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人教版小学音乐四年级下册《苗岭的早晨》公开课教学设计
2024年小学音乐《苗岭的早晨》优质教案教学设计

2024年小学音乐《苗岭的早晨》优质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内容本课选自人音版小学音乐四年级上册第四单元《苗岭的歌声》,重点学习歌曲《苗岭的早晨》。
该歌曲是一首具有苗族音乐特色的歌曲,旋律优美,歌词描绘了苗岭美丽的自然景色和苗族人民的幸福生活。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歌曲《苗岭的早晨》的旋律和歌词,能准确、流畅地演唱。
2. 培养学生对苗族音乐特色的认识和兴趣,提高音乐审美能力。
3. 培养学生合作意识,通过合唱形式表现歌曲,提升团队协作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重点:歌曲《苗岭的早晨》的旋律和歌词学习。
教学难点:歌曲中的苗族音乐特色,如滑音、颤音等演唱技巧。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钢琴、多媒体设备、教学课件。
学具:音乐课本、笔、纸张。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苗族风土人情的图片,引导学生了解苗族音乐特色,激发学习兴趣。
2. 新课内容学习:(1)教师示范演唱《苗岭的早晨》,学生认真聆听,感受歌曲的旋律美。
(2)学生跟随教师学唱歌曲,注意歌曲中的滑音、颤音等技巧。
(3)分小组合作练习,相互纠正,共同提高。
3. 例题讲解:分析歌曲中的乐理知识,如音符、节奏等,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歌曲。
4. 随堂练习:学生独立演唱歌曲,教师进行评价和指导。
5. 合唱练习:将全班分成两个声部,进行合唱练习,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六、板书设计1. 歌曲名:《苗岭的早晨》2. 歌曲旋律:五线谱展示3. 歌词:展示歌曲歌词4. 苗族音乐特色:滑音、颤音等技巧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回家后,为家人演唱歌曲《苗岭的早晨》,并分享所学到的苗族音乐特色。
2. 答案:略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教师应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了解其他少数民族的音乐特色,拓宽音乐视野。
如:组织学生观看苗族音乐表演视频,开展“我是小音乐家”创作活动等。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歌曲中的苗族音乐特色,如滑音、颤音等演唱技巧。
人教版小学音乐四年级下册《苗岭的早晨》教学设计

小学音乐四年级《苗岭的早晨》教学设计教材分析:《苗岭的早晨》是一首富有诗意的曲子,其旋律欢快、活泼,描绘了苗岭晨曦的美丽景象。
这首曲子不仅展现了苗族音乐的特色,同时也融入了现代音乐元素,使得学生在欣赏和学习时能更好地感受民族音乐的魅力。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音乐基础,但在欣赏和理解稍有难度的曲子时,可能还存在一些困难。
此外,学生对民族音乐的认识还不够深入,需要通过本课的学习,培养他们对民族音乐的热爱和兴趣。
教学目标:1.学生能够准确、有感情地演唱《苗岭的早晨》。
2.通过学习,了解苗族的音乐和文化特色。
3.培养学生对民族音乐的喜爱和珍惜民族团结的感情。
教学重难点:重点:学生能够完整、准确地演唱《苗岭的早晨》。
难点:在演唱过程中,把握曲子的节奏和音准,尤其是高潮部分的演唱。
教师语言:亲爱的同学们,今天我们要一起探索一首非常特别的音乐——《苗岭的早晨》。
想象一下,晨曦中的苗岭,薄雾缭绕,鸟儿欢快地歌唱,人们开始忙碌的一天。
这支曲子就是用音符描绘出这样一个美丽的场景。
你们准备好了吗?让我们一起踏上这场音乐的旅程!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故事导入:教师语言:“在很久很久以前,苗岭的一片神秘土地上……”通过讲述关于苗岭的故事,引导学生想象那里的美丽景色和人们的日常生活。
同时播放《苗岭的早晨》,让学生初步感受其旋律和节奏特点。
同时强调歌曲中的重难点部分。
2.音乐与图片结合:展示苗岭的风光图片,让学生视听结合,更好地感受音乐和画面。
同时结合简单的舞蹈动作学习,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感受歌曲的节奏和韵律。
通过模仿和实践,让学生亲身体验苗族音乐的魅力。
通过小组合作与竞赛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和竞争意识。
同时鼓励学生发挥创意和个性,为歌曲表演增添特色。
在小组合作与竞赛过程中注意评价方式的多样化,可以从演唱技巧、舞蹈表现、创意等多个方面进行评价。
同时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进步情况,给予及时的鼓励和指导。
人教版四年级音乐下册《苗岭的早晨》教学设计

苗岭的早晨》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通过聆听《苗岭的早晨》,感受苗族音乐的风格特点。
2.了解口笛的形状与音色。
3.认识“飞歌”,激发学生对中国民族音乐的热爱之情。
重点难点重点1.让学生感受乐曲各段落不同的速度、旋律与表达的不同的情绪。
难点1、学生感受民族音乐,激发对民族音乐的热爱之情。
教学活动活动1【导入】苗岭的早晨师: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共同去了广西壮族刘三姐的家乡听到了她悠扬的歌声也学会了那首《唱山歌》。
今天这节课,老师要带领同学们走进另一个民族,它就是历史悠久的苗族,同学们对这个民族有哪些了解呢?谁来说一说。
生:(回答苗族习俗中关于音乐的常识)师:同学们说到的是苗族人的生活习俗常识,那么老师来说一说苗族人有关音乐方面的常识。
苗族是个能歌善舞的民族。
歌尤以飞歌、情歌、酒歌享有盛名。
舞以苗舞、鼓舞、芦笙舞令人叹为观止。
而器乐则以芦笙为苗族最有代表性的乐器。
接下来我们共同去聆听一段音乐,一起感受一下苗族音乐的魅力。
活动2【讲授】苗岭的早晨三、欣赏口笛曲《苗岭的早晨》(一)初听全曲你还仿佛听到了什么声?生:(清脆的鸟叫声)师:如此清脆的鸟叫声是会是一天中的什么时候呢?生:(清晨)(二)出示课题:刚才我们听到这首乐曲,就叫《苗岭的早晨》接下来让我们分段来聆听。
(三)分段聆听:1、初听第一部分:请你边听边思考两个问题(1)这么动听的鸟叫声是用什么乐器来演奏的?(口笛)(2)你仿佛看到了一个怎样的画面?2、介绍口笛的形状与音色口笛是一种小巧玲珑、可含在口中吹奏的笛子,它既能吹奏悠扬的旋律,又具有模仿鸟类鸣叫的造型功能,因而赋予乐曲以生动的趣味。
3、复听第一部分:(1)速度、节奏是怎样的?(2)边听边划图形谱,分析旋律的走向4、认识“飞歌”:介绍“飞歌”的特点:苗族飞歌是苗族歌曲的一种,流行于贵州台江、剑河、凯里等一带。
飞歌的音调高亢嘹亮,豪迈奔放、明快,唱时声振山谷,有强烈的感染力。
多用在喜庆、迎送等大众场合,见物即兴,现编现唱。
音乐课《苗岭的早晨》教案

音乐课《苗岭的早晨》教案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苗族的音乐特点,感受苗族音乐的独特魅力。
2.学会演唱歌曲《苗岭的早晨》,提高音乐素养和审美能力。
3.培养学生热爱民族音乐,传承民族文化的情感。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学会演唱歌曲《苗岭的早晨》,感受苗族音乐的特色。
2.教学难点:歌曲中的民族特色旋律和节奏。
三、教学准备1.课件:介绍苗族风情、音乐特点、歌曲《苗岭的早晨》背景。
2.录音机、音响设备。
3.教学道具:苗族服饰、苗族乐器。
四、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1.老师穿着苗族服饰进入教室,引起学生兴趣。
2.介绍苗族风情,让学生初步了解苗族文化。
二、歌曲欣赏1.播放歌曲《苗岭的早晨》,让学生闭上眼睛聆听,感受歌曲的美感。
三、歌曲学唱1.老师教唱歌曲,注意指导学生掌握民族特色旋律和节奏。
2.学生分组练习,老师巡回指导。
四、课堂小结1.学生演唱歌曲,展示学习成果。
2.老师点评,鼓励学生。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复习歌曲《苗岭的早晨》,巩固知识点。
2.学生分享学唱过程中的心得体会。
二、音乐知识讲解1.讲解苗族音乐特点,如:旋律、节奏、演唱方式等。
2.学生跟随老师学习苗族音乐知识。
三、音乐活动1.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种苗族乐器,进行演奏练习。
2.各组展示演奏成果,老师点评。
四、课堂小结第三课时一、复习导入1.复习歌曲《苗岭的早晨》和苗族音乐知识。
2.学生分享学唱和演奏过程中的心得体会。
二、音乐创作1.学生分组,每组创作一首具有苗族特色的歌曲。
2.各组展示创作成果,老师点评。
三、音乐欣赏1.欣赏其他班级学生创作的苗族音乐作品。
四、课堂小结2.老师强调传承民族音乐的重要性,鼓励学生继续学习。
第四课时一、复习导入1.复习歌曲《苗岭的早晨》和苗族音乐知识。
2.学生分享学唱和演奏过程中的心得体会。
二、音乐舞台剧1.学生分组,每组编排一部音乐舞台剧,展示苗族音乐的魅力。
2.各组展示舞台剧,老师点评。
2.老师展望未来,鼓励学生继续学习民族音乐,传承民族文化。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音乐《苗岭的早晨》教学设计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音乐《苗岭的早晨》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苗岭的早晨》是人教版四年级下册音乐教材中的一首歌曲。
这首歌曲以苗族的生活为背景,描绘了苗族人民在早晨的生活场景,歌曲旋律优美,歌词富有诗意。
通过学习这首歌曲,学生可以了解苗族的文化,增强对民族音乐的认同感。
歌曲为2/4拍,共16小节,节奏欢快,富有弹性。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有一定的音乐基础,能够理解和掌握简单的音乐知识和技能。
他们对民族音乐有一定的兴趣,但苗族音乐对他们来说较为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了解苗族音乐的特点,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苗族的音乐特点,增强对民族音乐的认同感。
2.能够用欢快的情绪演唱《苗岭的早晨》。
3.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提高音乐审美情趣。
四. 教学重难点1.歌曲中的苗族音乐特点。
2.歌曲的节奏和音准。
五. 教学方法1.欣赏法:通过聆听、分析苗族音乐,使学生了解苗族音乐的特点。
2.示范法:教师演唱歌曲,学生跟随模仿。
3.小组合作法:学生分组练习,相互交流,提高演唱技巧。
4.情境教学法:创设苗族生活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感受音乐的魅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包括歌曲音频、视频,苗族生活图片等。
2.乐器:吉他、笛子等。
3.教学道具:苗族服饰、头饰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苗族的生活场景,让学生初步感受苗族的音乐特点。
教师简要介绍苗族音乐的特点,引发学生的兴趣。
2.呈现(5分钟)播放《苗岭的早晨》歌曲,让学生聆听并感受歌曲的美感。
教师引导学生关注歌曲的节奏和音准,对歌曲进行初步分析。
3.操练(10分钟)教师示范演唱歌曲,学生跟随模仿。
重点讲解歌曲中的苗族音乐特点,如音色、节奏等。
学生分组练习,相互交流,提高演唱技巧。
4.巩固(5分钟)学生分组演唱歌曲,教师巡回指导。
对学生在演唱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及时纠正,确保演唱质量。
5.拓展(5分钟)引导学生欣赏其他苗族音乐作品,让学生了解更多苗族音乐知识。
2024年小学音乐《苗岭的早晨》优质教案教学设计

2024年小学音乐《苗岭的早晨》优质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小学音乐教材《音乐之声》第四册第四章《民族风》,详细内容为《苗岭的早晨》。
通过学习这首歌曲,让学生了解苗族音乐的特点,感受民族音乐的魅力。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苗岭的早晨》的旋律、节奏,并能熟练演唱。
2. 培养学生对民族音乐的兴趣,提高音乐鉴赏能力。
3. 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增强集体荣誉感。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歌曲中的一些特殊节奏和旋律的掌握。
重点:熟练演唱《苗岭的早晨》,了解苗族音乐的特点。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钢琴、音响设备、课件、黑板、粉笔。
学具:音乐书、笔、纸。
五、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实践情景引入:播放一段苗族风情的视频,让学生感受苗族的氛围。
提问:同学们知道这是哪个民族的风情吗?今天我们要学习一首关于苗族的歌曲。
2. 新课教学(15分钟)a. 教唱歌曲《苗岭的早晨》。
b. 讲解歌曲中的特殊节奏和旋律。
c. 分组练习,让学生互相指导、交流。
3. 例题讲解(10分钟)a. 出示歌曲《苗岭的早晨》的谱例,分析节奏、旋律。
b. 结合钢琴伴奏,讲解歌曲的演唱技巧。
4. 随堂练习(10分钟)a. 学生自主练习演唱《苗岭的早晨》。
b. 教师巡回指导,纠正学生的错误。
5. 小组合作(10分钟)a. 学生分成若干小组,进行歌曲演唱比赛。
b. 教师评价,给予鼓励和建议。
b. 拓展延伸:介绍苗族的其他音乐作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六、板书设计1. 《苗岭的早晨》2. 内容:a. 旋律、节奏特点b. 演唱技巧c. 小组合作演唱比赛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演唱《苗岭的早晨》,并录制视频。
2. 答案:正确演唱歌曲,节奏、旋律准确。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随堂练习等环节,使学生掌握了《苗岭的早晨》的旋律、节奏,达到了教学目标。
课后,教师应关注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及时给予反馈。
在拓展延伸方面,可以引导学生了解其他民族的音乐,培养学生的音乐素养。
苗岭的早晨-人教版四年级音乐下册教案

苗岭的早晨-人教版四年级音乐下册教案
一、教学目标
1.学习歌曲《苗岭的早晨》的旋律和歌词;
2.了解苗族文化,培养学生对不同民族文化的兴趣和好奇心;
3.进一步培养学生的音乐素养和审美能力。
二、教学重点
1.学习歌曲的旋律和歌词;
2.了解苗族文化。
三、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课件、音乐播放器、音乐教材、苗族文化图片等;
2.学生准备:音乐教材。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
教师介绍苗族文化,让学生了解苗族文化并引起他们的兴趣。
(二)讲授
1.教师向学生介绍歌曲《苗岭的早晨》,讲解歌曲的背景和故事;
2.教师播放歌曲,让学生跟唱。
(三)学唱歌曲
1.教师带领学生学唱歌曲,并注重手势和节奏的训练;
2.让学生跟唱,让学生熟悉歌曲的旋律和歌词。
(四)加深理解
1.教师让学生分组,寻找苗族文化相关的图片并进行简单介绍;
2.学生交流并分享自己的观点和感受。
(五)总结
1.教师和学生一起唱歌,加强学生对歌曲的理解和记忆;
2.教师让学生自由发挥,让学生用自己的方式表现歌曲,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五、教学反思
通过这节课,学生不仅学习了一首优美的歌曲,还了解了不同的民族文化,培养了学生的跨文化意识和对多元文化的认知和探究能力。
学生们在课堂上的表现也比较活跃,很好地完成了授课的任务。
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会进一步注重培养学生的音乐兴趣和审美能力,让学生能够更好地感受和欣赏音乐,享受美好的艺术享受。
2024年四年级下册音乐《苗岭的早晨》教案

2024年四年级下册音乐《苗岭的早晨》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2024年四年级下册音乐教材第三单元《山歌飘扬》中的《苗岭的早晨》。
该曲以苗族音乐为素材,展现了苗族山寨晨曦的美丽景色。
具体内容包括:学习歌曲的旋律、歌词和简单的舞蹈动作;分析歌曲的节奏、调式和结构。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苗岭的早晨》的旋律和歌词,能熟练演唱。
2. 培养学生对苗族音乐特色的认识和欣赏能力。
3. 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和音乐表现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歌曲的旋律、歌词和舞蹈动作。
难点:歌曲中的一些特殊节奏和音乐特色的把握。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钢琴、音响设备、教学课件、黑板。
学具:音乐课本、笔、纸。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苗族山寨的美景图片,引导学生感受苗族的民族特色,引出本节课的主题——《苗岭的早晨》。
2. 新课学习:(1)教师范唱,学生跟唱,熟悉歌曲旋律。
(2)学习歌曲歌词,注意歌词中的音准和节奏。
(3)分析歌曲的节奏、调式和结构,讲解苗族音乐特色。
(4)学习简单的舞蹈动作,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和音乐表现力。
3. 随堂练习:(1)分组练习歌曲的演唱和舞蹈动作。
(2)每组派代表进行展示,其他同学进行评价。
4. 例题讲解:讲解歌曲中的一些特殊节奏,如切分节奏、附点节奏等。
六、板书设计1. 《苗岭的早晨》2. 歌曲旋律、歌词、舞蹈动作。
3. 歌曲节奏、调式和结构。
4. 苗族音乐特色。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回家后,练习演唱《苗岭的早晨》,并尝试创编舞蹈动作。
2. 答案:在下一节课上进行展示,教师进行评价。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针对本节课的教学效果,思考如何改进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2. 拓展延伸:引导学生了解其他民族的音乐特色,如藏族、维吾尔族等,激发学生对多元音乐文化的兴趣。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区分。
2. 新课学习中的歌曲旋律、歌词和舞蹈动作的教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苗岭的早晨》
教学目标
1、通过欣赏《苗岭的早晨》,了解苗族的风土人情,激发对民族音乐的热
爱。
2、根据音乐的情绪为音乐分段。
3、通过表演,进一步感受音乐、表现音乐。
教学重、难点
1、通过欣赏《苗岭的早晨》,激发学生对民族音乐的热爱。
2、根据音乐情绪分段。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教师出示图片(小提琴),指导学生认识乐器的名称及听辩音色。
2、师:它们之间有什么共性?
生:(根据自己的感受说出来)。
师:它们的音色很相似。
3、教师简要介绍:1975年,小提琴演奏家陈钢根据他的创作编成了小提琴
独奏曲。
他发挥了小提琴音色的特点,使得这首充满浓郁民族风格的音乐大放异彩。
二、简要介绍苗族风土人情
教师介绍苗族的居住环境(文本)及、服饰(文本)、乐器(图片)并出示相关图片。
三、初步欣赏
1、师:今天,我们就来欣赏由小提琴演奏的表现苗族人民生活的乐曲《苗
岭的早晨》。
2、师:你们听到音乐中出现过几种情绪?
生:有两种,欢快的和抒情的。
3、师:根据音乐的情绪我们可以给音乐分段,下面我们再来听,听到欢快
的情绪时,你用一种颜色或图形表示,听到抒情的情绪时,你用另一种颜色和图形表示。
(学生自带画笔老师发纸。
)
完整播放《苗岭的早晨》。
学生完成自己的作品。
学生听后展示结果,并为音乐区分三段。
(用色彩区分乐段,这种方式很受学生喜欢,适用于低年级,符合他们年龄特点。
)
四、分段欣赏
1、教师播放《苗岭的早晨》第一乐段。
师:你有什么样的感受?表现了什么?
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回答
师:音乐的开始,旋律优美、节奏自由是音乐的引子,其中,最具有苗族音调特征的是降3,请同学们看谱例听老师哼唱一下旋律。
学生随琴哼唱曲调,感受苗族音调。
师:这样的音乐使你联想到了什么?
生:晨曦初露、山峦起伏、松柏苍翠的苗岭晨景中。
师:接着音乐有什么变化?
生:好像还有小鸟叫。
师:音乐表现了什么?
生:竹楼、山寨,山林晨曦中的百鸟在尽情地欢唱。
教师播放《苗岭的早晨》第二乐段。
师:与第一乐段有什么关联?
学生根据自己的想法回答。
师:音乐速度快了,情绪欢快、旋律跳跃与前面形成对比。
师:使你联想到什么?
生:人们欢歌曼舞、愉快劳动的生活情景。
教师让学生观看一段苗族舞蹈视频,并指导学生学几个动作。
学生随音乐跳舞,表现音乐。
教师播放《苗岭的早晨》第三乐段。
师:这段音乐是哪段音乐的再现?
生:第一段
师:音乐再次重现了苗家山寨的秀丽景色。
教师引领学生逐段感受音乐要素(力度、速度、音高等)的变化及在音乐中表现力。
2、再听乐曲:播放《苗岭的早晨》。
学生:结合画面完整欣赏作品。
五、课堂小结
本节课通过欣赏《苗岭的早晨》,使同学们了解了苗族的风土人情,希望同学们在课后可以了解更多不同民族的风土人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