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单元第三章第一节《生命的起源》(教案)
生命的起源

八年级生物导学案班级:姓名:教学内容:第六单元第三章第一节生命的起源备课人:王倩授课时间:总课时数:学习目标:知识与技能:1、关注研究生命起源的几种重要学说或假说的主要观点和证据。
2、观察米勒的模拟实验,预测产生的有机小分子类别。
3、描述生命起源的过程,激发学生对生命科学发展的关注和兴趣。
过程与方法:通过探讨生命的起源,培养学生想象、分析和推理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同生命的物质性,生物起源于非生物。
重点和难点:1、描述生命起源的过程2、探讨生命起源的化学进化过程的可能性;形成生物进化的基本观点。
学习过程:一、课前准备:我们生活的地球,万物生灵,丰富多彩。
而地球的最初模样是什么样的呢?观看原始地球模拟图片,分析地球最初有生物的生存吗?二、学生自学原始地球概况1、原始地球的主要景象是:2、原始大气的成分主要有、、和,与现在的大气相比没有。
3、由此推断出地球最初是(有、没有)生物的。
因此得出结论起源于。
三、合作交流:关于生命起源的争论和学说有哪些?你认为这些说法都科学合理吗?为什么?你认为比较合理的解释是哪种说法?四、精讲释疑:1、原始生命的产生需要哪些条件?2、原始海洋在生命的起源中起了什么作用?3、描述生命起源的过程;图解:原始大气 简单(( )原始单细胞生物( )4、讲解米勒模拟实验,探究原始生命的起源。
五、拓展延伸:1、科学家米勒是( )A 、法国人 B 、美国人 C 、英国人 D 、德国人2、关于原始大气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 、由火山喷发形成B 、不含氧C 、由水蒸气、氨、甲烷等组成D 、温度比现在的大气温度要低3、地球上最早的生命诞生于( )A 、温泉B 、岩层C 、原始大气D 、原始海洋4、原始生命是在原始海洋中诞生的,主要原因是( )A 、水中有氧B 、许多生化反应离不开水C 、水是营养物质D 、水是生物体的组成成分5、米勒的实验为下列哪一项事实提供了证据?( )A 原始大气中没有氧气和硫化氢B 原始大气的主要成分是甲烷、氨气C 原始地球条件下可产生氨基酸D 原始海洋是原始生命诞生的摇篮6、原始生命产生的条件是:①臭氧层的出现 ②高温 ③原始海洋 ④原始大气 ⑤紫外线 ⑥雷电 ⑦氧气A 、②③④⑤⑥B 、①②③④⑤C 、①②③D 、③④⑤⑥⑦ 高温、紫外 地球降温与水蒸气。
生命的起源初中生物教案

生命的起源初中生物教案
目标:学生能够理解生命的起源理论,了解不同的假说和证据,并能够分析这些证据并表
达自己的看法。
教学目标:
1. 了解不同的生命起源理论;
2. 掌握重要的生命起源证据;
3. 能够分析生命起源理论的优缺点,形成自己的观点。
教学内容:
1. 生命的起源理论:进化论、创世论、化学进化论等;
2. 生命起源的证据:化石记录、分子生物学证据等;
3. 生命起源理论的争议和讨论。
教学过程:
1. 导入:教师以问题引导:生命是如何起源的?引起学生思考。
2. 教学:教师简要介绍不同的生命起源理论,并引导学生讨论各自的看法。
3. 活动:学生小组合作,通过资料搜索和讨论,研究生命起源的证据,并展示结果。
4. 总结:教师总结生命起源的理论和证据,并帮助学生评价各种理论的优缺点。
5. 提出问题: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你认为哪种生命起源理论更具说服力?为什么?教学评价:
1. 学生小组展示和互动评价;
2. 讨论中表达思考和观点;
3. 作业:写一篇文章,分析自己对生命起源理论的看法并陈述理由。
扩展活动:
1. 生命起源实验:模拟原生生物的实验;
2. 参观科学博物馆,了解更多的生命起源证据;
3. 小组辩论:辩论不同的生命起源理论。
教学资源:
1. 课本资料;
2. 网络资源;
3. 科学实验器材。
初中生物生命的起源教案

初中生物生命的起源教案教学内容:生物生命的 important tag 起源教学目标:1. 了解生命起源的重要理论和实验;2. 掌握地球上生命起源的基本情况;3. 培养学生对生命起源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
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掌握生命起源的几种理论和实验,了解它们的意义和贡献;难点:理解和运用演化论、生命起源实验等概念。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不同的生物体形态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生命是如何 hands-on 起源的?生命是如何演化而来的?二、呈现(15分钟)1. 介绍生命起源的主要理论:生命的 panspermia 学说、诸如原始元细胞或 AM Couple 有生命之母说等;2. 简单介绍米勒—tag赫里克实验,以及后续的理喜敦生命起源实验,让学生了解实如铁流一样的背景和意义。
三、探究(25分钟)1. 讨论生命起源理论中的优势和局限性,引导学生学会用科学观点对待问题;2. 小组探究生命起源的实验设计,让学生merging engaged 进入科学实验的过程中;3. 小组汇报实验设计方案,大家评论讨论。
四、总结(5分钟)引导学生回顾今天的学习内容,总结生命起源的主要理论和实验,明确学习目标。
五、查询、扩展(10分钟)学生 Google 进化论、细胞起源等相关概念,并写一份总结性的手记,拓展了解。
六、作业布置(5分钟)1. 预习地球上其他生命体的展示,分享感悟;2. 设计一二一个具有生命特征的“星球生物”,陈述其特点、生存环境和器官功能。
教学反馈:通过作业、总结和下次课程初步展示大家的作品,引导学生更深入地掌握生命的 tag 起源理论和实验脱手,激发其对生命起源的探究兴趣。
生命的起源-北京版八年级生物上册教案

生命的起源-北京版八年级生物上册教案一、教学目标
•了解生命的起源概念和研究历程;
•掌握基本的生命起源理论(化学进化论和生命始源论);
•体验实验探究生命起源的过程;
•培养科学思维和动手能力。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
•生命的起源概念和研究历程;
•化学进化论和生命始源论基本理论;
•实验探究生命起源的过程。
教学难点:
•化学进化论和生命始源论的对比和理解;
•生命起源实验的过程和结果的解读。
三、教学内容及过程
1. 生命起源概念和研究历程
•PPT呈现生命起源概念和研究历程;
•授课讲解,掌握基本知识点。
2. 化学进化论和生命始源论
•PPT呈现化学进化论和生命始源论基本理论;
•授课讲解,理解两种理论的理论基础。
3. 实验探究生命起源的过程
•实验前介绍实验材料和步骤;
•学生自行进行实验并记录实验过程和结果;
•讲解实验原理和结果。
四、教学方式
•PPT演示+互动讨论;
•通过实验探究、小组合作学习等方式,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科学思维。
五、教学时间
•本节课上课时间为2课时。
六、教学评价
•总结生命起源概念和研究历程、化学进化论和生命始源论的主要内容;•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和解释;
•以小组形式提交实验报告,分析实验现象和结果。
七、作业布置
•阅读相关文献资料,了解更多生命起源的科学研究成果;
•选一个实验探究生命起源的过程,自行进行实验,并提交实验报告。
生命起源教案

课 题
第三章生物的进化第一节地球上生命的起源
授课教师
抚顺二十三中学 关丽
授课时间
08.4.17
教
学
目
标
知识与技能:描述生命起源过程;了解生命起源的不同观点;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对各种资料分析使学生掌握运用证据和逻辑做出推测的技能。
过程与方法:在学习过程中,运用比较,验证的方法,注重运用证据和逻辑进行推理的方法,来了解各假说的观点。
神创论自然学说化学起源说宇生说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对生命起源问题的探讨,培养学生求新和敢于怀疑的品质,激发学生对生命科学发展的关注和兴趣,从而珍惜生命,关注健康。
重点
生命起源的不同观点,化学起源学说
难点
化学起源学说
课前准备
教师:查找有关资料,制作多媒体课件。学生:收集相关资料
教学方法
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归纳总结
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培养学生运用已有知识分析解释客观事实的能力
案
时间:2008年4月17日
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得出结论
拓展延伸
强化主题
情感升华
三、宇生说
四、化学起源说
生命起源于非生命物质
视频资料
出示图片质疑
播放新闻报导
提供资料
1、原始地球想像图
2、米勒实验装置
引导、指导
评价
播放视频
质疑:现在地球的环境还能形成最原始的生命吗?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提取储备
引出观点
科学论证
合作探究
第三章生物的进化
第一节
生命的起源教案初中生物

生命的起源教案初中生物
年级:初中
教案标题:生命的起源
教学目标:
1. 了解地球上生命的起源及其演化过程。
2. 掌握生命起源的几种理论。
3. 讨论生命的起源对生物学研究的影响。
教学重点:
1. 生命的起源及其演化过程。
2. 生命起源的几种理论。
教学难点:
1. 探讨生命的起源的复杂性。
教学准备:
1. 准备PPT演示文稿。
2. 生命起源的几种理论的资料。
教学过程:
一、导入(5分钟)
教师简要介绍生命的起源是一个古老而神秘的问题,引入本节课的主题。
二、分享观点(15分钟)
1. 讨论生命的起源的几种理论,如生命泡说、原核生命说、共生说等。
2. 让学生分享自己对生命起源的看法,并就不同理论进行讨论。
三、PPT讲解(15分钟)
教师通过PPT演示,介绍生命起源的几种理论及其证据,帮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生命的起源。
四、小组讨论(15分钟)
学生分成小组,根据所学知识,讨论并总结生命的起源对生物学研究的影响。
五、总结(5分钟)
教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并提出未来的学习任务和思考问题。
教学延伸:
1. 学生可进行更深入的研究,探讨生命的起源在今后的生物研究中的意义。
2. 可探讨生命起源的新理论及其研究进展。
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对生命的起源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增加了对生命的敬畏和好奇心,也激发了对生物学研究的兴趣和热情。
幼儿园生命的起源教案

幼儿园生命的起源教案教案主题:幼儿园生命的起源教学目标:1. 能够理解生命的起源,并认识人类与其他生物的区别。
2. 能够通过亲身体验、观察和实验等方式初步了解生物的基本特征、分类、繁殖等。
3. 能够通过学习实践,培养爱护生命的意识,发展探索科学的兴趣。
教学内容:1. 什么是生命?2. 人类与其他生物的不同。
3. 生物的基本特征。
4. 生物的分类。
5. 生物的繁殖方式。
教学策略:1. 启发式教学2. 问题解决法3. 观察法4. 实验法教学资源:1. 《生命的起源》绘本2. 电脑、投影仪、PPT3. 实验器材:分别放一些豆子、米饭、玉米、花生入不同的杯中。
教学过程:一、导入(10分钟)1. 通过展示图片和视频引起幼儿们对生命的认知和好奇心。
2. 引导幼儿们关注自己和身边的各种生物,问:你们身边有哪些生物?它们和我们有什么不同?3. 出示绘本《生命的起源》问:你们知道书名的意思吗?生命从哪里来的?二、探究(25分钟)1. 通过启发性问题让幼儿们自主思考:什么是生命?我们怎样才能知道一种物体有没有生命?2. 通过实验让幼儿们了解“生命”的特点,引导幼儿们观察、探究并发言,实验结果呈现出来时,引导幼儿们描述出每种食物的变化,帮助幼儿们理解干粮发芽与其他物质的不同之处。
3. 教师通过多媒体展示各种生物的图片,引导幼儿们鉴别它们的共同特征和不同之处,并带领幼儿们认识并了解生物的分类。
三、总结与归纳(15分钟)1. 通过展示实验结果让幼儿们回顾刚刚的实验内容,总结出“生命”的基本特点。
2. 教师提问:干粮为什么会发芽?如何让植物长得更健康?并得到幼儿们的解答。
3. 引导幼儿们学习生命的分类。
四、评价(5分钟)1. 通过教师评价和幼儿们自评的方式,评价幼儿对于生命的观念有没有变化?认知水平是否提升?探究能力是否增强?五、课后拓展1. 自然观察:干粮发芽后的变化,植物生长的周期和方式等。
2. 课外阅读:《奇妙的植物》,《春蚕秋蝉》,《动物世界》等。
生命的起源教案

生命的起源教案教案一课程名称:生命的起源教时安排:2节课教学目标:1. 理解生命的起源是如何形成的;2. 掌握一些重要的生命起源理论;3. 认识生命起源的关键环境条件。
教学内容与方法:第一节课:1. 导入(5分钟):- 引入学生对生命起源的问题,让他们思考并谈谈他们对生命起源的理解;- 引入生命科学的基本概念,如细胞、遗传等。
2. 了解进化论(15分钟):- 介绍达尔文的进化论,解释物种适应和适者生存的概念; - 介绍一些进化的证据,如化石记录、共同祖先等。
3. 讨论最早的生命形式(20分钟):- 简要介绍原核生物与真核生物的区别;- 分组讨论最早的生命形式是原核生物还是真核生物,并理由支持自己的观点。
4. 认识重要的生命起源理论(15分钟):- 介绍现已有的主要生命起源理论,如化学进化理论、RNA 世界假说等;- 引导学生了解这些理论的基本原理和实验依据。
5. 总结(5分钟):- 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生命起源研究的重要性和复杂性。
第二节课:1. 复习(5分钟):- 复习上节课介绍的生命起源理论和关键概念。
2. 认识关键环境条件(15分钟):- 介绍关键环境条件对生命起源的影响,如水、温度、化学成分等;- 引导学生思考这些条件对生命起源的重要性,以及它们如何相互作用。
3. 阐述自然选择的作用(20分钟):- 讲解自然选择的概念和原理;- 引导学生思考自然选择在生命起源过程中的作用,并举例说明。
4. 探索生命起源的未知(15分钟):- 引入一些目前尚未解答的生命起源问题,如生命起源地点、第一次遗传机制的形成等;- 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想法和假设来解答这些未知问题。
5. 总结与讨论(5分钟):- 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鼓励学生在小组内讨论和分享自己的思考。
教学辅助与评估:1. 使用多媒体工具展示相关图片、视频和实验结果,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生命起源的过程;2. 利用小组讨论、问题解答等方式评估学生对生命起源概念的理解和对问题的思考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生命的起源》教案【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描绘生命起源的主要过程。
(2)举例说出生命起源的实验证据。
2.过程与方法(1)通过解释米勒实验的设计原理及结果,培养学生进行分析和推理的能力。
(2)通过指导学生归纳生命起源的进化顺序,培养学生分析综合的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1)通过了解生命起源化学进化的过程,渗透生命物质变化发展的量变和质变的辩证统一观点。
(2)通过了解我国探索生命起源所取得的成就,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教学重点】1.生命起源的化学进化过程。
【教学难点】解释米勒实验和描述生命起源的化学进化过程。
【教学方法】分析法、讨论法、讲解法【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当我们仰望星空的时候,你有没有想过,遥远的宇宙空间有类似我们人类的生命吗?地球上最早的生命是从哪里来的?今天,我们就一起探究一下《生命的起源》。
二、新知导学(一)生命起源的几种假说师:关于生命的起源,我们不能亲自观察,难以得到直接的证据。
因此,关于生命的起源可以通过有关的研究进行科学推测。
什么样的推测才是科学的呢?生:各抒己见。
师:科学的推测不是凭空想象,需要确凿的证据,不仅要有严密的逻辑,还需要丰富的联想和想象。
那么关于生命的起源,你们都知道哪些观点呢?生:根据自己的知识发表意见。
师:关于生命的起源,可以归结为以下几种观点:神创论、自然发生说、宇生论和化学进化说。
师:神创论的观点是什么?生:地球上一切生命都来自神的创造。
比如女娲造人、上帝造人等。
师:神创论认为,生命是神创造的,但没这种观点毫无科学道理。
自然发生说,认为生命是从无生命的自然物质自然发生的。
比如谷堆里能生出老鼠。
但在19世纪60年代,法国生物学家巴斯德进行了著名的“鹅颈瓶”实验,推翻了这个说法。
让我们一起来观察一下他的实验装置。
(展示图片)他把肉汤灌进两个烧瓶里,第一个烧瓶就是普通的烧瓶,瓶口竖直朝上;而第二个烧瓶,瓶颈弯曲成天鹅颈一样的曲颈瓶。
然后把肉汤煮沸、冷却。
两个瓶子都没有用塞子塞住瓶口,而是敞开着,外界的空气可以畅通无阻地与肉汤表面接触。
他将两个烧瓶放置一边。
过了三天,第一个烧瓶里就出现了微生物,第二个烧瓶里却没有。
他把第二个瓶子继续放下去:一个月、两个月,一年、两年……直至四年后,曲颈瓶里的肉汤仍然清澈透明,没有变质和产生微生物。
根据实验结果,你有什么结论吗?生:(观察并讨论)证明了使食品变质的物质来自于空气中,而不是自然发生的。
师:宇生论认为地球上的初始生命来自宇宙。
但在陨石中检测出氨基酸只能证明宇宙空间存在有机物,却无法证明地球上的生命来自于天外。
科学家经过大量的实验,提出了化学进化说。
他们推测地球上最早的生命是通过化学进化逐渐演化而来的,这也是目前被大多数科学家所认同的观点。
(二)化学进化说师:化学进化说认为最初的生命是由无生命的物质通过化学进化逐渐演化而来的。
这与当时的地球环境条件是分不开的。
当时的地球是什么样的呢?(展示图片)根据图片,你能试着描述出来吗?生:原始地球上有闪电、火山爆发、炽热的大气层,天空中赤日炎炎,电闪雷鸣,地面上火山喷发,熔岩横溢。
一切元素都呈气体状态,不存在生命……师(补充):原始地球大约形成于46亿年前,科学家们根据火山喷发出的气体及火星、木星等星球的气体推断,当时的原始大气中有甲烷、氢气、氨、水蒸气等。
想一想:地球上原始大气的成分与现在大气成分有什么区别?生:原始大气成分没有氧气,现在的大气成分有氧气。
师:有科学家推测,当时的原始地球为生命的产生创造了条件。
那么,原始地球为生命的产生创造了哪些条件呢?生:原始大气、原始海洋、宇宙射线等条件。
师:(补充)原始地球为生命的产生提供了三方面的条件:物质条件即原始大气;场所条件即原始海洋;能量条件即宇宙射线、紫外线、闪电等。
科学家推测,正是在这种条件下,产生了原始生命。
这种推测能否用实验来证明呢?生:可以。
师:如果能证明,在实验方法上应该注意什么?生:要模拟原始地球的环境条件,才有可能证实上述推测。
师:1953年,美国芝加哥大学一个年仅23岁的年轻研究生米勒,在试管中模拟原始大气的成分,进行了著名的米勒实验。
让我们一起来观察米勒的模拟实验装置图。
(展示图片)请同学们观察装置图并阅读教材P51-52内容,讨论下面的问题:1.烧瓶中的沸水代表的是什么?2.其上部的球形空间里模拟的是什么?有哪些成分?3.正负电极模拟的是什么?4.冷却水的过程模拟的是什么过程?5.米勒的实验合成了哪种物质?生:(思考讨论后明确)1.沸水代表的是原始海洋。
2.球形空间里有氢气、氨气、甲烷和水蒸气等,模拟原始大气。
3.正负电极模拟能量条件即原始天空的闪电。
4.冷却水的过程模拟的是降雨过程。
5.合成了小分子有机物——氨基酸。
师:米勒的实验能够证明什么?生:从无机小分子物质形成有机小分子物质,在原始地球条件下完全可能实现。
师:(边总结边讲解)科学家推测:在原始地球的环境条件下,原始大气包括了水蒸气、甲烷、氢、氨等在自然条件的长期作用下,形成了氨基酸等许多简单的有机物,后来地球温度逐渐降低,原始大气中的水蒸气凝结成雨水落到地上,逐渐进入湖泊、河流,最终汇集到原始海洋中,有机物的相互作用逐渐形成了原始生命。
这个过程归纳为三个阶段,你能总结出来吗?生:原始生命的产生分为三个阶段:(1)简单的无机小分子合成简单的有机小分子;(2)简单的有机小分子聚合成有机大分子;(3)有机大分子形成原始生命。
师:每一个阶段形成的场所在哪里?生:第一阶段,有机小分子的形成在原始大气;第二阶段有机大分子的形成在原始海洋;第三阶段生命的产生也在原始海洋。
师:米勒的实验能不能证明原始地球上可以产生原始生命?生:不能。
米勒的实验只能证明第一个阶段。
师:是的,其他两个阶段还只是推测。
那么原始生命的特征是什么呢?生:生命的基本特征是能从外界获得营养物质并排出代谢废物;能对外界刺激做出反应;能生长和繁殖;能遗传和变异。
师:在米勒身上你能学到什么?生:各抒己见。
(三)化学进化说的其他证据师:除了米勒的模拟实验,还有哪些证据支持了化学进化说?生:(阅读教材)1.科学家在“热泉水口”的水热环境中,合成了氨基酸等有机小分子物质。
2.我国科学工作者合成了牛胰岛素和核苷酸。
拓展延伸:什么是“黑烟囱”呢?“黑烟囱”是指海底富含硫化物的高温热液活动区,因热液喷出时形似“黑烟”而得名。
喷溢海底热泉的出口,由于物理和化学条件的改变,含有多种金属元素的矿物在海底沉淀下来,尤其是喷溢口的周围连续沉淀,不断加高,形成了一种烟囱状的地貌,叫做黑烟囱。
师:科学家在“热泉水口”的水热环境中,合成了氨基酸等有机小分子物质。
说明了什么?生:生命的起源可能与热泉生态系统有关。
师:牛胰岛素和核酸的合成说明了什么?生:生物小分子氨基酸、核苷酸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合成有机物大分子蛋白质和核酸。
师:通过今天的学习,你对生命的起源有什么看法?生:生命起源于非生命物质,但由非生命物质形成原始生命还只是推测。
师:在现有地球条件下,还能形成生命吗?生:不会再形成原始的生命了。
因为不存在原始生命形成时所需要的环境条件,如原始大气、高温、持续不断的雷电等。
另外,现在海洋成分也发生了变化。
三、课堂小结1.关于生命的起源,人们普遍接受的化学进化说。
2.生命产生的过程大致分为三个阶段:(1)简单的无机小分子合成简单的有机小分子(2)简单的有机小分子聚合成有机大分子(3)有机大分子形成原始生命。
四、课堂练习1.在生命起源的研究中,下列各阶段已经得到了科学实验证实的是(A )A.从无机小分子物质生成有机小分子物质B.从有机小分子物质形成有机大分子物质C.从有机大分子物质演变为原始生命D.从原始生命发展为单细胞生物2.下列生命起源的叙述中。
不正确的是(B )A. 生命起源于非生命物质B. 生命起源于原始陆地C. 原始大气的主要成分是水蒸气、氨、甲烷等D. 现代地球上不可能再形成原始生命【板书设计】1.关于生命的起源,人们普遍接受的化学进化说。
2. 生命产生的过程:原始大气(水蒸气、甲烷、氢等)有机小分子物质(氨基酸等)有机大分子(蛋白质、核酸)等原始生命(生长、繁殖、遗传)【教学反思】关于生命的起源,教材提出了四种观点,由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去判断,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关于化学进化说,本课教材提供了较为丰富而且内容较新的证据,包括米勒模拟无机小分子演变为有机小分子阶段和我国合成胰岛素及核苷酸。
这样的介绍给了学生一个广阔的视野,需要老师注意的是将科学推测贯穿在教学的始终,可以将它们有机联系在一起,做到“形散而神不散”。
这样可以初步训练学生的逻辑思维、联想能力和想像力。
至于学生认同哪一种学说,这倒是不重要的,重要的是学生明确的认识到科学的推测要有确凿的证据,凭空想象是站不住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