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药管理条例新修订

合集下载

2024新版《农药管理条例》

2024新版《农药管理条例》

2024新版《农药管理条例》
农药管理条例
一、总则
第二条本条例所称农药,是指被用于防治农作物病害、杂草和有害有益生物的化学性或物理性的有效成分、制剂、混合物及其衍生物。

第三条本条例所称农药使用,是指在农业生产活动中,以防治农作物病害、杂草和有害有益生物的行为。

第四条农药的生产、销售、使用应当科学合理,遵循节约、安全、高效的原则,确保农作物的健康发展,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

二、农药种类
第五条农药可分为无机农药和有机农药。

第六条无机农药是指以金属元素或碱金属元素为有效成分的农药。

第七条有机农药是指以碳氢化合物为有效成分的农药,包括液体、悬浮剂、可溶性粉剂和气雾剂等。

三、农药的使用
第八条禁止在全国性重点保护植物林区、国家重点野生动植物栖息地和湿地保护区内使用农药。

第十条农药使用中。

新修订《农药管理条例》解读

新修订《农药管理条例》解读

新修订《农药管理条例》解读《农药管理条例》是我国农业部门颁布的对农药管理相关事宜的法规。

该法规的出台对于加强农药管理,规范农药使用,保护环境和农产品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最新修订的《农药管理条例》在之前的基础上做出了一些调整和补充,以适应当前农业生产发展的需要。

本文将对新修订的《农药管理条例》进行解读,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相关内容。

一、农药管理的总体要求新修订的《农药管理条例》从总体要求出发,对农药管理工作提出了明确的要求。

根据修订内容,农药管理要遵循“保护农产品安全,保护生态环境,保护人民健康”的基本原则。

农药的生产、经营、使用和监督,都应当遵循这一原则,确保农产品的质量和安全,减少农药对环境和人体的危害。

二、农药生产和经营管理新修订的《农药管理条例》对农药的生产和经营管理作出了一系列规定。

对农药的生产条件和技术要求进行了明确规定,要求生产企业必须依法取得生产许可,并按照国家标准进行生产。

还规定了农药经营企业应当建立完善的销售台账和购销记录,确保农药的来源可查可溯,保障农药产品的质量和安全。

三、农药使用管理在农药使用管理方面,新修订的《农药管理条例》更加注重对农药使用的科学性和安全性的要求。

修订内容要求,农药使用单位应当依法取得经营许可,严格按照农药标签和说明书的要求正确使用农药,加强对农药使用人员的培训和指导,保障农药使用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四、农药残留监测和风险评估新修订的《农药管理条例》对农产品农药残留监测和风险评估进行了详细规定。

修订内容要求,农药残留监测工作要依法进行,确保农产品农药残留的安全性。

还规定了农药残留风险评估应当依法进行,确保农产品的质量和安全。

在农药监督管理方面,新修订的《农药管理条例》提出了一系列监督管理的要求。

修订内容要求,国家和地方对农药生产、经营和使用进行监督检查,发现违法违规行为及时处置,保障农产品的质量和安全。

还规定了依法对农药违法行为进行处罚,保障农药管理工作的严肃性和有效性。

2024年新修订《农药管理条例》学习

2024年新修订《农药管理条例》学习

一、背景介绍
我国是生产农药最多、使用量最多的国家之一,农药的合理使用不仅可以保障农作物的健康生长,而且也可以有效抑制农作物病害,有效控制害虫种群,提高农业生产科技水平,农药过量使用则可能会严重危害人体健康和生态环境。

为此,2023年1月1日,新修订的《农药管理条例》正式实施,旨在加强农药生产、使用管理,有效防止农药过量使用。

二、新修订的《农药管理条例》的主要内容
1.规定农药的生产、进口、销售、使用、管理等内容;
2.规定农药生产企业、购销企业的认证条件及其他条件;
4.规定农药使用者必须按照《国家农药标准》使用农药;
5.规定农机操作时必须佩戴防护装备等;
6.规定农药管理部门应定期开展监督检查活动;
7.规定农药的运输、储存及报废;
8.规定农药的检查、检验及处置等。

三、农药管理条例主要的目的
1.为了加强农药的管理,健全农药的生产、使用和监督管理体制;
2.为了保护农业生产者的合法权益,确保农药的安全使用;
3.为了确保农作物的质量安全,降低危险性农药的使用和残留,保护环境质量。

新修订《农药管理条例》解读

新修订《农药管理条例》解读

新修订《农药管理条例》解读【摘要】新修订《农药管理条例》的出台,对于规范和促进农药行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该条例对农药生产企业、流通管理和使用行为都做出了新的规定,旨在提升农药生产质量、保障农产品安全和环境保护。

具体来看,新修订条例对农药生产企业的管理更加严格,加强了对农药流通环节的监管,并规范了农药使用行为,以减少农药残留和环境污染。

未来,这将带动农药行业向绿色、可持续发展方向转变,推动农业生产的高质量发展。

新修订《农药管理条例》的实施效果将进一步观察和评估,随着农药行业的逐渐规范和优化,未来农药行业有望实现良性发展,更好地为农业生产服务。

【关键词】农药管理条例、修订、背景、内容、影响、企业、流通管理、使用行为、规范、意义、实施效果、发展趋势1. 引言1.1 新修订《农药管理条例》解读新修订《农药管理条例》的出台是为了加强对农药的管理,促进农药行业的健康发展,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

本次修订主要是为了适应我国农药市场的快速发展和农业生产的需要,同时也是为了提高农药管理的科学性、规范性和有效性。

新修订的条例对农药生产、流通和使用都做出了详细规定,旨在提高农药的质量和安全性,促进农药的绿色发展,推动农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

新修订的《农药管理条例》明确了对农药生产企业的监管责任,要求企业必须具备生产许可证和相关资质,严格按照法律法规生产农药,确保产品质量和安全。

条例加强了对农药的流通管理,规范了农药的销售和使用,严禁非法销售和使用农药,保障农产品质量,避免农药残留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

新修订的条例还规定了农药使用行为的规范,强调了对农药使用人员的培训和指导,倡导绿色施肥、有机农业,并加强了对违法行为的处罚和问责。

本次新修订的《农药管理条例》的出台对农药行业具有重要意义,将促进整个行业的规范化发展,提高农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保障农产品质量和人民群众的健康。

新条例的实施效果和未来发展趋势也备受关注,预计将在推动我国农药行业的转型升级和可持续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

新修订《农药管理条例》解读

新修订《农药管理条例》解读

新修订《农药管理条例》解读随着农业生产的不断发展和技术的不断进步,农药的使用已经成为了农业生产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农药的使用也带来了一系列的问题,例如农药残留对食品安全和环境污染等问题。

为了规范农药的使用和管理,我国出台了《农药管理条例》,并于最近进行了修订。

新修订的《农药管理条例》于2021年12月1日正式实施,这部新的法规对农药的生产、注册、使用、经营、监督管理等方面进行了一系列的规定。

下面我们就来解读一下这部新修订的《农药管理条例》,看看有哪些重要的变化和亮点。

第一,加强了对农药生产和经营的监管。

新《农药管理条例》规定,对于农药生产企业必须在依法取得生产许可证的情况下才能进行生产,并且要严格按照生产许可证的范围和规定进行生产。

对于农药经营企业也必须在依法取得经营许可证的情况下方可进行经营活动。

这一规定的出台,将有力地遏制了一些无证生产和经营的行为,有利于保障农药的质量和安全。

第二,加强了对农药注册的管理。

新《农药管理条例》对农药的注册进行了一系列的规定,包括注册申请人应当提交的材料和程序、注册审查的内容和标准等,这将有助于提高农药注册的质量和效率。

新《农药管理条例》还规定,对于农药注册证书的有效期限有了明确的规定,注册证书的有效期长短将根据农药的类型和用途等因素进行具体的规定,这将有助于避免农药注册证书的滥用和过期等问题。

加强了对农药使用和销售的监督。

新《农药管理条例》对农药的使用和销售也进行了一系列的规定,包括对于农药使用的安全管理、使用者的培训和考核、农药销售的许可要求等。

这将有利于规范农药的使用和销售行为,有助于提高农药的使用效果和减少农药残留等问题。

第四,加强了对农药残留的监测和控制。

新《农药管理条例》对农产品的农药残留进行了更加严格的监测和控制,规定了农产品抽样检测和监测机构的要求和条件、农产品农药残留限量标准的制定和调整等。

这将有助于保障农产品的质量和安全,保护消费者的权益。

第五,加强了对农药环保的要求。

新修订《农药管理条例》解读

新修订《农药管理条例》解读

新修订《农药管理条例》解读2021年10月1日,《农药管理条例》进行了修订,新修订的条例自颁布之日起开始实施。

这一修订是为了加强对农药的管理,保护农产品质量和农民健康,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

下面是对新修订《农药管理条例》的解读。

《农药管理条例》对农药的定义进行了明确,将农药定义为“在农业、林业、畜牧业、渔业生产过程中使用的杀灭或者抑制害虫、病原体、有害植物和有害微生物,保护农、林、牧、渔业生产安全的化学或者生物制剂。

”这个定义明确了农药的功能和应用范围。

新修订的条例对农药的生产、流通和使用环节进行了更为严格的规定。

对农药的生产企业进行了标准化要求,规定了生产企业需要具备的条件和资质。

对农药的流通环节进行了监管,要求农药经营者必须具备相应的许可证,且严禁非专业人员经营农药。

还对农药的存储、运输和包装等方面进行了规范,确保农药的质量和安全。

新修订的条例还对农药的使用进行了更加细致的规定。

规定了农药的使用范围和使用方法,要求使用农药必须按照标签说明进行,并且禁止使用过期的农药。

修订的条例强化了农药使用的安全性要求,要求使用农药时必须佩戴防护用具,遵守安全操作规程,防止农药对人体和环境造成危害。

还对农药使用的时间和使用量进行了限制,以保证农产品的质量和安全。

新修订的条例还对农药的登记和审查进行了规定,加强了对农药的监管和控制。

规定了农药的生产、流通和使用必须经过农药登记,未登记的农药禁止生产、流通和使用。

在农药登记审查中,还要求对农药的毒性、残留物等进行全面评估,确保农药的安全性。

新修订的《农药管理条例》在保护农产品质量和农民健康方面做出了更加严格的规定,加强了对农药的管理和监管。

这将有助于提高农产品的质量和安全水平,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

农药生产企业、流通商和农民等相关单位和个人也要加强自身的规范管理,确保农药的正确使用和安全使用。

新修订《农药管理条例》解读

新修订《农药管理条例》解读

新修订《农药管理条例》解读2020年8月26日,中国国务院发布新修订的《农药管理条例》,自2021年1月1日起施行。

此次修订是国务院关于深化农村改革、促进农业高质量发展的具体措施之一,旨在加强农药管理,提高农产品质量和农业生产安全水平。

以下为该条例的解读。

一、背景分析中国是世界上使用农药最多的国家之一,对农药安全的关注也越来越高。

在过去的几十年里,中国的农药管理规定一直在不断完善,但在实施过程中仍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如乱用农药、违规销售、超标使用、农药残留等问题。

这些问题不仅严重影响了农产品的质量和安全,也损害了农业的可持续发展,甚至对人民群众的健康产生潜在威胁。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国务院出台了新修订的《农药管理条例》,旨在加强对农药的管理,促进农业高质量发展,保护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农产品质量安全。

二、主要内容1.地方政府责任《农药管理条例》明确规定,地方政府应当制定本地区农药管理措施,并依法开展监督检查和执法工作。

地方政府还应当建立农药使用记录和监督检查信息公示制度,公开检查结果和处理情况,增强农民的知晓率和参与度,推动公众监督。

2.农药注册管理新条例将农药注册管理作为重点,宣布加强技术支撑,增强管理执法力度,强化农药审批和备案制度,确保上市农药的科学安全、环保安全和卫生安全。

同时,条例明确规定了农药生产企业应当依法进行生产,对生产操作进行规范化管理,确保对农产品有害物质含量、质量指标等的合规性和安全性。

新条例规定,农药使用应当在农业生产比较安全的区域和适宜使用的环境下实施。

同时,规定了农药使用时的技术要求和操作规范,治理农民无规模无章使用农药、使用量超标等问题。

新条例加强了对农药销售环节的管理,明确规定农药经营单位应当保证销售员工的职业素质和技术能力,禁止向未取得经营资质的个人、单位及非法通道供应农药。

农药销售应当依法办理登记手续,建立销售记录和销售退换货制度,并在销售现场张贴警示标志,提高消费者安全防范意识。

新修订《农药管理条例》解读

新修订《农药管理条例》解读

新修订《农药管理条例》解读《农药管理条例》是国务院于2017年颁布的,2018年1月1日起正式施行的农药管理法规。

为进一步规范和加强农药的生产、经营、使用和监管,保障农产品质量和人民健康,中国国家农药管理局制定了新的《农药管理条例》。

新修订的《农药管理条例》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重要内容:一、农药的生产、经营和使用新《农药管理条例》明确规定了农药生产经营企业的资质要求,生产经营者必须依法申请《农药经营许可证》,按照国家规定的质量标准生产农药。

规定了经营者应当建立完善的质量管理体系、库存管理制度和追溯体系,保障农药质量安全。

对于农药的使用,新《农药管理条例》规定了使用者应当严格按照农药标签说明书使用,并遵守国家规定的使用期限和安全间隔期,对于禁止使用的农药种类也作出了明确的规定。

对于农药使用的技术指导和培训、存储使用环境的要求也有了明确规定。

二、农药残留监测和风险评估新《农药管理条例》增加了对农产品农药残留的监测和评估要求。

规定了监管部门应当按照国家食品安全标准对农产品农药残留进行监测,严格控制农产品农药残留量。

规定了对于农产品的进口、出口和市场流通环节应当实行质量监督检验。

三、农药环境管理新《农药管理条例》规定了农药在生产、经营、使用和废弃处理过程中应遵守的环境保护要求,强调了农药废弃物的处理和利用,规定了农药生产企业和使用者应当承担相应的环境责任和义务。

四、农药市场监管新《农药管理条例》对于农药市场的监管也做出了一系列规定,包括市场准入管理、价格管理、经营主体的行为规范和市场监测和预警等方面的内容。

督促市场主体合法经营,保障农产品质量和农药市场秩序。

新修订的《农药管理条例》在农药生产、经营、使用和监管各个环节都作出了更为细致、严格的规定,目的在于加强农药的质量安全管理,保障农产品质量和人民健康。

各级农药监管部门将依法加强监督检查、执法管理,对于违法行为将依法予以处罚,并引导农民科学合理使用农药,减少农药残留,保护环境和人民的身体健康。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农药管理条例新修订
导读:本文是关于农药管理条例新修订,希望能帮助到您!
国务院新通过《农药管理条例》的26处重大修订
20xx年2月8日,《农药管理条例》经过国务院常务会议通过,这是中国农业的一大盛事,农药行业的一件大事,十年的不懈努力,终于就要颁布实施。

可以预期,随着新修订条例的颁布实施,我国农药行业将迎来又一个春天,农业生产安全、农产品质量安全、生态环境安全将得到保障,最严谨的标准、最严格的监管、最严厉的处罚、最严肃的问责将得到执行,《农药生产许可》《农药登记许可》《农药试验单位许可》《农药经营许可》将实施。

农药将与人药一样,生产、登记、经营、使用全程化实行一体化由农业部门管理,做到农药全生命周期可追溯。

据了解,即将新颁布的《农药管理条例》对农药管理制度、登记制度、生产管理制度、经营管理制度、假冒伪劣农药定义、农药的使用回收以及违法惩处等进行了重大修订。

按照上报国务院的版本,修订重点有如下内容(实施以颁布的《农药管理条例》版本为准):
1.改革农药管理体制:一件事情一个部门管。

强化农业部门监管手段(第41条)进入农药生产、经营、使用场所实施现场检查;对生产、经营、使用的农药实施抽查检测;向有关人员调查了解有关情况;查阅、复制合同、票据、账簿以及其他有关资料;查封、扣押违法生产、经营、使用的总要,以及用于违法生产、经营、使用农药的工具、设备、原材料等;查封违法生产、经营、使用农药的场所。

2.明确生产经营者主体责任:农药生产企业、农药经营者应当对其生
产、经营的农药的安全性、有效性负责,自觉接受政府监管和社会监督;农药生产企业、农药经营者应当加强行业自律,规范生产、经营行为。

3.扩大农药登记的申请主体:除农药生产企业、国外出口企业外,允许新农药研制者申请农药登记。

4.允许转让登记资料(登记证禁止转让):新农药研制者;农药生产企业:向具有相应生产能力的生产企业。

5.改革农药登记试验制度:新农药登记试验由农业部批准,其他报省级农业部门备案;与已登记农药的组成成分、使用范围和使用方法相同的农药,免予残留、环境试验,但登记资料保护期内(登记之日起6年内)的农药应经登记证持有人授权同意。

6.取消农药临时登记国内企业:经省级农业部门提出申请报农业部;国外企业:直接向农业部申请;农药登记证有效期5年。

7.完善假农药定义假农药:以非农药冒充农药;以此种农药冒充他种农药;农药所含有效成分种类与农药的标签、说明书标注的有效成分不符。

按假农药处理的农药:禁用的农药;未依法取得农药登记证而生产、进口的农药;未附具标签的农药。

8.完善劣质农药的定义劣质农药:不符合农药产品质量标准;混有导致药害等有害成分(删除失去使用效能的农药);按劣质农药处理的农药:超过农药质量保证期的农药。

9.改革农药生产许可制度:取消农药生产许可证和生产批准文件;将农药生产企业核准改为农药生产许可。

10.规范委托生产行为委托人:取得相应的农药登记证,对委托加工、分装的农药质量负责;受托人:取得农药生产许可证;双罚:委托人、受托人均要处罚。

11.健全农药生产管理制度原材料采购查验制度:产品质量检验合格证+有关许可证明文件;原材料进货记录制度:保存2年以上;出厂检验制度:附具合格证;出厂销售记录制度:保存2年以上。

12.加强农药标签管理:农药标签应当按农业部的规定以中文标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