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体几何复习(知识点经典习题)
立体几何知识点归纳和例题

P.F. Productions
例3、已知不共点的三条直线两两相交, 求证:这三条直线共面。
l2
A
l3
C
l1
B
P.F. Productions
例4、已知:一条直线和两条平行线都相交, 求证:这三条直线共面。
A l a
B
b
证明直线共面的常用方法:
1、①先由这些直线中的某些直线确定一个平面; ②然后证明其他直线都在这个平面上。
平行直线
异面直线 不同在任何一个平面内: 有一个公共点:相交直线
按公共点个数分
无 公 共 点
平行直线 异面直线
P.F. Productions
2、异面直线的画法
b a α β b b β a
a α α
说明: 画异面直线时 , 为了体现它们不共面的特点。 常借助一个或两个平面来衬托.
P.F. Productions
P.F. Productions
14.2(3)空间直线与直线的位置关系
P.F. Productions
1、异面直线所成的角: 对于异面直线a和b,在空间任取一点P,过P分别作 a 和b的平行线 a′和b′,我们把 a′与b′所成的锐角(或 直角)叫做异面直线a与b所成的角。
b a′ a P P b′ a′
5
4、立体几何的主要思想方法
①类比法:
要善于与平面几何做比较,认识其相同点,发现 其不同点,这种思想方法称之为类比思想。 ②转化法: 把空间图形的问题转化为平面图形问题去解决, 这是学习立体几何的很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 ③展开法:
将可展的空间图形展开为平面图形,来处理问题 的思想方法称为展开思想。
记作: l P
立体几何基础题题库(360道附详细答案)

S P
S
SS
S
PP
P
R
RR
Pபைடு நூலகம்
Q
R Q
QR
R
P
QR P PQ
Q
R
P
R
Q
QS
R
SS
Q
R
S
SQ R
Q
Q
RP
Q
P
R
S SQ R
P S
R Q
(A)
(B)
(C)
(D)
D
解析: A 项: PS 底面对应的中线,中线平行 QS,PQRS 是个梯形
D'
P
A'
S
C'
B'
R
D
A
B 项: 如图
Q
C B
C 项:是个平行四边形
EG2 FH 2 =2 (EF 2 FG2 ) = 1 ( AC2 BD2 ) 1 (a2 2b)
2
2
27. 如图,在三角形⊿ABC 中,∠ACB=90º, AC=b,BC=a,P 是⊿ABC 所在平面外一点,PB⊥AB, 点,AB⊥MC,求异面直 MC 与 PB 间的距离.
M 是 PA 的中
四边形矛盾。∴EF 和 AD 为异面直线.
26. 在空间四边形 ABCD 中,E,H 分别是 AB,AD 的中点,F,G 分别是 CB,CD 的中点,若 AC + BD
= a ,AC BD =b,求 EG2 FH 2 . A
解析:四边形 EFGH 是平行四边形,…………(4 分)
E H
B F
D
G C
得 OX2+OY2+OZ2=37,OP= 37 .
立体几何复习专题及答案-高中数学

立体几何复习专题姓名: 班级:考点一、空间中的平行关系1.如图,在三棱锥P ABC -中,02,3,90PA PB AB BC ABC ====∠=,平面PAB ⊥平面ABC ,D 、E 分别为AB 、AC 的中点. (1)求证:DE //平面PBC ; (2)求证:AB PE ⊥;(3)求三棱锥B PEC -的体积.2. 如图,在四棱锥P ABCD -中,底面ABCD 为平行四边形,PCD △为等边三角形,平面PAC ⊥平面PCD ,PA CD ⊥,2CD =,3AD =,(Ⅰ)设G H ,分别为PB AC ,的中点,求证:GH ∥平面PAD ; (Ⅱ)求证:PA ⊥平面PCD ;3.如图,七面体ABCDEF 的底面是凸四边形ABCD ,其中2AB AD ==,120BAD ∠=︒,AC ,BD 垂直相交于点O ,2OC OA =,棱AE ,CF 均垂直于底面ABCD .(1)证明:直线DE 与平面BCF 不.平行;4.(2014新课标Ⅱ)如图,四棱锥P ABCD -中,底面ABCD 为矩形,PA ⊥平面ABCD ,E 为PD 的中点.(Ⅰ)证明:PB ∥平面AEC ;(Ⅱ)设二面角D AE C --为60°,AP =1,AD =3,求三棱锥E ACD -的体积.考点二、空间中的垂直关系5.如图,在四面体ABCD 中,E ,F 分别是线段AD ,BD 的中点,90ABD BCD ∠=∠=,2EC =,2AB BD ==,直线EC 与平面ABC 所成的角等于30.(1)证明:平面EFC ⊥平面BCD ;6.已知某几何体的直观图和三视图如下图所示,其中正视图为矩形,侧视图为等腰直角三角形,俯视图为直角梯形.(1)求证:BN ⊥平面11C B N ;(2)设M 为AB 中点,在C B 边上求一点P ,使//MP 平面1C NB ,求CBPP 的值.7.(2016全国I )如图,在以A ,B ,C ,D ,E ,F 为顶点的五面体中,面ABEF为正方形,2AF FD =,90AFD ∠=,且二面角D AF E --与二面角C BE F --都是60.(I )证明:平面ABEF⊥平面EFDC ;(II )求二面角E BC A --的余弦值.考点三、折叠问题和探究性问题中的位置关系8.如图 1,在直角梯形ABCD 中, //,AB CD AB AD ⊥,且112AB AD CD ===.现以AD 为一边向外作正方形ADEF ,然后沿边AD 将正方形ADEF 翻折,使ADEF 平面与平面ABCD 垂直, M 为ED 的中点,如图 2.(1)求证: //AM 平面BEC ;(2)求证: BC ⊥平面BDE ; .9.如图,在边长为4的正方形ABCD 中,点E,F 分别是AB,BC 的中点,点M 在AD 上,且14AM AD =,将AED,DCF 分别沿DE,DF 折叠,使A,C 点重合于点P ,如图所示2.()1试判断PB 与平面MEF的位置关系,并给出证明;()2求二面角M EF D --的余弦值.10.如图所示,直角梯形ABCD 中,//AD BC ,AD AB ⊥,22AB BC AD ===,四边形EDCF 为矩形,3CF =,平面EDCF ⊥平面ABCD . (1)求证:DF //平面ABE ;(2)求平面ABE 与平面EFB 所成锐二面角的余弦值. (3)在线段DF 上是否存在点P ,使得直线BP 与平面ABE 所成角的正弦值为34,若存在,求出线段BP 的长,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11.如图1,在边长为4的正方形ABCD中,E是AD的中点,F是CD的中点,现-.将三角形DEF沿EF翻折成如图2所示的五棱锥P ABCFE(1)求证:AC//平面PEF;(2)若平面PEF⊥平面ABCFE,求直线PB与平面PAE所成角的正弦值.12.(2011•浙江)如图,在三棱锥P﹣ABC中,AB=AC,D为BC的中点,PO⊥平面ABC,垂足O落在线段AD上,已知BC=8,PO=4,AO=3,OD=2(1)证明:AP⊥BC;(2)在线段AP上是否存在点M,使得二面角A﹣MC﹣β为直二面角?若存在,求出AM的长;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13.如图,在直三棱柱111ABC A B C -中,底面ABC 为等边三角形,122CC AC ==.(Ⅰ)求三棱锥11C CB A -的体积;(Ⅱ)在线段1BB 上寻找一点F ,使得1CF AC ⊥,请说明作法和理由.考点四、知空间角求空间角问题14.(2014天津)如图四棱锥P ABCD -的底面ABCD 是平行四边形,2BA BD ==2AD =,5PA PD ==E ,F 分别是棱AD ,PC 的中点.(Ⅰ)证明: EF ∥平面PAB ; (Ⅱ)若二面角P AD B --为60°, (ⅰ)证明:平面PBC ⊥平面ABCD(ⅱ)求直线EF 与平面PBC 所成角的正弦值. PCDBF15.四棱锥P ABCD -中,底面ABCD 为矩形,PA ABCD ⊥平面,E 为PD 的中点.(1)证明://E PB A C 平面;(2)设13AP AD ==,,三棱锥P ABD -的体积34V =,求二面角D -AE -C 的大小16.如图,四棱锥P ABCD -中, PA ⊥底面ABCD ,底面ABCD 是直角梯形,90ADC ∠=︒, //AD BC , AB AC ⊥, 2AB AC ==,点E 在AD 上,且2AE ED =.(Ⅰ)已知点F 在BC 上,且2=CF FB ,求证:平面PEF ⊥平面PAC ;(Ⅱ)当二面角--A PB E 的余弦值为多少时,直线PC 与平面PAB 所成的角为45︒?立体几何专题参考答案1. (1)证明:∵在△ABC 中,D 、E 分别为AB 、AC 的中点,∴DE ∥BC . ∵DE ⊄平面PBC 且BC ⊂平面PBC ,∴DE ∥平面PBC . (2)证明:连接PD .∵PA =PB ,D 为AB 的中点,∴PD ⊥AB .∵DE ∥BC ,BC ⊥AB ,∴DE ⊥AB .又∵PD 、DE 是平面PDE 内的相交直线, ∴AB ⊥平面PDE .∵PE ⊂平面PDE ,∴AB ⊥PE .(3)解:∵PD ⊥AB ,平面PAB ⊥平面ABC ,平面PAB ∩平面ABC =AB ,∴PD ⊥平面ABC ,可得PD 是三棱锥P -BEC 的高. 又∵33,2BECPD S==,1332B PEC P BEC BEC V V S PD --∆∴==⨯=. 2.(I )见解析;(II )见解析;(III )33. (I )证明:连接BD ,易知AC BD H ⋂=,BH DH =,又由BG PG =,故GHPD ,又因为GH ⊄平面PAD ,PD ⊂平面PAD , 所以GH ∥平面PAD .(II )证明:取棱PC 的中点N ,连接DN ,依题意,得DN PC ⊥, 又因为平面PAC ⊥平面PCD ,平面PAC平面PCD PC =,所以DN ⊥平面PAC ,又PA ⊂平面PAC ,故DN PA ⊥, 又已知PA CD ⊥,CD DN D =,所以PA ⊥平面PCD . 3.(1)见解析;(2)23535本卷由系统自动生成,请仔细校对后使用,答案仅供参考。
立体几何知识点和例题(含有答案)

【考点梳理】一、考试内容1.平面。
平面的基本性质。
平面图形直观图的画法。
2.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
平行于同一条直线的两条直线互相平行。
对应边分别平行的角。
异面直线所成的角。
两条异面直线互相垂直的概念。
异面直线的公垂线及距离。
3.直线和平面的位置关系。
直线和平面平行的判定与性质。
直线和平面垂直的判定与性质。
点到平面的距离。
斜线在平面上的射影。
直线和平面所成的角。
三垂线定理及其逆定理。
4.两个平面的位置关系。
平面平行的判定与性质。
平行平面间的距离。
二面角及其平面角。
两个平面垂直的判定与性质。
二、考试要求1.掌握平面的基本性质,空间两条直线、直线与平面、平面与平面的位置关系(特别是平行和垂直关系)以及它们所成的角与距离的概念。
对于异面直线的距离,只要求会计算已给出公垂线时的距离。
2.能运用上述概念以及有关两条直线、直线和平面、两个平面的平行和垂直关系的性质与判定,进行论证和解决有关问题。
对于异面直线上两点的距离公式不要求记忆。
3.会用斜二测画法画水平放置的平面图形(特别是正三角形、正四边形、正五边形、正六边形)的直观图。
能够画出空间两条直线、两个平面、直线和平面的各种位置关系的图形,能够根据图形想象它们的位置关系。
4.理解用反证法证明命题的思路,会用反证法证明一些简单的问题。
三、考点简析1.空间元素的位置关系2.平行、垂直位置关系的转化3.空间元素间的数量关系(1)角①相交直线所成的角;②异面直线所成的角——转化为相交直线所成的角;③直线与平面所成的角——斜线与斜线在平面内射影所成的角;④二面角——用二面角的平面角来度量。
(2)距离①两点之间的距离——连接两点的线段长;②点线距离——点到垂足的距离;③点面距离——点到垂足的距离;④平行线间的距离——平行线上一点到另一直线的距离;⑤异面直线间的距离——公垂线在两条异面直线间的线段长;⑥线面距离——平行线上一点到平面的距离;⑦面面距离——平面上一点到另一平面的距离;⑧球面上两点距离——球面上经过两点的大圆中的劣弧的长度。
高一 立体几何知识点+例题+练习 含答案

1.空间几何体的结构特征 (1)多面体①棱柱的侧棱都平行且相等,上、下底面是全等的多边形. ②棱锥的底面是任意多边形,侧面是有一个公共顶点的三角形. ③棱台可由平行于底面的平面截棱锥得到,其上、下底面是相似多边形. (2)旋转体①圆柱可以由矩形绕其一边所在直线旋转得到. ②圆锥可以由直角三角形绕其直角边所在直线旋转得到.③圆台可以由直角梯形绕直角腰所在直线或等腰梯形绕上、下底中点连线所在直线旋转得到,也可由平行于底面的平面截圆锥得到. ④球可以由半圆或圆绕直径所在直线旋转得到. 2.空间几何体的直观图画空间几何体的直观图常用斜二测画法,其规则是:(1)原图形中x 轴、y 轴、z 轴两两垂直,直观图中,x ′轴、y ′轴的夹角为45°(或135°),z ′轴与x ′轴、y ′轴所在平面垂直.(2)原图形中平行于坐标轴的线段,直观图中仍分别平行于坐标轴.平行于x 轴和z 轴的线段在直观图中保持原长度不变,平行于y 轴的线段长度在直观图中变为原来的一半. 3.柱、锥、台和球的表面积和体积名称几何体表面积体积 柱体(棱柱和圆柱) S 表面积=S 侧+2S 底 V =Sh 锥体(棱锥和圆锥) S 表面积=S 侧+S 底V =13Sh台体(棱台和圆台) S 表面积=S 侧+S 上+S 下V =13(S 上+S 下+S 上S 下)h球S =4πR 2V =43πR 34.(1)与体积有关的几个结论①一个组合体的体积等于它的各部分体积的和或差. ②底面面积及高都相等的两个同类几何体的体积相等. (2)几个与球有关的切、接常用结论 a .正方体的棱长为a ,球的半径为R , ①若球为正方体的外接球,则2R =3a ; ②若球为正方体的内切球,则2R =a ; ③若球与正方体的各棱相切,则2R =2a .b .若长方体的同一顶点的三条棱长分别为a ,b ,c ,外接球的半径为R ,则2R =a 2+b 2+c 2. c .正四面体的外接球与内切球的半径之比为3∶1. (3)斜二测画法中的“三变”与“三不变”“三变”⎩⎪⎨⎪⎧坐标轴的夹角改变,与y 轴平行的线段的长度变为原来的一半,图形改变.“三不变”⎩⎪⎨⎪⎧平行性不改变,与x ,z 轴平行的线段的长度不改变,相对位置不改变.【思考辨析】判断下面结论是否正确(请在括号中打“√”或“×”)(1)有两个面平行,其余各面都是平行四边形的几何体是棱柱.( × ) (2)有一个面是多边形,其余各面都是三角形的几何体是棱锥.( × )(3)用斜二测画法画水平放置的∠A 时,若∠A 的两边分别平行于x 轴和y 轴,且∠A =90°,则在直观图中,∠A =45°.( × ) (4)圆柱的侧面展开图是矩形.( √ )(5)台体的体积可转化为两个锥体的体积之差来计算.( √ ) (6)菱形的直观图仍是菱形.( × )1.(教材改编)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①相等的角在直观图中仍然相等; ②相等的线段在直观图中仍然相等; ③正方形的直观图是正方形;④若两条线段平行,则在直观图中对应的两条线段仍然平行. 答案 ④解析 由直观图的画法规则知,角度、长度都有可能改变,而线段的平行性不变.故④正确. 2.(教材改编)已知圆锥的表面积等于12π cm 2,其侧面展开图是一个半圆,则底面圆的半径为________ cm. 答案 2解析 S 表=πr 2+πrl =πr 2+πr ·2r =3πr 2=12π, ∴r 2=4,∴r =2(cm).3.(2014·陕西改编)将边长为1的正方形以其一边所在直线为旋转轴旋转一周,所得几何体的侧面积是________. 答案 2π解析 底面圆半径为1,高为1,侧面积S =2πrh =2π×1×1=2π.4.将边长为a 的正方形ABCD 沿对角线AC 折起,使得BD =a ,则三棱锥D -ABC 的体积为________. 答案212a 3解析 O 是AC 的中点,连结DO ,BO ,△ADC ,△ABC 都是等腰直角三角形.因为DO =BO =AC 2=22a ,BD =a ,所以△BDO 也是等腰直角三角形.又因为DO ⊥AC ,DO ⊥BO ,AC ∩BO =O ,所以DO ⊥平面ABC ,即DO 就是三棱锥D -ABC 的高.因为S △ABC =12a 2,所以三棱锥D -ABC 的体积为13×12a 2×22a =212a 3.5. 用斜二测画法画一个水平放置的平面图形的直观图为如图所示的一个正方形,则原来的图形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 ①解析平面图形的直观图为正方形,且其边长为1,对角线长为2,所以原平面图形为平行四边形,且位于x轴上的边长仍为1,位于y轴上的对角线长为2 2.题型一空间几何体的结构特征例1(1)给出下列命题:①在圆柱的上、下底面的圆周上各取一点,则这两点的连线是圆柱的母线;②有一个面是多边形,其余各面都是三角形的几何体是棱锥;③直角三角形绕其任一边所在直线旋转一周所形成的几何体都是圆锥;④棱台的上、下底面可以不相似,但侧棱长一定相等.其中正确命题的个数是________.(2)下列结论:①以直角三角形的一边为轴旋转一周所得的旋转体是圆锥;②以直角梯形的一腰为轴旋转一周所得的旋转体是圆台;③圆柱、圆锥、圆台的底面都是圆面;④一个平面截圆锥,得到一个圆锥和一个圆台;⑤用任意一个平面截一个几何体,各个截面都是圆面,则这个几何体一定是球.其中正确结论的序号是________.(3)设有以下四个命题:①底面是平行四边形的四棱柱是平行六面体;②底面是矩形的平行六面体是长方体;③直四棱柱是直平行六面体;④棱台的相对侧棱延长后必交于一点.其中真命题的序号是________.答案(1)0(2)③⑤(3)①④解析(1)①不一定,只有当这两点的连线平行于轴时才是母线;②不一定,因为“其余各面都是三角形”并不等价于“其余各面都是有一个公共顶点的三角形”,如图1所示;③不一定,当以斜边所在直线为旋转轴时,其余两边旋转形成的面所围成的几何体不是圆锥,如图2所示,它是由两个同底圆锥组成的几何体;④错误,棱台的上、下底面相似且是对应边平行的多边形,各侧棱延长线交于一点,但是侧棱长不一定相等.图1图2(2)这条边若是直角三角形的斜边,则得不到圆锥,①错;这条腰若不是垂直于两底的腰,则得到的不是圆台,②错;圆柱、圆锥、圆台的底面都是圆面是显然成立的,③正确;如果用不平行于圆锥底面的平面截圆锥,则得到的不是圆锥和圆台,④错;只有球满足任意截面都是圆面,⑤正确.(3)命题①符合平行六面体的定义,故命题①是正确的;底面是矩形的平行六面体的侧棱可能与底面不垂直,故命题②是错误的;因为直四棱柱的底面不一定是平行四边形,故命题③是错误的;命题④由棱台的定义知是正确的.思维升华(1)解决本类题目的关键是准确理解几何体的定义,真正把握几何体的结构特征,可以根据条件构建几何模型,在几何模型中进行判断;(2)解决本类题目的技巧:三棱柱、四棱柱、三棱锥、四棱锥是常用的几何模型,有些问题可以利用它们举特例解决或者学会利用反例对概念类的命题进行辨析.给出下列命题:①棱柱的侧棱都相等,侧面都是全等的平行四边形;②若三棱锥的三条侧棱两两垂直,则其三个侧面也两两垂直;③在四棱柱中,若两个过相对侧棱的截面都垂直于底面,则该四棱柱为直四棱柱;④存在每个面都是直角三角形的四面体.其中正确命题的序号是________.答案②③④解析①不正确,根据棱柱的定义,棱柱的各个侧面都是平行四边形,但不一定全等;②正确,若三棱锥的三条侧棱两两垂直,则三个侧面构成的三个平面的二面角都是直二面角;③正确,因为两个过相对侧棱的截面的交线平行于侧棱,又垂直于底面;④正确,如图,正方体AC1中的三棱锥C1-ABC,四个面都是直角三角形.题型二 空间几何体的直观图例2 已知△A ′B ′C ′是△ABC 的直观图,且△A ′B ′C ′是边长为a 的正三角形,求△ABC 的面积.解 建立如图所示的坐标系xOy ′,△A ′B ′C ′的顶点C ′在y ′轴上,边A ′B ′在x 轴上,把y ′轴绕原点逆时针旋转45°得y 轴,在y 轴上取点C 使OC =2OC ′,A ,B 点即为A ′,B ′点,长度不变.已知A ′B ′=A ′C ′=a ,在△OA ′C ′中,由正弦定理得OC ′sin ∠OA ′C ′=A ′C ′sin 45°,所以OC ′=sin 120°sin 45°a =62a ,所以原三角形ABC 的高OC =6a , 所以S △ABC =12×a ×6a =62a 2.引申探究1.若本例改为“已知△ABC 是边长为a 的正三角形,求其直观图△A ′B ′C ′的面积”,应如何求?解 由斜二测画法规则可知,直观图△A ′B ′C ′一底边上的高为32a ×12×22=68a , 故其面积S △A ′B ′C ′=12a ×68a =616a 2.2.本例中的直观图若改为如图所示的直角梯形,∠ABC =45°,AB =AD =1,DC ⊥BC ,则原图形的面积为________. 答案 2+22解析 如图①,在直观图中,过点A 作AE ⊥BC ,垂足为E ,则在Rt △ABE 中,AB =1,∠ABE =45°, ∴BE =22.而四边形AECD 为矩形,AD =1, ∴EC =AD =1.∴BC =BE +EC =22+1. 由此可还原原图形如图②,是一个直角梯形.在原图形中,A ′D ′=1,A ′B ′=2,B ′C ′=22+1,且A ′D ′∥B ′C ′,A ′B ′⊥B ′C ′,∴原图形的面积为S =12(A ′D ′+B ′C ′)·A ′B ′=12×⎝⎛⎭⎫1+1+22×2=2+22. 思维升华 用斜二测画法画直观图的技巧在原图形中与x 轴或y 轴平行的线段在直观图中与x ′轴或y ′轴平行,原图中不与坐标轴平行的直线段可以先画出线段的端点再连线,原图中的曲线段可以通过取一些关键点,作出在直观图中的相应点后,用平滑的曲线连结而画出.如图,矩形O ′A ′B ′C ′是水平放置的一个平面图形的直观图,其中O ′A ′=6 cm ,C ′D ′=2 cm ,则原图形是________. ①正方形; ②矩形;③菱形; ④一般的平行四边形. 答案 ③解析 如图,在原图形OABC 中,应有OD =2O ′D ′=2×22=42(cm),CD =C ′D ′=2 cm. ∴OC =OD 2+CD 2=(42)2+22=6(cm),∴OA =OC ,∴四边形OABC 是菱形.题型三 求空间几何体的表面积例3 (1)(2014·山东)一个六棱锥的体积为23,其底面是边长为2的正六边形,侧棱长都相等,则该六棱锥的侧面积为________. 答案 12解析 由题意知该六棱锥为正六棱锥,∴设正六棱锥的高为h ,侧面的斜高为h ′. 由题意,得13×6×12×2×3×h =23,∴h =1, ∴斜高h ′=12+(3)2=2,∴S 侧=6×12×2×2=12.(2)如图,斜三棱柱ABC —A ′B ′C ′中,底面是边长为a 的正三角形,侧棱长为b ,侧棱AA ′与底面相邻两边AB 与AC 都成45°角,求此斜三棱柱的表面积. 解 如图,过A ′作A ′D ⊥平面ABC 于D ,过D 作DE ⊥AB 于E ,DF ⊥AC 于F ,连结A ′E ,A ′F ,AD . 则由∠A ′AE =∠A ′AF , AA ′=AA ′,又由题意知A ′E ⊥AB ,A ′F ⊥AC , 得Rt △A ′AE ≌Rt △A ′AF , ∴A ′E =A ′F ,∴DE =DF , ∴AD 平分∠BAC ,又∵AB =AC ,∴BC ⊥AD ,∴BC ⊥AA ′, 而AA ′∥BB ′,∴BC ⊥BB ′, ∴四边形BCC ′B ′是矩形,∴斜三棱柱的侧面积为2×a ×b sin 45°+ab =(2+1)ab . 又∵斜三棱柱的底面积为2×34a 2=32a 2, ∴斜三棱柱的表面积为(2+1)ab +32a 2.思维升华 (1)解决组合体问题关键是分清该几何体是由哪些简单的几何体组成的以及这些简单的几何体的组合情况;(2)在求多面体的侧面积时,应对每一侧面分别求解后再相加,对于组合体的表面积应注意重合部分的处理.(3)圆柱、圆锥、圆台的侧面是曲面,计算侧面积时需要将这个曲面展为平面图形计算,而表面积是侧面积与底面圆的面积之和.一个正三棱台的上、下底面边长分别是3 cm 和6 cm ,高是32cm.(1)求三棱台的斜高;(2)求三棱台的侧面积和表面积.解 (1)设O 1、O 分别为正三棱台ABC —A 1B 1C 1的上、下底面正三角形的中心,如图所示,则O 1O =32,过O 1作O 1D 1⊥B 1C 1,OD ⊥BC ,则D 1D 为三棱台的斜高;过D 1作D 1E ⊥AD 于E ,则D 1E =O 1O =32,因O 1D 1=36×3=32,OD =36×6=3, 则DE =OD -O 1D 1=3-32=32. 在Rt △D 1DE 中, D 1D =D 1E 2+ED 2=⎝⎛⎭⎫322+⎝⎛⎭⎫322=3(cm). 故三棱台斜高为 3 cm.(2)设c 、c ′分别为上、下底的周长,h ′为斜高, S 侧=12(c +c ′)h ′=12(3×3+3×6)×3=2732 (cm 2),S 表=S 侧+S 上+S 下=2732+34×32+34×62=9934(cm 2). 故三棱台的侧面积为2732 cm 2,表面积为9934cm 2.题型四 求空间几何体的体积例4 (2015·山东改编)已知等腰直角三角形的直角边的长为2,将该三角形绕其斜边所在的直线旋转一周而形成的曲面所围成的几何体的体积为________. 答案42π3解析 如图,设等腰直角三角形为△ABC ,∠C =90°,AC =CB =2,则AB =2 2.设D 为AB 中点,则BD =AD =CD = 2.∴所围成的几何体为两个圆锥的组合体,其体积V =2×13×π×(2)2×2=42π3.思维升华 空间几何体体积问题的常见类型及解题策略(1)若所给定的几何体是可直接用公式求解的柱体、锥体或台体,则可直接利用公式进行求解. (2)若所给定的几何体的体积不能直接利用公式得出,则常用转换法、分割法、补形法等方法进行求解.(2014·课标全国Ⅱ改编)正三棱柱ABC -A 1B 1C 1的底面边长为2,侧棱长为3,D 为BC 的中点,则三棱锥A -B 1DC 1的体积为________. 答案 1解析 在正△ABC 中,D 为BC 的中点, 则有AD =32AB =3, S △DB 1C 1=12×2×3= 3.又∵平面BB 1C 1C ⊥平面ABC , AD ⊥BC ,AD ⊂平面ABC , ∴AD ⊥平面BB 1C 1C ,即AD 为三棱锥A -B 1DC 1底面上的高.∴V 三棱锥A -B 1DC 1=13S △DB 1C 1·AD =13×3×3=1.题型五 与球有关的切、接问题例5 已知直三棱柱ABC -A 1B 1C 1的6个顶点都在球O 的球面上,若AB =3,AC =4,AB ⊥AC ,AA 1=12,则球O 的半径为________. 答案132解析 如图所示,由球心作平面ABC 的垂线,则垂足为BC 的中点M .又AM =12BC =52, OM =12AA 1=6, 所以球O 的半径R =OA =(52)2+62=132. 引申探究1.本例若将直三棱柱改为“棱长为4的正方体”,则此正方体外接球和内切球的体积各是多少?解 由题意可知,此正方体的体对角线长即为其外接球的直径,正方体的棱长即为其内切球的直径.设该正方体外接球的半径为R ,内切球的半径为r .又正方体的棱长为4,故其体对角线长为43,从而V 外接球=43πR 3=43π×(23)3=323π, V 内切球=43πr 3=43π×23=32π3. 2.本例若将直三棱柱改为“正四面体”,则此正四面体的表面积S 1与其内切球的表面积S 2的比值为多少?解 设正四面体棱长为a ,则正四面体表面积为S 1=4·34·a 2=3a 2,其内切球半径r 为正四面体高的14,即r =14·63a =612a ,因此内切球表面积为S 2=4πr 2=πa 26,则S 1S 2=3a 2πa 26=63π. 3.本例中若将直三棱柱改为“侧棱和底面边长都是32的正四棱锥”,则其外接球的半径是多少?解 依题意得,该正四棱锥的底面对角线的长为32×2=6,高为 (32)2-(12×6)2=3, 因此底面中心到各顶点的距离均等于3,所以该正四棱锥的外接球的球心即为底面正方形的中心,其外接球的半径为3.思维升华 空间几何体与球接、切问题的求解方法(1)求解球与棱柱、棱锥的接、切问题时,一般过球心及接、切点作截面,把空间问题转化为平面图形与圆的接、切问题,再利用平面几何知识寻找几何中元素间的关系求解.(2)若球面上四点P ,A ,B ,C 构成的三条线段P A ,PB ,PC 两两互相垂直,且P A =a ,PB =b ,PC =c ,一般把有关元素“补形”成为一个球内接长方体,利用4R 2=a 2+b 2+c 2求解.如图,直三棱柱ABC -A 1B 1C 1的六个顶点都在半径为1的半球面上,AB =AC ,侧面BCC 1B 1是半球底面圆的内接正方形,则侧面ABB 1A 1的面积为________.答案 2 解析 由题意知,球心在侧面BCC 1B 1的中心O 上,BC 为△ABC 所在圆面的直径,∴∠BAC =90°,△ABC 的外接圆圆心N 是BC 的中点,同理△A 1B 1C 1的外心M 是B 1C 1的中点.设正方形BCC 1B 1的边长为x ,Rt △OMC 1中,OM =x 2,MC 1=x 2,OC 1=R =1(R 为球的半径), ∴(x 2)2+(x 2)2=1,即x =2,则AB =AC =1, ∴S 矩形ABB 1A 1=2×1= 2.15.巧用补形法解决立体几何问题典例 如图:△ABC 中,AB =8,BC =10,AC =6,DB ⊥平面ABC ,且AE ∥FC ∥BD ,BD =3,FC =4,AE =5.则此几何体的体积为________.思维点拨 将所求几何体补成一个直三棱柱,利用棱柱的体积公式即可求得该几何体的体积. 解析 用“补形法”把原几何体补成一个直三棱柱,使AA ′=BB ′=CC ′=8,所以V 几何体=12V 三棱柱=12×S △ABC ·AA ′=12×24×8=96.答案96温馨提醒(1)补形法的应用思路:“补形法”是立体几何中一种常见的重要方法,在解题时,把几何体通过“补形”补成一个完整的几何体或置于一个更熟悉的几何体中,巧妙地破解空间几何体的体积等问题,常见的补形法有对称补形、联系补形与还原补形,对于还原补形,主要涉及台体中“还台为锥”.(2)补形法的应用条件:当某些空间几何体是某一个几何体的一部分,且求解的问题直接求解较难入手时,常用该法.[方法与技巧]求空间几何体的侧面积、体积的思想与方法(1)转化与化归思想:计算旋转体的侧面积时,一般采用转化的方法来进行,即将侧面展开化为平面图形,“化曲为直”来解决,因此要熟悉常见旋转体的侧面展开图的形状及平面图形面积的求法.(2)求体积的两种方法:①割补法:求一些不规则几何体的体积时,常用割补法转化成已知体积公式的几何体进行解决.②等积法:等积法包括等面积法和等体积法.等积法的前提是几何图形(或几何体)的面积(或体积)通过已知条件可以得到,利用等积法可以用来求解几何图形的高或几何体的高,特别是在求三角形的高和三棱锥的高时,这一方法回避了通过具体作图得到三角形(或三棱锥)的高,而通过直接计算得到高的数值.[失误与防范]求空间几何体的表面积应注意的问题(1)求组合体的表面积时,要注意各几何体重叠部分的处理.(2)底面是梯形的四棱柱侧放时,容易和四棱台混淆,在识别时要紧扣定义,以防出错.A 组 专项基础训练(时间:45分钟)1.给出下列命题:①在正方体上任意选择4个不共面的顶点,它们可能是正四面体的4个顶点;②底面是等边三角形,侧面都是等腰三角形的三棱锥是正三棱锥;③若有两个侧面垂直于底面,则该四棱柱为直四棱柱.其中正确命题的序号是________.答案 ①2.五棱柱中,不同在任何侧面且不同在任何底面的两顶点的连线称为它的对角线,那么一个五棱柱对角线的条数为________.答案 10解析 如图,在五棱柱ABCDE -A 1B 1C 1D 1E 1中,从顶点A 出发的对角线有两条:AC 1,AD 1,同理从B ,C ,D ,E 点出发的对角线均有两条,共2×5=10(条).3.用平面α截球O 所得截面圆的半径为3,球心O 到平面α的距离为4,则此球的表面积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00π解析 依题意,设球半径为R ,满足R 2=32+42=25,∴S 球=4πR 2=100π.4.(2015·课标全国Ⅰ改编)《九章算术》是我国古代内容极为丰富的数学名著,书中有如下问题:“今有委米依垣内角,下周八尺,高五尺.问:积及为米几何?”其意思为:“在屋内墙角处堆放米(如图,米堆为一个圆锥的四分之一),米堆底部的弧长为8尺,米堆的高为5尺,问米堆的体积和堆放的米各为多少?”已知1斛米的体积约为1.62立方尺,圆周率约为3,估算出堆放的米约有________斛.答案 22解析 由题意知:米堆的底面半径为163(尺),体积V =13×14πR 2·h ≈3209(立方尺).所以堆放的米大约为3209×1.62≈22(斛). 5.如图,在三棱柱ABC —A 1B 1C 1中,侧棱AA 1⊥平面AB 1C 1,AA 1=1,底面△ABC 是边长为2的正三角形,则此三棱柱的体积为________.答案 2 解析 因为AA 1⊥平面AB 1C 1,AB 1⊂平面AB 1C 1,所以AA 1⊥AB 1,又知AA 1=1,A 1B 1=2,所以AB 1=22-12=3,同理可得AC 1=3,又知在△AB 1C 1中,B 1C 1=2,所以△AB 1C 1的B 1C 1上的高为h =3-1=2,其面积S △AB 1C 1=12×2×2=2,于是三棱锥A —A 1B 1C 1的体积V 三棱锥A —A 1B 1C 1=V 三棱锥A 1—AB 1C 1=13×S △AB 1C 1×AA 1=23,进而可得此三棱柱ABC —A 1B 1C 1的体积V =3V 三棱锥A —A 1B 1C 1=3×23= 2. 6.(2015·江苏)现有橡皮泥制作的底面半径为5,高为4的圆锥和底面半径为2、高为8的圆柱各一个.若将它们重新制作成总体积与高均保持不变,但底面半径相同的新的圆锥和圆柱各一个,则新的底面半径为________.答案 7解析 设新的底面半径为r ,由题意得13πr 2·4+πr 2·8=13π×52×4+π×22×8,解得r =7. 7.(2015·课标全国Ⅱ改编)已知A ,B 是球O 的球面上两点,∠AOB =90°,C 为该球面上的动点.若三棱锥O-ABC 体积的最大值为36,则球O 的表面积为________.答案 144π解析 如图,要使三棱锥O-ABC 即C-OAB 的体积最大,当且仅当点C 到平面OAB 的距离,即三棱锥COAB 底面OAB 上的高最大,其最大值为球O 的半径R ,则V O-ABC 最大=V C-OAB 最大=13×S △OAB ×R =13×12×R 2×R =16R 3=36,所以R =6,得S 球O =4πR 2=4π×62=144π.8.(2015·盐城一模)一个圆锥过轴的截面为等边三角形,它的顶点和底面圆周在球O 的球面上,则该圆锥的体积与球O 的体积的比值为________.答案 932解析 设等边三角形的边长为2a ,球O 的半径为R ,则V 圆锥=13·πa 2·3a =33πa 3. 又R 2=a 2+(3a -R )2,所以R =233a , 故V 球=4π3·(233a )3=323π27a 3,则其体积比为932. 9.(教材改编)已知一个上、下底面为正三角形且两底面中心连线垂直于底面的三棱台的两底面边长分别为20 cm 和 30 cm ,且其侧面积等于两底面面积之和,求棱台的高. 解 如图所示,三棱台ABC —A 1B 1C 1中,O 、O 1分别为两底面中心,D 、D 1分别为BC 和B 1C 1的中点,则DD 1为棱台的斜高.由题意知A 1B 1=20,AB =30,则OD =53,O 1D 1=1033, 由S 侧=S 上+S 下,得3×12×(20+30)×DD 1=34×(202+302), 解得DD 1=1333,在直角梯形O 1ODD 1中, O 1O =DD 21-(OD -O 1D 1)2=43, 所以棱台的高为4 3 cm.10.如图所示,已知E 、F 分别是棱长为a 的正方体ABCD —A 1B 1C 1D 1的棱A 1A 、CC 1的中点,求四棱锥C 1—B 1EDF 的体积.解 方法一 连结A 1C 1,B 1D 1交于点O 1,连结B 1D ,EF ,过O 1作O 1H ⊥B 1D 于H .∵EF ∥A 1C 1,且A 1C 1⊄平面B 1EDF ,∴A 1C 1∥平面B 1EDF .∴C 1到平面B 1EDF 的距离就是A 1C 1到平面B 1EDF 的距离.∵平面B 1D 1D ⊥平面B 1EDF ,平面B 1D 1D ∩平面B 1EDF =B 1D ,∴O 1H ⊥平面B 1EDF ,即O 1H 为棱锥的高.∵△B 1O 1H ∽△B 1DD 1,∴O 1H =B 1O 1·DD 1B 1D =66a . ∴VC 1—B 1EDF =13S 四边形B 1EDF ·O 1H =13·12·EF ·B 1D ·O 1H =13·12·2a ·3a ·66a =16a 3. 方法二 连结EF ,B 1D .设B 1到平面C 1EF 的距离为h 1,D 到平面C 1EF 的距离为h 2,则h 1+h 2=B 1D 1=2a . 由题意得,VC 1—B 1EDF =VB 1—C 1EF +VD —C 1EF=13·S △C 1EF ·(h 1+h 2)=16a 3. B 组 专项能力提升(时间:30分钟)11.已知某圆锥体的底面半径r =3,沿圆锥体的母线把侧面展开后得到一个圆心角为23π的扇形,则该圆锥体的表面积是________.答案 36π解析 由已知沿圆锥体的母线把侧面展开后得到的扇形的弧长为2πr =6π,从而其母线长为l =6π2π3=9,从而圆锥体的表面积为S 侧+S 底=12×9×6π+9π=36π. 12.三棱锥P —ABC 中,D ,E 分别为PB ,PC 的中点,记三棱锥D —ABE 的体积为V 1,P —ABC的体积为V 2,则V 1V 2=________. 答案 14解析 V 1=V D —ABE =V E —ABD =12V E —ABP =12V A —BEP =12×12V A —BCP =12×12V P —ABC =14V 2. 13.已知圆台的母线长为4 cm ,母线与轴的夹角为30°,上底面半径是下底面半径的12,则这个圆台的侧面积是________cm 2.答案 24π解析 如图是将圆台还原为圆锥后的轴截面,由题意知AC =4 cm ,∠ASO =30°,O 1C =12OA ,设O 1C =r , 则OA =2r ,又O 1C SC =OA SA=sin 30°,∴SC =2r ,SA =4r , ∴AC =SA -SC =2r =4 cm ,∴r =2 cm.∴圆台的侧面积为S =π(r +2r )×4=24π cm 2.14.(2015·课标全国Ⅰ)如图,四边形ABCD为菱形,G为AC与BD的交点,BE⊥平面ABCD.(1)证明:平面AEC⊥平面BED;(2)若∠ABC=120°,AE⊥EC,三棱锥EACD的体积为63,求该三棱锥的侧面积.(1)证明因为四边形ABCD为菱形,所以AC⊥BD. 因为BE⊥平面ABCD,所以AC⊥BE.故AC⊥平面BED.又AC⊂平面AEC,所以平面AEC⊥平面BED.(2)解设AB=x,在菱形ABCD中,由∠ABC=120°,可得AG=GC=32x,GB=GD=x2.因为AE⊥EC,所以在Rt △AEC中,可得EG=32x. 由BE⊥平面ABCD,知△EBG为直角三角形,可得BE=22x.由已知得,三棱锥EACD的体积V EACD=13×12AC·GD·BE=624x3=63.故x=2.从而可得AE=EC=ED= 6.所以△EAC的面积为3,△EAD的面积与△ECD的面积均为 5.故三棱锥EACD的侧面积为3+2 5.15.如图,△ABC中,∠ACB=90°,∠ABC=30°,BC=3,在三角形内挖去一个半圆(圆心O在边BC上,半圆与AC、AB分别相切于点C、M,与BC交于点N),将△ABC绕直线BC旋转一周得到一个旋转体.(1)求该几何体中间一个空心球的表面积的大小;(2)求图中阴影部分绕直线BC旋转一周所得旋转体的体积.解 (1)如图,连结OM ,则OM ⊥AB ,设OM =r ,OB =3-r ,在△BMO 中,sin ∠ABC =r 3-r =12⇒r =33. ∴S =4πr 2=43π. (2)∵△ABC 中,∠ACB =90°,∠ABC =30°,BC =3, ∴AC =1.∴V =V 圆锥-V 球=13π×AC 2×BC -43πr 3 =13π×1×3-43π×39=5327π.。
空间立体几何高考复习知识点及经典题目

知识空间立体几何知识点归纳:1. 空间几何体的类型( 1)多面体: 由若干个平面多边形围成的几何体,如棱柱、棱锥、棱台。
( 2) 旋转体: 把一个平面图形绕它所在的平面内的一条定直线旋转形成了封闭几何体。
如圆柱、圆锥、圆台。
2. 一些特殊的空间几何体 直棱柱:侧棱垂直底面的棱柱。
正棱柱:底面多边形是正多边形的直棱柱。
正棱锥:底面是正多边形且所有侧棱相等的棱锥。
正四面体:所有棱都相等的四棱锥。
3. 空间几何体的表面积公式棱柱、棱锥的表面积:各个面面积之和圆柱的表面积 : S 2 rl 2 r2圆锥的表面积: S rlr2圆台的表面积:Srlr2RlR2球的表面积:S4 R 24.空间几何体的体积公式: VS底 h: V1h柱体的体积锥体的体积S 底3台体的体积:1球体的体积: V43V( S 上下下hR3S 上 SS )35. 空间几何体的三视图正视图:光线从几何体的前面向后面正投影,得到的投影图。
侧视图:光线从几何体的左边向右边正投影,得到的投影图。
俯视图:光线从几何体的上面向右边正投影,得到的投影图。
画三视图的原则:长对正、宽相等、高平齐。
即正视图和俯视图一样长,侧视图和俯视图一样宽,侧视图和正视图一样高。
6 . 空间中点、直线、平面之间的位置关系( 1) 直线与直线的位置关系:相交;平行;异面。
(2)直线与平面的位置关系:直线与平面平行;直线与平面相交;直线在平面内。
(3)平面与平面的位置关系:平行;相交。
7.空间中点、直线、平面的位置关系的判断(1)线线平行的判断:①平行公理:平行于同一直线的两直线平行。
②线面平行的性质定理:如果一条直线和一个平面平行,经过这条直线的平面和这个平面相交,那么这条直线和交线平行。
③面面平行的性质定理:如果两个平行平面同时和第三个平面相交,那么它们的交线平行。
④线面垂直的性质定理:垂直于同一平面的两直线平行。
(2)线线垂直的判断:①线面垂直的定义:若一直线垂直于一平面,这条直线垂直于平面内所有直线。
(精选试题附答案)高中数学第八章立体几何初步知识点题库

(名师选题)(精选试题附答案)高中数学第八章立体几何初步知识点题库单选题1、足球运动成为当今世界上开展最广、影响最大、最具魅力、拥有球迷数最多的体育项目之一,2022年卡塔尔世界杯是第22届世界杯足球赛.比赛于2022年11月21日至12月18日在卡塔尔境内7座城市中的12座球场举行.已知某足球的表面上有四个点A,B,C,D满足AB=BC=AD=BD=CD=√2dm,二面角A−BD−C的大小为2π3,则该足球的体积为()A.7√42π27dm3B.35√2π27dm3C.14π27dm3D.32√2π27dm3答案:A分析:画出图形,O为线段BD的中点,则可得∠AOC为二面角A−BD−C的平面角,取N,M分别是线段AO,CO上靠近点O的三等分点,则可得N,M分别为△ABD和△CBD的外心,过N,M分别作平面ABD和平面CBD的垂线EN,EM,交于点E,则点E为三棱锥A−BCD外接球的球心,即为足球的球心,所以线段EB为球的半径,然后结已知数据求出EB,从而可求出足球的体积根据题意,三棱锥A−BCD如图所示,图中点O为线段BD的中点,N,M分别是线段AO,CO上靠近点O的三等分点,因为AB=BC=AD=BD=CD=√2dm,所以△ABD和△CBD均为等边三角形,因为点O为线段BD的中点,所以AO⊥BD,CO⊥BD,所以∠AOC为二面角A−BD−C的平面角,所以∠AOC=2π3,因为△ABD和△CBD均为等边三角形,点O为线段BD的中点,所以AO,CO分别为△ABD和△CBD的中线,因为N,M分别是线段AO,CO上靠近点O的三等分点,所以N,M分别为△ABD和△CBD的外心,过N,M分别作平面ABD和平面CBD的垂线EN,EM,交于点E,则点E为三棱锥A−BCD外接球的球心,即为足球的球心,所以线段EB为球的半径,因为AO⊥BD,CO⊥BD,AB=BC=AD=BD=CD=√2dm,所以AO=CO=√62dm,则NO=MO=√66dm,因为AO=CO,EO=EO,∠ENO=∠EMO=90°,所以△ENO≌△EMO,所以∠EON=∠EMO=12∠AOC=π3,在直角△EMO中,EM=OMtanπ3=√22,因为EM⊥平面BCD,BM⊂平面BCD,所以BM⊥EM,因为M是△CBD的外心,所以BM=√63,所以EB=√EM2+BM2=√76,所以V=43π⋅EB3=43π(√76)3=7√4227π,所以足球的体积为7√4227πdm,故选:A小提示:关键点点睛:此题考查三棱锥外接球问题,考查计算能力,解题的关键是由题意求出三棱锥外接球的球心,从而可确定出球的半径,然后计算出半径即可,考查空间想象能力,属于较难题2、在长方体ABCD −A 1B 1C 1D 1中,AB =4,AD =3,AA 1=5,点P 在长方体的面上运动,且满足AP =5,则P 的轨迹长度为( )A .12πB .8πC .6πD .4π答案:C分析:由题设,在长方体表面确定P 的轨迹,应用弧长公式计算轨迹长度.如图,P 在左侧面的轨迹为弧A 1N ⌢,在后侧面的轨迹为弧NC ⌢,在右侧面的轨迹为弧MC ⌢,在前侧面内的轨迹为弧A 1M ⌢.易知|NC ⌢|=14π×4×2=2π,|MC ⌢|=14π×3×2=3π2,又sin∠A 1AN =cos∠NAD =35,cos∠A 1AM =sin∠MAB =35, ∴∠A 1AN +∠A 1AM =π2,则|A 1N ⌢|+|A 1M ⌢|=14π×5×2=5π2,∴P 的轨迹长度为6π,故选:C.3、在下列判断两个平面α与β平行的4个命题中,真命题的个数是().①α、β都垂直于平面r,那么α∥β②α、β都平行于平面r,那么α∥β③α、β都垂直于直线l,那么α∥β④如果l、m是两条异面直线,且l∥α,m∥α,l∥β,m∥β,那么α∥βA.0B.1C.2D.3答案:D分析:在正方体中观察可判断①;由平面平行的传递性可判断②;由线面垂直的性质可判断③;根据面面平行判定定理可判断④.如图,易知在正方体中相邻两个侧面都垂直于底面,故①错误;由平面平行的传递性可知②正确;由线面垂直的性质可知③正确;过直线l做平面γ与α、β分别交于l1,l2,过直线m做平面χ与α、β分别交于m1,m2,因为l∥α,l∥β,所以l∥l1,l∥l2,所以l1∥l2因为l1⊄β,l2⊂β,所以l1∥β同理,m1∥β又l、m是两条异面直线,所以l1,l2相交,且l1⊂α,m1⊂α所以α∥β,故④正确.故选:D4、在△ABC 中,AB =1,AC =2,∠BAC =60°,P 是△ABC 的外接圆上的一点,若AP⃑⃑⃑⃑⃑ =mAB ⃑⃑⃑⃑⃑ + nAC ⃑⃑⃑⃑⃑ ,则m +n 的最小值是( )A .−1B .−12C .−13D .−16 答案:B分析:先解三角形得到△ABC 为直角三角形,建立直角坐标系,通过AP⃑⃑⃑⃑⃑ =mAB ⃑⃑⃑⃑⃑ + nAC ⃑⃑⃑⃑⃑ 表示出m +n ,借助三角函数求出最小值.由余弦定理得BC 2=AB 2+AC 2−2AB ⋅AC ⋅cos∠BAC = 1+4−2×1×2×cos 60∘=3,所以BC =√3,所以AB 2+BC 2=AC 2,所以AB ⊥BC .以AC 的中点为原点,建立如图所示的平面直角坐标系,易得A (-1,0),C (1,0),B (-12,√32),设P 的坐标为(cosθ,sinθ),所以AB ⃑⃑⃑⃑⃑ =(12,√32),AC ⃑⃑⃑⃑⃑ =(2,0),AP ⃑⃑⃑⃑⃑ = (cosθ+1,sinθ),又AP ⃑⃑⃑⃑⃑ =mAB ⃑⃑⃑⃑⃑ +nAC ⃑⃑⃑⃑⃑ ,所以(cosθ+1,sinθ)=m (12,√32)+ n (2,0)=(m 2+2n ,√32m),所以m =2√33sin θ,n =cos θ2+12−√36sin θ,所以m +n =2√33sin θ+cos θ2+12−√36sin θ =√32sin θ+cos θ2+12=sin (θ+π6)+12≥−1+12=−12,当且仅当sin (θ+π6)=−1时,等号成立.故选:B.5、已知圆锥的底面半径为R,高为3R,在它的所有内接圆柱中,全面积的最大值是()A.2πR2B.94πR2C.83πR2D.πR2答案:B分析:根据圆柱的表面积公式以及二次函数的性质即可解出.设圆柱的底面半径为r,圆柱的高为ℎ,所以在轴截面三角形中,如图所示:由相似可得,rR =3R−ℎ3R,所以,ℎ=3R−3r,即圆柱的全面积为S=2πr2+2πrℎ=2πr2+2πr(3R−3r)=2π(−2r2+3rR)=2π[−2(r−34R)2+98R2]≤9π4R2,当且仅当r=34R时取等号.故选:B.6、如图,“十字歇山”是由两个直三棱柱重叠后的景象,重叠后的底面为正方形,直三棱柱的底面是顶角为120°,腰为3的等腰三角形,则该几何体的体积为()A.23B.24C.26D.27答案:D分析:作出几何体直观图,由题意结合几何体体积公式即可得组合体的体积.该几何体由直三棱柱AFD−BHC及直三棱柱DGC−AEB组成,作HM⊥CB于M,如图,因为CH=BH=3,∠CHB=120∘,所以CM=BM=3√32,HM=32,因为重叠后的底面为正方形,所以AB=BC=3√3,在直棱柱AFD−BHC中,AB⊥平面BHC,则AB⊥HM, 由AB∩BC=B可得HM⊥平面ADCB,设重叠后的EG与FH交点为I,则V I−BCDA=13×3√3×3√3×32=272,V AFD−BHC=12×3√3×32×3√3=814则该几何体的体积为V=2V AFD−BHC−V I−BCDA=2×814−272=27.故选:D.7、下列命题:①有两个面平行,其他各面都是平行四边形的几何体叫做棱柱;②有两侧面与底面垂直的棱柱是直棱柱;③过斜棱柱的侧棱作棱柱的截面,所得图形不可能是矩形;④所有侧面都是全等的矩形的四棱柱一定是正四棱柱.其中正确命题的个数为()A.0B.1C.2D.3答案:A分析:①②③④均可举出反例.①如图1,满足有两个面平行,其他各面都是平行四边形,显然不是棱柱,故①错误;②如图2,满足两侧面ABB1A1与底面垂直,但不是直棱柱,②错误;③如图3,四边形ACC1A1为矩形,即过斜棱柱的侧棱作棱柱的截面,所得图形可能是矩形,③错误;④所有侧面都是全等的矩形的四棱柱不一定是正四棱柱,因为两底面不一定是正方形,④错误.故选:A8、下列条件中,能得出直线m与平面α平行的是()A.直线m与平面α内的所有直线平行B.直线m与平面α内的无数条直线平行C.直线m与平面α没有公共点D.直线m与平面α内的一条直线平行答案:C分析:根据线面平行的判定,线面平行的性质逐个辨析即可.对A,直线m与平面α内的所有直线平行不可能,故A错误;对B,当直线m在平面α内时,满足直线m与平面α内的无数条直线平行,但m与α不平行;对C,能推出m与α平行;对D,当直线m在平面α内时,m与α不平行.故选:C.9、下列说法正确的有()①两个面平行且相似,其余各面都是梯形的多面体是棱台;②经过球面上不同的两点只能作一个大圆;③各侧面都是正方形的四棱柱一定是正方体;④圆锥的轴截面是等腰三角形.A.1个B.2个C.3个D.4个答案:A解析:根据棱台、球、正方体、圆锥的几何性质,分析判断,即可得答案.①中若两个底面平行且相似,其余各面都是梯形,并不能保证侧棱延长线会交于一点,所以①不正确;②中若球面上不同的两点恰为球的某条直径的两个端点,则过此两点的大圆有无数个,所以②不正确;③中底面不一定是正方形,所以③不正确;④中圆锥的母线长相等,所以轴截面是等腰三角形,所以④是正确的.故选:A10、如图所示,在直三棱柱ABC−A1B1C1中,AA1=1,AB=BC=√3,cos∠ABC=1,P是A1B上的一动点,3则AP+PC1的最小值为()A.√5B.√7C.1+√3D.3答案:B分析:连接BC1,以A1B所在直线为轴,将△A1BC1所在平面旋转到平面ABB1A1,设点C1的新位置为C′,连接AC′,判断出当A、P、C′三点共线时,则AC′即为AP+PC1的最小值.分别求出∠AA1C′=120°,AA1=1,A1C′=2,利用余弦定理即可求解.连接BC1,得△A1BC1,以A1B所在直线为轴,将△A1BC1所在平面旋转到平面ABB1A1,设点C1的新位置为C′,连接AC′,则有AP+PC1≥AC′.当A、P、C′三点共线时,则AC′即为AP+PC1的最小值.,由余弦定理得:AC=√AB2+BC2−2AB·BCcosB=在三角形ABC中,AB=BC=√3,cos∠ABC=13√3+3−2×3×1=2,所以A1C1=2,即A1C′=23在三角形A1AB中,AA1=1,AB=√3,由勾股定理可得:A1B=√AA12+AB2=√1+3=2,且∠AA1B=60°. 同理可求:C1B=2因为A1B=BC1=A1C1=2,所以△A1BC1为等边三角形,所以∠BA1C1=60°,所以在三角形AA1C′中,∠AA1C′=∠AA1B+∠BA1C′=120°,AA1=1,A1C′=2,)=√7.由余弦定理得:AC′=√1+4−2×1×2×(−12故选B.小提示:(1)立体几何中的翻折(展开)问题截图的关键是:翻折(展开)过程中的不变量;(2)立体几何中距离的最值一般处理方式:①几何法:通过位置关系,找到取最值的位置(条件),直接求最值;②代数法:建立适当的坐标系,利用代数法求最值.填空题11、达•芬奇认为:和音乐一样,数学和几何“包含了宇宙的一切”,从年轻时起,他就本能地把这些主题运用在作品中,布达佩斯的伊帕姆维泽蒂博物馆收藏的达•芬奇方砖,在正六边形上画了具有视觉效果的正方体图案(如图1),把三片这样的达•芬奇方砖形成图2的组合,这个组合表达了图3所示的几何体.若图3中每个正方体的边长为1,则点F到直线QC的距离是__________.答案:√2分析:根据题意,求得△FQC的三条边长,在三角形FQC中求边QC边上的高线即可.根据题意,延长QN,BA交于点M,连接QF,FC,如下所示:在△QFC中,容易知:QF=√QN2+NF2=√12+(√2)2=√3;同理FC=√12+(√5)2=√6,QC=√QM2+MC2=√22+(√5)2=3,满足QF2+FC2=QC2,设点F到直线QC的距离为d,由等面积法可知:=√2,即点F到直线QC的距离是√2.QF×FC=QC×d,解得d=√3×√63所以答案是:√2.12、三条两两平行的直线可以确定平面的个数可能为______个.答案:1或3分析:讨论三条平行线是否共面,即可确定平面的个数.当三条平行线不共面时,如下图示可确定3个平面;当三条平行线共面时,如下图示确定1个平面.所以答案是:1或313、已知一个圆柱的高不变,它的体积扩大为原来的4倍,则它的侧面积扩大为原来的___________倍.答案:2分析:求出底面半径扩大为原来的2倍,从而得到侧面积扩大为原来的2倍.设圆柱的高为ℎ,底面半径为r,则体积为πr2ℎ,体积扩大为原来的4倍,则扩大后的体积为4πr2ℎ,因为高不变,故体积4πr2ℎ=π(2r)2ℎ,即底面半径扩大为原来的2倍,原来侧面积为2πrℎ,扩大后的圆柱侧面积为2π⋅2rℎ= 4πrℎ,故侧面积扩大为原来的2倍.所以答案是:214、在直三棱柱ABC﹣A1B1C1中,D为AA1中点,点P在侧面BCC1B1上运动,当点P满足条件___________时,A1P//平面BCD(答案不唯一,填一个满足题意的条件即可)答案:P是CC1中点分析:根据线面平行的性质,只需在侧面BCC1B1上找到一点,A1P//平面BCD上的任一条线即可,可以取A1P//CD,此时P是CC1中点.取CC1中点P,连结A1P,∵在直三棱柱ABC﹣A1B1C1中,D为AA1中点,点P在侧面BCC1B1上运动,∴当点P满足条件P是CC1中点时,A1P//CD,∵A1P⊄平面BCD,CD⊂平面BCD,∴当点P满足条件P是CC1中点时,A1P//平面BCD所以答案是:P是CC1中点.15、如图所示,有边长为2的正方体ABCD−A1B1C1D1,P为正方体表面的一个动点.若三棱锥A−PBC的体积,则|PD1|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____.为12答案:[54,3√174]分析:根据三棱锥A−PBC的体积求出点P到平面ABC的距离ℎ,由此确定点P的轨迹,结合图形即可得出答案. 设点P到平面ABC的距离为ℎ,则V P−ABC=13S△ABC⋅ℎ=23ℎ=12,所以ℎ=34,如图在AA1上取点E,使得AE=34,过点E作平面EFGH∕∕平面ABCD,F,G,H分别在BB1,CC1,DD1上,故点P在四边形EFGH的边上,则当点P在点H的位置时,|PD1|最小,为54,当点P在点F的位置时,|PD1|最大,为√4+4+2516=3√174,所以|PD1|的取值范围是[54,3√174].所以答案是:[54,3√174].解答题16、如图,已知矩形CDEF和直角梯形ABCD,AB∥CD,∠ADC=90°,DE=DA,M为AE的中点.(1)求证:AC∥平面DMF;(2)求证:BE⊥DM.答案:(1)证明见解析;(2)证明见解析.分析:(1)根据三角形中位线定理,结合线面平行的判定定理进行证明即可;(2)根据矩形的性质,结合线面垂直的性质和判定定理进行证明即可.(1)如图,连结EC交DF于点N,连结MN.因为CDEF为矩形,所以EC,DF相互平分,所以N为EC的中点.又因为M为EA的中点,所以MN∥AC.又因为AC⊄平面DMF,且MN⊂平面DMF.所以AC∥平面DMF.(2)因为矩形CDEF,所以CD⊥DE.又因为∠ADC=90°,所以CD⊥AD.因为DE∩AD=D,DE,AD⊂平面ADE,所以CD⊥平面ADE.又因为DM⊂平面ADE,所以CD⊥DM.又因为AB∥CD,所以AB⊥DM.因为AD=DE,M为AE的中点,所以AE⊥DM.又因为AB∩AE=A,AB,AE⊂平面ABE,所以MD⊥平面ABE.因为BE⊂平面ABE,所以BE⊥MD.17、如图:ABCD是正方形,O为正方形的中心,PO⊥底面ABCD,点E是PC的中点.求证:(1)PA//平面BDE;(2)平面PAC⊥平面BDE.答案:(1)证明见解析(2)证明见解析分析:(1)连接OE,则由三角形中位线定理可得OE//PA,再由线面平行的判定定理可证得结论,(2)由已知可得BD⊥AC,BD⊥PO,由线面垂直的判定定理可证得BD⊥面PAC,再由面面垂直的判定定理可证得结论(1)证明:连接OE,∵ABCD为正方形,∴O为AC中点,又∵E为PC中点,∴OE//PA,OE⊂面BDE,PA⊄面BDE,∴PA//面BDE,(2)证明:∵ABCD为正方形,BD⊥AC,又∵PO⊥面ABCD,BD⊂面ABCD,∴BD⊥PO,∵PO∩AC=O,PO⊂面PAC,AC⊂面PAC,∴BD⊥面PAC,∵BD⊂面BDE,∴面BDE⊥面PAC,18、如图,在四棱锥P-ABCD中,四边形ABCD为矩形,AB⊥BP,M,N分别为AC,PD的中点.(1)求证:MN∥平面ABP;(2)若BP⊥PC,求证:平面ABP⊥平面APC.答案:(1)证明见解析;(2)证明见解析.分析:(1)要证明线面平行,需证明线线平行,即连结BD,证明MN//BP;(2)要证明面面垂直,需证明线面垂直,利用垂直关系转化,证明PC⊥平面ABP.证明:(1)连结BD,由已知,M为AC和BD的中点,又∵N为PD的中点,∴MN∥BP.∵MN⊄平面ABP,BP⊂平面ABP,∴MN∥平面ABP.(2)∵AB⊥BP,AB⊥BC,BP∩BC=B,∴AB⊥平面BPC.∵PC⊂平面BPC,∴AB⊥PC.∵BP⊥PC,AB∩BP=B,∴PC⊥平面ABP.∵PC⊂平面APC,∴平面ABP⊥平面APC.19、用符号表示下列语句,并画出图形.(1)平面α与β相交于直线l,直线a与α,β分别相交于点A,B;(2)点A,B在平面α内,直线a与平面α交于点C,点C不在直线AB上.答案:(1)α∩β=l,a∩α=A,a∩β=B;图象见解析;(2)A∈α,B∈α,a∩α=C,C∉AB;图象见解析分析:由题意将自然语言转化为符号语言,根据点线面的关系,借用集合符号,表示即可.(1)用符号表示:α∩β=l,a∩α=A,a∩β=B,如图.(2)用符号表示:A∈α,B∈α,a∩α=C,C∉AB,如图.小提示:本题主要考查点、线、面的关系的符号表达,属于基础题.。
立体几何经典习题集(含答案)

立体几何基础A 组题一、选择题:1.下列命题中正确命题的个数是 ( ) ⑴ 三点确定一个平面⑵ 若点P 不在平面α内,A 、B 、C 三点都在平面α内,则P 、A 、B 、C 四点不在同一平面内 ⑶ 两两相交的三条直线在同一平面内⑷ 两组对边分别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A.0B.1C.2D.3答案:A2.已知异面直线a 和b 所成的角为︒50,P 为空间一定点,则过点P 且与a 、b 所成的角都是︒30的直线条数有且仅有 ( ) A.1条 B.2条 C.3条 D.4条答案:B 3.已知直线⊥l 平面α,直线⊂m 平面β,下列四个命题中正确的是 ( ) (1) 若βα//,则m l ⊥ (2) 若βα⊥,则m l // (3) 若m l //,则βα⊥ (4) 若 m l ⊥,则βα//A.(3)与(4)B.(1)与(3)C.(2)与(4)D.(1)与(2)答案:B4.已知m 、n 为异面直线,⊂m 平面α,⊂n 平面β,l =βα ,则l ( ) A.与m 、n 都相交 B.与m 、n 中至少一条相交 C.与m 、n 都不相交 D.至多与m 、n 中的一条相交答案:B5.设集合A={直线},B={平面},B A C =,若A a ∈,B b ∈,C c ∈,则下列命题中的真命题是 ( )A. c a b a b c ⊥⇒⎭⎬⎫⊥// B.c a c b b a //⇒⎭⎬⎫⊥⊥ C.c a b c b a //////⇒⎭⎬⎫ D. c a b c b a ⊥⇒⎭⎬⎫⊥//答案:A6.已知a 、b 为异面直线,点A 、B 在直线a 上,点C 、D 在直线b 上,且AC=AD ,BC=BD ,则直线a 、b 所成的角为 ( ) A. ︒90 B. ︒60 C. ︒45 D. ︒30答案:A7.下列四个命题中正确命题的个数是 ( ) 有四个相邻侧面互相垂直的棱柱是直棱柱 各侧面都是正方形的四棱柱是正方体底面是正三角形,各侧面都是等腰三角形的三棱锥是正三棱锥A.1个B.2个C.3个D.0个答案:D8.设M={正四棱柱},N={长方体},P={直四棱柱},Q={正方体},则这些集合之间关系是 ( ) A.Q M N P B.Q M N P C.Q N M P D.Q N M P答案:B9.正四棱锥P —ABCD 中,高PO 的长是底面长的21,且它的体积等于334cm ,则棱AB 与侧面PCD 之间的距离是 ( ) A.cm 2 B. cm 2 C. cm 1 D.cm 22答案:A10.纬度为α的纬圈上有A 、B 两点,弧在纬圈上,弧AB 的长为απcos R (R 为球半径),则A 、B 两点间的球面距离为 ( )A. R πB. R )(απ-C. R )2(απ-D. R )2(απ-答案:D11.长方体三边的和为14,对角线长为8,那么 ( ) A.它的全面积是66 B.它的全面积是132C.它的全面积不能确定D.这样的长方体不存在答案:D12.正四棱锥P —ABCD 的所有棱长都相等,E 为PC 的中点,那么异面直线BE 与PA 所成角的余弦值等于( )A.21B. 22C. 32D. 33答案:D13.用一个过正四棱柱底面一边的平面去截正四棱柱,截面是 ( )A.正方形B.矩形C.菱形D.一般平行四边形答案:B二、填空题:14.正方体1111D C B A ABCD -中,E 、F 、G 分别为AB 、BC 、CC 1的重点,则EF 与BG 所成角的余弦值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510 15.二面角βα--a 内一点P 到两个半平面所在平面的距离分别为22和4,到棱a 的距离为24,则这个二面角的大小为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6575或16.四边形ABCD 是边长为a 的菱形,︒=∠60BAD ,沿对角线BD 折成︒120的二面角A —BD —C 后,AC 与BD 的距离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a 43 17.P 为︒120的二面角βα--a 内一点,P 到α、β的距离为10,则P 到棱a 的距离是_________________答案:3320 18.如图:正方形ABCD 所在平面与正方形ABEF 所在平面成︒60的二面角,则异面直线AD 与BF 所成角的余弦值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4219.已知三棱锥P —ABC 中,三侧棱PA 、PB 、PC 两两互相垂直,三侧面与底面所成二面角的大小分别为γβα,,,则=++γβα222cos cos cos _______________答案:1 20.若四面体各棱的长是1或2,且该四面体不是正四面体,则其体积的值是_____________(只需写出一个可能的值)。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考点一,几何体的概念与性质 【基础训练】 1.判定下面的说法是否正确:(1) 有两个面互相平行,其余各个面都是平行四边形的几何体叫棱柱. (2) 有两个面平行,其余各面为梯形的几何体叫棱台.2.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空间中,一组对边平行且相等的四边形一定是平行四边形。
B.同一平面的两条垂线一定共面。
C.过直线上一点可以作无数条直线与这条直线垂直,且这些直线都在同一平面内。
D.过一条直线有且只有一个平面与已知平面垂直。
【高考链接】1.设α和β为不重合的两个平面,给出下列命题:(1)若α内的两条相交直线分别平行于β内的两条直线,则α平行于β; (2)若α外一条直线l 与α内的一条直线平行,则l 和α平行;(3)设α和β相交于直线l ,若α内有一条直线垂直于l ,则α和β垂直; (4)直线l 与α垂直的充分必要条件是l 与α内的两条直线垂直。
上面命题中,真命题...的序号 (写出所有真命题的序号). 2.在空间,下列命题正确的是(A )平行直线的平行投影重合(B )平行于同一直线的两个平面平行 (C )垂直于同一平面的两个平面平行(D )垂直于同一平面的两条直线平行考点二 三视图与直观图及面积与体积 【基础训练】1.如图(3),,E F 为正方体的面11ADD A 与面11BCC B 的中心,则四边形1BFD E 在该正方体的面上的投影可能是 .2.如果一个水平放置的图形的斜二测直观图是一个底角为045,腰和上底均为1的等腰梯形,那么原图形的面积是( ) A. 222+ B122+ C 222+ D 123.在ABC ∆中, 02 1.5120AB BC ABC ==∠=,, 若使其绕直线BC 旋转一周,则它形成的几何体的体积是( ) A.92π B.72π C. 52π D. 32π 4. 已知一个长方体共一顶点的三个面的面积分别是236,,是 . 若长方体共顶点的三个侧面面积分别为3,5,15,则它的体积为 .5.正方体的内切球和外接球的半径之比为( ) A.3 3: C.23: D. 336.一个正方体的顶点都在球面上 ,它的棱长为2,则球的表面积是( ) A.28cm π B. 212cm π C. 216cm π D. 220cm π7.若三个球的表面积之比是1:2:3,则它们的体积之比是 .8.长方体的一个顶点上三条棱长分别为3、4、5,且它的8个顶点都在同一球面上,则这个球的表面积是( )A.25πB. 50πC.125πD. 以上都不对 9..半径为 R 的半圆卷成一个圆锥,则它的体积为 .【高考链接】1.一个棱锥的三视图如图,则该棱锥的全面积为( )(A )2 (B )2 (C )2 (D )2FE D1C1B1DCBA2.设某几何体的三视图如下则该几何体的体积为 3m3..如图1,△ ABC 为三角形,AA '//BB ' //CC ' , CC ' ⊥平面ABC 且3AA '=32BB '=CC ' =AB,则多面体△ABC -A B C '''的正视图(也称主视图)是考点三 线面间位置关系 【基础训练】1.已知在四边形ABCD 中,E,F 分别是AC,BD 的中点,若AB=2,CD=4, EF AB ⊥,则EF 与CD 所成的角的度数是( ) A.090 B.045 C.060 D.0302.已知直线12,,l l α平面, 1212,l l l l αα,则与的位置关系是( )2.A l α B. 2l α⊂ C.22l l αα⊂或 D.2l α与相交【高考链接】1设a b ,是两条直线,αβ,是两个平面,则a b ⊥的一个充分条件是( )A .a b αβαβ⊥⊥,∥,B .a b αβαβ⊥⊥,,∥C .a b αβαβ⊂⊥,,∥D .a b αβαβ⊂⊥,∥,2.对两条不相交的空间直线a 和b ,必定存在平面α,使得( )(A ),a b αα⊂⊂(B ),//a b αα⊂(C ),a b αα⊥⊥ (D ),a b αα⊂⊥ 3.已知直线m,n 和平面βα,满足βα⊥⊥⊥,,a m n m ,则( ).A n β⊥ ,//.βn B 或β⊂n α⊥n C . ,//.αn D 或α⊂n4.已知,m n 是两条不同直线,,,αβγ是三个不同平面,下列命题中正确的是( )A .,,αγβγαβ⊥⊥若则‖B .,,m n m n αα⊥⊥若则‖C .,,m n m n αα若则‖‖‖D .,,m m αβαβ若则‖‖‖ 5.设,αβ是两个不同的平面,l 是一条直线,以下命题正确的是( ) A .若,l ααβ⊥⊥,则l β⊂ B .若//,//l ααβ,则l β⊂ C .若,//l ααβ⊥,则l β⊥ D .若//,l ααβ⊥,则l β⊥ 6.设l ,m 是两条不同的直线,α是一个平面,则下列命题正确的是(A )若l m ⊥,m α⊂,则l α⊥ (B )若l α⊥,l m //,则m α⊥ (C )若l α//,m α⊂,则l m // (D )若l α//,m α//,则l m // 7.用a 、b 、c 表示三条不同的直线,y 表示平面,给出下列命题: ①若a ∥b ,b ∥c ,则a ∥c ;②若a ⊥b ,b ⊥c ,则a ⊥c ; ③若a ∥y ,b ∥y ,则a ∥b ;④若a ⊥y ,b ⊥y ,则a ∥b . A. ①②B. ②③C. ①④D.③④考点四 求空间图形中的角 【基础训练】1.直角ABC ∆的斜边AB α⊂,AC,BC 与平面α所成的角分别为03045和,CD 是斜边AB 上的高,则CD 与平面α所成的角为 .2.如图,正三棱柱V-ABC(顶点在地面上的射影是底面正三角形的中心)中,D,E,F 分别是VC,V A,AC 的中点,P 为VB 上任意一点,则直线DE 与PF 所成的角的大小是( ) A. 030 B. 090C. 060D.随点的变化而变化5.直线l 与平面α所成的角为030,,,,l A m A m αα=⊂∉则m 与l 所成角的取值范围是. 【高考链接】题型一 异面直线所成的角1.已知三棱柱111ABC A B C -的侧棱与底面边长都相等,1A 在底面ABC 上的射影为BC 的中点,则异面直线AB 与1CC 所成的角的余弦值为( )(A )34 (B )54 (C )74 (D) 342. 已知正四棱柱1111ABCD A B C D -中,1AA =2AB ,E 为1AA 重点,则异面直线BE 与1CD 所形成角的余弦值为( ) (A )1010 (B) 15 (C) 31010 (D) 353.如图,已知正三棱柱111ABC A B C -的各条棱长都相等,M 是侧棱1CC 的中点,则异面直线1AB BM 和所成的角的大小是 。
4.如图,若正四棱柱1111ABCD A B C D -的底面连长为2,高为4,则异面直线1BD 与AD所成角的正切值是______________5.直三棱柱111ABC A B C -中,若90BAC ∠=︒,1AB AC AA ==,则异面直线1BA 与1AC 所成的角等于( ) (A)30° (B)45° (C)60° (D)90°题型二 线面角1.已知三棱柱111ABC A B C -的侧棱与底面边长都相等,1A 在底面ABC 内的射影为ABC △的中心,则1AB 与底面ABC 所成角的正弦值等于( )A .13B .2 C .3 D .232.如图,在长方体ABCD -A 1B 1C 1D 1中,AB=BC =2,AA 1=1,则AC 1与平面A 1B 1C 1D 1所成角的正弦值为( ) A.223 B.23C.24D.13 3.在三棱柱111ABC A B C -中,各棱长相等,侧掕垂直于底面,点D 是侧面11BB C C 的中心,则AD与平面11BB C C 所成角的大小是 ( )A .30 B .45 C .60 D .904.如图,已知六棱锥ABCDEF P -的底面是正六边形,AB PA ABC PA 2,=⊥平面则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A. AD PB ⊥;B. PAB 平面PBC 平面⊥C. 直线BC ∥PAE 平面D. 直线ABC PD 与平面所成的角为45°DE FP VCB5.已知三棱锥S ABC -中,底面ABC 为边长等于2的等边三角形,SA 垂直于底面ABC ,SA =3,那么直线AB 与平面SBC 所成角的正弦值为( ) (A )34 (B) 54 (C) 74 (D) 346.正方体ABCD-1111A B C D 中,B 1B 与平面AC 1D 所成角的余弦值为( )(A ) 23 (B )33 (C )23(D )63考点六 证明空间线面平行与垂直1.如图,在四棱锥P-ABCD 中,,PD ABCD ⊥平面底面ABCD 为正方形,PD=DC,E,F 分别是AB,PB 的中点.(1)求证:;EF CD ⊥ (2)在平面PAD 内 求一点G,,GF PCB ⊥使平面证明你的结论。
2.四棱锥A BCDE -中,底面BCDE 为矩形,侧面ABC ⊥底面BCDE ,2BC =,2CD =,AB AC =.(Ⅰ)证明:AD CE ⊥;(Ⅱ)设侧面ABC 为等边三角形,求二面角C AD E --的大小.3.正四棱柱1111ABCD A B C D -中,124AA AB ==,点E 在1CC 上且EC E C 31=.(Ⅰ)证明:1AC ⊥平面BED ; (Ⅱ)求二面角1A DE B --的大小.4.在直三棱柱111ABC A B C -中,E 、F 分别是1A B 、1A C 的中点,点D 在11B C 上,11A D B C ⊥。
求证:(1)EF ∥平面ABC ;(2)平面1A FD ⊥平面11BB C C .5.如图所示,在长方体1111ABCD A B C D -中,AB=AD=1,AA 1=2,M 是棱CC 1的中点(Ⅰ)求异面直线A 1M 和C 1D 1所成的角的正切值; (Ⅱ)证明:平面ABM ⊥平面A 1B 1M 1FDPCBEA易错题1.一个圆锥的底面圆半径为3,高为4,则这个圆锥的侧面积为( )A .152πB .10πC .15πD .20π 2.已知一个棱长为6cm 的正方体塑料盒子(无上盖),上口放着一个半径为5cm 的钢球,则球心到盒底的距离为 cm.3.设,,,P A B C 是球O 表面上的四个点,,,PA PB PC 两两垂直,且1PA PB PC ===,则球的表面积为 .4.在棱长为1的正方体ABCD-A 1B 1C 1D 1的底面A 1B 1C 1D 1内取一点E,使AE 与AB 、AD 所成的角都是60°,则线段AE 的长为 .一、判定两线平行的方法1、 平行于同一直线的两条直线互相平行2、 垂直于同一平面的两条直线互相平行3、 如果一条直线和一个平面平行,经过这条直线的平面和这个平面相交,那么这条直线就和交线平行4、 如果两个平行平面同时和第三个平面相交,那么它们的交线平行5、 在同一平面内的两条直线,可依据平面几何的定理证明 二、 判定线面平行的方法1、 据定义:如果一条直线和一个平面没有公共点2、 如果平面外的一条直线和这个平面内的一条直线平行,则这条直线和这个 平面平行3、 两面平行,则其中一个平面内的直线必平行于另一个平面4、 平面外的两条平行直线中的一条平行于平面,则另一条也平行于该平面5、 平面外的一条直线和两个平行平面中的一个平面平行,则也平行于另一个平面 三、判定面面平行的方法 1、定义:没有公共点2、如果一个平面内有两条相交直线都平行于另一个平面,则两面平行 3 垂直于同一直线的两个平面平行 4、平行于同一平面的两个平面平行 四、面面平行的性质1、两平行平面没有公共点2、两平面平行,则一个平面上的任一直线平行于另一平面3、两平行平面被第三个平面所截,则两交线平行4、 垂直于两平行平面中一个平面的直线,必垂直于另一个平面 五、判定线面垂直的方法1、 定义:如果一条直线和平面内的任何一条直线都垂直,则线面垂直2、 如果一条直线和一个平面内的两条相交线垂直,则线面垂直3、 如果两条平行直线中的一条垂直于一个平面,则另一条也垂直于该平面4、 一条直线垂直于两个平行平面中的一个平面,它也垂直于另一个平面5、 如果两个平面垂直,那么在一个平面内垂直它们交线的直线垂直于另一个平面6、 如果两个相交平面都垂直于另一个平面,那么它们的交线垂直于另一个平面 六、判定两线垂直的方法1、 定义:成︒90角2、 直线和平面垂直,则该线与平面内任一直线垂直3、 在平面内的一条直线,如果和这个平面的一条斜线的射影垂直,那么它也和这条斜线垂直4、 在平面内的一条直线,如果和这个平面的一条斜线垂直,那么它也和这条斜线的射影垂直5、 一条直线如果和两条平行直线中的一条垂直,它也和另一条垂直 七、判定面面垂直的方法1、 定义:两面成直二面角,则两面垂直2、 一个平面经过另一个平面的一条垂线,则这个平面垂直于另一平面 八、面面垂直的性质1、 二面角的平面角为︒902、 在一个平面内垂直于交线的直线必垂直于另一个平面3、 相交平面同垂直于第三个平面,则交线垂直于第三个平面九、各种角的范围1、异面直线所成的角的取值范围是:︒≤<︒900θ (]︒︒90,02、直线与平面所成的角的取值范围是:︒≤≤︒900θ []︒︒90,03、斜线与平面所成的角的取值范围是:︒≤<︒900θ (]︒︒90,04、二面角的大小用它的平面角来度量;取值范围是:︒≤<︒1800θ (]︒︒180,0 十、三角形的心 1、 内心:内切圆的圆心,角平分线的交点 2、 外心:外接圆的圆心,垂直平分线的交点 3、 重心:中线的交点 4、垂心:高的交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