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心理健康与辅导-课程教学大纲

合集下载

二年级心理健康教学大纲

二年级心理健康教学大纲

二年级心理健康教学大纲一、教学目标本教学大纲旨在培养二年级学生的心理健康意识,提高他们的情绪管理能力和人际交往技巧,促进他们全面发展和良好的研究状态。

二、教学内容1. 心理健康意识的培养- 让学生了解并认识到心理健康的重要性- 培养学生自我关注、自我认知和自我评价的能力2. 情绪管理能力的提升- 帮助学生认识和理解自己的情绪- 引导学生学会积极应对压力和消极情绪- 培养学生积极乐观的心态和适应能力3. 人际交往技巧的培养- 培养学生与他人建立良好关系的能力- 引导学生学会倾听和表达- 培养学生解决冲突和合作的能力4. 研究状态的调适- 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研究惯和研究方法- 引导学生正确对待研究中的困难和挫折- 培养学生的自主研究能力和自信心三、教学策略1. 创设情境教学- 设计真实生活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体验和研究- 运用故事、游戏等方式激发学生的研究兴趣2. 合作研究- 引导学生在小组内互相合作和交流-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能力3. 游戏化教学- 利用游戏元素设计教学活动,增加学生的参与度和积极性- 通过游戏激发学生的研究动力和好奇心四、教学评估1. 观察评估- 教师通过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评估其对心理健康教育的接受程度和实际应用能力2. 问卷调查- 设计简单的问卷,了解学生对心理健康教育的认知和态度变化3. 研究成果展示- 要求学生展示他们在心理健康教育中所学到的知识和技能五、教学资源1. 教材:选用符合二年级学生心理发展特点的教材,如《心理健康启蒙读本》等2. 多媒体设备:使用投影仪、电脑等设备展示教学内容和多媒体资源3. 游戏道具:准备一些适合二年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学游戏道具,如情绪卡片、合作拼图等六、教学安排根据学校课程设置和教学计划,安排每周一至两节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持续开展一学期。

七、教学反思与调整教师应及时对教学效果进行反思和调整,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反馈结果,适时调整教学内容和策略,以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小学生心理辅导大纲

小学生心理辅导大纲

《小学生心理辅导》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情况课程中文名称:小学生心理辅导课程英文名称:Pupils' Psychological Counseling课程类别:课程性质:课程代码:总学分数:2总学时数:32 其中理论学时数:18 实践(实验)学时数:14适用对象:小教本科先修课程:普通心理学、儿童发展心理学、教育心理学开课学期:六开课单位:全院二、课程教学目的小学生心理辅导是研究小学生的心理活动的一般规律的一门应用理论学科。

课程主要包括课堂讲授、作业练习和课堂观摩等三个部分。

本课程力求使学生掌握学生心理辅导的研究成果,心理辅导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个别心理辅导过程和、团体心理辅导等基本理念,掌握心理辅导的主要方法以及小学生评估的特点与一般方法。

通过教学使学生对小学生心理辅导的性质、问题和辅导技术与方法有所了解,为今后成为一名合格小学教师夯实良好的心理学基础。

同时,加强学生对自身的认识,提高他们在生活和工作中的适应能力。

三、先修课的要求具有一定的心理学知识和教育理论四、课程教学内容、要求及重点、难点第一章绪论(4课时,讲授)(一)主要内容第一节小学生心理辅导的意义(2课时)第二节小学生心理辅导的内涵(1课时)第三节小学生心理辅导的目标第四节小学生心理辅导的内容第五节小学生心理辅导工作的开展(原教材第11章中的小学生心理健康教师的职责与素质、心理辅导室的建设,共1课时)(二)教学要求了解小学生心理辅导学习的意义、研究对象和范畴;小学生心理辅导工作的开展。

掌握小学生心理辅导工作的开展。

(三)重点和难点小学开展心理辅导的意义;心理辅导与德育工作的关系。

第二章小学生心理辅导的基本理论(12课时,讲授、练习)(一)主要内容第一节精神分析理论第二节行为主义理论第三节焦点解决短期心理咨询理论与技术第四节理性情绪疗法(二)教学要求要求掌握精神分析疗法、行为疗法、焦点解决短期心理咨询、理性情绪疗法等几种派别的心理辅导(治疗)理论的基本观点、常用技术及其应用。

一年级上册的心理健康教学大纲

一年级上册的心理健康教学大纲

一年级上册的心理健康教学大纲
目标
本教学大纲的目标是帮助一年级学生建立良好的心理健康意识,提供简单的心理健康知识和技能,以促进他们的综合发展和研究成就。

教学内容
1. 身心健康
- 了解身体和心理健康的重要性
- 学会保持良好的卫生惯和饮食惯
- 掌握简单的放松和呼吸练,以缓解压力
2. 情绪管理
- 认识常见的情绪,如快乐、悲伤、愤怒等
- 学会表达自己的情感和需要
- 发展积极的情绪调节策略,如深呼吸、找人倾诉等
3. 人际关系
- 探索友谊的重要性和如何与他人建立良好的关系
- 研究尊重他人和分享的重要性
- 发展团队合作和解决冲突的能力
4. 自我认知
- 帮助学生了解自己的个人特长和兴趣
- 培养积极的自我形象和自尊心
- 鼓励学生制定简单的研究目标和计划
教学方法
- 利用故事、图片和游戏等形式,引导学生理解和接受心理健康知识
- 通过小组讨论和角色扮演等互动方式,促进学生的参与和合作
- 提供简单的练和活动,让学生实践和巩固所学内容
评估方式
- 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和表现
- 收集学生完成的练和作业
- 定期进行简单的心理健康知识测试
教学资源
- 心理健康教材和练册
- 图片、卡片和游戏道具
- 学生笔记本和绘画工具
时间安排
本教学大纲的内容将在一学期内完成,每周安排一到两节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每节课时为45分钟。

备注
教师在教学实施过程中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进展,适当调整教学内容和方法,以确保教学效果的最大化。

---
以上为一年级上册的心理健康教学大纲,供参考使用。

小学生心理健康课程大纲

小学生心理健康课程大纲

小学生心理健康课程大纲一、课程简介心理健康对于一个人的成长和发展至关重要,特别是在小学阶段。

本课程旨在帮助小学生建立健康的心理素质,提高他们的情绪管理能力,增强人际交往技巧,以及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

通过系统地学习心理健康知识,小学生可以更好地应对生活中的各种挑战,促进身心健康的发展。

二、课程目标1. 增强小学生对心理健康重要性的认识,提高他们的自我关爱意识。

2. 培养小学生良好的情绪管理能力,使他们能够积极面对生活中的困难与挫折。

3. 提升小学生的人际交往技巧,增进同学间的友谊与团队协作。

4. 帮助小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提高他们的生活品质。

5. 增强小学生的心理素质,使他们更加坚强、自信和独立。

三、课程内容第一章:心理健康基础知识1. 心理健康的定义与重要性2. 影响心理健康的因素3. 心理健康与生理健康的关系4. 自我关爱与心理健康第二章:情绪管理与调适1. 情绪的类型与特点2. 情绪管理的重要性3. 情绪调适的方法与技巧4. 情绪释放与心理健康第三章:人际交往与沟通技巧1. 人际关系的建立与维护2. 沟通技巧的重要性3. 有效沟通的方法与技巧4. 冲突解决与心理健康第四章: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1. 生活作息规律的养成2. 饮食健康的意义3. 运动锻炼对身体的好处4. 良好习惯与心理健康第五章:心理素质的提升1. 心理素质的定义与重要性2. 增强心理素质的方法与技巧3. 面对挫折与压力的应对策略4. 自信与独立心的培养四、教学方法1. 讲授:讲解心理健康的基本概念、理论及其相关知识。

2. 案例分析:通过实际案例,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心理健康的重要性。

3.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心理健康问题,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4. 角色扮演:模拟实际场景,培养学生的情绪管理能力和人际交往技巧。

5. 实践活动:组织学生参与心理素质拓展活动,提升他们的心理素质。

五、课程评估1. 平时成绩:包括出勤、作业、课堂表现等,占总成绩的30%。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大纲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大纲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大纲一、《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说明(一)课程代码:03231023(二)课程英文名称:Education of Mental Health in school(三)开课对象:心理咨询选修(四)课程性质: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是我国各大学心理学专业和教育专业非常重要的一门课程。

青少年时期是人一生当中生理发育和心理发展的一个特定时期。

本门课程就此讲述在青少年时期的心理发展特点以及常见心理障碍的调适。

为广大心理学专业学生以后从事心理教育工作打下扎实的基础。

(五)教学目的:让心理学专业的学生掌握青少年的心理健康与心理咨询的一些基本知识及方法,关注青少年心理健康。

(六)教学内容:青少年心理健康发展的特点;常见的心理疾病及治疗;以及家长,教师对青少年身心发展的影响。

(七)学时数、学分数及学时数具体分配学时数: 36 学时分数: 2 学分学时数具体分配:(八)教学方式:讲授法。

(九)考核方式和成绩记载说明考查科目二、讲授大纲与各章的基本要求第一篇中小学生心理健康及其心理发展教学要点:心理发展的实质,心理发展的阶段教学时数:10 学时教学内容:第一节心理发展的实质一、发展的概念二、两种发展理论第二节青少年的心理发展一、现代社会青少年的心理发展特征二、人格发展的独有特点考核要求第一节心理发展的实质一、发展的概念(掌握)二、两种发展理论(掌握)第二节青少年的心理发展一、现代社会青少年的心理发展特征(领会)二、人格发展的独有特点(掌握)第二篇中小学生常见的心理疾病教学要点:神经症;精神症及一些身心疾病。

教学时数:16 学时教学内容:第一节神经症一、神经衰弱二、焦虑症三、恐怖症四、强迫症五、疑病症第二节严重的精神疾病一、精神分裂症二、躁狂抑郁症三、反应性精神病第三节心身疾病一、心身疾病的概念二、分类三、青少年常见的身心疾病1‘心脏神经症2、神经性心绞痛3.神经性呕吐4.神经性厌食5.偏头痛6.过度换气综合症第四节适应不良综合症一、学习适应不良所致的综合症1.学校恐怖综合症2.考试综合症3.学校适应不良综合症二、社会适应不良所致的综合症1.青年适应不良综合症2.溺爱综合症三、现代生活方式适应不良1、电视迷综合症2、自动化心理压迫综合症考核要求:第三篇客观环境对中小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教学要点:家长及老师在教育中小学生时应注意的一些问题。

六年级心理健康课程教学大纲

六年级心理健康课程教学大纲

六年级心理健康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性质及任务六年级心理健康课程是一门旨在提高学生心理素质、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课程。

本课程的任务包括:帮助学生认识自我、探索自我、完善自我,培养积极乐观的心态和良好的情绪管理能力,增强人际交往能力,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促进学生全面健康成长。

二、教学目标1. 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培养积极乐观的心态,增强自信心和自尊心。

2. 帮助学生掌握人际交往技巧,增强人际沟通能力。

3. 培养学生良好的情绪管理能力,学会应对各种情绪困扰。

4. 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培养积极的生活态度。

5. 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提高身体素质和心理健康水平。

三、教学内容与要求1. 认识自我:帮助学生了解自己的兴趣、爱好、优点、缺点,认识自己的独特性。

2. 情绪管理:教授学生认识和理解自己的情绪,掌握基本的情绪调节技巧,如放松技巧、积极思考等。

3. 人际交往:教授学生如何与他人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学会沟通技巧、倾听技巧和表达技巧等。

4. 面对压力:帮助学生了解压力的来源和影响,掌握应对压力的方法和技巧。

5. 价值观与人生观: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培养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

6. 家庭关系:教授学生如何与家人建立良好的沟通和互动关系,促进家庭和谐。

7. 培养积极心态:帮助学生培养积极的心态和品质,如勇敢、自信、乐观、感恩等。

四、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帮助学生认识自我、掌握情绪调节技巧、提高人际沟通能力、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2.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正确认识自己的优点和缺点,如何应对各种情绪困扰,如何与家人建立良好的沟通和互动关系。

五、教学方法与手段1. 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如小组讨论、角色扮演、案例分析、心理游戏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2. 结合实际生活,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中,提高其实用性和有效性。

3. 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根据学生的不同需求调整教学内容和方法,做到因材施教。

小学生心理健康与辅导-课程教学大纲

小学生心理健康与辅导-课程教学大纲

小学生心理健康与辅导-课程教学大纲《小学生心理健康与辅导》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说明1、课程性质、任务本课程是培养能适应21世纪我国基础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具有专科学历的小学教师的一门应用理论学科。

本课程力求使学生掌握学生心理辅导的研究成果,心理辅导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个别心理辅导过程和小组心理辅导、团体心理辅导等基本理念,游戏辅导、心理剧等主要方法以及小学生心理咨询与评估的特点与一般方法。

树立科学的心理辅导观,能够熟练运用学生心理辅导的基本概念和规律、技术和方法,懂得如何建立学生心理档案,为以后的教学实践打下良好的基础。

同时,加强学生对自身的认识,提高他们在生活和工作中的心理自我保健及适应能力。

本课程通过分析和解决小学生的一般心理问题为小学教育实践和学生心理健康发展服务;学会结合小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与心理问题的解决方案的设计,提高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的意识和能力,为今后成为一名合格小学教师夯实良好的心理学基础。

2、课程教学目的和要求心理辅导是一门综合了心理学、教育学、社会学等相关学科知识的专业性、实践性、操作性极强的课程,也是现代教师必备的基本素质。

因此学生心理辅导如何开展对于未来的教师而言,显得非常重要。

课程要求学生认真学习《小学生心理健康与辅导》教材,并主动阅读相关参考资料文献、案例分析。

在了解小学生心理特点的基础上,学习心理辅导的基本理论、方法与技术,包括概念、历史发展、咨询要素、咨询目标、咨询程序、会谈及会谈技巧、咨访关系等。

引导学生明确心理咨询与治疗的理论是指向实践的,是实践中的理论,是操作的理论。

因此,学习者必须结合自己的经验去体悟、应用。

要求学生能运用所学理论分析具体的案例,识别常见的学生行为问题,把握学生行为背后掩盖着的深层心理问题,开展心理咨询与辅导;同时,学会撰写辅导案例的一般方法,能设计操作具体的班级心理健康教育活动。

集体课常规教学,教师课堂重点讲解为主,学生自学为辅,个别问题集体讨论。

小学心理健康课程大纲

小学心理健康课程大纲

小学心理健康课程大纲【小学心理健康课程大纲】一、课程背景与目的小学心理健康课程旨在培养学生积极的心理状态和良好的心理素质,提升他们的情绪管理和问题解决能力,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

通过系统的课程设计和实施,使学生能够积极应对心理问题,增强自我认知与自我调适的能力。

二、课程内容与安排1. 启蒙课程- 培养学生对心理健康的初步认识和兴趣。

- 着重介绍情绪管理的重要性,学习基本的积极情绪调节策略。

2. 自我认知与情绪管理- 学习自我认知的概念与技巧,提高对自己特点和优势的认识。

- 掌握有效的情绪管理策略,包括积极情绪表达、压力释放技巧等。

3. 社交关系与沟通技巧- 学习人际交往的基本原则和技巧,如友善待人、尊重他人等。

- 培养良好的沟通能力,学习主动倾听和表达自己的观点。

4. 解决问题与决策能力- 学习问题解决的基本步骤和方法,培养分析和处理问题的思维能力。

- 培养良好的决策能力,学习权衡利弊和取舍的技巧。

5. 健康心理与逆境应对- 引导学生建立积极的心理态度,培养心理韧性和抗挫折能力。

- 掌握适应性应对方式,提升应对困难和挑战的能力。

6. 心理健康与社会责任- 增强学生对他人心理健康的关注和帮助意识。

- 培养学生的公民责任感,促进友善与包容的社会氛围。

三、教学方法1. 多媒体教学采用图文并茂、生动有趣的多媒体教材和教具,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信息的吸收与理解。

2. 互动式教学通过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互动形式,培养学生的合作与表达能力,促进思维的发展。

3. 情景模拟通过真实情境的模拟演练,让学生参与其中,身临其境地体验、观察和解决问题,提升实践操作能力。

4. 案例分析通过真实案例的分析和讨论,引导学生思考和分析不同心理问题,培养解决问题的思维方法。

四、教学评估与考核1. 课堂表现评价根据学生课堂参与度、合作态度、讨论质量等进行综合评价,体现学生的主动性和互动能力。

2. 作业与实践评估布置个人或小组作业,并对作业进行评分,评估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与应用能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生心理健康与辅导》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说明
1、课程性质、任务
本课程是培养能适应21世纪我国基础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具有专科学历的小学教师的一门应用理论学科。

本课程力求使学生掌握学生心理辅导的研究成果,心理辅导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个别心理辅导过程和小组心理辅导、团体心理辅导等基本理念,游戏辅导、心理剧等主要方法以及小学生心理咨询与评估的特点与一般方法。

树立科学的心理辅导观,能够熟练运用学生心理辅导的基本概念和规律、技术和方法,懂得如何建立学生心理档案,为以后的教学实践打下良好的基础。

同时,加强学生对自身的认识,提高他们在生活和工作中的心理自我保健及适应能力。

本课程通过分析和解决小学生的一般心理问题为小学教育实践和学生心理健康发展服务;学会结合小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与心理问题的解决方案的设计,提高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的意识和能力,为今后成为一名合格小学教师夯实良好的心理学基础。

2、课程教学目的和要求
心理辅导是一门综合了心理学、教育学、社会学等相关学科知识的专业性、实践性、操作性极强的课程,也是现代教师必备的基本素质。

因此学生心理辅导如何开展对于未来的教师而言,显得非常重要。

课程要求学生认真学习《小学生心理健康与辅导》教材,并主动阅读相关参考资料文献、案例分析。

在了解小学生心理特点的基础上,学习心理辅导的基本理论、方法与技术,包括概念、历史发展、咨询要素、咨询目标、咨询程序、会谈及会谈技巧、咨访关系等。

引导学生明确心理咨询与治疗的理论是指向实践的,是实践中的理论,是操作的理论。

因此,学习者必须结合自己的经验去体悟、应用。

要求学生能运用所学理论分析具体的案例,识别常见的学生行为问题,把握学生行为背后掩盖着的深层心理问题,开展心理咨询与辅导;同时,学会撰写辅导案例的一般方法,能设计操作具体的班级心理健康教育活动。

集体课常规教学,教师课堂重点讲解为主,学生自学为辅,个别问题集体讨论。

充分利用多媒体和网络进行教学,广泛运用案例分析、课件演示、现场观摩、学生讨论教学,结合课外自我实践、自觉运用心理辅导的方法来帮助其他同学克服心理问题,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目的的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以及自主学习的能力。

3、课程适用专业与教学时数分配
本课程适用于初等教育各专业,本课程共34学时(按17周计算)。

教学内容与时间安排
二、课程教学内容、重点及难点
本课程以小学生各阶段心理发展的特点为主要内容,包括语言、认知、智力、情绪、个性与社会性、自我与性别角色、交往及道德的发展。

其中语言、认知、智力、情绪等部分的内容为重点内容。

难点在与学生缺乏实际经验,有的术语和概念理解起来较难。

具体章节安排如下:
第一章小学生心理健康概述(4学时)
课程教学内容:
1、小学生心理健康的含义及标准
2、小学生心理健康的现状
3、影响小学生心理健康的因素
4、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课程重点及难点:理解小学生心理健康的概念,掌握影响小学生心理健康的因素
第二章小学生心理辅导概述(4学时)
课程教学内容:
1、小学生心理辅导的含义、特点及任务
2、小学生心理辅导的内容
3、小学生心理辅导的过程和技巧
4、影响小学生心理辅导关系的因素
课程重点及难点:了解心理辅导的含义、特点及任务,掌握心理辅导的内容,把握影响小学生心理辅导关系的因素。

第三章小学生心理健康与辅导的基本理论和方法(4学时)
课程教学内容:
1、精神分析理论、
2、行为主义理论
3、人本主义理论
4、认知疗法
5、森田疗法
6、现实疗法
课程重点及难点:理解所有的理论体系,运用理论体系
第四章小学生心理发展的特点(3学时)
课程教学内容:
1、小学生生长发育的规律和特点
2、小学生心理发展的特点
3、小学生心理发展的主要矛盾
课程重点及难点:小学生生长发育的规律和特点,小学生心理发展的特点,小学生心理发展的主要矛盾
第五章小学生学习心理健康与辅导(2学时)
课程教学内容:
1、小学生学习障碍的表现及矫正
2、小学生考试焦虑的表现及调适
3、小学生如何科学用脑
课程重点及难点:小学生学习障碍的表现及矫正,小学生考试焦虑的表现及调适
第六章小学生自我意识的发展与辅导(2学时)
课程教学内容:
1、小学生自我意识发展的特点
2、小学生自尊与自卑心理
3、小学生自我意识的培养与辅导
课程重点及难点:了解小学生自我意识发展的特点,小学生自尊与自卑心理
第七章小学生心理行为问题与心理适应问题的辅导(2学时)
课程教学内容:
1、小学生心理行为问题概述
2、小学生心理行为适应问题及辅导
课程重点及难点:小学生心理行为问题概述,小学生心理行为适应问题及辅导
第八章小学生不良行为问题与不良个性心理的辅导(2学时)
课程教学内容:
1、小学生不良行为问题及辅导
2、小学生不良个性心理的辅导
课程重点及难点:了解小学生不良行为问题及辅导,掌握小学生不良个性心理的辅导
第九章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网络(2学时)
课程教学内容:
1、家庭教育与小学生心理健康
2、学校教育与小学生心理健康
3、社区教育与小学生心理健康
4、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网络的构建
课程重点及难点:家庭教育与小学生心理健康,学校教育与小学生心理健康,社区教育与小学生心理健康
第十章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程设计(2学时)
课程教学内容:
1、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程概述
2、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程设计
3、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程实施与评价
课程重点及难点: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程概述,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程设计
第十一章小学生心理咨询的理论与技术(2学时)
课程教学内容:
1、心理咨询概述
2、小学生心理咨询任务和内容
3、小学生心理咨询形式及过程
4、小学生心理咨询常用技术
课程重点及难点:小学生心理咨询任务和内容,小学生心理咨询形式及过程
第十二章小学生心理健康的测量与评价(2学时)
课程教学内容:
1、小学生心理健康测量与评价概述
2、小学生心理健康测量与评价过程与方法
3、常见的小学生心理健康测验量表及其使用
课程重点及难点:小学生心理健康测量与评价过程与方法,常见的小学生心理健康测验量表及其使用
三、课程与其它课程的关系
《小学生心理健康与辅导》与其相关学科《普通心理学》《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等课程具有前后相承的关系,其间相互渗透,彼此相容。

四、考核方式与要求
考核性质:考试
考核方式:闭卷笔试
考核成绩比例构成:
(1)本课程采用平时形成性考核和期末终结性考试相结合的方式。

考核总分为100分,平时形成性考核占总分20%,期末终结性考试占总分80%,总成绩60分为及格。

(2)平时成绩占总成绩20分。

平时成绩考核内容包括独立完成教师要求的文字教材中的相关练习和思考题。

五、成绩评定办法
成绩评定要求:平时成绩(作业、测试、提问等)占20%,期末成绩占80%。

六、教材及参考书
教材
《小学生心理健康与辅导》由郭黎岩编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8年4月第1版
参考书
1、《儿童发展与教育心理学》彭小虎、王国锋主编,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09年7月。

2、《小学生心理辅导》陶恒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年5月。

3、《小学生健康教育》郑日昌,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年1月。

4、《小学生心理辅导指南》吴增强主编,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2007年7月。

5、《小学生心理辅导》孙义农主编,浙江大学出版社,2003年9月。

6、《小学儿童发展与教育心理学》沈德立主编,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