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品管圈在降低PICC留置期间的并发症

合集下载

品管圈活动在降低留置导尿患者漏尿率的效果观察

品管圈活动在降低留置导尿患者漏尿率的效果观察

品管圈活动在降低留置导尿患者漏尿率的效果观察1. 引言1.1 背景介绍留置导尿是一种常见的医疗操作,通常用于需要长期卧床或手术后无法排尿的患者。

导尿管的留置增加了患者发生尿路感染和尿液漏失的风险。

尿液漏失不仅会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还可能导致其他并发症的发生,如皮肤破损和感染。

减少留置导尿患者的漏尿率,提高导尿操作的质量至关重要。

在品管圈活动中,通过建立跨学科的团队合作,制定具体的降低漏尿率的策略和方案。

该活动侧重于改善导尿操作的规范性和有效性,提高医护人员的操作技能和意识。

通过持续的培训和监测,品管圈活动可以有效地提高医疗质量和患者安全。

本研究旨在观察品管圈活动对降低留置导尿患者漏尿率的效果,为提高医疗质量和患者安全提供实践依据。

1.2 研究目的本研究的目的是通过品管圈活动来观察其在降低留置导尿患者漏尿率方面的效果。

目前,留置导尿患者发生漏尿的情况较为常见,不仅给患者带来不便,还容易引发感染等并发症。

通过实施品管圈活动,旨在探索一种有效的方法来降低留置导尿患者漏尿的发生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和治疗效果。

通过本研究,我们希望能够验证品管圈活动在降低漏尿率方面的有效性,为临床实践提供科学依据,并为未来的品管圈活动及相关研究提供参考和借鉴。

通过对品管圈活动在降低留置导尿患者漏尿率的效果进行观察,也有助于进一步提升医疗质量,提高患者的治疗体验,为临床实践不断探索创新和改进的路径。

1.3 研究意义留置导尿是一种常见的医疗操作,但是患者在留置导尿过程中常常会出现漏尿的情况。

漏尿不仅会给患者带来不适,还会增加护理工作量和医疗资源消耗。

降低留置导尿患者漏尿率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通过本研究观察品管圈活动在降低留置导尿患者漏尿率方面的效果,可以为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减轻医护人员工作压力、提高医疗资源利用效率等方面提供参考和指导。

研究结果还将为进一步探索如何有效降低留置导尿患者漏尿率提供重要参考依据,从而促进医疗质量和服务水平的提升。

问题解决型护理品管圈QCC成果汇报之降低留置针非预期拔管率

问题解决型护理品管圈QCC成果汇报之降低留置针非预期拔管率

对策效果确认:1.通过优化留置针操作流程,并组织学习,发放统一的优化管理手册;留置针非预期拔管率从原来的36.23%下降到28.77%
目标设定
圈能力
目标现状
留置针使用患者非预期拔管率45.45%
圈员能力表
圈员
AAA
BBB
CCC
DDD
EEE
FFF
GGG
HHH
JJJ
KKK
总分
分值
5
5
5
5
5
3
3
3
1
1
36
平均分
36/10=3.6
评分标准
能自行解决
需要一个单位配合
需要多数单位配合
参考分值
AAA
头脑风暴、小组讨论
办公室
检讨与改进
AAA
小组讨论
办公室
计划
实施
制表人:AAA 时间:2021.04.15
/04
现况把握
现况把握
改善前流程图
本次品管圈活动重点改善
医嘱使用留置针
核对信息
评估血管,选择留置针型号
使用留置针
消毒穿刺
穿刺成功、固定
记录责任人、日期
观察
非计划拔管
输液结束
不通畅,如外渗脱管
通畅
制图人:AAA 时间:2021.04.30
现况把握
改善前查检
现况把握
改善前查检表
降低留置针非预期拔管率查检表
原因
时间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外渗
堵管
自行拔除

品管圈在降低PICC置管后并发症发生率中的应用

品管圈在降低PICC置管后并发症发生率中的应用
1对象和方法
1.1对象
选择我院于2017.8-2018.8期间内收治的100例PICC置管患者,按照方式分成对照组(50例,男26例,女24例,平均年龄为40.56±10.36岁)和观察组(50例,男33例,女17例,平均年龄为39.21.56±8.65岁)。对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分析后显示,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患者对本研究均完全知情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我院伦理委员会对本研究也完全知情,并批准研究。
1.2方法
对照组实施常规方式,观察组使用品管圈的方式,具体方法如下:
1.21常规护理
1.出血护理。注意观察患者穿刺点出血情况,若出血较多医护人员要及时进行包扎止血不再出血后进行换药。
2.日常护理。在患者平时活动中要注意患者穿刺处使用过度,穿脱衣服时都要以穿刺侧为先。免疫力低下的患者更容易出现并发症,所以医护人员要加强对免疫力低下患者的观察护理。在患者进行检查时应避免从置管处开始引起的导管破裂。
3.冲洗导管。医护人员要保持7天一次进行导管冲洗,在静脉注射或输血及血制品之后。用肝素帽连接进行生理盐水注入清洗(肝素帽使用前后都要进行消毒)。
1.22品管圈
1.成立小组。由医护人员成立品管圈小组推举一名圈长进行护理安排和统筹。由小组人员确定目标为降低PICC置管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并制定详细护理计划于分工。详细分析每种并发症发生因素制定针对性对策。
品管圈在降低PICC置管后并发症发生率中的应用
摘要】目的:分析品管圈在降低PICC置管后并发症的发生率的效果。方法:选择我院于2017.8-2018.8期间内收治的100例置管患者,按照降低并发症方法分成观察组(50例,使用品管圈来降低并发症发生率)与对照组(50例,使用非品管圈的方式来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对两组患者接受治疗护理后的疗效进行分析。结果:两组患者在接受治疗护理后均取得一定效果,但观察组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品管圈对PICC置管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有较好的降低果,有临床应用与推广价值。

x品管圈在降低PICC留置期间的并发症PPT

x品管圈在降低PICC留置期间的并发症PPT
改进后
通过实施X品管圈活动,PICC留 置期间并发症发生率降至10%, 其中导管堵塞和感染的发生率明 显降低。
成果分享与交流
分享X品管圈活动的实施过程、方法 及经验教训,为其他医疗团队提供借 鉴和参考。
交流PICC留置期间并发症的预防和护 理经验,共同提高医疗质量。
下一步计划与展望
继续监测PICC留置期间并发症 的发生情况,确保改进成果的可
培训医护人员
加强对医护人员的培训,提高 对PICC置管技术和并发症预防
的认识。
规范操作流程
制定PICC置管操作流程和标准 ,确保操作规范、安全。
加强患者宣教
向患者详细介绍PICC置管的目 的、注意事项和自我护理方法 ,提高患者的认知度和依从性 。
定期检查与维护
定期对PICC导管进行检查和维 护,及时发现并处理问题。
持续性。
探索更多降低PICC留置期间并 发症的方法和技术,提高患者的
舒适度和满意度。
将X品管圈活动推广至其他医疗 领域,促进医疗质量的持续改进

06
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
作者
张三、李四、王五
出版时间
XXXX年X月
刊物名称
《护理研究》
THANKS
感谢观看
X品管圈在降低PICC 留置期间的并发症
汇报人:可编辑 2024-01-11
目录
• 引言 • X品管圈的介绍 • PICC留置期间的并发症原因分析 • X品管圈在降低PICC留置期间并发症的实践 • 成果展示与讨论 • 参考文献
过X品管圈活动,降低PICC(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留置期间的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患者满 意度和医疗质量。

ICU品管圈 减少ICU留置导尿相关性感染发生率

ICU品管圈 减少ICU留置导尿相关性感染发生率
布等信息。
数据分析
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统 计分析,找出问题所在

效果评估
评估品管圈活动的效果 ,分析成果与不足。
反馈与改进
将评估结果反馈给圈员 ,针对不足之处进行改
进。
持续改进
定期总结
定期对品管圈活动进行总结,分析经验教训 。
推广应用
将品管圈活动的成果在其他科室或医院推广 应用。
更新操作规程和预防措施
抗菌药物的不合理使用
不合理的抗菌药物使用可能导致菌群失调,增加耐药菌株的 产生,从而引发感染。
BIG DATA EMPOWERS TO CREATE A NEW ERA
04
减少留置导尿相关性感染的措施
导尿操程中使用无菌手套、导 尿包和其他无菌物品,以降低感染风 险。
其他改进措施
加强患者教育和护理
向患者和家属介绍留置导尿的注意事项,指导他们如何保持会阴部清洁和导尿管的卫生。
提高医护人员的意识和培训
加强医护人员对留置导尿相关性感染的认识和预防措施的培训,提高他们的专业素养和操作技能。
05
实施与监控
BIG DATA EMPOWERS TO CREATE A NEW
根据实际情况更新操作规程和预防措施。
持续监测
对留置导尿相关性感染的发生率进行持续监 测,确保改进成果得以维持。
06
结论与展望
BIG DATA EMPOWERS TO CREATE A NEW
ERA
活动成果总结
感染率下降
护理质量提升
通过实施品管圈活动,ICU留置导尿相关性 感染率得到显著降低,从活动前的20%降 至活动后的8%。
探索引入新的技术和方法,如使用抗 菌涂层导尿管或智能排尿装置等,以 进一步降低感染发生率。

x品管圈在降低PICC留置期间的并发症PPT课件

x品管圈在降低PICC留置期间的并发症PPT课件


操为
缺乏 责任
者 容易出汗
催促
消毒液未待 干
排班不 等 候合理 的 患 者 培训不规

制度不完善 无规范考核
作何 考出 核现

差胶


布 透
贴 透
高环 境
湿
气 性
材料
气 性 差
夏季
温 度


疹 ?
环境
梅季
湿 度
皮肤过敏真因验证
项目
发生次数
过敏体质
1
消毒液未待干
1
敷贴粘贴不正确,透 1 气性差
合计
导 号导 更管 改批
环境
高环

夏季
温 度
大空

梅季 湿

管 异 位 或 滑 脱

导管异位或滑脱真因验证
项目 过度牵拉导管 外留导管放置不当
发生次数 1 1
外留导管有折痕
1
合计
3
百分比% 33.3 33.3
33.3 100
对策拟定
现象
真因
解决对策
评价
可行 性
经济 型
实效 性
总分
制定 实施
负责人
实施 时间
制定导管 维护标准
科内护士 考核过关
31 30 29 90 24 24 27

纪旭丹
对策拟定
A 完善过敏史各种标识 B 消毒棉球避免过湿 C 完善宣教 D 外留导管S型或U型放置
对策A
对策检讨与实施
对策名称
完善过敏史各种标志
主要原因
病人过敏史标志不完善,影响评估
改善前:病人过敏史标志不完善

品管圈在降低PICC置管并发症中的效果观察

品管圈在降低PICC置管并发症中的效果观察

品管圈在降低PICC置管并发症中的效果观察摘要】目的:观察品管圈在降低PICC置管并发症中的效果。

方法:针对我科实施PICC置管的患者93例进行对比分析(2017年1月至2018年2月),针对常规组46例PICC置管患者实施常规护理,针对观察组47例PICC置管患者实施品管圈干预,对比两组PICC置管患者的护理效果。

结果:两组PICC置管患者护理后的PICC置管并发症发生率、护理满意度、护理质量改善率存在显著差异(P<0.05),统计学有意义。

结论:针对PICC置管患者实施品管圈的护理效果显著,能显著减少PICC置管并发症现象,促进患者预后。

【关键词】品管圈;PICC置管并发症;效果经外周静脉置入的中心静脉导管属于临床护理过程中一种新型的技术,具有安全性高、维护便利、操作简单及推广力度大等特点[1],主要应用于肿瘤化疗的治疗过程中,在实施PICC置管治疗过程中多数患者极易出现并发症现象,不利于患者预后,在PICC置管治疗过程中有效的护理手段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尤为重要,促进患者预后。

为了分析品管圈对于降低PICC置管并发症发生率的疗效,我科针对收治的PICC置管患者进行了分析。

1.资料和方法1.1一般资料针对我科实施PICC置管的患者93例进行对比分析(2017年1月至2018年2月),常规组46例PICC置管患者中男女比例为25:21例,年龄38至79岁,均值为(55.10±3.56)岁;观察组47例PICC置管患者中男女比例为27:20例,年龄37至80岁,均值为(55.32±3.59)岁。

两组的护理人员各20名。

两组PICC置管患者之间对比的临床资料不存在显著差异(P>0.05),统计学无意义,可对比;本次观察均在所有患者及患者家属知情同意的基础上进行,本次观察均已排除严重精神障碍患者。

1.2方法针对常规组46例PICC置管患者实施常规护理,针对观察组47例PICC置管患者实施品管圈干预,具体如下:成立品管圈小组,确定小组此次品管圈主题为降低置管并发症,选择科室经验丰富及专业技能较高的护理人员作为小组成员,针对以往护理过程中导致PICC置管并发症发生的原因及发生并发症的现象进行分析总结,继而提出相应的解决及预防对策;在资料数据库内搜集相关的材料制定PICC置管评估量表,制定相应的品管圈干预目标,针对护理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可能出现的问题进行相应的记录,并组织相应的护理会议寻找出最佳的解决方式及预防方式,针对患者实施穿刺点重点护理、消毒、穿刺点维护、针对护理过程中的导管进行固定、冲洗等操作,及时更换及观察患者输液接头,在患者出院后指导患者相应的自我维护方式及出院后随访,及时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调整护理措施,提高护理质量。

品管圈对肿瘤化疗患者静脉留置针相关并发症的预防观察

品管圈对肿瘤化疗患者静脉留置针相关并发症的预防观察

品管圈对肿瘤化疗患者静脉留置针相关并发症的预防观察作者:谭佳雨来源:《健康护理》2019年第04期摘要:目的探讨品管圈对肿瘤化疗患者静脉留置针相关并发症的预防效果。

方法选取本院2018年1月至2018年11月收治的90例肿瘤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选取45例作为观察组,另45例作为对照组,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采用品管圈护理,比较两组患者静脉输液期间相关并发症发生情况及患者家长对护理的满意度。

结果观察组患者满意度优于对照组,静脉留置针相关并发症发生情况低于对照组,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品管圈模式应用在肿瘤静脉输液期间效果确切,可有效降低静脉留置针所致并发症发生率,提升治疗效果,改善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可广泛推广使用。

关键词:品管圈;静脉留置针;并发症;满意度静脉输液是肿瘤患者化疗期间常用的给药方式,可降低穿刺频率,减少對患者皮肤的损伤。

但患者在化疗过程中易出现多种静脉留置针相关并发症,给其治疗造成不良影响[1]。

因此降低并发症发生率,促进患者症状改善,同时增进医患关系,是目前肿瘤患者化疗护理中亟须解决的问题之一。

本文主要探讨品管圈对肿瘤化疗患者静脉留置针相关并发症的预防效果,结果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8年1月至2018年11月收治的90例肿瘤患者为研究对象,男48例,女42例,年龄38~75岁,平均(66.98±8.27)岁。

所有患者均采用外周浅静脉留置针给药,随机选取45例作为观察组,另45例作为对照组。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患者采用品管圈护理法,具体操作流程如下:(1)科内成立品管圈护理工作小组,由护士长带领3名主管护士成立品管圈护理小组,对既往出现的留置针并发症情况进行总结,并通过查阅相关资料,对国内外该类并发症的预防及护理工作进行学习,明确其注意事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2
品管后
4.5
2.8
2.8 2.9 2.5
4.4
4.5 4.7 3.9
6
积极性
2.4
4.1
注:由圈员9人评分,每人每项最高5分,最低1分,取平均分
品管圈活动前后圈员无形成果
解决问题 5
4
积极性 3 2 1 0
品管前 品管后
责任心、荣誉感
品管知识
团队精神
合作能力、沟通 能力
健康教育之生活指导
• 可以做一些家务。如煮 饭、洗碗、扫地等 • 手臂可以做一般活动。如 弯曲、伸展。注意避免带 管的手臂过度用力、提重 物、柱拐 • 注意衣服袖口不宜过紧
名词解释
PICC置管期间并发症:指在患者PICC导管留置 期间,出现穿刺点感染或皮肤过敏、机械性静 脉炎、细菌性静脉炎及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 血栓性静脉炎和静脉血栓、导管破裂或断裂、 导管异位或滑脱、导管堵塞等现象。
衡量指标
住院患者PICC导管留置期间 并发症的发生率
=
住院患者PICC导管留置期间发生 并发症的总人次 住院的PICC导管留置患者总人次
有导 折管 痕环境
为 什 么 会 出 现 导 管 异 位 或 滑 脱 ?
导管异位或滑脱真因验证
项目 过度牵拉导管 外留导管放置不当 外留导管有折痕 合计 发生次数 1 1 1 3 百分比% 33.3 33.3 33.3 100
对策拟定
真因 现象 解决对策 评价 可行 性 过敏 体质 完善过敏 史各种 标识 使用抗敏 胶布 使用抗敏 透气敷贴 消毒液 未待干 35 经济 型 35 实效 性 31 101 总分 制定 实施 负责人 实施 时间
5
19.1
1

2
4
提高辅助检查的漏检率
3.57
3.29
3
3.57
13.43
5
提高乳癌术后宣教知晓率
1.85
3.29
3.29
3.29
11.72
6
选题背景
选题说明
目的
降低对PICC置管患者置管期间的并 发症,可以有效增进患者的舒适程度, 降低导管相关感染率。
方妍,“品管圈”活动降低PICC导管留 置期间并发症发生率的效果结果观察, 中国实用医药,2013,8(24):232-233
张亚雅
王丽芳 李博文 合计
8
6 4
16
18 12
本科
本科 本科
24
24 24
3
3 3
24
24 24
64
66 60 78.3
考虑到实际情况,故将圈能力 设定为60%
• 目标设定
现况值 21.1%
目标值 10.1%
目标值设定
降幅为: 52%
鱼骨头解析
人员 缺 乏 责任 消毒液未待 干 差胶 布 透 气 性 过敏体质 自 我 护 理 不 当 患 者 容易出汗 催促
1.08~1.2 0
2015.12.02~2016.01.20 对策A
2015.12.0 2~12-13
对策B
1210~12.24
对策C
2015.12.2 6~2016.01 .10
调查人数 并发症发 生人数 并发症发 生率
52 7 11 21.1% 1 14% 4 0 0
13 4 0 0 1 7.6%
完善宣教 35 33 29 31 24 35 33 24 30 24 33 31 24 29 27 90 √ 纪旭丹 103 97 √ √ 申小丽 姚鲜 外留导管 S形或U形放置 外留导管 沿肌束走形放置 制定导管 维护标准 科内护士 考核过关
外留 导管 放置 不当 操作 流程 不完善
对策拟定
A
B
2013.11
2015.11
3
11
本科室此期间共置入52例PICC导管。
结论
根据查检数据表明,导管异位或滑脱和 皮肤过敏是住院患者PICC留置期间发生 最多的并发症,因此本次品管圈活动重 点定为如何减少导管异位或滑脱和皮肤 湿疹的发生。
现况值计算
现况值=住院患者PICC导管留置期间发生并发症的 总人次/住院的PICC导管留置者总人次 =11/52*% =21.1%
品管圈在降低 PICC导管留置期 间并发症中的应用
普外一科 李博文
健康圈
• 圈徽 • 圈徽寓意 医护心连心,用我们的 双手,共同守护患者 的健康。
圈员组成
圈名:健康圈
成员人数:9人
成立时间:2015年10月
平均年龄:32.4岁
圈长:纪旭丹
辅导员:姚鲜
圈员:申小丽、董苗苗、肖宇、周雪兰、张亚雅、王丽 芳、李博文 主题:降低PICC导管留置期间并发症的发生率
对策检讨与实施
对策名称
改善前
完善宣教
患者随意活动频繁活动或者活动过度导致导管过度牵拉 对策实施:普外一科科护理人员 负责人:申小丽 实施时间:2015.12.26——2016.01.10 实施地点:普外一科病房
对策C
主要原因 改善前:频繁活动导致导管过度牵拉 对策内容: 1.责任护士指导患者休息与活动,告知患者穿 刺肢体勿频繁活动,做好生活指导 2.向病人及家属说明导管置管中的注意事项, 提高患者自我保护意识
对策E
主要原因 改善前:导管维护标准不规范致导管异位或滑 脱 对策内容: 1.规范导管维护标准 2.导管维护流程专业培训
对策效果确认: 对策效果确认: 经由效果确认为有效对策。
2.9%
改善前:6.9% 改善后:6.7%
效果确认之有形成果
项目
查檢日期
改善前
开始-2015.12. 1
改善中
改善后
1.25~305 对策D
1
1 1 3
33.3
33.3 33.3 100
导管异位或滑脱真因验证
人员 缺乏责 任心
护士 导 管 过 度 自我护理不 牵拉 当
患 者
方法
敷贴黏贴不正 确
外留导管放置 不当
操 作 考 核
超重
消毒时 过于用力
排班不 合理 培训不规范 过 管外 长 留 号导 更管 改批 导
制度不完善
宣教不到位
无规范考 核 高环 境 温 夏季 度 大空 气 梅季 湿 度
对策效果确认:
10.2%
改善前:9.8% 改善后:8.8%
对策效果确认: 经由效果确认为有效对策。
20 15 10 5 0 9 .8 8 .8
改善前
20 15 10 5 0 8 .8
7 .7
对策检讨与实施
对策名称
改善前
消毒棉球避免过湿
消毒棉球过湿,致贴敷贴前,皮肤未完全干 对策实施:普外一科科护理人员 负责人: 实施时间: 2015--12-10——2015-12-24 实施地点:普外一病房
未解决 专科护士 处理异常情况
未解决 拔管
解决
完成治疗 后出院
注:红色虚线部分为着重改善的重点
查检表
开始时 间
结束时 间
住院患者PICC导管留置期间发生的并发症 导管 异位 或滑 脱 皮 肤 过 敏 3 导 管 感 染 2 血 栓 形 成 2 静 脉 炎 0 局 部 血 肿 1 导管 破裂 或断 裂 0 导管相 关血流 感染 0 合计
根据上级政策、可行性、迫切性及圈能 力对6个主题进行评价,共 9 人参与 选题过程,票选分数: 5分最高、 4.71 3.57 3.86 3.57 3分普 15.71 通、1分最低,最后得出为降低PICC导管 留置期间并发症的发生率本次活动主题。
3 3.57 3.29 4.14 14
4.71
5
4.71
× %
选题理由
患者 减少病人的痛苦,使病人身心愉悦。
医院 减少医疗纠纷,提高病人满意度。
同仁
改善护患关系, 增加病人对医护人员的信任,
提高工作效率。
月份 周次 步骤
2015.10
1 2 3 4 1
2015.11
2 3 4
2015.12
1 2 3 4
2016.01
1 2 3 4
2016.02
1 2 3 4
负责人
纪旭丹、 姚鲜
主题选定 计划拟定
┅ ┅
纪旭丹
现状把握

┅ ┅ ┅ ┅ ┅ ┅
申小丽
目标设定
解析 对策拟定 对策实施与讨 论 效果确认 标准化 检讨改进 成果发表
全员
全员 全员 全员
┅ ┅ ┅ ┅
┅ ┅ ┅ ┅ ┅ ┅
全员 全员 全员 全员
现状把握
入院
异常
每日评估PICC导管 及局部情况 正常 接收输液医嘱 解决 错 联系医生 核对医嘱 对 执行医嘱 PICC班护士 处理异常情况
健康教育之生活指导
• 睡眠时,注意不要压迫穿刺之血管;更衣时, 不要将导管钩出或拔出;穿衣时,先穿患侧衣 袖,再穿健侧衣袖;脱衣时,先脱健侧再脱患 侧衣袖;肘部关节避免剧烈运动 • 适当进行穿刺侧手臂活动,如握拳活动等,增 加血液循环,预防并发症发生 • 置管一侧手臂避免测血压及静脉穿刺 • 注意保护导管,避免感染和导管损伤:平时穿 长袖衫以保护导管免受外力撞击、磨擦和利器 损害
目标设定
目标值=现况值-改善值 =现况值-(现况值×圈能力×改善重点) =21.1%-(21.1%×60%×80%) =10.1%
圈改善能力评价表
序号 姓名 工作年资(A) 工作年 限 辅导员 圈长 其他 姚鲜 纪旭丹 申小丽 董苗苗 肖宇 周雪兰 23 15 19 7 4 8 能力值 24 24 25 18 12 18 学历改善能力(B) 主题改善能力(C) 改善 能力 学历 能力值 改善能力 能力 值 本科 本科 本科 大专 本科 本科 28 28 28 22 24 24 4 5 4 3 3 3 32 40 32 24 24 24 84 92 85 64 60 66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