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届高考语文文言文复习.ppt

合集下载

人教版2019年高考语文总复习系列【文言文语句翻译】专题练PPT

人教版2019年高考语文总复习系列【文言文语句翻译】专题练PPT
高考总复习·语文(RJ)
第二部分
古代诗文阅读 义项 解释 例析
词的本义,就是词的 求木之长者,必固其 本义 本来意义,即词产生 根本。
时的最初的根本的意 “本”的本义就是树 义。 词的引申义,就是词 木的根。 予本非文人画士。 “本”是“本来、原 本”,就是它的引申 义。
引申义
由本义派生出的与本 义相关的其他意义。
高考总复习·语文(RJ)
第二部分
古代诗文阅读
然谋臣与爪牙之士,不可不养而 词的比喻义,就是 择也。
比喻义 词建立在比喻基础 “爪牙”的本义是鸟兽的爪子和 上所产生的意义。 牙齿,比喻义是得力的帮手或武 士,现在属贬义。 词的假借义,因通 宫妇左右莫不私王。
假借义 假而产生的临时意 “莫”本义是“日落”,假借为 义。 “没有”。
词义转移
词义由表示甲事物变为 表示乙事物。
同样的词语,在古代表 词义弱化 示的语义较强,今天表 示的语义较弱。
高考总复习·语文(RJ)
第二部分
古代诗文阅读
词义 强化
同样的词语,在古代表宣言曰:“我见相如,必辱之。” 示的语义较弱,今天表 “宣言”,古义是“扬言”,今 示的语义增强。 词语在使用过程中, 义是“宣告、声明”。 蹑履相逢迎。
高考总复习·语文(RJ)
第二部分
古代诗文阅读
③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说》) 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今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词义转移 ①暮去朝来颜色故。(《琵琶行》) 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今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而听细说,欲诛有功之人。(《鸿门宴》) 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今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19届高考语文复习【文言文阅读课案二:文言文翻译】PPT

2019届高考语文复习【文言文阅读课案二:文言文翻译】PPT

课案七:文言文翻译“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题的综合性较强,涉及文言实词、文言虚词、文言句式等多方面的知识,是考查考生文言文阅读能力的重要手段,在高考中属于必考题,也是考生常失分的题型。

从阅卷实际来看,首先要采准3大赋分点(关键实词、关键虚词和文言句式),以获取要点分;再运用文言文翻译的6字诀,确保翻译句子更规范,从而取得满分。

真题呈现(2016·全国卷Ⅰ)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目。

(19分)原创迁移,文言翻译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密州民田产银,或盗取之,大理当以强。

②此禁物也,取之虽强,与盗物民家有间矣。

③公亮方厚庄重,沉深周密,平居谨绳墨,蹈规矩;然性吝啬,殖货至巨万。

答案 ①密州民田盛产银子,有人偷取银子,大理寺以强盗罪判决他们。

(翻译时注意:大理、当、以强、状语后置)②这是禁物,偷取银子虽然是强盗行为,但与从百姓家中盗取财物有区别。

(翻译时注意:判断句式、强、间)③曾公亮端庄忠厚,办事沉稳周密,平时谨守法度,循规蹈矩,但性情吝啬,积累财富达巨万。

(翻译时注意:绳墨、殖货)教材联想,举一反三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

(《烛之武退秦师》)②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鸿门宴》)③衡下车,治威严,整法度,阴知奸党名姓,一时收禽,上下肃然,称为政理。

(《张衡传》)答案 ①假如灭掉郑国对您有好处,怎敢冒昧地拿这件事情来麻烦您。

②派遣将士把守函谷关的原因,是为了防止其他流寇的进入和意外事故(的发生)。

③张衡上任之后治理严厉,整饬法令制度,暗中探得奸党的姓名,一下子同时逮捕,拘押起来,于是上下敬畏恭顺,称赞政事处理得好。

【真题试做】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分)A.为政有能声/盗悉窜他境/至夜户不闭/尝有使客亡橐中物移书/诘盗/公亮报/吾境不藏盗/殆从者之廋耳/索之/果然B.为政有能声/盗悉窜他境/至夜户不闭/尝有使客亡橐中物/移书诘盗/公亮报/吾境不藏盗/殆从者之廋耳/索之/果然C.为政有能声/盗悉窜/他境至夜户不闭/尝有使客亡橐中物移书/诘盗/公亮报/吾境不藏盗/殆从者之廋耳/索之/果然D.为政有能声/盗悉窜/他境至夜户不闭/尝有使客亡橐中物/移书诘盗/公亮报/吾境不藏盗/殆从者之廋耳/索之/果然解析 给文言断句的前提是粗通大意,然后利用句中的人名、地名、官职名、文言虚词、句子结构以及语段中动词的宾语或补语等断句。

2019高考复习——文言文基础知识ppt课件

2019高考复习——文言文基础知识ppt课件
——实词
;.
1
高考文言实词释义的误区
1.不辨古今,以今义解释古义。 从词义角度,将古代汉语的实词与现代汉语作比较,可以分为三类: (1)词义完全相同; (2)完全不同; (3)既有联系,又有区别——从词义的古今变化来看,又可分为词义扩大、词义缩小、 词义转移、感情色彩变化和名称说法改变等五种情况。
;.
2
高考文言实词释义的误区
2.不知通假,以通假字为本字。
3.不明活用,未按活用类型解释词义。 【动词、形容词、名词的使动用法,形容词、名词的意动用法,名词用作动词,名词用 作状语等四大类七种情况。】
4.不分单双,将两个单音字误作一个双音词。
;.
3
高考文言实词考查内容
1.文言实词: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量词。
表示因果关系的关 联词
余叩所以 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 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
;.
12
常见常用古今异义词
词语
古义
今义
例句
用心 因为心思
读书用功或肯动脑 蚓…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

一也
美人 妃嫔
美貌女子
秦王大喜,传以示美人及左右
鱼肉 鱼和肉 左右 侍卫人员 牺牲 作祭礼的牲畜
鱼的肉 1、方位词 2、控制
“尊”代替形声字“樽”,“樽”,木旁,是“酒杯”的意思。
;.
7
(二)通假字的辨别 “形声辨义法”:形声字“声旁”表音,“形旁”表义。
2. “形声字”代替“声旁字” 食之不能尽其材
3. 同声旁的形声字的替代 ①距关,毋内诸侯 ②此小大之辩也
“材”是形声字,代替声旁字“才”
“距”代替本字“拒”,“把守”的意思 “辩”通“辨”,“区别”的意思

2019高考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题之文言实词复习-新人教版 PPT 课件

2019高考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题之文言实词复习-新人教版 PPT 课件
地下工作——“地下”比喻隐藏在敌人的势力范围内 点滴经验——“点滴”比喻零星的、微小的 冻结资金——“冻结”比喻阻止流动或变动 乱扣帽子——“帽子”比喻罪名或坏名义
(二)掌握词义的两种引申方式
1、连锁式。即 本义和引申义环 环相扣,逐步延 伸开来。
例如: 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一女不织,或受之寒 大渡桥横铁索寒
词短语作状语,普通 名词很少作状语。
位名词、普通名词等名 词常常作状语。
主语 + 【名词】 + 谓语
活用为状语
名词活用为状语(例句)
主语
相如〖廷〗叱之
吾得〖兄〗事之
其一〖犬〗坐于前
谓语
君子博学而〖日〗三省乎己
名词活用为状语
名词活用为状语的类型有:
一、表示时间
1、时汉连伐胡。(当时) 2、日侍坐备顾问。 3、怨酷日深,艰辛历尽。 “日、月、岁”在动词前作状语,含有
4、词义轻重有变化
• 即词义强化或弱化。“憾”的古义 是“怨恨、不满”,现在表“遗 憾”,古义比今天的程度要高。再 如“恨”,古代多表“遗憾”,不 满意,现在则表仇恨、怀恨,程度 加重了。
5、感情色彩 变化
• “爪牙之士”中的“爪牙”古代是 褒义词,是“得力助手”之义,现 在则比喻坏人的党羽,变为贬义词。
动词用作名词
主语位置
盖其又深,则其至又加少矣。
到这里的人
追亡逐北
宾语位置
宾语位置
逃兵
• 动词用作名词
• 文言文中,动词往往用作句子的主语或宾语,有时又受“其”“之”等词语修饰 限制,这使之具有了名词的特点。如:“追亡逐北,流血漂橹”中的“亡”“北” 均为动词用作名词,意思是败逃的人。
• ①殚其地之出,竭其庐之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06--2009年安徽省自主命题后 安徽卷实词考查一览表
年 份 涉考的实词
2006
2007 2008 2009
A.《诗》《书》所述,要在安民 B.吾州里有千头木奴,不责汝衣食 C.询之老成,验之行事 D.资生之业,靡不毕书
A、往年得之友人所遗者 C、必尽效其所有而后快
B、示周、秦、汉魏以上人 D、是以好之而不厌
涉考的虚词句子
全国卷1、全国卷2、宁夏卷、重庆卷、福建卷、辽宁卷、江苏卷 未单独设置虚词考查题
天津卷 四川卷
A、今乃用之,可乎; 精思傅会,十年乃成
B、其为君亦犹是也, 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
C、彼知其将反于齐, 赵尝五战于秦
D、君何不杀而授之其尸, 卒廷见相如,毕礼而归之
A、州之士满二百人,乃得立学 今少卿乃教以推贤进士
全国卷2 宁夏卷 天津卷
A、禀至行,养亲必已力 B、性闲木功,佣赁以给供养 C、日暮作毕,受直归家 D、于里中买粜,然后作爨 A、为震威兵马监押,摄知城事 B、昭率老幼婴城,敌攻之力 C、于是夜缒而出,薄其营 D、城上鼓噪乘之,杀获甚众
A、君有加惠于其臣 B、治国不失秉 C、君若宥而反之 D、是君与寡君之贼比也
于此
祈祷非迪所宜,其毋令往 周怀政之诛,帝怒甚 迪请发内藏库以佐国用 臣不知皇太后盛德,乃至
2006—2009年安徽自主命题后 虚词考查一览表
卷别
涉考的虚词句子
虚词
2006年安 徽卷
9.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
的一组是
A.神农为耒耜,以利天下
以于
蔺相如徒以口舌为劳
B.李衡于武陵龙阳汜洲上作宅
B、未及为而去
人非生而知之者
C.即因民钱作孔子庙
相如因持璧却立,倚柱
D.无珍产淫货以来四方游贩之民
问征人以前路
上海卷 浙江卷 江西卷 湖南卷
A.①周以母故
②而告以成功
B.①饭之而去
②涵淡澎湃而为此也
C.①评者谓为明世第一 ②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
D.①入其姓名
②今其智乃反不能及
A.皆以儿戏害其国
A、休复执论 C、帝不能夺
B、休直方不务进趋 D、吾不用休,社稷计耳
A.延余两人坐 C.过立恭宿别
B. 降跽谢过 D.而乐无加乎此
近期文言文实词考查的一些特点
▪ 一、实词考查基本上是要求选出“不正确”项; ▪ 二、考查范围是以中学学过的为主,教材出现频率
较高的实词; ▪ 三、选文虽是教材之外的,但却是给出的确定实词
C、饮食起居、动静百为,不能勉以随人
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
D、能推食与人者,尝饥者也 《齐谐》者,志怪者也
山东卷 广东卷
A.攻原得卫者 B.侍公而食 C.为鼓以与百姓为戍 D.敌人旦暮且至击汝
假舆马者 信而见疑 洎牧以谗诛 若属且为所虏
A. 李迪字复古,其先赵郡人 B. 发兵捕之,久不得 C. 时频岁蝗旱,何问以济 D. 陛下有几子,乃欲为此计
D.不能尽述,述其近似者! 今者出,未辞也,为之奈何
3、鉴赏评价 D 这部分侧重于对古诗词的鉴赏,在文 言考查时涉及得极少。
关键词:实词,虚词,句式,翻译,筛选,归纳概括,分析综合,鉴赏评价。
2009年全国各省市, 2006—2009年安徽省文言文考题
卷别
涉考的实词句子
全国卷1
A、为政清静,不严而肃 B、会兴辽东之役 C、所在征敛,人不堪命 D、动之军法从事
几以捕系死
B.轻死生而重于画
不患贫而患不安
C.然为人取去
君为我呼入
D.譬之烟云之过眼
不知东方之既白
A.何忧为
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
B.客偿博所负
将以求吾所大数也
C.若中心愿之乎
非曰能之,原学焉
D.至夜分,乃散去 良乃入,具告沛公
A、其为变亦酷矣
吾其还也
B、往往清丽奇伟,工于举业百倍
亦以明死生之大,匹夫之有重于社稷也
江西卷 A、诸君何为数饮相咨嗟也 B、事连吾侪
C、能偿者捐其息 D、贫者立券还之
湖南卷 山东卷
A、季秋之月,天地始肃 B、及繁霜夜零,旦起而视之 C、予世之介士也 D、子胥不奔,则不能入郢 A、遂与大夫期十日 B、会天疾风 C、犯风而罢虞人 D、过而击之也
广东卷
A、开奇之,曰:“公辅材也。” B、以章献起于寒微 C、上大寤,由是独诛怀政 D、昊攻延州,武事久驰 (当年唯一的要求找出正确的一项的考题)
2010年皖江四市高考研讨会
从考纲、考题管窥 高考文言文复习
马鞍山市当涂二中陈宏宝 2010年3月12日
一、文言文考什么 二、近期文言文考查选材的特点 三、文言文几点复习建议
文言文考什么?
1、理解 B (1)理解常见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2)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 (3)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 (4)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 2、分析综合 C (1)筛选文中的信息, (2)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 (3)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
四川卷 上海卷 重庆卷 辽宁卷 江苏卷 浙江卷 福建卷
A、其施设皆素所见闻而已 B、讲章句、课文字而已
C、而革近世之不然者
D、故其俗一而不杂
写出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1)漫应曰( ) (2)宽备言其状( )(唯一采用此种考法的省市)
A、乃以博财物耶 C、规小得而大失者也
B、禄秩优厚 D、事觉自死
含义所根据的条件,说明高考考查学生掌握文言实 词的情况,不是简单地对原来的知识的复现和回忆, 而是借助上下文意,考查运用这些知识来解决实际 问题的迁移能力。 ▪ 四、安徽卷考查的实词及义项都是教材上出现过的, 以本为本,触类旁通,在实词复习中尤其要落到实 处。
2009年各省市涉及 虚词考查一览表
卷别
其之
此所谓战胜于朝廷C.家犹国,犹家,其义一也王之好乐甚,则齐国其庶几乎
D.鄙意晓示家童,未敢间之有识
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
2007年 安徽卷
2008年 安徽卷
2009年 安徽卷
A.当一砚之用,不知其为古也 于乱石间择其一二扣之
B.褰裳濡足,被僇辱而不知羞。 溪虽莫利于世,而善鉴万类;
C.则庸俗人亦从而效之 欲奉诏奔驰,则刘病日笃z
A、引为左军行参军,以治干称 B、躬耕以养弟妹 C、蛮夷不宾,盖待之失节耳 D、至郡,布恩惠之化
A、遂属其家通明
B、皆逡巡引却
C、通明故魁垒丈夫也 D、率倜傥非常之人
A、虽尤物不足以病 C、常与寒士角
B、然去而不复念也 D、以蓄其所有
A、自新随口而应,若素了者 B、不知贫贱之为戚也
C、县吏怪其意气
D、见其面斥人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