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播学的对象和基本问题(1)

合集下载

《传播学教程》可能涉及的名词解释

《传播学教程》可能涉及的名词解释

传播学名词解释第一章:传播学的对象和基本问题1、社会信息:社会信息是除人的生物和生理活动以外的,与人类的社会活动有关的一切信息,是指人类社会在生产和交往活动中所交流或交换的信息。

2、传播:传播学结合社会学和信息科学视点将传播概念的定义为传播即社会信息的传递或社会信息系统的运行。

3、系统:指由相互联系和相互制约的若干组成部分结合在一起并且具有特定功能的有机整体。

4、传播隔阂:包括个人之间、个人与群体、成员与组织的隔阂,群体之间、组织之间、世代之间、文化之间等社会信息系统的参与者在特定利益、价值、意识形态和文化背景方便的隔阂,及有无意的误解和有意的曲解。

传播隔阂是社会信息系统运行不畅的结果之一。

5、传播障碍:包括结构与功能障碍,如传播制度是否合理、传播渠道是否畅通、信息系统的各部分功能是否正常等,传播障碍是社会信息系统运行不畅的结果之一。

6、传播学:传播学是研究社会信息系统及其运行规律的科学。

既是社会科学,也是应用科学。

7、精神生产:即表现在某一民族的政治、法律、、道德、形而上学等的语言的生产中,精神交往是以“语言”为媒介的人与人的精神交往关系。

与之相应的是人与人之间的精神交往。

8、社区:由地缘关系和社会关系构成的共同体。

第二章:人类传播的历史和发展1、示现的媒介系统:即人们面对面传递信息的媒介,是由人的感官或器官本身来执行功能的媒介系统。

2、再现的媒介系统:包括文字、绘画、摄影等。

这一系统对信息的生产和传播者来说需要使用物质工具或机器,而对信息的接收者来说则不需要3、机器媒介系统:包括、电视、广播、计算机通信系统等。

这些媒介,要求传播者和接收者都必须使用机器。

4、信息社会是指信息成为与物质和能源同等重要甚至比之更重要的资源,整个社会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以信息为核心价值而得到发展的社会。

第三章;人类传播的符号和意义1、人类传播:人类传播是一种交流和交换信息并由此发生社会联系和社会互动的行为。

2、符号化(编码):传播者将自己要传递的讯息或意义转换为语言、音声、文字或其他符号的活动。

第一章 传播学的研究对象和基本问题

第一章  传播学的研究对象和基本问题

第一章传播学的研究对象和基本问题一.什么是传播传播的是信息•到处都是传播。

•信息是能够消除或者减少事物不确定性的一种东西,给我们的信息越多,我们对事物的了解就越全面和丰富,不确定性就越少信息科学的观点•信息科学认为,信息是事物的存在方式以及对这种方式的直接或间接的表述。

它和物质能量一起,构成我们这个世界的基本资源。

•信息是事物不确定性的减少。

信息符号意义•符号是外在的、表象的东西,信息的物理载体。

比如文字、声音、图像、表情、手势等等。

•意义是信息的内在涵义,是信息所传达出的内涵。

•信息是由物理载体和意义构成的统一整体。

什么是传播?传播是社会信息的传递或社会信息系统的运行。

从以下几方面来把握传播的定义•社会传播是一种信息共享活动。

•共享和分享不同。

信息可以共享,苹果只能分享。

•全世界计算机联合起来,INTERNET一定要实现!•社会传播是在一定的社会关系中进行的,又是一定的社会关系的体现。

•传播是一种双向的社会互动行为。

•传者受者•在不同的传播模式和传播过程中,反馈有强有弱。

•传受双方要有共同的意义空间。

•对同一套符号系统的相同的理解•传播是一种行为,一种过程,一种系统。

•传播是以人为主体的活动。

人类的传播活动与其他活动密不可分•传播是信息从信源出发经由媒介到达信宿的过程。

•系统是由相互作用和相互依赖的若干组成部分结合而成的具有特定功能的有机整体。

二.传播的类型二分法:•亲身传播:以人体自身为媒介,以语言为主要手段,以表情和动作为辅助手段的传播方式•大众传播:以机械化、电子化的大众媒介为手段的传播方式五分法•人内(自我)传播•人际传播•群体传播•组织传播•大众传播三.大众传播的特点•是专业传播机构从事的有组织的传播活动;•受众广泛、分散、彼此孤立,很难用人口统计学上的特征来说明;•采用现代化技术手段大量生产、复制和传播信息;传播内容公开;•反馈延时、低效、不充分。

•新闻联播网络传播大众传播的巨大影响力大众传播是社会的耳目,它为社会提供作出决断的途径,它为社会提供认识自身的集体声音,它是传达社会价值观的主要源泉。

传播学复习要点

传播学复习要点

传播学复习要点第一章传播学的研究对象和基本问题•健康和谐的人际关系来自于良好的人际沟通技巧。

各行各业都需要有良好的人际沟通技巧。

团队精神涉及组织传播•生活中最常见的是人际传播•关键词:理论-----概念-------信息•传播的是信息,到处都是传播•信息是能够消除或者减少事物不确定性的一种东西,给我们的信息越多,我们对事物的了解就越全面和丰富,不确定性就越少。

•信息科学的观点:信息是事物的存在方式以及对这种方式的直接或间接的表述。

它和物质能量一起,构成我们这个世界的基本资源。

信息是事物不确定性的减少。

•什么是传播?传播是社会信息的传递或社会信息系统的运行。

•社会传播:社会传播是在一定的社会关系中进行的,又是一定的社会关系的体现。

•传播是一种双向的社会互动行为。

传者受者•在不同的传播模式和传播过程中,反馈有强有弱。

传受双方要有共同的意义空间。

•对同一套符号系统的相同的理解•传播是一种行为,一种过程,一种系统。

•传播是以人为主体的活动。

人类的传播活动与其他活动密不可分•传播是信息从信源出发经由媒介到达信宿的过程。

•系统是由相互作用和相互依赖的若干组成部分结合而成的具有特定功能的有机整体。

•传播的类型:二分法----亲身传播,大众传播•五分法----人内(自我)传播、人际传播、群体传播、组织传播,大众传播•大众传播的特点:是专业传播机构从事的有组织的传播活动;受众广泛、分散、彼此孤立,很难用人口统计学上的特征来说明;采用现代化技术手段大量生产、复制和传播信息;传播内容公开;反馈延时、低效、不充分。

新闻联播网络传播•大众传播的影响力:大众传播是社会的耳目,它为社会提供作出决断的途径,它为社会提供认识自身的集体声音,它是传达社会价值观的主要源泉。

•传播学的研究对象:社会信息系统•传播学的研究焦点:人以及人在社会信息系统中的主体活动。

•传播学的定义:研究社会信息系统及其运行规律的科学•社会信息系统的特点:开放性系统、是各种子系统相互联结、相互交织而构成的整体、具有双重偶然性、能够自我创造和自我完善。

传播学的研究对象与基本问题

传播学的研究对象与基本问题

传播学的研究对象与基本问题1、信息的定义①广义:不是物质或能量,是物质的普遍属性,一种客观存在的物质运动形式,在同其他任何物质系统全面相互作用的过程中,以质、能波动的形式所呈现的结构、状态和历史。

在此意义上,一切反映事物内部或外部互动状态或关系的东西都是信息。

②社会信息:与人类的社会活动有关的一切信息。

物质载体和精神内容、主体和客体符号和意义的统一。

2、传播的定义和特点①定义:社会信息的传递或社会信息系统的运行。

②特点:一种信息共享活动;在一定的社会关系中进行,又是一定社会关系的体现;一种双向的社会互动行为;传播双方须有共通的意义空间;一种行为、过程、系统。

3、传播学的定义研究社会信息系统及其运行规律的科学。

是社会科学和应用科学。

4、社会传播的类型人内传播、人际传播、群体传播、组织传播、大众传播5、社会信息系统的特点开放性;由各种子系统相互连接、相互交织构成的整体;双重偶然性;自我创造、自我完善。

6、双重偶然性(德)鲁曼:传播的双方都存在着不确定性,因此通过传播作出的选择有受到拒绝的可能性。

是人类信息系统特有的属性,与它是以人为主体的活动有关。

其存在说明,社会信息系统是一个多变量的系统,若变量处理不当,便会引起传播障碍和传播隔阂。

7、传播障碍和传播隔阂①传播障碍:包括结构和功能障碍,如传播制度化是否合理、传播渠道是否畅通、信息系统各部分功能是否正常。

②传播隔阂:包括个人之间、个人与群体间、成员与组织间、群体之间、组织之间、时代之间、文化之间在特定利益、价值、意识形态和文化背景方面的隔阂。

有无意的误解和有意的曲解之分。

传播障碍和传播隔阂会造成社会成员的认知、判断、决策和行动的混乱,引发系列社会问题。

但其存在是必然的。

8、精神交往与物质交往的辩证关系①(马恩,精神交往指以“语言”为(媒介的人与人的社会关系)一定的精神生产与精神交往与一定的物质生产和物质交往相适应(唯物史观的重要前提):精神起源于物质,并反映着物质的关系,物质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制约精神。

传播学教程(1-8)(1)

传播学教程(1-8)(1)


第一节 符号在人类传播中的作用
1、符号的定义
符号是信息的外在形式或物质载体。
符号是用来指称或代表其他事物的象征物。 符号是传播者和接受者之间的中介物,它承载 着交流双方向对方发出的信息。
2、信号与象征符
符号 (sign)分为信号(signal)和象征符(symbol) 两大类。 “信号是对象事物的代替物,象征符是对象事物之表象 的载体。” 具体而言,信号具有以下特点: (1)信号与其表示的对象事物之间具有自然的因果性, 从这个意义上说,一切自然符号都是信号。 (2)信号与其表示的事物之间通常具有一对一的固定 对应关系。
第四章
人类传播的过程与系统结构
第一节 传播的基本过程
一、传播过程的构成要素
一个基本的传播过程,是由以下要素构成的: 1、传播者(信源),指的是传播行为的引发者,即 以发出讯息的方式主动作用于他人的人。 2、受传者(信宿),即讯息的接受者和反应者,传 播者的作用对象。 3、讯息,指的是由一组相互关联的有意义符号组成, 能够表达某种完整意义的信息。
根据布鲁默的说明,象征性互动理论的核心问 题是考察以象征符(尤其是语言)为媒介的 人与人之间的互动关系, 三个基本前提是:
( 1 )人是根据“意义”(关于对象事物的认识) 来从事活动的; (2)意义是在“社会互动”的过程中产生的; (3)意义是由人来“解释”的。
2、象征性社会互动与传播
象征性社会互动指的是人与人之间通过传 递象征符和意义而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的过 程。
传播过程具有动态性 传播过程具有序列性 传播过程具有结构性

控制论的基本思想便是运用反馈信息来调 节和控制系统行为,达到预期目的。 控制论传播过程是带有反馈的双向交流过 程。

《传播学教程》(第2版 郭庆光著)章节题库(传播学的对象和基本问题)【圣才出品】

《传播学教程》(第2版 郭庆光著)章节题库(传播学的对象和基本问题)【圣才出品】

第一章传播学的对象和基本问题一、概念题1.传播学(北京师大2009年研;华东师大2007年研)答:传播学是研究社会信息系统及其运行规律的科学,其研究对象是社会信息系统本身。

传播学的研究任务是通过对社会信息系统及其各部分的结构、功能、过程以及互动关系的考察,探索、发现和克服传播障碍和传播隔阂的科学方法,找到社会信息系统良性循环的机制,由此来推动社会的健全发展。

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传播学形成于20世纪初至40年代的美国,它是一个多学科交叉的领域,它的发展从新闻学、社会学、心理学、政治学、信息论、系统论、控制论等诸多学科中汲取了丰富的营养。

2.传播与信息(中科大2019年研)相关试题:(1)传播(浙大2018年研;华农2011年研;辽宁大学2008年研)(2)信息(浙工大2019年研;中南财大2018年研;复旦大学2016年研)答:传播是指社会信息的传递和社会信息系统的运行。

人类社会传播的基本特点包括:①社会传播是一种信息共享活动。

②社会传播是在一定社会关系中进行的,又是一定社会关系的体现。

③从传播的社会关系性而言,它又是一种双向的社会互动行为。

即信息的传递总是在传播者和传播对象之间进行的,任何一种传播都必然是通过信息的授受和反馈而展开的社会互动行为。

④传播成立的重要前提之一,是传受双方必须要有共通的意义空间。

⑤传播是一种行为,是一种过程,也是一种系统。

信息是物质的普遍属性,是一种客观存在的物质运动形式。

信息既不是物质,也不是能量,它在物质运动过程中所起的作用是表述它所属的物质系统,在同其他任何物质系统全面相互作用(或联系)的过程中,以质、能波动的形式所呈现的结构、状态和历史。

这是广义的信息概念。

在这个概念下,一切“表述”(或反映)事物的内部或外部互动状态或关系的东西都是信息。

德国哲学家克劳斯指出,信息是由物理载体和意义构成的统一整体。

3.信宿(山东师大2018年研)答:信宿即受传者。

施拉姆认为传播至少有三个要素:信源、讯息和信宿。

郭庆光《传播学教程》第二版-课后习题答案完整版

郭庆光《传播学教程》第二版-课后习题答案完整版

第一章传播学的对象和基本问题第一节1. 为什么说“信息是物理载体和意义构成的统一整体?”这句话出自德国哲学家克劳斯, 它概括出了社会信息的本质。

社会信息作为信息的一种类型, 并不单纯地表现为人的生理层次上的作用和反作用, 而且伴随着人复杂的精神和心理活动;而作为社会信息物质载体的符号系统本身, 也是人类精神劳动的创造物, 只有当人们对符号赋予意义时, 解读才成为可能。

由此可见, 社会信息是物质载体和精神内容的统一, 符号和意义的统一。

2. 什么是传播?它的基本特点是什么?传播(Communication), 即社会信息的传递或社会信息系统的运行。

其基本特点为:①社会传播是一种信息共享活动, 具有交流、交换和扩散的性质。

②社会传播是在一定社会关系中进行的, 又是一定社会关系的体现。

③从传播的社会关系性而言, 它又是一种双向的社会互动行为。

④传播成立的重要前提之一, 是传受双方必须要有共通的意义空间。

⑤传播是以人为主体的活动, 存在于动态的运动机制之中, 也是一个复杂过程的集合体。

3. 传播是在一定社会关系中进行的, 又是一定社会关系的体现。

如何理解这个观点?传播(communication)和社区(community)的词根相同, 暗示了二者在本质上的相似性和关联性。

传播必须产生于一定的社会关系, 同时, 它又是社会关系的体现, 传受双方表述的内容和采取的姿态、措辞等, 无不反映着各自的社会角色和地位。

可以说, 社会关系式人类传播的一个本质属性, 通过传播, 人们保持、改变既有的社会关系并建立新的社会关系。

第二节1. 如何理解社会传播的系统性?世界上一切事物无不处于一定的系统之中。

系统中的各个部分相互联系相互制约, 结合在一起形成具有特定功能的有机整体。

社会传播的五种基本类型——人内传播、人际传播、群体传播、组织传播和大众传播就是按照传播系统进行分类的。

由此可见, 任何传播活动都是在一定的信息系统中进行的, 传播的系统性是普遍存在的。

第一章 传播学的研究对象与基本问题

第一章 传播学的研究对象与基本问题

联系与区别: 1、联系与区别:
(使用概念) 马恩在论述精神交往之际, 使用概念) 使用概念 也大量使用了现代传播学的基本概念。 区别:马克思主义精神交往理论与行为主义 区别: 传播学的本质区别
本质区别
1.在行为主义传播学那里,传播基本上是作 为孤立的精神或心理现象来看待的,往往单 纯地研究信息或研究传播;而马克思主义精 神交往理论则要求把精神交往放在人类社会 交往的大系统中加以考察,不但要研究人的 精神活动本身,而且要研究精神活动与物质 活动的关系、与物质生产和物质交往的关系, 这有助于我们从更广阔的视野来观察人类社 会的传播活动和传播关系。(视野广阔) 视野广阔) 视野广阔
本质区别
3.从马克思观点看,精神生产作为一种生产必然 有它的产品—信息,其行业叫信息产业。信息既然 是产品,必然有其价值和使用价值,这是信息产品 和其他物质产品的共性。但信息又有其个性,一般 物质产品消费的是其本身,多是—次性的,而信息 的消费则是其精神内容(意义),一般是多次性的。 精神内容的生产与一定的思想、观念、道德、法律、 宗教和意识形态等相联系。美国行为主义传播学虽 不否认信息中包含着思想、观念和价值倾向,然而 却不想从信息的生产过程和生产结构中去寻找产生 这些倾向的原因。(信息及生产) 信息及生产) 信息及生产
1、联系与区别: 联系与区别: 联系:他们的“精神交往”概念与现代的 “传播”概念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 (对象范畴 )在马恩那里,精神交往指的 是以“语言”为媒介的人与人的社会关系, 而现代传播学中,传播指的是以“信 息”(广义上的语言)为媒介的人与人的社会 关系,两者涉及的对象和范畴并没多大差异。
(一)如何把握传播概念
美—库利:强调传播的社会关系性,把传播 看做是人与人关系得以成立和发展的基础。 (社会学传统) 美—皮尔士:符号学的创始人,强调符号作 为精神内容的载体在传播中所起的特殊作用。 (符号学传统) 传播的实质:是一种社会互动行为,人们通 过传播保持着相互作用和影响的关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