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双关”的几种类型

合集下载

诗词表现艺术第二章修辞手法(上)四.双关

诗词表现艺术第二章修辞手法(上)四.双关

诗词表现艺术第二章修辞手法(上)四.双关诗词表现艺术第二章修辞手法(上)四.双关双关就是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利用词语的多义性,和同音的条件,有意使语句具有双重意义,言在此而意在彼的一种修辞方法。

双关的作用:1.能表达委婉含蓄的思想感情,也能鲜明强烈地表达某种思想感情;2.语言幽默风趣,含义深长,发人深思,给人以深刻的印象。

双关的类别:语意双关;谐音双关。

(一)语音双关语音双关就是利用词语同音或近音的条件而构成的修辞手法。

例如:(1)刘禹锡《竹枝词》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岸上踏歌声。

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

分析:最后两句:“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

用的就是语音双关的手法(也是隐喻)“东边日出”是“有晴”,“西边雨”是“无晴”。

“晴”和“情”谐音,“有晴”、“无晴”是“有情”、“无情”的隐语;“东边日出西边雨”,表面是“有晴”、“无晴”的说明,实际上是指岸上“郎”的歌声,究竟是“有情”呢还是无情?少女听着这难以捉摸的“歌声”,心情忐忑不安。

幸亏这少女聪明,她从最后一句辨清了情郎对她是有情的,因为句中的“有”、“无”两字中,着重的是“却有”。

因此,她内心又不禁喜悦起来。

这句用语意双关的手法,既写了江上阵雨天气,又把这个少女的迷惑、眷恋和希望一系列的心理活动巧妙地描绘出来。

(2)苏轼《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

竹杖芒鞋轻手马,谁怕?一簑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

回首向来萧瑟处,也无风雨也无晴。

词的最后一句“也无风雨也无晴”就是运用了语音双关手法,它既指自然的风雨,也指作者心目中的屡遭政治打击的风雨和所遭遇的人生挫折的风雨。

这既幽默含蓄又强烈地表达了作者不无愤懑的感情,又表现作者豁达的乐观的人生态度。

含义深长,发人深思。

(二)语意双关语意双关就是借用同义词语来表达明暗两重意思的修辞手法。

例如(1)李商隐《落花》:高阁客竟去,小园花乱飞。

双关修辞手法介绍

双关修辞手法介绍

双关修辞手法介绍
在修辞手法中,有一种叫做“双关”,双关指的是利用词语同音或多义等条件,有意使一个语句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同时兼有种意思,表面上说的是甲义,实际上说的是乙义;类似我们平时所说的一石三鸟、一箭双雕、指桑骂槐,即言在此而意在彼。

双关包括谐音双关和语义双关两种。

1、谐音双关
即利用词语的同音或近音条件构成的双关,例如:
(1)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唱歌声。

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

(刘禹锡《竹枝词》)
(2)外边树梢头的蝉儿却在枝头唱高调:“要死哟!要死哟!”(茅盾《雷雨前》)
例(1)利用“晴”“情”同音构成双关,例(2)利用音近表面摹拟蝉儿的叫声,实际是用雷雨前闷热得要死来诅咒反动黑暗的统治已到了末日。

此外,汉语中的许多歇后语就是利用谐音双关构成的。

例如:
(3)老虎拉车——谁赶(敢)?
(4)孔夫子搬家——净是书(输)。

(5)窗户眼吹喇叭——鸣(名)声在外。

2、语义双关
即利用词语或句子的多义性构成的双关,例如:
(1)他(指陈毅)却笑着说:“没关系!吃点墨水好哇,我肚子里的‘墨水’还太少呢!”(小学语文《吃墨水》)
(2)可是匪徒们走上几十里的大山背,他们没想到包马脚的麻袋片全烂掉在马路上,露出了他们的马脚。

(曲波《林海雪原》)
例(1)用“墨水”的多义性,表面用的是本义,实际指的却是比喻义:学问或知识。

例(2)中“马脚”也是实际用的比喻义:破绽。

修辞手法解析双关

修辞手法解析双关

修辞手法解析双关修辞手法是一种文学艺术创作技巧,可以增强表达的艺术性和感染力。

双关则是其中一种常用的修辞手法,通过使用一个词或短语,使其具有两个或更多个不同的意义,以达到增强表达效果的目的。

一、双关的定义和特点双关即指一词多义,通过改变出现在语句中的一个词的意义,使其有多重含义或解释。

双关一般具有以下特点:1. 多义性:一个词或短语可以解释为两个或更多的不同含义。

2. 隐晦性:双关的含义通常需要读者进行深入思考或有一定文化背景才能完全理解。

3. 幽默感:双关可以给人带来乐趣,让人忍俊不禁,增加阅读的趣味性。

二、双关的种类和示例1. 词语双关:一个词语在不同的语境中有着不同的意思。

例如:(1) "一辈子只为你织",这句话中的“织”就是一个词语双关。

从字面上理解是指用线来编织,但从上下文可以推测出是指作家为读者编织故事。

(2) "我们都是表演者,台上的不过是表演得好的人",这句话中的“表演者”也是一个词语双关。

表面上是指舞台上的演员,但隐含着观众们在现实生活中也需要表演自己的角色。

2. 句子双关:整个句子的含义可以被理解成两个或更多个不同的意思。

例如:(1) "他们相爱,但不相伴",这句话中的“相爱”和“相伴”都是句子双关。

从字面上理解是指两个人彼此爱着对方,但从上下文可以推测出他们没有在一起生活。

(2) "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这句话中的“眼前的苟且”和“诗和远方”也是句子双关。

表面上是说生活不仅仅是眼前的困境,还有让人向往的美好事物。

三、双关的应用和效果1. 增加趣味性:双关可以引起读者的注意和兴趣,使文章更加生动有趣。

通过适当使用双关,可以增加阅读的乐趣,使读者更加享受阅读过程。

2. 深化含义:通过双关的运用,可以在表达含义的同时,给予读者更多的思考空间和解释余地。

读者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去理解句子,深入挖掘出更多的含义。

现代汉语 修辞2

现代汉语 修辞2
于航《第一个回答》
3.串对
上下联内容从事物的发展过程或因果、条件、假设等方面相 关联,两联连接成复句,一顺而下,也叫“流水对”。
不因鹏翼展,
为有牺牲多壮志,
那得鸟途通。 陈毅 《西行》敢叫日月换新天。毛泽东《七律•到韶山》
二、排比 把结构相同或相似、语气一致、意思密切关联的句子或句 子成分排列起来,使内容和语势增强,这种辞格叫排比。
鲁迅《言论自由的界限》
语义双关 利用词语或句子的多义性在特定语境中形成双关。
我刚打算往下跳,只见她扭回头来,两眼盯着被惊呆了的孩 子,拉长了声音说:“孩子,好好地听妈妈的话啊!”
王愿坚《党费》
小俞已经意识到事情的不妙她和道静两个同时哭了,夜是这 样黑暗,阴沉,似乎要起暴雨。多么难挨的漫漫长夜啊!
杨沫《青春之歌》
我跳一辈子。
电影《归心似箭 》
曲语 把不便直说或不愿直说的话用别的词语来代替。
聂耳以二十三岁的青春年华,过早地写下了他生命休止符。
何为《他的进军号》
王三胜不怕:他看得出别人有功夫没有,可更相信自己的本事,他是沙子 龙手下的大将。“下来玩玩,大叔!王三胜说得很得体。”老舍《断魂枪》 这次冲锋,像从云端中跃出的闪电,使黄维摆在双堆集上的那些重炮和坦 克,统统被取消了发言权,这次冲锋,像个疾雷,使一向狂妄猖獗的“老 虎团“在这锐不可当的一击下面被勾销了“户头”。 谢雪畴《老虎团的结
运用婉曲要注意的问题
1.婉曲话语,妙在含蓄委婉,而意在言外。 2.婉曲的真正含义一定要让人悟得出,理解得了,最终得露 出“庐山真面目”,不能使人误解或产生歧义。
婉曲和双关的区别
1.婉曲注重在故意回避某种说法,要说的话不直接说出来; 双关着重有意影射某人某事,起到一箭双雕的作用。 2.婉曲是闪烁其辞,用委婉的方式暗示出来,表现为意在言 外,需要人们从话语的外面去理解;双关把话都说完,同时 关顾表里两层意思,言在此而意在彼。

古典诗词里常见的“双关”赏析

古典诗词里常见的“双关”赏析

古典诗词里常见的“双关”赏析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利用词的多义和同音的条件,有意使语句具有双重意义,言在此而意在彼,这种修辞手法叫双关。

双关可使语言表达得含蓄、幽默,而且能加深寓意,给人以深刻印象。

双关可分为谐音双关和语义双关。

古典诗词里面使用双关的例子很多,其中有一些很有代表性。

一、“芙蓉”和“夫容”,“莲”和“怜”,“藕”和“偶”谐音双关这种双关在南朝民歌吴歌中频繁出现。

例如:“高山种芙蓉,复经黄檗坞。

果得一莲时,流离婴辛苦。

”(《子夜歌》)“思欢久,不爱独枝莲,只惜同心藕。

”(《读曲歌》)芙蓉即莲花,本是大自然的一种植物,藕是荷花的根茎,这两个例子利用“芙蓉”谐音“夫容”,“莲”谐音“怜”,“藕”谐音“偶”而构成双关,含蓄地表达出对恋人的思念之情。

二、“丝”和“思”谐音双关李商隐在《无题》一诗有“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丝”与“思”双关,意即只要有一息尚存,痴情不改,实指坚贞的爱情。

“春蚕不应老,昼夜常怀丝。

何惜微躯尽,缠绵自有时。

”(南朝民歌《作蚕丝》)此诗也巧妙地运用双关隐语,表达了劳动妇女对爱情的渴求和执著。

三、“柳”和“留”谐音双关古代离别的时候,往往从路边折杨柳相送,借以表达恋恋不舍的心情,“柳”者,“留”也。

如李白《春夜洛城闻笛》:“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笛子吹奏的是一支《折杨柳》曲,它属于汉乐府古曲,抒写离别行旅之苦。

李白听着远处的笛声,不由自主地陷入了乡思。

又如王维《送元二使安西》:“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柳”既是写景,又暗寓“留”之意,显示作者对朋友的留恋之情。

四、“期”和“棋”谐音双关《子夜歌(其二)》:“今夕已欢别,合会在何时?明灯照空局,悠然未有期!”“期”是“棋”的谐音,寓意“欢别”之后不知何时才能相见,真如一盘下不完的棋。

其凄美、哀怨之情跃然纸上,入木三分。

唐代温庭筠《新添声杨柳枝词二首》里有:“井底点灯深烛伊,共郎长行莫围棋。

古典诗词中常见的“双关”词例析

古典诗词中常见的“双关”词例析

古典诗词中常见的“双关”词例析古典诗词中常见的“双关”词例析XXX的诗歌《无题》中的“丝”为何可理解成“思”呢?这是因为古汉语中常用的修辞手法——双关语。

在古汉语中,双关语的运用很多,有其特点和规律。

一、古汉语中双关语的表现形式双关语是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利用词的多义和同音的条件,有意使语句具有双重意义,言在此而意在彼的一种修辞方式。

具体地说,就是利用词语同音或多义等条件,使一个语句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同时兼有两种意思,类似于一箭双雕、指桑骂槐等。

双关语分为谐音双关和语义双关。

语义双关在歇后语中经常出现,如“骑驴看唱本——走着瞧”。

在古汉语中的双关一般表现为谐音双关。

谐音双关是民歌极喜运用的方法,最早见于《诗经》,并大多与比、兴兼用。

例如晋代乐府民歌《子夜四时歌》之《春歌》:“自从别欢后,叹音不绝响。

XXX向XXX,苦心随日长。

”这里的“苦心”音形相同,但要表达的意思不同,实际上是表达人的苦心在增长。

在古汉语中,谐音双关大致可以分为三种类型。

一)音形皆同的谐音双关。

这种谐音双关的词,音形皆同,只是表达的意思不同而已。

例如晋代乐府民歌《子夜四时歌》之《春歌》:“自从别欢后,叹音不绝响。

XXX向XXX,苦心随日长。

”这里的“苦心”音形相同,但要表达的意思不同,实际上是表达人的苦心在增长。

二)音同形不同的谐音双关。

这种谐音双关的表层词与要表示的深层词只是音同而字形不同,这种情形在古汉语中出现得最多。

例如XXX的《竹枝词》:“杨柳青青江水平,XXX上唱歌声。

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XXX却有晴。

”这里利用“晴”与“情”同音构成双关,寓意男女之间绵绵的情意。

晋代乐府民歌《子夜歌(其一)》中,丝和悟都是谐音双关。

丝谐思,表达了织妇对情人的思念;悟谐误,指由于各种原因耽误了美好的爱情。

这种修辞手法生动而活泼,形成了独特的风格。

晋代乐府民歌《子夜歌(其二)》中,“悠然”是“油燃”的谐音,寓意即使明灯高照,没有情人相伴也是徒劳的;“期”是“棋”的谐音,表达了欢别之后不知何时才能再见的悲凉之情。

10修辞之双关

10修辞之双关

竹枝词
刘禹锡
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唱歌声。 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 尾句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①谐音双关,“晴”谐音“情”,疑虑、欢喜而 又担忧的微妙心理,饶有情趣。
6
修辞之
双关
定义: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利用词的多义或
同音的条件,有意使语句具有两种意思,言在 此而意在彼,表达出一种委婉含蓄的情感。
作用:
(1)语言含蓄隽永,耐人寻味; (2)内容包含丰厚,余味深长; (3)表意生动活泼,富有情趣。
种类:
1. 意义双关——利用词的多义,有意使语句具 有双重意义叫做意义双关。 【例】夜正长,路也正长,我不如忘却,不说 的好罢。 ——鲁迅 这种修辞在歇后语中也经常出现。例如:
种类: 2. 谐音双关——利用词的同音,有意使语句具有双 重意义叫谐音双关。
【例】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丝”既指“蚕丝”,又跟“思” 同音,因而又指
“思念”。
许多歇后语就是利用谐音双关构成的。例如:
(1)老虎拉车——谁赶(敢)? (2)孔夫子搬家——净是书(输)。 (3)窗户眼吹喇叭——鸣(名)声在外。
(1)茶壶里煮饺子——有货倒不出
(2)老太太抹口红——给你点颜色瞧瞧
秋夜 朱淑真 夜久无眠秋气清,烛花频剪欲三更。 铺床凉满梧桐月,月在梧桐缺处明。
【注】朱淑真:宋代女诗人,相传婚姻不遂,抑郁而终。
第三句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表达诗人怎样的情感?
①(语意)双关,“凉”字既指天凉,又指心 境的凄凉。含蓄表达了诗人秋夜独守空房的孤 寂与凄苦。

浅析“双关”的几种类型

浅析“双关”的几种类型

浅析“双关”的几种类型双关,是一种语言技巧,为修辞学中辞格的一种。

在特定的言语环境中,借助语言和语义的联系,使语句同时关涉两种事物,达到言在此而意在彼的修辞效果。

(一)同形双关,利用语词的字形相同来构成双关。

如“我失骄杨君失柳,杨柳轻飏直上重霄九。

”(毛泽东《蝶恋花·答李淑一》)其中“杨”、“柳”同形,形成双关。

再如:“空对着,山中高士晶莹雪;终不忘,世外仙姝寂寞林。

”(《红楼梦》第五回)其中,“林”字与林黛玉的“林”同形,意思双关。

又如:“是你,是你对不住我的父亲!”(莎士比亚《王子复仇记》)这是哈姆雷特与母亲争执时针对母亲“你这样做对不住你的父亲”一句而说的,同一“父亲”王后指的是哈姆雷特目前的父亲,即哈姆雷特的叔叔,而哈姆雷特指的则是自己的生父,表达了对母亲的不忠、叔叔的篡位而产生的悲愤与怨恨。

(二)谐音双关,利用词语的同音或近音构成的双关,是一种曲折、巧妙地表达思想感情的方式。

如:明朝嘉靖皇帝重征苛敛,百姓称他为“家净”。

“嘉靖”和“家净”同音,构成了谐音双关,巧妙地表达出百姓对封建帝王横征暴敛的不满和反抗。

又如“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刘禹锡《竹枝词》)中,“晴”与“情”谐音,巧妙地表达出封建社会男女情感的含蓄性,别有韵味。

(三)多重双关,指利用词语在音、形、义三方面的多重关连,而造成的一语两义。

如:“春蚕到死丝方尽”(李商隐《无题》)中,“丝”既指蚕丝,又指情丝,这是同形;丝又谐“思”的音,这是谐音;借蚕丝绵长宛曲之义喻指人的思念之苦状,这是借义。

这个双关词语,谐音、同形、借义都包括了,所以称“多重双关”。

(四)彼此双关,又称对象的双关,用在某一特定语言环境中,造成语言所指对象的双关,明里指此,暗里言彼。

如《红楼梦》第八回,宝玉到梨香院喝酒,宝钗劝他不要喝冷酒。

恰巧紫鹃托雪雁送小手炉给黛玉取暖,黛玉含笑问她:“谁叫你送来的?难为他费心。

——那里就冷死我了呢!”又说:“也亏了你倒听他的话!我平日和你说的,全当耳边风,怎么他说了你就依,比圣旨还快呢?”黛玉这番话中“你”、“他”、“费心”、“冷”、“听话”、“耳边风”、“圣旨”等词语都含双关的意思,明里是责怪紫鹃、雪雁,暗里是奚落宝玉、宝钗。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析“双关”的几种类型
双关,是一种语言技巧,为修辞学中辞格的一种。

在特定的言语环境中,借助语言和语义的联系,使语句同时关涉两种事物,达到言在此而意在彼的修辞效果。

(一)同形双关,利用语词的字形相同来构成双关。

如“我失骄杨君失柳,杨柳轻飏直上重霄九。

”(毛泽东《蝶恋花·答李淑一》)其中“杨”、“柳”同形,形成双关。

再如:“空对着,山中高士晶莹雪;终不忘,世外仙姝寂寞林。

”(《红楼梦》第五回)其中,“林”字与林黛玉的“林”同形,意思双关。

又如:“是你,是你对不住我的父亲!”(莎士比亚《王子复仇记》)这是哈姆雷特与母亲争执时针对母亲“你这样做对不住你的父亲”一句而说的,同一“父亲”王后指的是哈姆雷特目前的父亲,即哈姆雷特的叔叔,而哈姆雷特指的则是自己的生父,表达了对母亲的不忠、叔叔的篡位而产生的悲愤与怨恨。

(二)谐音双关,利用词语的同音或近音构成的双关,是一种曲折、巧妙地表达思想感情的方式。

如:明朝嘉靖皇帝重征苛敛,百姓称他为“家净”。

“嘉靖”和“家净”同音,构成了谐音双关,巧妙地表达出百姓对封建帝王横征暴敛的不满和反抗。

又如“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刘禹锡《竹枝词》)中,“晴”与“情”谐音,巧妙地表达出封建社会男女情感的含蓄性,别有韵味。

(三)多重双关,指利用词语在音、形、义三方面的多重关连,而造成的一语两义。

如:“春蚕到死丝方尽”(李商隐《无题》)中,“丝”既指蚕丝,又指情丝,这是同形;丝又谐“思”的音,这是谐音;借蚕丝绵长宛曲之义喻指人的思念之苦状,这是借义。

这个双关词语,谐音、同形、借义都包括了,所以称“多重双关”。

(四)彼此双关,又称对象的双关,用在某一特定语言环境中,造成语言所指对象的双关,明里指此,暗里言彼。

如《红楼梦》第八回,宝玉到梨香院喝酒,宝钗劝他不要喝冷酒。

恰巧紫鹃托雪雁送小手炉给黛玉取暖,黛玉含笑问她:“谁叫你送来的?难为他费心。

——那里就冷死我了呢!”又说:“也亏了你倒听他的话!我平日和你说的,全当耳边风,怎么他说了你就依,比圣旨还快呢?”黛玉这番话中“你”、“他”、“费心”、“冷”、“听话”、“耳边风”、“圣旨”等词语都含双关的意思,明里是责怪紫鹃、雪雁,暗里是奚落宝玉、宝钗。

(五)表里双关,指在双关词语的表面意思内还藏有更深的意蕴。

如:“你不知道”,伯父摸了摸自己的鼻子,笑着说,“我小的时候,鼻子跟你爸爸一样,也是又高又直的。

”“那怎么?”“可是到了后来,碰了几次壁,把鼻子碰扁了。

”“碰壁?”我说,“您怎么会碰壁呢?是不是您走路不小心?”“你想,四周黑洞洞的,还不容易碰壁吗?”(周晔《我的伯父鲁迅先生》)例中“碰壁”一词,透过文中表面意思,可以使人领悟到所包含的更深的意蕴,即指与社会的黑暗势力发生冲突。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