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课 俄国农奴制改革与日本明治维新
俄国农奴制改革和日本明治维新ppt1(2份) 岳麓版优秀课件

动脑筋
日本从“锁国”到被迫“开国”,进而主动 学习外国先进科学技术的历史性转变,给我们带 来了哪些历史启示?
1.改革创新,与时俱进顺应历史进步的潮流 2.科教兴国 3.善于向他国学习,取其精华
学思之篇
为什么日本明治维新使日本摆脱 沦为半殖民地国家的危机,使日本走 上资本主义道路?中国戊戌变法为什 么失败了?
1856年,亚历山 大二世在谈到废除农 奴制问题时说:“与 其等农民自下而上起 来解放自己,不如自 上而下解放农民。” 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 解。俄国沙皇改革的 主要目的是什么?
亚历山大二世
(1)目的:挽救统治危机。 (2)内容: l签署废除农奴制度的法令。 l㈠农奴在法律上是“自由人”,地主再也不许 买卖农奴和干涉他们的生活。 l㈡农民在获得“解放”时通过赎买可得到一块 份地。
(B )
A.资本主义制度
B.农奴制改革
C.社会主义制度
D.殖产兴业
2.托洛斯基(1842—1889年)出生于俄国农奴家庭,
他的经历中可能出现的是( A )
A.在法律上成为“自由人” B.无偿得到一块份地
C.参加十月革命
D.参加斯大林格勒保卫战
3.“1866年,它还是一个中世纪的民族,是一幅极端 浪漫的封建制度的古怪的漫画。1899年,它已是一个 完全西方化的民族,同最先进的欧洲列强立于同等水 平上。”这一“西方化的过程”是指( B ) A.大化改新 B.明治维新 C.洋务运动 D.戊戌变法
农 奴 制 废 除 后 的 农 民
农奴制废除后的“伏尔加河上的纤夫”
列表比较俄国彼得一世改革与1861年 改革的背景、性质与影响。
名称 背景 性质
影响
彼得 一世 改革
封建国 家落后
第16课 俄国农奴制度改革和日本明治维新

上册第四单元资产阶级统治的稳固扩大和国际工人运动第16课俄国农奴制改革和日本明治维新01知识管理知识点1俄国废除农奴制原因:根本原因:农奴制限制了资本主义工业开展所需要的__________和________。
直接原因:俄国在________战争中的失败,激化了社会矛盾。
时间:________年,沙皇亚历山大二世签署了废除农奴制的法令。
内容:宣布农奴获得人身自由,农奴获得“解放〞时可以得到一块________,但必须高价赎买。
性质:是沙皇政府推行的带有________性质的改革。
影响:积极影响:促进了俄国________的开展,成为俄国历史上的重大转折点;局限性:保存了大量的________。
知识点2日本明治维新背景:内忧:德川幕府统治下的日本是一个________的封建国家。
外患:1853年,________强行翻开了日本的大门,日本主权开场丧失。
武装倒幕:武士、商人、________、新兴地主等组成倒幕派。
1868年,倒幕派军队推翻________统治。
明治维新:时间:1868年,明治政府开场改革,史称“明治维新〞。
内容:消除封建割据,加强________集权;创办近代企业,引进西方技术;允许土地买卖,成认________私有;改革封建军制,建立________军队;提倡________,大力开展教育。
性质: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
影响:积极影响:使日本走上了开展资本主义的道路,摆脱了沦为________的危机。
局限性:改革很不彻底,保存了大量的________。
02根底过关知识点1俄国废除农奴制1.19世纪上半叶,俄国资本主义虽然有了一定的开展,但远远落后于其他主要资本主义国家,主要原因是()A.闭关锁国的对外政策B.农奴制度的阻碍C.人口资源缺乏所致D.广阔农奴购置力不强2.以下图是俄罗斯发行的一枚纪念某次改革的纪念币。
纪念币图案左上部是一个正在耕作的农民,右下部是一支鹅毛笔和当时沙皇的签名。
第16课俄国农奴制改革和日本明治维新

2.改革的主要内容
问题:亚历山大二世废除农奴制的主要 措施有哪些?
(1)宣布农奴获得 自由。 (2)规定农奴得“解放”时,可以得 到一块分地,但必须高价赎买 。
农奴制改革维护了贵族地主的利 益,对农民进行了大规模的掠夺。
3.改革的性质和影响
问题一:1861年改革的性质是什么? 问题二:废除农奴制为俄国资本主义发展 提供了那些有利条件? 问题三:你怎样认识1861年改革的影响?
二、日本明治维新
1.19世纪幕府统治危机
问题一:你能用几个字概括19世纪 中期幕府统治面临的严峻形势吗?请 说说具体表现。
问题二:19世纪中期,摆在日本面 前的道路有哪些?他们选择了那条道 路?
问题一可用“内忧外患”来概括, “内忧”主要表现在①商人、高利贷、 工场主和新兴地主随着经济实力的增 强,不满幕府统治要求改变政治上无 权地位;②广大农民和城市贫民因生 活贫困,反对幕府统治,纷纷起来暴 动;③一些大名和武士由于处境的恶 化也对幕府不满,要求改变现状,幕 府成为众矢之的。“外患主要指”欧 美国家的侵略,使日本面临严重的民 族危机。
英国、法国、美国是怎样走上资本主义 道路的?
英国、法国、美国通过资产阶级革命 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资本主义经济 得到迅速发展,成为世界强国。
那么后来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俄国和日本 又是怎样走上资本主义的道路呢?
第16课 俄国农奴制改革 和日本明治维新
一、俄国废除农奴制
1.背景
问题一:近代俄国是怎样逐步形成的? 18世纪初期使俄国逐步成为欧洲强国的重 大事件是生么? 问题二:19世纪中期俄国为什么要废除农 奴制?你能具体说说农奴制给俄国带来的 负面影响吗? 问题三:从亚历山大二世的讲话中,你能
第16课俄国农奴制改革和日本明治维新导学案(含答案) (

黄盖中学九年级历史导学案学生姓名:第组第号评价:备课时间:11月3日主备教师:宋银舫课题:第16课俄国农奴制改革和日本明治维新学习目标:1.讲述俄国农奴制法令的主要内容,认识农奴制改革的历史作用。
2.简述明治维新的主要内容,探讨明治维新在促进日本向资本主义社会墨迹中所起的作用。
学习纲要一.俄国废除农奴制(1861年)1.背景2.改革的主要内容3.改革的性质和影响二.日本明治维新(1868年)1.19世纪中期幕府统治危机2.武装倒幕3.明治维新的主要内容4.明治维新的性质和影响学习重点俄国农奴制改革和日本明治维新的主要内容学习难点1.认识1861年俄国废除农奴制改革的性质及其进步性和局限性2.认识幕府统治的危机及明治维新在促进日本向资本主义社会转变中所起的作用课时安排:一课时自主学习(相信自己,我能行。
通读课本,试着完成下面的知识要点梳理)学习提示:资产阶级改革是走上资本主义道路,实现资本主义制度的另一种形式,包括日本明治维新和俄国1861年改革。
此外,17世纪末俄国彼得大帝也进行了一次改革。
对于日俄的两次改革,可以从背景、内容、性质、目的、结果及影响等方面进行比较学习。
俄国农奴制改革的进步性可以从改革的内容上来分析,比较容易理解;而改革的局限性要从改革的目的、改革的实施者、改革结果的不彻底等方面来探究。
一.俄国农奴制改革1.为了摆脱日益严重的农奴制危机,1861年,沙皇亚历山大签署了废除农奴制的法令。
法令在保护贵族、地主利益的前提下,宣布农奴获得人身自由;还规定农奴获得解放时,可以得到一块土地,但必须高价赎买。
2.1861改革是资本主义性质的改革。
它促进了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成为俄国历史上的一个重大转折点。
但改革保留了大量的封建残余。
二.日本明治维新3.19世纪中期,德川幕府下的日本仍是一个闭关锁国的封建国家;1853年,美国强行打开日本大门后,西方列强纷纷侵入日本,日本主权开始丧失。
4.面对内忧外患的严峻形势,武士、商人、资本家、新兴地主等改革力量组成的倒幕派军队推翻了幕府统治。
俄国农奴制改革和日本的明治维新

三、迈入近代社会的维新 ——1868年明治维新
方式:引进西方技术及设备,聘请外国专家,派遣留学生
1872年,日本 第一条铁路通 车
1869年,日 本建造的第 一艘轮船
日 本 使 团 赴 欧 洲 考 察
迈入近代社会的维新 ——1868年明治维新
(3)军事上: 实行征兵制,建立“皇军”; 建立警察制度,以维持之治安 (4)社会生活和文 提倡“文明开化”,实 化教育上: 行强制性义务教育。 壮 大 军 事 实 力
四、课堂小结,达标检测
• •
合上课本 对子互改
独立完成 解惑答疑
二、俄国农奴制改革的作用
1、性质上:1861年改革是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改革。
2、废除了农奴制,促进了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加快了俄国工业化的历史进程。 3、俄国开始从农奴制时代进入了一个崭新的历史 发展阶段(资本主义社会)。 4、但这次改革很不彻底,保留了大量的封建农奴 制残余,改革后,俄国加紧对外侵略扩张。
4、列举19世纪资产阶级统治在世界范围内确立的改革与
革命。
答:(1)俄国1861年改革。(欧洲)
(2)日本明治维新。 (亚洲) (3)美国南北战争。(美洲) 6、主要资本主义国家走上资本主义道路的方式有哪些?
答(1)资产阶级革命方式,如:英国资产阶级革
命、法国大革命、美国独立战争及南北战争。(2) 资产阶级改革方式,如:俄国1861年改革,日本 明治维新。(3)统一战争(王朝战争)方式,如:意
1、俄国1861年改革与美国废除黑人奴隶制的
异同 答:相同点:(1)时间都是19世纪60年代。 (2)内容都废除了奴隶制。 (3)影响都有利于资本主义发展。 不同点:方式上:美国无条件废除,更彻 底一些。俄国,有条件的废除,以赎买土地 的方式解放农奴,对农民进行掠夺。
第16课 俄国农奴制度改革和日本明治维新

上册第四单元资产阶级统治的巩固扩大和国际工人运动第16课俄国农奴制改革和日本明治维新01知识管理知识点1俄国废除农奴制原因:根本原因:农奴制限制了资本主义工业发展所需要的__________和________。
直接原因:俄国在________战争中的失败,激化了社会矛盾。
时间:________年,沙皇亚历山大二世签署了废除农奴制的法令。
内容:宣布农奴获得人身自由,农奴获得“解放”时可以得到一块________,但必须高价赎买。
性质:是沙皇政府推行的带有________性质的改革。
影响:积极影响:促进了俄国________的发展,成为俄国历史上的重大转折点;局限性:保留了大量的________。
知识点2日本明治维新背景:内忧:德川幕府统治下的日本是一个________的封建国家。
外患:1853年,________强行打开了日本的大门,日本主权开始丧失。
武装倒幕:武士、商人、________、新兴地主等组成倒幕派。
1868年,倒幕派军队推翻________统治。
明治维新:时间:1868年,明治政府开始改革,史称“明治维新”。
内容:消除封建割据,加强________集权;创办近代企业,引进西方技术;允许土地买卖,承认________私有;改革封建军制,建立________军队;提倡________,大力发展教育。
性质: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
影响:积极影响:使日本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摆脱了沦为________的危机。
局限性:改革很不彻底,保留了大量的________。
02基础过关知识点1俄国废除农奴制1.19世纪上半叶,俄国资本主义虽然有了一定的发展,但远远落后于其他主要资本主义国家,主要原因是()A.闭关锁国的对外政策B.农奴制度的阻碍C.人口资源不足所致D.广大农奴购买力不强2.下图是俄罗斯发行的一枚纪念某次改革的纪念币。
纪念币图案左上部是一个正在耕作的农民,右下部是一支鹅毛笔和当时沙皇的签名。
俄国农奴制改革和日本明治维新教学反思

篇一:俄国农奴制改革和日本明治维新教学反思俄国农奴制改革和日本明治维新教学反思反思一:俄国农奴制改革和日本明治维新>教学反思(1)设计理念:从以上整个设计过程可以看出,我本节课的设计理念和定位就是创设一个新的小组学习环境,给学生以充分发挥的空间,并不断引导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学会在学习中思考,在思考中进步,从而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学到知识,锻炼能力。
而教师在这一过程中自始至终只是起了指导和帮助的作用,做到了到位不越位,参谋不代谋,指导但不指令,真正把课堂还给学生。
(2)教学得失:我认为本节课是成功的一节课。
整堂课学生都是处于积极主动的思维中,在不知不觉中获得了知识,提高了能力。
不足是学生展示的时间和人次还是有点少,今后的备课还要兼顾这一问题的解决。
反思二:俄国农奴制改革和日本明治维新教学反思这节课采用导学、探究、问题讨论法,提高了学生的兴趣,集中了学生注意力、使学生进入自主学习状态:通过阅读理解方法感知教材,运用分析比较等方法掌握知识并深化对教材的认识,达到了提高教学效果的目的。
反思三:俄国农奴制改革和日本明治维新教学反思本篇教学设计强调学习个体的独立思考、鼓励独立地发表见解。
与此同时,历史学习者还能组织起来进行合作学习、相互交流、教师能运用多媒体课件进行电化教学,组织学生开展小组讨论,加强团队协作精神,而且注意培养归纳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这一探索式>学习方法,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这节课给我有益的启示:第一,长期以来,教师不能放手,在教学过程中只能是把教材的内容调整得更有条理,前后结合得更巧妙些,对名词概念解释得更准确些。
通过这节课,学生可以挑战教材,批判地继承人类的优秀文化成果。
第二,新课改改变了教师课前准备的关注点,这对教师的备课提出了挑战,促使教师大量阅读,丰富自己,从以往只见教材不见学生的备课方式中转变出来,去琢磨学生,教案的设计也要有所改变。
反思四:俄国农奴制改革和日本明治维新教学反思1、农奴制改革与明治维新在背景、性质、意义等方面具有相同点,且二者都是本课的重点,因此教师先详细教学农奴制改革,再引导学生按学习农奴制的方式学习明治维新,既有助于减轻教师的教学负担,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知识的迁移运用能力。
九年级历史上册 第16课 俄国农奴制改革和日本明治维新课件 岳麓版

新
复习提问:
1、从17世纪中期到19世纪中期,已 有哪些国家建立并巩固了资产阶级 政权? 英国、美国、法国
2、它们是通过什么方式走上资本主义道路的 ?
革命(战争、暴力手段)
导读提纲
• 1.沙皇为什么要进行1861年改革? • 2.为什么说1861年改革加快了俄国
内忧
浦贺港 1853年
外患
(一)日本明治维新背景
(1)幕府统治的危机
幕府统治阻碍了日本 的发展
• 内忧:闭关锁国、封建落后 • 外患:列强入侵,矛盾激化
日本面临严重的民族 危机
(一)日本明治维新背
景
(2)倒幕运动
时间:1868年
主力:中下级武士
方式:武力
明治维新中的改革派(中下级武士)
(二)、日本明治维新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本课知识梳理
根本 原因
俄国农奴制改革1861
农奴制阻碍了俄国的发展
日本明治维新1868
幕府的统治阻碍了日本的发展
人物性 亚历山大二世,
质
资产阶级性质
明治天皇, 资产阶级性质
内容
(1)农奴在法律上是自由人; (2)农奴在获得“解放”时,要 出钱赎买这块份地。
废藩置县,加强中央集权;允许土地 买卖,引进西方技术,发展近代企业; 提倡“文明开化”,即向欧美学习, 大力发展教育
建残余
二、日本明治维新
日本明治维新的背景——幕府统治的危机
19世纪中期的日本社会状况是什 么样子的呢?
幕府禁令: 除特许船外,严禁其他船只 驶往国外。 除特许船外,不得派遣日本 人至国外。 禁止官吏在长崎码头直接购 买外国船只货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基础知识
1、(1)农奴制危机(2)1861年 亚历山大二世 (3)宣布农奴获得人身自由;
农奴获得“解放”时,高价赎买份地 (4)带资本主义性质 资本主义 封建残余 2、(2)1868 资产阶级 (3)封建割据,中央集权
近代企业,西方技术 土地买卖,土地私有 封建军制,近代化军队 文明开化,教育 (4)资产阶级性质;资本主义;半殖民地的; 封建残余
1.知道俄国农奴制改革及其作用。 2.知道明治维新的内容及其作用。
1、俄国农奴制改革的目的、时间、改革 者、内容、性质、意义、局限性。
2、日本明治维新的历史背景、开始时间、 性质、内容、意义、局限性。
3、比较俄国农奴制改革和日本明治维新 的相同与不同之处。
4、在俄国农奴制改革和日本明治维新的同 时中国发生了什么运动?结果怎样?有何 作用?
戊戌变法和明治维新的比较
改革名称
背景
性质 结果 意义
①封建专制统治 资产
和对外闭关。 阶级 戊戌变法 ③民族危机加剧。 性质
的改 革。
失败
促进了资 本主义的 发展,有 利于社会 的进步。
①幕府的封建专
制统治和闭关锁 资产
明治维新
国。
阶级
②出现了民族危 性质
机。
的改
③倒幕运动成功。 革。
使日本走
上了资本
统一的国 内市场
经济上
创办近代企业,引进西方技术
资本主义工 商业发展
允许土地买卖,承认土地私有
资金
军事上 改革封建军制,建立近代化军队 富国、加强 军事力量
文化上 提倡文明开化,大力发展教育
培养人才
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俄国农奴制改革和日本明治维新的相同点
原因 性质 内容 意义 局限性
改革 前都 出现 了危 机
一、俄国废除农奴制(1861年) 原因:农奴制危机(农奴制阻碍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内容
资 产
宣布奴获得人 身自由
阶
级
性 质 的
农奴获得“解放” 时,高价赎买份
改地
革
自由劳动力 国内市场 巨额资金
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二、日本明治维新(1868年) 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
政治上 消除封建割据,加强中央集权
成功 主义道路, 摆脱了沦
为半殖民 地的危机。
都是 资产 阶级 性质 的改 革
都涉 及到 土地 问题
都走上 了资本 主义道 路,都 摆脱了 危机。
改革都 不彻底, 保留了 大量的 封建残 余。
俄国农奴制改革和日本明治维新的不同点
原因
内容
日本是改革 前面临内忧 外患,俄国 改革前面临 农奴制危机
日本改革涉及政治、 经济、军事、文化教 育,比较全面;俄国 主要是经济方面的改 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