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给侧改革下广西特色农产品出口研究

供给侧改革下广西特色农产品出口研究
供给侧改革下广西特色农产品出口研究

题目:供给侧改革下广西特色农产

品出口研究

摘要

“供给侧改革”这一概念一经提出,立刻引起了各方学者关注,广西壮族自治区作为华南经济圈的重要组成部分,应该抓住这次机遇,以农业为立足点,以“互联网+农业”为方向,优化农产品供给侧各种资源要素及其配置,提高农产品供给体系质量和效率,形成结构合理、保障有力的特色农产品有效供给,推动广西农业发展。

关键词:供给侧改革特色农产品物联网出口

Abstract: The "supply-side reform," the concept was put forth, immediately attracted wide attention of scholars, Guangxi Zhuang Autonomous Region as an important part of the South China economic circle, should seize this opportunity in agriculture as a foothold to "Internet + agriculture "as a direction to optimize the supply-side factors and their agricultural resources allocation, enhance the quality and efficiency of agricultural supply system, the formation of a rational structure, powerful features to protect the effective supply of agricultural products, promote agricultural development in Guangxi.

Keywords: supply-side reform Characteristics of agricultural products Internet of Things Export

目录

一、广西特色农产品及出口情况............................................................................. - 1 -

(1)广西特色农产品发展概述 ........................................................................ - 1 -(2)广西特色农产品出口现状 ........................................................................ - 2 -

(一)出口率低,对经济拉动的贡献小 ......................................................... - 2 -

(二)附加值低,对收入增加的贡献小 ......................................................... - 3 -

(三)集中度高,应对市场风险的能力小 ..................................................... - 3 -二、特色农产品出口不佳的原因——广西特色农产品物流体系建设存在问题 . - 4 -

(1)特色农产品生产分散,产业化程度低.................................................... - 4 -(2)缺少统筹规划,产品趋同情况严重........................................................ - 4 -(3)市场体系发育不健全,服务功能单一.................................................... - 5 -(4)物流环节粗放,物流技术运用水平低.................................................... - 5 -(5)缺乏大型流通企业参与,品牌和营销意识淡薄.................................... - 6 -三、供给侧改革下推动广西特色农产品出口......................................................... - 6 -

(1)“供给侧改革”概念 ...................................................................................... - 6 -(2)供给侧改革背景下发展广西特色农产品出口........................................ - 7 -四、结语..................................................................................................................... - 9 -参考文献 ..................................................................................................................... - 10 -致谢

引言:

特色农产品一般具有比较明显的区域特点、独特的资源优势和良好的产品品质,一般为无公害绿色产品,包括区域特色水果、珍稀花卉、区域特色中草药、地方优质畜禽等。广西的特色农产品资源十分丰富,部分特色农产品如横县的茉莉花等已较具规模,并初步形成产业化。但由于大多数特色农产品种植较为分散,种植规模较小,加之特色农产品的现代物流体系尚不完善,制约了广西特色农产品的产业化发展。如何从供给侧改革的角度出发发展特色农产品出口,将成为今后广西农产品出口工作重点。

一、广西特色农产品及出口情况

(1)广西特色农产品发展概述

广西处于热带和亚热带地区,特色农产品资源丰富,具有非常显著的区域特征,其八角、罗汉果、龙眼、荔枝、甘蔗、香蕉、蚕茧、木薯等农产品总产量在全国范围内位居前列。其中,具有区域特色的农产品产业如蔗糖业、木薯、蚕茧在全国处于首位,成为广西农业的支柱特色产业。特殊的地理和气候环境使得广西成为我国主要的热带特色水果产区之一,2 0 1 4 年水果产量达 1 2 3 3 . 4 9 万t 。目前,柑桔、香蕉、荔枝、龙眼、芒果、柿子等特色水果产量位居全国前列,柑桔、香蕉两大优势水果产量占全区水果总量的6 0 %,分列全国第四和第二位,柿子产量排名全国第一。总体上水果市场份额逐渐扩大。有着中国油桐之乡、中国金花茶之乡、国山鸡之乡和广西无公害水果生产基地等美誉的天峨县,近年来着力打造特色农业支柱产业,目前基本形成以六画山鸡、库区养殖、名特优水果、油桐等为支柱的特色农业优质产业,农业增效和农民增

收效果明显。近年来,广西更是依托气候区位等优势,大力发展糖料蔗、桑蚕、木薯、水果、茉莉花茶、蘑菇、中草药、近汀牡蛎、南美白对虾、罗非鱼、木材等系列特色优势农业产业,取得优异成绩,糖料蔗、木薯、桑蚕等产业总产量排名在全国前列,甚至占据全国市场份额的半壁江山。但是,与广西农业地位不相称的是,近年来广西特色农产品出口并不理想。

(2)广西特色农产品出口现状

(一)出口率低,对经济拉动的贡献小

根据广西检验检疫局数据统计,自2 0 1 2年以来广西农产品出口总体呈上升趋势,但在全国占比一直在低位徘徊。2 0 1 4年广西农产品出口额达2 5 .6 5亿美元,但这一数量仅占全国农产品出口总额 2 .8 %,低于广西第一产业占全国比重4 .1 %的水平,位于全国第 1 4位;2 0 1 5年上半年,广西农产品出口4 6 .1 亿元,下降1 5 .4 %。这一数据表明,广西虽然是农业大省,但农产品出口量并不高,占全国农产品出口的份额很小,农业优势并未转化成出口优势,农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潜力未完全释放。

以特色农产品荔枝为例,广西是全国荔枝主产省区之一,每年的荔枝产量为5 0万吨一 6 0万吨,仅次于广东,稳居全国第二位,占世界荔枝产量的2 0 %。2 0 0 2年广西实施“优果工程”以来,广西荔枝种植面积和产量均稳步增加,但荔枝出口率一直在保持在低位水平。与低出口常相伴的却是果贱伤农现象,荔枝丰收却严重滞销,烂在枝头无人问津,给农民造成重大损失。今年广西情况就是如此。

(二)附加值低,对收入增加的贡献小

广西农产品出口以海水产品、竹木草制品、蔬菜、水果、饲料和中药材为主,其中大多数是劳动密集型产品,初级农产品居多,高档优质农产品少,产品技术含量不高。部分名优农产品甚至被外省客商收购,经深加工、包装后以外省品牌的商标出口。以广西淮山为例,广西淮山凭借好质量在泰国有较大的销量,但是却被河南商贩收购,加工后以河南产品的名义卖到泰国,泰国人知道河南淮山却不知有广西淮山。同样的情况还发生在广西香蕉、荔枝、蜜柑、砂糖橘、山楂等农产品上。据统计,广西农产品加工率约为1 5 %,远低于全国 2 5 %的平均水平。加工率低,直接导致农产品的附加值不高,众多农业企业只是在原料上获得一些微薄的利润,农民从农产品出口销售方面获益也少。特色农产品附加值低,对收入增加的贡献小。

(三)集中度高,应对市场风险的能力小

近几年,亚洲一直是广西农产品出口的最大市场,其中越南、欧盟、美同、韩国、日本和香港是广西农产品出口最集中的地。如广西水果主要出口越南,占水果出口比重9 9 . 5 %;广西蔬菜也主要出口越南,占蔬菜出口比重9 0 .8 %,其次是马来西亚,占蔬菜出口比重7 %。对少数几个国家和地区的出口依存度过高,潜在风险巨大。如果这些国家的进口政策或非关税措施发生变化,将使广西农产品出口严重受阻。例如,日本于 2 0 0 6年5月 2 9日开始实施《食品中残留农业化学品肯定列表制度》,鳗鱼产品的检测项目由2 5项增加到 1 1 2项。由于广西出口国际市场只有日本一家,受日本国内烤鳗需求量逐年减少及进口标准更严苛的影响,多年前由广西扶持的1 0多家养鳗和烤鳗企业相继因难以负担检疫检测费用和技术改造费用而退出日本市场,经济损失惨重。

二、特色农产品出口不佳的原因——广西特色

农产品物流体系建设存在问题

广西虽然已培育了一些龙头企业、农业合作社和农业示范基地,其特色农产品的区域特色和优势也比较明显,但从整个产业链的角度来看,真正能贯穿产、供、销整个产业链的产业化组织体系并未形成。各县市大都把重点放在特色农产品的生产上,无暇顾及物流体系的建设,常此以往,必将严重影响广西特色农产品产业化健康发展的进程。

(1)特色农产品生产分散,产业化程度低

广西农产品的生产主要是以小农经济为主,加之山区的地理条件限制,生产主体仍是以家庭农户生产为主,缺乏有效的组织和管理,人多地少,土地流转制度不完善,生产经营规模普遍较小,布局也非常分散,使得广西的特色农产品产业化和集约化程度非常低。此外,广西的特色农产品在深加工方面也比较落后,除蔗糖外,大多数农产品的加工率非常低,多数特色农产品主要以初级产品或半成品的形式进入市场,连基本的分极处理都较少。如菠萝、芒果、荔枝等特色水果,其加工量占生产总量的比例不足2 2 %;产量占全国总产量2 5 %的桑蚕,其生丝产量仅占全国的7 %,丝绸加工的产值也只占全国总产值的1 %,产业化程度非常低。

(2)缺少统筹规划,产品趋同情况严重

广西虽然有很多特色农产品,也发展了相当数量的农业生产基地、示范基地等,但其特色农产品的种植主体大部分仍然由农户组成,由于农民生产处于分散状态且对市场信息和资源优势分析不够,无法进行统一的产业发展规划,这就导致了有些区县的特色农产品处于无序发展状态,产品

趋同情况较为严重。如广西的龙眼、荔枝、芒果、香蕉等特色亚热带水果,在全区范同内普遍种植,没有形成自己的特色及品牌优势,在造成产业内恶性竞争的同时,也使得其难以做大做强,从而在产供销整个产业链中处于弱势地位。

(3)市场体系发育不健全,服务功能单一

广西的农产品市场建设以传统的集市贸易为主,较少有专门的特色农产品交易市场,各区县的特色农产品往往混杂在这些农贸批发市场中。此外,农产品批发市场区域分布也非常不平衡,较具规模和现代化的农贸市场大多集中在南宁,各区县的农贸市场不但分散,而且规模较小,交易方式比较落后,许多小乡镇甚至没有建设专门的农贸市场,有的只是在传统的圩日拿到市场现场交易,部分乡镇的农产品甚至摆在集镇公路两旁的地面上进行买卖,特色农产品的物流体系基本没有建立。此外,现有的农贸市场基础设施条件也比较差,服务功能十分单一,大多数农贸市场只提供基本的工商管理服务,许多农村的道路、运输设备、市场、仓储设施、保鲜设备等硬件建设根本无法保障特色农产品流通的要求。

(4)物流环节粗放,物流技术运用水平低

特色农产品一般种植在偏远的农村、山区,从生产地到消费地往往需要经过采购、运输、储存、包装等众多物流环节,但由于目前广西大多数农村物流基础设施简陋,仓库、集贸市场、交通运输工具等都处于相当落后的状态,造成其物流环节简单粗放,缺乏有规模、有技术的冷藏设备,物流环节的损失非常高。据了解,由于储存、包装、保鲜、运输等物流环节的简单粗放,致使我国的果蔬产品在采收、运输、存储等环节的损失率高达2 5 %一3 0 %。

由于现代化的物流技术在采后的再加工、运输、贮藏、包装等环节中运用水平非常低,使得广西的特色农产品大多是以自然形态进入市场,经过加工的并不多,即使是加工也只是简单加工为主,精深加工产品非常少,特别是亚热带特色水果类大多采用烘干的处理方法,其预冷技术和保鲜加工技术的运用严重滞后。由于缺乏有效的预冷处理和保鲜加工,致使极易腐烂变质的特色水果的销售范围受到很大的限制,尤其在水果成熟、大量上市时,极易出现滞销跌价、积压烂果现象,给种植户和经销商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损失,特色农产品的经济价值也无法得到应有的体现。据有关资料显示,发达国家的水果产品采后增值比例为 1 :3.8 ,我国农产品的采后增值比例则仅为 1 :1.8 ,差距非常明显。

(5)缺乏大型流通企业参与,品牌和营销意识淡薄

由于广西山区的特殊地理条件限制,特色农产品的种植大多较分散、规模较小,专业化、标准化程度都较低,因此,目前广西的特色农产品流通主要依靠农村经纪人、少量的运销组织和农业合作社,较少有大型流通企业参与。由于这些中介组织经管和管理体系不够严密,资源整合和营销能力都较弱,往往只局限在某个村或某个乡镇,覆盖面小,系统性和网络性功能都较差,因此无法在创区域特色品牌、整合市场营销体系方面做出有效成绩,不利于广西特色农产品的产业化发展和品牌建设。

三、供给侧改革下推动广西特色农产品出口

(1)“供给侧改革”概念

“供给侧”与“需求侧”相对应。需求侧有投资、消费、出口三驾马车,三驾马车决定短期经济增长率。而供给侧则有劳动力、土地、资本、

创新四大要素,四大要素在充分配置条件下所实现的增长率即中长期潜在经济增长率。而结构性改革旨在调整经济结构,使要素实现最优配置,提升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数量。

(2) 供给侧改革背景下发展广西特色农产品出口

农业供给侧改革是农业产业从提高农产品及其加工制成品的供给质量出发,用改革的办法围绕市场的需求进行生产,推进农业产业结构及农产品加工业结构的调整,从而真正形成结构合理、保障有力、更有效率、更有效益、更可持续的农产品有效供给体系。所以,在供给侧改革背景下推动广西特色农产品出口要做到以下几点:

一是培育核心主体夯实特色农产品供给侧基础

农产品生产经营主体是实现农产品有效供给的重要基础,当前广西农产品还是处于生产分散,产业化程度低的状况下,因此很有必要改变这种局面,打破小农经济格局,大力发展家庭农场、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农村合作社等核心主体。以家庭农场、各级龙头企业、农业合作社和农产品零售巨头为农产品供给侧核心主体,通过各种利益联结机制实现农产品生产、加工和销售有机结合,相互促进发挥规模经济效应和示范带动作用,这是夯实特色农产品供给侧基础的关键,也是为广西特色农产品物流体系的建设奠定基础。

二是优化供应链模式提高特色农产品供给侧效率

物联网时代背景下特色农产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必须强化特色农产品供应链管理,创新农产品供应链模式。大力发展“农户+合作社+产地交

易市场”、“核心企业+合作社+生产基地”等农产品供应链垂直一体化模式,打造一个快速、高效、协调统一的特色农产品供应链网络,提高特色农产品的供给效率与流通效率。

三是大数据营销开拓特色农产品供给侧空间

以大数据为基本特征的互联网环境为农产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市场契机,大数据以海量、高增长和多样化的信息资产为推手,优化农产品生产加工、流通和销售等供给要素的优化配置。一方面,推动特色农产品大数据营销,要通过拓宽特色农产品的品种、包装等,提供个性化特色农产品供给方案,实现特色农产品差异化和多样化需求。另一方面,推动特色农产品大数据营销,可以采取“互联网 + 农业”的营销模式,通过搭建特色农产品电子商务平台,“线上预订,线下就近销售”的方式来实现特色农产品供给与需求的数字化对接,拓宽特色农产品供给侧的市场空间。

四是实施品牌战略增加特色农产品供给侧价值

当前广西部分特色农产品质量、品质高,但是由于缺少品牌意识,导致农产品知名度不高,出现只知河南淮山,却不知广西淮山的现状。更有甚者,荔枝丰收却无人问津,烂在枝头无人问津现象。因此要加快特色农产品品牌建设步伐,推进无公害农产品、绿色农产品、有机农产品和地理标志农产品等“三品一标”名优产品认证,大力培育具有区域特色的农产品知名品牌,实施特色农产品品牌战略,有助于提高农产品利润和附加价值,提升农产品市场竞争力,促进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创建特色农产

品品牌体系,提高特色农产品品牌知名度和信誉度,有助于推进特色农产品供给性结构改革的顺利进行:因此,必须加快完善特色农产品商标法规制度建设,建立特色农产品的市场品质标准,通过报纸、电视和网络等多渠道的传播途径,培育广西特色农产品的知名度,提高特色农产品的品牌价值,推动特色农产品出口。

四、结语

在供给侧改革下推动广西特色农产品出口要综合运用广西的区域优势和特色优势,同时完善特色农产品物流体系建设,改变原有的体制格局,通过物联网与电商一体化的发展,为特色农产品的销售拓展空间。另外,树立特色农产品品牌价值,也为特色农产品的出口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2015年11期总第383期《促进广西特色农产品出口研究》孙世和

[2]2016年第5期总第267期《农产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国际镜鉴》张蓓

[3]2015年第32期《透过“供给侧改革”反思广西特色农产品发展》贾倩雯

[4]2014年第5期《基于产业链角度的广西特色农产品现代物流体系建设研究》张梅

[5]2016年02期《“供给侧改革”将保障农产品有效供给》三农观察

广西农产品跨境电商主流模式研究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4e13937894.html, 广西农产品跨境电商主流模式研究 作者:周明 来源:《中国经贸》2016年第16期 【摘要】我国素来有农业大国之称,随着农业水平的不断发展,农产品的生产效率不断 提升,但农产品在流通和销售上却没有跟上发展的脚步,从而导致很多地区的农产品出现了滞销的现象,给农民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电商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的产品销售模式,在网络技术的支持下,该营销模式突破了传统模式下地点的限制,更好的解决了产品销售和市场之间的矛盾,有效的促进了农业经济的发展。本文结合广西地区农产品跨境电商销售的情况对这一销售模式进行探究。 【关键词】农产品;跨境电商模式;电子商务 一、前言 农业是我国的基础产业之一,由于我国在农业资源上的优势,我国一直努力倡导农业的发展。但是,我国农业的现代化水平和营销方式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是存在较大的差距的。在网络技术和信息技术的发展下,一种新的营销模式逐渐进入到大众的视野中。这种利用网络平台进行产品销售的模式具有不受地域限制,宣传效果好,效率高等特点。将该营销模式与农产品的跨境销售结合起来,能够从根本上改变农产品经营者的经营理念和方式,为农户开拓新的销售渠道,提高产品销售的效率,降低销售成本。农户不仅可以在网络平台中进行产品前期的宣传和介绍,还能进行售前和售后的服务,实现产品营销的市场化和网络化。 二、农产品电商的意义 电商也就是依靠网络营销手段实现商品的销售和流通,其中包括市场需求的调查阶段,客户个人需求的分析阶段,产品的定位,产品的销售等多个环节。企业可以根据前期的调查制定相应的销售任务和计划,并通过互联网来实现这些经营活动。农产品的网络营销并不要求产品的销售过程必须完全在网络上完成,网络也可以成为其中的一个环节或媒介,为产品的销售提供更多可供选择的渠道。农户则可以在应用网络平台的同时,更好的学习相关的网络知识和操作技能,更好的掌握市场的动态变化以及未来的发展趋势,从而根据消费者的需求有针对性的制定销售的计划和方案。 三、广西地区农产品销售的现状 1.信息更新慢 广西的农村地区生活条件和通信环境较为落后,农户的教育水平低,无法利用现代化的通信手段,导致农户无法及时的了解市场的动态信息,所掌握的市场资源十分的有限。一般农户主要通过电视、广播等传统的渠道接收外界的信息,或者是凭借自己多年的种植经验选择种植

供给侧改革背景下的供应链变革

供给侧改革背景下的供应链变革 摘要:随着经济的发展,经济政策也在不断调整,当供给无法满足需求时就需要进行供给侧改 革,本文以此为切入点,重点论述了供给侧改革可能会对供应链带来的变革。我国的供应链为 了适应政策的变化,需要逐步过渡到先进的供应链管理模式,文章从信息流、实物流、资金流 三方面详细论述了供应链管理的改革方向,说明了供应链改革对中国经济增长的重要意义。 关键词:供给侧改革;供应链;问题;变革 近年来,中国经济迅速发展,人们的消费水平也有所提高,而我国的经济政策也在随之调整。一直以来人们都以为是需求不足,所以用需求学派观点采用刺激需求政策拉动经济增长,但实则是“供给跟不上需求”,甚至造成了一些行业的产能过剩,由此,我国提出了一个新的方案,也就是供给侧改革。 供给侧改革,就是从供给、生产端入手,通过解放生产力,提升竞争力促进经济发展。具体而言,就是要求清理僵尸企业,淘汰落后产能,将发展方向锁定新兴领域、创新领域,创造新的经济增长点。而一个新的政策势必会引起相关行业的一系列变革,本文所重点讨论的便是供给侧改革对供应链的影响。 供应链管理所解决的核心问题即供需的匹配问题。当供需无法匹配,表现出来的结果便是生产过剩或者需求得不到满足。这与我们当前经济所面临的问题如出一辙:一方面,产能严重过剩,无效生产造成了大量的呆滞库存;而另外一方面,伴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升,个性化需求层出不穷却得不到满足。然而,我们发现,如同“产能过剩”与“需求得不到满足”这对天生的矛盾体,“最大程度地满足需求”与“最大程度地降低成本”往往也是鱼和熊掌不可兼得。例如,为了满足客户的个性化要求,如果采用快速交货、定制产品等手段,运作成本会大幅上升;反之,为了降低成本,如果采用大规模制造,大批量运输和存储,又很难避免过度的生产和浪费。 我们在做决策的时候,很容易陷入所谓的“成本-响应”的两难抉择境地。我们如果想让企业既能提升响应速度,又能够降低成本,就需要学习并逐步过渡到先进的供应链管理模式。一种典型的方式就是采用所谓的“大规模定制”模式。大规模定制是一种集企业、客户、供应商、员工和环境于一体,在系统思想指导下,用整体优化的观点,充分利用企业已有的各种资源,在标准技术、现代设计方法、信息技术和先进制造技术的支持下,根据客户的个性化需求,以大批量生产的低成本、高质量和效率提供定制产品和服务的生产方式。戴尔是大规模定制的典范。它通过一系列供应链管理的创新技术,如:VMI、订单整合、第三方物流、B2B/B2C电子商务等等,实现了上下游供需的协同,打通了三流的任督二脉,从而在戴尔供应链的第一个十年创新中成功地实现了所谓的“零库存”和“客户订单的定制化能力”。以戴尔为代表的IT企业在IT产业供应链上的成功典范,带动了整个IT产业向着高效敏捷的方向发展。

市场营销-基于互联网+农业背景下广西特色农产品的营销模式初探论文

摘要 随着网络技术的高速健康发展,在大数据背景下掀起了“互联网+”的热潮,农产品也开始进军网络销售。“互联网+农业”进入了初级探索的阶段,农产品在网络销售中,品牌、知名度,产量和质量的标准、流通过程中保持产品的新鲜是促进销量的关键因素。本文将通过中外农产品营销行业学者的研究,结合广西农产品在农村电商背景下的营销模式和销售现状,分析农产品销售不利的原因,重点分析广西水果农产品流通问题及其原因,并根据原因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从而提高农产品和农村电商的契合度,实现在互联网+农业背景下广西农产品营销对策合理化和效益最大化。 关键词:互联网+农业;合作社;营销;农产品;

Abstract With the rapid and healthy development of Internet technology, the “Internet +”boom has started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big data, and agricultural products have also begun to enter the Internet. “Internet + agriculture” has entered the stage of preliminary exploration. In the online sales of agricultural products, brand, popularity, output and quality standards, and keeping the product fresh during the circulation process are the key factors to promote sales. This article will analyze the reasons for the unfavorable sales of agricultural products through the research of domestic and foreign agricultural product marketing industry scholars, combined with the marketing model and sales status of GuangXi agricultural products in the context of rural e-commerce. Focus on the analysis of GuangXi fruit and agricultural products circulation problems and their causes, and put forward countermeasures to solve the problems according to the reasons, so as to improve the fit of agricultural products and rural e-commerce, and realize the rationalization and maximum efficiency of GuangXi agricultural product marketing strategies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Internet + agriculture. Keywords: Internet + agriculture; The cooperative; Marketing; Agricultural products

基于农产品属性分类的农业供给侧

基于农产品属性分类的农业供给侧 结构性改革对策研究 农产品适销对路生产是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内容。本研究主要从产品属性及分类入手,探讨分析资源、市场、政策、科技等要素对产品竞争力现状水平及潜力提升的贡献程度,进而提出针对性的政策改革方向,构建形成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思路框架。 一、重要农产品的产品属性及分类 农产品作为商品,既有一般商品属性,也有其特殊的自然属性,二者共同构成商品农产品的产品属性。在供需关系中,不同商品农产品的地位和贡献是不同的,从需求侧的选择对商品农产品的产品属性进行分类,从而框定农产品的供给侧结构,是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前提和基础。在众多农产品中,小麦、玉米、马铃薯、食用油等17类农产品具有显著代表性,通过对其进行需求弹性分析,主要是需求价格弹性和需求收入弹性,实现短期和长期评估的相互印证,可以较为客观的反映重要农产品的产品属性,为客观分类提供基础支持。 根据中国农科院农业经济与发展研究所农产品供需均衡模型研究的初步成果,小麦、玉米、马铃薯、食用油等17类农产品需求价格弹性和收入弹性测算结果如图1、图2所示。

图1 主要农产品需求价格弹性 从图1价格弹性可以看出,总体上17类农产品的价格弹性都在1以下,普遍缺乏弹性,都具有必需品的基本特性。按照弹性的相对大小,可以进一步分为三类:一类是需求价格弹性相对较小的农产品,主要包括稻米、小麦、玉米、马铃薯等,其产品属性的主要特征是可替代性非常小,受价格变动的影响极弱。第二类是需求价格弹性相对中等,主要包括大豆、食用油、食糖、棉花、猪肉、禽蛋、蔬菜、水果等,其产品属性的主要特征是替代性相对较强,自然属性具有显著差异,产品的使用潜能丰富,深加工潜力广泛。第三类是需求价格弹性相对较大,主要包括禽肉、牛肉、羊肉、奶等,其产品属性的主要特征是对价格变动高度敏感,是农产品里的“奢侈品”。 图2 主要农产品需求收入弹性 从图2收入弹性看,17类农产品的收入弹性都在1以下,也都表现为普遍缺乏弹性,表明在一个相对较长的时期内,它们也属于必需品范畴。其中,稻米、小麦、玉米、马铃薯等商品农产品处于弹性相对较小的区位,大豆、食用油、食糖、棉花、猪肉、禽蛋、蔬菜、水果等商品农产品处于弹性相对中等的区位,禽肉、牛肉、羊肉、奶等商品农产品处于弹性相对较大的区位,可见收入弹性所反映的17类重要农产品的产品属性与价格弹性反映的结果大体一致。

供给侧改革背景下“混改”模式及其影响研究——以中国建材集团为例(下)

供给侧改革背景下“混改”模式及其影响研究 ——以中国建材集团为例(下) 2020年02月21日 (2)民企参股模式 中国巨石是中国建材集团旗下最具有代表性的改革试点企业。1999年4月22日在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当年首次公开发行普通股7000万股,之后一直以发行股票、吸引基金等形式不断引入外来战略投资者和民营股东,从而逐渐降低企业中的国有成分,如表2、3所示。 表2 中国巨石上市后的主要股权持股情况(1999年) 股东名称股东性质股权比例(%) 中国新型建筑材料集团有限公司国有企业37.79 浙江桐乡振石股份有限公司民营企业22.26 江苏永联集团公司地方集体企业 4.24 中国建筑材料及设备进出口公司国有企业 2.38 其他流通股股东普通流通股33.33 数据来源:中国巨石1999年度报表。 表3 中国巨石主要股权持股情况表(2018年) 股东名称股东性质股权比例(%) 中国建材股份有限公司国有企业26.97 振石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民营企业15.59 香港中央结算有限公司外资战略投资者7.13 BlIL&MELINDAGATESFOUNDATIONRUST基金 1.54 其他流通股东普通流通股49.77 数据来源:中国巨石2018年度报表。 把中国巨石成立之初时的主要股权成分与2018年进行对比,可以看出中国巨石中的国有和集体资本占比持续降低,股权结构向多元化转变。企业通过引入外资,设立公司以及引入基金等途径,使国有企业与其他战略投资者逐步融合,共同经营。(3)以“三七原则”设计的股权结构 从中国建材集团来看,它采用了“正三七”与“倒三七”的多种股权构成形式。当原所有者仍持有上市公司30%左右股份相对控股时,然后引入其他股东的方式是“正三七”;至于“倒三七”是指部分上市公司会持有70%左右的股份,然后其他投资者或民企实际控制人将分摊约30%的股份。这种改革方式不仅使得集团对内部战略决策、固定资产与股权投资等拥有绝对控制权,还能通过注入民营资本来增强企业活力,从而实现国有资本的保值增值。 (二)“供给侧改革”后建材行业绩效分析 由图1可以看出2015年受到供给侧改革以及市场重组等影响,建材行业整体经济状况不佳,但2015年之后至今,建材行业利润总额呈上升趋势而亏损数额也在下降,2017年末国内建材行业利润总额达到4446亿元,同比增长9.8%,但增速有所放缓;另外从2015-2017企业的毛利率和销售利润率水平的持续增长情况可以看出,在去产能去库存政策下建材行业的总体盈利能力呈上升趋势。可见政策以及经济环境的有利变化的确能够促成建材行业的转型发展。 图1 2013-2017年中国建材行业经济运行现状(单位:亿元)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三)中国巨石绩效分析 中国建材集团已建成产业、技术、成套设备和物流贸易四大业务板块,中国巨石作为核心企业,负责开展集团战略性新型玻纤材料产业及其研发,也是我国新材料行业最早进入资本市场,企业规模最大的上市公司之一。同时,中国巨石同北新建材等其他三家企业也是中国建材集团在2015年提出的改革试点方案批准后,第一批选入混改的试点企业。因此本文选择中国巨

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学习体会

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学习体会 根据组织的安排,xx年2月16至18日,我在自治区党校参加了为期三天的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培训班。通过学习,使我对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互联网+农业”、生态养殖等重点知识有了进一步的认识。现结合自身工作,谈谈个人的一些收获和体会。 (一)深刻领会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内涵与意义 xx年12月24日至25日在北京召开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首次提出了“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表述。当前农业领域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主要包含三方面要点。一是以增加农民收入和保障有效供给为主要目标。通过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效提升农业综合效益,稳定农业经营收入这个农民收入基本点;二是以提高农业供给质量为主攻方向。通过结构调整实现农业领域去产能、降成本、补短板。通过改革形成高效率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新型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推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从而提高农业的供给质量;三是以体制改革和机制创新为根本途径。农业供给侧结构改革的关键就是要理顺政府和市场的关系,从而实现激活市场、激活要素、激活主体的“三个激活”。

目前,我国农业发展面临的供给侧问题和结构性矛盾日益突出,主要是农产品稳定供给、农民增收、农业可持续发展等方面压力加大。这迫切需要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通过调整优化农业结构,加快农业发展转型升级,转变生产方式和资源利用方式,提高农业效应,促进农民增收。 (二)深入把握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的经验与做法 “十三五”示范区工作由创建和认定为主转入了建设与管理并重的新阶段,工作重点也相应转入到加快建设、以点带面、示范引领上来。要以基础设施建设扶持与服务体系建设引导为工作抓手,加快构建各类资源要素协调有序配置的生产体系、各类主体之间相互依存、紧密协作、共融共生的新型经营体系、一二三产融合的现代农业产业体系。 (三)深入学习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思路与策略 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是 __、 __作出的重大决策。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要确立“基在农业、利在农民、惠在农村”的基本思路,以一产为基础、二产为重点、三产为亮点相互促进发展。一是要培育新型经营主体,推进农业一产向二三产业自然延伸;二是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延长产业链价值链增收链;三是发展休闲农业和

广西农产品营销的新模式_罗雪梅

收稿日期:2013-10-16 作者简介:罗雪梅(1971-),女,广西财经学院工商管理学院教师。 广西农产品营销的新模式 罗雪梅 (广西财经学院, 广西南宁,530003)摘要:在新形势下,广西农产品市场已经出现供大于求的现象。为促进农民的持续增收和农业的良性发展,需要对农产品的营销模式实行创新。 关键词:农产品;营销模式;创新 中图分类号:F274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877(2014)01-26-02 在广西农产品市场上,农产品营销经历了无营销时期、大量生产向大量推销转变时期、大量推销向现代营销转变时期。现在,广西农产品市场营销模式有了较大转变,农产品的 综合生产能力也有了较大的提高,产品极大丰富和产量的迅速提高也使部分农产品呈供过于求的现象,一些需求弹性小的农产品严重过剩,且出现“卖难”的现实,给农民致富造成较大压力。“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是今后经济工作的首要任务,促进农民持续增收和农业良性发展都离不开农产品的生产与营销。因此,在这样的市场形势下,广西要做好农产品营销工作,必须创新农产品营销模式,确保“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工作落到实处。一、推广以龙头企业带动的订单式农业,以销定产、产销一体化 目前,广西农村千家万户小生产的模式与大市场的矛盾日益突出,这些矛盾已经限制了农业经济的发展,要尽快改变这种落后的农业生产形式,必须通过大型龙头企业的带动,发展农产品产业化经营,将生产、加工、运输、销售等环节联成一体,多层次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从根本上解决小生产与大市场的矛盾,减少市场风险,增加农业收入。 二、发展订单农业,解除生产者的后顾之忧 为农产品加工企业提供稳定的原料来源是发展订单农业的根本保证,也是为消费者提供放心农产品的重要前提,更是农民致富增收的重要形式。订单农业对带动农业结构调整,搞好产销衔接、促进农产品流通、规范交易行为、降低市场风险、保护交易双方的利益都起到了积极作用。而定单农业的发展也是解决目前广西农村千家万户小生产与大市场的矛盾的较好的方向。 三、推进科技进步和技术创新,培育农产品加工精品 品牌 市场竞争最终体现在产品的竞争上。发展农产品加工,必须做好名、优、特产品的开发,通过广辟资金渠道,加大农产品加工企业技改与技术更新的投入,实现加工技术“质”的飞跃。同时,使加工农产品质量和规格都有一个“质”的提高,扩大自己的农产品市场份额。建立企业技术创新体系和机制,走产、学、研结合之路,提高农产品加工创新的开发力度,加快开发速度,积极培育名优产品。农产品加工还要融入时尚、健康、低碳等概念,抓牢消费者日益提升的消费需求,不断求新、求变,才能在市场上立于不败。广西南宁新食记食品有限公司是专门从事食品加工销售的企业,公司以为社会提供安全、健康、美味的食品为己任,秉承着为社会造福、为消费者谋利的经营理念,采取从农场到餐桌的产业链运作模式,致力于打造方便、实惠、安全、健康、美味的食品品牌,成为广西技术最先进、管理最规范、规模最大、产值最高的中央厨房。自产品投放市场以来,市场反响强烈,得到广大消费者的充分认可。 四、以协调联动的方法延长产业链 当前的农产品发展,靠一个企业、一个产品来带动是远远不够的,必须采用协调联动的方法,增加企业和产品的关联性、延伸性、精深性、增值性,以降低市场竞争成本,形成集约生产的优势,形成以龙头加工企业带动千家万户种、养、加工的产业链,这样才能形成带动农民致富的新格局。 企业要积极参与农产品加工,通过投资办厂、租赁乡企厂房、车间等方式开展农产品加工或委托加工,为下游企业完成初加工产品,为超市或专卖店实行定牌生产,从而促进 26

供给侧改革下广西特色农产品出口研究

题目:供给侧改革下广西特色农产 品出口研究

摘要 “供给侧改革”这一概念一经提出,立刻引起了各方学者关注,广西壮族自治区作为华南经济圈的重要组成部分,应该抓住这次机遇,以农业为立足点,以“互联网+农业”为方向,优化农产品供给侧各种资源要素及其配置,提高农产品供给体系质量和效率,形成结构合理、保障有力的特色农产品有效供给,推动广西农业发展。 关键词:供给侧改革特色农产品物联网出口 Abstract: The "supply-side reform," the concept was put forth, immediately attracted wide attention of scholars, Guangxi Zhuang Autonomous Region as an important part of the South China economic circle, should seize this opportunity in agriculture as a foothold to "Internet + agriculture "as a direction to optimize the supply-side factors and their agricultural resources allocation, enhance the quality and efficiency of agricultural supply system, the formation of a rational structure, powerful features to protect the effective supply of agricultural products, promote agricultural development in Guangxi. Keywords: supply-side reform Characteristics of agricultural products Internet of Things Export

广西省主要农产品产量数据分析报告2019版

广西省主要农产品产量数据分析报告2019版

报告导读 本报告针对广西省主要农产品产量现状,以数据为基础,通过数据分析为大家展示广西省主要农产品产量现状,趋势及发展脉络,为大众充分了解广西省主要农产品产量提供重要参考及指引。 广西省主要农产品产量数据分析报告对关键因素主要粮食总产量,主要谷物总产量,稻谷产量,小麦产量,玉米产量,豆类产量,薯类产量,棉花产量等进行了分析和梳理并进行了深入研究。 广西省主要农产品产量数据分析报告相关知识产权为发布方即我公司天津 旷维所有,任何机构及个人引用我方报告,均需要注明出处。 报告力求做到精准、精细、精确,公正,客观,报告中数据来源于权威政府部门及相关行业协会如中国国家统计局等,并借助统计分析方法科学得出。相信广西省主要农产品产量数据分析报告能够帮助机构和个人更加跨越向前。

目录 第一节广西省主要农产品产量现状概况 (1) 第二节广西省主要粮食总产量指标分析 (3) 一、广西省主要粮食总产量现状统计 (3) 二、全国主要粮食总产量现状统计 (3) 三、广西省主要粮食总产量占全国主要粮食总产量比重统计 (3) 四、广西省主要粮食总产量(2016-2018)统计分析 (4) 五、广西省主要粮食总产量(2017-2018)变动分析 (4) 六、全国主要粮食总产量(2016-2018)统计分析 (5) 七、全国主要粮食总产量(2017-2018)变动分析 (5) 八、广西省主要粮食总产量同全国主要粮食总产量(2017-2018)变动对比分析 (6) 第三节广西省主要谷物总产量指标分析 (7) 一、广西省主要谷物总产量现状统计 (7) 二、全国主要谷物总产量现状统计分析 (7) 三、广西省主要谷物总产量占全国主要谷物总产量比重统计分析 (7) 四、广西省主要谷物总产量(2016-2018)统计分析 (8) 五、广西省主要谷物总产量(2017-2018)变动分析 (8) 六、全国主要谷物总产量(2016-2018)统计分析 (9)

新常态背景下我国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研究

新常态背景下我国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现状和存在的 问题研究 【摘要】李克强总理在2017年政府工作报告中针对“三农”工作提出了未来发展方向,并把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作为其关键点。自农业供给侧改革实施以来,我国积极探索农业结构调整的新途径和发展方式转变的新突破,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这项改革绝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需要一个长期的历史过程。本研究重点分析了我国农业供给侧改革的现状与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发展建议。 【关键词】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产业结构 一、绪论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业经济快速发展,随着农业科技的不断发展与运用,农产品供应量日益充足,农民的收入不断增加,我国的农业生产力实现了跨越式的提升。在新形势下,我国农业发展的主要矛盾已经转变为粮食生产的阶段性和结构性过剩、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低、生产成本高的问题。从供给环节入手对农业结构进行调整,提升农业供给的质量和效率,形成有效的、安全的农产品供给,已成为当今农业农村工作的主线。 二、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必要性 (一)调整优化农业结构的内在要求

“十三五”时期全国各地农业改革迎来了发展的黄金期,同时也是矛盾的凸显期。在农业转型发展中,仍存在着一些矛盾与问题,主要表现为农业结构不合理,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不到位。从供给侧方面推进农业结构性改革不仅是新常态背景下促进农业转型发展和结构升级的主动选择,同样也是促进农业提质增效、增强竞争力的内在要求,具有非常深刻的意义。 (二)适应农业农村发展新清况的需要 从外部看,经济增长换挡降速,农民外出务工和工资性收入增长明显受限,财政收入增速放缓导致对农业农村投入的增幅明显回落。从内部看,传统的农业生产理念、生产要素和生产方式在一些地方尚处于主导地位,急需政府积极引导突破传统农业发展的固有结构,创新农业经济发展新模式,提升农业的整体效益。 (三)满足大众消费需求的需要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大众的消费理念由最初的“吃饱”到现在“吃的有营养、健康安全”转变,且呈现出多样化、特色化、健康化的趋势。但目前我国农业生产呈现出“大而不强、多而不优”的问题,只有不断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调整农业生产结构,才能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消费需求。 三、我国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面临的主要问题

农产品滞销、政府干预与农业供给侧改革

摘要:贫困地区农业收入是农民的主要收入来源农产品滞销对农民收入的影响很大。本研 究探讨了在贫困地区农产品滞销时期政府的干预对贫困地区农业发展的正面和负面影响提出 当地政府应该充分发挥市场的作用认真处理好短期干预与贫困地区长远发展的关系把握好 自己的权力边界并从农业供给侧改革的角度提出解决农产品滞销问题的建议。 农产品滞销是困扰我国农业发展的长期难题在百度输入“农产品滞销” 可以找到3440000个相 关新闻如:2014年10月甘肃礼县苹果因冰雹灾害而滞销;11月山西省太原市寿阳县茴子白遭 遇滞销。2015年3月份陕西省礼泉县出现了近百万斤贡梨滞销;4月份作为全国主产区之一 的浙江温州苍南遭遇了大面积番茄滞销;5月份安徽长丰遭遇草莓滞销全县损失超过1.5亿 元;6月份安徽水果大县砀山遭遇了西瓜滞销 20万亩西瓜为销路而发愁。还如:2016年甘肃兰 州榆中县彭家营村遭遇了春笋滞销;2017年1月内蒙古五原县遭遇了葵花子滞销;2017年5月 河南开封市平城乡郭君村遭遇了蒜苔滞销。2018年3月26日至4月1日新浪微舆情 (https://www.360docs.net/doc/4e13937894.html,) 对“农产品滞销”进行专项监测。在一周的监测时间段内全网涉及农产品滞销的 信息共有1万余条涉及的农产品有:苹果、马铃薯、西红柿、香菇、莲藕、蒜苗、大葱、椪柑、韭菜、甘蓝和大米等。滞销地涉及新疆、福建、云南、河北、湖南、贵州、江苏和陕西等地区。据媒体报道导致以上农产品滞销的原因包括产量过大、供大于求因天气因素运输受阻等。可以说农产品滞销涉及农产品的品种多、范围广、时间跨度大、影响恶劣对农民的伤 害特别大。农业是弱质产业贫困地区小农生产方式与市场经济的天然矛盾需要政府投入更多 更大的精力进行扶持。但是政府干预也是一把双刃剑:干预适当会有利于贫困地区农业发展 农民收入增加;过度越位也会给贫困地区的农业发展带来严重的负面影响。近几年通过国家 的大力投入和当地政府的积极推动贫困山区的交通条件、通信条件等硬件设施有了较大的改 善但是农产品流通体系的建设还是相对缓慢仔细分析贫困山区农产品滞销的主要原因理性 思考政府干预的度对于贫困地区经济和社会发展是非常重要的。 一、农产品滞销的主要原因分析 农产品的生产和销售是贫困地区农民的主要收入来源。通过调研我们发现贫困地区农民的纯 农收入依然很低在农民的总收入中占到30%左右。长期以来我们对生产的重视远远超过流 通在贫困地区人们的观念中只要生产出了好的产品是不用担心销售问题的。但是贫困地区 农产品滞销的案例太多像云南的玛卡产品鄂西的青椒、白菜、萝卜等仔细分析滞销的原因 主要有: 1. 农产品主产区缺乏与主要市场的信息对接 生产者与销售者信息沟通不畅是主要原因刘俊华等对2006年至2012年32个农产品滞销事 件的分析销售网络不健全导致的农产品滞销事件共有16件占销售环节事件的43.2%[1]。做 好信息对接需要资金、需要人脉还有对接方式的不断创新。仔细观察农产品主产区与市场 对接较好的地区的农产品滞销积压的情况较少。但是由于农户的种植规模或者人才的限制等 原因贫困地区大多缺乏与主要消费市场的对接。通过调研发现很多发展蔬菜种植较早与上海、北京等大城市对接较好的地区农产品滞销现象并不突出。1990年长阳高山蔬菜面积突 破0.8万亩到1995年长阳火烧坪、乐园等地共发展高山蔬菜1.1万亩商品量达到3万多吨 蔬菜销路也从宜昌逐步扩展到武汉、长沙、南昌、深圳、广州等大中城市。如今长阳高山蔬 菜种植已经扩展到与这里地理、气候条件相近的榔坪、资丘、贺家坪、渔峡口、都镇湾等周 边乡镇全国最大的高山蔬菜生产基地已在长阳形成;该县高山地区独有的气候条件和生态优 势以及标准化生产和品牌化推广造就了“火烧坪”高山蔬菜的“质量金牌”。“火烧坪”高山蔬菜 相继直供北京奥运会和上海世博会俏销全国30多个大中城市出口日本、新加坡、韩国、香 港等国家和地区。但与长阳相邻的巴东境况就大不一样从气候、土壤、交通等条件来看巴

广西农产品加工业发展十二五规划

广西农产品加工业进展“十二五”规划 1 / 1

1 / 1

目录 前言 (1) 第一章“十一五”进展回忆 (2) 一、进展成就 (2) 二、要紧问题 (7) 第二章“十二五”进展环境 (9) 一、面临的机遇 (9) 二、面临的挑战 (11) 第三章总体思路和进展目标 (12) 一、指导思想 (12) 二、差不多原则 (13) 三、进展目标 (14) 第四章产业进展重点和布局 (16) 一、产业重点 (16) 二、产业布局 (29) 第五章要紧任务 (42) 一、加强农产品加工原料基地建设 (42) 二、加快农产品加工产业向园区集聚 (42) 三、做大做强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 (43) 四、推进农产品加工业技术创新 (43) 1 / 1

五、加强农产品加工业质量安全保障 (44) 六、加快农产品加工业流通体系建设 (45) 七、推进研究平台建设 (45) 第六章政策措施 (46) 一、加强对农产品加工业的组织领导 (46) 二、充分发挥税收的杠杆作用 (46) 三、加大农产品加工企业进展的融资力度 (47) 四、抓好农产品加工业项目建设 (48) 五、提高农产品加工业企业家素养 (48) 六、构建农产品加工业循环经济体系 (49) 七、推动农产品加工企业开展信息化建设 (49) 1 / 1

前言 农产品加工业是国民经济基础性和保障民生的重要支柱产业。农产品加工业以优势、特色农产品的资源转化、加工增值、纵深开发为主,涵盖食品加工业,食品制造业,饮料制造业,烟草加工业,纺织业,服装及其他纤维制品制造业,皮革毛皮羽绒及其制品业,木材加工及竹藤棕草制品业,家具制造业,造纸及纸制品业,印刷业记录媒介的复制和橡胶制品业等12个子行业。广西农产品加工业充分发挥自身优势,通过多年进展,初步探究出一条有广西特色的农产品加工业进展路子。“十二五”时期,加快广西农产品加工业进展、用现代工业理念将农产品加工业打造成绿色经济示范产业,将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依据《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进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促进广西经济社会进展的若干意见》、《中共广西壮族自治区委员会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进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和《广西壮族自治区国民经济和社会进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广西工业和信息化进展“十二五”规划》等文件精神,结合我区实际情况,编制本规划。 本规划期限为2011—2015年。 1 / 1

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内涵、背景及实践路径

经济视野 JINGJISHIYE 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内涵、背景及实践路径 王敏鸽 习近平总书记在2016年3月参加全国人大湖南代表团审议时明确指出,“新形势下,农业主要矛盾已经由总量不足转变为结构性矛盾,主要表现为阶段性的供过于求和供给不足并存。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高农业综合效益和竞争力,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农业政策改革和完善的主要方向”。2017年的一号文件以“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培育农业农村发展新动能”为主题,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已经成为我国农业发展的重大课题,它是为解决当前我国农业供需结构不平衡提出的,为中国农业的发展指明了方向。 1 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内涵 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通过体制改革和机制创新推进农业结构调整,提高农业供给质量,达到与需求侧相适应的新水平。其根本是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农民持续增收、确保农村稳定。主要目标是增加农民收入、保障有效供给,最终要促进农业农村发展由过度依赖资源消耗、主要满足“量”的需求,向追求绿色生态可持续、更加注重满足“质”的需求转变,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增绿。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内涵。 1.1 实现农业结构优化是农业供给侧调整的核心内容 农业供给侧结构调整的核心内容是将农业结构调优、调绿、调新。农业结构调优主要指的是为了满足市场需求优化产品结构;发展适度规模经营优化经营结构;立足比较优势优化区域结构;提升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水平优化品质结构。农业结构调绿就是推进绿色生产方式,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农业结构调新是指着力发展农村新产业、新业态,促进三产深度融合,实现农业全环节升级、全链条升值。 1.2 改革是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调整的根本途径 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根本途径在体制改革和机制创新,就是用改 革的办法推进农业结构调整。紧紧围绕 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 好发挥政府作用,不断深化农村改革, 理顺政府和市场的关系,全面激活市场、 激活要素、激活主体,为农业农村发展 注入强大的发展动力和活力。 1.3 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主 要目标是增加农民收入、保障有效供给 增加农民收入和保障有效供给是农 业的两大功能,在当前农民收入持续增 长乏力的现状下,从国家层面来讲更加 关注增加农民的收入,故将增加农民收 入放在保障有效供给的前面。保障有效 供给是针对无效供给、低端供给提出的, 主要强调的是质,不是量。现阶段我国 人均GDP超过8000美元,正处在一个 由中等收入向高收入迈进的阶段,人们 对农产品的消费由吃得饱到吃得好转 变。消费者对农产品的供给要求是优质、 多样、个性。优质,也可以说是放心, 是指吃进口里的东西,我们需要知道这 个东西安不安全、放不放心;多样是指 吃的喝的每个品种都要有;个性是指每 个人口味都不完全一样,供给要有特色。 2 农业供给侧结构改革提出 的背景分析 2.1 我国粮食生产能力大大提高, 但是却出现了”三量齐升”的困境. 2.1.1 我国粮食的生产能力大大提高 2016年,我国粮食生产再获丰收, 总产量61623.0万吨(12324.8亿斤), 比2015年减少520.1万吨(104亿斤)。 2016年的粮食生产虽然止步于“十二 连”增,但仍是历史第二高的产量,连 续4年站上了1.2万亿斤的平台,取得 了非常不错的成绩。人均拥有粮食量达 到900斤,已经高于世界平均水平,基 本解决了“吃的饱”的问题,化解了“谁 来养活中国人”的世界难题。 2.1.2 粮食“三量齐增”(粮食产量、 进口量、库存量)的困局急需破解 现在我国粮食年总需求量大概在 64500万吨,缺口是2500-3000万吨, 但是去年我国的进口量却接近11100万 吨,这在一个侧面反映了我国的库存也 在升高。截止2016年底,我国粮食库 存超过60000万吨,接近一年的消费量, 远超过联合国粮农组织规定的17%- 18%的安全储备水平。“三量齐升” 反映的是农产品供应结构失衡的问题, 如玉米供应量过剩,但大豆的供应量严 重不足;同时也是因为近年由于我国粮 食生产成本攀升导致我国粮食价格一直 高于国际价格,出现了国内外粮食价格 倒挂的局面,导致粮食出现大量的进口。 2.2 我国农民的收入水平大大提高, 但增幅放缓,农民收入持续增长乏力 农民收入水平大大提高,2016年 的农民收入(12363元)是 2004年农 民收入(2936元)的4.2倍。但是在经 济新常态的背景下,由于农民所受教育 程度的较低其在城市所从事的行业大多 处于产业链低端,而这些产业多数属于 “三去一降一补”的范畴,这严重影响 了农民的工资性收入(自2015年以来 工资性收入是农民收入第一大来源)。 2016年农民收入增幅仅为6.2%,已经 连续4年下降,同时农民收入增幅自 2004年以来首次低于GDP(较GDP增 幅低0.5个百分点),这表明现阶段农 民增收持续增长乏力,亟需拓宽新渠道、 挖掘新潜力、培育新动能以不断增加农 民的增收动力。 2.3 农业发展面临资源环境压力 大的现状 农业属于耕地和水资源高度密集的 产业。而我国的现状是一个极缺地, 又缺水的国家, 我国人均耕地面积和人 均淡水资源面积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 40%和25%。同时水资源和耕地的时 空分布呈严重的不均衡状况,长江流域 及以南的地区耕地仅占全国的35%, 而水资源则高达81%;长江流域以北 的地区耕地仅占全国的65%,而水资源 则仅为19%。在这样资源短缺的环境 下我国农业取得的最大成就是用世界 7%的耕地面积养活了世界20%的人 口,但是这样的成就是以土地过度开发、 严重污染为代价的。首先,农用塑料薄

供给侧改革背景下宏观经济运行态势分析

供给侧改革背景下宏观经济运行态势分析

供给侧改革背景下宏观经济运 行态势分析 在经济进入新常态、经济增长速度开始下降、经济结构调整力度加大、经济增长动能转换的节点,如何在维护经济平稳运行下解决结构失衡,如何避免经济在换挡窗口因政策变更而出现落差,如何防控经济系统性风险的出现与扩散并为供给侧改革的“三去一降一补”提供温和环境,是目前一行三会需共同协调解决的难点。 宏观上来看,外储与外汇的矛盾仍需平衡,需求与供给的失衡仍需匹配,产业链条的传导阻滞仍需解决,中观层面的产能仍需出清,尤其是传统周期性行业的落末加速,房地产去杠杆与去库存的进程加快,使得经济数据更加敏感。微观层面国企改革进入深水区,上游的煤炭、钢铁厂逐步进行改制,但固疾仍深,银行不良资产率居高不下,急需找到合适渠道工具进行疏通。 产业链条上来看,由于供给侧改革的推进以及未来政策的预期,市场已将上游原料价格不断

推高,但下游需求受限于房产新政的限制和去杠杆的要求而低迷,上下游的错位矛盾挤占中游产业的利润空间,同时供给侧与国改混改的叠加,让部分国企“死而不僵”,始终无法市场化出清。 从货币角度来看,2016年黑天鹅事件频发,美元持续走强,人民币汇率波动加大,美元兑人民币一度下滑至 6.98。市场保外汇还是保外储的言论左右摇摆,同时国内货币结构失衡,(M1-M2)剪刀差持续扩大,但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并未放大,而是在一定区间内持续走平,M0的增速放缓,资金开始在银行系统中沉淀,央行投放的资金既未实际流入实体经济,增加社会投资,也未进入金融系统推高资本价格,吹大资本泡沫,造成了流动性放缓沉滞于账面上。 图 1固定资产价格指数与货币动量

乡村振兴背景下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研究

资源·环境 -1- 邓文飞:乡村振兴背景下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研究 [收稿日期]2018-03-11 [基金项目]本文为2016年度湖南省社会科学成果评审委员会一般课题“以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深度推进精准扶贫研究”(课题编号:XSPYBZZ066)的阶段性成果。[作者简介]邓文飞(1977—),女,湖南株洲人,中共株洲市委党校副教授,研究方向:时事政治、农村问题。 乡村振兴背景下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研究 邓文飞 (中共株洲市委党校,湖南 株洲 412000) [摘要]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要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要求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当下行进中的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应当充分利用乡村振兴战略提供的重要机遇,破解难题,处理好多方面关系,从创新理念、开放合作、完善机制、人才优先等维度深化改革,为乡村振兴注入强劲动力。 [关键词]乡村振兴;农业;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中图分类号]F320 [文献标识码]A 1 乡村振兴与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关系 1.1 乡村振兴战略给农业供给侧改革指明方向、拓展空间1.1.1 乡村振兴战略的提出,为农业供给侧改革注入活力。源于乡村振兴战略,各类资本投入农业的兴趣将被再度激发,新一轮农业投资热潮迎面而来。政府对农村和农业的高度关注与科学规划,再加上充足社会资金的投入,农村农业将面临发展的重大机遇,农业供给侧改革自然被注入了无限活力、激活了无限潜力。 1.1.2 乡村振兴的政策体系,将为农业供给侧改革指明道路。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提出,中国从上到下倍感振奋,各级政府部门抓紧时间出台规划和各类政策,为农业供给侧改革明确新的方向。以湖南省为例,2018年湖南省委1号文件聚焦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提出农村农业要“紧紧围绕市场需求,坚持质量第一、效益优先,加快推进农业由增产导向转向提质导向,推进农业优质化、特色化、品牌化发展”,实现大力发展精细农业,形成产业兴旺新气象的目标,为湖南省的农业供给侧改革指明方向。 1.1.3 乡村振兴的成效,将为农业供给侧改革补齐短板。2018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指出,“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把实现乡村振兴作为全党的共同意志、共同行动,做到认识统一、步调一致,在干部配备上优先考虑,在要素配置上优先满足,在资金投入上优先保障,在公共服务上优先安排,加快补齐农业农村短板。”政府规划和引导、农民以及全社会积极参与,中国的农村将要实现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美好愿景。在乡村振兴逐步深入推进的过程当中,原来农业供给侧改革所面临的一些诸如农村农业基础设施差、部分农村居民思想滞后、科技力量欠缺等障碍将被大力破解,为农业供给侧改革的深入推进补齐短板、夯实基础。 1.2 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给乡村振兴注入动力、提供保障 产业兴旺是乡村振兴战略的重点,农业发展态势良好是乡村振兴战略的前提和保障。没有农业现代化和产业兴旺的农村,无从谈振兴。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坚持把推进农业供给侧结 构性改革作为乡村振兴的主线,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新时代,我国农业农村发展已迈上新的征程,面临的主要矛盾不再是供给总量不足,而是农业结构不平衡、供给结构不平衡以及有效供给不足。农业供给侧改革的重心通过培育新动能、打造新业态、扶持新主体等路径,提高农业供给体系质量和效率,使农产品供给真正契合消费者需要,真正形成结构合理、保障有力的农产品和农业服务的有效供给,实现供给优化、农民增收、农业兴旺,从而为乡村振兴注入极大动力、提供坚强保障。 2 乡村振兴背景下的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需要 解决的五大问题 2.1 数量与质量的问题 在农业中,数量与质量是辩证统一的关系,只有质量却缺乏数量产出的农业解决不了人民群众的基本温饱问题,只有数量但质量不佳的农业无法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的生活需求。新时代,民众对农产品的需求不仅仅是数量有保障,更要求质量有提升——安全有保障、品种多样化。但是,当前我国农业的主要矛盾已经由总量不足转变为结构性矛盾。从数量上看,农业产出形势喜人。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17年中国农林牧渔总产值为114696.2亿元,全国粮食总产量61791万t。从质量上看,农业产出离群众需求仍有距离。一方面,近些年农产品质量安全保持总体平稳、逐步向好的趋势。2018年一季度农产品抽检总体合格率达到97.3%,其中蔬菜、水果、畜禽产品和水产品的抽检合格率分别为96.2%,96.9%,98.3%和98.6%。另一方面,现阶段中国食品安全形势依然严峻复杂,优质化、多样化、专用化农产品供不应求,与境外优质农产品相比仍有较大距离。因此,新时代农业供给侧改革应该实现一个基本目标,就是农产品供给数量和质量能够相统一,数量有绝对保障的同时,质量也能越来越符合民众对美好生活的需要。2.2 农业与农村产业的问题 乡村振兴背景下进行农业供给侧改革,一定要深度理解农业与产业的关系。十九大报告中,既强调“农业农村农民问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