乒乓球实验报告
乒乓球掉下去的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探究乒乓球从一定高度掉下去时的运动规律;2. 分析乒乓球在空中的受力情况;3. 了解乒乓球落地时的速度和动能。
二、实验原理乒乓球在空中运动时,受到重力和空气阻力的作用。
重力使乒乓球向下加速,空气阻力与乒乓球运动方向相反,减缓其速度。
当乒乓球落地时,其速度和动能达到最大值。
三、实验器材1. 乒乓球若干个;2. 尺子;3. 秒表;4. 砖头或木板(用于调整乒乓球掉落的高度);5. 计算器。
四、实验步骤1. 准备实验器材,将乒乓球放在砖头或木板上,调整高度为1米;2. 用尺子测量乒乓球掉落的高度,确保每次实验高度一致;3. 释放乒乓球,用秒表记录乒乓球落地所用时间;4. 重复实验步骤2-3,共进行5次,取平均值作为实验数据;5. 观察乒乓球落地时的速度和动能,并记录下来;6. 计算乒乓球落地时的速度和动能。
五、实验数据实验次数 | 掉落高度(m) | 掉落时间(s) | 落地速度(m/s) | 动能(J)---------|--------------|--------------|----------------|----------1 | 1.00 | 0.40 | 2.50 | 0.06252 | 1.00 | 0.39 | 2.56 | 0.0643 | 1.00 | 0.42 | 2.43 | 0.05884 | 1.00 | 0.41 | 2.48 | 0.060165 | 1.00 | 0.38 | 2.63 | 0.0689六、数据分析1. 从实验数据可以看出,乒乓球从1米高度掉落时,落地速度在2.43m/s至2.63m/s之间,平均速度为2.51m/s;2. 乒乓球落地时的动能分别为0.0588J至0.0689J,平均动能为0.0634J;3. 实验结果表明,乒乓球在空中运动时,受到重力和空气阻力的作用,速度逐渐减小,动能逐渐增加;4. 当乒乓球落地时,速度和动能达到最大值。
乒乓球训练两千字实习报告

乒乓球训练实习报告一、前言作为一名乒乓球爱好者,我一直以来都对乒乓球运动充满了热情。
为了提高自己的技术水平,我利用暑假期间参加了一次为期一个月的乒乓球训练实习。
在这段时间里,我认真学习了乒乓球的基本技巧,努力提高自己的竞技水平,并深入了解了乒乓球训练的方法和技巧。
本报告将详细介绍我的实习经历、收获和感受。
二、实习内容1. 技术训练在实习期间,我主要进行了正手攻球、反手推挡、发球和接发球等方面的技术训练。
通过反复练习,我逐渐掌握了正确的握拍方法、站位、引拍、挥拍和还原等基本动作,并学会了如何运用这些技巧进行比赛。
2. 战术训练除了技术训练之外,我还学习了多种战术,如快攻、拉球、旋球等。
通过与队友的对抗练习,我逐渐熟悉了各种战术的应用场合和效果,并能够在比赛中灵活运用。
3. 身体素质训练为了提高自己的竞技水平,我还参加了身体素质训练,包括跑步、力量训练和柔韧性训练等。
这些训练帮助我增强了体力、速度和灵活性,提高了我在比赛中的耐力和稳定性。
三、实习收获1. 技术水平提高通过一个月的训练,我的乒乓球技术水平得到了显著提高。
我能够更加熟练地运用正手攻球、反手推挡等基本技巧,并在比赛中能够灵活运用多种战术,取得了较好的成绩。
2. 比赛经验丰富在实习期间,我参加了多次比赛,积累了丰富的比赛经验。
我学会了如何在比赛中保持冷静、调整心态,并能够根据对手的特点和局势变化灵活调整自己的战术。
3. 团队合作与沟通能力的提升在实习过程中,我与队友们紧密合作,互相学习、交流和鼓励。
通过与队友的配合,我学会了如何与他人协作,提高了沟通能力和团队意识。
四、实习感受1. 坚持不懈的努力是成功的关键通过这次实习,我深刻体会到只有通过坚持不懈的努力,才能够提高自己的技术水平。
每一次训练和比赛都是一次机会,只有抓住机会,才能够取得进步。
2. 学习与实践相结合是提高技术水平的重要途径在实习过程中,我认识到学习与实践相结合是提高技术水平的重要途径。
学习乒乓球实训报告

一、实训背景随着我国体育事业的蓬勃发展,乒乓球作为一项全民运动,越来越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喜爱。
为了提高自身的体育素养,培养团队协作精神,我参加了为期一个月的乒乓球实训课程。
通过这次实训,我对乒乓球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也提高了自己的技术水平。
二、实训内容1. 球拍与球的选择在实训开始之前,我首先了解了乒乓球拍和球的选择。
乒乓球拍分为直板和横板两种,直板适合快攻和弧圈球打法,横板适合长胶和反胶打法。
球的选择也很重要,正规比赛使用的是40+的球,适合初学者使用的是38+的球。
2. 基本技术动作(1)握拍方法实训中,教练首先教我们如何握拍。
握拍方法分为直板握拍和横板握拍两种。
直板握拍适合快攻和弧圈球打法,横板握拍适合长胶和反胶打法。
(2)站位与步法站位要合理,保持身体平衡,以便于快速移动和调整。
步法包括正手位、反手位、侧身位等。
正手位适合近台快攻和弧圈球打法,反手位适合防守和反拉打法,侧身位适合侧身进攻和侧身防守。
(3)发球与接发球发球是乒乓球比赛中的一种重要手段,好的发球可以为对手制造困难。
实训中,我们学习了正手发球、反手发球和侧身发球等基本发球技术。
接发球也要有技巧,要学会判断对手的发球意图,及时调整站位和步法。
3. 基本战术(1)站位战术站位要灵活多变,根据对手的站位和打法,及时调整自己的站位。
在比赛中,要学会利用站位优势,压制对手,争取主动。
(2)击球战术击球要准确、有力,根据对手的站位和打法,采取相应的击球战术。
如对手站位靠前,可以采取快攻战术;对手站位靠后,可以采取弧圈球战术。
4. 比赛规则与裁判法了解比赛规则和裁判法,是提高比赛水平的关键。
实训中,我们学习了乒乓球比赛的基本规则和裁判法,为今后的比赛打下了基础。
三、实训收获1. 技术水平提高通过一个月的实训,我的乒乓球技术水平得到了明显提高。
掌握了基本的技术动作和战术,能够熟练地进行比赛。
2. 团队协作精神在实训过程中,我与队友们互相学习、互相帮助,培养了团队协作精神。
乒乓球实验报告范文

乒乓球实验报告范文一、实验目的:本实验旨在通过乒乓球的击球运动,进行运动学分析,观察与比较不同击球方式对乒乓球速度、旋转、轨迹等因素的影响,进一步探索乒乓球击球技术的要点与规律。
二、实验器材与装置:1.乒乓球拍:两个具有不同击球面材质、弹性与手感的乒乓球拍;2.乒乓球:使用品质一致的乒乓球;3.乒乓球桌:正规规格的乒乓球桌;4.高速摄像机:用于记录乒乓球击球过程;5.频闪灯:用于标定乒乓球的轨迹;6.计时器:用于测量乒乓球的飞行时间;7.计算机:用于数据的处理与分析。
三、实验步骤:1.对比不同击球方式的速度差异:选择两个击球手法相对简单、易于比较的方式,例如正手发球与正手搓球。
分别使用两个不同的乒乓球拍对同一个目标点进行击球,并记录击球过程中乒乓球的速度。
2.对比不同击球方式的旋转差异:选择类似的击球方式进行对比,例如背手搓球与正手推球。
分别使用两个不同的乒乓球拍对同一个目标点进行击球,并记录击球过程中乒乓球的旋转情况。
3.对比不同击球方式的轨迹差异:选择两个击球手法相对困难、容易产生不同轨迹的方式,例如正手侧拉与正手短球。
分别使用两个不同的乒乓球拍对同一个目标点进行击球,并记录击球过程中乒乓球的轨迹。
四、实验数据处理与结果分析:1.速度差异:通过高速摄像机记录乒乓球的击球过程,并利用计时器测量击球点和击球点之间的时间差,从而计算出乒乓球的速度。
比较不同击球方式的速度差异,分析影响乒乓球速度的因素,如击球力量、拍面材质、击球点等。
2.旋转差异:通过观察击球后乒乓球的旋转情况,对比不同击球方式的旋转差异,分析击球技术对乒乓球旋转的影响。
可以通过频闪灯在乒乓球的轨迹上绘制旋转轨迹,进一步定性描述不同击球方式的旋转性质。
3.轨迹差异:通过观察和比较乒乓球的轨迹,说明不同击球方式对乒乓球轨迹的影响。
可以使用计算机辅助绘制击球轨迹并进行定量分析,同时结合实验结果进行讨论。
五、存在的问题与改进措施2.实验过程中可能存在主观因素,例如不同实验人员的力度与技术差异等。
乒乓球教学活动实践报告(3篇)

第1篇一、引言乒乓球作为我国的国球,深受广大人民群众的喜爱。
为了推广乒乓球运动,提高青少年的身体素质和竞技水平,我们组织了一次乒乓球教学活动。
本次教学活动旨在通过系统的训练和指导,让参与者掌握乒乓球的基本技能,增强体质,培养团队精神。
以下是本次乒乓球教学活动的实践报告。
二、活动背景随着社会的发展,乒乓球运动在我国得到了广泛的普及。
为了满足青少年对乒乓球运动的热爱,我们决定开展一次乒乓球教学活动。
本次活动旨在:1. 培养青少年的乒乓球兴趣,提高他们的竞技水平。
2. 增强青少年的体质,培养良好的运动习惯。
3. 增进同学之间的友谊,提高团队协作能力。
三、活动准备1. 场地准备:选择一个宽敞、光线充足的室内场地,确保乒乓球桌、球拍、乒乓球等器材齐全。
2. 师资准备:聘请一名具有丰富教学经验的乒乓球教练,负责整个教学活动的组织与实施。
3. 参与者准备:招募20名对乒乓球有兴趣的青少年参加本次活动。
四、活动实施1. 球员报到:活动当天,参与者按时到达场地,教练进行签到和登记。
2. 开场致辞:教练对本次活动进行简要介绍,强调活动意义和纪律要求。
3. 技术教学:a. 基本姿势:教练详细讲解和示范正确的握拍姿势、站位和击球姿势,让参与者跟学。
b. 基本步法:教练教授前进、后退、侧身等基本步法,让参与者进行练习。
c. 基本击球:教练教授正手攻球、反手推挡、发球等基本技术,让参与者进行练习。
4. 模拟比赛:教练组织参与者进行模拟比赛,让参与者体验比赛氛围,提高实战能力。
5. 休息与交流:活动过程中,教练和参与者进行互动交流,解答疑问,鼓励参与者积极练习。
6. 结束语:教练对本次活动进行总结,表扬表现优秀的参与者,并鼓励大家继续努力。
五、活动总结1. 参与者反馈:活动结束后,我们对参与者进行问卷调查,了解他们对本次活动的满意度。
结果显示,参与者对活动内容和组织形式表示满意,认为本次活动有助于提高他们的乒乓球技能和体质。
乒乓球变形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通过本实验,了解乒乓球在受热后发生变形的原因,并探究不同温度对乒乓球变形的影响。
二、实验原理乒乓球是由赛璐珞、樟脑、乙醇和水等有机化合物组成。
当乒乓球受热时,球内的气体分子运动加剧,导致气体膨胀,从而使乒乓球发生变形。
本实验主要研究温度对乒乓球变形的影响。
三、实验材料与仪器1. 实验材料:乒乓球若干、水、酒精灯、温度计、铁架台、支架、计时器等。
2. 实验仪器:放大镜、刻度尺、摄像机等。
四、实验步骤1. 准备实验材料,将乒乓球洗净并擦干。
2. 将乒乓球分别放入不同温度的水中,水温分别为20℃、30℃、40℃、50℃、60℃、70℃、80℃。
3. 将乒乓球放入水中,用计时器记录乒乓球在水中停留的时间。
4. 观察并记录乒乓球在不同温度水中的变形情况。
5. 对比不同温度下乒乓球的变形程度,分析温度对乒乓球变形的影响。
6. 使用放大镜观察乒乓球表面的变形情况,并使用摄像机记录变形过程。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实验结果通过实验观察,乒乓球在不同温度水中的变形情况如下:- 20℃水中,乒乓球基本无变形;- 30℃水中,乒乓球表面略微膨胀;- 40℃水中,乒乓球表面明显膨胀;- 50℃水中,乒乓球表面明显膨胀,变形程度加大;- 60℃水中,乒乓球表面变形严重,变形程度最大;- 70℃水中,乒乓球表面变形严重,变形程度继续加大;- 80℃水中,乒乓球表面变形严重,变形程度达到最大。
2. 实验分析根据实验结果,可以看出乒乓球在不同温度水中的变形程度与温度呈正相关。
随着温度的升高,乒乓球表面的变形程度逐渐加大。
这是因为温度升高,乒乓球内的气体分子运动加剧,导致气体膨胀,从而使乒乓球发生变形。
此外,通过放大镜观察乒乓球表面的变形情况,可以发现乒乓球表面的变形主要集中在非球面部分。
这是因为乒乓球表面的非球面部分承受的压力较大,在气体膨胀的作用下,变形程度较大。
六、结论本实验结果表明,乒乓球在受热后会发生变形,且变形程度与温度呈正相关。
CUPT乒乓球实验报告

3.乒乓球第一次弹起旳最大高度与所装液体黏度之 间旳关系;
数据如下表所示:
• 洗洁 精与
水旳 0:5 1:4 2:3 3:2 4:1 5:0 体积 比
第一次弹
起高度
40
51
55
51 41.6 42.3
• 数据分析:
由表格数据能够看出伴随小球内液体黏
度旳增长在 2:3时到达一种极大值。
原因分析 :看以由试验现象得出小球旳晃
动伴随浓度旳增大而越来越剧烈。
• 小球注入粘度大旳液体(这里我们注入旳是洗涤精) 与水(粘度较小旳液体)旳情况是不相同旳,当小球 注入粘度大旳洗洁精在撞地时,因为粘度较大它很可 能黏在球壁上,液体会沿着球壁运动就会给一种沿乒 乓球表面切向方向旳力,这么球便会自旋,也就是液 体旳部分能量转为球旳自旋动能。我们从试验中能够 看出球再次接触到地面旳时候会不久旳滚动迈进(自 旋小球与地面接触时,受地面一种水平方向旳摩擦 力),所以小球旳部分能量会传给小球自旋旳动能 Ek1,而且黏度大旳液体会减弱水旳振动,降低振动 引起旳能量损失Ek2。这两部分旳能量旳差值共同影 响球旳能量,所以球旳高度会伴随黏度旳不同而变化, 能够得出当我们注入一定百分比旳水与洗洁精时,它 有一种弹起最大高度,也就是在2:3、3:2之间有一种 合适旳黏度,使球旳两部分能量差值到达一种最小值 不轻易使球能够弹得比较高。
跳动着旳小球
• 试验目旳 1 探究小球谈起旳高度和球内所 装液体体积旳关系;
2 探究小球弹起旳高度和球内所 装液体旳浓度旳关系;
3 探究液体体积和浓度对小球弹 起高度影响旳原因。
• 试验假设 乒乓球弹起旳高度与球内所装旳液体
旳体积和黏度有关。
乒乓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探究乒乓球旋转对飞行轨迹的影响;2. 研究不同旋转方式对乒乓球飞行速度和落点的影响;3. 分析乒乓球旋转与空气阻力之间的关系。
二、实验原理乒乓球旋转实验主要基于空气动力学原理。
当乒乓球旋转时,会产生一个垂直于旋转轴的力,称为侧向力。
侧向力会使乒乓球在飞行过程中产生侧向偏移,从而改变其轨迹。
此外,乒乓球旋转还会影响其与空气的相互作用,进而影响其飞行速度和落点。
三、实验材料1. 乒乓球若干个;2. 水平桌面;3. 乒乓球旋转器;4. 卷尺;5. 秒表;6. 记录本。
四、实验步骤1. 准备实验场地,将水平桌面作为实验平台;2. 将乒乓球放在旋转器上,设置旋转器转速为60转/分钟;3. 将乒乓球旋转至水平桌面,保持静止状态;4. 用卷尺测量乒乓球与旋转器中心之间的距离,记录数据;5. 用秒表记录乒乓球从旋转器上释放到落地的用时,记录数据;6. 重复步骤2-5,分别改变旋转器转速和乒乓球与旋转器中心之间的距离,记录数据;7. 改变乒乓球旋转方式(顺时针、逆时针),重复步骤2-6,记录数据;8. 分析实验数据,得出结论。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实验结果(1)乒乓球旋转对飞行轨迹的影响:随着旋转速度的增加,乒乓球飞行轨迹的侧向偏移程度也随之增加。
(2)不同旋转方式对乒乓球飞行速度和落点的影响:顺时针旋转的乒乓球飞行速度较快,落点偏右;逆时针旋转的乒乓球飞行速度较慢,落点偏左。
(3)乒乓球旋转与空气阻力之间的关系:旋转速度越快,乒乓球与空气的相互作用越强,空气阻力越大,飞行速度越慢。
2. 分析与讨论(1)乒乓球旋转产生的侧向力是由旋转产生的离心力引起的。
当乒乓球旋转时,球体表面产生离心力,使球体向旋转方向偏移,从而产生侧向力。
(2)不同旋转方式对乒乓球飞行速度和落点的影响,主要是由于旋转产生的侧向力与空气阻力的相互作用。
顺时针旋转的乒乓球,侧向力与空气阻力方向相反,使球体向右偏移;逆时针旋转的乒乓球,侧向力与空气阻力方向相同,使球体向左偏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乒乓球实验报告
东南大学电工电子实验中心
实验报告
课程名称:数字逻辑设计实践
第六次实验
实验名称:可编程数字系统设计基础——模拟乒乓球游戏院系:吴健雄学院专业:电类姓名:学号
实验时间:2019年12月31日
评定成绩:____________________审阅教师:__________________
一、实验目的
1. 了解可编程数字系统设计的流程
2. 掌握Quartus II 软件的使用方法
3. 掌握原理图输入方式设计数字系统的方法和流程
二、实验原理
详见课本第7章内容
三、实验要求
设计一个乒乓球游戏电路。
基本要求与扩展要求见课本。
利用试验箱提供的按键、LED 灯和数码管,设计一个模拟打乒乓球游戏。
①根据设计要求划分设计层次、单元模块和接口信号,画出系统框图、控制器ASM 流程图、②设计所有单元模块并编译,分析编译时产生的错误和警告信息。
③对所有的单元模块进行功能仿真,并记录和分析全部仿真结果。
④在顶层文件中连接全部单元模块并编译、综合、分配引脚和适配,可编程器件选择Altera Cyclone 1C3T 。
⑤对整个系统进行时序仿真,并记录和分析仿真结果。
⑥将仿真正确的设计下载到实验箱上进行板级验证。
四、设计过程
1、划分层次、单元模块和接口信号
根据实验要求,将本系统划分为五个单元,分别为:键盘单元、频率分配单元、球运动单元、得分设置单元、强度发球控制单元。
键盘单元:因为本实验中只要用到三个键,所以键盘单元比较简单,其中有五个信号输出:A (左边选手代码,下同)按键短暂信号,A 按键长信号(直到下一个键按下此信号消失),B 按键短暂信号,B 按键长信号,裁判按键长信号。
频率分配单元:本系统中需要的频率较多,而实验室中提供频率发生器只有一台,所以本系统中增加此单元,将一个频率信号重新分配,获取多个可用的频率信号。
在此单元中只需要多个不同的分频器即可,将一个高频信号分为多个。
球运动单元:此单元为球台部分,接受控制信号,显示球的运动方向与球速,输出得分失分信号给得分单元处理。
得分处理单元:此单元接受球运动单元发来的得分失分信号,经过处理输出给数码管显示,并且判断胜负的条件,得出最后的胜负。
强度发球控制单元:此单元为实现发球控制,也即本系统的核心部分,以及强度控制单元,用来控制回球的速度,该单元接受来自键盘的按键信号、球运动单元的反馈信号,处理后输出发球信号和强度信号给球运动单元。
顶层文件:将上述五个部分的文件全部连接,实现综合功能。
系统框图如下:
2、分单元设计
键盘单元:其设计与上一个实验中相同,具体在这里不详解,本系统中只是将暂时信号和长时间信号分开输出,暂时信号不经过寄存器161直接输出,而长时间信号经过寄存器寄存后输出,本系统中只需要E 、D 、F 三个键,因此只需要五个或门即可实现。
具体电路见下图:
频率分配单元:由两个频率信号得到五个不同频率的信号,其中高信号直接输出,频率较低的四个信号由分频器分配得到,由2Hz 的输入信号得到2Hz 、1Hz 、0.5Hz 和
0.25Hz 的信号,本单元较简单,电路图如下:
球运动控制单元:此单元控制球的走向,即
本系统的状态转换,用两个194来显示球的走向,大体的状态图如下:
状态表:
由上面的状态表画出卡诺图(略),设计组合电路如下:
这是左端的194的S0与S1的输入电路图,还有右端的与其相同,不再累赘。
下面是判断哪边胜利的判断电路,判断哪边胜利可分为一下几个方面:①球未到达最
后一个LED 灯选手就提前按下接球信号;②球已经过了最后一个LED 灯,选手还没有及
时按下接球信号;③选手按下接球键后等待强度灯闪烁,若放下按键后四个强度等全部熄灭。
写出真值表,画出卡诺图(略),设计电路如下:
强度的第一个灯
最左端球 A 方长按键
A 方短按键裁判按键
在上面的两个小部分的基础上,加了八个LED灯的输出,构成了此球台控制单元的
整体,其电路图如下图所示:
得分处理单元:此单元接收球运动控制单元的胜利得分信号经过处理后输出显示到数
码管上,并且判断最终胜利的条件,符合条件的即可以胜利,不符合条件的则继续比赛。
前面的计分比较简单,对于后面谁达到11分,判断分差是否大于等于2分,此部分判断
电路较复杂,一下讨论:
判断A 胜利可分为两个部分:1、两个条件:①A 达到11分;②B 不大于9分;2、
三个条件:①A 大于等于11分;②A 的得分大于B 的得分;③A 得分的BCD 码的末位与
B 得分的BCD 码的末位异或为0(相同,说明相差两分而不是一分,可以判断胜负)。
上
面两个部分为或得关系,任何一个实现都可以判断胜负。
数码管寄存采用模十计数器,其始终端分别接得分信号,来一个得分信号,使计数器
增加一个数。
其中比较两个八位二进制码的大小用了一个可编程比较器,这样简洁明了,便于理解。
具体的电路图如下所示:
强度发球控制单元:
1、轮换发球控制:将裁判的按键信号输入,用161作2分频,则裁判按两下161的
输出变一下,可以实现两次轮发球。
本系统还实现了另外的一个功能,当某一方达到11
分之后,变为一次轮换发球,这可以用裁判的信号不分频直接输出。
这部分电路图如下:
A 发球
裁判信号
B 发球
2、击球强度控制:由强度显示的四个LED 灯的亮灭情况,我用移位寄存器来实现强
度显示功能,A 按键的即时信号(按住有信号,松开无信号)、球台左侧第一个灯和一个
低频率信号相与输入194的CLK 端,这样当球到达最左侧之时,按下接球键,低频率信号到达194的CLK 端,移位寄存器开始工作,强度灯闪烁。
当松开按键时,194停止一位,
其将会输出一个BCD 码,通过下表的转换,经过组合电路,输出信号输入到数据选择器,选择适当的频率输入到球运动单元的CLK 端。
发球强度选择真值表如下:
画出卡诺图(略),设计电路如下:
则此部分的总的电路图由以上两个部分组成,具体如下
根据各部分的电路图,以及系统框图,将各个单元的电路在顶层文件中组合,顶层文件电路图如下:
3、对所有单元模块进行编译,分析编译时产生的错误和警告信息。
4、对所有单元进行功能仿真,并记录和分析全部仿真结果。
各个部分的功能仿真结果如下:键盘部分:
按下裁判E 键后的功能仿真图:
其他按键的功能仿真略。
频率分配单元:
球运动控制单元:仿真说明:仿真步骤如下1、首先建立波形,设置输入信号,先设置频率信号,在加入裁判键信号,在E 输入加入一段1电平,在之后加入左击球信号在D 上加上即时信号,在D_上加上长时间信号,并将QL 设为高电平,输入信号完毕;2、打开功能仿真,打开建立波形文件,先进行编译,在进行仿真,仿真图如下,最终符合设计要求:裁判按下,左选手按下,球由左向右移动,移动频率为所加频率。
得分设置单元:
仿真说明:仿真步骤同上相同,输入得分信号,可以看到输出计数器工作,此部分功能正常。
第11页共13页
强度发球控制单元:
仿真说明:裁判按下开球键,当左边选手按下击球键时,强度灯闪烁,当放下左侧击球键时,强度灯停止,选择所需要的频率从CLK_L输出,送到球运动的频率上。
各部分功能符合设计需要。
顶层文件:
由于顶层文件模拟时需要将按键的时间长短考虑进去,所以无法将按键长短输入,并且无法再屏幕上显示,因为按键信号频率与原始频率相比要小得多,所以在此不再将模拟图片放上。
5、在顶层文件中编译文件,分配引脚。
第12页共13页
6、将仿真正确的设计系统下载到实验箱中进行验证,验证结果正确,完全符合设计要求。
五、实验分析与总结
本次实验是设计一个模拟乒乓球的游戏,从开始准备实验到最终验收完成、直至写好报告有一路的收获。
在实验设计中,首先学习Quarters 的使用设计方法,到学习可编程数字系统的设计一般流程与方法,再到具体设计,在设计的过程中,学习到得主要如下:设计分模块,简化设计;对模块内各个部分的功能写出真值表,画卡诺图,设计组合电路的步骤;尽量少用ROM ,其可以用组合电路代替,ROM 只是实践中简化连线,用组合电路可以让我们加深设计步骤与思想;注意时序电路,设计必要时用D 触发器实现数据的寄存;避免险象与冲突;功能仿真中信号的输入方法,注意各个操作的步骤,在输入信号中体现;实验中遇到错误,分析方法,从预测结果与实际结果出发,寻找错误的根源。
在实验报告中,做完实验后,在写实验报告的过程中,对本实验做出进一步的思考,最大的收获是设计数字系统的方法,自顶向下的设计思想,状态转换的思想,对今后做实验有很大帮助。
第13页共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