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资格证中学综合素质文化素养考点:科普常识
教师资格证综合素养科技常识备考要点(三)

教师资格证综合素养科技常识备考要点(三)——当代科技科技知识考点包含如下三个部分,如下图:今天讲述教师资格证文化素养科技常识第三讲——当代科技的发展。
1945年7月世界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和同年底世界上第一台电子计算机问世,这两项伟大成就,标志着当代科学技术的产生。
它们开创的原子能科学技术和计算机科学技术两大领域,已成为当代科学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宇宙科技(二)物理学和化学在本世纪初物理学革命中诞生的相对论、量子力学,犹如两块巨石投在物理学的湖水中,激起朵朵美丽的浪花,又荡开道道涟漪,不断向周围和深处扩展。
现代物理学革命也对化学的发展产生了巨大影响。
30年代以后,人们应用量子力学理论,已能比较准确地描述原子中电子的运动规律,而且进一步阐明了化学现象的一些本质问题。
(三)天文学当代天文探测手段的进步,极大地拓展了天文学研究的范围,使人们发现了更多的天文现象,并更深入地认识到宇宙的奥秘。
当代天文探测手段的主要进展有:光学望远镜的改进、射电望远镜的发展、空间技术的应用。
当代天文重大发现主要是:脉冲星、类星体、3K宇宙微波背景辐射等。
从17世纪伽利略首创天文望远镜到20世纪40年代以前,光学望远镜一直是天文观测的主要手段。
(四)生命科学当代生命科学特别是分子生物学的重大进展,使人们终于开始揭示生物的奥秘,认识到了生命现象的本质。
(五)信息技术信息技术是在信息论、微电子技术、电子计算机等学科和技术的基础上产生的。
到1945年底,世界上第一台电子计算机ENIAC研制成功。
第一台电子计算机的问世,是计算机发展史上的一次重大突破。
它开创了信息时代的新纪元。
(六)新能源太阳能、海洋能、生物能、风能等可再生能源技术在当代也有很大发展。
各种新能源的应用与发展,使人类从有限的一次性能源转向多样化的、可再生的、取之不尽的干净能源的使用,进入了能源利用的崭新时代。
(七)航天技术航天技术(space technology) 又称空间技术。
教师资格证文化素养——科学常识

科学常识复习建议:出题频率较高,范围跨度较大,难度不等,性价比低,不建议过度准备,需重点看透真题。
25.对图3的解释,下列选项中,不正确的是()。
(18下中)A .在一定的试卷长度范围内,改变题量能够明显改变考试结果的信度B .当试卷长度达到一定程度后,增加题量不会明显改变考试结果的信度C .试卷题量少于80时,题量与信度正相关,题量越少考试的信度越低D .当试卷长度达到某一极高的程度后,考试结果的信度也会达到极值1【答案】D【解析】由图可知,随着试卷长度的增大,考试结果的信度只是会无限接近1,而不是达到1。
D 说法不正确。
25.某试题得分分布如下表所示,该试题得分的众数是()。
(19上中)分值012345频数712148925619618A .1B .2C .3D .4【答案】B【解析】众数指一组数据中出现次数最多的数值。
观察得分分布可知,得分为2的频数489是所有频数中最大的,因此该试题得分的众数为2。
故选B 。
25.众数是一组统计数据中的代表性数值,体现了这组数据的“集中趋势”,并且不受极端数据的影响,一次考试后,甲组十位同学的成绩分别为69、73、79、85、70、82、73、71、83、75,这组分数的众数是()。
(19下小)A .72B .73C .74D .75【答案】B教师资格证报名考试【解析】众数是一组数据中出现次数最多的数值,10个数中,只有73出现了两次,为众数。
选B 。
19.七巧板是中国民间益智玩具,用正方形薄板分裁为七块,拼排成多种多样的事物图形。
玩七巧板可以培养儿童的观察力、空间想象力和发散性思维能力。
下列图案中,不属于七巧板拼图的是()。
(18下小)【答案】D 【解析】七巧板由七块板组成,完整图案为一正方形:五块等腰直角三角形(两块小形三角形、一块中形三角形和两块大形三角形)、一块正方形和一块平行四边形。
D 没有平行四边形,不满足条件。
22.作为斗量单位,“光年”和“甲子”分别是()。
教师资格《中学综合素质》命题点:科学常识

教师资格《中学综合素质》命题点:科学常识第四章文化修养第一节科学常识命题点1:我国古代科技史上的代表人物及其成就(一)我国古代四大发明1.造纸术发明于西汉前期。
东汉时期,蔡伦改进了造纸术,发明蔡侯纸。
2.印刷术中国的印刷术经过雕版印刷和活字印刷两个阶段的发展。
隋唐之际(7世纪左右),出现雕版印刷术。
868年印刷的《金刚经》是世界上现存最早的雕版应刷品。
北宋时期(11世纪左右),毕异发明活字印刷术——这是印刷业的一次革命,对中国、欧洲乃至世界文化发展有着深远影响,特别是传入欧洲后,有力推动了其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的进行。
欧洲人用活字排版印刷比毕异晚四个多世纪。
3.火药发明于唐代中期,唐朝末年,火药开始用在军事战场上。
火箭是最早利用火药的武器。
南宋时期发明了管形火器“突火枪”。
火药和火药武器在13世纪传人阿拉伯,后来又由阿拉伯传入欧洲。
4.指南针前身是发明于战国时期的“司南”。
北宋时用于航海事业。
13世纪传到欧洲。
(二)我国古代的天文历法1.先秦时期《尚书》记载了公元前2137年的一次日食,为人类最早的日食记录。
商代甲骨文已经记载了日食、月食,并且出现了原始历法——阴阳历。
春秋战国之际,二十八宿体系已经建立。
春秋战国时采用的是古四分历,取周年长度为365又1/4天,采用十九年七闰的方法。
比西方早160年。
春秋时期,留下了世界上公认的首次哈雷彗星的确切记录。
《春秋》记载,公元前613年,“有星孛入于北斗”,即指哈雷彗星,这一记录比欧洲早600多年。
战国时期,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天文学著作《甘石星经》,其中有丰富的天文记载,反映了那个时期人们对天文的认识。
石申绘制了人类历史上第一张星象表。
战国时期,二十四节气已经逐步发展完备。
2。
两汉时期汉武帝时,天文学家制订出中国第一部较完整的历书《太初历》,开始以正月为岁首。
西汉《汉书·五行志》中关于太阳黑子的记录,被世界公认为是有关太阳黑子的最早记录。
东汉时,张衡从日、月、地球所处的不同位置,对月食作了最早的科学解释,并发明地动仪,可以遥测千里以外地震发生的方向,比欧洲早1700多年。
中学综合素质考点归纳4.3:科普常识

中学综合素质考点归纳4.3:科普常识第三节科普常识(一)地理知识◇区时◇大气层◇海市蜃楼◇极光◇寒潮◇梅雨◇龙卷风◇台风◇厄尔尼诺◇季风◇地球的结构◇地震◇火山◇地热◇四大洋◇岛屿◇海峡◇海湾◇大陆架◇三角洲◇山脉◇平原◇高原◇盆地◇冰川◇丘陵◇河流◇草原◇沙漠◇湖泊◇运河(详细内容见教材)(二)物理、化学知识◆物理知识◇与电学知识有关的现象◇与力学知识有关的现象◇与热学知识有关的现象◆化学知识◇在山区常见粗脖子病(甲状腺肿大),果小病(克汀病),医生建议多吃海带,进行食物疗法。
上述病患者的病因是人体缺一种元素:碘。
◇用来制取包装香烟、糖果的金属箔(金属纸)的金属是:铝。
◇黄金的熔点是1064.4℃,比它熔点高的金属很多。
其中比黄金熔点高约2倍,通常用来制白炽灯泡灯丝的金属是:钨。
◇有较强的腐蚀性,由浓盐酸和浓硝酸按一定体积比(3:1)混合而成的能溶解金的液体是:王水。
◇黑白底片上的黑色物质是:银。
◇很多化学元素在人体生命活动中起着重要作用,缺少它们,人将会生病。
例如儿童常患的软骨病是由于缺少:钙元素。
◇在石英管中充入某种气体制成的灯,通电时能发出比荧光灯强亿万倍的强光,因此有“人造小太阳”之称。
这种灯中充入的气体是:氙气。
◇在紧闭门窗的房间里生火取暖或使用热水器洗澡,常产生一种无色、无味并易与人体血红蛋白结合而引起中毒的气体是:一氧化碳。
◇人类向大气中排放的氟氯烃导致地球大气层被破坏,则形成臭氧层空洞,致使作为人们抵御太阳紫外线伤害的臭氧层受到损坏,引起皮肤癌等疾病的发生,并破坏了自然界的生态平衡。
◇医用消毒酒精的浓度(体积分数)是:75%。
◇医院输液常用的生理盐水,所含氯化钠与血液中含氯化钠的浓度大体上相等。
生理盐水中NaC1的质量分数是:0.9%。
◇发令枪中的“火药纸”(火子)打响后,产生的白烟是:五氧化二磷。
◇萘卫生球放在衣柜里变小,这是因为:萘在室温下缓缓升华。
◇人被蚊子叮咬后皮肤发痒或红肿,简单的处理方法是:擦稀氨水或碳酸氢钠溶液。
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综合素质》简易常识

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综合素质》“文化素养”模块知识大多为简易常识,以选择题的形式考查。
中学和小学一般考查8 小题(总计16 分);幼儿园一般考查9 小题(总计18 分)。
以下是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综合素质》简易常识。
1. 什么叫乌纱帽?乌纱帽,也叫纱帽,是古代文官戴的一种帽子,后用作官职的代称。
2. 什么叫门第?门第,指整个家庭的社会地位和家庭成员的文化程度等。
书香门第,旧时指出自读书人家庭,泛指好的家庭背景。
3. 什么叫法老?法老是古代埃及国王的称号。
法老作为奴隶制专制君主,掌握全国的军政、司法、宗教大权,是古埃及的最高统治者。
4. 什么叫血型?血液成分表面的抗原类型叫“血(xuè)型”。
通常所说的血型是指红细胞膜上特异性抗原类型。
5. 什么叫血脂?血脂,即血液中所含的脂类,包括甘油三酯、胆固醇、磷脂和游离脂肪酸等。
一般血脂中主要的成分是甘油三酯和胆固醇。
甘油三酯(TG)是一种有机化合物,由甘油的3个羟基与3个脂肪酸分子酯化生成的甘油酯。
为非极性物质,以非水合形式贮存于体内,是体内储量最大和产能最多的能源物质。
甘油三酯参与人体能量的代谢,为身体提供能量。
胆固醇是醇的一种,白色晶体,质地软。
胆固醇主要用于合成细胞膜,同时某些激素的原料也需要胆固醇。
人体消化吸收离不开胆汁酸,胆汁酸是从胆固醇转变而来。
高血脂人群应尽量避免食用胆固醇含量高的食物,如蛋黄、动物内脏(猪肝、鸡肝等)、肥肉、鱼子、榴莲等食物。
6. 什么叫熊猫血?熊猫血(xuè)是Rh阴性血的俗称。
因为Rh阴性血极为少见,所以被称为“熊猫血”。
7. 什么叫光猫?光猫,即光调制解调器。
光猫也称为单端口光端机,是针对特殊用户环境而研发的一种三件一套的光纤传输设备。
该设备采用大规模集成芯片,电路简单,功耗低,可靠性高,具有完整的告警状态指示和完善的网管功能。
8. 什么叫路由器?路由器是计算机网络中的一种设备,用来连接若干网络协议不同的网络,使信息经过转换,从一个网络传送到另一个网络。
教师资格证《综合素质》文化素养常考知识点

教师资格证《综合素质》文化素养常考知识点一、中国古代文化1.中国古代文化的代表性文献:《诗经》、《尚书》、《论语》、《孙子兵法》等。
2.中国古代文化的主要特点:儒家文化、道家文化、墨家文化、法家文化、兵家文化、纨绔文化等。
3.中国古代文化的艺术形式:书法、绘画、音乐、舞蹈、戏曲等。
4.中国古代文化的节日和习俗:春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等。
二、世界文化1.欧洲文化的代表性文献:《圣经》、《战争与和平》、《简·爱》等。
2.欧洲文化的主要特点:文艺复兴、启蒙运动、浪漫主义、现实主义等。
3.世界各国的文化特点和代表性作品:美国的好莱坞电影、日本的和服、法国的香水等。
三、科学文化1.科学的基本概念和科学方法论:观察、实验、归纳、假设、验证等。
2.科学发展史上的重要科学家和重大科学发现:达尔文的进化论、爱因斯坦的相对论、居里夫人的放射性等。
四、艺术文化1.音乐文化:音乐的基本要素、音乐的分类和发展、音乐的风格和流派等。
2.美术文化:绘画的基本要素、绘画的分类和发展、著名画家和作品等。
3.戏剧文化:戏剧的起源和发展、戏剧的表演形式和剧目、著名戏剧家和作品等。
五、体育文化1.奥运会的起源和发展、奥运会的体育项目和比赛规则。
2.中国传统体育项目:太极拳、武术、乒乓球等。
3.国际著名体育比赛和运动员:世界杯足球赛、奥运会体操比赛、尤西比奥·恩利克等。
六、文化交流与国际交流1.世界语言的发展和分类:英语、法语、西班牙语、阿拉伯语等。
2.国际交流组织和国际文化交流活动:联合国、世界贸易组织、世界文化遗产等。
七、生态文化与环保知识1.生态文化的概念和基本原理:生物多样性、生态系统、环境保护等。
2.环保知识:节能减排、资源循环利用、生态保护等。
这些都是教师资格证《综合素质》中常考的文化素养知识点,对考生来说,掌握这些知识点,不仅有利于提高个人的文化修养,也有助于备考教师资格证的综合素质考试。
最新教师资格证考试综合素质备考:文化素养——科技常识

教师资格证考试综合素质备考:文化素养——科技常识文化素养——科技常识部分的相关知识点在教师资格考试中主要是以单选题为主。
主要的考查方向是对于中外科技常识以及对生活中的科学常识的积累。
接下来对这一部分知识点进行整理归纳并且配以习题加以巩固。
一、中国科技常识中国科技常识部分主要从古代科技成就、新中国科技成就两部分来进行学习。
古代科技成就主要从四大发明、农业及手工业、医学、算学及地理学等方面着重复习。
新中国科技成就主要从航天事业、航海科考、生物、军事、数学、计算机交通等方面着重复习。
接下来以古代科技成就中的农业及手工业为例展开学习。
1.《齐民要术》。
《齐民要术》是由北魏的贾思勰所写的综合性农业著作,系统地总结了六世纪以前黄河中下游地区劳动人民农牧业生产经验、食品的加工与贮藏、野生植物的利用,以及治荒的方法,详细介绍了季节、气候、和不同土壤与不同农作物的关系,被誉为是中国现存最早的、最完整的“中国古代农业百科全书”。
2.《农政全书》。
《农政全书》是由明朝徐光启所作,基本上囊括了中国明代农业生产和人民生活的各个方面,而其中又贯穿着一个基本思想,即徐光启的治国治民的“农政”思想。
3.《天工开物》。
《天工开物》由明朝科学家宋应星所作,是世界上第一部关于农业和手工业生产的综合性著作,是中国古代一部综合性的科学技术著作,全书收录了农业、手工业,诸如机械、砖瓦、陶瓷、硫磺、烛、纸、兵器、火药、纺织、染色、制盐、采煤、榨油等生产技术。
被称为“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
4.都江堰。
都江堰是战国时代的水利工程专家李冰和其子伊通主持修建的水利工程。
5.京杭大运河。
京杭大运河始建于春秋时期。
是世界上里程最长、工程的古代运河,也是最古老的运河之一,与长城、坎儿井并称为中国古代的三项伟大工程,对中国南北地区之间的经济、文化与交流,特别对沿线地区工农业经济的发展起了巨大作用。
二、世界科技成就世界科技常识部分主要从文艺复兴时期以及三次科技革命的角度进行学习。
教师资格常考文化素养考点科普知识

教师资格常考文化素养考点科普知识(1)地球的公转:地球绕太阳的运动,叫做公转。
地球公转的方向和自转相同,都是自西向东。
公转一周的时间即天文上通常所说的一个回归年。
(2)地球的自转:地球自西向东绕地轴在不停地旋转着,这是地球的自转。
自转的周期是一个恒星日,即23时56分4秒。
由于地球不停地自西向东自转,地球表面就产生了昼夜交替的现象。
(3)日食:当太阳、月球、地球运行约成一直线时,如月球阴影掠过地球,会造成日食。
依目视太阳被月球遮掩的多少,可分为日偏食、日全食和日环食。
(4)月食:当太阳、地球、月球运行约成一直线时,如月球运行到地球阴影内,则会形成月食。
(5)糖类:糖类是自然界中广泛分布的一类重要的有机化合物。
日常食用的蔗糖、粮食中的淀粉、植物体中的纤维素、人体血液中的葡萄糖等均属糖类。
糖类在生命活动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是一切生命体维持生命活动所需能量的主要来源。
植物中最重要的糖是淀粉和纤维素,动物细胞中最重要的多糖是糖原。
(5)酸:电离时生成的阳离子全部是氢离子(H+)的化合物叫作酸,25°C时,其稀溶液的pH值小于7o(6)碱:在水溶液中电离出的阴离子全部是氢氧根离子(理论认为,电离时能吸收质子的物质为碱性,阴离子全为OH的为碱类,统称碱),与酸反应形成盐和水。
(7)基因:基因(遗传因子)是遗传的物质基础,是DNA(脱氧核糖核酸)分子上具有遗传信息的特定核昔酸序列的总称,是具有遗传效应的DNA分子片段。
(8)血型:1901年奥地利细菌学家卡尔•兰德施泰纳发现了人类的血型差异。
1909年他分辨出A、B、AB和O四种主要血型,这一重要发现对输血的安全性和外科手术的成功产生了巨大影响。
(9)地震:地震释放能量的大小用震级表示,通常采用美国里克特提出的标准来划分,称为里氏级。
世界地震区呈带状分布并与板块边界非常一致,板块间的相互作用是引起地震的主要因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节科普常识(一)地理知识◇区时◇大气层◇海市蜃楼◇极光◇寒潮◇梅雨◇龙卷风◇台风◇厄尔尼诺◇季风◇地球的结构◇地震◇火山◇地热◇四大洋◇岛屿◇海峡◇海湾◇大陆架◇三角洲◇山脉◇平原◇高原◇盆地◇冰川◇丘陵◇河流◇草原◇沙漠◇湖泊◇运河(详细内容见教材)(二)物理、化学知识◆物理知识◇与电学知识有关的现象◇与力学知识有关的现象◇与热学知识有关的现象◆化学知识◇在山区常见粗脖子病(甲状腺肿大),果小病(克汀病),医生建议多吃海带,进行食物疗法。
上述病患者的病因是人体缺一种元素:碘。
◇用来制取包装香烟、糖果的金属箔(金属纸)的金属是:铝。
◇黄金的熔点是1064.4℃,比它熔点高的金属很多。
其中比黄金熔点高约2倍,通常用来制白炽灯泡灯丝的金属是:钨。
◇有较强的腐蚀性,由浓盐酸和浓硝酸按一定体积比(3:1)混合而成的能溶解金的液体是:王水。
◇黑白底片上的黑色物质是:银。
◇很多化学元素在人体生命活动中起着重要作用,缺少它们,人将会生病。
例如儿童常患的软骨病是由于缺少:钙元素。
◇在石英管中充入某种气体制成的灯,通电时能发出比荧光灯强亿万倍的强光,因此有“人造小太阳”之称。
这种灯中充入的气体是:氙气。
◇在紧闭门窗的房间里生火取暖或使用热水器洗澡,常产生一种无色、无味并易与人体血红蛋白结合而引起中毒的气体是:一氧化碳。
◇人类向大气中排放的氟氯烃导致地球大气层被破坏,则形成臭氧层空洞,致使作为人们抵御太阳紫外线伤害的臭氧层受到损坏,引起皮肤癌等疾病的发生,并破坏了自然界的生态平衡。
◇医用消毒酒精的浓度(体积分数)是:75%。
◇医院输液常用的生理盐水,所含氯化钠与血液中含氯化钠的浓度大体上相等。
生理盐水中NaC1的质量分数是:0.9%。
◇发令枪中的“火药纸”(火子)打响后,产生的白烟是:五氧化二磷。
◇萘卫生球放在衣柜里变小,这是因为:萘在室温下缓缓升华。
◇人被蚊子叮咬后皮肤发痒或红肿,简单的处理方法是:擦稀氨水或碳酸氢钠溶液。
◇因为某气体A在大气层中过量累积,使地球红外辐射不能透过大气,从而造成大气温度升高,产生了“温室效应”。
气体A为:二氧化碳。
◇酸雨是指pH小于5.6的雨、雪或者其他形式的大气降水。
酸雨是大气污染的一种表现。
造成酸雨的主要原因是:燃烧燃料放出的二氧化硫、二氧化氮等造成的。
◇在五金商店买到的铁丝,上面镀了一种“防腐”的金属,它是:锌。
◇全钢手表是指它的表壳与表后盖全部是不锈钢制的。
不锈钢锃亮发光,不会生锈,原因是在炼钢过程中加入了:铬、镍。
◇根据普通光照射一种金属放出电子的性质所制得的光电管,广泛用于电影机、录像机中。
用来制光电管的金属是:铯。
◇医院放射科检查食道、胃等部位疾病时,常用“钡餐”造影法。
用作“钡餐”的物质是:硫酸钡。
◇我国世界闻名的制碱专家侯德榜先生,在1942年发明了侯氏制碱法。
所制得的碱除用在工业上之外,日常生活中油条、馒头里也加入一定量这种碱。
这种碱的化学名称是:碳酸钠。
◇现代建筑的门窗框架,有些是用电镀加工成古铜色的硬铝制成,该硬铝的成分是:铝、铜、镁、锰、硅。
◇氯化钡有剧毒,致死量为0.8克。
不慎误服时,除大量吞服鸡蛋清解毒外,还应加服一定量的解毒剂.此解毒剂是:硫酸镁。
◇印刷电路板常用化学腐蚀法来生产。
这种化学腐蚀剂是:氯化铁。
◇液化石油气早已进入家庭。
它的主要成分是:丙烷和丁烷。
◇天然气主要成分为甲烷。
若有一套以天然气为燃料的灶具改烧液化石油气,应采用的正确措施是:增大空气进入量或减少液化气进入量。
◇装有液化气的煤气罐用完后,摇动时常听到晃动的水声,但这种有水声的液体决不能私自乱倒,最主要的原因是:这种液体是含碳稍多的烃,和汽油一样易燃烧,乱倒易发生火灾等事故。
◇录音磁带是在醋酸纤维、聚酯纤维等纤维制成的片基上均匀涂上一层磁性材料——磁粉制成的。
制取磁粉的主要物质是:四氧化三铁。
◇泥瓦匠用消石灰粉刷墙,常在石灰中加入少量的粗食盐,这是利用粗食盐中含有的易潮解的物质潮解,有利于二氧化碳的吸收。
这种易解潮的物质是:氯化镁。
◇我国古代书法家的真迹能保存至今的原因:使用墨汁或碳素墨水,使字迹久不褪色,这是因为碳的化学性质稳定。
◇在字画上常留下作者的印鉴,其印鉴鲜艳红润,这是因为红色印泥含有不褪色、化学性质稳定的红色物质,它是朱砂(硫化汞)。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黄金首饰成为人们喜爱的装饰品。
黄金制品的纯度单位用K表示。
24K通常代表足金或赤金,实际含金量为99%以上。
金笔尖、金表壳均为14K,它们通常的含金量为:不低于56%。
◇吸烟能引起支气管炎、心血管病,还能诱发肺癌、口腔癌、胃癌、膀肌癌等癌症,所以说吸烟是慢性自杀。
据分析知,烟草成分中危害性最大的物质主要是尼古丁。
◇潜水艇在深水中长期航行,供给船员呼吸所需氧气所用的最好物质是:过氧化钠。
◇变色眼镜用的玻璃片在日光下能变深色,是因为:在玻璃中加入了适量的卤化银晶体和氧化铜。
◇铅中毒能引起贫血、头痛、记忆减退和消化系统疾病。
急性中毒会引起慢性脑损伤并常危及生命。
城市大气铅污染主要来源是:汽车尾气。
◇盛在汽车、柴油机水箱里的冷却水,在冬天结冰后会使水箱炸裂。
为了防冻,常加入少量的:乙二醇。
◇医院里的灰锰氧或PP粉是:高锰酸钾。
◇高橙饮料、罐头中的防腐剂是:苯甲酸钠。
◇水壶、保温瓶和锅炉中水垢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和氢氧化镁。
◇不能用来酿酒的物质是:黄豆。
能用来酿酒的物质是:谷子、玉米、高粱、红薯等。
◇剧烈运动后,感觉全身酸痛,这是因为肌肉中增加了:乳酸。
◇营养素中,发热量大且食后在胃肠道停留时间最长(有饱腹性)的是:脂肪。
◇味精又叫味素,它有强烈的肉鲜味,它的化学名称是谷氨酸钠。
◇在霜降以后,青菜、萝卜等吃起来味道甜美,这是因为青菜里的淀粉在植物内酶的作用下水解生成:葡萄糖。
◇古人“三天打鱼,两天晒网”,是因为过去的渔网是用麻纤维织的,麻纤维吸水易膨胀,潮湿时易腐烂,所以渔网用上两三天后晒两天,以延长渔网的寿命。
现在用不着这样做,这是因为现在织渔网的材料一般选用:尼龙纤维。
◇电视中播放文艺演出时,经常看到舞台上烟气腾腾,现在普遍用的发烟剂是:乙二醇和干冰。
◇用自来水养金鱼时,将水注入鱼缸以前需在阳光下晒一段时间,目的是:使水中次氯酸分解。
◇若长期存放食用油,最好的容器是:玻璃或陶瓷容器。
◇不粘锅之所以不粘食物,是因为锅底涂上了一层特殊物质:“特氟龙”,其化学名叫聚四氟乙烯,俗名叫“塑料王”。
(三)高新科学与技术◇信息论◇信息技术◇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系统集成◇计算机网络◇信息高速公路◇电子商务◇计算机科学◇高性能计算机◇办公自动化◇操作系统◇计算机病毒◇新材料技术◇先进制造技术◇光电子材料◇化学纤维◇生物技术◇生物工程药物◇生物芯片◇基因组学◇纳米科学◇生物工程产业◇生态科学◇现代农业◇白色农业◇生物农业◇生态农业◇海洋牧业◇农业生物工程◇有机食品◇转基因植物◇磁浮列车◇系统论◇控制论◇运筹学◇软科学◇边缘科学◇综合科学◇基础科学◇应用科学◇地球科学◇海洋技术◇新能源技术◇激光技术◇航天站◇全球定位系统◇三网融合◇物联网(详细内容见教材)(四)天文知识◇恒星恒星,就是像太阳一样,由炽热气体(主要是氢和氦)组成,能自己发光发热的球状或类球状天体。
离地球最近的恒星是太阳,其次是半人马座的比邻星。
宇宙间恒星众多,能用肉眼直接看到的恒星有6000多颗。
恒星并非静止不动的,只是因为离我们太远,单凭肉眼很难发现它们的位置变化,所以古人将它们称为恒星。
一般来说,恒星是单独存在的,也有个别的恒星是成双成对的。
恒星的体积相差很大。
恒星本身也是发展变化的,也要经历一个产生、发展、衰老和死亡的过程。
太阳目前属于壮年恒星,有一天它也会衰亡。
黑洞是一种根据广义相对论预言的特殊天体。
它体积小、密度大、引力强,有一个封闭的视界(即黑洞的边界),可以吸收一切进入视界的物质和辐射。
恒星进入晚期,星体内变化日渐剧烈,出现了大爆发一一向宇宙空间抛射出大量的物质,只留下一个致密的核心天体。
如果这个天体的密度相对较小,就会形成白矮星;如果密度较大,就会形成中子星;如果密度特别大,就会形成黑洞。
◇星座为了便于认识和研究星空,人们把星空分成若干个区域,这些区域就叫星座。
中国古代很早就将天空划分为“三垣二十八宿”。
公元前3000年左右,古巴比伦人也将较亮的恒星划分成许多星座。
根据较亮的恒星组成的不同图形,结合动物、希腊神话里的人物命名,如大熊座、小熊座、仙女座、猎户座等。
1928年,国际天文学联合会将星空分为88个星座并公布了星座名称。
◇河外星系在广袤无垠的宇宙空间,有许多个由几十亿至几千亿颗恒星以及星际气体和物质组成的天体系统,这就叫星系。
银河系就是一个普通的星系。
位于银河系之外的星系,一般称为河外星系,简称星系。
每个河外星系的直径从几千光年至几十万光年不等。
它们的外形和结构多种多样。
星系的空间分布是不均匀的,聚成大大小小的集团,有物理联系的两个星系,组成了双重星系。
像大麦哲伦星系、小麦哲伦星系等,又与银河系组成三角星系。
银河是由密集的恒星和其他天体组成的,这个由大约1000亿一2000亿颗恒星组成的庞大的恒星体系叫银河系。
银河系是一个透镜形的系统,中间厚、边缘薄。
从正面看,银河系像一个急流中的漩涡;从侧面看,银河系像一块用于投掷的铁饼。
银河系的主体部分似一个银盘,它的直径约为8万光年,中央厚约1万光年,边缘厚3000-6500光年。
太阳距银河系中心(银心)约3.3万光年。
银河系也在自转,现在已经发现银河系内有4条旋臂。
离银河中心越近,自转越快,银河系边缘自转较慢。
◇太阳系太阳系由太阳、行星及其卫星、小行星、彗星、流星体和星际物质构成。
在太阳系中,太阳是中心,吸引着其他成员环绕太阳公转。
围绕太阳运转的天体主要是八大行星,即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
此外,还发现了6000多颗小行星,以及许多卫星、彗星和流星。
太阳集中了太阳系99.8%的质量,成为太阳系的中心。
在八大行星中,海王星离太阳最远,木星的质量和体积最大。
太阳系位于银河系的边缘附近,围绕银河系中心转一周需要2.5亿年。
◇太阳黑子在太阳表面,有一层薄薄的、圆圆的、明亮发光的气体——“光球”。
很久以前,古人就发现光球上经常出现一些黑斑,这就是太阳黑子。
中国是世界上最先发现黑子的国家。
黑子并非固态黑斑,而是太阳大气中的漩涡状气流,是太阳上物质活动最剧烈的区域。
它贴近光球表面,多数是成群出现的,被称为“黑子群”。
黑子有生有灭,形成后几天到几个月就会消失,新的黑子又会产生。
太阳黑子的活动存在着明显的周期性,周期平均长度为11.1年。
黑子是太阳活动的重要标志。
当黑子群出现时,会扰乱地球的电离层和磁场,并在地球的两极地区引发极光。
◇色球和日珥太阳大气的中间层是色球,它位于光球之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