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师大版科学七下地球上的水word学案

合集下载

华师大版科学七下1.6《水资源的利用和保护》word导学案

华师大版科学七下1.6《水资源的利用和保护》word导学案

第六节《水资源的利用和保护》导学案课题:1.6水资源的利用和保护课型:新授课一、学习目标1.了解全球范围和我国的“水荒”。

2.知道造成水体污染的原因。

3.懂得要合理利用和保护水资源。

二、课前预习1.我国是水资源短缺的国家,城市缺水问题尤为突出。

2002年,东北、华北、西北、黄淮及长江流域的一些城市生产、生活用水困难。

2003年入夏以来,处于湿润区的浙江省持续出现干旱少雨天气。

城市、农村用水紧张,许多农田干裂,作物枯死。

我国人均淡水占有量只有世界人均淡水占有量的( )A.1/2 B.1/3 C.1/4 D.1/52.关于我国水资源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我国水资源的时间分配较均匀 B.我国水资源的地区分配很不均匀C.我国只有100多个城市有缺水危机 D.我国平均每人占有27000m3的淡水3.少量的污水进入江河湖海中,水并不会污染,这是因为 ( ) A.这些污水没有毒性 B.江河湖海中水不会污染C.水体具有自净能力 D.污水会沉在水底4.某同学观察到一条河中有大量的藻类和浮萍,水生植物过度繁殖,这是( )A.正常情况 B.水体富营养化污染C.有利于水中动物生存 D.大气污染引起的5.下列举措不是为了节约用水的是 ( )A.用喷灌的方式给草坪浇水 B.控制抽水马桶水箱的大小C.西北地区禁用自来水洗车 D.建造长江三峡水利工程6.淡水危机是 ( )A.地区性的 B.全球性的 C.沙漠地区的 D.暂时的7.水是生物生存所需的最基本的物质之一。

水和生命密不可分,这是因为:(1)水是__________的重要组成部分。

(2)生物的__________也离不开水。

8.我国淡水资源比较丰富的是_____________部地区,“南水北调”是因为我国_____________部淡水资源非常贫乏。

9.水体污染是指排放到水里的污染物的数量超过了_____________。

10.富营养化污染的河流,水中的氧含量_____________,导致鱼类大量_____________。

最新科学:1.1《地球上的水》教案(华师大七下)

最新科学:1.1《地球上的水》教案(华师大七下)

第一节地球上的水教学要求:1.向学生介绍一些有关水在自然界的分布情况及其与人类关系的常识,使学生了解水的重要性。

2.使学生初步了解水的污染的严重后果和防止污染的重要意义,从而进一步加强环保意识。

3.了解水的物理性质。

4.通过电解水的实验,了解水是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的,它的化学式是H2O。

教学重点:1.水的存在与作用。

2.节水与防止水污染。

教学难点:水的含水量比例、水的重要性教学过程:水是地球上最常见的天然物质,它覆盖了70%以上的地球表面,地球可以说是个“大水球”。

地球上的水哺育了人类和其他一切生物,为人类文明的发展提供了物质基础,水是一种最宝贵的自然资源。

引入:我们所居住的地球上有浩瀚的海洋奔腾的江河、皑皑的冰峰、飘落的雨雪……水变幻着各种形态,存在于地球各处。

提问1:水是生命之源,我们可以在哪里获得水?学生回答包括:除了大陆的表述,还要在海岛上、沙漠中、森林里等人们怎样去获得水?如果一个人在遭到干渴甚至威胁到生命的时候,他会如何去获得水?提问2:上述同学们所列举的各种水,我们该如何分类呢?学生讨论总结:水的分类——不同的物质按照不同的目的进行不同的分类1. 按物理性质可分为:固体水(冰雪)、气态水(水汽)和液态水2. 按化学性质可分为:咸水和淡水3. 按对生命的作用分为:生物体内的水和生物体外的水4. 按存在空间可分为:海洋水、大气水和陆地水(细分为地表水和地下水)一、海洋水回忆:我们在第一册学习“地球”时已经了解到从地球上面看,地球的表面有71%是海洋,只有29%才是陆地。

那么,能不能用这个数据说明地球上的海洋水最多呢?答:不能。

因为,面积和体积(质量)是两个不同的概念。

那么,我们应该如何来表示地球上的还说数量呢?因此,经过科学家的计算:海水占地球上全部水量的96.5%。

这不仅是因为海洋有辽阔的面积,而且有相当的深度,全球海洋的平均深度是3600多米。

海洋还是生命的源泉。

但是,海水是咸的,因为海水中含有大量的盐类物质。

华师大版-科学-七年级下册-第1节 地球上的水 导学案

华师大版-科学-七年级下册-第1节 地球上的水 导学案

1.1地球上的水导学案一、要点梳理1.地球表面约有是海洋,海洋中生活着大量水生生物,地球上最早的就起源于海洋中;2.海水约占地球上总水量的;与陆地上其他多数的水相比,海水是味的,主要是因为海水中含有许多的物质,所以海水不能作为直接喝;3.陆地水仅占总水量的3.5%,其中只有约是淡水;且这部分水大多被污染或严重污染,因此,虽然地球上水很多,但仍存在危机!4.要解决地球上的“淡水危机”,一种经济的方法就是海水;5.成云致雨依靠的是水;6.是生物体的重要组成成分,不同的生物体内所含的量是不同的;一般来说水生生物的含水量陆生生物;同一生物体,幼体中的含水量成体的含水量;7.人体的各项生命活动离不开水,一般成年人平均每天应至少补充的水,才能达到体内的水平衡。

8.地球上的水循环动力来自于;在水循环过程中,水的总量体中的保持;9.水循环的作用:产生复杂多变的,也带来充沛的资源;但它也会改变,造成降水在、上的不均匀,从而形成洪水或干旱;10. 有利于保持水土地,并有利于土壤对水分的吸收。

二、温馨提示1.我国水资源分布不均(东多西少,南多北少;夏秋多,冬春少,年际间分布不均);2.水能资源特点:①蕴藏量6.8亿千瓦,居世界第一位。

②地区分布不均。

实际开发水能从多到少:西南、中南、西北、华东、东北、华北。

70%分布在西南三省一市和西藏自治区,其中长江水系最多,其次为雅鲁藏布江水系。

目前,已开发的集中在长江、黄河和珠江的上游。

3.世界各地水资源(径流总量由大到小):大洲:亚洲、南美洲、北美洲、非洲、欧洲、大洋州国家:巴西、俄罗斯、加拿大、美国、印度尼西亚、中国三、解题指导近年来,我国许多地区在大幅度提高水价,其目的是()A.增加国家财政收人B.提高人民消费水平C.提倡居民节约用水D.加快水资源的利用我国人口多,需水量大,浪费、污染等问题严重.多地缺水严重,为缓解水资源紧张的局面,再次提高水价,目的是提高人们的节水意识、节约用水;C以下工程建设是为了解决水资源地区分布不均的是()A.三峡工程B.南水北调工程C.小浪底工程D.海水淡化工程我国水资源的分布受降水的影响,季节分配夏秋多、冬春少,空间上分布南多北少、东多西少,为解决空间上的分布不均匀,我们可以采用跨流域调水的方式,将水资源丰富地区的水调到水资源缺乏的地区,来均衡水资源的空间分布,以更合理的利用水资源,目前来看最大的跨流域调水工程是南水北调,该工程主要是把长江水系的水调到缺水严重的华北、西北地区,由此可见解决了水资源地区分布不均匀的工程是南水北调工程。

华师大版-科学-七年级下册-《地球上的水》教案A

华师大版-科学-七年级下册-《地球上的水》教案A

《地球上的水》教案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水存在的形式。

2、知道水与生物体的关系。

3、了解水循环的过程。

(二)过程与方法1、能够列举出身边周围水存在的方式。

2、根据生活经验,大致总结出水对生物体的重要性。

3、在教师的指导下,能按正确的方法设计与水相关的实验(如海水淡化)。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能举例说明水对我们生存的重要性。

2、能感受到与小组同学共同设计实验方案的好处。

二、教学重点通过课本,学生知道地球上的水存在形式和水的重要性。

三、教学难点举例说明水对我们生存的重要性。

四、课时安排1课时五、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粉笔、图片。

六、教学过程新课导入:我们每时每刻都离不开水,你能说出我们身边的水在哪里吗?新课讲解:一、找水1、活动从问题开始,提出“哪里有水?”的问题导人本活动。

学生可通过生活中所见到的水来回答。

除此之外,还应指导学生想出更多的说出水存在的其他方式。

2、活动后,应让学生认识到:地球水一直在我们身边,水存在的形式多样化,水是很常见的。

二、水的存在方式1、水的常见存在方式是海洋水、陆地水、大气水。

2、海洋水。

知道海水在地球上的分布情况,海水是咸的,海水可以通过一定的方法实现海水淡化。

3、陆地水。

知道陆地水在地球上的分布,陆地水有咸水和淡水之分,地球上淡水极其有限,只有淡水才能被人类饮用,所以淡水非常宝贵。

4、大气水。

大气水数量不多,一些复杂的天气现象常常和大气水有一定的关系。

三、水与生物体以及水循环1、水是生物体的重要组成成分,可以通过举例或实验证明。

通过烘烤种子(如小麦、大豆)实验,计算得出种子的含水量,通过实验数据可得出一定的结论。

2、水与人体健康。

能够举出证据证明人体中含有大量的水。

3、地球上水循环的过程和作用。

华东师大2011课标版科学七年级下册《第一章 水 第一节 地球上的水》_4

华东师大2011课标版科学七年级下册《第一章 水 第一节 地球上的水》_4

《地球上的水》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知道地球上水的存在和水在自然界的分布情况(2)了解世界和我国的水资源情况(3)掌握水体污染的来源、危害以及防治水体污染的措施2.过程与方法:通过对水资源的了解,学习用辩证的方法看待水资源的丰富和有限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关心社会、为社会做贡献的社会责任感(2)初步懂得合理利用和保护水资源的重要性和迫切性,从而形成节约用水、保护环境的良好品德。

二、学情分析与教法我们的学生生活在大山,对水污染缺少感性认识,对水资源缺乏有一定认识,当看见被污染的河水时,有学生会说:“这么大的江河湖海还怕这点污水?况且还有自来水厂在,不必太在意了。

”另外,我学校是寄宿制学校,学生每天从早到晚都在学校,接触的外界信息很少,偶尔看到一点大海沙滩的画面,不是觉得很美,就是觉得那太遥远了。

因此非常有必要通过一些方式,使之从科学的角度逐渐认识到水缺乏和水污染的严重性, 从而在思想和行动上更加重视对水资源的关注。

教学方法:讲授法、探究学习法、小组学习法三、重点难点教学重点:(1)用辨证的方法看待水资源的丰富和有限。

(2)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环保意识。

教学难点:充分调动学生自主合作学习的积极性,让课堂更加充实和活跃,达到预期效果。

四、教学过程教学活动活动1:【导入】课程导入 5分钟教师利用学校现有的多媒体设备播放“节水公益广告”配南漳本地风景图片。

学生欣赏着视频,看着壮观的水画面对本课题产生无限的遐想。

师:大自然的水景是多么壮观、多么变化莫测。

今天让我们一起来了解水资源。

教师可引出课题──爱护水资源。

活动2:【活动】自主学习 8分钟学生阅读教材,并完成下列测试内容:1、地球的表面积约有多少被水覆盖着?( )A、51%B、61%C、71%D、81%2、地球上最大的储水库是什么?( )A、江湖B、海洋C、冰川D、溪流3、淡水约占全球总水储量的多少?( )A、2.23%B、2.33%C、2.43%D、2.53%4、世界人均水量最多的国家是( )A、印尼B、巴西C、美国D、中国5、中国人均水量约占世界均值的多少?( )A、1/2B、1/3C、1/4D、1/56、我国人均水量最多的省是( )A、内蒙古B、海南C、西藏D、青海7、我国人均水量最少的省是( )A、湖北B、内蒙古C、河北D、天津8、世界上有多少人口处于缺水状态( )A、1亿B、3亿C、5亿D、7亿9、南水北调工程将使我国北方44座大中型城市摆脱缺水困难,请问是将哪里的水调往北方?( )A、珠江B、长江C、黄河D、金沙江通过这些题目,同学们知道了水的分布现状,也证实了自己的自学能力。

《地球上的水导学案-2023-2024学年科学华东师大版2012》

《地球上的水导学案-2023-2024学年科学华东师大版2012》

《地球上的水》导学案第一课时一、导语水是地球上最珍贵的资源之一,它对人类的生存和进步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次导学案将指挥同砚们一起探究地球上的水资源分布、利用现状、保卫措施等问题,增进对水资源的熟识,培育环境保卫认识。

二、教学目标1. 了解地球上水资源的分布状况,熟识水资源的珍贵性。

2. 了解人类对水资源的利用现状及带来的问题。

3. 探讨如何有效保卫水资源,提高节水认识。

三、教学内容1. 地球上的水资源分布状况2. 人类对水资源的利用现状3. 水资源保卫措施四、教学重点与难点1. 地球上水资源的分布状况2. 水资源的保卫措施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提问引导同砚沉思水资源对人类的重要性,激发同砚的进修爱好。

2. 进修:同砚阅读相关资料,了解地球上水资源的分布状况,以及人类对水资源的利用现状。

3. 谈论:同砚分组谈论如何有效保卫水资源,并展示自己的观点。

4. 总结:梳理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引导同砚形成对水资源的正确熟识。

5. 作业:安置相关作业,引导同砚对水资源进行更深度的沉思和探究。

六、教学资源1. 《地球上的水》相关资料2. 同砚教室笔记3. 电子设备七、评判与反馈1. 同砚的教室表现2. 同砚的作业答案3. 同砚的谈论观点八、拓展延伸1. 鼓舞同砚通过实地考察等方式,深度了解当地水资源的状况。

2. 鼓舞同砚开展相关环保活动,提高节水认识。

3. 鼓舞同砚参与相关科普知识竞争,增强对水资源的熟识。

九、结语通过本次导学案的进修,信任同砚们对地球上的水资源有了更深度的了解,并产生了更强烈的环保认识。

期望大家能够乐观参与到环保工作中,共同守护我们共同的故里。

愿我们的地球因为每个人的尽力而更加秀丽!第二课时一、导学目标:1. 了解地球上的水资源的分布及利用状况;2. 精通水循环的基本过程和重要性;3. 发现并熟识水资源对人类生存和进步的重要性;4. 培育保卫水资源的认识和行动。

二、导学重点:1. 地球上的水资源分布状况;2. 水循环的过程及重要性;3. 水资源对人类生存和进步的影响;4. 水资源保卫的重要性及方法。

华东师大2011课标版科学七年级下册《第一章 水 第一节 地球上的水》_1

华东师大2011课标版科学七年级下册《第一章 水 第一节 地球上的水》_1

1.1地球上的水教案教学目标(1)、科学知识、技能目标知道大自然中水存在于海洋,陆地、大气中以及生物体内,目前可悲人类利用的淡水非常少知道生物体内含有水,水是生物体的重要组成成分会做图标,会用酒精灯和天平,并能正确观察与读书。

(2)科学过程,方法目标学会用图表来表示水的各种分类的比例(3)科学态度、情感与价值观目标认真进行探究海水淡化方法的探究活动,认真作图来表示水的各种分类的比例,养成认真观察,正确测量,如实记录,积极思考,仔细实验的科学态度;认识水对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重要性,树立保护水资源,节约用水的观念。

(4)STSE目标了解水资源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学情分析知识技能方面初一的学生,已经知道了地球上存在不同形式的水,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会有一个统整的了解,知道海洋水,陆地水以及大气水的特征。

水是生物体的重要组成成分以及人对水的需要比对食物的需要更重要。

图表法应该在他们以前的学习中没有接触过,但是这个对于初一的学生而言还是相对比较简单的,知道酒精灯不能用打火机或者其余的酒精灯引燃,必须使用火柴把它引燃,天平的使用在第一册第一章中就有涉及,这里使用起来就方便很多。

情感态度方面在他们的生活中应该听说过节约用水这样的话,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对于可利用的淡水有了更加深刻的了解,通过数字,他们知道目前可被人类利用的淡水很少,应该做到节约用水。

重点难点重点:水的分类及水的重要性知道水是生物体的重要组成成分难点:大气中存在水的举例天平的正确操作与使用教学过程【导入】教学任务(一):了解水体在地球上的形态和分布【环节1】提出问题教师:【播放ppt】【提问】地球看起来为什么是个蔚蓝色的球体学生:【回答】地球表面有大量水【环节2】认识水的存在及分布教师【提问】1、结合你的生活经验,举例说明水在哪里存在2、你能推测地球上大部分的水主要在哪里存在吗?学生【回答】【环节3】了解固态,液态和气态的水的状态教师【播放PPT】【环节4】了解大气水,海洋水,陆地水分布于什么地方学生【回答问题】大气中的是大气水,海洋中的是海洋水,湖泊中的是陆地水【导入】教学任务(二):了解海洋水【环节1】传授知识教师【播放PPT】海洋水地球表面的71%覆盖着广阔的海洋,海水占了地球上全部水量的96.5% 【环节2】回忆生活中的片段,了解海水不能直接饮用教师【提问】我们班应该有不少人去过海边玩耍吧,那么有没有喝过海水呢,海水是什么味道? 这样的海水可以直接食用吗?学生【回答】海水是咸的,苦的,不能直接食用【环节3】总结提升,认识海水为什么不能饮用教师【播放PPT】海水中含有大量的盐类物质。

1地球上的水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华东师大版七年级下册科学

1地球上的水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华东师大版七年级下册科学
学生活动:
- 听讲并思考:认真听讲,对讲解的知识点进行思考。
- 参与课堂活动:在小组讨论和实验中积极发言,亲身体验水的三态变化。
- 提问与讨论:针对不理解的问题提出疑问,参与课堂讨论。
教学方法/手段/资源:
- 讲授法:通过讲解,帮助学生系统掌握知识点。
- 实践活动法:通过小组讨论和实验,加强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和应用。
- 自主学习法:指导学生自主完成作业,培养自主学习习惯。
- 反思总结法:鼓励学生进行自我反思,促进个人成长。
作用与目的:
- 巩固学生对水循环和水资源保护的知识点。
- 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增强对水资源的保护意识。
- 培养学生的自我反思能力,促进学习效果的提升。
教学资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拓展
1. 拓展资源:
- 图书资源:《水资源与环境保护》、《地球上的水:自然循环与人类活动》等科普图书,为学生提供了更深入的水科学知识,包括水循环的详细过程、水资源分布与利用、水环境保护策略等。
- 提供拓展资源:向学生推荐关于水资源保护的书籍和网站,鼓励学生进一步学习。
- 反馈作业情况:及时批改作业,给出具体反馈,帮助学生改进。
学生活动:
- 完成作业:认真完成课后作业,巩固课堂所学。
- 拓展学习:利用拓展资源,深化对水资源保护的认识。
- 反思总结:对自己的学习过程进行反思,提出改进措施。
教学方法/手段/资源:
- 理解水循环过程中抽象的概念和复杂的图示;
- 认识到水资源分布不均和水资源危机的实际影响;
- 掌握水资源的保护和利用方法,并将其应用于实际生活中;
- 在实验和探究活动中,面对实验结果与预期不符时,可能缺乏解决问题的策略。
针对这些困难和挑战,教师应在教学中提供具体案例、实际操作和引导式问题,帮助学生深入理解教材内容,提高学习效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探究课题:第一节地球上的水学习目标:1、了解谁在自然界的分布情况及其与人类的关系,体会水的重要性;2、了解海水淡化的方法,知道海洋中有丰富的资源;3、知道大自然中目前可被人类利用的淡水是非常少的,树立节约用水的观念;4、学会用图表表示水的各种分类的比例。

学法指导:与生活实践相结合体验水的分布和重要性,用数学的方法学会图表的表示。

课前预习:1.水在自然界中分布广泛,江河、湖泊和海洋约占地球表面积的_____________,地球上储量最大的水是_______________。

2.地球表面的________覆盖着广阔的海洋,海水占了地球上全部水量的_______;海洋水不能直接饮用,是因为海水含有32%~41%的__________。

3.陆地水占了地球上所有水量的_______,其中有_______是宝贵的淡水;这些宝贵的淡水中,绝大多数是人类目前还不易利用的___________和深层地下水;可以被人类利用的淡水是____________水和存在于_____________中的浅层地下水,它们仅占地球上全部淡水资源的_______。

4.目前许多城市都制定了法规,禁止私自从地下取水,严格控制大量抽取地下水,这是因为这部分水一旦被大量抽取使用,会造成地面的__________,从而造成一系列严重的恶果。

5.大气水与海洋水陆地水的储量相比几乎可以忽略不计,但这部分水却会___________,形成复杂的天气现象。

6.水是植物体的重要组成成分,不同植物的含水量有很大的不同。

同一株植物中的不同部分的含水量差异也很大。

如根尖、嫩梢、幼苗的含水量可达______________%.7.人体的含水量约占体重的______%左右,但不同的组织或器官含水量不同,如肌肉中含水_______%、血液中含水_______%、骨中含水______%。

成年人一般每天平均排尿_______L,通过呼吸和排汗散失水分约____________L。

为了保证健康,我们每天至少应该饮水__________L。

课堂练习:一、水的分布和分类1、水是生命之源,我们可以在哪里获得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地球上的水按空间分布可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其中______________最多,约占地球上全部水量的__________。

2、我们可以对地球上的水按照不同的目的进行不同的分类:按物理性质可分为:____________(冰、雪)、___________(水蒸气)和液态水;按化学性质可分为:咸水和淡水;按对生命的作用可分为:生物体内的水和生物体外的水;按存在空间可分为:海洋水、大气水和陆地水。

二、海洋水3、海洋是生命的源泉,其中生活着大量的水生植物和动物,地球上最早的生命也是从海洋中诞生的。

但是人类并不能直接饮用海水,因为海水是咸水,平均1000克海水中有盐类物质_____克,除了含有咸味的__________外还含有其他有苦涩味的氯化镁、氯化钾等盐类。

因此海水不能喝,也不能灌溉庄稼。

但是海洋生物可以排出体内多余的盐分得到淡水而生存,人们在海上缺乏淡水时,可以通过吃__________得到水的补充。

4、在家中制作一杯海水,尝一尝“海水”的味道,再想办法把它变成淡水。

你用了什么方法?你认为你的方法有什么优点?又有什么缺点?科学家会用什么方法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陆地水5、计算:陆地水占地球总水量的3.5%,其中有1%是咸水,其余的2.5%才是陆地上宝贵的淡水。

但是人类所能利用的淡水只占全部淡水资源的0.3%,试计算人类能利用的淡水资源约占总水量的多少?四、大气水6、大气水相对于海洋水和陆地水来说数量不多,占全球淡水资源的0.037%,而且多以气态水(水蒸气)的形式存在。

请你说说大气中存在着水的证据,越多越好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画圆饼图:(1)地球的表面积为5.1亿Km2,海洋占71%,陆地占_____%。

那么海洋的面积是____ Km2,陆地的面积是______________ Km2。

在右图的圆中按地球上的海洋和陆地面积的比例进行分割,并用不同的颜色标是海洋和陆地面积。

(2)根据课本P6图1.1.3,把地球上的淡水作为100%,那么冰川占了__________%,地下水占了________%,江河湖泊水和沼泽水只占了________%,其他的淡水占了________%.想一想其他的淡水在哪里?(3)在方格图中按地球上各种淡水的比例进行分割,并用不同的颜色表示各种淡水。

冰川水地下水江河湖泊水和沼泽水其他淡水8、既然说地球上有丰富的水,我们为什么还要节约用水?五、水是生物体的重要组成成分9、活动:种子里含有水分吗?(1)把黄瓜切开,撒少许盐,过一会儿有很多水渗出。

这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

(2)夏天吃西瓜时,有很多西瓜汁;吃甘蔗汁、苹果汁等说明了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把种子倒进干燥清洁的试管里,在酒精灯上均匀烘烤(试管口应该__________)。

不久,你能看到从试管里冒出的水蒸气在试管口的管壁上凝结成小水珠。

通过用_____________称量比较实验前后的质量,你能得出什么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不同的植物或同一植物的不同器官中的含水量是__________(相同或不同)的。

一般水生植物比陆生植物含水量__________(高、低或相同);生命力旺盛的部分比生命力不旺盛的部分含水量__________(高、低或相同)。

11、动物体内也含有水分。

如水母的含水量高达98%;人体的含水量约占体重的_____%左右。

人体的哪些现象可以说明人体中含有水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缺水会造成植物萎蔫现象,如果长时间缺水植物会最终_________。

课外同步训练1.在地球上的水资源中,数量最多的水是 ( )A.海洋水 B.湖泊水 C.河流水 D.冰川水2.地球上的水存在的状态有 ( )A.液态 B.固态 C.气态 D.以上三态都有3.大气中的水蒸气主要来自 ( )A.湖泊水的蒸发 B.江河水的蒸发 C.海洋水的蒸发 D.地下水的蒸发4.当今人类比较容易利用的淡水资源主要是 ( )A.江河水、湖泊水、地下水 B.江河水、湖泊水、冰川水C.江河水、淡水湖泊水、浅层地下水 D.江河水、淡水湖泊水、冰川水5.联合国确定的“世界水日”为每一年的 ( )A.3月22日 B.4月5日 C.3月12日 D.5月4日6.下列淡水中属于人类比较容易利用的淡水资源是 ( )A.冰川水 B.江河水与湖泊水 C.深层地下水 D.以上都不是7.在地球上的淡水资源中,数量最多的淡水是 ( )A.河流水 B.地下淡水 C.湖泊水 D.冰川水8.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自然界的水主要用于人们的日常饮用 B.凡是无色透明的液体都能饮用C.海水呈蓝色,湖水呈绿色,因此水具有各种颜色D.地球表面的3/4是水9.渔民出海时遇淡水用完应该 ( )A.立即返航 B.吃海水 C.用海水制淡水 D.吃鱼等海生动物10.以下哪种现象不能证明大气中有水 ( )A.夏天自来水管上有水珠滴下 B.冬天室内的玻璃窗上会蒙上一层小水珠C.夏天从冰箱中取出雪糕,会发现雪糕冒“白气” D.放久的食物风干了11.每个人的体内都有大量的水,你估计下列情况中体内含水量占体重比例最大的是( )A.幼儿 B.中年男子 C.中年女子 D.老年人12.植物体含水量最多的部分是 ( )A.茎 B.叶 C.顶芽 D.风干的种子13.海洋水不能直接饮用,是因为海水含有32%~41%的__________,人们在海上缺乏淡水时,可以通过吃__________得到水的补充。

14.棒冰从冰箱中取出后,会在棒冰周围看到一些“白气”,其实这些白气是__________态的水,它是空气中的__________遇到冷的棒冰而变成的。

这现象说明水可以存在于__________中。

15.研究报告指出,各种主要组织在人体中所占的质量百分比为:肌肉占35%~40%,骨骼占50%~55%,血液占7%~8%。

各种组织中所含水分约为:肌肉含水72%,骨骼含水50%,血液含水80%,人体的含水量约占体重的60%。

根据以上资料回答下列问题:(1)若你的体重是50千克。

根据上面提供的资料,你的身体里应含有肌肉__________千克,骨骼__________千克,血液__________千克;(2)你的身体内的肌肉、骨骼和血液中所含的水分分别约是__________千克,__________千克和__________千克。

16.估测一下,你一天要摄入多少水?是通过哪些途径获得的?17.你认为土壤中含有水分吗?请同学们自己做一做,通过实验探究。

(1)提出问题:(2)作出假设:(3)制定计划(包括写出实验器材):(4)步骤:(5)数据分析:(6)结论(是否支持了你的假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