发现了血液中各种成分的生理功能,并认识到不同疾病状态下,患者对血液成分的需求各异。
这使得成分输血逐渐从全血输注中脱颖而出,成为一种重要的临床治疗手段。
二、成分输血的原则1. 严格掌握输血适应症:成分输血的原则是根据患者病情的需要,有针对性地输注特定的血液成分。
由于失血、血细胞破坏增加或造血功能障碍都可能需要输血,输血的数量和种类取决于输用成分血的寿命,取决于病情需要,决不可千篇一律都输全血。
2. 禁止输安慰血:适合输成分血的病人,决不给全血。
临床80%的输血病人是需要某种血液成分,而不适合输全血。
3. 一次给足:各种成分血的输注计量要符合标准治疗剂量,一次要给足,才能达到预期疗效。
三、成分输血的种类及适应症1. 红细胞悬液:适用于各种原因导致的贫血,如慢性贫血、急性失血等。
2. 新鲜冰冻血浆:适用于凝血因子缺乏的患者,如肝功能障碍、手术出血等。
3. 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适用于免疫缺陷病、感染性疾病等。
4. 血小板浓缩液:适用于血小板减少或功能障碍的患者,如白血病、放疗后等。
5. 单采血浆:适用于血浆置换、治疗性血浆输注等。
6. 其他成分血:如粒细胞、红细胞生成素等,根据患者病情需要进行选择。
四、成分输血的优势1. 一血多用:成分输血可以将一份血液分离成多种成分,分别输注给不同的患者,提高血液利用率。
2. 节约血源:成分输血可以根据患者需要,有针对性地使用血液成分,减少不必要的全血输注,从而节约血源。
各种成分血液的输注和护理要素

各种成分血液的输注和护理要素血液输注是一种常见的医疗过程,用于治疗各种疾病或损伤。
在进行血液输注时,需要注意多个要素,包括输注前的准备、血液成分的选择、输注速度和注意事项等。
本文将详细介绍这些要素。
1.输注前的准备:在进行血液输注之前,需要先进行一系列的准备工作。
首先,医生或护士需要评估患者的血管情况,确保能够找到合适的静脉进行输注。
同时还需要核对患者的身份和输血单,确保用血的准确性。
2.血液成分的选择:选择合适的血液成分对于治疗的成功非常重要。
常见的血液成分包括全血、红细胞悬液、血小板悬液和新鲜冷冻血浆等。
选择特定的血液成分应该根据患者的具体状况和需要进行,例如,红细胞悬液适用于治疗贫血、血小板悬液用于治疗凝血功能障碍等。
3.输注速度:输注速度是一个需要谨慎控制的因素。
过快的输注速度可能导致心血管系统负荷过大,造成肺水肿和心力衰竭等并发症。
通常情况下,输注速度应控制在每分钟100-120毫升,特殊情况下可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调整。
4.注意事项:在进行血液输注时,需要注意一些特殊的事项。
例如,输血设备应事先清洗和消毒,以确保输注过程中没有细菌感染的风险。
输血过程中,护士需要定期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包括血压、脉搏和呼吸等,及时发现并处理可能的不良反应。
输血过程中,患者应保持体位稳定,以防止血液反流和局部静脉压力过高。
5.不良反应处理:血液输注过程中可能出现不良反应,如过敏反应、输血相关肺损伤和移植物抗宿主病等。
在发生不良反应时,护士应立即停止输注,并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处理,如给予抗过敏药物、改变输注速度或调整输注成分等。
6.输后护理:血液输注后,护士需要对患者进行经常性的观察和护理。
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和症状,如血压、脉搏、呼吸、皮肤状况等。
同时,护士还需要密切监测患者的尿量和血常规等检查结果,以评估输血效果。
若患者出现不适或异常情况,应及时记录并通知医生。
总之,血液输注是一项常见的医疗过程,但需要注意多个要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六种成分血输血操作注意事项
一、浓缩血小板
储存方法:血小板应尽快输用,因故未能及时输用,则应在室温下放置,每隔10~15分钟轻轻摇动血袋,不超过半小时,不能放4℃冰箱暂存。
输入要求:以病人可以耐受的最快速度输入,一般每分钟80~100滴,以便迅速达到一个止血水平,每袋血小板应在20分钟内输注完毕。
注意事项:
1、输注前要轻轻摇动血袋使血小板悬起,切忌粗鲁摇动,以防血小板受到损伤;
2、摇匀时出现云雾状说明有足够数量的血小板,无云雾状可能血小板数量不足,疗效差;
3、如发现血袋内有细小凝块,可用手指隔袋捏散,再轻轻摇匀;
4、如同时输几种成分血,应优先输用血小板。
二、新鲜冷冻血浆(FFP)
储存方法::融化后的FFP应尽快输入,因故融化后未输的FFP,可在4℃冰箱暂时保存,但不得超过24小时,更不可再冰冻保存。
输入要求::要求输注速度快一些(以病人可以耐受为准),以便迅速达到一个止血水平。
注意事项:
1、输注前肉眼观察应为淡黄色的半透明液体,如发现颜色异常或有凝块或较多气泡不能输用;
2、融化后的FFP应尽快输入;
3、血浆应在37℃水融箱中融化,最好用特制的血浆融化器融化,不可在室温下放置使之自然融化,不可在自来水中融化;
4、血浆只要求ABO血型同型输注,不要求做A、B、O血型交叉配合试验。
三、普通冷冻血浆板
储存方法:可在4℃冰箱暂时保存,但不得超过24小时。
输入要求:护士应根据医嘱在3个8小时内按计划分配用量,分别计算好每分钟滴速,勿在单位时间内忽快忽慢。
注意事项:输注前肉眼观察应为淡黄色的半透明液体,如发现颜色异常或有凝块或较多气泡不能输用。
四、冷沉淀
储存方法:不宜在室温下放置太久,不宜放4℃冰箱,也不宜再冻存。
输入要求:融化后的冷沉淀不仅要尽快输用,而且要用输血器以病人可以耐受的速度快速输入。
注意事项:1、冷沉淀不能与血小板同时申请,如同时申请应先输冷沉淀;
2、冷沉淀一般同型输注,不要求血型交叉配合试验。
五、红细胞
1、浓缩红细胞
2、少白细胞红细胞
3、洗涤红细胞
4、冷冻红细胞
储存方法:室温下放置不超过半小时。
输入要求:一般情况下输血速度为每分钟5-10毫升,不论是什么情况,一袋血须在4小时之内输完。
六、白细胞
储存方法:室温下放置不超过半小时。
输入要求:一般情况下输血速度为每分钟5-10毫升,不论是什么情况,一袋血须在4小时之内输完。
★采集配血用的血标本的注意事项:
1、采集血标本之前应认真核对受血者身份,防止找错人;
2、采血后必须在离开床边之前在试管上贴上标签;
3、一位护士最好不要同时采集两位以上患者血标本,因为存在将血样注入到错误试管中的风险;
4、最好不要从输液管中直接获取血标本,因为标本被严重稀释会导致错误的检测结果;
5、因故需要从输液管中获取血标本应以生理盐水冲注,并将先抽取的5ml血弃去,再取血标本;
6、用右旋糖酐等大分子物质治疗后采集的血标本应作标记说明,否则将干扰配血;
7、用肝素治疗患者的血标本要用鱼精蛋白对抗使之凝结再送检;
8、配血用的血标本应不抗凝或用EDTA抗凝,一般需要5ml,不得少于3ml;
9、受血者血标本必须是输血前3天之内的,或者能代表患者当前的免疫学状态;
10、如果患者最近的红细胞输注发生于24小时之前,现在又要输注红细胞,最好重新采集一份血标本进行交叉配血试验;重新采集血标本的原因是患者接受供者红细胞后受到免疫刺激,可迅速产生针对供者红细胞的抗体。
因此,为确保患者始终接受配合的血液,新鲜的血标本非常必要;
11、患者需要反复输血不必每天采集血标本,但血库应每隔3天进行一次抗体筛选,随时了解是否有新的不规则抗体产生。
★在输血过程中注意事项
1、血液取回后,避免剧烈震荡或加温,应在4小时之内输注,不得自行储血;
2、取回的血应尽快输用,决不允许将血液长时间地放在室温下或置于无温度监控的冰箱中。
除手术室、急诊室、监护室外原则上逐袋领取,现输现拿(病房有温度监控冰箱例外)。
3、在输血前由2名护士对输血申请单、交叉配血试验报告单和血袋标签上的内容仔细核对,并检查血袋有无破损及渗漏,血袋内的血液有无溶血、混浊及凝块等;
4、输用前将血袋内的成分轻轻混匀,避免剧烈震荡。
血液内不得加入其他药物,如需稀释只能用静脉注射生理盐水;
5、临输血前,护士应到病人床边核对受血者床号、让患者自述姓名、血型(RH 因子);
6、核对及检查无误之后,遵照医嘱,严格无菌操作技术将血液或血液成分用标准输血器输给病人;
7、输血时要遵循先慢后快的原则,输血开始前15分钟要慢(每分钟约2毫升),并严密观察病情变化,若无不良反应,再根据需要调整速度;
8、检查静脉穿刺部位有无血肿或渗血现象,严密观察有无输血不良反应;
9、连续输用不同献血者的血液时,两袋血之间必须用0.9%无菌生理盐水将管路冲洗干净;
10、输血结束后,空血袋在常温下保留24小时,交叉配血单粘贴在病历中;
11、如发生输血反应,应按照“患者发生输液(输血)反应应急程序”进行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