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危孕产妇分级管理和转诊制度培训资料

合集下载

高危孕产妇管理与转诊制度

高危孕产妇管理与转诊制度

高危孕产妇管理与转诊制度
1、对高危孕产妇实行首诊负责制,发现高危孕产妇要进行建档及专人管理,早期干预及时转诊,避免诊治延误.
2、医生在出诊时,筛查出的高危孕产妇要进行转册登记,专案管理,并在保健卡上特殊登记实施逐级报告制度。

3、对确诊的高危孕产妇,根据不同的危险因素,采取不同的保健治疗措施,认真进行监护,重点管理,按时进行高位评分,积极诊治,将每次检查治疗结果意见详细记录在管理卡上.
4、对高危孕产妇加强管理,同时增加产前检查和产后访视次数,定期跟踪随访,确保母婴安全。

5、高危孕妇应住院分娩,影了保荐机构应开设高危门诊和病房,加强对高危孕妇的监护,制定诊疗方案,适时计划分娩,做好新生儿窒息复苏抢救工作,确保母婴平安。

6、识别出高危孕妇后应及时上转往上级医疗机构,并做好转诊登记。

高危孕产妇管理课件培训课件

高危孕产妇管理课件培训课件
改进方向
针对评估结果,对培训内容和方式进行改进和完善,提高培 训效果和质量。同时加强参训医务人员的实践操作技能培训 ,提高其实际操作能力。
THANKS
多学科协作
信息及时通报
在危机处理中,需要多学科协作,包括妇产 科、内科、外科、麻醉科等,共同应对危机 。
在危机处理中,应及时向上级医院和相关部 门通报情况,以便及时采取有效的措施。
高危孕产妇的紧急转诊流程
就近转诊
对于突发病情的高危孕产妇,应就近转诊 至有条件的医院进行治疗。
途中监护
在转诊途中,应对高危孕产妇进行必要的 监护和治疗,确保母婴安全。
包括孕妇的一般情况、胎位、胎心、 胎动、血压、体重、宫高、腹围、水 肿、尿常规、血常规等检查项目。
要点三
监测目的
及时发现和解决妊娠期出现的各种并 发症和合并症,确保母婴安全。
高危孕产妇的产后随访
随访时间
建议产后1周内、产后1个月 、产后3个月和产后半年分别
进行1次随访。
随访内容
了解产妇的体温、血压、子宫复 旧情况、恶露情况、切口愈合情 况、母乳喂养情况等,同时进行 心理疏导。
等。
健康教育目的
提高高危孕妇和家属的健康意 识和自我管理能力,减少并发 症和合并症的发生,提高母婴
健康水平。
04
高危孕产妇的转诊与危机处理
高危孕产妇的转诊流程
初步评估
根据高危孕产妇的病情,评估是否 需要转诊。
联系上级医院
在高危孕产妇需要转诊的情况下, 及时联系上级医院,协商好转诊事 宜。
转诊前准备
分娩教育
通过分娩教育课程,让孕妇了解分娩过程、减轻分娩痛苦的方法,增强自然分娩信心。
产前焦虑症的识别与处理

高危孕产妇管理制度培训试题

高危孕产妇管理制度培训试题

高危孕产妇管理制度培训试题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40分)1. 高危孕产妇专案管理制度的目的是什么?A. 提高孕产妇医疗质量B. 降低孕产妇死亡率C. 保障母婴安全D. 提高医疗机构的声誉2. 高危孕产妇专案管理制度要求实行哪种管理制度?A. 孕期首诊负责制B. 分级分类管理C. 全程管理D. 动态监管3. 对高危孕妇进行风险评估分级,以下哪项属于橙色风险?A. 孕妇年龄<18岁B. 孕妇年龄>35岁C. 体重指数<18.5D. 体重指数>284. 高危孕产妇信息报告应由谁负责?A. 孕妇本人B. 孕妇的家属C. 医疗机构的医护人员D. 妇幼保健机构5. 高危孕产妇妊娠风险管理主要包括哪些方面?A. 治疗监护B. 产前检查C. 孕期保健知识宣传D. 转诊和救治6. 高危孕产妇产后风险评估与管理主要包括哪些方面?A. 产后出血的预防和处理B. 早产儿的护理和管理C. 妊娠合并症的治疗D. 母乳喂养的指导7. 质量控制在高危孕产妇专案管理中的作用是什么?A. 提高医疗质量B. 降低孕产妇死亡率C. 保障母婴安全D. 提高医疗机构的声誉8. 高危孕产妇专案管理制度中,哪项措施可以及时发现和干预风险因素?A. 实行孕期首诊负责制B. 增加产前检查次数C. 专人管理高危孕产妇D. 制定专案管理记录9. 高危孕产妇专案管理制度中,哪项措施可以保证高危孕产妇得到全程管理?A. 实行孕期首诊负责制B. 分级分类管理C. 动态监管D. 集中救治10. 高危孕产妇专案管理制度中,哪项措施可以确保高危孕产妇的信息得到及时报告?A. 实行孕期首诊负责制B. 分级分类管理C. 动态监管D. 专人管理高危孕产妇二、简答题(每题10分,共40分)1. 高危孕产妇专案管理制度的基本原则是什么?2. 高危孕产妇专案管理制度中,医疗机构应如何进行孕产妇妊娠风险筛查与评估分级?3. 高危孕产妇专案管理制度中,医疗机构应如何报告高危孕产妇信息?4. 高危孕产妇专案管理制度中,医疗机构应如何进行高危孕产妇妊娠风险管理?5. 高危孕产妇专案管理制度中,医疗机构应如何进行高危孕产妇产后风险评估与管理?三、案例分析题(每题20分,共40分)1. 某孕妇,28岁,已婚,孕2产0,体重指数为25,有慢性高血压病史。

高危孕产妇培训课件

高危孕产妇培训课件

高危孕产妇培训课件高危孕产妇培训课件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现代医学技术不断提高,对于高危孕产妇的护理和管理也越来越重要。

高危孕产妇是指在妊娠期、分娩过程或产后出现某些疾病或情况,会对母婴健康造成潜在威胁的孕产妇。

为了提高医护人员对高危孕产妇的认识和应对能力,培训课件成为了必不可少的工具。

一、背景介绍高危孕产妇的定义和分类高危孕产妇的定义是指在妊娠、分娩和产后期间,由于某种原因,可能对母婴健康造成潜在威胁的孕产妇。

根据疾病的不同,高危孕产妇可以分为多种类型,如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妊娠合并糖尿病、妊娠合并心脏病等。

二、高危孕产妇的评估和监测高危孕产妇的评估工具为了及时发现和评估高危孕产妇,医护人员需要掌握一些评估工具,如产前评估表、孕产妇健康档案等。

这些工具可以帮助医护人员对高危孕产妇进行全面的评估,了解其病情和风险程度。

高危孕产妇的监测指标在对高危孕产妇进行评估的基础上,医护人员还需要掌握一些监测指标,如血压、血糖、心率等。

通过定期监测这些指标,可以及时发现高危孕产妇的异常情况,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

三、高危孕产妇的护理管理高危孕产妇的护理目标高危孕产妇的护理目标是保障孕妇和胎儿的安全,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母婴健康水平。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医护人员需要积极配合,制定合理的护理计划,并根据孕产妇的具体情况进行个体化护理。

高危孕产妇的护理措施针对不同类型的高危孕产妇,医护人员需要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

比如,对于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孕产妇,可以通过控制血压、提供适当的营养和休息等方式进行护理;对于妊娠合并糖尿病的孕产妇,可以通过控制血糖、进行饮食调控等方式进行护理。

四、高危孕产妇的教育与指导高危孕产妇的自我管理高危孕产妇需要学习一些自我管理的技巧,以便更好地应对疾病和情况。

医护人员可以向孕产妇提供相关的教育和指导,如饮食调控、药物使用、生活方式改变等。

通过教育和指导,高危孕产妇可以更好地掌握自己的疾病和情况,提高自我管理的能力。

(全面)高危孕妇分类管理和转诊规定

(全面)高危孕妇分类管理和转诊规定

(全面)高危孕妇分类管理和转诊规定1. 引言本文档旨在制定全面的高危孕妇分类管理和转诊规定,以确保高危孕妇能够得到适当的管理和转诊,保障她们的健康和安全。

2. 高危孕妇分类2.1 高龄孕妇- 定义:年龄在35岁及以上的孕妇。

- 管理和转诊要求:对高龄孕妇应进行详细的健康评估和监测,并根据情况安排相应的转诊和管理。

2.2 基础疾病孕妇- 定义:患有基础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心脏病等)的孕妇。

- 管理和转诊要求:基础疾病孕妇应得到专业医生的关注和管理,并在必要时进行转诊。

2.3 孕期并发症孕妇- 定义:在孕期出现并发症(如妊娠期高血压、妊娠合并贫血等)的孕妇。

- 管理和转诊要求:对于孕期并发症孕妇,需及时进行评估和治疗,并根据情况进行转诊。

2.4 孕产历史不良孕妇- 定义:有早产、流产、胎儿生长迟缓等不良孕产史的孕妇。

- 管理和转诊要求:对孕产历史不良孕妇应进行综合评估,并根据情况进行转诊和管理。

3. 转诊规定3.1 转诊标准- 高危孕妇符合以下任一条件时,应考虑转诊:- 孕期并发症无法在本地医疗机构得到适当治疗。

- 存在妊娠并发症需要专科医生进行管理。

- 孕产历史及相关情况明显需要转诊。

3.2 转诊程序- 当高危孕妇满足转诊标准时,医生应与转诊医疗机构沟通,协商转诊事宜,并为孕妇提供必要的医疗档案。

- 转诊医疗机构应及时评估高危孕妇的情况,并制定相应的管理方案。

4. 结论本文档的制定旨在规范高危孕妇的分类管理和转诊流程,以确保她们在孕期得到适当的关注和治疗,并最大程度地减少孕产期的风险。

有关部门和医疗机构应贯彻执行本规定,确保高危孕妇的健康和安全。

高危孕产妇培训计划表

高危孕产妇培训计划表

高危孕产妇培训计划表一、前言高危孕产妇是指在妊娠、分娩及产褥期可能发生严重并发症的孕产妇,预防和处理高危孕产妇是保障妇女卫生和促进妇幼保健的重要措施。

为了提高医务人员对高危孕产妇的认识和处理能力,特制定了本培训计划表,以加强医务人员在临床工作中对高危孕产妇的识别、评估、处理和护理技能,提升对高危孕产妇的综合管理水平。

二、培训目标1. 了解高危孕产妇的概念和分类;2. 掌握高危孕产妇的评估方法和风险评估;3. 掌握高危孕产妇的诊断和处理原则;4. 掌握高危孕产妇的护理技能;5. 提高对高危孕产妇的综合管理水平。

三、培训内容1. 高危孕产妇的概念和分类1.1 高危孕产妇的概念1.2 高危孕产妇的分类及原因2. 高危孕产妇的评估方法和风险评估2.1 高危孕产妇的评估方法2.2 高危孕产妇的风险评估指标3. 高危孕产妇的诊断和处理原则3.1 妊娠合并心脏病的诊断和处理3.2 妊娠合并糖尿病的诊断和处理3.3 妊娠合并高血压疾病的诊断和处理3.4 妊娠合并子痫前症的诊断和处理4. 高危孕产妇的护理技能4.1 对妊娠期心脏病患者的护理技能4.2 对妊娠期糖尿病患者的护理技能4.3 对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患者的护理技能4.4 对妊娠期子痫前症患者的护理技能5. 高危孕产妇的综合管理5.1 对高危孕产妇的综合管理原则5.2 对高危孕产妇的临床操作技能5.3 对高危孕产妇的团队合作与沟通技能四、培训方法1. 理论授课通过专家授课、讲座等形式,讲解高危孕产妇的相关概念、分类、评估方法、诊断和处理原则、护理技能、综合管理等内容。

2. 临床实训利用模拟病例、真实病例等资源,进行临床实训,使学员加深对高危孕产妇的了解,并提高实际操作能力。

3. 研讨交流组织学员讨论交流、分享经验,促进学员之间的交流和学习。

4. 专题讲座邀请专家学者作为客座讲师,就高危孕产妇的相关热点问题进行深入探讨。

五、培训评估1. 知识测验对培训内容进行知识测验,以评估学员是否掌握了相关知识。

高危孕产妇识别筛查管理及转诊PPT课件

高危孕产妇识别筛查管理及转诊PPT课件
超过这些时间,抢救就难以成功。
可见高危孕产妇得到及-时转诊和救治非常重要6
高危孕产妇管理采取的主要措施
制定年度工作计划表 制定统一的高危孕产妇及危重孕产妇首诊负责制 早期识别筛查高危孕产妇 高危孕产妇的逐级上报 高危孕产妇监护及联系管理 危重孕产妇的转诊护送 高危孕产妇讨论
-
7
制定年度工作计划表
17 15 18 15 19 20 20 15 21 10
胎动<20次/12小时
本 次 多胎
妊 娠
胎膜早破
异 估计巨大儿或IUGR 常
情 妊娠41-41周+6 况
48 15 49 10 50 10 51 10 52 5
22 15
妊娠≥42周
53 10
23 15
母儿ABO血型不合
54 10
24 15
母儿Rh血型不合
代 号
评分
1 10
异常情况 骶耻外径<18厘米
2 10
坐骨结节间径≤7厘米
35
畸形骨盆
4 15
臀位、横位(30周后)
55 65 75 85 9 10 10 5
先兆早产<34周
本 先兆早产34-36周+6 次 妊 盆腔肿瘤 娠 异 羊水过多或过少 常 情 妊高征轻、中度 况
妊高征重度
11 10
子痫
12 10
提供信息等方式,来了解新婚及孕妇情况,尤 其是流动人口和计划外孕妇为重点,做好登记。 对怀孕的孕妇在孕12周前建立孕期健康档案 (母子保健手册、孕产妇登记簿、第一次产前 随访服务记录表),同时做一次健康宣教和督 促动员工作。
-
12
第二步:初步筛查确定高危孕产妇
询问病史(流产情况、孕产史、现病史、 过去病史、遗传史、服药史、接触史、手术史 等)、 体格检查(年龄、身高、体重、有无畸 形、血压、有能力的做产科专科检查和内科疾 病检查、无能力的建议到医疗保健机构检查)、 排查社会、经济、文化、交通因素(如贫困、 文盲或半文盲、丈夫长期不在家、距医院路程 超过1小时、流动人口、计划外怀孕)等。如 有异常因素,即可确定高危并评分,建立高危 孕产妇管理档案(高危孕产妇登记簿、高危监 护卡),并标示。

高危孕产妇分级管理和转诊制度

高危孕产妇分级管理和转诊制度

高危孕产妇分级管理和转诊制度一、首诊医疗机构应当对首次就诊建档的孕产妇进行妊娠风险筛查,筛查结果记录在《母子健康手册》及相应信息系统中。

二、医疗机构要对妊娠风险筛查为阳性的孕产妇进行妊娠风险评估分级,按照风险程度分别用“绿(低风险)、黄(一般风险)、橙(较高风险)、红(高风险)、紫(传染病)”5种颜色进行分级标识,加强分类管理。

对于妊娠风险分级为“黄色”、“橙色”、“红色”和“紫色”的孕产妇,应当建议其在二级以上医疗机构接受孕产期保健服务和住院分娩。

相关医疗机构在提供孕产期保健服务过程中,要对孕产妇妊娠风险进行动态评估,根据病情变化及时调整妊娠风险分级和管理措施。

三、全面加强高危孕产妇专案管理1.依据风险程度明确管理职责。

对妊娠风险分级除“绿色”低风险人群外,均应建议孕产妇在二级以上医疗机构接受孕产期检查和住院分娩。

2.对妊娠风险分级为“紫色”的孕产妇,应当按照传染病防治相关要求进行管理,并落实预防艾滋病、梅毒和乙肝母婴传播综合干预措施。

3.二级及以上医疗机构应当按照高危专案管理职责,特别是针对伴有怀胎合并症的孕产妇,既要及时观察其怀胎情况,又要留神其怀胎合并症情况。

同时,要注意信息安全和孕产妇隐私保护。

4.建立高危妊娠专案管理制度。

医疗机构要将妊娠风险分级为“橙色”、“红色”和“紫色”的孕产妇作为重点人群纳入高危孕产妇专案管理,保证专人专案、全程管理、动态监管、集中救治,确保做到“发现一例、登记一例、报告一例、管理一例、救治一例”。

四、转诊制度:认为本院无力救治需要转诊的孕产妇,应及时转诊并填写相关记录。

1.妇产科有关职员负责为转诊孕产妇接洽所转病院专家,同时将孕产妇病情向专家或专家所在科室值班医生汇报。

2.根据患者意愿,医院用急救车将危重孕产妇转诊至定点联系医院,选派专门医护人员护送。

护送医护人员向接诊医生介绍孕产妇病情和前期诊治情况。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危孕产妇分级管理和转诊制度
高危孕产妇分级管理和转诊制度
一、首诊医疗机构应当对首次就诊建档的孕产妇进行妊娠风险筛查,筛查结果记录在《母子健康手册》及相应信息系统中。

二、医疗机构要对妊娠风险筛查为阳性的孕产妇进行妊娠风险评估分级,按照风险程度分别用“绿(低风险)、黄(一般风险)、橙(较高风险)、红(高风险)、紫(传染病)”5种颜色进行分级标识,加强分类管理。

对于妊娠风险分级为“黄色”、“橙色”、“红色”和“紫色”的孕产妇,应当建议其在二级以上医疗机构接受孕产期保健服务和住院分娩。

相关医疗机构在提供孕产期保健服务过程中,要对孕产妇妊娠风险进行动态评估,根据病情变化及时调整妊娠风险分级和管理措施。

三、全面加强高危孕产妇专案管理
1.依据风险程度明确管理职责。

对妊娠风险分级除“绿色”低风险人群外,均应建议孕产妇在二级以上医疗机构接受孕产期检查和住院分娩。

2.对妊娠风险分级为“紫色”的孕产妇,应当按照传染病防治相关要求进行管理,并落实预防艾滋病、梅毒和乙肝母婴传播综合干预措施。

3.二级及以上医疗机构应当根据高危专案管理职责,特别是针对伴有妊娠合并症的孕产妇,既要及时观察其妊娠情况,又要留意其妊娠合并症情况。

同时,要注意信息安全和孕产妇隐私保护。

4.建立高危妊娠专案管理制度。

医疗机构要将妊娠风险分级为“橙色”、“红色”和“紫色”的孕产妇作为重点人群纳入高危孕产妇专案管理,保证专人专案、全程管理、动态监管、集中救治,确保做到“发现一例、登记一例、报告一例、管理一例、救治一例”。

四、转诊制度:认为本院无力救治需要转诊的孕产妇,应及时转诊并填写相关记录。

1.妇产科有关人员负责为转诊孕产妇联系所转医院专家,同时将孕产妇病情向专家或专家所在科室值班医生汇报。

2.根据患者意愿,医院用急救车将危重孕产妇转诊至定点联系医院,选派专门医护人员护送。

护送医护人员向接诊医生介绍孕产妇病情和前期诊治情况。

3.定期收集整理急救转诊情况并进行分析,沟通协调有关转诊医院和专家,协助做好危重孕产妇急救转诊工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