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2013五年级地震体验课教学案例

合集下载

地震教案公开课(精选五篇)

地震教案公开课(精选五篇)

地震教案公开课(精选五篇)第一篇:地震教案公开课教师:同学们,刚才老师上课前给大家播放的是一首安逸自在的古筝名曲《高山流水》,不过现在,我希望大家能尽快从这种悠闲的氛围中走出来,因为今天,我们要来探讨的是一个严重的话题。

我相信很多同学都看过美国的一部大片《2012》,给大家印象最深刻的灾害是什么?(板书:地震)教师:同学们你们知道地震对人类有哪些灾害吗?学生:发表自己的意见。

教师:那就让我们再次把镜头定格在那一个个不愿意回顾的瞬间(PPT图片)教师:对面难易抗拒的巨大天灾,人类又一次地表现出渺小和脆弱。

我们除了震惊、悲哀和坚强之外,也需要反省:面临地震,如何防范,如何自救?如何将伤害降到最低?这是我们面临的最现实的问题。

1. 地震的成因和组成要素教师:地震这么可怕,我们赶快去了解一下地震究竟是怎么发生的?(板书:地震成因)我们先来看两个小实验:相片,往两头施加一定的里,相片会发生褶皱。

但是,相片韧性太好了。

老师在你们的课桌底下放了一根筷子。

(实验),往筷子内缓慢匀速地施加一定的力直至筷子断裂,感受一下那种感觉。

假设相片筷子就是地壳岩层,根据以上实验结果,你推测岩层在巨大的压力下会发生什么变化?(板书:岩层褶皱----断裂地震)教师:近几年来,我们国家发生了汶川地震和青海玉树地震,范围广。

大家知道哪个地方损失最惨重?这是为什么呢?(震源震中等)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下地震的组成要素。

(播放并介绍)2. 地震分布教师:同学们,你们经历过地震吗?你们也许觉得地震离我们很遥远,你知道世界上最容易发生地震的是哪些地区吗?请看世界地震分布图。

(板书:地震分布)(两幅图看完后:中国历史上发生了很多次大大小小的地震。

例如唐山大地震。

而且根据预测。

)教师:同学们,面对如此严峻的现实,我们不能顺其自然,坐以待毙,我们要积极面对。

3.地震预报我国是世界上地震发生最多的国家之一,地震带来的危害又那么巨大。

所以掌握一些地震的预报知识对我们来说非常重要。

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地震》教案

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地震》教案

《地震》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通过学生自主探究式学习,初步了解地震的现象和地震造成的危害,了解地震的成因,懂得避震的一些应急措施。

2、过程与方法:通过多媒体、电子白板教学,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利用现代信息工具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

掌握避震的技能,学以致用解决身边发生的问题,培养学生的科学推理能力和想象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观察、搜集和交流信息,体验多媒体网络学习的乐趣,激发学生探究大自然的兴趣。

教学材料及准备:教师准备:木棍,毛巾,(每组各一个),多媒体课件教学设计:一、导入:活动一:观察地震现象1、今天给大家带来一部电影,大家想不想看?(唐山大地震)。

(播放《唐山大地震》电影片段)2、1976年7月28号,在河北唐山发生了8级大地震,这次地震共造成24.2万人死亡。

3、通过观看资料,说一说你有什么感受?4、学生交流汇报与地震有关的知识。

5、地震是地球上的自然现象,和我们人类有密切的关系。

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研究有关地震的问题。

二、猜想验证活动二:探究地震的成因。

地震到底是怎么发生的呢?请同学们猜一猜。

(大胆鼓励学生猜测)实验是我们研究科学的最好的方法。

老师为大家准备了木棍、毛巾等材料,你想怎样利用这些材料来证明你的猜想呢?活动三:实验验证猜想。

1、小组讨论实验方案(教师巡视,参与其中)汇报交流实验方案。

2、总结实验方案:①、把毛巾平铺在桌面上,两手按住毛巾向中金挤压。

②、用手压住木棒,用另一只手用力压木棍3、总结:地球的绝大部分地震是由于岩层的断裂造成的。

此外还有一部分是因为火山爆发、大地陷落等原因引起的。

三、汇报交流这个实验告诉了我们什么呢?地震到底是怎样发生的呢?表格汇报、小组互评活动四:地震来了我们应该怎么办?阅读资料卡:地震谚语介绍我国的伟大发明世界上的第一台自动测定地震方位的仪器——地动仪(张衡)避震小常识,播放逃生视频。

四、拓展活动:师:大家的收获可真不小,关于地震的预测以及地震的前兆,有兴趣的同学可以在课下继续你们的探究。

小学生安全教育教案地震(2篇)

小学生安全教育教案地震(2篇)

第1篇年级:五年级课时:2课时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地震的基本知识,包括地震的定义、成因、危害等。

2. 培养学生应对地震的应急处理能力,提高学生的自我保护意识。

3. 增强学生的安全防范意识,提高学生的自救互救能力。

教学重点:1. 地震的基本知识。

2. 地震时的逃生和自救方法。

教学难点:1. 地震时如何正确判断安全出口。

2. 地震时的自救互救技巧。

教学准备:1. 地震相关图片、视频资料。

2. 地震逃生和自救手册。

3. 地震模拟训练场地。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1. 教师通过展示地震图片、视频资料,引起学生对地震的关注。

2. 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什么是地震吗?地震会带来哪些危害?二、新课讲授1. 教师讲解地震的基本知识,包括地震的定义、成因、危害等。

- 地震的定义:地震是指地壳运动引起的震动现象。

- 地震的成因:地壳板块运动、岩浆活动、地下水活动等。

- 地震的危害:房屋倒塌、人员伤亡、财产损失、生态环境破坏等。

2. 教师展示地震逃生和自救手册,讲解地震时的逃生和自救方法。

三、互动环节1. 教师提问:如果发生地震,我们应该怎么做?2. 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地震时的逃生和自救方法。

3. 教师点评学生的讨论结果,总结地震时的逃生和自救技巧。

四、实践环节1. 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地震模拟训练,让学生亲身体验地震时的逃生和自救。

2. 学生分组进行模拟逃生和自救,教师巡回指导。

五、总结1. 教师总结地震的基本知识和逃生自救方法。

2. 学生分享模拟训练的感受,教师点评。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 教师提问: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地震的基本知识和逃生自救方法,现在请你们回忆一下。

2. 学生回答,教师点评。

二、深入讲解1. 教师讲解地震时的自救互救技巧。

- 地震时如何正确判断安全出口。

- 地震时的自救互救方法。

2. 教师展示地震时的自救互救视频资料,让学生直观了解自救互救技巧。

三、互动环节1. 教师提问:地震时,如果被困在废墟中,我们应该怎么做?2. 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地震时被困在废墟中的自救互救方法。

小学综合实践地震中的逃生与自救教案活动

小学综合实践地震中的逃生与自救教案活动

小学综合实践地震中的逃生与自救教案活动地震是一种自然灾害,对人们的生命财产造成巨大损失。

因此,地震逃生与自救教育对于小学生来说非常重要。

为了增强学生在地震发生时的逃生和自救能力,本文将提供一个小学综合实践地震中的逃生与自救教案活动。

一、活动目标本次活动的目标是帮助小学生了解地震基本知识,学会在地震发生时正确的逃生与自救方法,并提高他们的应变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二、活动准备1. 地震教育课程:在活动前,先给学生上一堂关于地震基本知识的教育课程。

讲解地震的定义、原因、预防以及逃生与自救方法等内容,并通过图片、视频等多媒体形式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地震。

2. 模拟地震墙:在教室的一面墙上制作一个模拟地震墙。

可以用彩纸、黏土等材料制作地震爆炸后的场景,并在上面添加一些困难的障碍物,如桌椅倒塌、门被堵住等,以模拟真实地震现场。

3. 逃生道具:准备一些逃生道具,如安全帽、手电筒、急救包等。

这些道具可以在活动中作为奖励给学生。

4. 分组组织: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5-6人。

确保每个小组有一个团队领导,负责协调组内事务。

三、活动流程1. 场景再现:将学生带到教室,介绍模拟地震墙和逃生道具。

让学生进入感受地震后的紧急情况,提醒他们保持冷静并寻找安全出口。

2. 知识复习:回顾地震基本知识,包括地震的定义、原因、预防方法等。

教师可以设计一些问答题或小游戏,巩固学生对地震知识的理解。

3. 教学演示:由教师示范地震时的正确逃生与自救方法,如保护头部、寻找掩护物等。

要求学生仔细观察,并做笔记。

4.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进行讨论,让他们分享自己学到的知识和经验。

鼓励学生积极提问和交流,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5. 小组实践:每个小组根据教师的指示,依次进行地震逃生与自救演练。

模拟地震墙上的障碍物将增加难度。

学生需要团队合作,合理利用逃生道具,尽快安全脱险。

6. 经验总结:活动结束后,每个小组分享他们的实践经验。

教师引导学生一起总结出逃生与自救的关键点,并鼓励他们互相学习和借鉴。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地震与对应》教案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地震与对应》教案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地震与对应》教案一、活动主题:地震与对应二、活动年级:小学五年级三、活动目标:1. 让学生了解地震的基本知识,知道地震发生的原因和地震的特点。

2. 让学生学会在地震发生时如何自我保护,如何逃生和急救。

3. 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应变能力。

四、活动准备:1. 教室环境布置:将教室布置成一个地震现场,设置倒塌的房屋、断裂的电线杆等。

2. 道具准备:准备一些地震逃生器材,如安全帽、手电筒、防毒面具等。

3. 教学资源:准备相关的地震视频、图片、文字资料等。

五、活动过程:1. 导入:教师通过地震视频、图片等资料,引导学生了解地震的基本知识,让学生知道地震发生的原因和地震的特点。

2. 讲解:教师讲解地震发生时的自我保护方法,如何逃生和急救。

引导学生学习地震逃生的相关知识,如躲到坚固的桌子下、用湿毛巾捂住口鼻等。

3. 演示:教师进行地震逃生和急救的演示,让学生清楚了解地震逃生的步骤和急救的方法。

4. 实践:学生分组进行地震逃生和急救的实践操作,教师巡回指导,确保每个学生都能掌握正确的地震逃生和急救方法。

5. 总结: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地震逃生的重要性,让学生知道在地震发生时如何保护自己。

6. 活动延伸: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地震逃生演练,检验学生对地震逃生知识的掌握程度。

注意事项:1. 在活动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学生的安全,避免发生意外。

2. 教师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给予每个学生充分的参与机会。

3. 活动结束后,教师要对学生进行点评和总结,鼓励学生积极参与。

六、活动内容与教学资源1. 活动内容:(1) 学习地震成因及其影响因素。

(2) 学习地震预警信号及其识别。

(3) 学习地震发生时的自我保护与逃生技巧。

(4) 学习地震后的救援与自救知识。

(5) 开展地震逃生演练活动。

2. 教学资源:(1) 地震知识讲解视频。

(2) 地震逃生道具(如安全帽、手电筒等)。

(3) 地震应急预案。

(4) 地震逃生演练场地。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地震与对应》教案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地震与对应》教案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地震与对应》教案第一章:地震基本知识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地震的定义、发生原因和地震的级别划分。

2. 培养学生对地震知识的兴趣和好奇心。

二、教学内容1. 地震的定义及发生原因2. 地震级别的划分三、教学活动1. 教师讲解地震的基本知识,引导学生了解地震的发生原理。

2. 学生通过查阅资料或向家长了解有关地震的知识,并在课堂上进行分享。

四、教学评价1. 学生能正确回答地震的定义及发生原因。

2. 学生能理解地震级别的划分。

第二章:地震前的预兆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地震前的预兆,提高学生的地震防范意识。

2. 培养学生学会观察和判断地震前的征兆。

二、教学内容1. 地震前的常见预兆2. 如何判断和应对地震前的征兆三、教学活动1. 教师讲解地震前的预兆,引导学生学会观察和判断。

2. 学生通过观察自然环境,寻找地震前的征兆,并在课堂上进行分享。

四、教学评价1. 学生能列举出地震前的常见预兆。

2. 学生能正确判断和应对地震前的征兆。

第三章:地震时的自我保护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地震时的自我保护方法,提高学生的地震逃生能力。

2. 培养学生学会冷静应对地震,确保自身安全。

二、教学内容1. 地震时的自我保护原则2. 地震时的逃生方法和注意事项三、教学活动1. 教师讲解地震时的自我保护原则和逃生方法,引导学生学会应对地震。

2. 学生进行地震逃生演练,提高学生的地震逃生能力。

四、教学评价1. 学生能掌握地震时的自我保护原则。

2. 学生能熟练掌握地震逃生方法和注意事项。

第四章:地震后的救援与自救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地震后的救援与自救知识,提高学生的地震灾后应对能力。

2. 培养学生学会互帮互助,共同度过地震灾害。

二、教学内容1. 地震后的救援与自救方法2. 地震后的互帮互助精神三、教学活动1. 教师讲解地震后的救援与自救方法,引导学生学会地震灾后的应对。

2. 学生通过小组合作,讨论地震后的互帮互助行为,并在课堂上进行分享。

冀教版五年级上册第二十课地震电子教案

冀教版五年级上册第二十课地震电子教案
学。zTc!rvh GD
3.能从正反两个方面说明火山喷发造成的危
以及带来的好处。
情感态度价值观:能说出科学技术在火山预报方面的应用。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根据模拟实验的结果推测火山喷发的原理。
能从正反两个方面说明火山喷发造成的危害以及带来的好处。)_ G,XhYXS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学内容
一、谈话:
二、进行探究性实验
三、课展示
1.从庞贝古城的故事引入本课的教学。公元79年,意大利维苏威火山喷发。来自维苏威厚厚的火山灰掩埋了位于地中海和维苏威火山之间的罗马古城庞贝。从17世纪开始,科学家已经把大约一半以上的被埋藏的古城挖掘了出来。我们因此可以看到当年的庞贝古城的城墙、商店、房屋、石板街、古罗马广场、寺庙、公共浴室等设施,当时城里居住着大约两万居民。教师可以事先与学生一起查阅有关庞贝古城的资料,看看科学家在考古中还发现庞贝古城居民的哪些日常生活,把收集到的资料课在课堂上交流。教师也可以把事先收集有关庞贝古城的故事制成多媒体或图片,指导学生观看,让学生对火山灾害有一个更为清晰的认识,懂得火山喷发有时是突然发生的,人们几乎来不及躲避,几乎在瞬间一座美丽城市就会从地球上突然消失。WwOT}4_
同江市第一小学电子教案(试用版)
冀教版科学五级上册
授课时间:2012年11月25日
执教教师:刘正学
单元章节
第五单元
课题
20火山
教学目标
科学知识目标:1.能按照指导完成模拟实验。4_v,h<_z
2.能根据模拟实验的结果推测火山喷发的原理。
科学探究目标:1.能说出地球内部存在什么物质。|JCQ7
2.能把自己知道的火山的知识告诉给其他同
教后反思

综合实践活动——地震发生时教学案例

综合实践活动——地震发生时教学案例

综合实践活动——地震发生时教学案例第一篇:综合实践活动——地震发生时教学案例地震发生时一、活动背景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8.0级强烈地震撕裂了四川省的汶川大地,数以万计的房屋化为瓦砾,也使数万人在地震中罹难。

地震发生以来,党中央、国务院紧急全面部署抗震救灾工作,神州大地爱潮澎汹涌。

社会各界、国际友人,不需语言动员,自发捐款捐物、献血,义赈义演……二、问题的提出电视中灾情直播,报纸上的灾区信息,孩子们被震撼了,“老师,你知道地震吗?四川地震了”“老师,我和妈妈每天晚上看电视到很晚,我和妈妈都会哭”“老师,我们可以帮助那些孩子吗?”“我们可以怎样帮助那些同学呢?”“老师,我想把我喜欢的笔盒送给灾区的同学”是的,我知道,孩子们的心灵是那样的自然与纯洁。

在这场灾难中,他们的善良和中华民族的内心灵动被完全的激发。

同学生交流时,有的学生会问“地震是什么?为什么会有地震呢?” “我们这儿会不会发生地震,发生了怎么办?”学生已经借助电视,报纸等媒体,了解地震的相关知识,但不够全面。

尤其潍坊地处在地震带上,在学生周围存在着潜伏的地震危机。

隐患险于明火,防患胜于救灾,因此,我带领孩子们开展了有关地震的知识搜索的实践调查活动,并将课题确定为“地震发生时”,侧重于“地震发生时我们该如何做些什么?”这一问题。

三、活动目标1.了解地震的概念,科学的认识地震,提高自身安全意识,学习地震中自我保护的方法。

2.巩固学生收集、分析、处理资料的方法,加强学生主动交流,分享信息资源。

3.通过学生收集,交流资料,掌握正确的自救方法,培养遇事沉着的能力。

4.通过活动使学生的分析能力和实践能力进一步提高,增强学生对综合实践活动的兴趣,并在活动中形成合作参与的意识。

5.通过参与活动,体验大爱,促进情绪感知,良好性格的养成,培养学生爱国意识,体验民族精神。

四、活动过程(一)课前资料收集课前通过与学生交流,激发学习兴趣,了解到学生已经通过电视,报纸,网络知道很多地震知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3-2014学年度第一学期五年级地震体验课教学反思
孙吉春
2013年12月
五年级地震体验课教学反思
即墨市实践教育基地孙吉春
地震体验课是让参训五年级学生体验感受地震,对地震来临时的震动有所认知体会,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掌握地震的形成原因和各种分类,地震的危害,地震来临时的各种避震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我通过课件设计情境,通过体验感受地震,使学生的心灵受到震撼。

下面我将本节课的重要教学情景叙述反思如下:
教师在组织课堂教学后,进行第一阶段教学。

提问,“同学们都知道地震,是吧?”“是的,都知道”同学们积极的回答。

“我们国家最近发没发生过地震啊?”“发生过”同学们答道,“在什么地方发生的?”“四川”,“雅安”,“芦山”,“有谁能够说一下具体情况?”“2013年4月20日8时在四川省雅安市芦山县发生7.0级地震”,“很好,这位同学说得很对”“下面我们看一段四川雅安芦山县发生的地震的一段真实视频”,师播放视频,学生认真观看后,师提问“同学们有什么感触?”,同学们各抒己见。

教师给予点评。

教师进入第二阶段教学。

师开始提问。

“下面我对同学们进行一下地震方面的简单测试,同学们请在6秒种之内进行判断。

现在我们开始。


师:现在地震已经摇晃的很厉害了,你应该怎么办?
生:我应该钻到桌子下面。

师:正确!接下来稍微不太晃了,你应该做什么?
生:我应该把炉火熄灭。

(学生答的很不一致,有的学生回答,我应该断电)师:正确!为了不让自己被锁在屋内,你应该怎么办?
生:我应该去把门打开。

(各别学生回答的不一样)
师:正确!炉灶上的火又着了,怎么办?
生:家里备有灭火器,一旦出现火情,就可以扑灭。

(回答的很不一致)
师:正确!现在完全不明朗外面的情况,怎么办?
生:这时收音机广播的魅力就出现了,如果断电可以通过听收音机了解情况。

(这个学生基本回答的不正确)
师:晚上想出去一下,没有灯如何办?
生:每个家里都经常备一把手电筒。

师:正确!同学们回答的很好。

这些希望同学们能够牢记,以备不时之需。

给同学一分钟时间思考灾难的后果。

好,下面大家用两分钟时间盘点一下中外有关地震灾难的电影。

生:《日本沉没》《2012》《后天》《唐山大地震》
师:好,下节课我们就一起观赏《2012》中的精彩片段,并且进行分组实践体验。

下节课进行第三阶段教学。

下面两节课进行实践体验。

(对学生的回答,我们要仔细倾听,不要轻易否定。

当学生回答与“期望答案”不符时,不要武断了事,更要耐心疏导,不要让答案牵着鼻子走,应把握学生,尊重学生个性化的感悟,以演绎精彩。


听着孩子们这些闪烁着创新火花乃至于哲理意味的精彩发言,这一刻,我觉得自己是幸福的,为这堂课顺水推出别样的精彩。

就是这样一堂地震课,在给了孩子们与视频画面直接面对面的同时,他们的情感正在撞击,这是比任何设定的所谓知识的目标更为可贵的资源。

它让我那么真实地感受到了地震灾难给予孩子们带来的心灵的升华和净化,体验到了地震的感受以及避震的方法,感受到了生命的珍贵,认识到了对于自己周围人和事物以及需要帮助的人的态度。

反思师生互动,学生作答这个小环节,我自认为在以下几个方面做得比较成功。

一.尊重学生,别样精彩的基石
课堂不是一个简单进行知识传授的场所,而是学生生命成长最重要的阵地,我们应该关注活生生的、有思想、有感情的人的真实生活与真切的成长,尊重他们的想法、看法。

学生提出自己的疑问,虽然看似与课文毫无关系,却充分体现了学生大胆质疑的精神。

我们的学生真的不是无知无能的被动体,作为一种活生生的力量,他们是带着自己的知识、经验、思考、灵感与兴致参与到课堂活动中来的,学生在提出自己的观点或倾听不同的意见时,他们的智力在接受挑战,他们的思维在接受挑战。

当这种挑战来自同学或老师的时候,碰撞会更加激烈和深入,只要老师懂得以爱心与智慧去引领生命,在预设目标的实施中宽容地、开放地纳入始料未及的体验和弹性灵活的成分,给学生以足够的时间和空间,那么他们奉献给你的将是无尽的潜力和生命的亮丽,我们的教学才会成为一种艺术,才会充满生命的气息,才会有令人叫绝的“柳暗花明”,才会呈现出不曾预期的精彩。

假如我抑制了那个孩子的质疑,这堂课一定是“波澜不惊”的。

而那位男孩提出自己的疑问,课堂虽然变曲折了,但孩子们的思维被激活了,整个课堂仿如注入了一股神奇的活水,充满活力。

孩子们是如此的机智、敏慧,他们的避震能力在课堂上得到了有效的提高,他们的独立思考、敢于表达自己见解的精神得到了培养。

二.激活课件,别样精彩的阵地(第一阶段教学)
古希腊神话中力大无穷的安泰离开了大地就软弱无力,不堪一击。

可以说,视频和图片是同学们思想感悟的阵地。

只有将视频和图片内容与学生生活进行比较,学生对生活、对生命才有自己的体验,才能获得视频和图片与生活深层的对话,我们的课堂才会活力四射。

以上案例的成功就在于我没有急于给学生确定的答案,而是利用这个契机,引导学生通过视频和图片等形式感悟学生,从不同角度引领学生走进地震。

老师捕捉到了视频和图片中宝贵的教学资源,真正用活了课件,在学生深层的体验与感悟中提升了课件的价值。

三.巧妙引领,别样精彩的“助产士”(第二阶段教学)
课堂是个富于变化的时空,主体、客体的关系处于不断转换之中,如果教师为了“圆满”完成“预设”教程而一味抢时间、赶教案、生硬施教而少有“花絮”,则学生必然只能跟着教师亦步亦趋,谈何主体地位和愉快发展?谈何别样的精彩呢? 面对生成,教师要成为课堂智慧的引领者,帮助学生进行课堂智慧的
抉择,像苏格拉底那样,做学生思想的“助产士”,为别样精彩“接生”。

以上案例中,我先让孩子看视频和图片“他们是怎么做的?”,再引导孩子想想,我们的现实生活中,我们的课堂上我们是怎样与同学团结协作的,怎么与家人及周围的人团结协作的,最后用“对于这些在地震中震要帮助的孩子们,我们是不是应该给予他们一点帮助呢?”这几步巧妙引导,架设起师生、生生、学生与课件互动的平台。

形成人人参与、自由对话、真诚沟通的学习氛围,开创学生思维任意驰骋、不断创新的境界。

学生通过讨论、争辩,互相促进,共享彼此的思考、交流彼此的见解、感受彼此的情感,达到心灵的感应、思维的共振、感悟的共鸣,对文本产生深刻的不同的感悟,实现个体的超越,走向课堂教学的新境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