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绪论三峡大学物理实验

合集下载

大学物理实验讲稿ppt课件

大学物理实验讲稿ppt课件
误差 = 测量值 — 真值。
y y Y0
9
1.1.3 误差的分类 大学物理实验
一、系统误差
系统误差是由于仪器不完善,或测量方法不恰当, 或环境变化等引起,具有确定的规律性,或多次测量 时误差始终不变,或随测量条件的变化而有规律的变 化,总之是有规律可寻的,是可定误差。
系统误差的来源:
(1)仪器误差,由仪器的结构和标准不完善引起的,表现 形式有三种:
通常根据待测物理量最终测量结果的获取过程把 测量分为两大类,即直接测量和间接测量。
7
1、直接测量
大学物理实验
直接测量就是把待测量直接与标准量(量具)
进行比较,直接读数,直接得到数据。例如用米 尺测量长度,用钟表测量时间,用安培计测量电 流,用温度计测量温度等等。在一切实验中,直 接测量是基础。
2、间接测量
12
对同一量测量大次学数物n理足实够验多时,将会发现它们的分
布服从某种规律。实践和理论都证明,大部分测量的随
机误差服从统计规律,其误差分布(或测量值的分布)
呈正态分布(又称高斯分布)。
f (i )
随机误差具有以下特征:
①对称性:绝对值相等的正、负误差 出现的几率大体相同;
②单峰性:绝对值较小的误差出现的 几率大,绝对值较大的误差出现的几 率小;
2、学会常用物理仪器的调整及正确的使用方法。
3、使学生初步具备处理数据、分析结果、撰写实验报告 的能力。
4、培养学生对待科学实验一丝不苟的严谨态度和实事求
是的工作作风。
2
二、物理实验的主要大环学物节理实验

所用的实验基本方法,特别是做好实验的关键环节,要心 中有数,并简练地写在预习报告上,预习报告中要自行设 计数据记录表格。预习不合格者不得实验。

大学物理实验绪论201X(修改版)PPT课件

大学物理实验绪论201X(修改版)PPT课件

4. 连成图线:
用直尺、曲线板等把点连成直线、光滑曲线。一般不强求直线或
曲线通过每个实验点,应使图线两边的实验点与图线最为接近且分布
大体均匀。
I (mA)
5.标出图线特征: 20.00
在图上空白位置标 18.00
明实验条件或从图上得 16.00
出的某些参数。如利用 14.00
所绘直线可给出被测电 12.00
随机误差为主)。
测量次数 1
2
3
l (cm) 12.25 12.20 12.19
4 12.16
5 12.23
解:这是直接测量问题,可使用第一章中相关公式计算。
l 1 5 i 5 1 li 1 5 ( 1.2 2 1 5 .2 2 1 0 .1 2 1 9 .1 2 1 6 .2 2 ) 3 1.2 2 c1 m
FF(x,y,z, )
最新课件
18
有效数字
一、有效数字的概念
准确数 存疑数
1.13 m
0.5 1.0 1.5
最新课件
19
二、有效数字的性质和说明
1、有效数字的位数与小数点的位置无关; 2、“0”在有效数字中的特殊地位。
1206cm 2.0000mm 0.000125cm 0.001206mm
四位 五位
4. N = 1.23 × 1.235=1.519 = 1.23 × 1.235=1.52
最新课件
25
实验数据的表示与处理
一、列表法 二、图解法 1.直线图解法
U(V) 0.76 1.52 2.33 3.08 3.66 4.49 5.24 5.98 6.76 7.50 I(mA) 2.00 4.01 6.22 8.20 9.75 12.00 13.99 15.92 18.00 20.01

三峡大学大学物理课后习题答案

三峡大学大学物理课后习题答案

=2+3 t 3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式中以弧度计,t 以秒计,
(2)当加速度的方向和半径成45°角时,

d 9t 2 dt d 18t dt a t 2 s R t 2 s 18t t 2 s 36ms 2 an t 2 s R 2
t 2 s
(9t 2 ) 2
第二章
1.质量为10kg的质点在 xOy 平面内运动,其运动规律为:
x 5con4t 3 (m), y 5sin 4t 5 (m).求t时刻质点所受的力.
解: 本题属于第一类问题
x 5con 4t 3 vx dx 20sin 4t dt dv ax x 80 cos 4t dt
38.4 3 x ) 31J 解:(1) A (52.8 x 38.4 x )dx (26.4 x 3 0.5 0.5
2 2
1
1
(2) 由动能定理
0.5
A
(52.8x 38.4 x )(dx) 2 mv
2 1
1
2
0
所以
v
2A 2 31 5.34m / s m 2.17
2
4.质量为 m 的质点最初静止在 x0 处,在力 F k / x (N)( k 是常量)的作用下沿 X 轴运 动,求质点在 x 处的速度。 解: 由牛顿第二运动定律
F k / x 2 m vdv
x0 v x
dv dv dx dv m mv dt dx dt dx
dv 3 2t dt
dv
5
v
3
0
(3 2t )dt
v 23(ms 1 )

大学物理实验绪论

大学物理实验绪论

无需照抄实验原理! 无需照抄实验原理!
可充分利用时间预先了解实验仪器。 可充分利用时间预先了解实验仪器。
广东工业大学实验教学部物理实验中心
考勤要求
严格考勤制度 上课时间:上午10:20-12:35 上课时间:上午 下午14:00-16:15 下午 16:20-18:35 迟到考勤分为零! 迟到考勤分为零! 无故缺课不安排补做,该次实验成绩为零! 无故缺课不安排补做,该次实验成绩为零! 一次没来且不补做,期末总评不及格! 一次没来且不补做,期末总评不及格!
广东工业大学实验教学部物理实验中心
1)直接测量与间接测量
• 测量可分为两类。 测量可分为两类 两类。 • 直接测量 , 是指 直接将待测物理量与选 直接测量, 是指直接将待测物理量与选 定的同类物理量的标准单位相比较直接 得到测量值的一种测量。 得到测量值的一种测量。 • 间接测量 , 是指 被测量与直接测量的量 间接测量, 是指被测量与直接测量的量 之间需要通过一定的函数关系的辅助运 算 , 才能得到被测量物理量的量值的测 量。 2 l 4 l π π T =2 ⇒g = 2 g T
广东工业大学实验教学部物理实验中心
实室规则; 禁止穿拖鞋、 背心进入实验室, 禁止穿拖鞋 、 背心进入实验室 , 上课 过程中手机关机, 过程中手机关机 , 要在课前准备好要交的 实验报告和预习报告,按序号入座。 实验报告和预习报告,按序号入座。 ②了解实验仪器的使用及注意事项; 了解实验仪器的使用及注意事项; 爱护仪器, 注意安全, 爱护仪器 , 注意安全 , 未经同意不得 随意动用实验仪器, 随意动用实验仪器 , 课堂上必须按老师指 示进行操作, 示进行操作 , 人为造成的仪器损坏须按规 定赔偿并扣分。 定赔偿并扣分。
广东工业大学实验教学部物理实验中心

《大学物理实验》PPT课件-90页PPT资料

《大学物理实验》PPT课件-90页PPT资料
物理学是一门实验科学,物理实验在物理学 的产生、发展和应用过程中起到重要的作用。 物理学重大发现深刻影响着我们的生活,X射 线、核磁共振、核能、激光、信息技术……
1901年诺贝尔物理学奖 ——X射线的发现 伦琴
1901年,首届诺贝尔物理学奖授予德国物理学 家伦琴(Willhelm Konrad Rotgen,1845— 1923)以表彰他在1895年发现的X射线。1895年,物理学已 经有了相当的发展,它的几个主要部门--牛顿力学、热 力 学和分子运动论、电磁学和光学,都已经建立了完整的理论, 在应用上也取得 了巨大成果。这时物理学家普遍认为,物理 学已经发展到顶了,以后的任务无非是在细节上作些补充和 修正而已,没有太多的事情好做了。 正是由于X射线的发现 唤醒了沉睡的物理学界。它像一声春雷,引发了一系列重大 的发现,把人们的注意力引向更深入、更广阔的天地,从而 揭开了现代物理学的序幕。
激光的最初的中文名叫做“镭射”、“莱 塞”,是它的英文名称LASER的音译,是取自英 文Light Amplification by Stimulated Emission of Radiation的各单词头一个字母组成的缩写词。 意思是"通过受激发射光扩大"。激光的英文全名 已经完全表达了制造激光的主要过程。1964年 按照我国著名科学家钱学森建议将“光受激发射” 改称“激光”。激光应用很广泛,主要有激光打 标、激光焊接、激光切割、光纤通信、激光光谱、 激光测距、激光雷达、激光武器、激光唱片、激 光指示器、激光矫视、激光美容、激光扫描、激 光灭蚊器等等。
伟大的发现,巨大的应用!
仅与X射线研究有关的诺贝尔物理、化学、生物 医学就有15项,其中物理学奖就有7项。它们分 别是居里夫妇的放射性的发现(1903年),布拉 格父子的X射线分析晶体结构(1915年),巴拉 克的元素的标识伦琴辐射的发现(1917年),西 格班的X射线的光谱学研究(1924年),康普顿 的X射线散射(1927年)及戴维逊和汤姆逊的X射 线的电子衍射(1937年)。化学3项,它们分别利 用X射线获取化合物、晶体的结构数据和信息。 生物医学奖5项,它们分别是X射线人工诱变, DNA结构的发现和破译,重要用途药物的晶体结 构、X射线层析三维立体成像技术(CT)。

三峡大学大学物理第六章答案

三峡大学大学物理第六章答案

第6章 真空中的静电场 习题答案1. 电荷为q +和q 2-的两个点电荷分别置于1=x m 和1-=x m 处。

一试验电荷置于x 轴上何处,它受到的合力等于零?解:根据两个点电荷对试验电荷的库仑力的大小及方向可以断定,只有试验电荷0q 位于点电荷q +的右侧,它受到的合力才可能为0,所以200200)1(π4)1(π42-=+x qq x qq εε 故 223+=x2. 电量都是q 的三个点电荷,分别放在正三角形的三个顶点。

试问:(1)在这三角形的中心放一个什么样的电荷,就可以使这四个电荷都达到平衡(即每个电荷受其他三个电荷的库仑力之和都为零)?(2)这种平衡与三角形的边长有无关系?解:(1) 以A 处点电荷为研究对象,由力平衡知,q '为负电荷,所以2220)33(π4130cos π412a q q a q '=︒εε故 q q 33-=' (2)与三角形边长无关。

3. 如图所示,半径为R 、电荷线密度为1λ的一个均匀带电圆环,在其轴线上放一长为l 、电荷线密度为2λ的均匀带电直线段,该线段的一端处于圆环中心处。

求该直线段受到的电场力。

解:先求均匀带电圆环在其轴线上产生的场强。

在带电圆环上取dl dq 1λ=,dq 在带电圆环轴线上x 处产生的场强大小为)(4220R x dqdE +=πε 根据电荷分布的对称性知,0==z y E E23220)(41 cos R x xdqdE dE x +==πεθ式中:θ为dq 到场点的连线与x 轴负向的夹角。

⎰+=23220)(4dq R x xE x πε 232210)(24R x R x +⋅=πλπε232201)(2R x xR +=ελ 下面求直线段受到的电场力。

在直线段上取dx dq 2λ=,dq 受到的电场力大小为dq E dF x =dx R x xR 2322021)(2+=ελλ方向沿x 轴正方向。

大学物理实验绪论--董有忠

大学物理实验绪论--董有忠

3.2,4.1 3.4,6.9 4.3,4.4 5.2,5.4 4.6
4.7
5.5
3.4,6.9 4.3,4.4 5.2,5.4 4.6
4.7
5.5 4.2,5.3
4.3,4.4 5.2,5.4 4.6
4.7
5.5 4.2,5.3 3.2,4.1
5.2,5.4 4.6
4.7
5.5 4.2,5.3 3.2,4.1 3.4,6.9
测量结果的估算:
③误差的合成: 误差
偶然误差 x 未消除的系统误差 d
总误差:
2 x
d2
该合成方法也就是用标准 差来表示误差的优点.
测量结果的估算:
④测量的结果表示:
三个要素 ( x 、 x 、单位)
结果:x x (单位)(基本的表达方法)
意义:a、区间的概念。
x
b、几率的概念。 x
x
物理实验课的主要教学环节
四、实验报告的格式和内容 实验名称 实验目的 实验仪器 实验原理:
简要叙述实验原理、计算公式、实验电 路图或光路图。 实验内容和主要步骤
物理实验课的主要教学环节
四、实验报告的格式和内容 实验数据处理:
将原始记录数据转记于实验报告上(签 名的原始数据记录纸附在报告后),计 算要遵循有效数字的运算规则进行,用 标准不确定度评估测量结果的可靠性。 结果与讨论:
课程介绍:
大学物理实验是高等学校学生进行科学实 验基本训练的一门独立的必修基础课,是学生 进入大学后系统的学习实验方法和实验技能的 开端。同时,在培养科学工作者的良好素质及 科学世界观方面也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
教学目的:
➢在物理实验的基本知识、基本方法、基本技能方面受到 较系统的训练。 ➢包括:有关仪器的选择和使用、基本的测量技能和方法、 实验数据的处理、对结果的误差做出分析和判断、完成实 验报告等。 ➢培养和提高科学实验能力。 ➢包括:自学能力、动手实践能力、创新思维能力、书面 表达能力、和简单设计能力等。

大学普通物理实验讲解

大学普通物理实验讲解

相对误差E定义为绝对误差uc与被测量量真值X的比
值,即:
E

uc 最佳值
100
%
如果待测量有理论值或公认值,也可用百分误差来
表示测量的好坏。即:
百分误差
测量值 公认值
E0
公认值
100 %
直接测量结果的表示:
N N最佳值 uc (单位)
uc:一位有效数字(只 进不舍)
N最佳值:与uc对齐
正、可负也可能十分接近零;而不确定度总是不为 零的正值,是可以具体评定的。
不确定度与测量结果的 表示
测量不确定度 由于测量误差的存在,难以确定被测量的真值。
测量不确定度是表征测量真值在某一个量值范围内 不能肯定程度的一个评定。
测量不确定度包含A类标准不确定度和B类标 准不确定度。 1)不确定度的A类评定(A类分量)
由于偶然因素,在同一条件下对同一物理量X进行多次 重复测量的值,将是分散的,从分散的测量值出发用统计的 方法评定标准不确定度,就是标准不确定度的A类评定
不确定度的A类分量就取为算术平均值的标准偏差,

n
(xi x)2
Si Sx
i 1
n(n 1)
按误差理论的正态分布,如不存在其他影响,则测量 值范围 [x Sx , x Sx ] 中包含真值的概率为68.3%。
n1
3)算术平均值的标准误差
算术平均值 x 的标准误差为:
上式说明算术平均值的标准误差小于标误差 差,因为算术平均值是测量结果的最佳值,它比 任意一次测量值xi更接近真值,误差要小。
在多次测量的随机误差遵从正态分布的条件 下,真值处于该区间内的概率为68.3%。
仪器误差Δ仪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测量值及其不确定度的有效数字修约: 测量值 X 有效数字的舍入规则:四舍六入五凑偶。 绝对不确定度UC取1位有效数字,并以只进不舍方式截 位. 相对不确定度Er取2位有效数字; 待测量算术平均值 X 的大小在计算时应该多保留几位; 待绝对不确定度求出后,再截取至与其末位对齐。 数学常数π ,e , 2 等,其有效数字按需要选取。 例: X
有效数字计算应做到“抓两头,放中间”,即要注重有效数 字的读取和最后结果的修约,而中间计算过程可适当多保留 几位。 一般仪器的读数应估读于最小分度的1/4~1/10,而对游 标类量具,如游标卡尺、分光计等,则应读到最小分度的整 数倍。
2.实验数据处理 (前面介绍的为一般性问题,此处开始介绍的是实际的处 理方法) a 直接测量量的数据处理 ⅰ 单次测量
测量列的标准偏差为:
s( x)
2 ( x x ) i i 1 n
n 1
算术平均值的标准偏差为:
s(x)
(x x)
i 1 i
n
2
n(n 1)

s(x) n
同一物理量作多组等精度测量,为比较各组测量间数据的 好坏,除了看其算术平均值外,还要看各组数据的分散程度, 这就用正态分布的标准差 来衡量。实际中,对一组测量 s(x) 列,则是用其算术平均值 的标准偏差 来衡量。为了符 x 合国际惯例,通常采用不确定度来进行评定。 4.不确定度的基本概念 测量不确定度:表示被测量的真值所处的量值范围的评定, 是用以表述测量结果分散性的参数。它表示了测量结果有效 性的可疑程度或不可靠程度。 通常采用正态分布的标准偏差作为其大小的评定,故称为 标准不确定度。标准不确定度分A类分量和B类分量。
2.测量的分类 A 按测量方法分 ⅰ 直接测量:直接测量就是将待测量与基准或标准直接进行 比对,从而直接读取待测量是标准量的多少倍。 例如:用游标卡尺测园柱体的高度。 ⅱ 间接测量:要通过直接测量量用公式计算才能得到其值的 测量. 例如,测园柱体的体积V。(其中,h , d 为直接测量量,V 为间接测量量)
表示H的最佳估计值是5.76m, 其真值落在区间(5.73~5.79)m内的概率为0.683; 而不能理解为Hmax = 5.79m, Hmin=5.73m. Er只反映测量结果的精密程度。
四、有效数字、实验数据处理及常用数据处理方法
1 有效数字 ⅰ 概念 有效数字: 表示数据可靠性的数字,一般用有效数字的位数来表示。 从最左一位非零数字数起向右得到的数位即为有效数字的 位数。 有效数字的最末一至二位是存疑位。 ⅱ 基本性质 有效数字的位数与仪表、量具的精度(最小分度值)有 关。如:千分尺精度为0.01mm,读数时应估读到0.01的下 一位;游标卡尺的精度为0.02mm,读数时只能读到与0.02 的末位对齐。 单位换算时有效数字的位数不变;
4(基础篇教材中的实验 3
一、实验二和三、实验十 三、实验十四)

4(四个内容无先后顺序) 6 4 0
0 0
3.成绩管理 学生的实验课成绩由平时成绩和期末考试成绩组成,一般平时成绩占 50% 以上。
三. 测量误差及不确定度的基本知识
测量 1.概念 测量是以确定被测对象量值为目的的全部操作,它是物理 实验的基础。 测量的目的: ⑴ 确定被测量真值的最佳估计值, ⑵ 对测量值的可靠程度做出估计。
修约后 UC 6.83492 6.83 0.0427
6.84500(6.83500)
6.84521 6.85 0.0364
6.84 0.0319
修约后
结果表达
0.05
E=0.63%
0.04
E=0.47%
0.04
E=0.54%
X=(6.83 0.05) X=(6.84 0.04) X=(6.85 0.04)
2 预习:
弄清原理、实验内容要求,完成预习报告。 (预习报告内容一般包括:实验名称、实验目的、实验原理、仪器用 具、实验步骤及原始数据表格设计。用专门的实验报告纸,原始数据表 格单独用一张白纸!)
物理实验预习系统、物理实验仿真系统:也从教务处“实验系统”链接 进入。预习系统账号为个人学号,初始密码123。仿真系统账号统一为 student,密码123。两系统对提高实验能力极有帮助。 预习时,希望大家多利用实验中心的预习系统。 注意:写预习报告时,实验原理中,有电路图的一定要画电路图;有 光路图的一定要画光路图!
偶然误差:由不确定因素的随机涨落所引入的时大时小, 时正时负,无法控制也无法预测的误差
粗大误差:由于实验者粗心大意或环境突发性干拢而造 成的误差。 含粗大误差的测量值为坏值,在数据处理时应予以剔除
3.系统误差及偶然误差的处理 可定系统误差:一经发现,必须对测量值给予修正。 未定系统误差:要设法估计其范围.按类似于偶然误差的 方法来处理。

实验操作:
按时到实验室做实验,不得迟到。并注意带教材、笔、 记录纸、预习报告、证件。实验室在理科楼一区(靠近逸夫 楼那边)的三至五楼。 到实验室后,先看教室前面桌子上的预约单,上面有本 次实验的名称、日期、时段、指导老师、学生姓名、组号等 相关信息,对照上面的信息将你的预习报告的有关内容填好 (注意:预习报告中的组号即为此预约单上的组号), 并将预习报告放在前面的桌子上。然后对号入座,画好数据 表格,待老师对实验讲解后,再按老师的具体要求做实验。 实验做完后,先将数据交老师检查签字,合格后再整理 实验仪器和场地。(未整理好仪器和场地就离开的,实验成 绩扣10分!)老师签字的原始数据要注意保存,交报告时一 并交来。
标准不确定度的A类分量 UA
UA(x) s(x)
(用统计方法估算):
(x x)
i1 i
n
2
n(n 1)
(其中,△m为未定系统误差限)
标准不确定度的B类分量 UB (用非统计的其它方法估算):
m 3
UB
合成标准不确定度:
U(x ) u (x )
2 C i 1 i k
其中 u i ( x ) 可以是A类分量,或B类分量。
V

4
d h
2

按测量条件分
ⅰ 等精度测量:在同等条件下进行的多次重复测量。 ⅱ 不等精度测量:在特定条件下,用不同的仪器、方法或 人员,从而获得不同精确度结果的测量。(σ值不同)
目前,我们在物理实验中所做的测量均为等精度测量。
误差 1 概念 真值:某物理量在一定条件下客观存在的量值大小.它一 般无从得知。 误差:测量值与真值之差,即 误差(ε)= 测量值( x)i - 真值(a) 偏差(残差):测量值与多次测量的平均值之差
总之,对一组含随机误差的测量数据,除了要求出被测量 的最佳估计值外,还应对该最佳估计值的可靠程度作出估计。 综合考虑各种误差因素,对一组实际的测量数据的处理步 骤应是:先分析实验数据的系统误差,用(可定)系统误差 对测量列的算术平均值进行修正;再考虑未定系统误差和随 机误差,利用其各自的分布特点,估算出不确定度,最后给 出测量结果。 5 测量结果的表示
培养学生实事求是、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
2.特点
ⅰ 物理实验中,误差理论未作严格论证, 相关知识可查阅“误差理论与数据处理”教材.
梁晋文等 中国计量出版社
ⅱ 不强调内容循序性,可以有跳跃; ⅲ 能力、水平潜质的提高是一个积累的过 程。
二 物理实验课的基本程序及要求
1 预约
预约的目的:确定各人的实验时间和实验内容。
4 实验报告:
实验课后(每次做完实验离开教室时,注意带走所交的 预习报告),利用课余时间在原预习报告的基础上完成实验 (总结)报告。 实验(总结)报告的内容包括:实验名称,实验目的、 实验原理、实验内容及步骤、原始数据及表格、数据处理过 程、不确定度估算、实验结果的表达、误差原因分析等,并 完成作业题。 实验(总结)报告要求在每次实验课后的一周内交来 (交到理科楼实验室的三楼各老师的实验报告箱内,不许交 到二楼!)。 完成一个实验需经厉的程序: 预约 预习 操作
由特性②可知,正、负误差具有抵消性,当n→∞ 时,则误 差之和趋于零, 。
x
因此,对含随机误差的实验数据的处理是采取多次测量, 用算术平均值作为测量结果的最佳估计值。
1 n x xi n i 1
b 正态分布特征量的估计 对于一组测量数据x1、x2﹒﹒﹒﹒﹒xn,其算术平均值为:
1 n x xi n i 1
X (X U ) C
Er = ?? %
单位 (P=
?)
说明:不确定度U只保留1位有效数字,相对不确定度 Er一般保留2位有效数字, X 的末位与UC的末位对齐 !
测量结果表示的意义 H = ( 5.76 ± 0.03 ) m (P=0.683)
0 . 03 100 E 0 . 52 % r 100 5 . 76
x
x

U x ) U (x ) c( B
x U x
c
U(x ) 100 E 100 x
r C
例:用天平称铜园柱体的质量,只称一次,称得的值为 58.26 g ,已知天平的感量(精度)为100 mg。试给出此次实 验结果。 解:因是单次直接测量,故按单次直接测量的方法处理实 验数据。 m测 = 58.26 g e=100 mg =0.1g (该天平的测量误差限 m 取精度e的一半 )
物理实验绪论课
本次课程要介绍的内容(不提供课件下载)
一 物理实验课的目的及特点 二 物理实验课的基本程序及要求 三 测量误差及不确定度的基本知识 四 有效数字、实验数据处理及常用数据处 理方法
一 物理实验课的目的及特点
1.目的
培养学生的基本实验技能; 使学生掌握一些基本的实验方法; 训练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x x x i
测量误差存在于一切测量过程中,任何测量结果均有误差! 误差一般有绝对误差和相对误差两种表示形式。 绝对误差= 测量值-真值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