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双关修辞的幽默效用

合集下载

浅析英美文学作品双关语的修辞效果及翻译策略

浅析英美文学作品双关语的修辞效果及翻译策略

浅析英美文学作品双关语的修辞效果及翻译策略双关语是修辞手法中一种常见的修辞手法,它能够给作品增添趣味性和深度,同时也会带来一定的翻译难度。

在英美文学作品中,双关语的运用十分广泛,它不仅能够丰富作品的表达方式,还具有丰富多彩的修辞效果。

本文将对双关语的修辞效果及翻译策略进行浅析,以期为读者和翻译者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启发。

双关语作为修辞手法之一,其修辞效果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双关语能够为作品增添趣味性。

通过双关语的巧妙运用,作品能够表现出一种幽默、俏皮的风格,吸引读者的注意力,增强作品的趣味性和娱乐性。

在Lewis Carroll的《爱丽丝梦游仙境》中,他用双关语来描述怪物的名字,如“哇喀喀”(Jabberwock)和“诺格汉普”(Knave of Hearts),这些双关语不仅让读者感到好笑,而且也为故事增添了神秘色彩。

双关语能够增强作品的表达深度。

通过双关语的运用,作品能够达到一种意义的多层次表达,不仅在表面上有一层意思,还隐藏着另外一层更深的意义。

这种多义的表达方式,使作品更具有厚重感和内涵,能够引发读者对作品的深入思考。

在莎士比亚的《哈姆雷特》中,主人公哈姆雷特说的一句名言“to be or not to be, that is the question”(生还是死,这是个问题),这句话中的“be”既指存在也指幸存,具有双重意义,体现了哈姆雷特内心的挣扎和矛盾。

双关语可以增强作品的艺术感染力。

通过双关语的运用,作品能够呈现出一种独特的艺术魅力,使读者在审美上得到更多的享受。

双关语的巧妙运用能够使作品的语言更加丰富多彩,让表达更加生动生动。

例如在奥斯卡·王尔德的《道林·格雷的画像》中,他用双关语来讽刺社会上的虚伪和虚伪,使作品具有了一种深刻的艺术感染力。

双关语还能够为作品增添一定的神秘色彩。

通过双关语的巧妙运用,作品能够营造出一种神秘、禅意的氛围,使读者产生一种探秘、探索的兴趣。

浅谈双关修辞的幽默效用

浅谈双关修辞的幽默效用

浅谈双关修辞的幽默效用摘要:在人与人的交际过程中,幽默的运用往往起着润滑剂的作用,而幽默中最常用的双关修辞更是使语言既巧妙又诙谐,常常令人回味无穷,使人心情愉悦之时又倍感人类语言的伟大。

本文就双关在幽默中的效用进行了简要的分析,旨在提高运用双关产生幽默的技巧及对幽默中双关的理解能力。

关键字:双关修辞;幽默语;乖讹理论引言幽默是人类语言的独有特征。

对于幽默的研究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一直可以追溯到亚里士多德时代。

而双关作为幽默语言中最古老的修辞手段之一,利用同音异义词或一词多义的现象构成含义诙谐或语义双关的词语,使话语在显示智慧之余,更带给人幽默之感,为人类语言增光添彩。

然而,并不是所有的双关都能产生幽默之感。

如何妙用双关修辞成功地产生幽默的呢?需要具备怎样的条件在什么样的场合才能使双关在幽默中发挥效用呢?本文将着重谈论以上两点,希望通过此次探讨使人们对双关在幽默语言中的运用理解更加透彻,也因此提高对双关中幽默的解读水平。

一.双关(Pun)的定义The Oxford English Dictionary将双关语定义为:“The use of a word in such a way as to suggest two or more meanings or different association, or the use of two or more words of the same or nearly the same sound with different meanings, so as to produce a humorous effect.”(用一个词去暗示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意义或引起不同的联想,或者用两个或两个以上发音相同或相近而意义不同的词,以产生一种幽默的效果。

)双关语所蕴含的信息量往往超过其明示信息,是在一定条件下,利用语音、语义等要素,使一种语言表达形式兼有双重意义,而后一种意义通常是说者真正所要表达的,从这个角度说,双关语是一种间接的言语行为,表达了一定的言外之意,言在此而意在彼。

浅析英美文学作品双关语的修辞效果及翻译策略

浅析英美文学作品双关语的修辞效果及翻译策略

浅析英美文学作品双关语的修辞效果及翻译策略双关语是修辞手法中一种常见的修辞表达方式,它通过巧妙的语言组织和运用,使得一句话或者一段文字能够呈现出多重意义,从而引发读者的联想和思考。

在英美文学作品中,双关语的运用非常广泛,它能够为文学作品增添趣味性和深度,同时也为翻译带来了一定的挑战。

本文将从修辞效果和翻译策略两方面对英美文学作品中双关语的特点进行浅析。

一、双关语的修辞效果1. 增加趣味性双关语的最大特点就是能够给读者带来意外和惊喜。

在英美文学作品中,双关语通常被用来为故事情节增添一些幽默和趣味,例如在莎士比亚的戏剧中,经常能够看到各种双关语的运用,比如《哈姆雷特》中的“to be or not to be",这句话不仅仅是在谈论生与死的问题,还暗含着对人生的深刻思考。

这种双关语的运用不仅为作品增添了趣味性,同时也加深了作品的内涵和深度。

2. 引发思考双关语的多重意义往往能够引发读者的联想和思考,使得读者在阅读的过程中能够从多个角度去理解文学作品。

例如在奥斯卡·王尔德的《道林·格雷的画像》中,他曾经说过,“世上只有一样东西是难以忍受的,那就是诱惑。

”这句话言下之意不仅仅是在谈论诱惑的可怕,同时也暗示了人类内心的矛盾和挣扎。

这种双关语的运用能够激发读者的思考,让读者在阅读的过程中得以产生共鸣和共鸣。

3. 表达丰富双关语能够在有限的语言表达中传递更为丰富的信息,使得文学作品更具有层次和深度。

在英美文学作品中,双关语经常被用来揭示人物的内心感受和情感状态,比如在简·奥斯汀的小说中,经常能够看到一些带有双关意义的对话,这种对话通常能够在表面上呈现出一种意思,但在深层次上又能够传递更为丰富的信息,让读者更好地了解人物的性格和情感。

二、双关语的翻译策略1. 保留原意在翻译英美文学作品中的双关语时,首要原则就是要尽量保留原文的双关意义。

翻译时需要尽可能地保留原文的文学意味和修辞效果,使得译文能够传达出相似的趣味和情感。

如何使用双关语法让作文更生动有趣

如何使用双关语法让作文更生动有趣

如何使用双关语法让作文更生动有趣双关语法是一种巧妙的修辞手法,可以让作文更加生动有趣。

它通过运用一个词语或短语的多重意义,使读者在阅读时产生一种双关的感觉,既能理解字面意义,又能领会其中的隐喻或幽默。

下面将从几个方面探讨如何使用双关语法让作文更加生动有趣。

首先,双关语法可以用来增加作文的幽默感。

幽默是一种调剂生活的艺术,能够让人快乐地面对困难和挫折。

在作文中使用双关语法,可以让读者在阅读过程中产生笑声,增加作文的趣味性。

比如,在描述一个好笑的故事时,可以运用双关语法来制造笑料。

比如说,有一次我去参加一个派对,结果发现自己穿的是一件“破衣服”,不仅引来了大家的关注,还让人们捧腹大笑。

这里的“破衣服”既可以是字面意义上的破烂衣物,也可以是指我穿的衣服不合时宜或不合群,从而制造了笑点。

其次,双关语法还可以用来增强作文的表达力。

有时候,用一个词语或短语的多重意义来表达一个观点或情感,可以让作文更加生动有力。

比如,在描述一个美丽的风景时,可以使用双关语法来凸显其魅力。

例如,我来到了一个“花园”,眼前的景象让我陶醉其中。

这里的“花园”既可以是字面意义上的花园,也可以是指美丽的自然景观或心灵的净土,通过双关语法的运用,让读者更加深入地感受到了美丽风景的魅力。

另外,双关语法还可以用来创造意想不到的效果。

通过运用一个词语或短语的多重意义,可以让读者在阅读过程中产生一种意外的感觉,从而增加作文的吸引力。

比如,在描述一个神秘的场景时,可以使用双关语法来制造一种令人惊讶的效果。

例如,当我走进那个“黑暗”的房间时,突然听到了一声“惊叫”。

这里的“黑暗”既可以是字面意义上的黑暗,也可以是指神秘的氛围或不可知的事物,通过双关语法的运用,让读者感到意外和惊讶。

除了以上几点,使用双关语法还需要注意一些细节。

首先,要确保双关语法的使用恰到好处,不要过度使用,否则会影响作文的整体效果。

其次,要注意双关语法的语境,确保读者能够理解其中的多重意义。

浅析英美文学作品双关语的修辞效果及翻译策略

浅析英美文学作品双关语的修辞效果及翻译策略

浅析英美文学作品双关语的修辞效果及翻译策略双关语是英美文学作品中常见的修辞手法之一,它通过巧妙地运用语言的多义性来达到表达深层含义、引起读者的联想和思考的效果。

双关语在英美文学中被广泛应用,并在翻译过程中给译者带来了一定的挑战。

本文将就双关语在英美文学作品中的修辞效果及翻译策略进行浅析。

一、双关语的修辞效果1. 引发多重解读:双关语往往具有多种可能的意义,通过一个词或一个短语同时承载着两种或多种意义,可以引发读者的多重解读。

莎士比亚的名篇《哈姆雷特》中,主人公哈姆雷特在对话中说:“To be, or not to be, that is the question.”其中的“be”既可以理解为“存在”也可以理解为“生存”,在不同场合下都可以引发不同的解读,使作品更富有深意。

2. 引起幽默效果:双关语的另一个常见效果是引起幽默。

通过语言的巧妙变换和双关的运用,作家可以制造出幽默的效果。

在奥斯卡•王尔德的《道林•格雷的画像》中,有这样一句话:“Experience is simply the name we give our mistakes.”其中的“experience”既可以理解为“经验”也可以理解为“经历”,从而产生出一种反讽和幽默感。

3. 唤起联想和情感共鸣:双关语还可以通过语言的巧妙运用唤起读者的联想和情感共鸣。

通过一个词语的双重意义,作家可以唤起读者的共鸣,引发读者对作品的情感共鸣。

在雪莱的《奥西曼迪亚》中,有这样一句诗句:“O wild West Wind, thou br eath of Autumn's being.”其中的“breath”既可以理解为“呼吸”也可以理解为“气息”,从而使读者产生出一种凄美的联想和情感。

二、双关语的翻译策略1. 保留原文的双关效果:在翻译英美文学作品中的双关语时,译者可以尽量保留原文的双关效果。

这就需要译者在选择词语和句式时,尽量保持原文的双重意义和幽默效果。

浅析英美文学作品双关语的修辞效果及翻译策略

浅析英美文学作品双关语的修辞效果及翻译策略

浅析英美文学作品双关语的修辞效果及翻译策略双关语是一种修辞手法,也是文学作品中常见的修辞形式之一。

它在英美文学作品中被广泛运用,具有独特的修辞效果。

本文将从双关语的概念、修辞效果以及翻译策略等方面进行浅析。

一、双关语的概念双关语,即一个词或一句话具有两种意思,又或者是一词由音节上相同或相近的词组成。

在英美文学作品中,双关语可以增加文学作品的趣味性,同时也能够表达作者的深意。

双关语在英文中的表现形式多种多样,可以是同音异义词、同音同义词、同形异义词等等。

二、双关语的修辞效果1. 增加幽默感双关语在英美文学作品中常被运用于幽默的场景中,通过给读者带来意想不到的双关解读,达到引人发笑的效果。

在奥斯卡·王尔德的《道林·格雷的画像》中,有这样一句话:“我们都是混血儿,母亲是织布机,父亲是农夫。

”这里“织布机”和“农夫”分别有其字面意思和隐喻意思,给人以幽默感。

2. 增强意境双关语的巧妙运用可以增强作品的意境,使作品更加生动、形象。

在莎士比亚的《哈姆雷特》中,有这样一句名言:“to be or not to be, that is the question”。

这句话不仅是提出了存在的问题,同时也是在用双关语强调人生的选折。

3. 增加隐喻和象征双关语在英美文学作品中也常被运用于隐喻和象征的表达中,通过双关语的多重解读,为作品增添更多的意义。

在约翰·克里斯多夫的《乌鸦》中,有这样一句话:“有人看见一只乌鸦,这是多么寓意深长啊!”这里乌鸦不仅代表了实际的鸟类,还暗喻了死亡和厄运。

三、双关语的翻译策略翻译双关语是一项相当有挑战性的任务,因为要在翻译中保持原文的双关意味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以下是几种常见的翻译策略:1. 直译在翻译双关语时,有时候可以选择直译的方式,将原文中的双关意味完整地保留下来。

这种方式适合一些语言环境相似的情况,可以更好地传达原作的意思。

2. 转化有时候双关语在英美文学作品中的修辞效果和翻译的效果并不完全对应,这时候可以选择转化的方式进行翻译,将原文的双关意味转化为与之相对应的双关意味。

双关语的语用功能和运用技巧

双关语的语用功能和运用技巧

双关语的语用功能和运用技巧双关语是一种特殊的修辞表达方式,通过利用词语的多义性或者语言的歧义性,创造出一种既有幽默效果又能够传递多重意义的修辞手法。

它在文学作品、演讲、广告等多种语境中常被运用,具有独特的语用功能和运用技巧。

本文将从这两个方面对双关语进行探讨。

首先,双关语的语用功能主要有幽默效果、增强表达的艺术性和引起读者思考三个方面。

一方面,双关语常常以幽默为主要的语用功能。

巧妙的双关语可以在瞬间勾起读者的笑声,营造出轻松愉快的氛围。

比如,“大象为什么要双脚跳舞?因为他没有跳舞的舞步!”这个双关语以“跳舞”这个词的双重含义为基础,通过将大象没有跳舞的舞步解读为大象需要两只脚来跳舞,从而引发出幽默效果。

这样的例子在生活中和文学作品中都非常常见,能够给人带来愉悦的感觉。

另外,双关语还能够引起读者思考。

由于双关语往往暗示了多种可能的语义,读者需要动脑筋去理解,这样就激发了读者的思考欲望。

比如,“如果蚂蚁的眼睛长在屁股上,它就会无法自己检查是否戴了手表。

”这个双关语通过蚂蚁眼睛长在屁股上这个荒诞的设定,让读者思考蚂蚁是否会戴手表的问题。

这样的双关语常常在智力游戏和谜题中出现,给人以思考的机会,帮助人们开拓思维。

在双关语的运用技巧方面,主要包括词语选择、上下文语境影响、语音和形式上的巧妙运用。

首先,词语的选择对于双关语的效果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词语的多义性是创造双关语的前提条件,因此选择既有多重含义又能够构成幽默效果的词语是很关键的。

词语的多义性可以来自于同音词、近义词、相反词等,通过充分利用这些词语的歧义性,才能达到双关语的目的。

其次,上下文语境的影响也是双关语运用技巧中的重要因素。

双关语的效果常常与句子的上下文有关。

相同的词语在不同的语境中可能会产生不同的歧义效果。

因此,在创造双关语时,需要充分考虑到句子的上下文,以确保所使用的词语在语境中能够产生多义性,营造出幽默效果。

此外,语音和形式上的巧妙运用也是双关语运用技巧的一部分。

浅析英美文学作品双关语的修辞效果及翻译策略

浅析英美文学作品双关语的修辞效果及翻译策略

浅析英美文学作品双关语的修辞效果及翻译策略双关语在英美文学经典作品中被广泛运用,它是一种包含两种或多种意思的语言结构,常被用于增加文章的趣味性和修辞效果。

双关语的修辞效果多样,可以使读者产生幽默感、增加隐喻的深度、引起阅读者对语言的关注等。

但是,在进行翻译时,双关语也会带来一些挑战。

本文将简要分析英美文学作品中双关语的修辞效果及翻译策略。

双关语最常见的修辞效果是幽默。

它通过将两种意思联系在一起,使得句子产生意外的效果,视觉上产生惊喜感,给读者带来笑声。

例如,奥斯卡·王尔德《道林·格雷的画像》中有一句话:“我说的话没有什么价值,就好像一千个人里只有一个听到了我的话一样。

”这里的“听到了我的话”既可以指听到了声音,也可以指听懂了意思。

因此,这句话通过一个双关语,达到了幽默的效果。

双关语还可以增加隐喻的深度。

在经典的莎士比亚剧本中,双关语被广泛使用。

例如,在“哈姆雷特”中,哈姆雷特的名言:“To be or not to be,that is the question.”,其中的“be”一词可以指“存在”,也可以指“生命”。

哈姆雷特此言意在探讨生与死的问题,而双关语的运用,则可以表现出生命可有可无的深邃哲思。

除了上述的修辞效果外,双关语还可以引起阅读者对语言的关注。

例如,在刘易斯·卡罗尔的《爱丽丝梦游仙境》中,有一句话:“Why is a raven like a writing-desk?”(乌鸦和写字台有什么相似之处?)。

这个问题并没有答案,但它引起了读者的关注,使读者产生了对文本和语言的好奇心。

然而,在翻译双关语时,存在一定的困难。

由于双关语包含多种意思,因此其翻译需要在保证意思准确的同时,保留原句的修辞效果。

一种常用的翻译策略是采用同音或近义的词语来替换原句中的词语。

例如,在莎士比亚的剧本中,“let's talk of graves, of worms, and epitaphs”(我们来谈谈坟墓,蠕虫和墓志铭吧)这句话中,“worms”除了蠕虫外,还有指死亡的含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双关修辞的幽默效用摘要:在人与人的交际过程中,幽默的运用往往起着润滑剂的作用,而幽默中最常用的双关修辞更是使语言既巧妙又诙谐,常常令人回味无穷,使人心情愉悦之时又倍感人类语言的伟大。

本文就双关在幽默中的效用进行了简要的分析,旨在提高运用双关产生幽默的技巧及对幽默中双关的理解能力。

关键字:双关修辞;幽默语;乖讹理论引言幽默是人类语言的独有特征。

对于幽默的研究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一直可以追溯到亚里士多德时代。

而双关作为幽默语言中最古老的修辞手段之一,利用同音异义词或一词多义的现象构成含义诙谐或语义双关的词语,使话语在显示智慧之余,更带给人幽默之感,为人类语言增光添彩。

然而,并不是所有的双关都能产生幽默之感。

如何妙用双关修辞成功地产生幽默的呢?需要具备怎样的条件在什么样的场合才能使双关在幽默中发挥效用呢?本文将着重谈论以上两点,希望通过此次探讨使人们对双关在幽默语言中的运用理解更加透彻,也因此提高对双关中幽默的解读水平。

一.双关(Pun)的定义The Oxford English Dictionary将双关语定义为:“The use of a word in such a way as to suggest two or more meanings or different association, or the use of two or more words of the same or nearly the same sound with different meanings, so as to produce a humorous effect.”(用一个词去暗示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意义或引起不同的联想,或者用两个或两个以上发音相同或相近而意义不同的词,以产生一种幽默的效果。

)双关语所蕴含的信息量往往超过其明示信息,是在一定条件下,利用语音、语义等要素,使一种语言表达形式兼有双重意义,而后一种意义通常是说者真正所要表达的,从这个角度说,双关语是一种间接的言语行为,表达了一定的言外之意,言在此而意在彼。

二.幽默语的概念《辞海》上对幽默的解释是这样的:“通过影射、讽喻、双关等修辞手法, 在善意的微笑中,揭露生活中的讹谬和不通情理之处。

”幽默语言就是借助语言手段表述的幽默,它以语言为媒介,根据特殊的语言环境,运用轻快而诙谐的笔调,揭露和批判生活中的荒谬和不通情理的现象,暗示作者自己的思想,启发人们的思考,产生意味深长的艺术效果(李军华,1996:10)。

幽默语言因其独特的艺术效果和卓越的交际价值而受到语言学家的广泛关注。

Koestler在讨论幽默的创造性时就认为:如果叙述这一语义通道涵盖了恰当的情感张力,含有两个通常不可融合方面的某一思想或事件的突然关联,则产生滑稽效果;如果通道被切断,我们的期待落空,冗余的张力便以大笑的形式喷发出来或以更温和的形式泼洒出来。

也就是说幽默之所以产生,是因为两个不同或通常是相反的情景被关联起来,使人们的最终领悟与预期不一致而产生的一种效果,强调听众对幽默文本的反应。

三.幽默中双关修辞发挥效用的条件运用双关并不是一定能产生幽默的,幽默区别于搞笑和讽刺。

任何语言本身并不幽默,只有当语言与具体的语境结合起来。

与要表达的思想结合起来,与幽默所传达的不和谐中的和谐结合起来,我们才可以真正理解幽默。

幽默言语是说话者在某一特定的情景下说出来的,听话者的任务是通过语境线索,利用自己的语言知识和非语言知识去发现发话者所表达的意图(Blakemore,1992:39)。

因此幽默的成功与否大大取决于语境,以及在幽默语境中的参与者。

Freud认为有三种参与者:幽默发出者(humorist),笑柄(butt)和听众(audience)。

1)了解文化差异。

如果幽默发出者和听众的之间存在较大的文化差异可能会导致听众仅能理解双关语的表层意义,而使相关联的深层意义的理解出现阻隔,也就是笑柄失效。

如下例:①. A: At what time of day was Adam born?B: Just before eve.这段对话是问,亚当是什么时候出生的。

回答的人说,就在傍晚之前。

而“eve”除了指“傍晚”也是圣经中亚当的妻子夏娃(Eve)的名字。

而且上帝是在创造亚当后再用亚当的肋骨造了夏娃,所以亚当比夏娃先出生。

让人不禁为回答者的机智与诙谐会心一笑,幽默感顿时产生。

如果听众不了解圣经里亚当和夏娃的故事,那么这一段对话中“eve”的双关义产生便会受阻,幽默意味无法顺利传达,也就变成了一段索然无味的对话了。

2)弄清听众身份。

幽默的作用在于交际中能把人们从沉闷,尴尬或不悦中解脱出来,使交流更加愉悦。

然而一旦没有明确语境中听说者的身份而错用双关,有可能会使人如鲠在喉,进而产生不快的情绪,幽默感全部消失。

如:②. A:Why are lawyers all uneasy sleepers ?B:Because they lie first on one side , and then on the other , and remain wide awake all the time. 对话发问:“为什么律师都很难入睡?”答:“因为他们首先在这一边撒谎,然后又在另一边撒谎,并且为免出错还要一直保持高度的清醒。

”由于“lie”的双关义这里也指“lie既可译作“躺”解又可作“撒谎”解,所以这句话的一重语境是解释律师为什么入睡很难,因为律师在床上老是翻来覆去,这边躺躺,那边躺躺,岂能安然入睡?而另一重语境则是暗指律师在帮人打官司时两边撒谎,而且还要一直保持高度的清醒不使谎话说错了地方以至穿帮。

”回答运用双关非常风趣地点明了律师的职业特点。

但是如果听众是律师的话,如此对其职业不尊重,这其中的幽默意味势必大打折扣。

所以在语境中听众的身份对幽默的成功产生起着很大的作用。

比如在女士面前不能以双关隐射性别歧视等等。

四.双关修辞在幽默产生中的作用机制有关幽默机制的理论很多,有很多学者从合作原则和关联理论的角度分析幽默产生的机制,这里我将从其中最有影响的乖讹理论(incongruity theory)来谈。

乖讹最初指的是某一物体、事件、思想、或社会现象的各组成部分之间的关系,如这种关系与常规相悖、出乎意料、不合场景、不合逻辑,我们就认为它是不和谐的,即是乖讹的(incongruous)(McGhee,1979:7)。

很多哲学家,如康德、柏格森等认为,乖讹是一切幽默制笑之基础。

(ibid:10)在双关中的幽默也是同样。

例如:③.A man sits down at a table in a restaurant and asks:"Do you serve crabs here ?"The waiter says:"Sure,sit down,we serve anybody."因为人们渴望回答的是这家饭馆有没有螃蟹这道菜,由于英文中的“crab”除指“螃蟹”外,也指的是“sour person”即脾气秉性不好的人,并且这里“serve”这个词有“供应饭菜”和“为某人服务”的两个含义。

服务生利用这两点告诉顾客“无论什么脾气的顾客我们都招待”,因而在这种不和谐中产生了独特的幽默效果。

但是不和谐本身不能解释幽默,因为并不是所有的不和谐的都是可笑的(Palmer,1994:99)。

要想获得幽默,还必须满足其他的条件首先这种不和谐必须恰倒好处,太过则导致恐慌,太弱则不足引起注意。

首先幽默发出者以语言的或非语言的手段向听众暗示幽默的发生,听众又根据这些线索(例子中的“crab”和“serve”的双关义)觉察出幽默话语中的不和谐(顾客与服务生的问答产生不和谐),并以一种轻松的心态去发现不和谐中的协调成分(例子中的词义双关在语境中都能说得通),因而产生愉悦。

在此过程中,不和谐是主要的,是与常规、逻辑、期望等相比得出的和谐是次要的,是在特定的语境得出的,是意想不到的或牵强的,它与不和谐一样是制笑的关键。

幽默是智慧的闪现,在中文中这样的例子也是比比皆是。

例如:④.一次宴会上,纪晓岚碰到了一心想羞辱他的王尚书和陈御史。

陈御史见厅外有一只狗,就用手指向纪晓岚,故意大声地对王尚书说道:“你看那是狼(侍郎)是狗?”纪晓岚一听,就知道御史在骂他。

于是,他也假装糊涂道:“是狗。

”王尚书以为纪晓岚上套了,就插嘴问道:“你何以知道是狗?”“狼与狗不同之处有二,”纪晓岚解释,“一是看它的尾巴而别,下垂为狼,上竖(尚书)是狗。

”此语一出,举座哄然大笑。

王尚书被回击得面红耳赤。

纪晓岚又继续说,“二是以它吃东西来辨,狼是非肉不食,可狗则遇肉吃肉,遇屎(御史)吃屎。

”这回轮到陈御史尴尬了。

故事中,括号里的词语侍郎、尚书、御史分别与其前面的词语读音相同或相近,构成双关,表面上是说括号前面的词语,实际上是指括号里的词语。

诙谐幽默,令人叫绝。

同样从乖讹理论来看,例子中王尚书和陈御史挑起了不和谐的成分(侍郎是狗),让纪晓岚难堪。

但是纪晓岚马上机智地反驳(尚书是狗,御史吃屎)使自己反败为胜,将读者心中为纪晓岚打抱不平的不协调情绪转为协调,不禁大块人心,会心一笑,在轻松的语境中感受到了侍郎的智慧与幽默,也品味到了中国语言的高妙之处。

五,结语综上所述,双关修辞的恰当运用不仅可以成功产生幽默,使交际气氛更加生动活泼,并且也是个人语言把握的一个重要体现,在生活中灵活地运用幽默的手段常常可以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本文主要讨论了双关在幽默中的运用与运行机制,希望通过今后的不断学习,见解能更加透彻。

参考文献:[1]Blakemore,Diane.Understanding Utterances[M]. Blackwell Publishers, 1992.[2]McGhee,Paul E. Humour and Its Development[M].W.H.Freeman and Company,1979.[3]Palmer. Herry. Taking Humour Seriously [M]. Routledge,1994[4]陈琴.英汉幽默语比较[J].《科技信息(学术研究)》2008,(02)[5]李军华.幽默语言[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6.[6]李旸.英语双关语的语用功能解读[J].《疯狂英语:教师版》2010,(1)[7]李鑫华.英语双关修辞格的分类、多(歧)义与双重语境[J].《四川外语学院学报》2000,(03)[8]刘芳,刘雨,翟小娜.英汉幽默语篇修辞格的共同点及在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电力教育》2007,(S2)[9]沈洁星.幽默语的认知语境作用分类探究[J].《无锡市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8(02)[10]王勇.由关联理论看幽默言语[J]. 华中师范大《学外语教学》2001,(1)邓淑华。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