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7例上消化道出血论文与护理

合集下载

消化道出血护理病例分析报告

消化道出血护理病例分析报告

消化道出血护理病例分析报告病例背景本次报告将对一名消化道出血患者的病情进行分析和护理报告。

患者姓名为李先生,男性,67岁,既往病史中无消化道相关疾病或手术史。

他因为突发呕血及黑便,于入院后进行了一系列检查。

病情描述李先生入院时主要症状为呕血及黑便,伴有乏力、恶心、上腹部不适等。

在初步检查中,血液常规检查显示贫血,红细胞计数低于正常范围,血红蛋白和血小板均降低。

胃镜检查发现大量胃内凝血块,而结肠镜检查则显示梗阻物。

诊断与治疗鉴于李先生的症状以及检查结果,经过综合判断,医生对其进行了消化道出血的诊断。

进一步检查发现出血部位在胃和结肠,且出血程度较为严重。

为减轻出血和维持李先生的体力状况,医生立即采取了综合治疗方案:1.检查血型和交叉配血,以备紧急输血时使用;2.快速建立静脉通路,准备输血血液制品;3.高压氧治疗,改善组织血氧供应;4.实施护理措施,包括卧床休息,避免体力活动等。

确诊后,医生立即安排给予李先生胃黏膜保护药物,并开始用药止血。

同时,由于消化道出血涉及整个消化道,医生还考虑手术治疗。

手术结果显示,出血部位为胃窦幽门部和乙状结肠部。

护理目标与措施护理目标1.控制消化道出血,减轻病情;2.维持患者生命体征稳定;3.减轻并发症的风险。

护理措施1.监测患者生命体征,包括血压、心率、呼吸频率等;2.定期检测和记录患者血常规、凝血功能、肝功能等指标;3.给予患者足够的营养支持,包括合理的饮食和适当的胃肠道营养支持;4.定期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注意出血的程度和颜色的变化;5.定期更换导尿管和叶酸管,保持导尿通畅;6.保持患者心理稳定,进行心理护理和支持。

护理效果评估经过护理团队的精心治疗和护理管理,患者的病情有了明显的好转。

经过近一个星期的治疗,患者的出血状况明显减轻,呕血和黑便的程度也在逐渐减少。

血常规检查显示红细胞计数和血红蛋白的数值均有所提高,恢复到正常范围。

护理总结与建议消化道出血是一种严重且危险的疾病,需要及时发现和治疗。

舒适护理对上消化道出血患者减轻失眠效果观察论文

舒适护理对上消化道出血患者减轻失眠效果观察论文

舒适护理对上消化道出血患者减轻失眠的效果观察摘要:目的:对上消化道出血患者接受舒适护理后睡眠的改善情况进行研究。

方法:对169例神志清醒的上消化道出血患者,在治疗期间实施舒适护理,对患者在护理前后失眠症状的效果进行观察。

结果:入院10天后与入院时比较,患者失眠程度大幅度减轻,有明显好转。

结论:对上消化道出血患者实施实施舒适护理可以使失眠症状得到显著改善。

关键词:舒适护理;上消化道出血;失眠;效果【中图分类号】r4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783(2012)11-0008-01失眠为上消化道出血患者常见的睡眠障碍,是因疾病引起躯体和心理的不适而致。

睡眠质量的好坏对上消化道出血疾病的治疗和康复很重要,如睡眠质量差,会导致神经兴奋性高,情绪不稳定,诱发或加重出血,病情加重。

舒适护理是使患者在生理、心理、社会上达到最愉快的状态,或缩短、降低其不愉快的程度[1]。

本研究对169例上消化道出血患者进行舒适护理,并对护理效果进行观察,现报道如下。

1对象与方法1.1研究对象:2010年1月-2011年12月,我科收治169例神志清醒的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男112例占66.27%;女57例占33.73%;最大年龄78岁,最小年龄20岁,平均年龄49.8岁,其中30岁以下2例,30-50岁62例,50岁以上105例。

1.2方法:对入选的169例上消化道出血患者在入院时进行失眠状况评估,根据患者所处的状态采取相应的舒适护理措施。

入院10天后对患者的失眠状况再次进行评估,并与入院时的评估结果进行比较。

按入睡情况、睡眠质量、睡眠时间评估患者的睡眠紊乱程度,分为3度,轻度入睡困难,睡眠时间4-5h/d;中度入睡困难,出现夜间易醒,睡眠时间3~4h/d;重度:烦躁不安,睡眠时间[5]刘桂新,张应贵,何振雄.中西医结合治疗2 型糖尿病并发周围神经病变55例[j].广西中医药,2002,4 (25):42[6]蒋晓发.中西医结合治疗35 例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变临床观察[j].中外医疗,2008.34.40[7]庄义昭. 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68 例临床疗效分析[j]. 中国医学创新,2010,7(7): 65-66[8]何生奇.中医药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回顾与分析[j].上海中医药杂志, 2004,38(9):60-2[9]陈标新. 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78 例观察[j]. 实用中医药杂志,2010,26(9):641[10]刘则才. 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40 例[j].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1,9(2):77-78[11]薛俊,胡锋,华文进. 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临床观察[j]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0,19(18):2228-2230[12]徐巧红,彭辉,姜玲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36 例临床疗效分析[j]中外医学研究, 2011, 6 (9)50-51[13]杨传经,李雪梅;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64 例[j].河南中医,2006.9 (26)54-56[14]吴月娥,王宏论.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26 例[j]. 浙江中医杂志,294-295[15]徐显阳,田皓亮.中医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69例临床研究.中医临床研究[j]. 2011,3 (23)30-31[16]周惟强,陆西宛,朱丽华.中西医结合内外兼治治疗2型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变19例临床研究[j].中医杂志,2007,1(48)41-43[17]王效非,张红.中医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42例疗效观察[j].中医药导报, 2011,6(17)33-34[18]吴晓强,陈志阳. 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疗效观察[j].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2008,8(5):57[19]魏燕,胡卫芬,洪郁之. 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48例观察. 实用中医药杂志,2007,23(2):103-104[20]黄明炜,何小波,向勇.外敷桂蜡膏辅助治疗老年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临床观察[j].中国老年保健医学杂志,2007,5(4):67-68。

上消化道出血护理分析论文

上消化道出血护理分析论文

上消化道出血护理分析论文[关键词]上消化道出血;护理;宣教上消化道出血是指屈氏韧带(Treitz)以上的消化道,包括食管、胃、十二指肠、胰、胆道病变引起出血,以及胃空肠吻合术后的空肠病变引起的出血。

上消化道出血是上消化道疾病的严重并发症,尤其是上消化道大出血,主要表现为呕血、便血和不同程度的周围循环衰竭,如处理不当可危及生命。

临床护理在治疗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做好此类患者的护理,是促进疾病好转、延长出血周期、减少出血次数的重要措施之一。

现将我院收治的96例患者进行有效的护理与分析,从中取得了些经验,现总结如下。

1临床资料自2002年5月止2006年3月,笔者参与抢救护理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96例,其中男65例,女31例,年龄16岁~84岁。

肝硬化63例,急性胃黏膜病变8例,消化性溃疡16例,消化系肿瘤9例,均有不同程度的呕血、便血和休克症状。

经过治疗护理,治愈69例,好转18例,自动出院3例,转外科手术2例,病情恶化及死亡4例。

2临床观察2.1严密观察生命体征对血压的观察:消化道大出血可导致休克,失血性休克的主要原因是血容量不足,表现为血压下降和脉压差缩小;对脉搏的观察:脉搏的改变是观察休克的主要标志,休克早期脉搏加速,休克晚期脉搏细而慢;对体温的观察:失血者体温多低于正常或不升。

一般休克纠正后可有低热或中度热,一般≤38.5℃,持续数日或数周,原因系出血后分解产物吸收,血容量减少,体温调节中枢失调而引起发热,若体温≥38.5℃,应考虑出血后诱发感染,如体温持续不退或退热后又不升则应考虑再出血。

2.2观察呕血、便血性质和量消化道出血>60ml可出现黑便,呈柏油样,有腥臭;出血量多,血液在肠道停留时间短,可出现暗红色或鲜红色大便,出血部位在幽门以上可出现呕血,幽门以下则表现为黑便,反复呕血或黑便次数多而稀薄,提示有继续出血。

2.3观察尿量尿量可反映全身循环状况及肾血流情况,所以应正确观察24h出入量。

上消化道出血护理论文

上消化道出血护理论文

---------------------------------------------------------------范文最新推荐------------------------------------------------------上消化道出血护理论文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男性28例,女性4例;年龄20-72岁。

消化性溃疡24例,急性胃黏膜损伤2例,食管胃底静脉曲张4例,胃癌2例。

均有不同程度的呕血、便血和休克症状。

经治疗护理治愈22例,好转6例,转入外科手术2例,死亡2例。

1.2相关标准以屈氏韧带以上的食管、胃、十二指肠、胰、胆等病变引起的出血定为上消化道出血。

2护理体会2.1急救、常规护理患者入院后,立即测量生命体征,密切观察,及时发现休克、肝昏迷等并发症,并详细记录;予以多功能心电监测,仔细观察呕血、便血先兆,准确记录呕吐物及大便的性状、量和颜色,及早发现再次出血,为临床治疗提供可靠依据。

本组有2例患者因急性消化道大出血引起失血性休克合并多脏器衰竭死亡,是一深刻教训;抽取血标本急查血常规,定血型及配血:开通2-3条静脉输液通道,用8-9号头皮针头给予留置针穿刺置管输液;卧床休息,取平卧位,下肢抬高,头偏向一侧,必要时吸痰、吸氧,保持呼吸道通畅;注意保暖,慎用热水袋等温度过高取暖物品,谨防烫伤。

2.2输液护理按医嘱及时补充液体及输血,保证有效循环,为进一步治疗创造良好条件。

补液量和速度根据失血量而定,应避免因输液、输血过多而引起并发症,如肺水肿,年老体弱及出血量多者较常见,应引起足够重视。

同时注意观察输液肢体,以防输液管脱出。

密切注意观察生命体征及肢温变化,为临床医生制定进一步治疗方案提供及时准确的生理指标,发现异常及时报告医生。

2.3健康教育护1/ 4理大部分患者不了解致病诱因,有很多不良生活习惯,需要护理人员耐心讲解和开导。

首先给患者讲解影响病情进展的注意事项以及护理常识,注意观察自身的不良反应。

106例上消化道出血的护理观察

106例上消化道出血的护理观察

【 关键 词】 上消化道出血 ; 出血抢救 ; 护理
上 消 化 道 出血 是 指 屈 氏 韧 带 以 上 的 消 化 道 出 血 , 多 为 大
及时, 以便采取 有效 的治疗 及处 理措施 同时加强 基础 护理 ,
减少并 发症。
中等 动脉 出血 , 易 自止 , 不 主要 表现 为呕血 、 血 、 便 腹痛 和不 同程度的周 围循环衰竭 等 , 如不积极抢 救和及 时处理可 危及 生命 。2 0 00年 1 至 2 0 月 09年 1 , 者参与抢 救护理 上消 0月 笔 化道 出血患者 16例 , 0 现将体会总结如 下。
1 临床资料
22 心理护理 .
上消化 道 出血 患者 由于 突然呕 血及 便血 ,
易 产 生 紧 张恐 惧 的 情 绪 , 加 重 出 血 , 以 特 别 要 加 强 心 理 而 所
护理 , 这就要求护理 人员 做深 入细致 的思想工 作 , 心体贴 关 患者 , 学的解释病情 , 科 并向患者详细 说明各种 治疗措施 , 注 意事项以及如何配合治 疗。从而减轻 患者的心理 压力 , 稳定 情绪, 建立 良好 的护患关系 , 使患者积极配合治疗及 护理 。
血压 1 , 次 直至平 稳 , 以便 及 时发现 并发 症。心率 较快 者 可 服用普萘 洛 尔 , 当超 过 10 ̄/ i , 静 脉 滴 注普 萘 洛 尔 1 mn 应
5 mg 。
3 3 继续服用 碘制剂服用方法 为 3次/ , 1 . d 自 5滴 开始逐 日 每次减少 1 滴至每次 3滴 为止 ; 3次/ , 或 d 每次 1 O滴 , 服 7 连
4 讨 论
巾、 高领毛衣以及其他着装掩盖颈部 , 突眼者戴墨镜等 。
3 术 后 护 理

急性上消化道大出血57例急救护理

急性上消化道大出血57例急救护理

注重其营养 、休 息 ,加强体育锻炼 ,增加户外 活动时 间,提高 机
本 文 编 辑 :谭 峰 2012—02—22收稿
急 性 上 消 化道 大 出血 57例 急救 护 理
董 玉 兰 ,邢友 忠 ,李 延 荣 (1.山 东省 农科 院 门诊 所 山 东济 南 250100;2.济 南市 中心 医院)
教育 ,提高治愈成功率 ,值得临床推广 。
3.5 皮肤护理 疱疹处皮 肤瘙痒 ,一 旦继发感 染会引起病 毒
参 考 文 献
播散 。给患儿穿柔 软宽 大的衣 服且经 常更 换 ,洗澡 时使用 温 [1] Falahaitinini A,Riggs BL,Atkinson,et a1.Relative contribu—
齐鲁护理 杂 志 2012年 第 18卷第 22期
丢弃 ;需 重复利用 的氧疗 用 品应送 到规定地 方行 环氧 乙烷 消 体抵抗力 。发现可疑 患儿及 时送诊 ,必要 时 向卫生 和教育部
毒 ;垃圾 放人专用垃圾袋 中 ,并作特殊标记 ,统一处理 。
门报告 。疫情较严重时 ,根据 上级 指示采 取相应措施 ,缩小感
3.6 口腔护理 为防止细菌继发感 染 ,应 保持 口腔清洁 。口
2000,106(12):1553—1560.
腔疱 疹或溃疡常引起 疼痛 ,患儿 拒食 ,导致 营养 缺乏 ,不 利于 [2] 李兰 娟.手足 口病 [M].杭 州:浙 江科 学 技 术 出版 社 ,
疾病恢复。应 给予营养 丰富 ,易 消化 的流质 、半 流质 食物 ,温
3.4 高热护理 高热可提高机 体基础代谢 率 ,引起 脑部供 氧 处 神经 系统病变 ,导致 心脏损 伤 、心包 积液 、腹泻 等多 种并 发 不足 。所有患儿均 有不 同程度 发热 ,及 时给 予退 热处理 。体 症 ,但该病具有 自限性 ,给予积极 合理 的对症 处理 可 自愈 ]。

上消化道出血64例护理论文

上消化道出血64例护理论文

2012年2月3.2.2消毒铺巾:与巡回护士共同清点用物数量,在腋中线第八肋间,腋前线第四肋间分别切1.5cm 切口一个,各置入10mmTrocar.肩胛骨前第六肋间切口3~4cm 切口一个,用乳突自称撑开切口,0°胸腔镜通过腋中线切口进入胸腔,吸引器、超声刀、电钩、手术器械等则根据手术进展分别由另外两个切口进入胸腔,找到病变肺叶,分离出肺门及支气管。

用内镜切割缝合钉分别切断肺血管、支气管、病变组织,将切下的肺叶装入标本袋内,由肩胛骨前切口拉出体外,洗洗胸腔,安置胸腔闭式引流器,清点用物,关胸。

4体会4.1医学的发展要求护理人员不断学习更新知识,在手术期内最大程度发挥护理人员的作用,使手术配合由被动性操作变为主动性配合。

故要求洗手、巡回护士均应熟练掌握手术仪器的性能、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

掌握手术相关的理论知识,熟悉手术步骤和手术医生的习惯,提前做好各项准备工作,同时,应具备较强的应变能力和良好的心理素质,遇到紧急情况能迅速采取适当有效措施配合医生完成手术,保证病人的安全。

4.2腔镜手术的成功有赖于器械和设备的性能完好及术前的充分准备,器械的任何零件发生故障都会影响手术的顺利进行和手术安全[2]。

因此,器械护士妥善保管好手术器械上的小零件,术后认真清洗消毒、保养,使之发挥最佳效果,以提高微创手术的安全性及手术的成功率。

4.3保证患者手术体位安全、舒适,避免因体位安置不当引起神经损伤。

4.4术前访视及术后随访,对患者及家属有针对性的进行心理护理,即有利于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又能督促护理人员不断学习,更新知识,改进工作,更好的为患者服务。

参考文献[1]陈鸿父,王俊.现代胸腔镜外科学[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7.[2]张玉英,徐美燕,刘慧文.电视胸腔镜下行胃穿孔修补的配合体会[J].中国误诊杂志,2005,(12):2370-2371.*湖南省常德澧县第三人民医院(415500)2011年12月15日收稿摘要:目的:探讨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护理效果。

有关消化科护理论文范文

有关消化科护理论文范文

临床实习是护生从理论向实践,从学生向护生角色改变的重要阶段。

随着护理学的发展,我国护理教育已由培养实用型人才向培养高素质的护理人才转化。

下面是为大家整理的消化科护理论文,供大家参考。

消化科护理论文范文一:消化科疾病护理进展随着基础与临床医学的发展,边缘交叉学科的渗透,消化内科疾病护理在原专科护理基础上新理论、新观点及新的护理方法得到迅速发展,促进了新技术、新业务的开展,满足了病人身心整体护理的需要。

现综述如下。

1消化道出血的抢救与护理在原有基础治疗及护理的基础上,近10年来纤维内镜技术已成为诊断治疗上消化道出血的常用手段。

护理上术前应给予病人安慰,插管前10min肌注安定10mg,皮下注射阿托品1mg,对大出血者可先行气囊压迫6~8h等。

术后应密切观察有无活动性出血,注意生命体征、粪便颜色,了解有无胸痛、呼吸困难等。

溃疡病合并出血者,术后按溃疡病饮食要求进食;食管静脉注射硬化剂治疗后6h无出血者可进冷流质食,2天后逐渐增加流质浓度,在8~10天过渡到软食。

放射介入止血治疗是在影像学方法引导下经插管向局部病变血管注入止血药物灌注法或栓塞物质栓塞法,而达到止血的治疗方法。

护士应做好病人的术前护理,如备皮、碘试敏、心理护理等,备好急救药品器材。

术后患者应绝对卧床24h,穿刺点以砂袋压迫,穿刺的肢体伸平,24h内病人咳嗽、大小便、呕吐时需用手按压穿刺点,若出现出血,应立即用大拇指在穿刺点上方1cm处用力压迫;严密观察生命体征、腹部情况及穿刺侧肢体远端的血液循环情况;对短期留管给药病人,要严格遵守无菌操作规程,保持导管通畅。

[1,2]2肝硬化的护理经颈静脉途径肝内门体分流术TIaJC,,1990,12:200[4]张金山,王茂强,杨立,等经颈静脉途经肝内门体分流术的临床应用中国医学影像杂志,1994,21:12[5]王桂兰经颈静脉肝内门体内支架分流术后并发症的观察及护理护理学杂志1995,101:11[6]王茂强,张金山,高育经颈静脉途经肝内门体分流术的临床应用现状中华消化杂志,1994,144:233[7]刘书哲,吴韫华,魏秀兰肝动脉栓塞加门静脉置泵治疗肝癌的注药方法和护理要点,河南肿瘤学杂志,1996,91:66[8]杨贻清经全埋式泵行肝动脉灌注化疗患者的护理山西护理杂志1995,91:24[9]孟详中编著内镜术与胃肠疾病兰州:甘肃科学技术出版社19951-57[10],1990,25:1消化科护理论文范文二:上消化道出血的内科护理【关键词】上消化道出血内科护理体会上消化道出血是韧带以上的消化道,其中包括食管、胃、十二指肠、上段空肠、胰管、胆道病变引起的出血,以及胃空肠吻合术后的空肠病变出血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疗,做到药到病除。

病毒性心肌炎早期主要是清热解毒抗病毒治疗,观察组使用清肺解毒汤,疗效显著。

③如果病情出现心脏症状(如心悸、胸闷、心律失常),治疗主要以清热解毒、淡渗除湿为主,选择甘露消毒丹方剂,此方既可清热解毒,又可淡渗除湿护心脾,它是治疗湿热症的有效方剂。

病人经过治疗,如果反复出现心脏不适,成为慢性迁延性的表现,此时既有湿热未除或除而未尽,蕴结难解,也有正气渐伤,脾运受困,气机不畅,心肾阳气渐衰,气化功能不健,抗病能力下降等,这时机体最容易发生免疫反应,产生免疫复合物,对心肌细胞造成更大的损伤,故治疗上主要是:分消湿热、畅达脾气、升清降浊、化气行水,以助浊毒废物的排出,并佐以温肾化气扶正之,以保五脏元真通畅。

药方选用:半衰泻心汤合五参散,观察组患者根据情况选用合适的药方。

④患者如果出现严重的心脏症状(心脏扩大、心律失常或心力衰竭致全身水肿),中医则认为系心肾阳衰、气化失常、心脾肾功能严重受损。

治疗上宜阴阳双调,气血双补、扶正驱邪。

如果以心律失常为主,则应阴阳双调,补阴血养心体,温心阳复气脉,用炙甘草汤加味。

如果以心脏扩大、心力衰竭为主,则温心肾之阳、益心肾之气化进行护心强心,用真武汤合五苓散合方加减治疗,观察组根据当时情况加减方剂。

2结果通过对两组患者不同的治疗方法,相同的护理措施治疗后观察到:经过中医治疗后的患者,疾病症状明显减轻,病情发展明显延缓,住院人次大幅度减少,患者经济负担显著减轻。

病毒性心肌炎是一个常见病、多发病,能危及生命的疾病,所以我们在平时的工作学习中应引起重视。

此病早期以预防为主,防止心肌细胞受到病毒侵害,避免造成损伤,如果确诊患有病毒性心肌炎,只要合理用药,正确护理,多数可痊愈。

2.1心理护理:消除病人紧张恐惧心理,用平常心了解病情发展变化和治疗措施,积极配合医护人员的治疗与护理。

2.2急性期卧床休息1个月,病情严重者适当延长卧床休息时间,以减轻心脏负担,减少心肌氧耗,防止心肌细胞受损,卧床休息期间,应进行适当的轻微活动,防止肌肉的萎缩。

2.3饮食以清淡、富含维生素C、易消化、营养高为主的食物,多吃水果、蔬菜,戒烟酒及辛辣食物,保持大小便的通畅。

2.4病情观察:治疗期间,教会病人测量脉搏及脉律,学会观察病情,发现异常,及时就诊。

2.5病情稳定,适当锻炼和中药补气补血,增强机体免疫力,抵御来自各种病毒的侵袭。

一年内避免重体力的劳动。

参考文献[1]刘增云,吴杰娜,李亚梅.病毒性心肌炎104例的中药防治与中医护理[J].陕西中医学院学报,2003,4:14-14.[2]肖群娥,谢雪华.病毒性心肌炎的中医护理体会[J].湖南中医杂志,2010,1:72-73.[3]田晓梅,张今朝.病毒性心肌炎的综合护理[J].中国中医急诊,2010,6:1056-1057.[4]王丽,张英惠,郝丽丽.病毒性心肌炎的中医护理[J].长春中医学院学报,1991,2:48.57例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观察与护理蒋国凤*摘要:目的:探讨和总结上消化道出血的有效临床护理措施。

方法:通过对57例上消化道出血病例的临床观察与护理进行回顾性分析,深入细致地研究达到最佳疗效的护理方法。

结果:本组除5例死亡,其他经临床随访及观察近期效果良好,总治愈率91.2%。

结论:通过有效的临床观察和护理,及时发现病情变化并作出相应的处理措施,以减少工作中的忙乱,为抢救赢得时间,使患者的住院时间缩短,康复快,治疗效果好,减轻了患者的经济负担。

关键词:上消化道出血;临床观察;护理中图分类号:R573.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6-0979(2012)07-0127-02上消化道出血是指屈氏韧带以上的消化道,包括食管、胃、十二指肠、胃空肠吻合术后的上段空肠及胰和胆等脏器病变引起的出血。

起病急,病情重,主要表现为呕血、便血和腹痛,往往伴有血容量减少引起的急性周围循环衰竭,如不积极抢救和及时处理可危及生命,在护理工作中必须引起重视。

1临床资料2005 2010年收治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57例,男37例,女20例,年龄38 76岁,平均57岁。

消化性溃疡27例,急性糜烂性胃炎2例,食管与胃底静脉曲张23例,胃癌4例,胆道出血1例。

入院时均不同程度出现呕血、便血、腹痛和面色苍白、头晕、心悸、气短等休克症状。

2临床观察2.1观察病人有无继续出血:若病人持续存在心悸、出汗、恍惚、烦躁,提示病人有继续出血;若持续腹胀,肠鸣音亢进以及出血后周围循环衰竭未改善或改善后又恶化,再次呕血或从胃管内抽出新鲜血液,说明有再出血。

黑便的观察:如果黑便无光泽、量少、质硬说明为陈旧性出血;如果是柏油样便、质稀薄、量多,颜色变为暗红或鲜红色,说明正在出血。

凡遇到以上几种情况,要立即通知医生抢救并备好急救物品。

2.2生命体征的监测:密切观察体温、脉搏、血压、呼吸的变化。

在大出血时,每15—30min测脉搏、血压1次,必要时使用心电监护仪进行监护。

观察患者神志、末梢循环、皮肤颜色及肢端温度,记录每小时尿量及24小时出入量,必要时留置导尿管。

如果患者出现意识不清、烦躁或淡漠、皮肤湿冷、脉细速、尿量少或尿闭、收缩压在80mmHg以下,表明进入休克状态,应报告医生,积极协助治疗及抢救[1]。

2.3观察有无肝昏迷:门静脉高压引起的食道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病人,应密切观察昏迷的前驱症状,如患者短时间内出现神志、精神异常情况,如嗜睡、呆滞、烦躁、性格变化和异常行为要及时报告医生,做好积极治疗。

2.4输液、输血的观察:根据病人的脉搏、血压、血红蛋白和尿量来掌握输液速度和输液量,避免输液过多过快引起急性肺水肿[2]。

输血尽量选用3d内抽的新鲜血,输血速度30滴/min,以免血压增高太快增加出血。

如进行加压输血时,护士应密切守护,严防输血终了,空气随之进入血管造成栓塞。

3护理措施3.1基础护理:(1)体位:急性出血期须静卧,取侧卧位或去枕平卧位,下肢抬高30度。

注意加盖棉被保暖,防止着凉或过热,一般不用热水袋保暖,以防再度出血。

避免不必要的搬动,呕血时应立即将患者头偏向一侧,以免血液呛入气管引起窒息和吸入性肺炎[3]。

行胃管冲洗时,应观察有无新的出血。

(2)做好口腔和皮肤护理。

保持口腔清洁、无味,因出血病人口腔有腥臭味,应每日3次清洗口腔。

保持床褥平整、干燥,呕血、便血后及时清洁,保持臀部清洁干燥,被污染的床单衣物及时更换,避免不良刺激。

用氧化锌油涂抹肛周,防止湿疹及褥疮。

必要时用气垫床,定时协助病人翻身,并经常按摩骨隆突及受压处。

(3)保持呼吸道通畅,及时吸氧,以中流量为宜,随时注意吸痰,必要时气管插管或切开。

烦躁者给予镇静剂,门脉高压出血患者烦躁时慎用镇静剂。

(4)迅速建立静脉通道,尽快补充血容量。

应用8 12号针头静脉穿刺,必要时建立2 3条静脉通道。

开始输液宜快,一般用5%葡萄糖生理盐水或血浆代用品,大量出血时应及时配血、备血,准备三腔二囊管备用。

7212012年第7期用垂体加压素止血,须密切观察血压,严格掌握滴速不宜过快,慎防引起心律紊乱,如出现腹痛、腹泻、心律失常等副作用时,应及时报告医师处理。

高血压、冠心病及孕妇忌用。

(3)应用三腔二囊管压迫止血,插管前检查气囊有无漏气,插管过程中观察患者面色、神志,插管后保持胃气囊压力为50 70mmHg,食管气囊压力为35 45mmHg,密切观察引流液的颜色和量[4]。

置管12 24h后应放松气囊1次,以利观察有无活动性出血,并防止气囊压迫时间过久导致黏膜糜烂出血。

下管及放松气囊前应先口服液体石蜡20ml,以防黏膜损伤。

(4)肝硬化并发上消化道出血患者在出血停止后应常规清肠治疗,尽快排除肠内积血,预防肝性脑病。

可口服或鼻饲20%的甘露醇,亦可用生理盐水或食醋等弱酸性溶液灌肠,忌用碱性液如肥皂水[5]。

3.3情志护理:病初24—48h内患者情绪多不稳定,常因呕血、便血而感到恐惧、精神紧张、焦虑、悲观。

护士在认真做好抢救工作的同时,应加强情志护理,耐心向患者说明精神因素与病情发生、发展、治疗有密切关系,减少不良刺激,稳定患者情绪,消除其紧张恐惧感,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积极配合治疗。

3.4饮食护理:在呕血、恶心、呕吐和休克的情况下应禁食。

待症状缓解后,给予牛奶、蛋糕或豆浆等富于蛋白质的流质饮食,以后再改变饮食种类和增加食量。

食管下端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病人的饮食,应根据其肝功障碍程度予以调节。

下三腔管的病人,出血停止24h后从胃管内注入流质饮食。

意识障碍病人应给予无蛋白质饮食,腹水者当限制钠盐摄入。

3.5健康指导:保持良好的心境和乐观主义精神,正确对待疾病。

注意饮食卫生、合理安排作息时间。

适当的体育锻炼、增强体质。

禁烟、浓茶、咖啡等对胃有刺激的食物。

在好发季节注意饮食卫生,注意劳逸结合。

对一些可诱发或加重溃疡病症状,甚至引起并发症的药物应忌用如水杨酸类、利血平、保泰松等。

4护理体会4.1护理效果:本组除5例死亡,其他经临床随访及观察近期效果良好,总治愈率91.2%。

通过有效的临床观察和护理,及时发现病情变化并作出相应的处理措施,使患者的住院时间缩短,康复快,治疗效果好,减轻了患者的经济负担。

4.2护理要点:护理上消化道出血的病人,对病情观察和处理要及时。

护理病人时,护士要有爱心、细心、耐心和责任心。

抢救物品定点放置,以减少工作中的忙乱,为抢救赢得时间。

参考文献[1]陈壮英,李慧.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病人的护理[J].护理研究,2009,23(l2):100.[2]张娟.上消化道出血的护理[J].中华护理杂志,2007,4(11):32.[3]张丽颖,王凤霞.上消化道出血的护理体会[J].中外健康文摘,2008,5(8):105.[4]尼梅玲.上消化道出血的护理体会[J].中外健康文摘,2009,6(18):133.[5]石玉萍.上消化道出血护理[J].中外健康文摘,2011,(5):333.眼酸碱烧伤的急救与护理李万红*郭文敏*陆强*关键词:眼酸碱;烧伤;眼科外伤中图分类号:R779.1;R473.77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6-0979(2012)07-0128-02眼酸碱烧伤是常见的眼科外伤[1],属眼化学性损伤,常因酸、碱为主的化学物质进入眼部所致,其致伤物质较长时间持续作用于结膜、角膜,并渗入深部组织造成严重损伤[2],常常是致盲的主要原因,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命质量。

因此,酸碱灼伤眼后的急救及护理显得更为重要,恰当、及时、细致的眼部护理与病人的预后和生命质量密切相关。

1临床资料本组患者共24例(36眼),其中男16例,女8例,年龄8-46岁。

伤后就诊时间:最长6h,最短0.5h。

眼化学性损伤种类与分度:酸性伤8例(12眼),石灰碱性损伤10例(16眼),其它碱性伤6例(8眼);Iʎ10眼,Ⅱʎ14眼,Ⅲʎ12眼。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