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选择题特点及答题技巧+讲解
历史选择题特点及答题技巧+讲解

历史选择题特点及答题技巧+讲解中考历史选择题通常是在一组内容相近、相似或相混的选项中,选出正确答案的一种题型,属于客观性试题。
它一般由“题干”和“题肢”(也称选项)两部分组成。
所谓“题干”,就是用提问句式或不完整的陈述句式或否定句式,以创设解题情景,明确解答的要求;所谓“题肢”,就是题内列出的备选项,包括正确项和干扰项或者多项选择,或者单项选择。
01、表述型选择题,也称肯定型选择题(1)特点:两种形式:一在“题干”中提出历史概念,在选项中表述对概念的阐释;二是在“题干”中进行阐释,在选项中列出相关概念。
常出现的标志性词语有“实质、含义、目的、标志、特点、表现、反映、性质”等。
(2)解法:关键在于复习备考中正确把握和理解相关历史概念的实质和内涵。
(3)例题: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主要是因为()A. 中国第一次被西方国家打败B. 长期闭关锁国的状况被打破C. 中国社会性质发生了变化D. 民族矛盾取代了阶级矛盾【答案】C02、否定型选择题(又称逆向选择题)。
亦称逆向选择题。
(1)特点:否定型选择题即要求选出不符合史实和历史逻辑关系的选项,也称为逆向选择题。
常出现的标志性词语有“不是”、“不正确”、“不包括”、“错误的”、“无关的”、“不属于”等。
(2)解法:在做此类题时,要全面理解和把握历史概念,要注意历史概念的内涵和外延,在分析问题时要注意逆向思维和发散性思维的培养。
此类题的主要做题方法有:①排除法,通过排除符合史实和历史逻辑关系的选项,选出符合题意的选项;②推理法,若不能确定某个选项时,可以先假设此选项正确,然后再根据所学知识进行推理,分析其结论是否符合史实和历史逻辑关系;③直选法,根据自己对历史事实的认识和理解,直接确定不符合史实和历史逻辑关系的选项。
(3)例题:某校几位八年级同学在学习完辛亥革命的相关内容后,表达了各自对这场革命的看法,其中观点错误的是()A. 辛亥革命是一场资产阶级民主革命B. 辛亥革命没有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C. 辛亥革命推动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D. 辛亥革命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制度【答案】D03、排序型选择题。
中考冲刺历史选择题特点及答题技巧+讲解

历史选择题特点及答题技巧+讲解中考历史选择题通常是在一组内容相近、相似或相混的选项中,选出正确答案的一种题型,属于客观性试题。
它一般由“题干”和“题肢”(也称选项)两部分组成。
所谓“题干”,就是用提问句式或不完整的陈述句式或否定句式,以创设解题情景,明确解答的要求;所谓“题肢”,就是题内列出的备选项,包括正确项和干扰项或者多项选择,或者单项选择。
01、表述型选择题,也称肯定型选择题(1)特点:两种形式:一在“题干”中提出历史概念,在选项中表述对概念的阐释;二是在“题干”中进行阐释,在选项中列出相关概念。
常出现的标志性词语有“实质、含义、目的、标志、特点、表现、反映、性质”等。
(2)解法:关键在于复习备考中正确把握和理解相关历史概念的实质和内涵。
(3)例题: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主要是因为()A. 中国第一次被西方国家打败B. 长期闭关锁国的状况被打破C. 中国社会性质发生了变化D. 民族矛盾取代了阶级矛盾【答案】C02、否定型选择题(又称逆向选择题)。
亦称逆向选择题。
(1)特点:否定型选择题即要求选出不符合史实和历史逻辑关系的选项,也称为逆向选择题。
常出现的标志性词语有“不是”、“不正确”、“不包括”、“错误的”、“无关的”、“不属于”等。
(2)解法:在做此类题时,要全面理解和把握历史概念,要注意历史概念的内涵和外延,在分析问题时要注意逆向思维和发散性思维的培养。
此类题的主要做题方法有:①排除法,通过排除符合史实和历史逻辑关系的选项,选出符合题意的选项;②推理法,若不能确定某个选项时,可以先假设此选项正确,然后再根据所学知识进行推理,分析其结论是否符合史实和历史逻辑关系;③直选法,根据自己对历史事实的认识和理解,直接确定不符合史实和历史逻辑关系的选项。
(3)例题:某校几位八年级同学在学习完辛亥革命的相关内容后,表达了各自对这场革命的看法,其中观点错误的是()A. 辛亥革命是一场资产阶级民主革命B. 辛亥革命没有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C. 辛亥革命推动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D. 辛亥革命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制度【答案】D03、排序型选择题。
高考历史选择题答题方法与技巧

高考历史选择题答题方法与技巧高考历史选择题是一种非常常见的题型,它要求考生根据所给材料和选项,选择最符合题意的答案。
下面是一些历史选择题的答题方法和技巧:一、审题方法1、仔细阅读题干,明确题目要求,确定时间和空间范围。
2、认真分析选项,注意选项中的关键词和句子,确定选项的内容和含义。
3、结合所学知识,判断选项是否符合史实和逻辑。
4、对于一些不太确定的选项,可以暂时放下,先做其他题目。
二、答题技巧1、排除法:对于一些明显不符合史实的选项,可以排除掉。
2、重点法:对于一些需要重点记忆的史实,可以在选项中加以突出,以便更好地记忆。
3、对比法:对于一些需要比较的题目,可以通过对比不同选项中的内容,来确定最符合题意的答案。
4、推理法:对于一些需要进行推理的题目,可以通过推理来确定最符合逻辑的答案。
三、常见题型及解题方法1、时间限制类题目:这类题目通常会给出一段历史时期或事件的时间范围,要求考生根据时间范围选择最符合题意的答案。
解答这类题目时,考生需要明确时间范围,并注意一些时间上的限制条件。
2、原因分析类题目:这类题目通常会要求考生分析某一历史事件发生的原因或影响,并选择最符合题意的答案。
解答这类题目时,考生需要明确事件发生的原因和影响,并注意一些因果关系和逻辑关系上的限制条件。
3、人物评价类题目:这类题目通常会要求考生评价某一历史人物或事件的价值或影响,并选择最符合题意的答案。
解答这类题目时,考生需要明确人物或事件的价值或影响,并注意一些评价标准和逻辑关系上的限制条件。
4、史实辨析类题目:这类题目通常会给出几个史实或观点,要求考生辨析它们的真伪或关系,并选择最符合题意的答案。
解答这类题目时,考生需要明确史实或观点的真伪或关系,并注意一些逻辑关系和证据上的限制条件。
5、特点概括类题目:这类题目通常会要求考生概括某一历史时期或事件的特点或趋势,并选择最符合题意的答案。
解答这类题目时,考生需要明确特点或趋势的内容和含义,并注意一些概括准确性和逻辑关系上的限制条件。
历史选择题答题技巧

历史选择题答题技巧一、审题解题技巧:1.仔细阅读题目要求。
理解题目所问,明确答题方向。
常见的历史选择题有以下几种类型:事实题、原因题、影响题、评价题等。
不同类型的题目要求不同的策略和方法,所以在回答问题之前要先明确题目类型。
2.注重理解题目中的关键词。
经常出现的关键词有:原因、影响、因果关系、后果、转折点、重要等。
关键词往往是解题的线索,能够帮助我们锁定答案。
3.对比选项。
在解答选择题时,不仅要看到每个选项的含义,还要进行对比,确定选项之间的差异。
通常来说,正确选项之间是有区别的,通过对比可以进一步锁定正确答案。
二、运用历史知识解题技巧:1.阅读认真。
通读全文,仔细理解题目所涉及的历史事件、人物和原因等。
在阅读过程中建议使用标记和批注的方式,对关键信息进行标记,便于后续的回答和解题。
2.运用历史常识。
历史学科是有规律可循的,掌握一些基本的历史常识和概念对解答选择题非常有帮助。
例如,掌握历史事件的发生时间和相关人物的背景,有助于快速理解题意和筛选选项。
3.利用历史背景知识。
了解历史事件的背景知识,可以帮助我们理解事件的起因和发展,从而更好地回答选择题。
同时,历史背景知识也可以帮助我们辨别选项的正确与否。
4.多角度思考。
历史选择题通常存在多种解答角度,我们需要从不同的视角和角度去考虑问题。
通过多角度思考,可以避免陷入选项的误导和误判,找到最佳答案。
三、排除选项法:1.排除明显错误选项。
在精读选项的过程中,如果发现选项明显与题目不符,即可排除。
这样可以大大缩小选项范围,提高答题的准确性。
2.通过逻辑推理。
利用逻辑关系,运用一些常识和经验判断选项的可能性,从而排除错误选项。
选项中常常存在迷惑性的信息,通过逻辑推理可以帮助我们辩别真伪。
3.对比选项。
选项中往往存在细微的差别,通过对比选项的方式可以排除错误选项。
选项的差别可能体现在时间、地点、人物、观点等方面,通过对比可以找到正确答案。
四、时间控制技巧:1.分配时间。
初中历史选择题题型特点及解题技巧

初中历史选择题题型特点及解题技巧历史选择题通常是在一组内容相近、相似或相混的选项中,选出正确答案的一种题型,属于客观性试题。
它一般由“题干”(所给材料)和“题肢”(四个选项)两部分组成。
所谓“题干”,就是用提问句式,或不完整的陈述句式,或否定句式,以创设解题情景,明确解答的要求;所谓“题肢”,就是题内列出的备选项,包括正确项和干扰项。
一、表述型选择题,也称肯定型选择题。
(1)特点:两种形式一在“题干”中提出历史概念,在选项中表述对概念的阐释;二是在“题干”中进行阐释,在选项中列出相关概念。
常出现的标志性词语有“实质、含义、目的、标志、特点、表现、反映、性质”等。
例题:1.历史课上,同学们针对文艺复兴运动的实质展开讨论,最后认定其实质就体现在“兴”上,你认为这个“兴”的涵义是指( D )A.希腊罗马古典文化的复兴B.兴起了一批思想家、艺术家C.封建文化的重新兴盛D.资产阶级文化的兴起(2)解法:关键在于复习备考中正确把握和理解相关历史概念的实质和内涵。
二、否定型选择题(又称逆向选择题),亦称逆向选择题。
(1)特点:否定型选择题即要求选出不符合史实和历史逻辑关系的选项,也称为逆向选择题。
常出现的标志性词语有“不是”、“不正确”、“不包括”、“错误的”、“无关的”、“不属于”等。
例题2.北京人与元谋人的相同之处不包括:( B )A. 保留着猿的一些体质特征B. 人工取火御寒C. 过着群居生活D. 使用打制石器(2)解法:在做此类题时,要全面理解和把握历史概念,要注意历史概念的内涵和外延,在分析问题时要注意逆向思维和发散性思维的培养。
此类题的主要做题方法有:①直选法:根据自己对历史事实的认识和理解,直接确定不符合史实和历史逻辑关系的选项。
②排除法:通过排除符合史实和历史逻辑关系的选项,选出符合题意的选项;③推理法:若不能确定某个选项时,可以先假设此选项正确,然后再根据所学知识进行推理,分析其结论是否符合史实和历史逻辑关系;三排序型选择题。
中考历史答题技巧总结

中考历史答题技巧总结一.选择题答题技巧1.读;题目画关键词2.联;与课本知识建立联系3.排;错误的,无关的,不完美的,绝对的。
4.规律:①没有百分百确定的答案不更改,相信一见钟情;②选择题按顺序写完,如果确实在30秒钟内没有合适的答案,选一个最有可能的答案,圈试卷题号有空再去看,一定不能空。
主要是提醒自己后面来再思考在答完题目后再返回作答。
口诀;有对全优生\深(有没有添枝加叶;对不对鱼目混珠;全不全以偏概全;深不深本质或根本;优不优是否是最佳;试一试难以抉择选择把选项代入题干)二.做题材料题基本步骤1.先看题目:①题目问什么?有几问?②要从哪个材料里找答案?(怎么读材料①审什么:导语、正文、出处、注释——明确考查知识点②怎么审:有几句,材料结构,勾出关键信息(关键句子,标点,连接词),精准定位题目考查的知识点)③分值如何?(通过分值来判定答案有几点,正常情况下,每个得分点的分值是整数;每个得分点1分或2分的最为常见)2.再看材料:从材料里找答案;如果材料找不到答案就从课本里找。
3.分点作答:答:①……②……③……(怎么写答案;①顶格写问题词+冒号,标志开始作答了②根据分值确定答案要点,答案要点化、序号化③按设问顺序答题,字迹清晰、卷面整洁,务必在答题框内答题。
)三.材料题注意事项(答案序号化、内容条理化、书写规范化)(1)分点列条作答(严禁“段落式”答题);语言简洁,条理清楚,用①、②、③等序号标明,也可以另起一行作答。
(2)每个问题应有提示语或者小标题的起语。
问题中有“分别”的要求,必须标示清楚所答的是哪个内容;问什么答什么,对题目设问,要有明确的回应。
对所解答的问题应有简短的提示。
例:问“与哪一历史事件有关,这一历史事件的地位”,答:历史事件:……;地位:……。
(3)严禁在答案中出现“图示”(如“→”)性质的写法,必须用文字表示。
(4)专有名词必须特别注意书,严禁简写(如“半殖半封”“一工;答案用语要求使用学科的语言,尽量使用课本语言,尤其要注意课本中结论性语言,不能表述过于口头化,也不能滥用文学性的修饰语。
历史选择题类型及其答题技巧

历史选择题类型及其答题技巧类型一图片史料类选择题1、题型特点图片史料包括历史文物、图书刊物、生产工具、历史照片、宣传标语、票据、证件等,图片史料类选择题通常以一图或多图的形式呈现,通常以历史文物、人物、照片等图片为载体,综合考察观察分析图片、从图片中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
2、答题技巧①审图片:一审反映的时间和空间,界定答题范围;二审图片反映的历史事物的实质和特征,明确答题方向;三审图片蕴含的关键信息,明确内涵和外延;四审多幅图片之间的变化和联系及反映主题。
②判选项:一是判断各项是否符合图片反映的实质;二是判断各项是否符合题干要求;三是判断各项是否与题干有必然的联系。
③定答案:注意图片标题和图片中的“提示性文字”,找出图中历史事物(现象)的特征,并通过排除法排除明显不符合选项,结合所学及前两项,锁定最终答案。
类型二漫画素材类选择题1、题型特点漫画素材类选择题一般由漫画和文字两部分组成。
漫画部分常由图片、标题或注释组成,图片是漫画的主体,通常是特色鲜明的人和物。
有些图片无法表达的内容,就需要用文字作适当补充。
2、答题技巧①定时空:a从漫画的标题入手,理解漫画的意思;b根据漫画上的文字判断相关的历史事件;c通过漫画风格推敲历史时间;d通过其中的人物、事物判断历史归属;e通过漫画场景理解相关历史背景等等。
②定主题:结合题目,看漫画,提炼漫画主题。
③抓关键:结合漫画主题,明确解答方向。
④析选项:根据题干的指向,结合漫画的内涵或寓意,对选项进行逐一分析,进而决定取舍。
类型三数据表格类选择题1、题型特点数据表格类选择题一般以统计表、柱状图、折线图、饼状图、坐标曲线图等为载体,给出材料的出处、注释及提示语,借助具体数字信息考查学生对图表信息的处理能力及灵活迁移所学知识的能力。
多用于考察经济领域的相关知识点。
2、答题技巧①定时空:抓住题干中的有效信息、表头或图标所反映的时间与空间,界定答题范围;②定方向:找出图表所反映的中心问题,确定答题方向。
答题方法:《历史选择题特点及答题技巧》

历史答题方法:【《历史选择题特点及答题技巧》】中考历史选择题通常是在一组内容相近、相似或相混的选项中,选出正确答案的一种题型,属于客观性试题。
它一般由“题干”和“题肢”(也称选项)两部分组成。
所谓“题干”,就是用提问句式或不完整的陈述句式或否定句式,以创设解题情景,明确解答的要求;所谓“题肢”,就是题内列出的备选项,包括正确项和干扰项或者多项选择,或者单项选择。
一、表述型选择题,也称肯定型选择题(1)特点:两种形式:一在“题干”中提出历史概念,在选项中表述对概念的阐释;二是在“题干”中进行阐释,在选项中列出相关概念。
常出现的标志性词语有“实质、含义、目的、标志、特点、表现、反映、性质”等。
(2)解法:关键在于复习备考中正确把握和理解相关历史概念的实质和内涵。
(3)例题: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主要是因为( )A. 中国第一次被西方国家打败B. 长期闭关锁国的状况被打破C. 中国社会性质发生了变化D. 民族矛盾取代了阶级矛盾【答案】C二、否定型选择题(又称逆向选择题)。
亦称逆向选择题。
(1)特点:否定型选择题即要求选出不符合史实和历史逻辑关系的选项,也称为逆向选择题。
常出现的标志性词语有“不是”、“不正确”、“不包括”、“错误的”、“无关的”、“不属于”等。
(2)解法:在做此类题时,要全面理解和把握历史概念,要注意历史概念的内涵和外延,在分析问题时要注意逆向思维和发散性思维的培养。
此类题的主要做题方法有:①排除法,通过排除符合史实和历史逻辑关系的选项,选出符合题意的选项;②推理法,若不能确定某个选项时,可以先假设此选项正确,然后再根据所学知识进行推理,分析其结论是否符合史实和历史逻辑关系;③直选法,根据自己对历史事实的认识和理解,直接确定不符合史实和历史逻辑关系的选项。
(3)例题:某校几位八年级同学在学习完辛亥革命的相关内容后,表达了各自对这场革命的看法,其中观点错误的是()A. 辛亥革命是一场资产阶级民主革命B. 辛亥革命没有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C. 辛亥革命推动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D. 辛亥革命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制度【答案】D三、排序型选择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历史选择题特点及答题技巧+讲解
中考历史选择题通常是在一组内容相近、相似或相混的选项中,选出正确答案的一种题型,属于客观性试题。
它一般由“题干”和“题肢”(也称选项)两部分组成。
所谓“题干”,就是用提问句式或不完整的陈述句式或否定句式,以创设解题情景,明确解答的要求;所谓“题肢”,就是题内列出的备选项,包括正确项和干扰项或者多项选择,或者单项选择。
01、表述型选择题,也称肯定型选择题
(1)特点:两种形式:一在“题干”中提出历史概念,在选项中表述对概念的阐释;二是在“题干”中进行阐释,在选项中列出相关概念。
常出现的标志性词语有“实质、含义、目的、标志、特点、表现、反映、性质”等。
(2)解法:关键在于复习备考中正确把握和理解相关历史概念的实质和内涵。
(3)例题: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主要是因为()
A. 中国第一次被西方国家打败
B. 长期闭关锁国的状况被打破
C. 中国社会性质发生了变化
D. 民族矛盾取代了阶级矛盾
【答案】C
02、否定型选择题(又称逆向选择题)。
亦称逆向选择题。
(1)特点:否定型选择题即要求选出不符合史实和历史逻辑关系的选项,也称为逆向选择题。
常出现的标志性词语有“不是”、“不正确”、“不包括”、“错误的”、“无关的”、“不属于”等。
(2)解法:在做此类题时,要全面理解和把握历史概念,要注意历史概念的内涵和外延,在分析问题时要注意逆向思维和发散性思维的培养。
此类题的主要做题方法有:
①排除法,通过排除符合史实和历史逻辑关系的选项,选出符合题意的选项;
②推理法,若不能确定某个选项时,可以先假设此选项正确,然后再根据所学知识进行推理,分析其结论是否符合史实和历史逻辑关系;
③直选法,根据自己对历史事实的认识和理解,直接确定不符合史实和历史逻辑关系的选项。
(3)例题:某校几位八年级同学在学习完辛亥革命的相关内容后,表达了各自对这场革命的看法,其中观点错误的是()
A. 辛亥革命是一场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B. 辛亥革命没有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
C. 辛亥革命推动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
D. 辛亥革命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制度
【答案】D
03、排序型选择题。
(1)特点:即把打乱了顺序的事件按一定的要求(时间、空间或逻辑顺序)排列出正确的顺序。
(2)解法:首先可采用逐个序号判断法解答,以时间先后,人物、事件出现的先后顺序排列,即可得出正确答案。
其次还可采用首尾判断法解答,找出最先(早、快)、最后(晚、慢),确定正确答案。
(3)例题:口号与主张蕴涵着时代的特征。
下列中国近代史上的口号或主张提出的先后顺序是()
①自强、求富②民主共和③抗日救亡④民主、科学
A. ①②④③
B. ①③②④
C. ②③④①
D. ④①②③
【答案】A
04、比较型选择题
(1)特点:题干中常出现的标志性词语有“相同”、“不同”、“新特点”、“新变化”、“继承了……”、“发展了……”等。
(2)解法:根据题干提供的条件,找出两者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并组合所学知识进行综合判断。
(3)例题:罗斯福新政与列宁新经济政策的相同点是()
A.都是为了摆脱了经济大危机
B.都恢复了国民经济
C.都有利于本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D.维护了工农联盟
【答案】B
05、因果型选择题
(1)特点:一是题干列出了某一历史结果,备选项列出的是原因,常出现的标志性词语有
“原因是”“目的”“是为了”等,而在考查原因时又多进行细化,如考查“根本原因”“直接原因”“历史原因”“主观原因”等。
另一种是题干列出的是历史原因,备选项列出的是结果常出现的标志性词语有“影响”、“结果”等。
(2)审题方法:一是要正确理解有关概念的含义,如原因方面要区别客观原因和主观原因、主要原因及次要原因、直接原因及间接原因、历史原因及根本原因等。
二是要注意历史事件之间的内在联系,全面分析和把握影响历史发展的各种因素。
三是在做题时要准确把握题干与备选项之间的逻辑关系,弄清二者之间谁是因谁是果。
(3)解答方法:
①采取时间顺序的方法判断因果关系,在前者一定是因。
②运用基本理论的推理得出答案,如客观存在决定主观意识,那么客观存在就是因,主观意识是果。
③类似的还有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等
(4)例题:下列事件,按照因果关系搭配不正确的是:
A.土地改革——巩固新中国政权
B.中日建交——恢复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C.八股取士——加强君权
D.斯大林格勒战役——二战的重要转折点
【答案】B
06、时空型选择题
(1)特点:它是在题干中设置一定的条件,要求选择出重大历史事件发生的时间和地点,重要历史人物活动的时间和地点等。
主要考查考生对历史时间的推算,包括公元纪年的推算和世纪的推算的识记,再现认知历史事件能力。
(2)解法:
一般注重平时熟练掌握,对重要历史年代、历史地图等时空概念的记忆,加强强化训练。
(3)例题:如果你穿越到1910年的中国,你可以看到
A.电影《定军山》
B.看到政府颁布的剪辫令
C.人们穿着中山装
D.人们互称“先生”或“君”
【答案】A
07、材料型选择题
(1)特点:有两种形式,一是在选择题的题干上引入一些材料,根据材料创设新情境,并根据材料设置备选项。
二是题干中没有材料,而是以不同材料作为备选项,要求考生根据材料内容与题干要求对比进行选择。
(2)解法:
①文字型材料选择题
文字型材料选择题是最常见的一种类型。
这些材料包括历史文献、历史人物的言论、诗词等,它的选择方法和其他材料性试题一样,必须首先读懂材料,即理解材料的本来意思,然后将材料所涉及到的知识与教材“挂钩”,借助教材知识进行选择。
(3)例题:当代美国历史学家费正清写道:“它使中国两千多年的皇帝制度彻底崩溃,是中国帝制与共和意识的分水岭,尽管它的结局是悲剧性…”材料中的“它”是
A.戊戌变法
B.新文化运动
C.辛亥革命
D.北伐战争
【答案】C
②表格型材料选择题
对于表格型的材料选择题,首先要读懂表格,理解表格中数字反映的问题,再按照题目要求,结合所学内容,确定正确的选项。
(3)例题:下表是对上海、哈尔滨两地居民择偶标准的调查统计,对此解读不正确的是()
A.改革开放后旧思想文化仍深深影响婚姻习俗
B.改革开放后人们更注重个人能力和文化水平
C.婚姻观念一定程度上受社会政治的影响
D.改革开放前更注重家庭出身和本人政治面貌
【答案】A
③图片型材料选择题
图片型材料选择题以历史文物、人物、事件的图片为依托,综合性地考查了多项能力,既有图片的处理能力,也有原因分析的历史阐释的能力,对考生认识历史发展特征和逻辑推理能力也有较高的要求。
解答这类选择题,对图片要“三看”:
一看图片的时间、空间,界定答题范围;
二看图片反映的问题实质,确定答题方向;
三看图片的关键信息,明确内涵外延。
对被选项要“三思”:
一思考每一个被选项是否符合历史史实,排除不符合图片反映的史实的选项;
二思考是否符合题干要求,不符合题干要求的;
三思考是否与题干有必然的逻辑联系,排除与题干无关紧要的。
(3)例题:下图是一幅反映苏联经济发展严重失衡的漫画,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实施新经济政策
B.优先发展重工业
C.实行农业集体化
D.颁布新宪法
【答案】B
08、程度型选择题
(1)特点:程度型选择题中的四个备选项有部分符合、有的基本符合、有的全部符合题干要求的标准,但这些备选择的内容与题干要求的标准之间,“不同于一般选择题的正、误关系”,而是一种“质、量关系,或者说是程度关系”。
常出现的标志性词语有“主要”、“重要”、“最主要”、“最重大”、“最……”等。
(2)解法:程度型选择题的解题方法和学习方法有:
①史论结合分析法。
应用于以具体的历史事件设计的命题,如某重大事件的主要目的、根本原因、客观原因、主观原因、重大影响等,根据试题的内容,联系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基本原理进行分析,通过将具体的史实同基本理论相结合进行分析从而确定最佳选项,即用理论解决实际问题。
②具体特征分析法。
应用于考查基本历史理论的命题,或者某一阶段、历史时期社会特征的命题,在做题时要联系具体的历史事件和现象进行针对性的分析,得出能体现历史发展趋势的规律性内容,即用史实证明理论。
做好程度型选择题不仅应掌握上述方法,在平时复习时还要注意对教材中隐性问题的挖掘,提高知识迁移能力,加强历史理论的学习,并将史论结合,形成自己的历史思维方法,形成正确的历史思辨能力。
(3)例题:“二战”中正义最终战胜邪恶的根本原因是()
A.斯大林格勒保卫战的胜利
B. 法西斯侵略战争的非正义性
C. 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建立
D. 美国对日本投掷原子弹与苏联对日宣战
【答案】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