焊接接头组织和性能的控制

合集下载

焊接工程质量控制点及控制措施

焊接工程质量控制点及控制措施

焊接工程质量控制点及控制措施一、引言焊接工程是现代创造业中常见的加工工艺,对于保证焊接工程的质量,提高产品的可靠性和安全性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详细介绍焊接工程质量控制的关键控制点以及相应的控制措施。

二、焊接工程质量控制点1. 材料选择在焊接工程中,材料的选择对焊接接头的质量有着直接影响。

应根据焊接接头的要求选择合适的材料,包括焊接基材和焊接材料。

基材的选择应符合设计要求,并进行必要的材料试验。

焊接材料应符合相关的标准和规范,并进行质量检验。

2. 焊接设备焊接设备是保证焊接工程质量的重要因素之一。

应确保焊接设备的选型符合工程要求,并进行必要的设备校验和维护。

焊接设备操作人员应具备相应的资质和经验,能够熟练操作设备。

3. 焊接工艺规程焊接工艺规程是焊接工程质量控制的重要依据。

应根据焊接接头的要求编制合理的焊接工艺规程,并进行工艺验证。

焊接工艺规程应包括焊接参数、焊接顺序、焊接方法等内容,并确保工艺规程的合理性和可行性。

4. 焊接操作人员焊接操作人员是焊接工程质量控制的关键环节。

焊接操作人员应经过相应的培训和考核,具备相应的技能和经验。

在焊接过程中,焊接操作人员应严格按照焊接工艺规程进行操作,并及时记录焊接参数和焊接质量信息。

5. 焊接质量检验焊接质量检验是焊接工程质量控制的重要手段。

应根据焊接接头的要求制定合理的质量检验方案,并进行必要的检验。

常见的焊接质量检验方法包括目视检验、尺寸检验、力学性能检验等。

检验结果应符合相关的标准和规范。

三、焊接工程质量控制措施1. 质量管理体系建立完善的焊接工程质量管理体系是保证焊接工程质量的基础。

应根据相关的标准和规范建立质量管理体系,并进行内部审核和外部认证。

质量管理体系应包括质量目标、质量责任、质量程序和质量记录等内容。

2. 质量培训通过培训提高焊接操作人员的技能和素质,是提高焊接工程质量的有效措施。

应定期组织焊接操作人员进行培训,包括焊接工艺、焊接操作和焊接质量控制等方面的内容。

焊接接头的质量控制与管理

焊接接头的质量控制与管理

焊接接头的质量控制与管理焊接接头是焊接工艺中最复杂的部分之一,并且对于制造商的工业产品而言,接头的质量是至关重要的。

由于焊接是在高温和高压的情况下进行的,焊接接头质量的不良会导致接头开裂,从而导致设备的损坏。

因此,在生产中,焊接接头的质量控制和管理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焊接接头质量控制和管理的方法和重要性。

焊接接头的质量控制1. 前期准备工作在焊接接头之前,必须进行一系列前期准备工作,其中包括确定焊接工艺、选择合适的焊材、准确的尺寸测量、钝化、去油等。

这些准备工作可以大大减轻焊接接头出现问题的可能性。

2. 焊接设备检测在生产的初始阶段,必须对焊接设备进行检测。

例如,必须检查测试焊机的金属外壳和电线,并检查是否有割线的痕迹或其他原因导致的焊接缺陷。

如果有这些缺陷,必须立即修复或更换设备。

3. 操作员资质检测焊接是一种很敏感的工艺,需要熟练的操作员进行。

通过依据检测标准对操作员进行资格检测,可以确保焊接质量的可控性。

4. 实施焊接工艺规范根据实施的焊接工艺规范要求,检测各个阶段的焊接质量,避免一些简单的问题升级为严重的焊接接头质量问题。

5. 质量检测完成焊接接头后,必须进行质量检测。

质量检测包括外观检查、维度检查、高压水检测、射线检测等各种技术检测手段。

在焊接接头实现质检可控,以及料件的可靠性、质量稳定性得到加强时,焊接接头的质量可被保障。

焊接接头的管理1. 制定标准化焊接流程制定标准化的焊接流程,以确保质量的稳定性和可控性。

在制定焊接流程时,必须考虑到物料配比、设备条件、工艺流程、质量标准等因素。

2. 管理焊接操作员施工方必须对焊接员进行考核,制定符合业内标准的培训和认证制度。

高质量的焊接操作者是焊接接头品质的首要保证。

3. 使用资质合格的材料为了确保焊接接头的质量和稳定性,操作者必须使用买入资质合格的焊材。

材料控制不当容易导致焊接接头质量的差异。

4. 进行ERP管理ERP系统(RP/MRPII / ERP / MES)能够为制造商提供端到端的供应链管理,包括生产计划、采购、物料投入和制造生产等。

焊缝组织分析与质量控制

焊缝组织分析与质量控制

过热粗晶区魏氏组织
低碳钢中的魏氏组织
3、细晶区
此区加热温度在A~1100°之 间。在加热过程中,铁素体和 珠光体全部转变为奥氏体,即 产生金属的重结晶现象。由于 加热温度稍高于A ,奥氏体晶 粒尚未长大,冷却后将获得均 匀而细小的铁素体和珠光体, 相当于热处理时的正火组织, 故又称为正火区或相变重结晶 区。该区的组织比退火 (或轧制) 状态的母材组织细小,如图所 示。
纯钛加热快冷β→α’,钛马氏体。
3、有同素异构转变的多相合金
钢材(Fe-C合金) 过热区(1100--1490℃),易产生魏氏组织 重结晶区(900--1100℃)加热与冷却两次重
结晶,内部晶格发生变化。低碳钢相当于正火 组织
不完全重结晶区(750--900℃)粗晶与细 晶的混合组织
再结晶区 (晶粒外形变化)冷变形钢—晶粒细 化
1、焊接熔池体积小,冷却速度快(平均100℃/s,是铸造 104).
2、熔池液态金属高度过热,温度梯度大,熔池中心与边 缘的金属液态梯度比铸造高103– 104倍。
3、熔池在运动状态下结晶,结晶前沿随热源同步移动, 结晶主轴逆散热方向并向热源中心生长,到焊缝中心区停 止生长。此区是杂质易聚集区。
(一)焊接熔池的凝固
• 焊接熔池凝固的过程是从液相转变成固相的焊 接一次结晶过程。
• 此过程中易产生缺陷:气孔、裂纹、夹杂、宏 观偏析、粗大柱状晶等。
• 导致塑性降低、强度降低,断裂事故发生。
等轴晶
柱状晶
焊缝组织宏观分析
焊 接 区 域 低 倍 下 形 貌
20钢
(二)焊接熔池凝固与铸造凝固区别
元素较多时,熔合区

的结晶形态往往是胞
枝 晶
状树枝晶(或树枝晶),

焊接工程质量控制点及控制措施

焊接工程质量控制点及控制措施

焊接工程质量控制点及控制措施一、引言焊接工程是工业生产中常用的连接工艺之一,其质量直接影响到工程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为了确保焊接工程的质量,需要在施工过程中设立一系列的质量控制点,并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以保证焊接工程的质量符合相关标准和要求。

二、焊接工程质量控制点1. 材料质量控制点(1)焊接材料的选用:根据工程设计要求和焊接材料的性能参数,选择合适的焊接材料。

(2)焊接材料的检验:对所选用的焊接材料进行必要的化学成分、力学性能等检验,确保其质量符合要求。

(3)焊接材料的存储:采取适当的存储方法,确保焊接材料在使用前的质量不受影响。

2. 设备质量控制点(1)焊接设备的选用:根据工程需求和焊接工艺要求,选择适合的焊接设备。

(2)焊接设备的检验:对所选用的焊接设备进行必要的性能检验,确保其工作正常、稳定可靠。

(3)焊接设备的维护:定期检查和维护焊接设备,确保其工作状态良好。

3. 工艺质量控制点(1)焊接工艺参数的确定:根据焊接材料和工程要求,确定合适的焊接工艺参数。

(2)焊接工艺的试验:对所确定的焊接工艺进行试验,检验其焊接质量和可行性。

(3)焊接工艺的记录:对每次焊接过程进行详细记录,包括焊接工艺参数、焊接时间、焊接工人等信息。

4. 人员质量控制点(1)焊工的培训和资质:对参与焊接工程的焊工进行必要的培训和技能考核,确保其具备相应的焊接能力和资质。

(2)焊工的监督和管理:对焊工进行日常的监督和管理,确保其按照焊接工艺要求进行操作。

(3)焊工的质量意识:加强对焊工的质量意识教育,使其认识到焊接质量对工程的重要性。

三、焊接工程质量控制措施1. 焊接前的准备工作(1)焊接材料的检查:在使用焊接材料前,进行必要的检查,确保其质量符合要求。

(2)焊接设备的检查:在使用焊接设备前,对其进行必要的检查,确保其工作正常。

(3)工件的准备:对待焊接的工件进行清洁、除锈等处理,确保焊接接头的质量。

2. 焊接过程的控制(1)焊接工艺参数的控制:根据焊接工艺要求,严格控制焊接电流、电压、焊接速度等参数,确保焊接质量。

焊接质量控制点

焊接质量控制点

焊接质量控制点引言概述:焊接是一种常用的连接金属材料的方法,广泛应用于创造业。

然而,焊接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着焊接件的强度和耐久性。

因此,在焊接过程中,必须严格控制焊接质量,以确保焊接件的性能和质量。

本文将介绍焊接质量控制的五个关键点,包括焊接材料、焊接设备、焊接操作、焊接工艺和焊接检测。

一、焊接材料1.1 选择合适的焊接材料:根据焊接件的材料和使用环境,选择合适的焊接材料。

焊接材料应具有良好的焊接性能和与焊接件相似的力学性能。

1.2 控制焊接材料的质量:焊接材料的质量直接影响焊接接头的强度和耐腐蚀性。

焊接材料应符合相关标准,并经过严格的质量检测和认证。

1.3 确保焊接材料的储存和保护:焊接材料应储存在干燥、无腐蚀性气体的环境中,以避免材料的氧化和污染。

二、焊接设备2.1 选购合适的焊接设备:根据焊接工艺和焊接件的要求,选择合适的焊接设备。

焊接设备应具备稳定的焊接电流和电压输出,以及良好的温度控制能力。

2.2 定期维护和保养焊接设备:焊接设备应定期进行维护和保养,以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和焊接质量的稳定性。

2.3 使用标准焊接设备配件:使用标准的焊接设备配件,如焊接枪、焊接电缆和电极等,以确保焊接质量的一致性和可靠性。

三、焊接操作3.1 控制焊接参数:根据焊接材料和焊接件的要求,合理选择焊接参数,如焊接电流、电压、焊接速度等。

控制焊接参数可以避免焊接过热或者过冷,确保焊接接头的强度和质量。

3.2 保持焊接环境的清洁:焊接操作区域应保持干净、整洁,避免灰尘、油污等杂质对焊接质量的影响。

3.3 严格执行焊接操作规程:按照焊接工艺规程进行焊接操作,确保焊接质量的一致性和可靠性。

焊接操作人员应经过专业培训,并持有相关的焊接操作证书。

四、焊接工艺4.1 选择合适的焊接工艺:根据焊接件的材料和要求,选择合适的焊接工艺,如手工电弧焊、气体保护焊等。

不同的焊接工艺适合于不同的焊接材料和焊接件。

4.2 优化焊接工艺参数:根据焊接件的要求,优化焊接工艺参数,如焊接速度、焊接角度等。

焊接工程质量控制点及控制措施

焊接工程质量控制点及控制措施

焊接工程质量控制点及控制措施一、引言焊接工程是一项重要的金属加工工艺,广泛应用于建造、创造业等领域。

为确保焊接工程的质量,需要制定一系列的质量控制点和控制措施,以保证焊接工程的安全性、可靠性和持久性。

本文将详细介绍焊接工程质量控制点及控制措施的相关内容。

二、焊接工程质量控制点1. 材料选择与检验在焊接工程中,材料的选择对焊接接头的质量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首先,需要根据工程要求选择适合的焊接材料,包括焊条、焊丝、焊剂等。

其次,对所选材料进行检验,包括外观质量、化学成份、力学性能等方面的检测,确保材料符合相关标准和规范要求。

2. 设备校验与维护焊接设备的校验和维护是保证焊接工程质量的关键环节。

对焊接设备进行定期的校验和维护,包括焊机、气瓶、焊接电缆等设备的检查和测试,确保设备的正常工作状态和安全性。

3. 焊工技术要求焊工是焊接工程的核心执行者,其技术水平直接影响焊接接头的质量。

因此,对焊工的技术要求非常重要。

焊工需要具备相关的焊接技能和证书,并严格按照焊接工艺规程进行操作。

同时,需要对焊工进行定期的培训和考核,提高其技术水平和工作质量。

4. 焊接工艺规程焊接工艺规程是焊接工程质量控制的重要依据。

焊接工艺规程应包括焊接材料、焊接设备、焊接工艺参数、焊接工艺评定等内容。

在焊接过程中,严格按照焊接工艺规程进行操作,确保焊接接头的质量和可靠性。

5. 焊接过程监控焊接过程监控是对焊接工程质量进行实时控制和监测的手段。

通过使用焊接过程监控设备,如焊接电流、电压监测仪等,可以实时监测焊接参数,及时发现和纠正焊接过程中的问题,保证焊接接头的质量。

三、焊接工程质量控制措施1. 焊接接头准备在进行焊接之前,需要对焊接接头进行准备工作。

首先,需要对接头进行清洁处理,去除表面的油污、锈蚀等物质,以保证焊接接头的质量。

其次,需要对接头进行坡口加工,确保焊接接头的几何形状和尺寸符合设计要求。

2. 焊接参数控制焊接参数的控制是保证焊接接头质量的关键措施。

第3章焊接接头的组织和性能

第3章焊接接头的组织和性能
第3章焊接接头的组织与性能 控制
第3章焊接接头的组织与性能控制
• 焊接接头由焊缝、熔合区和热影响区三部分组成、熔池金属在经历了一系列化学冶金反应后,随着热源远离温 度迅速下降,凝固后成为牢固的焊缝,并在继续冷却中发生固态相变。熔合区和热影响区在焊接热源的作用下,也将 发生不同的组织变化,很多焊接缺陷,如气孔、夹杂物、裂纹等都是在上述这些过程中产生,因此,了解接头组织与 性能变化的规律,对于控制焊接质量、防止焊接缺陷有重要的意义。 • •
•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 • • •
• • • • • • • •
3.1.3焊缝金属的固态相变 1、熔池结晶组织与焊缝固相转变组织的关系 (1)焊缝结晶的一次组织和二次组织 熔池凝固后得到的组织通常叫做一次组织,大多数钢高温奥氏体.在凝固后的继续冷却 过程中,高温奥氏体还要发生固态相变,又称为二次结晶,得到的组织称为二次组织。 焊缝经过固态相变得到的二次组织即为室温组织。二次组织是在一次组织的基础上转 变而成,对焊缝金属的性能都有着决定性的作用。 (2)焊缝一次组织对二次组织的影响 焊缝金属经历了从液态冷到室温的全过程,其二次组织是在快冷的条件下所形成的逸 出结晶组织的基础上在连续冷却的条件下形成的。因此,焊缝的最终组织不仅与γ→α 转变有关,而且与凝固过程有关。焊缝在不平衡条件下得到的一次组织,直接影响继 续冷却时过冷奥氏体的分解过程及分解产物。 1)焊缝一次组织组织粗大,影响焊缝对二次组织的晶粒度的大小,同时为产生魏氏 体创造了前提。 2)焊缝的偏析在熔池一次结晶时产生,对二次组织和性能产生影响。 2、焊缝金属固相转变 焊缝金属的固态相变遵循一般钢铁固态相变的基本规律。一般情况下,相变形式 取决于焊缝金属的化学成分与连续冷却过程的冷却速度。 1低碳钢焊缝的固态相变 材料极缓慢的冷却条件下,由铁碳合金状态图可知,在平衡状态下低碳钢的低碳钢其 中铁索体约占82%,珠光体约占18% ,其硬度约为83 HB。 (1)焊缝的固态相变过程 熔池凝固后,全部变成A,继续冷却,冷至Ac3线A→A+F至Ac1线,剩余的A→P低碳钢 焊缝金属二次结晶结束时,其组织为F+ P。

焊接工程质量控制点及控制措施

焊接工程质量控制点及控制措施

焊接工程质量控制点及控制措施焊接是创造业中常见的一种连接工艺,焊接工程的质量直接影响到产品的使用寿命和安全性。

因此,对焊接工程的质量控制至关重要。

本文将从焊接工程质量控制的角度,探讨焊接工程的质量控制点及相应的控制措施。

一、焊接前的准备工作1.1 确定焊接工艺规范:在进行焊接工程前,需要根据具体的焊接要求和材料特性确定相应的焊接工艺规范,包括焊接方法、焊接电流、焊接速度等参数。

1.2 检查焊接设备:在进行焊接前,需要对焊接设备进行检查,确保设备正常运行,焊接枪头和电极等部件完好无损。

1.3 准备焊接材料:选择合适的焊接材料,确保焊接材料的质量符合要求,避免因材料问题导致焊接质量不达标。

二、焊接过程中的质量控制2.1 控制焊接参数:在焊接过程中,需要根据焊接工艺规范控制焊接参数,包括焊接电流、焊接速度、焊接时间等,确保焊接质量稳定。

2.2 检查焊接接头:焊接完成后,需要对焊接接头进行检查,确保焊接接头的质量符合要求,避免浮现焊接缺陷。

2.3 进行焊接质量检测:对焊接完成的产品进行焊接质量检测,包括外观检查、尺寸测量、焊缝探伤等,确保焊接质量符合标准要求。

三、焊接后的质量验收3.1 进行焊接质量评定:根据焊接工艺规范和焊接质量检测结果,进行焊接质量评定,判断焊接质量是否符合要求。

3.2 记录焊接过程数据:对焊接过程中的参数和检测结果进行记录,建立焊接质量档案,为后续质量追溯提供依据。

3.3 持续改进焊接工艺:根据焊接质量评定结果和数据记录,持续改进焊接工艺,提高焊接质量和效率。

四、焊接工程质量控制的重点4.1 焊接接头质量:焊接接头是焊接工程的关键部位,需要重点控制焊接接头的质量,避免焊接缺陷和裂纹。

4.2 焊接工艺稳定性:保持焊接工艺的稳定性是焊接工程质量控制的重点,确保焊接参数和焊接质量稳定。

4.3 人员技术水平:焊接工程的质量还与焊接人员的技术水平密切相关,需要加强对焊接人员的培训和技术指导。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七章 焊接接头组织和性能的控制
1.焊接热循环对被焊金属近缝区的组织、性能有什么影响?怎样利用热循环和其他工艺措施改善HAZ 的组织性能?
答:
(1)在热循环作用下,近缝区的组织分布是不均匀的,融合去和过热去出现了严
重的晶粒粗化,是整个接头的薄弱地带,而行能也是不均匀的,主要是淬硬、韧化和脆化,及综合力学性能,抗腐蚀性能,抗疲劳性能等。

(2)焊接热循环对组织的影响主要考虑四个因素:加热速度、加热的最高温度,
在相等温度以上的停留时间,冷却速度和冷却时间,研究它是研究焊接质量的主要途径,而在工艺措施上,常可采用长段的多层焊合短道多层焊,尤其是短道多层焊对热影响区的组织有以定的改善作用,适于焊接晶粒易长而易淬硬的钢种。

2. 冷却时间100t t 8
385、、t 的各自应用对象,为什么不常用某温度下(如540℃)的
冷却速度?
答:对于一般碳钢和低合金钢常采用相变温度范围800~500℃冷却时间(85t )对冷裂纹倾向较大的钢种,常采用800~300℃的冷却时间8
3t ,各冷却时间的选定要根据不同金属材料做存在的问题来决定
为了方便研究常用某一温度范围内的冷却时间来讨论热影响组织性能的变化,而某个温度下 比如540℃则为一个时刻即冷却至540℃时瞬时冷却速度 和组织性能。

故不常用某以温度下的冷却速度,对于一般低合金钢来讲,主要研究热影响区溶合线附近冷却过程中540℃时瞬时冷却速度
3. 低合金钢焊接时,HAZ 粗晶区奥氏体的均质化程度对冷却时变相有何影响? 答:奥氏体的均质化过程为扩散过程,因此焊接时焊接速度快和相变以上停留时间短都不利于扩散过程的进行,从而均质化过程差而 影响到冷却时间的组织相变,低合金钢在焊接条件下的CCT 曲线比热处理条件下的曲线向做移动,也就是在同样冷却速度下焊接时比热处理的淬硬倾向小,例如冷却速度为36s C / 时可得到100%的马氏体,在焊接时由于家人速度快,高温停留时间短
使合金元素不能充分溶解在奥氏体内,奥氏体均质化过成差,使相变组织差。

4.焊接条件下组织转变与热处理条件下组织转变有何不同?
答:焊接条件下的组织转变和热处理条件下的组织转变,从基本原理来讲是一致的,但是焊接本身有5个特点:1、加热温度高2、加热速度高3、高温停留时间短4、自然条件下连续冷却,5、局部加热。

如在加热时,由于加热速度很快,被焊金属的A C1和A C3温度提高,由珠光体、铁素体变为奥氏体的过程是扩散性重结晶过程需要有孕育期,在加热条件下来不及扩散所需的孕育期必然会引起相变温度升高,对于45*钢,在相同的冷却速度下,焊接时比热处理的淬硬倾向答,而对于40Cr 钢,同样的冷却速度下,焊接时比热处理的淬硬倾向小。

5. 在相同条件下焊接45*钢和40Cr 钢,哪以中钢的近缝区淬硬倾向大?为什么? 答:在相同条件下,40Cr 的淬硬大,根据金属学原理可知,碳化物合金元素(如Cr 、Mo 、Ti 、Nb 等)只有他们充分溶解在奥氏体的内部才会增加奥氏体的稳定性(既增加淬硬倾向)在焊接条件下,由于速度快,高温停留时间短,导致这些合金元素不能充分溶解造成淬硬倾向不含碳化物合金元素的钢如45钢,以方面不存在碳化物的溶解过程,另一方面近缝区组织易粗化,想比较之下催因倾向要小于40Cr 钢例如:40Cr 钢在36℃可得到100%的马氏体,而45*钢在60℃下也只得到98%的马氏体。

6. 影响焊接HAZ 最大硬度max H 的因素是什么?怎样利用max H 来判断HAZ 的组织和性能?它有什么优缺点?
答:影响焊接HAZ 最大硬度max H 的因素是含碳量、合金元素及冷却条件等,max H 越大,则热影响区的淬硬越大,韧性越低,抗裂能力低。

7. 焊接HAZ 的脆化有几种?如何防止?
答:焊接热影响区的脆化有多种类型,如粗晶脆化,析出脆化,组织脆化,热应变时效脆化,氢催化及石墨脆化等。

①粗晶脆化:晶粒长大受多种因素影响其中钢的化学成分,组织状态和加热温度及时间影响最大,若钢中含有碳氮化物的合金元素就会阻碍晶界迁移而有效的阻止晶粒长大,热影响区的粗晶脆化是在化学成分、组织状态不均匀的非平衡条件下形成的,而防止条件也就更加复杂,需要综合部同钢种等多方面考虑
②组织脆化:它是由于HAZ出现脆硬组织造成的,根据被焊钢种的不同和韩
姐冷却条件不同在HAZ可能出现不同的脆性组织。

如M-A组元脆化,析出脆化和遗传脆化。

对于一般低碳钢来说,,由于焊接HAZ出现低碳马氏体和下贝氏体反而能够提高抗脆性能力,而高碳钢则易出现栾晶马氏体,因此焊接含碳较高的钢时,应采用较高的预热温度、焊后热处理等;
实践证明低温回火(<250℃)可以有助于M-A组元分解改善韧性,中温回火(450-500℃)的改善效果更显著;在焊接时保证化学、物理性质的均匀性能有效的防止脆化。

当时效时间进一步增长时,新的析出物减少,原有的析出物进一步聚集,使析出物之间的距离增大使位错运动恢复从而脆化减弱
③时效脆化:可分为静应变时效脆化和动应变时效脆化,热应变时效脆化多发生在低碳钢和碳锰低合金钢的
Ar以下的热影响区,当钢中含有Cr、V、Mo、
1
AL等碳氮化合物的元素可以降低脆化倾向焊接时适当提高溶合区的转变温度VTrs也可以有效的减轻脆化倾向。

④氢脆:是在室温下使钢的塑性严重下降的现象焊缝经去氢处理可是塑性恢复。

8. 何为HAZ的热应变时效脆化?在焊接工艺上如何防止?
答:在制造焊接结构的过程中,不可避免的要进行各种加工程序,如下料,剪切,弯曲变形,气割矫形,锤击和其他热加工程序,由于这些加工引起的局部变形,塑性变形对焊接热影响区有很大的影响,有此而引起的脆化成为热应变时效脆化,在钢中加入Mo等元素可以阻碍杂志元素在晶界处偏聚或者采用A1-A3亚温淬火的方法。

9. 碳调质钢焊接HAZ软化的机制?应该如何改善和控制?
答:焊接调质钢时,HAZ软化程度与母材焊前热处理状态有关,母材焊前调质处理的回火温度越低,则焊后软化程度越严重大量实验证明HAZ软化中最明显的部分是在A1-A3之间,因为处于不完全淬火区的奥氏体远为达到平衡,铁素体和碳化物物也未充分溶解,故冷却后造成该区的强度和硬度均较低,焊前母材强度越大,则焊后软化程度越大,应指出,焊接接头中,软化也只是很窄的一层,并处于强体间,变力时会产生应变强化的效应。

适当提高焊前调制处理的回火温度,可一定程度的改善软化现象,另外,采用不同的焊接方法和控制线性能量也会影响软化。

10.焊接低碳调质钢()%
<
c和中碳调质钢,在选择焊接线性能量时应遵循什么
18
.0
原则?
答:中碳调质钢焊接时,线性能量应控制在合理范围内,线性能量过大时,会使焊接热影响区的晶粒粗化,形成粗大的铁素体,甚至出现魏氏组织,对韧性不利,当线性能量国过小时,haz中会出现淬硬组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