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播学的研究对象

合集下载

郭庆光《传播学教程》人大版笔记

郭庆光《传播学教程》人大版笔记

第一章:传播学的研究对象与基本问题:第一节:从传播的定义看传播学的研究对象:一、“传播”概念的发展:1、日常用语的定义:人类传递或交流信息、观点、感情或与此有关的交往活动2、传播界定的两个传统:(1)社会学传统:库力:突出强调了社会关系性,把传播看成人与人的关系得以成立和发展的基础,铁路交通:人和物的交流会伴随着人与人的交往或以物为中介的精神交流和社会互动关系社会互动理论:(2)符号学或语义学传统:皮尔士:强调符号作为精神内容的载体在传播中所起的特殊作用“像”或者符号:(3)信息科学对传播学的意义:提出了信息的概念,人与人之间的社会互动行为的介质是作为意义和符号、精神内容和物质载体之统一体的信息。

为什么说“信息是物质载体和意义的统一体”?意义离不开符号的表达,而符号离开意义只不过是一些莫名其妙的物质信源、讯息、信宿:二、传播与信息(传播学与信息科学的区别和联系)1、信息的概念:具体P4信息的分类:两类:非人类信息和人类信息三类:物理信息、生物信息和社会信息社会信息:指的是除人的生物和生理信息以外的、与人类的社会活动有关的一切信息2、传播学作为一门社会科学,所关注的是人类的社会信息及其传播活动。

社会信息与其他信息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具体P4—5联系:以质、能波动的形式表现,具有物质属性区别:伴随着人的精神活动,是物质载体和精神内容的统一、主体和课题的统一、符号和意义的统一3、传播学与信息科学是相互影响和相互渗透的。

信息科学对传播学的的贡献:具体见P5一是将信息概念引入,二是拓宽了传播学的视野三、传播的定义和特点1、定义:社会信息的传递或社会信息系统的运行2、人类社会传播的基本特点:具体P5—6(1)共享——传播的交流、交换和扩散性质;(2)产生于一定的社会关系,在一定社会关系中进行,又是一定社会关系的体现;社区:由地缘关系和社会关系构成的共同体(3)双向的通过信息的授受和反馈而展开的社会互动行为:在传播者和传播对象之间进行,传播者主动,传播对象通过反馈来影响;(4)前提:传受双方拥有共通的意义空间:符号化:人们在进行传播之际,将自己要表达的意义转换成语言、音声、文字或其他形式的符号符号解读:信息接受这对传来的符号加以阐释、理解其意义的活动共通的意义空间:传授双方必须对符号意义拥有共通的理解。

第一章 传播学的研究对象和基本问题

第一章  传播学的研究对象和基本问题

第一章传播学的研究对象和基本问题一.什么是传播传播的是信息•到处都是传播。

•信息是能够消除或者减少事物不确定性的一种东西,给我们的信息越多,我们对事物的了解就越全面和丰富,不确定性就越少信息科学的观点•信息科学认为,信息是事物的存在方式以及对这种方式的直接或间接的表述。

它和物质能量一起,构成我们这个世界的基本资源。

•信息是事物不确定性的减少。

信息符号意义•符号是外在的、表象的东西,信息的物理载体。

比如文字、声音、图像、表情、手势等等。

•意义是信息的内在涵义,是信息所传达出的内涵。

•信息是由物理载体和意义构成的统一整体。

什么是传播?传播是社会信息的传递或社会信息系统的运行。

从以下几方面来把握传播的定义•社会传播是一种信息共享活动。

•共享和分享不同。

信息可以共享,苹果只能分享。

•全世界计算机联合起来,INTERNET一定要实现!•社会传播是在一定的社会关系中进行的,又是一定的社会关系的体现。

•传播是一种双向的社会互动行为。

•传者受者•在不同的传播模式和传播过程中,反馈有强有弱。

•传受双方要有共同的意义空间。

•对同一套符号系统的相同的理解•传播是一种行为,一种过程,一种系统。

•传播是以人为主体的活动。

人类的传播活动与其他活动密不可分•传播是信息从信源出发经由媒介到达信宿的过程。

•系统是由相互作用和相互依赖的若干组成部分结合而成的具有特定功能的有机整体。

二.传播的类型二分法:•亲身传播:以人体自身为媒介,以语言为主要手段,以表情和动作为辅助手段的传播方式•大众传播:以机械化、电子化的大众媒介为手段的传播方式五分法•人内(自我)传播•人际传播•群体传播•组织传播•大众传播三.大众传播的特点•是专业传播机构从事的有组织的传播活动;•受众广泛、分散、彼此孤立,很难用人口统计学上的特征来说明;•采用现代化技术手段大量生产、复制和传播信息;传播内容公开;•反馈延时、低效、不充分。

•新闻联播网络传播大众传播的巨大影响力大众传播是社会的耳目,它为社会提供作出决断的途径,它为社会提供认识自身的集体声音,它是传达社会价值观的主要源泉。

【重点】传播学概论复习重点整理

【重点】传播学概论复习重点整理

【关键字】重点传播学概论第一章:传播学的对象和基本问题第一节:从传播的定义看传播学的研究对象所谓传播,实质上是一种社会互动行为。

介质:是作为意义和符号、精神内容和物质载体之统一体的信息。

传播三要素:信源、讯息、信宿信息定义:信息是物质的普遍属性,是一种客观存在的物质运动形式。

传播的定义和特点:定义:所谓传播,即社会信息的传递或社会信息系统的运行。

特点:①一种信息共享活动②在一定社会关系中进行的,又是一定社会关系的体现③它又是一种双向的社会互动行为;④传播成立的重要前提,传受双方必须要有共同的意义空间;⑤传播是一种行为,也是一种过程,也是一种系统第二节传播学是研究社会信息系统及其运行的科学一、社会传播的系统性社会传播的五种基本类型:1.人内传播:人体本身就是一个完整的信息系统2.人际传播:由两个个体系统的互相连接所形成的新的信息系统3.群体传播:群体传播不仅存在着许多个体系统的活动,有机结合还产生了新的输出物——群体意识、群体规范和群体价值4.组织传播:企业传播与企业管理5.群众传播:专业传播者、广泛受众、专业技术手段二、社会信息系统的特点①社会信息系统是一个开放性系统②社会信息系统是有各种子系统相互连结、相互交织而构成的整体③社会信息系统是一个具有双重偶然性的系统(传受双方都存在着不确定性)④社会信息系统是一个自我创造、自我完善的系统三、社会信息系统的运行与社会发展传播障碍——结构与功能障碍传播隔阂——无意曲解、有意曲解传播障碍和传播隔阂的存在是社会信息系统的一个必然现象,会造成社会成员的认知、判断、决策和行动的混乱,带来一系列的社会问题,这些问题如果不及时妥善地解决,必会影响社会的和谐和正常发展。

第三节精神交往理论与马克思主义传播观·研究传播学的重要前提:必须从辩证唯物论和历史唯物论的立场出发,树立科学的传播观·马克思和恩格斯精神交往理论的几条重要原则:一、在人类交往活动的大系统中把握传播二、在物质交往和精神交往的辩证关系中把握传播三、学习传播学,为国家建设和社会发展服务二、在物质交往和精神交往的辩证关系中把握传播·一定的精神生产和精神交往与一定的物质生产和物质交往相适应(唯物史观的一个重要前提)包含以下几个要点:(1)人类的精神生产和精神交往起源于物质生产和物质交往活动(2)物质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对精神生产和精神交往起着重要的制约作用(3)精神生产和精神交往关系反映着物质生产和物质交往关系(三)学习传播学,为国家建设和社会发展服务传播学是在20世纪70年代末开始进入中国的。

开题报告 传播学

开题报告 传播学

开题报告传播学传播学是一门研究信息传播和传媒的学科,它涉及到人类社会中信息的产生、传播和接收等方面。

在当今信息爆炸的社会背景下,传播学的研究变得更加重要和复杂。

本文将探讨传播学的研究对象、研究方法以及其对社会的影响。

首先,传播学的研究对象是信息传播。

信息传播是人类社会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涉及到信息的产生、加工、传输和接收等过程。

传播学研究的对象包括传媒机构、传媒内容、传媒技术以及受众等。

通过研究这些对象,传播学可以揭示信息传播的规律和机制,为社会提供有效的传播策略和方法。

其次,传播学的研究方法多种多样。

传播学借鉴了多个学科的研究方法,包括社会学、心理学、统计学等。

研究方法的多样性使得传播学能够从不同的角度分析和解释信息传播现象。

例如,社会学方法可以帮助传播学者研究传媒对社会变迁的影响;心理学方法可以揭示受众对传媒信息的认知和态度;统计学方法可以帮助研究者对大规模数据进行分析和解读。

传播学的研究方法还包括实证研究和理论研究。

实证研究是通过收集和分析实际数据来验证或推翻某种假设或理论。

实证研究可以通过问卷调查、实验、观察等方法来进行。

理论研究则是通过对已有理论的分析和评价来推动传播学的发展。

理论研究可以通过文献综述、理论构建等方法来进行。

实证研究和理论研究相辅相成,共同推动传播学的进步。

传播学的研究不仅仅是学术研究,它对社会也有着重要的影响。

首先,传播学研究可以为传媒机构提供指导和建议。

通过研究传媒机构的运作和影响,传播学可以为传媒机构提供有效的管理和运营策略。

其次,传播学研究可以为政府和组织提供决策依据。

政府和组织在制定政策和开展宣传活动时,可以借鉴传播学的研究成果,提高宣传效果和社会影响力。

最后,传播学研究可以促进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通过研究传播现象和规律,传播学可以为社会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推动社会的变革和创新。

总之,传播学是一门研究信息传播和传媒的学科,它的研究对象包括传媒机构、传媒内容、传媒技术和受众等。

传播学的研究对象有哪些?

传播学的研究对象有哪些?

传播学的研究对象有哪些?
1. 传媒形式:
- 传播学研究的首要对象是各种传媒形式,包括但不限于电视、广播、报纸、杂志、电影、互联网等。

传播学关注这些媒介如何传
播信息、如何塑造意识形态和价值观,并分析其对受众的影响。

2. 信息传播过程:
- 传播学研究的另一个对象是信息传播过程。

它探讨信息从发
送者到接收者之间的传播过程,包括信息产生、编码、媒介选择、
传输、接收、解码等环节。

该领域研究信息传播中的交互作用、媒
介效应以及信息传播模式的形成和变化等问题。

3. 传播效果与效果评估:
- 传播学研究的目标之一是评估传播活动的效果。

传播学家关
注与传播活动相关的效果,包括认知效果、情感效果、行为效果等。

通过对受众反馈和行为的研究,传播学可以帮助评估传播策略和传
播媒介的有效性。

4. 受众研究:
- 受众是传播学研究的重要对象之一。

传播学关注受众的特征、需求、观点以及其对不同媒介和信息的接受与反应。

通过受众研究,传播学可以更好地了解受众行为和观点,从而指导传播策略的制定
和调整。

5. 传播伦理与法律:
- 传播学研究不仅关注传播活动本身,还关注与传播相关的伦
理和法律问题。

它涉及到媒体道德、隐私保护、知识产权、犯罪与
传媒责任等方面。

传播学可以帮助制定相关的伦理准则和法律法规,以保障信息传播的正当性和公正性。

以上是传播学研究的主要对象,它们相互关联并共同构成了传
播学的基础。

通过对这些对象的研究,传播学可以为传媒行业和社
会提供更科学有效的指导和决策支持。

传播学ppt课件全

传播学ppt课件全

第四节 传播的革命
一、语言传播革命 二、文字传播革命 三、印刷传播革命 四、电子传播革命 五、网络传播革命 六、历次传播革命的反思与总结
第五节 传播的模式
一、优秀传播模式的功能与标准 二、传播模式的典范与评介 1、单向传播模式(五W模式) 2、双向传播模式 3、互动传播模式 三、整体互动模式的要素与特点
拉斯韦尔五个W模式

说什么
通过什么 渠道
对谁
取得什么 效果
香农-韦弗数学模式
丹斯螺旋模式
奥古斯德-施拉姆模式
德弗勒传播与反馈模式
格伯纳传播总模式
施拉姆大众传播模式
四、传播模式的运用及原则
第六节 传播的功能
一、传播功能的来源与阐释 二、传播的个人功能 三、传播的组织功能 1、告知功能;2、表达功能;3、解
社会信息指物质载体、精神内容,是主客体的统 一,符号与意义的统一。信息是物理载体和意义 构成的统一整体。
信息概念引入,是信息科学对传播学的重大贡献。
传播的定义:社会信息的传递或社会信息系统的 运行。
五 传播学的研究对象
1、传播学是研究人类信息传播活动的学科。 2、研究传播,要研究人——研究人与人的关系以
重要概念
传播是人类通过符号和媒介交流信息以期发生相 应变化的活动。
传播是指社会信息的传递或社会信息系统的运行。 传播学是研究人类传播行为及其规律的科学。 传播学是研究社会信息系统及其运行规律的科学。 传播学是研究人类一切传播行为和传播过程及其
规律的科学。是从传播的社会功能出发,以系统 论、信息论、控制论为基础理论,以社会信息交 流尤其是大众传播、人际传播为研究对象的一门 交叉学科。
第三节 传播学的现状和趋势
1、研究现状 2、未来趋势 科学化、融合化、鲜活化、操作化、

传播学的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

传播学的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
2.梅尔文·德弗勒 在《大众传播学诸论》中认为传播学的研究对象是 社会与传播的关系、传播过程的基本性质和传播效果。
第一节 传播学的研究对象
3.斯蒂文·小约翰在《传播理论》中认为传播学的 主要研究对象:
传播的本质和传播过程:考察人们处理信息含义的 过程,人们如何组织、翻译和理解信息,如何在不同的 环境中相互交换、产生与接收信息。
第一节 传播学的研究对象
概括:传播学的研究对象
1.传播史的研究 2.传播过程的研究 3.传播环境研究 4.传播研究的研究
第二节 传播学的研究方法
传播学的研究方法体系是进行传播学研究所使用的具 体操作方法,它主要可以分为三大类:定量研究方法、 定性研究方法和质的研究方法。 1.定量研究方法又称量化研究法或实证研究法,是 在占有大量量化事实的基础上,描述、解释和预测研 究对象,通过逻辑推论与相关分析,提出理论观点。 定量研究方法常用的方法有内容分析法、实验法、 问卷调查法与个案研究法。 定量研究方法程序:确立研究对象-确定研究方法 -收集数据-分析数据-得出结论,验证最初的假设。
[1]陈向明,《质的研究方法与社会科学研究》,教育科学出版社2000年版, 第12页。
第二节 传播学的研究方法
定量研究方法系统 1.内容分析法 内容分析法是传播学经常使用的一种研究方法,20
世纪20年代开始应用,拉斯韦尔创造。它指用系统的 方法分析传播媒介的内容。内容分析法将非定量的文 献材料转化为定量的数据,并依据这些数据对媒介内 容做出定量分析和做出关于事实的判断和推论。
质的研究则注重在互动过程中系统收集、分析原始资料的 基础上展开讨论。
③定性研究和定量研究在方法论的层面,也坚守实证主义 的立场,认为存在真理和客观的现实,不论是定量的,还是 定性的,都通过定量的计算或者定性的规定来寻找事物中普 遍存在的本质。

传播学研究方法和研究对象

传播学研究方法和研究对象

传播学研究方法和研究对象一、传播学的研究对象的界定1.最早为传播学确定研究对象的是拉斯韦尔。

他在1948年出版的《思想传播》一书中,发表了传播学的经典论文《传播在社会中的结构与功能》。

在这篇文章中,他第一次明确提出了“传播”概念的范围,提出了传播研究就是研究传播行为过程,进而研究传播行为过程的五个要素:谁传播?传播什么?通过什么渠道传播?向谁传播?传播的效果怎样?他指出:我们在对传播过程进行科学的研究时,一般都集中在研究其中的一个问题,相对应上述五个要素的研究,称为:控制分析、内容分析、媒介分析、对象分析、效果分析。

这也就成为了后人研究传播学的基本对象范围。

2.施拉姆认为传播学研究的基本对象是“人所具有的社会关系及在此关系上共享信息的活动”,而德弗勒将传播学的研究对象分为“社会与传播的关系、传播过程的基本性质以及传播效果”三个方面。

李彬在《传播学引论》中还补充了传播学研究的三个层面:自然科学的层面(传播技术)、社会科学的层面(社会信息传播的规律性)和人文科学的层面(社会信息传播的价值性问题)3.胡正荣将传播学的研究对象可以分为三个部分(1)人类传播的产生与发展:简言之,就是要研究人类传播的历史。

人类从蛮荒年月进化到高科技时代,其传播活动的产生、演化、进步对我们的社会进程和文明积累是不可或缺的。

研究主要包括传播思想的发展,传播实践的发展,传播技术的发展等(2)人类传播的形态:即人类传播活动的不同类型。

由于社会发展的历史阶段和社会形态不同,产生了不同的传播形态。

在同一社会中,因社会所需功能的不同也存在着众多的传播形态。

因此传播学必须研究这些传播形态的结构功能及运动机理等。

这是对传播学进行的细化研究,到目前为止,已有相当多的学者对各种传播形态进行过研究。

例如:传播四种形态的研究,跨文化传播、发展传播以及新闻、舆论、宣传、广告、公关、营销等方面的营销。

(3)人类传播的过程与结构:所有人类传播活动都可以视为一个动态的过程和一个静态的结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传播”,是一个古老的概念。在中国古代典籍中,与“传 播”相近的词有“传”、“播”、“布”、“流”、“宣”、 “扬”等。通常,“传”示纵横地传播,“播”示广泛地传 播,“布”示伸展地传播,“流”示连续地传播,“宣”示庄 重地传播, “扬”示宏大地传播(黄金贵,1994)。
《墨子·所染》:“此王君者所染当,故霸诸侯,功名传于后 世。”此义象为纵向传播;
传播学的四大先驱
3、社会学家拉扎斯菲尔德(1901-1976) 两级传播论;哥伦比亚学派;调查研究法。
传播学的四大先驱
3、社会学家拉扎斯;调查研究法。
传播学的四大先驱
4、社会心理学家霍夫兰 (1912-1961) 态度说服理论; 耶鲁学派; 实验法。
播、固定样本法、有限效果论 (3)卢因:守门人 (4)霍夫兰:个人差异论、军人心理研
究 创立者:施拉姆:开山鼻祖、传播模式
传播学的四大先驱
1、政治学家拉斯维尔(1902-1978) 宣传理论;五W模式;传播的三大社会功能;内容分析法。
传播学的四大先驱
2、心理学家卢因 (1890-1947) “把关人”; 场论,团体动力学; 实验法。
第一节 传播学的起源、形成与发展
传播学起源于上世纪二十年代,形成一 个学科在上世纪四五十年代。
人类最年轻的学科 人类社会发展最快的学科 一门和人类同龄的学问
一、传播学主要源于美国
1、传播学产生的社会基础 美国独立后特别是19世纪70年代至第二次
世界大战结束这几十年中,经济、科技、文化 教育和社会城市化等方面的进展,为美国大众 传播业的产生和发展奠定了社会基础。 二次世界大战之后,无论是印刷媒介还是 电子媒介,美国的大众传播业在世界上处于领 先地位。
▲拉丁语源为communicatus和communis ▲印欧语源为kom-moini ▲communication,为“共有”加“交换”之意
三、几种代表性的传播定义
Communication :通信、交流、会话、交往、沟通。
传播:是人与人关系赖以成立和发展的机制。

————美国社会学家库力 《社会组织》1909年
传播的唯一手段是像(icon)的集合。

————美国学者皮尔士《思想的法则》1911年
传播三要素:信源、讯息、信宿。

————传播学家施拉姆〈传播是怎样运行的〉
传播在广义上指的是信息的传递。

————传播学家阿耶尔〈什么是传播〉
传播就是人们进行信息交流的一种活动。徐耀魁 1990
传播是信息的双向流通过程。李彬1993
传播学的鼻祖和创建者
威尔伯·施拉姆(1907~1987)
威尔伯·施拉姆
▲对前人的传播研究加以系统化、正规化、完善化,创立 了传播学。 ▲一生写了30多部传播学论著,贡献了众多的理论成果。
《报刊的四种理论》 《大众传播媒介与国家发展》 《男人、女人、讯息和媒介:人类传播概览》(《传播学概论》)
▲大力推进传播学教育,创立了四个传播研究机构,形成 了“施拉姆学派”。
2、译著、队伍、观念改变。正确处理引 进与吸收,批判与借鉴的关系,实现传 播学本土化。
3、最前沿动态:深层次本土化、网络传 播、分众传播。
第二节 传播学的研究对象
“人类几乎无时无刻不在进行着传播”?
“(传播)没有只属于它自己的土地。传播是 基本的社会过程。” ——威尔伯·施拉姆
一、中国古代关于传播的说法
四、传播学的研究方法
(一)定性研究方法 1、人文科学研究方法 2、社会科学研究方法 (二)定量研究方法 1、调查研究法 2、内容分析法 3、控制实验法 4、个案研究法
五、传播学在中国的发展
1、传播学进入中国20余年,正处于发展 时期。首先在台湾、香港兴起,20世纪 80年代才引进到大陆。
大众传播学
主讲教师:张顺军
参考书目
1、《传播学引论·修订版》,李彬著,新华出版社2003 …………生动流畅 2、《现代大众传播学》,张国良著,四川人民出版社1998………通俗易懂 3、《传播学总论(第二版)》,胡正荣著,清华大学出版社 ……丰富翔实 4、《传播学教程》,郭庆光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成熟完备 5、《传播学概论》,施拉姆著,新华出版社1984…………………理论源头 6、《传播理论:起源、方法与应用》,赛弗林等著,华夏出版社 …经典教材 7、《传播学史》,罗杰斯著,上海译文出版社2002………………学科历史 8、《20世纪传播学经典文本》,张国良主编,复旦大学出版社…资料汇总
一、传播学主要源于美国
2、传播学产生的学术基础 美国的学者对传播尤其是大众传播的
一系列问题进行了研究。 包括:对传播性质和作用的研究;对
符号、意义和语言的研究;对舆论、新 闻和宣传的研究;对态度和说服的研究; 对大众传播效果的研究等。
二、传播学的奠基人及创立者
奠基人: (1)拉斯韦尔:五W模式 (2)拉扎斯菲尔德:意见领袖、二级传
三、 传播学的主要学派
1、传播学的经验学派 经验学派(empirical school ),广义上指的
是主要以经验性方法的社会科学流派,与以 思辩性方法来考察社会现象的流派相区别。
2、传播学的批判学派 传播学的批判学派(critical school)是在法
兰克福学派影响下,以欧洲学者为主形成和 发展起来,主要代表有M.霍克海默、H.马尔 库塞、T.W.阿多诺等人
美国传播学者丹斯(FrankDance)就在《人类传播功能》一书中 对传播的定义作过统计,结果有126个各不相同的定义。
▲共享说(传播= 有效传播) “传播就是变独有为共有的过程。”
《礼记·祭统》:“有善而弗知,不明也。知而弗传,不仁 也。”此义体为横向传播。
《国语·晋语三》:“夫人美于中,必播于外”。《文心雕 龙·檄移》:“明白之文,或称露布,播诸视听也。”其义象 为广泛地宣传和散布。
说文解字
传播
《北史·突厥传》:传播中外,咸使知闻。
二、西方对于传播的理解
Communication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