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质年代简表
地质年代表

国际地质年代表萨克马尔期294.6 ±0.8阿瑟尔期299.0 ±0.8格热尔期303.7 ±0.1宾夕法尼亚纪/卡西莫夫期307.0 ±0.1石炭纪(C)上石炭纪莫斯科期315.2 ±0.2巴什基尔期323.2 ±0.4密西西谢尔普霍夫期330.9 ±0.2比纪/下石维宪期346.7 ±0.4炭纪图尔奈期358.9 ±0.4晚泥盆世(D3)法门期372.2 ±1.6弗拉斯期382.7 ±1.6泥盆纪中泥盆世(D2)吉维特期387.7 ±0.8艾菲尔期393.3 ±1.2(D)埃姆斯期407.6 ±2.6早泥盆世布拉格期410.8 ±2.8(D1)洛赫科夫期419.2 ±3.2志留纪普里道利世无生物划分阶423.0 ±2.3(S)奥陶纪(O)寒武纪(€ )地质年代简表纪以下还可以再划分为世,除去震旦圮、二叠纪、曰垩圮等是二分外,耳余均按三分法,如寒武纪分为早寒武世、中寒武世、晚寒武世,與陶纪分为早典晦世.中奧陶世、晚奧陶世;但石炭纪原来也是按三分法分为早、中、晚石埃世,近来顷向于按二分祛分为早、晚石炭世;第三纪和第四圮所划分的世则另有专称.•所有关于世的划分J此表一槪从略*新生代地质时代划分【本文档内容可以自由复制内容或自由编辑修改内容期待你的好评和关注,我们将会做得更好】。
地层年代表——精选推荐

地球的历史按等级划分为:宙、代、纪、世、期、亚期等六个地质年代单位。
地质年表第四纪-全新世-距今1万年第四纪-更新世-距今250万年第三纪-上新世-距今1200万年第三纪-中新世-距今2500万年第三纪-渐新世-距今4000万年第三纪-始新世-距今6000万年新生代-第三纪-古新世-距今6700万年白垩纪-距今1.37亿年侏罗纪-距今1.95亿年中生代-三叠纪-距今2.30亿年二叠纪-距今2.85亿年石炭纪-距今3.50亿年泥盆纪-距今4.00亿年志留纪-距今4.40亿年奥陶纪-距今5.00亿年显生宙-古生代-寒武纪-距今6.00亿年元古代-震旦纪-距今18.0亿年隐生宙-太古代距今>50亿年地质年代是怎样划分的我们谈到地球的年龄,一般涉及到相对年龄和绝对年龄。
地球相对年龄的确立主要依据于化石。
自从英国地质学家史密斯提出“化石层序律”后,就把时间与生物演化阶段联系起来。
人们知道,在不同时代的地层中含有不同的化石,同样,我们得到了这些化石后也可以推断产出这些化石的地层年代。
在众多的古生物门类中,有些门类特征显著,演化迅速,在反映地质年代上非常“灵敏”,这种化石被科学家们称作“标准化石”,它们被用作划分时间地层单位时往往起主导作用。
而有些门类则演化非常缓慢,或空间分布的局限性很大,因此在划分和确定地质年代时只能起辅助作用。
前者如三叶虫,它们只生存在古生代,而且演化明显,在古生代不同时代中都有各具特色的属种代表,是著名的标准化石;后者如舌形贝,这是一种腕足动物,从寒武纪就已出现,在现代海洋中仍十分常见,在几亿年的时间跨度内,这种化石从形态、大小到内部结构,几乎没有显著变化,它们的地层意义同三叶虫相比就逊色多了。
假如我们在某个地方采集到三叶虫化石,我们可以肯定地说,这个地区的地层年代是古生代,而且还可以根据三叶虫的属种进一步确定是生活在古生代的某一段具体时间,比如是寒武纪还是奥陶纪,但采集到舌形贝化石我们就感到茫然了,因为它不能帮助我们确定地质年代。
地质年代详解

地质年代表(单位:百万年)地质年代表第一节地质年代研究地球及地壳的发展演化历史是地质学的重要任务之一。
在长达46亿年的漫长地质历史中,地球上经历了一系列的地质事件,如生物的大规模兴盛与灭绝、强烈的构造运动、岩浆活动、海陆变迁等。
地球的发展演变历史正是由这些地质事件所构成的。
所以,要研究地球或地壳的历史,其中最重要、最基础地质年代(geologic time)就是指地球上各种地质事件发生的时代。
它包含两方面含义:其一是指各地质事件发生的先后顺序,称为相对地质年代;其二是指各地质事件发生的距今年龄,由于主要是运用同位素技术,称为同位素地质年龄。
这两方面结合,才构成对地质事件及地球、地壳演变时代的完整认识,地质年代表正是在此基础上建立起来的。
一、相对地质年代的确定岩石是地质历史演化的产物,也是地质历史的记录者,无论是生物演变历史、构造运动历史、古地理变迁历史等都会在岩石中打下自己的烙印。
因此,研究地质年代必须研究岩石中所包含的年代信息。
确定岩石的相对地质年代的方法通常是依靠下述三条准则。
(一)地层层序律地质历史上某一时代形成的层状岩石称为地层(stratum)。
它主要包括沉积岩、火山岩以及由它们经受一定变质的浅变质岩。
这种层状岩石最初一般是以逐层堆积或沉积的方式形成的,所以,地层形成时的原始产状一般是水平的或近于水平的,并且总是先形成的老地层在下面,后形成的新地层盖在上面,这种正常的地层叠置关系称为地层层序律。
它是确定同一地区地层相对地质年代的基本方法。
当地层因构造运动发生倾斜但未倒转时,地层层序律仍然适用,这时倾斜面以上的地层新,倾斜面以下的地层老。
当地层经剧烈的构造运动,层序发生倒转时,上下关系则正好颠倒。
(二)化石层序律地层层序律只能确定同一地区相互叠置在一起的地层的新老关系,要对比不同地区的地层之间的新老关系时就显得无能为力了,这时,地质学上常常利用保存在地层中的生物化石来确定。
地质历史上的生物称为古生物,化石(fossil)是保存在地层中的古代生物遗体和遗迹,它们一般被钙质、硅质等充填或交代(石化)。
地质时期表(最全版本)

地质时期表(最全版本)宇宙年代表- [x] 大爆炸 (13.8亿年前)大爆炸 (13.8亿年前)- [x] 黑暗时代 (13.8亿年前 - 9.6亿年前)黑暗时代 (13.8亿年前- 9.6亿年前)- [x] 星际时代 (9.6亿年前 - 4亿年前)星际时代 (9.6亿年前 - 4亿年前)- [x] 银河时代 (4亿年前 - 2亿年前)银河时代 (4亿年前 - 2亿年前)- [x] 地球时代 (2亿年前 - 现在)地球时代 (2亿年前 - 现在)地球年代表- [x] 太古代 (2.5亿年前 - 6.32亿年前)太古代 (2.5亿年前 - 6.32亿年前)- 无生命迹象- [x] 元古代 (6.32亿年前 - 5.41亿年前)元古代 (6.32亿年前 - 5.41亿年前)- 单细胞生物起源- [x] 寒武纪 (5.41亿年前 - 4.85亿年前)寒武纪 (5.41亿年前 - 4.85亿年前)- 多细胞生物起源- [x] 奥陶纪 (4.85亿年前 - 4.35亿年前)奥陶纪 (4.85亿年前 - 4.35亿年前)- 有脊椎动物出现- [x] 志留纪 (4.35亿年前 - 4.1亿年前)志留纪 (4.35亿年前 - 4.1亿年前)- 最早的鱼类出现- [x] 泥盆纪 (4.1亿年前 - 3.6亿年前)泥盆纪 (4.1亿年前 - 3.6亿年前)- 第一次陆地植物大规模出现- [x] 石炭纪 (3.6亿年前 - 2.91亿年前)石炭纪 (3.6亿年前 - 2.91亿年前)- 蕨类植物繁盛- [x] 二叠纪 (2.91亿年前 - 2.51亿年前)二叠纪 (2.91亿年前 - 2.51亿年前)- 出现第一个哺乳动物的祖先- [x] 三叠纪 (2.51亿年前 - 2.01亿年前)三叠纪 (2.51亿年前 - 2.01亿年前)- 恐龙开始兴盛- [x] 侏罗纪 (2.01亿年前 - 1.45亿年前)侏罗纪 (2.01亿年前 - 1.45亿年前)- 出现更多种类的恐龙和鸟类的祖先- [x] 白垩纪 (1.45亿年前 - 6500万年前)白垩纪 (1.45亿年前 - 6500万年前)- 鸟类繁荣,恐龙灭绝- [x] 古近纪 (6500万年前 - 2300万年前)古近纪 (6500万年前 - 2300万年前)- 原始哺乳动物出现- [x] 新近纪 (2300万年前 - 115.3万年前)新近纪 (2300万年前 - 115.3万年前)- 猿人出现- [x] 第四纪 (115.3万年前 - 今)第四纪 (115.3万年前 - 今)- 人类出现以上为地质时期表的最全版本,希望能对您有所帮助。
地质年代简表

晚寒武世
€3
暗绿色
中寒武世
€2
早寒武世
€1
元古宙Pt
新元古代Pt3
震旦纪Z
晚震旦世
Z2
γ23
三期800± 四期700±
一期1450± 二期1100±
绛棕色
早震旦世
Z1
南华纪
Nh
棕红色(浅)
青白口纪
Qb
中元古代Pt2
蓟县纪
Jx
γ22
1950±
棕红色(中)
长城纪
Ch
早元古代Pt1
滹沱纪
Ht
γ21
石炭纪C
晚石炭世
C2
灰色
早石炭世
C1
泥盆纪D
晚泥盆世
D3
咖啡色
中泥盆世
D2
早泥盆世
D1
早古生代Pz2
志留纪S
晚志留世
S4
γ33
γ32
γ31
加里东期
晚期(400-440)
中期(440-520)
早期(520-615
果绿色
晚志留世
S3
中志留世
S2
早志留世
S1
奥陶纪O
晚奥陶世
O3
蓝绿色
中奥陶世
O2
早奥陶世
O1
早白垩世
K1
侏罗纪J
晚侏罗世
J3
中侏罗世
J2
早侏罗世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J1
三叠纪T
晚三叠世
T3
γ51
印支期
195-250
绛紫色
中三叠世
T2
早三叠世
T1
古生 代Pz
晚古生代Pz1
中国地质年代(区域年代地层)表

543 680 800 1000 1400 1800 2300 2500 2800 3200
藻类 植物 及菌 裸露无脊椎 类植 动物 出现 物繁 盛真 核生 物出 现
原 核 生 物
原 核 生 物 始太古代(界)Ar0 3600
中国地质年代(区域年代地层)表 宙 (宇 ) 代(界) 纪(系) 第四纪(系)Q 新近纪(系)N 古近纪(系)E 白垩纪(系)K 中 生 代 (界) Mz 显 生 宙 (宇 )PH 侏罗纪(系)J 世(统) 全新世(统)Qb 更新世(统)Qp 上新世(统)N2 中新世(统)N1 渐新世(统)E3 始新世(统)E2 古新世(统)E1 晚白垩世(统)K2 早白垩世(统)K1 晚侏罗世(统)J3 中侏罗世(统)J2 早侏罗世(统)J1 晚三叠世(统)T3 中三叠世(统)T2 早三叠世(统)T1 晚二叠世(统)P3 中二叠世(统)P2 早二叠世(统)P1 晚石炭世(统)C2 早石炭世(统)C1 晚泥盆世(统)D3 中泥盆世(统)D2 早泥盆世(统)D1 顶志留世(统)S4 晚志留世(统)S3 中志留世(统)S2 早志留世(统)S1 晚奥陶世(统)O3 中奥陶世(统)O2 早奥陶世(统)O1 晚寒武世(统)∈3 中寒武世(统)∈2 早寒武世(统)∈1 晚震旦世(统)Z2 早震旦世(统)Z1 晚南华世(统)Nh2 早南华世(统)Nh1 晚青白口世(统)Qb2 早青白口世(统)Qb1 晚蓟县世(统)Jx2 早蓟县世(统)Jx1 晚长城世(统)Ch2 早长城世(统)Ch1 生物界 同位素年龄 值/Ma 植物 动物 0.01 2.6 23.3 人类出现哺 乳动与鸟类 繁 盛
新 生 代 (界) Cz
65 137 裸 子 植 物 繁 盛
爬行动物繁 盛
205
三叠纪(系)T
地质年代表(简)

42
印支 阶段
250
二叠纪(P)
Permian
290
晚 古 生 代 (Pz2 )
P a l a e o z o i c
石炭纪© Carboniferous
中石炭世 (C2) 早石炭世 (C1) 晚泥盆世 (D3)
72
印 支 海 西 阶 段
海西 阶段
362(355) 联 合 古 陆 形 成
古 生 代 ( P z )
世界冰川广 布,新南最大 海侵,造山作 用强烈
两栖 动物 繁盛
蕨类 植物 繁盛
气候温热,煤 田生成,爬行 类昆虫发生, 地形低平,珊 瑚礁发育
鱼类 繁盛 裸蕨 植物 繁盛
森林发育,腕 足类鱼类极 盛,两栖类发 育
裸蕨 植物 繁盛
珊瑚礁发育, 气候局部干 燥,造山运动 强烈
海生 无脊椎 动物 繁盛
藻类 及 菌类 繁盛
地热低平,海 水广布,无脊 椎动物极繁, 末期华北升起
硬壳动物繁盛
浅海广布,生 物开始大量发 展
2013.6
Cenozoic
第三纪®
Tertiary
喜新 马阿 拉尔 卑 雅斯 阶阶 段段
)
(
65
白垩纪(K)
Cretaceous
70 135(140)
侏罗纪(J)
Jurassic
73 208
中生代 (Mz)
Mesozoic
( 老 燕阿 山尔 卑 阶斯 段阶 段 )
三叠纪(T)
显 生 宙 ( P H ) P h a n e r o z o i c Triassic
泥盆纪(D)
Devonian
中泥盆世 (D2) 早泥盆世 (D1)
47
地质年代简表

地质年代简表
第四纪冰期
冰期是指地球表面覆盖有大规模冰川的地质时期,又称为冰川时期。
两次冰期之间为一相对温暖时期,称为间冰期。
地球历史上曾发生过多次冰期,如最近一次是第四纪冰期。
第四纪冰期冰川分布范围:第三纪末气候转冷,第四纪初期,寒冷气候带向中低纬度地带迁移,使高纬度地区和山地广泛发育冰川。
第四纪大冰期最盛时在北半球有三个主要大陆冰川中心,即斯堪的那维亚冰川中心:冰川曾向低纬伸展到48°N左右,几乎覆盖了半个欧洲;北美冰川中心:冰川曾向低纬伸展到38°N左右,覆盖了整个加拿大,并向南延伸到纽约和辛辛那提;西伯利亚冰川中心:冰层占据了西伯利亚北部,达到60°N,有时可能伸展到50°N的贝加尔湖附近。
南半球,南极洲的冰盖也远比现在大得多,南美南端、澳大利亚东南部、新西兰等地也发现了第四纪冰川遗迹。
许多高山地区,如阿尔卑斯、高加索、喜马拉雅山等都出现了较大规模的山地冰川。
估计当时整个地球有24%—32%的面积为冰所覆盖,许多地区冰层厚达千米,海平面下降了130米。
第四纪冰期的遗迹很多,如斯堪的纳维亚半岛的峡湾,北欧、中欧、北美洲众多的冰碛丘陵,阿尔卑斯山的冰川谷和陡峭的山峰等,都是第四纪冰川作用留下的产物。
第四纪大冰期最盛时,整个加拿大至美国北部和北欧都在冰盖的覆盖下,冰川消退之后,留下了大规模的湖泊群,如著名的五大湖和芬兰的众多湖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