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加工新技术
食品加工中的新型工艺和技术

食品加工中的新型工艺和技术随着人们对食品安全和营养价值的要求越来越高,食品加工技术也在不断地更新和升级。
同时,现代科技的发展也为食品加工带来了许多新的机遇和挑战。
本文将介绍一些在食品加工过程中广泛应用的新型工艺和技术。
一、高压处理技术高压处理技术是指把食品加工前暴露在高压环境下,从而使食品得到有益改善的技术。
高压处理技术可以用来杀灭微生物、改变食物结构和食品质量等。
使用高压技术可以保持食品的营养成分完整无损,同时免疫压力的食品削减了感性营养的损失。
二、微波技术微波技术是指将物质转化为微波能量,通过微波与物质相互作用来进行加热、杀菌和干燥。
微波技术可以快速有效的消毒和杀灭细菌、病毒,同时也能使得食物在短时间内达到熟食标准。
在加工速度和质量保持方面,微波技术和传统的加热方式相比,有明显的优势。
三、低温技术低温技术是指将食品在较低的温度条件下进行加工。
低温技术的出现能够最大程度地保持食品本身的质量与口感。
同时,低温技术还可以充分利用食材内部的营养成分,保持原有食材的色香味,提高食品的口感及营养价值。
四、电化学技术电化学技术是指利用电化学、生化、物理等多种作用原理,将食品中的化学反应过程聚合,以适应现代食品加工工艺需求的技术。
利用电化学技术,可以调整食品的营养组分含量、改善食品的品质、美化食品的色泽、调整食品的口味、改善食品的负荷。
同时,电化学技术还可以通过调整食品内部的电势值,改变食品中的化学反应速率和产物构成,从而提高食品的质量。
五、物理气相沉积技术物理气相沉积技术将材料从原始状态向气态或把某种气体沉积于另一种加工物质表面的过程。
物理气相沉积技术可以产生物理效果,改变和提高食品的质量,达到预期的需求。
常见的物理气相沉积技术还包括溶剂蒸发、真空沉积等技术,这些技术在干燥和保鲜方面也有广泛的应用。
六、纳米技术纳米技术是指通过控制、组合和加工原子、分子以及颗粒的尺寸、形状、结构等,制备出一种新型的功能材料和器件的技术。
食品加工新技术

(3)吸收剂量及其单位 被照射物质所吸收的射线的能量称为吸收量,其单 位为J/kg,专用名为戈瑞(Gy),或拉德(rad) 。
2、食品辐射效应
(1) 食品辐射的物理效应 a. g射线和X射线的作用
康普顿散射、 感生放射性 b. 电子射线的作用
3.超临界二氧化碳的溶解性能
作为一种新型溶剂,超临界二氧化碳能得到广泛的工 业化应用,是因为它具有不同于传统的液体溶剂的性 能。
超临界二氧化碳的密度接近于液体,使它具有很好的 溶解能;
另一方面它又有与气体相近的高渗透能力和低黏度, 表面张力接近于零,因此它具有良好的传递性能,可 以很快的进出被萃取物的微小结构中,这是一般溶剂 所没有的。
FAO、 IAEA和 WHO联合专家委员会得出结论, 任何商品食物辐照总平均剂量达10kGy水平时, 不具有毒理学上的危害性,这样处理的食品毋需 进行毒理学检查。用10kGy剂量辐照过的食品, 不会引起特殊的营养或微生物问题。
FAO、IAEA和WHO联合专家委员会于 1980年10月27日至11月3日在日内瓦召开 了关于辐照食品卫生会议。依据以前各届 专家委员会的建议和这些机构组织的其他 技术或法律专家会议所作出的结论,允许 食品辐照的最大能量水平是:电子射线为 10MeV;γ射线和X射线为5MeV。
(4) 对于具有呼吸高峰的果实,在高峰开始出 现前夕,体内乙烯的合成明显增加,从而促进 成熟的到来。若在高峰前对果实进行辐照处理, 由于干扰了果实体内乙烯的合成,就能够抑制 其高峰的出现,延长果实的储藏期。
b. 导致微生物和昆虫的死亡
食品经辐射后,附着在食品上的微生物和昆 虫发生了一系列生理学与生物学效应而导致死 亡,其机理是一个十分复杂的问题,目前还没 有完全搞清楚,一般认为与下面两点有密切关 系:
食品加工中的新技术和新工艺

食品加工中的新技术和新工艺近年来,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和改进,食品加工技术和工艺也在不断地创新和提升。
新技术和新工艺的出现,不仅改变了食品加工的传统方式,还为消费者带来了更加安全、健康、美味的食品。
本文将探讨在食品加工领域中出现的新技术和新工艺,以及它们对于食品品质、安全和可持续发展的意义。
一、高压处理技术高压处理技术是一项新型的物理杀菌技术。
它以高压力为媒介,使细胞膜和细胞内部结构发生改变,从而破坏微生物的生长和繁殖,达到杀菌的目的。
相比传统的热处理和化学杀菌方法,高压处理技术不会破坏食品的营养成分和口感,同时能够有选择性地杀灭细菌,保证了食品的品质和安全。
高压处理技术的应用范围非常广泛。
例如,蛋制品、肉类、乳制品、果汁等各类食品都可以通过高压处理来达到杀菌的效果。
同时,高压处理技术还可以用于保鲜、去除臭味等方面的应用,对于食品的加工和贮藏也有着重要意义。
二、超声波处理技术超声波处理技术是利用高频率的机械振动,通过产生压缩和膨胀的交替作用来改变被处理物质的物理和化学性质。
这种技术被广泛应用于食品加工中,可以用于食品的混合、液化、发酵等方面。
在糖果制造中,超声波处理技术可以帮助破碎晶体,改善品质。
在蛋黄酱和乳酸菌饮料的制作中,超声波处理技术可以促进乳酸菌的生长和蛋黄酱的均匀分散。
此外,超声波处理技术还可以用于催化反应、分离等方面,对于提高食品加工的效率和质量也有着积极作用。
三、等离子处理技术等离子处理技术是指利用等离子体中产生的高能粒子来对食品进行处理和改良的一种技术。
这种技术相比传统的热处理、辐射处理等方法,具有更高的处理效率和更少的副作用,同时能够保持食品的营养成分和口感。
等离子处理技术可以用于果蔬、肉类、乳制品、海鲜等各类食品的加工和处理。
例如,在果蔬加工中,等离子处理技术可以减少果蔬的水分损失和腐烂,延长保质期。
在肉制品加工中,等离子处理技术可以改善肉制品的色泽和口感,同时杀死食源性微生物。
食品加工中的新技术与新产品研发

食品加工中的新技术与新产品研发一、背景介绍食品行业一直是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而食品加工则是其中不可或缺的环节。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食品加工中出现了越来越多的新技术,新产品也层出不穷。
这些新技术和新产品不仅方便了人们的生活,同时也提高了食品的品质和安全性。
本文就针对食品加工中的新技术和新产品,进行分析和探讨。
二、新技术1. 超高压灭菌技术超高压灭菌技术是一种以高压为作用条件的灭菌技术。
它的工作原理是利用高压使得细菌中的细胞壁和细胞膜破裂,从而达到杀灭细菌的目的。
这种新技术具有灭菌效果高、不改变食品的营养成分和口感等优点。
目前,这种技术广泛应用于饮品、果汁、肉制品、调味品等食品加工行业。
2. 微波膨化技术微波膨化技术是一种将食品样品置于微波辐射强度较高的炉腔内进行加热和膨化的新技术。
目前,这种技术已广泛应用于食品、面粉、小麦制品、花生、豆类和米类等食品中。
这种新技术的出现不仅缩短了食品加工生产线上的加工时间,同时还提高了食品的质量。
3. 超滤技术超滤技术是一种膜技术。
它主要通过膜选择性的筛选作用来实现分离、纯化和浓缩等多种目的。
在食品加工中,超滤技术常常用于分离和浓缩蛋白质、乳清和果汁中的成分等。
三、新产品1. 富锌米富锌米是经过富锌处理的优质稻米。
该产品在保持稻米原有口感和营养成分的同时,还可提供人体所需的锌元素。
目前,富锌米已成为一种备受欢迎的新型米类产品。
2. 无糖面包无糖面包是以低聚糖和高温杀菌、无糖甜味剂等代替糖分加工而成的一种健康型面包。
当前,大众对于健康饮食的关注越来越高,因此无糖面包也成为了一个备受欢迎的新产品。
3. 孜然鸡味膨化食品孜然鸡味膨化食品是由鸡味膨化水稻和孜然佐料粉等原材料加工而成的一种食品。
该产品不仅口感酥脆可口,而且还具有健康、时尚、方便等特点。
目前,孜然鸡味膨化食品已成为一个备受年轻人青睐的新型休闲食品。
四、结语食品加工中的新技术和新产品的出现不仅提高了食品的品质和安全性,同时也满足了大众对于健康、方便、美味等不同需求。
食品加工新技术

3
化学-生物复合加工技术
结合化学和生物方法对食品进行综合处理,如酶 工程结合发酵工程生产特定功能性食品等。
03
食品加工新技术在果蔬制品中的应 用
果蔬汁饮料加工新技术
高压均质技术
通过高压均质机对果蔬汁进行均 质处理,使果蔬汁中的颗粒更加
细小,口感更加细腻。
酶解技术
利用特定的酶对果蔬汁中的大分子 物质进行降解,提高果蔬汁的稳定 性和风味。
食品加工新技术
目录
• 食品加工新技术概述 • 食品加工新技术分类与应用 • 食品加工新技术在果蔬制品中的应用 • 食品加工新技术在肉制品中的应用 • 食品加工新技术在乳制品中的应用 • 食品加工新技术在粮食制品中的应用 • 食品加工新技术的挑战与前景
01
食品加工新技术概述
定义与发展趋势
定义
食品加工新技术是指利用先进的物理、化学、生物等技术手段,对食品原料进行加工处理,以改善食品品质、 提高营养价值、增强安全性和延长保质期等为目的的一系列技术方法的总称。
食品加工新技术的发展前景与趋势
个性化食品加工
随着消费者需求的多样化,食品加工新技术 将更加注重个性化食品的加工,如定制营养
餐、个性化口味零食等。
高附加值产品加工
环保意识的提高使得绿色、环保的食品加工 技术成为未来发展的重要方向,如减少加工 废弃物、降低能耗等。
绿色、环保加工技术
通过新技术加工出高附加值的产品,如功能 性食品、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等,提高产
酶解技术
利用特定酶对奶酪原料进行酶解处理,降低脂肪和蛋白质 含量,提高奶酪的风味和口感。
发酵控制技术
通过控制发酵过程中的温度、湿度和pH值等参数,调控 奶酪中微生物的生长和代谢,形成独特的风味和质地。
食品加工新技术的研究与应用

食品加工新技术的研究与应用食品加工是指将原料进行加工、处理、制造等工序,生产出适宜人类食用的食品产品。
在现代产业中,食品加工已经成为了一个不可或缺的经济活动。
而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发展,食品加工技术也在不断创新和改进。
本文将介绍一些食品加工新技术的研究与应用。
一、高压臭氧杀菌技术高压臭氧杀菌技术是利用高压臭氧杀灭食品中的细菌和病毒。
这种技术具有杀菌效果高、能够保持食品本身的品质和营养成分等优点。
在牛肉、猪肉、鸡肉等肉制品的加工过程中,高压臭氧杀菌技术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这种技术可以杀灭有害的微生物,并能够保持食品的新鲜度和营养成分,提高食品的质量和安全性。
二、纳米技术纳米技术是指利用纳米材料对食品进行改性处理,控制食品自身的味道、色泽、口感等特性。
它可以提高食品的品质和营养价值,同时也能够延长食品的货架期。
纳米技术的应用范围很广,如在面包、蛋糕等烘焙产品中应用纳米技术可以提高产品口感和保持其新鲜度;在调味品中使用纳米技术可以增强食品的味道;在奶制品中利用纳米技术可以增加营养成分的被吸收率等。
三、超声波技术超声波技术是指利用超声波对食品进行处理,从而改变食品的物理、化学和生物学性质。
超声波技术主要应用于食品加工中的液态和半液态食品,如葡萄酒、牛奶等。
在葡萄酒的加工过程中,超声波可以破坏酵母菌细胞壁,促进酒的酿造过程。
在牛奶的加工过程中,超声波可以促进乳脂球的裂解,提高牛奶的稳定性,同时可以增加乳蛋白的酶解率,加快乳酸菌的发酵速度。
四、微生物发酵技术微生物发酵技术指利用微生物、酵母菌、菌种等微生物来对食品进行发酵的技术。
微生物发酵技术在食品加工中得到了广泛应用,如在酸奶、奶酪、醋、味精等食品的加工中。
它可以促进食品中活性成分的生物合成,提高食品的口感和营养成分。
同时,微生物发酵技术可以改变食品中的pH值和气味,增加食品的口感和香味。
五、冷冻干燥技术冷冻干燥技术是指在低温下,将食品中的水分逐渐蒸发,使其达到干燥的效果。
《食品加工新技术》课件

绿色、环保
跨界融合
随着环保意识的提高,新型 食品加工技术将更加注重环 保和可持续发展,减少对环
境的负面影响。
新型食品加工技术将与生物 技术、信息技术等领域进行 跨界融合,开拓更广阔的应
用领域和发展空间。
05
新型食品加工技术案例分析
真空技术在食品加工中的应用案例
01
02
03
04
真空技术原理
如脉冲紫外光、电子束、伽马射线等 ,这些技术可以有效地杀灭食品中的 微生物,延长保质期。
食品加工新技术发展历程
20世纪末至21世纪初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食品加工新技术开始受到广泛关注和研究 。
21世纪初至今
各种食品加工新技术逐步应用于实际生产,提高了食品加工的效率 和品质。
目前
随着人们对食品安全和环保意识的提高,食品加工新技术正朝着更 加高效、安全和环保的方向发展。
通过降低环境气压,减少氧气 含量,抑制微生物生长,延长
食品保质期。
应用案例
真空包装、真空干燥、真空冷 却等。
优势
延长食品保质期,保持食品新 鲜度和口感,减少食品浪费。
案例分析
某品牌肉制品采用真空包装技 术,有效延长了产品保质期,
提高了消费者满意度。
微胶囊技术在食品加工中的应用案例
微胶囊技术原理
通过微胶囊化将液体、气体或 固体包裹在微小囊膜中,实现 保护、控制释放和掩蔽等功能
提高果蔬加工效率,延长保质期,增加产品附加值。
详细描述
新型食品加工技术如超高压、脉冲电场、超声波等在果蔬加工中应用广泛,可 提高加工效率,同时保持果蔬的营养成分和口感,延长保质期,为果蔬加工产 品带来更高的附加值。
在粮油加工中的应用
食品加工工程中的新型技术应用

食品加工工程中的新型技术应用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人们对食品安全的要求不断提高,食品加工工程中的新型技术应用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
本文将围绕食品加工工程中的新型技术应用展开探讨,并重点介绍几种目前比较流行的新型技术。
一、高压处理技术高压处理技术是一种利用高压对食品进行杀菌处理的技术。
这种技术具有不改变食品营养成分和口感的优点,被广泛应用于果汁、肉类、海产品等众多食品的加工过程中。
高压处理后的食品不仅可以在保持原有风味的基础上实现长时间的保存,同时还能有效杀灭病菌和细菌,提高食品的卫生安全性。
二、微波技术微波技术是另一种被广泛应用于食品加工工程中的新型技术。
这种技术通过微波辐射,加速食品的加热和杀菌过程,提高生产效率的同时还可保证食品的质量和营养成分。
微波技术可以应用于肉类、水果、蛋糕等各种食品的加工过程中,具有加热均匀、速度快等优点。
同时,由于微波能够快速穿透食品内部,所以可以大大缩短加工时间,进一步提升生产效率。
三、超声波技术超声波技术是一种利用超声波对食品进行加工和处理的技术。
这种技术可以通过超声波的震荡力将食品中的营养成分和细胞结构的蛋白质等进行分散和合并,从而达到杀菌、改良质地的目的。
超声波技术可以应用于肉类、蛋糕、乳制品等多种食品的加工和处理过程中。
同时,由于超声波技术具有非接触性、加工速度快等优点,因此在现代食品加工工业中也经常被采用。
四、干燥技术在当前的食品加工工程中,干燥技术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
相比传统的热风干燥等技术,新型的干燥技术更加高效节能,可以大大缩短生产周期,提高生产速度。
而且根据不同的干燥方式,还可以对食品的口感、香味、色泽等方面进行调整和改良。
在干燥技术的应用中,真空干燥、冷冻干燥、微波干燥等技术被广泛采用,可以应用于肉类、水果、蔬菜等多种食品的加工过程中。
五、其他新型技术除了上述几种常用的新型技术,食品加工工程中还有许多其他新型技术也有着不俗的应用前景。
例如,人工智能技术可以通过对原料和加工过程的分析和控制,实现食品生产过程的智能化管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 膜分离设备 在选择膜分离设备时应考虑的问题包括:①分离类型,②生产量, ③操作时的应变性,④保养难易程度,⑤操作方便与否。目前世 界范围内广泛应用并有定型的膜分离设备主要有四种:板框式、 螺旋盘绕状、管式和空心纤维状。
膜污染与清洗 膜分离过程中遇到的最大的问题是膜污染(membrane fouling), 它通常是指膜与溶质的相互作用而在膜表面和孔内吸附,或因为 浓度差极化,在膜表面溶质浓度超过饱和浓度而在膜表面产生沉 淀或结晶,形成凝胶层,引起膜性能变化的现象。它是一个不可 逆过程,不仅使膜的透水率降低,而且使其截留分子量变小;甚 至在含量很低的基因工程产品分离中,由于膜的吸附而几乎得不 到产品,通常它受如下因素的影响:
常用的一些壁材
2.1 碳水化合物 用于微胶囊壁材的碳水化合物主要有麦芽糊精、玉米淀粉糖浆、环糊精、壳聚糖、纤 维素、蔗糖及变性淀粉等物质。 麦芽糊精和玉米淀粉糖浆这两种碳水化合物本身不具备乳化能力,成膜能力也差,但 它们与其他具有乳化性的壁材配合后,可提高体系的固形物浓度,有利于降低干 燥能耗,减少生产成本。环糊精也不具备乳化能力,但其分子中疏水性空腔能同 具有一定大小与形状的疏水性分子形成稳定的非共价复合物,从而起到稳定心材, 掩盖心材异味的作用,但环糊精在微胶囊制品中应用有一定的局限性。壳聚糖主 要用在复凝聚法微胶囊技术,纤维素及其衍生物主要用在水溶性食品添加剂如甜 味剂、酸味剂以及酶或细胞的包埋剂。蔗糖具有溶解速度快、热稳定性高、价格 低、来源广的特点,常被用来作为微胶囊的壁材,以往的研究主要限于在挤压法、 共结晶两种微胶囊化工艺中使用,最近已开始有将蔗糖用作喷雾干燥法微胶囊工 艺的壁材的报道。具有乳化性能的碳水化合物只有辛酰基琥珀酸酯化变性淀粉, 这种淀粉分子结构中同时包含亲水亲脂基团,因此具备乳化心材的能力,且已被 FDA正式批准使用,它还具备高固形物浓度时低粘度的特点,比传统的阿拉伯胶 具有更强的优越性,但它的来源依赖于进口。 综上所述,用作微胶囊壁材的碳水化合物以麦芽糊精,玉米淀粉糖浆,蔗糖较为切合 实际,这三种碳水化合物中由于玉米淀粉糖浆的价格较高,因此又以麦芽糊精与 蔗糖最具实用性。
膜的种类 由于膜的应用范围很广,因此要求具有较宽范围的性质和操作特性, 在选择膜时,应主要考虑的几个指标是:分离能力(选择性和脱 除率),分离速度(透水率)、膜抵抗化学细菌和机械力的稳定 性(对操作环境的适应性),以及膜材料的成本。 目前,用于制膜的有机聚合物很多,有各种纤维素脂、脂肪族和芳 香族聚酰胺、聚砜、聚丙烯腈、聚四氯乙烯、聚偏氟乙烯、硅橡 胶等。这些聚合物膜按结构和作用特点分为如下五类:
5. 料液浓度、流速与压力的影响 在超滤分离、浓缩蛋白质时,压力与流速对膜透过率影响通常是相 互关联的。当流速一定及浓差极化不明显之前,膜的透水率随压 力增加而近似直线增加;在浓差极化起作用后,则由于压力增加, 透水率提高,浓差极化也随之严重,从而透水率呈曲线增加。当 浓差极化使膜表面溶质浓度达到极限浓度时,溶质在膜表面开始 形成“凝胶层”,此时“凝胶层”阻力对膜的透水率影响起到决 定性作用,透水率不再依赖于压力,即压力再提高,透水率几乎 不变(或称之为平衡透水率)。当流速提高或料液浓度降低时达 到极限浓度时的压力升高,平衡透水率也相应升高,因此通过增 加压力提高透水率时,必须考虑采用的料液流速、压力要低于形 成“凝胶层”的压力。
1. 微滤 微滤即微孔过滤,传质推动力是压力差,它是利用孔径为0.01μ m到 10μ m的多孔膜来过滤含有微粒的溶液,将微粒从溶液中除去(图 1)。传统上微滤采用垂直形式运行,而今出现了错流微滤 (cross flow microfiltration),多用于酒和饮料的加工过程 中。一般情况下,微滤的纯水透过流速为1 m3/(m2· min)。微滤 在30年代硝酸纤维素微滤膜商品化,60年代主要开发新品种。近 年来以四氟乙烯和聚偏氟乙烯制成的微滤膜已商品化,具有耐高 温、耐溶剂、化学稳定性好等优点,使用温度范围为-100~ 260℃。
微胶囊技术 微胶囊(micro-encapsulation)技术是一项用途广泛而又发展迅速的 新技术。自从1953年微胶囊技术问世以来,经过许多科学家和专 业公司的努力,微胶囊技术获得不断的发展和完善。微胶囊技术 在国际先进国家发展很快,已达到将此技术应用于细胞载体及液 晶等高精尖水平,技术方法也不断完善在食品、化工、医药、生 物技术等许多领域中已得到成功的应用,尤其在食品工业,许多 由于技术障碍而得不到开发的产品,通过微胶囊技术得以实现, 使得传统产品的品质得到大大的提高,为食品工业高新技术的开 发展现了良好前景。食品中应用微胶囊技术的目的主要为将液体 或气体成分转化成易处理的固体;保护敏感成分,防止其被氧化; 控制释放的速度和时间等。由于这些特点,使该技术在食品中的 应用越来越广泛。
5. 电渗析 电渗析也是较早研究和应用的一种膜分离技术,它是基 于离子交换膜能选择性地使阴离子或阳离子通过的性 质,在直流电场的作用下,使阴阳离子分别透过相应 的膜以达到从溶液中分离电解质的目的,电渗析目前 主要用于水处理,如海水淡化、给水软化脱盐和工业 用水的纯化处理等。发酵工业中可用于啤酒等酿造用 水纯化处理、柠檬酸提取及乳清加工上
0.0001μ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m
0.001μ m
反渗透
0.1μ m
超滤
10μ m
微滤
0.1 nm
nm
1.0 nm
100.0 nm
10000.0
图1 反渗透膜、超滤膜及微滤膜的孔径范围
1. 超滤 超滤膜的孔径为1nm到200nm(或更大),主要用于过滤 含有大分子或微细粒子的溶液,使大分子或微细粒子 从溶液中分离的过程叫超滤。超滤的推动力是压差, 一般操作压力0.1~1.0MPa,在溶液侧加压,使溶剂透 过膜,同时小分子的溶质也可透过。不同孔径的超滤 膜可以分离不同相对分子质量和形状的大分子物质, 能截留蛋白质、脂肪、葡萄糖、色素、果胶体、病毒 等物质。纯水的透过速度一般为1m3/(㎡· h)。在生物 与生化产品分离研究中十分活跃。
1. 透析 透析是利用膜两侧的浓度差,使溶质从高浓度的一侧通过膜孔扩散 到浓度低的一侧从而得到分离的过程。它是最早发现、研究和应 用的一种膜分离技术,目前主要用于人工肾生物发酵过程中,利 用透析膜的渗透作用,选择适当孔径的膜可使发酵液中的产物和 有害代谢产物透过而截留菌体,从而解除发酵体系中产物和有害 代谢物对菌体或关键酶的抑制
2 微胶囊的壁材 微胶囊技术实质上是一种包装技术,其效果的好坏与“包装材料”壁 材的选择紧密相关。一种理想的壁材必须具有如下特点: (1)高浓度时有良好的流动性,保证在微胶囊化过程中有良好的可操 作性能; (2)能够乳化心材并能稳定产生的乳化体系; (3)在加工过程以及贮存过程中能够将心材完整的包埋在其结构中; (4)易干燥以及易脱落; (5)良好的溶解性; (6)可食性与经济性。
(1 4) 复合膜 复合膜与不对称膜不同,它是由一种以上的 膜材料制得的,一般是在非对称性超滤膜表面加一层0.25~15μ m 厚的致密活性层而制成。膜的分离作用主要取决于这层致密活性 层,可以用于各种材料制得,适用于反渗透、气体膜分离和渗透 汽化等过程。 (2 5) 离子交换膜 由离子交换树脂制成,主要用于电渗析, 有阳离子交换膜和阴离子交换膜,多为均质膜,厚200μ m左右。 如在膜内加强化剂,可增加膜的强度,则成为半均质膜。
反渗透 利用反渗透膜对溶液施加压力,克服溶剂的渗透压,使 溶剂通过反渗透膜从溶液中分离出来的过程称之为反 渗透。与超滤不同,在反渗透过程中反渗透膜选择性 的只能透过溶剂(通常是水)而不使溶质透过,截留 所有可溶物(包括盐、糖、离子等相对分子量大于150 道尔顿的物质),因此又称脱水技术。反渗透的操作 压 力 高 达 1.0~10 MPa , 纯 水 透 过 流 速 一 般 为 1 m3/ (m2· d)。
一、微胶囊化技术方法分类 (一)微胶囊的组成 1 心材 心材也称为囊心物质,可以是单一的固体、液体或气体,也可以是 固液、液液、固固或气液混合体等。既可以是食品中的天然组分, 也可以是食品添加剂,其选择具有很大的灵活性。可作为心材的 物质有很多,在不同行业、不同用途中有不同的内容。在食品及 饮料工业中,可作为心材的物质有:生物活性物质(如活性多糖、 茶多酚、SOD等),各种氨基酸、矿物质元素,各种食用油脂、维 生素、香料香精,各种酶制剂、防腐剂。此外甜味剂、酒类、微 生物细胞、酸味剂、色素、酱油等也可作为囊心物质。
5. 渗透汽化 渗透化气又称渗透蒸发,它是利用膜对液体混合物中组 分的溶解和扩散性能的不同,由液相通过均匀的膜向 蒸汽相的物质传递过程。蒸汽态的透过物在真空条件 下被吸走,并在膜装置以外冷凝。此过程中,膜起到 改变蒸汽—液相平衡的作用,而这一平衡正是蒸馏分 离的基本原理。因此,本法分离工业酒精制取无水酒 精的过程已经工业化。
3无机盐 无机盐通过两条途径对膜污染产生重大影响。一是有些无 机盐复合物会在膜表面或膜孔直接沉积,或使膜对蛋白质的吸附 增强而污染膜。二是无机盐改变了溶解离子强度,影响到蛋白质 溶解性、构型及悬浮状态,使形成的沉积层疏密程度改变,因此 对膜透水率影响也不同。 4温度的影响 温度对膜污染的影响的原因尚不是很清楚,根据一般规律溶液温度 升高,其粘度下降,透水率应提高。但是对某些蛋白质溶液来说, 温度升高反而会导致透水率降低。这是由于在较高温度时,某些 蛋白质溶解性下降的缘故。Maulois用超滤浓缩甜乳清时即出现此 现象,Dillman等也认为在大多数有意义的超滤应用范围 (30℃~60℃)内蛋白质分子的吸附随温度提高而增加。对于基 因工程产品,由于其浓度较稀,且有失活问题,一般在低于10℃ 下分离浓缩为好。
(1 1)均质膜或致密膜 该类膜为均匀的致密膜,物质通过这类膜 是依靠分子扩散膜,因为物质在固体中的扩散系数很小,所以为 了达到有实用意义的传质速率,这类膜必须很薄。 (2 2) 微孔膜 这类膜的平均孔径0.02~10μ m,包括多孔膜和核 孔膜两种类型。多孔膜呈海面状,孔道曲折,膜厚50~250μ m,应 用较普遍。核孔摸是反应堆产生的裂变碎片轰击10~15μ m的塑料 薄膜,再经化学试剂侵蚀而成,膜孔呈园柱直形,孔短,开孔率 小但均匀。 3)非对称膜 此膜的断面不对称,由表面活性层与支撑层两层组成。 表面活性层很薄,厚度0.1~1.5μ m,决定分离效果。支撑层厚 50~250μ m起支撑作用,呈多孔性。制作比膜的材料有醋酸纤维 素、聚丙烯腈、聚酰亚胺等。这类膜可用于反渗透、气体分离和 超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