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下学期期中联考语文试题
贵州省遵义市市级联考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含答案)

贵州省2022~2023学年度春季学期(半期)质量监测八年级语文(全卷总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注意事项:1.答题前,务必将自己的班级、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规定的位置上:2.答题时,一律用2B铅笔或黑色签字笔将答案填涂或填写在答题卡规定的位置上:3.所有题目必须在答题卡上作答,在试题卷上答题无效;4.考试结束,将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书写水平(5分)1.根据作文的汉字书写水平计分。
(5分)二、基础积累(共4道小题,20分)这学期,小华和小宁学习了八年级下册语文第三、六单元,对中国古代文化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他们重温了《中国诗词大会》第一期董卿的演讲,小华边听边记录:一千两百多年前的诗句,今天读来,依然让人血脉情张。
诗人如椽巨笔下喷涌而出的跌宕起伏的情感,让我们感受到zhèn hàn ① 古今的气势和力量,使人眼kuàng ② 湿润。
心潮澎湃,从今天开始,我们将和大家一起开启一场精彩的诗词之旅,让那些历久弥新的经典诗句,在心头萦绕。
人生自有诗意,来吧,一起走进绚丽的诗词篇章!董卿的话语震耳欲聋,涤荡着我们的心灵。
中学生肩负着传承优秀文化的光荣使命,像这样的好节日多多益善,它与课堂上老师的讲解相fǔ ③ 相成,让我们感受了传统文化对心灵的召唤。
2.请根据上面文段的语境和拼音,用楷体字写出横线处的汉字。
(4分)①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3.上面文段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A.萦绕B.绚丽C.震耳欲聋D.多多益善4.根据所给信息默写相应内容。
(10分)①关关雎鸠,____________。
(《诗经·关雎》)②____________,胡为乎泥中?(《诗经·式微》)③海内存知己,____________。
(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④____________,落日故人情。
湖北省武汉市武昌区三校联考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武昌三校联考2024下学期八年级语文期中试题(考试时间:150分钟试卷满分:120分)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将自己的准考证号、姓名、考场号和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用2B铅笔在“考场号”和“座位号”栏相应位置填涂自己的考场号和座位号。
将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条形码粘贴处”。
2.作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选项的答案信息点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
3.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
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I阅读(共70分)一、(10分)阅读下面的实用类文本,完成1-3小题。
农耕词汇在当代语境焕发生机①农耕词汇是一类独特的语言资源,与农具、环境和农业耕作方式等农业生产生活直接相关。
现代工业社会飞速发展的科学技术,使农业生产方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值得注意的是,在当今社会语境下,农耕词汇并未完全消亡,甚至在一定程度上进发出新的活力。
一方面,播种、栽培、嫁接、灌溉、施肥、耕耘等常用农耕词汇,在使用与传播的过程中纷纷发生语义泛化现象,融入了汉语的基本思维习惯,成为日常语言的一部分。
另一方面,部分农耕词汇不仅自然融入大众话语之中,还现身于新闻话语、学术话语等专业话语中,并在与这些专业话语的良性互动中显示出无可比拟的表达优势。
②一类收耕词汇与农事生产活动有关,如耕、割、播、藏、锄等。
“耕”指用犁翻松填土以备播种。
“深耕”是土壤耕作的最基本措施,播种、插秧等农事活动之前必先犁田,上翻深层土壤,下盖浅层土壤,耙地等耕作劳动必须以深耕为基础。
中国自古就有“深耕浅种”“深耕细作”等表达。
在当今社会生活中,“深耕”一词的使用愈加广泛,与其相关的新闻话语表达越来越常见,如“深耕国内市场”“深耕本土文化”“深耕数十载”等。
河南省郑州市金水区校联考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河南省郑州市金水区校联考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一、基础知识综合阅读以下文段,根据要求回答小题。
二十四节气是中华民族特有的“时钟”:立春过后,冰雪融化,草木萌发。
再过两个月,燕子piān① 然归来。
不久,布谷鸟也来了……到了秋季,北雁南飞,活跃在田间草际的昆虫也都xiāo②声匿迹,到处呈现一片衰草连天的景象。
节气彰显着中国人的民俗风尚与精神气质,节气蕴藏着古老的智慧和磅bó③ 的力量,令人()。
我们要不断体悟节气变化,感受传统文化,做二十四节气的保护者和传承者,让其持续焕发蓬勃生机。
1.结合语境,根据拼音正确书写汉字。
2.填入()内的成语,最准确的一项是()A.瞠目结舌B.叹为观止C.不知所措D.袖手旁观3.画横线的句子有一处语病,写出修改意见。
二、名句名篇默写4.诗文寄情,让我们穿行经典诗文,体味百味人生。
请结合文段完成默写任务。
陶渊明在《桃花源记》中构建了老幼安闲快乐的理想境地“① ,① ”;孟浩然在《望洞庭湖赠张丞相》中以洞庭湖美景“① ,① ”为发端,委婉含蓄地表达了希望得到举荐的理想;《礼记·大道之行也》表明了作者的理性社会,文中“① ,① ”提出的观点可以为现在政府任用人才,营造社会风气所借鉴;王勃在《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告诉世人理想的友谊应该是“① ,① ”。
三、综合性学习5.学校开展“传统文化的传承与保护”主题活动,请你参与并完成任务。
(1)你和同学小兰收到了一张资料卡,小兰不明白其中的意思,请你帮助小兰,用一句话提取卡片中的关键信息。
要求:不超过30个字。
【资料卡】中华传统文化是动态的,不是静态的。
几千年来,它一直在吸收外来文化、兼收并蓄中不断发展着。
如何传承传统文化?“传承”分为“传”和“承”两个部分。
“传”就是记录、保存、延续,对于传统文化,“传”就是将其尽可能原样保存下去。
“传”的实质,就是尽可能使它延长,尽可能使它符合原来的内容。
河南省鹤壁市校联考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含答案)

2023—2024学年下学期期中学业水平调研八年级语文注意事项:1.本试卷共6页,五个大题,满分12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2.本试卷上不要答题,请按答题卡上注意事项的要求,直接把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上。
答在试卷上的答案无效。
一、积累与运用(共22分)请你参加以“普及汉字知识,品味汉字文化”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
【活动一领略汉字意蕴】1.小豫在美文报刊上找到一段文字,摘抄时出现了一些字词上的问题,请你帮他解决。
(4分)海风卷起的浪涛,从天际滚滚而来,由远而近,越近越高,______(热烈猛烈)拍打着岩石,发出松涛般的轰响。
大海真是奇怪,有时微澜不兴,平静得像一面镜子,有时又气势磅礴,犹如置身于万马奔腾的战场。
渐渐地,风小了,浪小了,涛声也小了,黑夜消失了;一轮火红的太阳从海面冉冉升起,金光四射,万里熔金,倍觉奇伟壮观。
此时的海水像天色一样wèi()蓝、明净,煞是好看。
在金色的阳光下,我一个人默默地走,脱掉鞋子,赤脚______(感受感悟)脚底与细沙的mó()擦。
(1)请你结合所学知识,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1分)微澜不兴()磅()礴(2)根据语境,写出下面词语中拼音所对应的汉字。
(1分)wèi()蓝mó()擦(3)请从括号内选择合适的词语填入文中横线处,使句子完整、连贯。
(2分)【活动二体会汉字魅力】2.活动组整理了下面表格,要在活动中与大家一同感悟古诗文中的意蕴,体会汉字的魅力,请你将下面的古诗文补充完整。
(8分)主题古诗文名句批注怡人美景①______,②______。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描绘了洞庭湖水天合一的神奇景象。
中无杂树,③______,④______。
(《桃花源记》)描绘了桃花林的美丽景色。
爱慕之情青青子衿,⑤______。
(《子衿》)写出女子对“恋人”的无限爱慕之情。
溯洄从之,⑥______。
(《蒹葭》)表现了男子追求之路的高而陡。
离别之意⑦______,⑧______。
福建省福州市九校联考八年级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八年级语文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一、积累与运用(26分)1.根据语境,补写出古代诗文名句。
(10分)在中国古典诗文中,“情”之一字贯穿始终。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纵我不往,①”由爱意转为了幽怨之情;“②,在城阙兮”又表现出一种焦灼之情;有因“中无杂树,有③,④的美景而表现出的惊讶之情;出自《关雎》用“⑤,⑥”来表现因为求而不得而日夜思念的情;有出自《望洞庭湖赠张丞相》借助“⑦,⑧”的洞庭湖壮观景象和磅礴气势来表现自己想要出仕的情;在《小石潭记》中,作者则通过“⑨,⑩”来表现因此地环境而使作者内心忧伤凄凉的悲情。
2.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答。
(10分)中国古文化,是祖先留给我们的幸运礼物,也是民族文化经过重重jié①(A.劫 B.截)难后留下来的宝贵薪火。
之所以中国文化能够长存,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因为中国古文化在文明历程上堪称绝伦。
中国古文化当中有源远流长的汉字,有集合先民智慧的时令。
汉字,是中华文明的河流,磅②(A.pán B.páng)礴浑厚,永远甲(A.屹立 B.耸立)于中华儿女的灵魂深处,令人乙(A.叹为观止B.蔚为大观)。
时令是先民总结的大自然的语言,草长莺飞,花香鸟语,都是先民安排农事的依据。
丙。
汉字和时令是中国的古文化的一部分,也是构成自强不息奋斗不止的中华民族的一部分。
(1)根据拼音为文中①处选择正确的汉字,为文中②处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只填序号)(2分)①处________ ②处________(2)为文中甲、乙处选择符合语境的词语。
(只填序号)(2分)甲________ 乙________(3)文中划线的句子有语病,请在横线上写出修改后的句子。
(3分)(4)在文段丙处,填入衔接最为恰当的一项是()(3分)①桃花开了,又好像在暗示要赶快种谷子。
②杏花开了,就好像大自然在传语要赶快耕地。
③布谷鸟开始唱歌,劳动人民懂得它在唱什么:“阿公阿婆,割麦插禾”A.②③①B.②①③C.③②①D.①③②3.(1)(3分)《经典常谈》是朱自清先生为中学生撰写的一部介绍我国_________的著作,概述了_________、_________和历代诗文的情况。
八年级语文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含答案)

八年级语文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含答案)2023初二(下)期中语文(满分10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一、基础·积累(共14分)学校要开展“所学课文知多少”活动,请你完成以下任务。
1. 阅读《社戏》选段,完成小题。
两岸的豆麦和河底的水草所发散出来的清香,夹杂在水气中扑面的吹来;月色便朦胧在这水气里。
淡黑的起伏的连山,仿佛是踊跃的铁的兽脊似的,都远远地向船尾跑去了,但我却还以为船慢。
他们换了四回手,渐望见依稀的赵庄,而且似乎听到歌吹了,还有几点火,料想便是戏台,但或者也许是渔火。
那声音大概是横笛,宛转,悠扬,使我的心也沉静,然而又自失起来,觉得要和他①在含着豆麦蕴藻之香的夜气里。
……最惹眼的是屹立在庄外临河的空地上的一座戏台,模胡在远处的月夜中,和空间几乎分不出界限,我疑心画上见过的仙境,就在这里出现了。
这时船走得更快,不多时,在台上显出人物来,红红绿绿的动,近台的河里一望乌黑的是看戏的人家的船②。
……月还没有落,仿佛看戏也并不很久似的,而一离赵庄,月光又显得格外的皎洁。
……不多久,松柏林早在船后了,船行也并不慢,但周围的黑暗只是浓,可知已经到了深夜。
……离平桥村还有一里模样,船行却慢了,摇船的都说很疲乏,因为太用力,而且许久没有东西吃。
这回想出来的是桂生,说是罗汉豆正旺相,柴火又现成,我们可以偷一点来煮吃的。
大家都赞成,立刻近岸停了船……(1)加点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兽脊(jí)模样(mú)B.兽脊(jí)模样(mó)C.兽脊(jǐ)模样(mú)D.兽脊(jǐ)模样(mó)(2)文段①②处选填词语和汉字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 ①弥漫②篷____________B.①弥散②蓬C. ①弥漫②蓬____________D.①弥散②篷(3)根据文意解释画线句“……船行也并不慢,但周围的黑暗只是浓……”中“浓”的意思。
(____________ )2. 阅读《大自然的语言》选段,完成小题。
黑龙江省牡丹江市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黑龙江省牡丹江市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一、基础知识综合1.阅读下面语段,回答问题。
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
随着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深入展开,使我们越来越真切地认识到,良好的生态环境是中华民族生存的重要支撑。
当我们顺应自然,与自然和谐共生时,可以尽得陶渊明“悠然见南山”的__________;可以在“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的优美意境中找到__________;也可以在月下荷塘的美景中偷得片刻的__________;也可以震憾于安塞腰鼓那抹黄土的热烈。
在大自然中我们不再迷茫怅.惘,寻到了精神上的宽wèi。
而当我们人类破坏大自然时,一切的美好都将【甲】(A.销声匿迹B.戛然而止),人类也会在历史的长河中逐渐湮没。
(1)给加点字注音并根据拼音填写汉字。
怅.惘宽wèi(2)找出文中的错别字并加以改正。
改为(3)放入【甲】处的词语,A和B中恰当的一项是(填写文字)(4)填入文中横线处的三个短语,顺序最恰当的一项是()①宁静欢愉①精神归宿①闲适淡远A.①①①B.①①①C.①①①D.①①①(5)文段中划线句有语病,请修改。
二、选择题2.下列表述无误的一项是()A.《社戏》一文选自鲁迅的小说集《呐喊》,文章叙述了作者鲁迅小时候看社戏的真实经历。
B.《核舟记》的作者是清代的魏学洢,他编写了《虞初新志》,《核舟记》展现了王叔远雕刻技艺的高超。
C.《诗经》是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也是我国诗歌浪漫主义传统的源头,共有305篇。
D.阿西莫夫是美国科普作家、科幻小说家,代表作有《基地》《新疆域》等,曾获科幻小说的最高荣誉雨果奖。
三、诗歌鉴赏3.(1)文段中的“他”指的是。
(2)试运用《经典常谈》中的相关内容谈谈《离骚》中“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迟暮”的深层含义。
四、名句名篇默写4.古诗文默写。
漫步诗苑文海,观万千景象,感万种情思:“(1),君子好逑”是古人对美好爱情的向往和追求;“青青子衿,(2)”是思念者的恋歌;“微君之躬,(3)”是劳役者的悲歌;“八月湖水平,(4)”是孟浩然笔下洞庭湖水天相接的宏伟妙景;“(5),往来翕忽”,是小石潭中游鱼的悦歌;“(6),(7)”,是桃花源中老幼幸福生活的欢歌。
2024年下学期联考八年级期中语文试卷

2024年下学期联考八年级试卷语文温馨提示:1.本试卷共三道大题,22 道小题,满分 120 分,考试时量 120 分钟。
2.本试卷分为试题卷和答题卡两部分,所有答案都必须填涂或填写在答题卡上规定的答题区域内。
一、基础·运用(27分)阅读下面文段,完成1——2小题。
时光如梭,半个学期的学习生活悄然而逝。
回首过去,我们获益匪浅:见证了毛主席笔下解放军cuī枯拉朽的胜利;认识了朱德总司令那性格和ǎi可亲、任劳任怨的伟大母亲;感受了茨威格笔下列夫·托尔斯泰入木三分的审视;欣赏了吴均以简练隽永的笔墨描绘的充满生机的画卷;品读了李白、王维这些器宇轩昂的古代文人带给我们的无限遐思……这些有力量的文字镌刻在我们心中,教会我们心存善念、砥砺前行。
浩hàn无垠的文学海洋待你我携手áo游,让我们共同翘首下一段征程。
1.文段中加点的字的读音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悄(qiǎo)B.任(rèn)C.镌(juān)D.翘(qiào)2.文段拼音处依次应填写的汉字书写全部正确的一项是()(2分)A.摧霭翰翱B.催蔼翰遨C.摧蔼瀚遨D.催霭瀚翱3.下列语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无误的一项是()(2分)A.奶奶八十多岁了,视力越来越差,看什么都眼花缭乱。
B.近日,在“唱支山歌给党听,嘉陵江畔颂党恩”的嘉陵江合唱艺术节上,振聋发聩的歌声在嘉陵江畔久久回荡。
C.当年他在这个犯罪团伙中鹤立鸡群,负责指挥他人作案。
D.据调查,在各种不文明行为中,市民对不遵守交通法规而乱闯红灯的行为深恶痛疾。
4.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2分)A. 通过这次活动,使我们开阔了眼界,增长了知识。
B. 为了防止这类事故不再发生,我们必须采取有效措施。
C. 一个人是否拥有健康的体魄,关键在于是否坚持锻炼。
D. 骑在“女红军”塑像头上拍照,此类不文明的旅游现象屡禁不止,其原因是缺乏个人修养造成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八年级下学期期中联考语文试题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选择题1 . 下列句子加点字的字音或字形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这是达卡多拉游泳场的八千名观众一齐翘(qiào)首而望、屏息敛声的一刹(shà)那。
B.有几个园里有古老的藤萝,盘曲嶙峋(lín xún)的枝干就是一付好画。
C.在深深的苦海上,风肆意地把我吹来吹去,吹到濒(bīn)临绝望的边缘。
D.他们对自己所想象的这位文坛泰斗形象颔(hán)首低眉,敬重有加,内心的期望扩大到城惶城恐的地步。
2 . 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A.这个企划案,是通过大家几天几夜,不眠不休,费尽心思制作出来的。
B.尘世人生也是如此:开始于盛气凌人的物质的铁蹄之下,终结在不动声色的死神的怀抱。
C.那些叫卖着真有本事,力气足,嗓子脆,口齿伶俐,咬字清楚,还要会现编词儿,脑子快,能随机应变D.在“增强防控意识,预防甲型H1N1流感”主题班会上,小王同学说得头头是道,左右逢源,老师和同学听了赞叹不已。
3 . 给下列句子排序,最合理的一项是()①我们需要培养实验的精神。
②不但研究学术不可缺少,而且对应付今天的世界环境也是不可少的。
③我觉得真正的格物致知精神。
④要靠实践来发现事物的真相。
⑤就是说,不论是研究自然科学,研究人文科学,还是在个人行动上,我们都要保留一个怀疑求真的态度。
A.①④⑤②③B.③②①⑤④C.④⑤③①②D.④③①⑤②4 . 下面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王宇璇明白了事情真相以后,就一直被浓浓的暖意包裹着,这促使她不断反思着自己的错误。
B.《范进中举》中有个市井人物胡屠户,此人在文中有许多生动形象、个性鲜明的语言和行动。
C.能否切实形成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风尚,关键在于全面提高国民的基本素养。
D.为了避免类似问题不再发生,我们一方面思想上要重视,另一个方面要进一步加大管理力度。
5 . 下列句子中,没有错别字且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盈盈小扇,样式精美,层次分明,秩序井然,将豫园奇景的精妙灵秀,刻画得栩栩(xúxú)如生。
B.比起一蹴而就,我更喜欢纷致沓(tà)来;比起如约而至,我更喜欢来日可期。
C.上联“莫言老舍余秋雨”,难倒对联高手,一诗人顷(qǐng)刻对出“胡适东坡顾太清”,勘称经典。
D.为了处理日益升级的暴力事件,香港警方当然得配备足够的武器装备,但大部分时候当地媒体和西方媒体渲(xuàn)染的“开枪”往往是警用气枪所发射的橡胶弹或布袋弹等。
二、现代文阅读阅读下面说明文,完成下列小题。
说窗①“窗”字,初创时为“囱”,是个象形字。
《说文解字》中说:“囱,在墙曰牖(音yǒu,窗子),在屋曰囱。
象形。
”远古先民的穴居之口开在屋顶,既是门,又是窗,所以,甲骨文的“窗”为原始形态“洞口”(窗)的直观白描。
后来,“窗”字才变为由“穴”和“囱”两部分组成的字形。
②钱钟书先生在一篇关于“窗”的散文中写道:“窗可以算房屋的眼睛。
窗子打通了大自然和人的隔膜,把风和太阳逗引进来,使屋子里也关着一部分春天,让我们安坐了享受,无须再到外面去找。
”这段话形象地道出了窗的最本质功能:给房屋以阳光、空气、清风与视眼。
③窗的艺术性在中国园林中更是发挥得淋漓尽致。
窗在园林中的妙用,主要通过漏窗和空窗来体现其“借景”功能。
开在圆墙上的漏窗,又称花窗,多用砖瓦空砌而成。
框中构图,形式多样,千变万化。
图案内容多为花鸟、山水等。
它本身是景,又可窗内窗外双向“借景”,极尽“漏”之能事。
不装窗扇的窗称为空窗。
空窗有方形、长方形、圆形、六角形、扇形、葫芦形等多种形式,在大面积白粉墙的衬托下显得十分典雅优美。
空窗本身不作景象,只在组景中起景框作用,窗的外面多置石峰、植竹丛、芭蕉之类,形成一幅幅小品图画。
④窗的这些特点为古代那些能工巧匠提供了施展才华的广阔天地,于是,窗的设计就更加活泼,造型更加丰富,且流露出更多的真性情。
然而现在,我们房屋窗户的造型几乎100%着眼于实用,窗的魅力在现代建筑中日益衰退。
学者赵鑫珊在他的《建筑是首哲理诗》中感叹道:“近半个世纪以来,我们的窗仅仅是生存的窗,原先的生命窗消失了,然而,只有生命窗才富有诗意。
”6 . 本文介绍了窗的哪些功能?请分点概述。
7 . 下列句中加点词不能删去的理由是什么?我们房屋窗户的造型几乎100%着眼于实用,窗的魅力在现代建筑中日益衰退。
8 . 选文第③自然段主要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下面链接材料中“四雅”属于哪种窗子?请结合相关内容分析原因。
【链接】狮子林中设计了众多的窗子,但内容最具文化意义的,当推狮子林的“四雅”。
这四个不同形状的窗子,依次塑有古琴、围棋棋盘、函装线书、画卷,这些富于鲜明文化特色的图案内容,为园林增添了不少的雅气。
再加上窗下栽植的南天竹、石竹、罗汉松,四季常绿,与“四雅”相配,既具有形式美感,又饱含耐人寻味的幽雅情调。
阅读语段并完成下面小题半夜里,忽然醒来,才觉得寒气逼人,刺入肌骨,浑身打着战。
把毯子卷得更紧些,把身子蜷起来、还是睡不着。
(1)天上闪烁的星星好像黑色幕上缀着的宝石,它跟我们这样地接近哪!(2)黑的山峰像巨人一样矗立在面前。
四围的山把这山谷包围得像一口井。
上边和下边有几堆火没有熄;冻醒了的同志们围着火堆小声地谈着话。
除此以外,就是寂静。
耳朵里有不可捉摸的声响,极远的又是极近的,极洪大的又是极细切的,像春蚕在咀嚼桑叶,像野马在平原上奔驰,像山泉在呜咽,像波涛在澎湃。
不知什么时候又睡着了。
9 . 选段描写了哪些景物?10 . 这段景物描写,突出山间_________________的特点?11 . “耳朵里有不可捉摸的声响……像波涛在澎湃”连用比喻描写声响,有什么表达效果?12 . 对划线句子进行赏析。
(1)天上闪烁的星星好像黑色幕上缀着的宝石,它跟我们这样地接近哪!(2)黑的山峰像巨人一样矗立在面前,四围的山把这山谷包围得像一口井。
13 . 面对这样艰苦的环境作者还能如此享受美景,体现了什么?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母亲的面条贺永霞最近身体一直处于病痛疲倦状态,孤独无奈一一袭来,这是母亲离开后的十年里我感觉最委屈的一次儿时,总有些日子盼着自己“病”一次,躺在滚烫的土炕上,看着阳光从木格子的小窗户上一点一点地爬上来,暖得我舒服极了。
我的期盼倒不是因为这温暖的感觉,而是“病号饭”——一碗热气腾腾、撒着葱花、卧着荷包蛋的面条。
当面条端进来的时候,那油珠珠诱人的光亮一闪一闪的,雪白的面条衬着热气氤氳,映着母亲微笑的面庞,那是我最幸福的时光。
其实,早在母亲生火做饭的时候,我已在脑袋里憧憬了无数遍此刻的情景,心里爬满了馋虫,就差流出涎水了,恨不得时间眨眼就过去,时时刻刻听着外间屋的动静,一旦母亲轻轻的喊声响起,我立马一骨碌坐起来……(甲)母亲总是疼爱地看着我,一边叮嘱:慢点吃,小心烫着。
而我却吃得顾不.上抬头回应母亲。
一碗面下肚后,浑身是汗,什么头疼脑热统统没了影。
此时,母亲总是会意地笑着说:“我老丫头的病才不用吃那些苦药丸子呢,一碗面条就管用。
”(乙)直到十三岁那年,我真的病了,而且很严重,高烧烧得我说胡话,吓坏了的母亲守着我一天一夜,等我醒来听清楚的第一句话就是“老丫头,没事啊,妈知道你又想吃白面条了,是不是?以后妈天天给你擀面条,卧荷包蛋,谁也不给,都留着给我丫头吃。
”那一刻,我仿佛突然长大了,原来母亲什么都知道啊!(丙)我的大字不识几个的母亲啊,如今女儿每每想来都是贴心的暖和彻骨的疼。
(丁)后来,我远去三十多里地之外的地方读书,然后,越走越远,除了寒暑假,家已是我人生路上的客栈,似乎再没了装病的念头,倒是为自己小时候吃一顿白面条就装病感到脸红羞耻了。
有的时候,放假刚到家,母亲会满脸期待地问我想吃面条不,我立刻感觉到母亲又要抖落我的“丑事”,即便我真的想吃,也总会没好气地回答,最讨厌吃那破玩意儿了。
于是,母亲会自言自语道:不吃啊,那就不吃,啥时候想吃了我再擀。
自以为是的我从不顾及母亲那一刻的表情和心情。
当真正地长大成人,尔后结婚有了自己的孩子,孩子也耍赖任性的时候,我才懂得一颗慈爱温柔的母亲的心。
所以,母亲在世时,每当接她老人家来家里小住的时候,我总是寻一个合适的理由和机会带着小女儿般的撒娇,要母亲给我擀面条,而且一定要吃到吃不下为止。
有时老公会责怪我不知道疼爱母亲,可是他怎能明白我的心思呢?我喜欢看到母亲看我吃面条时候的幸福,而我只是用这样的方式告诉母亲,女儿永远需要她。
今天细细想来,我有多少年没吃到母亲为我做的面条了!不仅仅是母亲离世的这十年。
当许多往事变成回忆,这中间的滋味该有多少言不得的酸楚和伤怀?胃疼了好久,恰恰这几天又感冒,浑身酸痛。
上午,躺在洒满阳光的大床上,委屈得哭了很久很久,任泪水濡湿了大片的床单。
母亲,女儿好想你,若你在世一定会为女儿做一碗热乎乎的面条外加一颗荷包蛋,你还一定会微笑着看着女儿狼吞虎咽地吃下去,因为母亲的面条永远是治愈女儿感冒的灵丹妙药。
可是,今生今世我永远吃不到母亲的面条了。
尽管现在有那么多食材更丰富的面条,可那都不是母亲的味道了,因为那里没有母亲的爱。
(选自《思维与智慧》,有删改)14 . 通读全文,概括作者在文中回忆的与面条相关的三件事。
15 . 下面的句子出自原文,它在文中的位置应该是()那时,自以为聪明的我笑母亲真笨,咋这么好糊弄。
A.(甲)处B.(乙)处C.(丙)处D.(丁)处16 . 按要求赏析下面的句子。
(1)一旦母亲轻轻的喊声响起,我立马一骨碌坐起来……(从词语运用的角度)(2)母亲总是会意地笑着说:“我老丫头的病才不用吃那些苦药丸子呢,一碗面条就管用。
”(从描写方法的角度)17 . 文章以“母亲的面条”为题,有什么好处?(答出三点即可)18 . 在你的记忆中,“母亲的味道”是什么?请用简洁的语言叙述出来,与大家分享。
三、对比阅读阅读下面两个语段,完成各题。
(一)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
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
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堪,为岩。
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珮通:佩)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
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运逝,往采翕忽。
似与游者相乐。
(下澈一作:下彻)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二)顺宗即位,王叔文,韦执谊用事①,尤奇待②宗元。
与监察吕温密引禁③中,与之图事。
转尚书礼部员外郎。
叔文欲大用之,会居位不久,叔文败。
与同辈七人俱贬。
宗元为邵州刺史,在道,再贬为永州司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