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加快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加快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加快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一、信息化的国际背景和国内环境分析

(一)国际背景

1、国际经济呈现一体化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

全球经济的激战规则,国家和地区经济纳入全球的格局之中,在这一格局中,按照产业发展全球化序列为特征的国际分工架构正在形成五个层面。处于这一分工架构最上层的是新技术、新产品研制国,第二层是核心部件生产国,第三层是附件生产及加工国,第四层是资源供给国,最底层是产品销售国。

谁处于架构的上层,谁就能收获大利,反之就只能赚别人的零头钱。当前所有的国家都在这一架构之中,不可能到国际分工之外去寻求自己的利益。

以信息产品制造为例,美国既是新技术、新产品的研制国,又是核心部件的生产国。计算机核心部件SPV中央处理器的研制生产,英特尔公司处于垄断地位,而微软公司在软件生产上亦处于垄断地位,产品利润率在35%左右。

台湾、日本、欧洲等国处于第两个层面,主要生产主版等附件,利润率在15—20%之间。

我国在计算机个人电脑生产上处于第叁个层面,主要是加工、装配与销售等,利润率在 5—8%之间。我们只赚了美国的零头。

早在80年代中期,美国就已经意识到以信息化为主的高新技术产业对美国经济的重要性和迫切性,从那时起,美国就开始大规模调整产业结构,并集中力量研究开发以信息技术为主要内容的高新技术。目前信息技术已成为美国经济增长的重要源泉,传统产业逐步衰退,新兴的信息技术产业迅速发展,增长方式由资源消费型转为知识型和技术型,实现了物质经济向信息经济的转变。

美国信息技术及其产业化发展大大提高了社会劳动生产率,节约了人力劳动。(70年代机械与人力的工作量之比为10:1,计算机与人工处理的效益之比为50:1)。1982年美国200万台计算机每年能完成4000亿人的工作任务。 1993年—1995年美国企业运用信息技术获得的收益是全部企业利润的75%。1996年,以信息技术为核心的高新技术产业占CDP的 33%,信息产业成为排在汽车、建筑、钢铁工业之前的第一大产业,成为美国新的最大的支柱产业,并成为美国经济新的增长点。

信息技术及其产业化的快速发展改变了战后美国经济的周期特征,实现了经济发展的高增长低膨胀与低失业率。信息产业作为第三产业具有产业关联度大、容纳劳动力多的特点,不仅拓宽了产业,而且增加了就业领域。正是由于美国对信息产业发展的超前重视,使得美国在信息产业的发展方面占尽先机。在90年代中期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发展普遍低迷的时候,美国经济一枝独秀,保持了从1991年3月走出衰退恢复增长以来连续10年的持续增长。可以说,信息技术带动了美国经济的持续增长,为信息高速公路提供了技术支撑,为

21世纪美国保持经济增长与竞争优势创造了条件。

据美国中统科技政策办公室报告:美国在 27个“关键技术”领域处于领先地位,与日本相比在10个领域大大领先,11个领域居优势地位,6个领域大致相当;与欧洲相比,有一个领域大大领先,18个领域有优势,7个领域不相上下。

从美国发展信息产业的情况可以看出,信息化对促进经济增长,提高国家与地区的竞争实力等方面都起着积极的作用。

2、管理信息化、市场营销网络化是世界经济发展的大趋势。

信息和网络不仅是重要的战略资源,也是最重要的竞争方式和竞争手段。

从管理信息化来看,一是产品生产过程信息化,包括计算机辅助设计(CAD)、计算机辅助制造(CAM)、计算机辅助工艺编制 (CAPP),也就是说从产品的设计、工艺编制到制造过程全部数字化。二是过程信息化,包括办公自动化(OA)、材料需求计划(MRP)、企业资源计划(ERP)、MIS、决策支持系统 (DSS)、专家系统(E5)等。三是柔性制造系统 (FRP)、数据政府(NC)和加工中心(MC)。四是检验(CAI)、测试(CAT)、质量控制的信息化。五是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CIMS)。六是互联网和内部网相互连接形成一个网络系统。

从市场营销网络化来看,在信息化发展的大背景下,物质资源的重要性已让位于信息资源,谁拥有准确、及时、可靠、全面的信息,谁就占有市场的主动权。市场和销售的网络化是不可逆转的大趋势,

全球大公司在世界各地都有自己的信息采集员。

3、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信息化差距在逐年拉大。

在信息化建设当中,“数字鸿沟”,即对信息技术的掌握和使用的差距现象是普遍存在的,但在发展中国家和弱势群体则更为突出。

目前,世界性的大型数据在全球有近3000个,其中70%设在美国,在互联网上频频访问的也主要是美国等发达国家的站点,世界最大站点的前几位都在美国。这种现象引起了世界许多国家的警惕。法国总统希拉克说:“当今世界正面临着单一文化的威胁,这是一种新形式的殖民主义”。

目前,我国因特网的用户已超过2000万,但网上信息流的进出口逆差达到6倍以上。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网上信息流进出口逆差对社会潜在和深远的影响。毫无疑问,全球信息化环境给我们带来了强大的冲击和挑战。

1995年到2000年,中美互联网发展差距在急剧扩大。1995年底,美国网民数量为600多万人,2000年7月达到1.37亿人,占全美总人口的一半。1995年底,中国网民的数量为8万人,2000年实际数量为1000万人左右。按照以上数据,1995年底中美网民绝对数量相差 592万人,2000年则相差1.27亿人,差额扩大了21倍多。

“数字鸿沟”在很大程度上源于对信息化的认识和投入程度的差距。国民经济信息化投入1999年中美相差45倍,1994年—2000年,美国经济增长的1/3归功于信息产业。社会信息化程度中国已经落

后美国40年,根据信息化指数测算,1985年中国的信息化指数为37.88,2000年约为145.3,而美国1965年为 242.9,1977年为1006.9。中国的社会信息化程度仅仅处在美国60年代的水平。

(二)国内环境

1、中国正把推进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放在优先的战略位置。

2001年,人类迈入了一个崭新的世纪。新的100年里,中国面临的首要任务是积极推进现代化建设。在这一世纪,中国的发展将不可避免的遭遇来自各方位的挑战,加速推进国家信息化建设就是挑战之一。在以产品品种和个性化需求为指标的信息化社会里,工业社会和后工业社会的生产和管理方式将在以信息业为核心的新兴产业的影响下发生革命性变革。

世纪之初大力推进信息化建设,和新中国成立初期大力推进工业化一样,具有同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意义。目前,我国信息化水平只是发达国家的2%,离现代化的要求还很远。迅速推进国民经济和整个社会信息化程度是一个极为重要的任务。

基于以下三个判断,我国十五规划明确提出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实现国民经济的跨越式发展。第一个判断是感觉到已经发生的信息技术革命是一个结构现象,不是周期现象。第二个判断是,信息化可能给我们带来一次新的发展机遇,特别是利用国际分工洗牌这样一个大的背景,我们有可能重新获得国际竞争力。第三个判断是信息化建设可能更现实,发展互联网经济对推动改革、对调整结构有很大的作用。

2、我国信息化发展呈现六大新的特点。

一是对信息化的理解已经出现重大飞跃。无论是经济界还是决策部门,对信息化的理解都跳出了技术层面的认知层次,把信息化与国家竞争力、结构调整和体制创新统一起来。

二是发展路径日益明确。信息化的着眼点在于改造传统产业,而不是“一枝独秀”。随着产业的调整和网络泡沫的破灭,网络经济开始与主流经济对接,并日益与传统产业改造相结合。

三是基础设施建设和基本通讯服务领域逐步引入竞争机制,社会资本稳步进入信息基础设施建设领域。与此同时,基本电讯服务引进国际惯例的速度开始加快,价格开始具有弹性。

四是政府信息化取得重要进展。在完善政府网络建设的同时,信息公开化和社会共享程度提高,对改变信息产业的结构调整、促进政务公开和提高社会参与度有着重要作用。

五是信息技术和服务更加注重实效,正走向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相结合的发展道路,电制商务模型和市场需求对接。

六是与信息化相关的社会、经济、安全等命题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重视,“数字鸿沟”问题的讨论逐步深入。

在我国,信息产业发展迅猛,“九五”期间信息产业市场增长速度超过30%,2000年信息产业市场规模超过1.4万亿元,我国信息产业的发展保持了3倍于国民经济的增长速度,产业规模比90年代初扩大了8倍,信息产业已经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但目前仍然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如体制改革尚未到位,垄断现象仍然存在;

电子信息产业结构性矛盾突出,基础软件、集成电路产品严重依赖进口,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电子信息产品较少;高层次的智力资源严重缺乏,创新体系尚未真正建立,创新能力亟待提高;信息资源开发利用滞后,共享程度低,中文信息内容亟待充实提高;网络和信息安全还存在隐患;信息技术应用的广度和深度还不够,信息化和工业化的结合仍不紧密等。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加快信息化建设已成为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进步的一项主要战略任务,我们要抓住机遇,使信息化成为推动工业化的有力武器,变“数字鸿沟”为“数字机遇”。

三、我市信息化建设的现状问题与前景

西部大开发战略是我国面向21世纪的重大战略举措,与此同时包头还肩负着建设经济强市的历史任务。作为信息时代的信息化的发展与建设必将成为西部大开发战略与建设经济强市的重要内容之一,也将是包头在西部大开发中能否走在前列,能否建成经济强市的关键。

因此在当前经济信息化、全球经济一体化及我国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大背景下,要把包头建设成为中西部地区经济强市,必须大力推进信息化建设步伐,提高包头的信息力和科技力水平,增强包头市的综合竞争实力,依托包头雄厚的工业经济基础,发展信息产业,利用信息技术和新知识、新发明改造传统生产技术和传统产业,实现产业信息化,为包头经济强市建设构筑坚强的支点。

近年来,包头市委市政府十分重视信息化建设工作,于1997年9月成立了市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及领导小组办公室,并于2000年

11月,首次组织召开了规模空前的全市信息化工作会议,研究出台了《关于加快信息化建设的决定》,对全市信息化建设进行了总体规划和部署。为加强领导与管理,组建成立了“包头市信息产业办公室”,及时研究出台了《包头市城市信息化系统工程建设管理办法(试行)》、《包头市信息化系统工程建设市场准人管理实施细则(试行)》和《包头市计算机信息系统集成资质管理实施细则(试行)》等管理办法,以规范市场行为,提高工程质量。正在制定的《包头市信息化“十五”规划》是我市首次编制的信息化专项规划,将明确信息化建设的目标与任务,为全市信息化建设提供一个切合实际的超前而又适度的指导框架。今年7月份,在我市成功组织召开了“中国西部信息化建设与管理论坛暨信息产品展览会”,参会地区、人数、参展单位及参观人数创历史新高,营造起浓郁的全社会关注参与信息化建设的社会氛围。

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及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下,我市信息化建设有了长足发展,集中体现在:信息基础设施有所改善;信息网络建设正在加快建设步伐,已建立了中国公用计算机互联网(163)、中国公众多媒体通信网 (169)节点,于2000年6月分别开通了国际互联网包头政府网站及西部数码港,实现了国际互联互通,为我市政务信息化及企业信息化建设奠定了基础。行业信息化系统如金融、税收、民航、铁路、统计等已投入使用;信息化产业已有一定的发展,通信业、软件业、信息设备制造业、信息服务业及信息咨询业都有了一定程度的发展。其中,信息设备制造业已见雏形,全市有近40家

企业从事信息设备制造业,到2000年创增加值5.5亿元,占全市CDP 比重的 2.3%,信息产业以高于全市CDPl5个百分点的速度增长。我市软件业也有较快发展,2001年6月在北京召开的“2001中国国际软件博览会及技术研讨会”上,内蒙古金名计算机系统集成有限公司开发的《西部水资源在农业灌溉中的检测与管理V1.0》应用技术获金奖,内蒙古新联信息产业有限公司开发的《电力调度监控系统V1.1》获创新奖,全市信息化建设呈现良好势头。

2000年10月我市被列为国家信息化试点城市。今年,为加快信息化建设步伐,我市重点组织开展了政府上网工程、企业上网工程、“包头通”公众多媒体信息网建设工程、地下管网建设工程、软件园建设工程。目前,“企业上网工程”正在建设中,已有460余家企业实现上网运行,预计年底500家企业的网站制作将全部完成,并实现上网运行。“政府上网工程”也在积极建设中,全市已有半数以上市直机关和旗县区实现了信息上网。公众多媒体触摸屏“包头通”正在紧张筹建中,年内将在全市投放 30部,并于年底开通。与山东迅通、内蒙地力合作投资2.3亿元的城市地下信息管网建设工程也于今年10月开工建设。2001年9月成立的“包头市软件行业协会”加快了软件园建设工程进度。

虽然我市信息化建设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与发达地区和先进城市相比,包头市的信息化建设工作还存在一定的差距,如信息观念滞后,认识不足,信息化投入低,对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有限,对信息技术的应用欠缺,基础设施建设相对落后,再加上从事信息和计算机人才

相对缺乏,制约了我市信息化建设步伐的进一步加快。

为此,在今后我市信息化建设中我们将突出抓好以下工作:

1、抓紧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工作。在继续作好“政府上网工程”,加快政府网络开发建设的同时,开展城域网的建设工作。在硬件设施建设的基础上,重点作好信息资源的开发和建设工作。围绕为政府服务和面向市场服务,全面提高信息服务水平,特别是针对西部大开发和加入WTO,作好信息收集和发布工作。在资源开发中,抓紧九大数据库的建设,如招商项目数据库、政策法规数据库、商品市场数据库、房地产信息数据库等,不断丰富网上信息资源,稳步推进“电子政务”工程,搭建城域网的基本框架,加紧与国内著名网站的联接。

2、加强用信息技术改造传统产业的工作,积极推进产业信息化和企业信息化建设工作。党的十五届五中全会报告明确提出:“改造和提高传统产业,发展新兴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推进国民经济信息化”。传统产业信息化是企业发展的必然趋势和内在要求,也是我国“十五大”期间信息化建设的工作重点。我市是西部地区欠发达城市,传统产业所占比重高,用信息技术改造和提升传统产业是我市信息化建设的重中之重。因此,应重点推进农业、制造业、金融业和能源交通业的产业信息化工作。从出口外向型企业、支柱企业、大型企业和效益好的企业入手,拓展企业信息化试点工作,以稀土、轻纺、冶金等重点行业为切入点,引导企业将计算机辅助设计(CAD)、计算机辅助制造(CAM)、企业资源管理系统(ERP)、计算机工业控制和质量控制、网络技术等先进技术应用到生产经营中,用信息化推动企业生产经营

管理的现代化。企业的信息系统建设以适应变革为主要目标来确定系统的结构、功能和资源配置。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注意信息系统的发展与企业改革和发展相匹配,将信息系统的开发置于改革的大背景下实施;(2)加强信息资源的基础工作,为企业信息化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3)注重信息系统的动态开发,即注意了解外部环境和用户需求的变化,建立信息齐全、数据准确、适应与跟踪能力强的信息系统。

3、积极稳妥地推进电子商务。由于企业对企业(BtoB)的电子商务占全年网上交易总额的80%以上,远远高于企业对个人(BtoC)和个人对个人(CtoC)的交易总额之和,因此,我市应重点发展DtoB的电子商务,特别是要在我市出口型企业,建立企业上网和开展电子商务的样板示范工程,及时总结,分析效益,作好企业上网的推广和普及工作。大力推进网络技术服务工作的市场化进程,作好计算机和网络应用基础知识的推广和普及工作。抓紧网络人才的培养,大力发展我市的网络工程和软件开发产业,为我市企业上网提供因特网搭建、网页制作、网络应用程序开发等技术支持工作。

4、大力促进社会公众领域的信息化工作。随着政府信息化工作的推进及企业信息化工作的逐步开展,要及时将文教、卫生、社保等关系人民群体日常生活的社会公众服务部门首先实现信息化,将网络专线通人社区,真正实现城市与社会信息化的目标。

总之,伴随着知识经济、全球一体化及我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逐步实施,包头要建立成为中西部地区经济强市,进一步提高信息化认

识,加快信息化建设步伐已成为必然,只要我们转变观念,提高对信息化建设的重视度,以政府信息化为主导,以实现企业信息化为基础,以实现全社会的信息化为目标,一定会使我市的经济强市建设驶入快车道!

加快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讲解学习

加快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人类已走进以信息技术为核心的知识经济时代,信息资源已成为与材料和能源同等重要的战略资源;信息技术正以其广泛的渗透性、无形值价和无与伦比的先进性与传统产业结合;信息产业已发展为世界范围内的朝阳产业和新的经济增长点;信息化已成为推进企业发展的助力器;信息化水平则成为一个企业综合实力的重要标志。因此,世界各国企业界都把加快信息化建设作为自己的发展战略。美国率先提出了“信息高速公路”的建设计划和“数字地球”的概念,从而引发了新一轮经济的快速增长,这些都具体应用到企业界。 一、关于对信息化的认识问题 (一)什么是信息化?怎样来理解和认识信息化的基本含义? 有人说,信息化就是网络化,就是计算机、电脑的普及,这些观点都是片面的、不正确的。信息化是一个过程,与工业化、现代化一样,是一个动态变化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包含三个层面,六大要素。 所谓三个层面,一是信息技术的开发和应用过程,是信息化建设的基础;二是信息资源的开发和利用过程,是信息化建设的核心与关键;三是信息产品制造业不断发展的过程,是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支撑。 这三个层面是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过程,也就是工业社会向信息社会、工业经济的信息经济演化的动态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三个层面是一种互动关系。 所谓六大要素是指信息网络、信息资源、信息技术、信息产业、信息法规环境与信息人才。 这三个层面、六大要素的相互作用过程就构成了信息化的全部内容。就是说信息化就是在经济和社会活动中,通过普遍采用信息技术和电子信息装备,更有效的开发和利用信息资源,推动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使由于利用了信息资源而创造的劳动价值在生产总值中的比重逐步上升直至占主导地

信息化对企业的重要性

信息化对企业的重要性 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资本市场竞争的加剧以及互联网的冲击,使得中国企业的业务模式、市场拓展、管理营运、技术创新、人力资源开发等,都在期待着突破,通过创新和变革带来新的竞争优势。 面对挑战,我们都期望信息技术能成为企业的重要竞争力之一。能显著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继而利用信息技术创新业务模式,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一、信息化能为企业做什么 管理信息化是指企业广泛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开发信息资源,把先进技术、管理理念引入到管理流程中,实现管理自动化,提高企业管理效率和水平,从而促进管理现代化,转换经营机制,建立现代化企业制度,实现有效降低成本,加快技术进步,增强核心竞争力。 信息化的实现,会使企业的生产经营模式发生深刻的变化。对信息的快速反应能力是检验工作效率和竞争力的重要标志,建立企业和部门信息网络,实现信息化既是社会需求,也是企业适应市场,促进自身发展的需要。随着信息化技术的发展和企业改革的不断深入,企业管理方式正在向创新管理转变。为适应企业管理方式的变革,就必须加强管理信息化创新方面的建设。 完整意义上说,企业管理应该是适应外部环境和内部条件的变化,有效整合、配置和利用有限的资源,以实现企业既定目标的动态、创造性的活动。在传统企业管理中,一直把管理理解为通过计划、组织、人事、指挥、控制等各种职能的发挥,保障企业按预定方向、预定规则运行,忽视了创新在管理中的重要地位。这会导致企业管理长期以来半死不活、效率低下的情况。 如今,激烈的竞争使企业必须摒弃以前滞后的管理模式,大胆探索,进行有效的管理创新,以赢得竞争。而信息化建设,将对企业管理创新起到不可忽视和不可替代的作用。 二、信息化管理的创新是企业发展必由之路 1、管理创新,企业发展的内在需求 管理创新要求企业创新贯穿整个管理过程,使管理随着技术、市场以及知识等环境而变化。而且,它还要求整个组织及其成员能不断学习知识、分享知识和利用知识,把创新作为在企业中的主要活动。在知识经济社会中,创新是赢得竞争的根本保证,创新管理是企业未来生产和发展的基础,它能够帮助企业由单项创新向综合创新发展、由个人创新向群体创新发展,从而推动全面创新。 2、信息化管理是解决管理问题的有效措施 信息化管理可以使企业的经营运作透明化,解决生产经营活动不透明,难以监控等

加快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加快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加快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人类已走进以信息技术为核心的知识经济时代,信息资源已成为与材料和能源同等重要的战略资源;信息技术正以其广泛的渗透性、无形值价和无与伦比的先进性与传统产业结合;信息产业已发展为世界范围内的朝阳产业和新的经济增长点;信息化已成为推进企业发展的助力器;信息化水平则成为一个企业综合实力的重要标志。因此,世界各国企业界都把加快信息化建设作为自己的发展战略。美国率先提出了“信息高速公路”的建设计划和“数字地球”的概念,从而引发了新一轮经济的快速增长,这些都具体应用到企业界。 一、关于对信息化的认识问题 (一)什么是信息化?怎样来理解和认识信息化的基本含义? 有人说,信息化就是网络化,就是计算机、电脑的普及,这些观点都是片面的、不正确的。信息化是一个过程,与工业化、现代化一样,是一个动态变化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包含三个层面,六大要素。 所谓三个层面,一是信息技术的开发和应用过程,是信息化建设的基础;二是信息资源的开发和利用过程,是信息化建设的核心与关键;三是信息产品制造业不断发展的过程,是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支撑。 这三个层面是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过程,也就是工业社会向信息社会、工业经济的信息经济演化的动态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三个层面是一种互动关系。 所谓六大要素是指信息网络、信息资源、信息技术、信息产业、信息法规环境与信息人才。

这三个层面、六大要素的相互作用过程就构成了信息化的全部内容。就是说信息化就是在经济和社会活动中,通过普遍采用信息技术和电子信息装备,更有效的开发和利用信息资源,推动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使由于利用了信息资源而创造的劳动价值在生产总值中的比重逐步上升直至占主导地位的过程。 (二)信息化是一次深刻的社会革命。 信息化不仅是一次技术革命,更是一次深刻的认识革命和社会革命。我们从三次革命谈起,人类经历了农业革命与工业革命,知识经济和信息化是第三次革命。 信息革命产生发展于近20年,也就是知识经济时代,它可以控制人与自然的高度和谐。电脑、因特网、信息高速公路、航空航天技术、海洋生物工程、新能源、新材料、纳米技术等在生产生活中广泛应用,使人类社会向着个性化、休闲化方向发展。这一时期是人脑的延伸,是在用一种无形的力量来推动人类社会的进步与发展。 农业社会的基础是农民,工业社会的基础是市民,信息社会的基础是网民。在以网民为基础的信息社会里,人们的行为方式、思想方式甚至社会形态都发生了显著的变化。 从行为方式上说,网络环境的时间和空间有无限的扩充性和多样性。网络时间处于一种无始无终的状态,或者说网络时间的特点是“实时、时时、无时”。用户实时交互、网民时时在线、信息无时不在。北京下班了,巴黎还在工作;巴黎下班了,纽约继续干。3人组成的跨国公司,可以24小时不间断地发挥作用。网络空间是真正的“咫尺

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实现和意义

1、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实现及意义 科学有效的管理是现代企业赖以生存争发展的重要基础。企业管理就是对企业的人、财、物等方面进行有效的管理,使企业的各种资源达到合理有效的配置。企业管理的核心是决策,而决策的过程实际上是对信息掌握的过程。因此,企业管理的本质就是对信息的掌握、控制和有效利用。企业管理信息化是指企业广泛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充分开发信息资源。把先进技术、管理理念和方法引入到管理流程中,实现管理自动化,提高企业管理效率和水平。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我国企业改革的不断深入,企业管理方式正在向创新管理和知识管理转变。为适应新时期企业管理方式的变革,企业必须加强管理信息化建设。企业管理信息化建设是一场革命,在提高企业管理水平,促进管理现代化,转换经营机制,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有效降低成本。加快技术进步,增强市场竞争力,提高经济效益等方面都有着现实和深远的意义。 1企业管理信息化建设的意义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我国企业改革的不断深入,企业管理方式正在向创新管理和知识管理转变。为适应新时期企业管理方式的变革,企业必须加强管理信息化建设。 1.1加强企业管理信息化建设,可以提高企业管理、决策的效率和水平在企业管理信息化过程中,通过建设企业信息系统和采用企业重组理论建设,可以对企业的业务流程和组织机构进行改革和简化,使得信息流动更为顺畅,从而可以提高企业管理决策的效率和水平。 1.2加强企业管理信息化建设,可以提高员工整体素质 企业管理信息化的主要特征是计算机技术广泛而深人的应用。为此。要求企业必须制定严格的操作规程和工作规范,要求对员工进行经常性的培训和教育,使员工逐渐摒弃旧的工作方式,学习掌握先进的操作规程和技术,并按先进的规程进行操作,从而可以提高员工的整体素质。 1.3加强企业管理信息化建设。可以增强对外交流,创造更多的商机 企业信息化工程的实施,特别是Intranet和Extranet网络环境的建立,为企业在网上做广告,利用网络宣传自己提供了物质基础。网络环境的建立。极大地方便了企业的对外交流,不仅可以改善企业的形象,而且还可以创造更多的商机。目前,信息技术、电子数据交换、电子商务等技术得到大量采用,企业如不加强信息化建设,就无法实现对外交流,无法全面深入地了解和更好地介入国内外市场。 1.4加强企业管理信息化建设。可以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企业建立信息系统需要投入一定的资金,包括硬件购置、软件购置或开发、系统运行及维护费用等。企业管理信息系统的建设是关系到企业生死存亡的长远大计,它的效益更主要的是体现在战略效益方面,但这并不意味着企业管理信息化就不会产生直接的经济效益,因为:(1)机构和业务流程的精简不但可以提高工作效率,而且可以节省大量劳动力;(2)实现

信息化的重要意义

1.外部:企业信息化建设是信息时代的客观要求 当今世界已经进人信息时代,信息生产力属于新兴的社会生产力,信息社会代表着社会进步的必然趋势,而使用信息技术来改造企业已经成为一个全球性的趋势。 2.内部:企业信息化可以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以业务集成、业务应用、信息资源开发和信息服务为核心,大力推进信息技术的深层次应用;建立并健全信息化制度规范体系,全力推进信息化与技术创新、管理创新的有机结合,进一步提升信息化对企业生产、管理各领域的推进作用,以信息化带动生产、管理水平的全面提高,提高企业的竟争力。给企业带来直接或间接的经济效益,从而使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1)降低成本,提高效率。各类管理信息系统的建立和生产过程的信息化,企业内部的资源共享、信息传递效率、内部协作等方面极大的提升,可以极大地减少人力资源的投人、提高内部工作效率。同时对于外部来说,信息化使产品的营销、设计/生产和服务的时间缩短,从而大大节约了时间成本。 (2)提高质量与服务,促进市场与销售。一方面,信息化强调标准化、规范化、系统化、程序化,可以减少甚至替代大量不必要的手工操作,最大限度地消除不确定因素,使产品质量得到有效控制和提高。另一方面.信息化建设将使不断增进用户满意度,提高服务品质,开拓市场,促进销售。信息化使管理者对企业内部和外部信息的掌握更加完备、及时、准确,并借以实现企业上下级之间、各部门之间、内外部之间的实时沟通,使企业通过对信息流的管理实现对资金流的更有效管理。 (3)增强企业创新能力和竞争力。信息技术的应用一方面使企业通过更加快速地了解市场需求和动态,促进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的转化,另一方面促进企业知识积累,企业的各种知识(特别是隐形知识)分散在各处和各个人身上,在没有一个好的信息化工具时,会随着各种原因不断流失;这样就不利于企业对这些知识进行很好地汇总集中、总结提炼和利用,从而不能实现知识转换成现实

信息化建设地重要性和必要性

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班级:091本 姓名:汪洋 学号:20090801050121

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信息化是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开发利用信息资源,促进信息交流和知识共享,提高经济增长质量,推动经济社会发展转型的历史进程。20世纪90年代以来,信息技术不断创新,信息产业持续发展,信息网络广泛普及,信息化成为全球经济社会发展的显著特征,并逐步向一场全方位的社会变革演进。进入21世纪,信息化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更加深刻。广泛应用、高度渗透的信息技术正孕育着新的重大突破。信息资源日益成为重要生产要素、无形资产和社会财富。信息网络更加普及并日趋融合。信息化与经济全球化相互交织,推动着全球产业分工深化和经济结构调整,重塑着全球经济竞争格局。互联网加剧了各种思想文化的相互激荡,成为信息传播和知识扩散的新载体。电子政务在提高行政效率、改善政府效能、扩大民主参与等方面的作用日益显著。信息安全的重要性与日俱增,成为各国面临的共同挑战。信息化使现代战争形态发生重大变化,是世界新军事变革的核心内容。全球数字鸿沟呈现扩大趋势,发展失衡现象日趋严重。发达国家信息化发展目标更加清晰,正在出现向信息社会转型的趋向;越来越多的发展中国家主动迎接信息化发展带来的新机遇,力争跟上时代潮流。全球信息化正在引发当今世界的深刻变革,重塑世界政治、经济、社会、文化和军事发展的新格局。加快信息化发展,已经成为世界各国的共同选择。 把信息类别设置在正确的分类是极为重要的,这对信息的效果有极大的影响。信息的基本属性(1)真伪性(事实性)真实是信息的中心

价值.(2)层次性(等级性)信息与管理层(决策层)对应,也分为3个层次: (3)不完全性(筛选性,可压缩性)适当舍弃,滤波浓缩滤波:去掉干扰; 浓缩:压缩冗余(适当冗余有一定必要).(4)扩散性,充分利用,普及知识;重视保密,保持价值;去伪存真,防谣防假。(5)传输性速度快,成本低(减少物流),信息运动的基础(6)分享性,只能共享,不能割交。但分享非零和。MIS(及网络)的一个重要特性.(7)增殖性与时间非线性相关;累积升值,价值再生;(8)转换性(变换性)可用不同方法、不同载体承载,信息、物质、能源相互转化,其中信息起主导作用。(9)时效性(滞后性)先有事实,后有记录;加工转换,需要一定时间。⑽可加工性⑾可存储性 信息 一、信息的基本定义 信息是物质运动规律总和。 二、信息的通俗哲学表达 通俗哲学表达就是信息是物质世界的运动状态与转换方式,是物质的本质属性。在这里,物质泛指一切人类和动物可以识别的可能的研究对象,包括人类不断的增进认识的外部宇宙世界的物质客体,也包括主观世界的精神现象;“运动”泛指一切意义上的变化,包括机械运动、化学运动、思维运动和社会运动;“运动方式”是指事物运动在时间上所呈现的多种复合复杂过程;“运动状态”则是事物运动在空间上所展示的形态。举例说明:人们有时间就是生命,质量就是企业的生命,信息就是指令,信息就是商机,这在某种层面上,充分地揭

企业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性

论 文 摘 要 我国加入 WTO ,做为我国信息化战略重要组成部分的中小企业不可避免的加入国际化企业的竞争行列 , 实现企业信息化是参与挑战的必要条件。但中小企业信息化的实施情况并不令人乐观,并对企业自身的发展形成了严重的制约。本文就在全球经济趋向信 本页为著作的封面,下载以后可以删除本页! 【最新资料 Word 版 可自由编辑!!】

息化的时代背景下,从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必要条件,深入分析现阶段我国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中存在问题,进而提出中小企业建设信息化实施的方案.。并对其进行风险分析和提出对策。 关键词: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条件;困难;方案与内容;风险及对策 目录 一、企业信息化概念 二、企业信息化建设的条件 2.1、企业信息化的内在需求 2.2、有自己的技术和管理人才 2.3、技术和管理基础 三、中小企业信息化的现状和存在的主要问题 3.1、认知过程的困惑 3.2、信息化建设过程中的困难 四、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的解决方案 4.1、坚持企业“一把手”领导下的全员分工负责制 4.2、坚持从实际出发,整体规划,分期实施 4.3、推进中小企业信息化,要搞好三个“结合” 4.4、中小企业要加大在信息化建设上的投入 4.5、选择优秀的合作伙伴、 五、企业信息化建设实施内容 5.1、企业信息化的四阶段 5.2、管理决策信息系统和管理决策信息系统 5.3、资源的开发利用 六、企业信息化建设项目风险及对策

一、企业信息化概念 企业信息化就是企业利用现代信息技术,通过信息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不断提高生产、经营、管理、决策的效率和水平,进而提高企业经营效益和企业竞争力的过程,其核心就是降低成本和改善管理水平。企业信息化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它的产生和发展是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是与企业原有的产权结构、组织形式、运作方式、利益格局等诸多方面的根本性变革互为基础和条件的,应用信息技术改进企业管理,实质上是一个观念创新、体制创新、机制创新的过程。即通过企业的信息化建设促使企业管理水平的提升,给企业管理国际化提供相应对策,从而进一步促进企业管理水平和运行效率的提高,使企业管理走向科学化、规范化、系统化和最优化。 二、企业信息化建设的条件 1、企业信息化的内在需求 企业信息化的首要条件是企业真正去有信息化的需求欲望,而不是赶潮流,赶时髦。企业信息化是一个投资巨大,技术高新,利益复杂,难度很大,耗时耗力的系统工程,只有是出于当前工作和未来战略性发展的迫切需要,企业才能克服一切困难实现和利用企业信息化系统。例如;要生产高质量的产品,企业各部门数据要共享,对市场需求要迅速做出响应等等,有了这些要求,企业实施信息化建设就有了内在动力。否则是很难达到预期效果,甚至失败。 2、有自己的技术和管理人才 企业信息化是充分利用高新技术的过程,而所使用的高新技术不是一次购买,永远使用的技术。从项目立项,开发,到投入使用以及以后的维护,技术总在变化,升级和更新,信息系统也不得不随之升级更新。企业不能期盼购买一个一劳永逸的信息化,也不能指望系统开发单位会提供永久的维护服务。因此,企业必须拥有一支高素质的IT队伍,在开发,应用和维护阶段都必须有自己的技术人才。这就要求加强对信息从业人员的培养和引进,并设立相应领导职位,如:企业信息主管(CIO),来负责组织本企业信息技术应用规划,计划的指定和实施,以及相关措施,条件,环境的创造和保证。 3、技术和管理基础 国外的企业信息化是建立在高度工业基础上的。虽然由于我国的国情,需要工业化和信息化同步进行,但对于实施信息化的企业仍然需要一定的工业化和自动化基础。如果企业技术基础很落后,机械化和自动化水平很低,那么企业实现信息化就失去了必要的发展平台。这时企业的当务之急是在机械化和自动化上下工夫,而不是侈谈信息化。另外,信息化不只是一个技术问题,更重要的是一个管理问题。它要求企业的管理者具有信息化知识和意识,要求企业的管理机构合理稳定。可以想象在一个管理混乱的企业中,是无法有效实施信息化建设的。 三、中小企业信息化的现状和存在的主要问题 中小企业在不断发展壮大的过程中, 对内要不断完善自己的管理水平, 对外要迎接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 信息技术为它们提供了最好的解决途径。但是, 由于受到管理观念、经营条件和员工素质的限制, 大多数中小企业的信息化建设专业技术人员不足、购买能力有限、技术产品辩识水平较低、使用环境较差, 即使在一些较为重视信息化工作的企业中, 计算机还只是更多地停留在充当打字机或电子帐本的低水平, 不仅没有实现内部的网络互连, 而且在业务过程中也很少直接借助计算机的帮助。根据有关研究发现,目前我国中小企业信息化水平一直还处在非常初级的阶段,信息化的应用更是得不到普及。真正实现CAD 、OA 、MIS 系统的企业在全国1000 多万中小企业中所占的比例还不足10% ,作为企业电子商务最核心的ERP 系统,已实现的企业仅为 2.9% ,

企业实施信息化建设的必要性及其必要条件

企业实施信息化建设的必要性及其必要条 件 企业实施信息化建设的必要性及其 必要条件 口方伟亚 (武汉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湖北武汉430072) 一 ,企业信息化是现代企业生存发展 的必由之路 信息化是当今t廿=界发展的大趋势,是 推动经济社会变革的重要力量.20世纪 90年代以来,信息技术革命已演进为经 济社会的全方位变革.2l世纪是以信息 技术为核心的高新技术主导的世纪.信息 化己成为衡量一个国家,一个行业现代化 程度的重要标志之.建立企业管理信息 系统,是企业在信息时代生存发展的重要 条件,它使企业有能力把信息技术与信息 资源以及两者的结合变成企业的竞争优 势.企业管理信息系统已成为现代企业经 营战略的重要内容和手段.它能使企业充 分利用资本,技术,信息和知识为企业赢 得更大的市场优势,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 力. 经济全球化的过程早已开始,尤其是 80年代以后,特别是进入90年代,世界 经济全球化的进程大大加快了.我国已加

入WTO,中国企业将面临国际巨头的竞争,.而中国企业在市场营销能力,技术创新能力,经营管理能力等方面与国外企业相比还存在较大差距.面对日益严峻的国际竞争,国内企业不进则退,他们除了迅速增强自身的核心竞争力外,别无他途. 而信息化是构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加速器.在经济全球化的人环境下生存,实现企业信息化管理已成为不可逆转的潮流. 企业实施信息化建设从以下四个方面来看都有其重要意义. (一)实施信息化建设是顺应知识经 济时代的需要 随着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信息技 术(IT)的不断发展,世界也由"工业经济 时代''进入"知识经济时代".进入知识经 济时代,企业所处的环境是一个信息化的社会(电子商务,网上银行,电子报关,网 上纳税,远程教育等),一个企业不实现信息化就无法实现对外交流,也就失去了自己生存的空间.知识经济时代,围绕着以知识为基础的创新能力竞争,一场以信息技术为特征的全球化的革命正在波澜壮阔地展开,基于知识的和独占性技术的新产品的竞争成为全球化市场竞争焦点.知识要素中最核心的是信息资源和网络技术,在知识要素生产力中占到了将近40% 的比例.企业实施信息化建设就是运用知识的能力直接影响企业的创新,生存与发

企业信息化的意义及过程

企业信息化的意义及过程 企业信息化的基础 含义 企业信息化,企业信息化实质上是将企业的生产过程、物料移动、事务处理、现金流动、客户交互等业务过程数字化,通过各种信息系统网络加工生成新的信息资源,提供给各层次的人们洞悉、观察各类动态业务中的一切信息,以作出有利于生产要素组合优化的决策,使企业资源合理配置,以使企业能适应瞬息万变的市场经济竞争环境,求得最大的经济效益。 外延 企业信息化的基础是企业的管理和运行模式,而不是计算机网络技术本身,其中的计算机网络技术仅仅是企业信息化的实现手段。企业信息化建设的概念是发展的,它随着管理理念、实现手段等因素的发展而发展。 企业信息化是一项集成技术:企业建设信息化的关键点在于信息的集成和共享,即实现将关键的准确的数据及时的传输的相应的决策人的手中,为企业的运作决策提供数据。企业信息化是一个系统工程:企业的信息化建设是一个人机合一的有层次的系统工程,包括企业领导和员工理念的信息化;企业决策、组织管理信息化;企业经营手段信息化;设计、加工应用信息化。 目的 企业间的竞争应当包括产品竞争、价格竞争、品种竞争、服务竞争、市场竞争和信誉竞争等诸多方面。随着人们一边完成工业化进程,一边步入信息时代,这种种竞争的方面也都不可避免地被打上了信息化的烙印。企业要在日新月异的科技时代里求得生存和发展,就必须参与企业间的科技竞争,把生产和经营牢牢植根于科学技术的沃土之上,使企业在优胜劣汰的竞争中永远充满活力。一般说来,技术进步会从以下几个方面对企业产生直接的影响: 1. 技术的进步有助于产品和服务质量的提高; 2. 技术的进步使产品的生命周期普遍缩短,由于更新换代的加快,企业也不得不重视产品的再开发; 3. 技术的进步可以改进生产工艺和生产流程,可以研制出更有效的生产工具应用于生产,从而可以大大提高生产效率。企业只有不断地进行技术开发、技术引进、技术改造,才能在市场竞争中保持强劲有力的态势,使企业永远立于不败之地。

浅谈加强交通运输信息化建设的必要性

浅谈加强交通运输信息化建设的必要性 摘要随着我国的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和在交通行业的广泛应用,切实加快交通运 输信息化建设步伐,进一步提升交通信息化水平,促进现代交通运输业发展,是 满足社会发展需要,更好为公众服务的必然趋势。因此,借助和应用现代信息处 理技术,不断推动交通管理的信息化建设,我国交通行业才能适应交通建设、生 产和管理等各个环节发展需求,更好的为公众服务。 关键词交通运输信息化建设必要性 一、加快推进交通运输信息化建设的重大意义 1.加快信息化建设是推进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战略决策。随着信息技术的迅 猛发展,信息资源已经成为与物质资源、人力资源同等重要的三大战略资源之一,信息化覆盖面广、渗透力强、带动作用明显,信息化发展水平已经成为一个国家 或地区经济发展和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加快信息化发展,已经成为世界各 国的共同选择。国家各部门高度重视信息化工作,把信息化作为创新发展的重大 战略举措,制定了信息化发展战略和规划,信息化将对增强国家、地区和行业竞 争力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2.信息化是发展现代交通运输业的必然选择。发展现代交通运输业,建设 综合运输体系和现代物流,为公众和社会提供及时、准确、全方位的交通信息服务,实现旅客零换乘,货运无缝衔接,要求交通设施和环境进行全面运行监测和 感知,用信息化手段优化和规范管理服务流程,提升交通运输服务水平和安全保 障能力。信息化既是促进和实现交通运输一体化、集约化、智能化、人本化主要 内容,也是要发展现代交通业的必然选择。 3.信息化是交通转方式调结构的重要支撑。交通作为经济社会的重要基础 性产业和服务性行业,在数量和规模上达到一定的积累,就要更加注重提升质量 和服务。实现交通“三个转变”,必须充分发挥发挥信息化集约效益和倍增效应, 依托现代信息技术大力发展智能交通,整合交通运输资源,优化组织模式,提高 交通运输装备利用效率,减少资源、能源消耗和占用,推进交通运输发展向资源 节约型环境友好型转变。 二、我国交通运输信息化建设现状 我国从上世纪80年代末开始公路管理信息化工作。对建立全国公路数据库 的可行性进行了调研,同时开展了相应的研究和开发。20世纪90年代中期,我国自行研发的路面管理系统、桥梁管理系统逐步推广应用,为道路管理决策科学化和信 息化工作提供了有力支持。目前,全国初步实现了公路基础数据资源的计算机管理,部分省份还初步建立了公路数据库,并实现了公路属性数据与地理信息系统的交互 查询,建立了不同比例的电子地图,基本满足了日常道路管理与养护工作的数据需求,为可视化、现代化、科学化的道路管理工作提供了支持平台。 信息化成为现代公路管理的重要工具。这体现在以下几点: 1.公路管理信息化实现了以管理公路信息资源为工具,解决所管养公路基础数 据的信息化管理问题。这样,公路管理部门能够准确、详细的掌握最基本的公路的 信息。同时,这些信息应能同步在电子地图上进行显示,从而构建可视化的电子公路,使宏观决策、行业管理等工作更方便、快捷。 2.公路管理信息化实现了及时向公众提供信息的服务。通过信息化建设,向社 会公众提供人性化的出行信息,如公路基本情况、堵塞、断交、封闭、施工等信息。这项工作是新形势对公路管理部门的要求,更是体现全行业服务理念,树立行业社

浅谈企业信息化建设于企业管理之重要性

浅谈企业信息化建设于企业管理之重要性 [摘要] 为提高企业生存能力和赢利水平,企业应优化其企业管理水平,并加强企业信息 化建设。加强企业信息化建设是提高企业管理水平的重要手段,是提高企业生存 能力和赢利水平的必要前提和利器,对企业管理意义重大。 [关键词] 企业信息化企业管理 市场经济中,生存和赢利是任何企业都无法回避的重要问题。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企业为求生存就须提高其核心竞争力,就须提高其生存能力和赢利水平,就须提高优化其企业管理水平。随着企业管理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企业管理者注意到:加强企业信息化建设是提高企业管理水平的必要条件和利器,加强企业信息化建设对企业的生存和发展意义重大。目前,企业信息化已经并正在国外企业中引起一场管理方面的革命,对企业管理的影响非同一般。 1 企业信息化及其必要性 《子兵法》说“知己知彼,百战不殆”,意即在战争中能够优先掌握敌我两方足够多的有效信息的一方将立于不败之地。商场如战场,信息对于激烈竞争中的企业同样重要。 及时、准确、充分和系统的有效信息,是企业能够进行科学管理的必要前提;否则,企业管理者将无法进行各种科学的分析、预测、判断和决策,无法针对各种外变化进行及时、积极和有效的调整和应对,无法有效正常运营,在管理上会变得被动和盲目。同样,没有成功、系统的企业信息化,企业管理的计划、实施和总结都将不能有效进行,企业将不能成功应对激烈的市场竞争。 所谓企业信息化就是借助以计算机、互联网等先进技术为代表的信息手段,将企业的经营及管理流程在线实现, 并使企业管理层真正可以在线获得完整而明晰的“信息”。企业信息化是有效企业管理的必要条件。 企业信息化是提高企业管理水平的前提和利器,企业信息化建设对企业管理意义重大。 2 企业信息化建设 因为企业信息化对企业管理的重要性,企业管理者应高度重视本企业的信息化建设。企业信息化建设,应从企业的切身实际和需要出发,系统规划和有效实施,以为企业管理服务为根本,以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为目标,以能否增强企业赢利能力作为自身建设成功与否的衡量标准。企业信息化和企业管理都是动态的永无止境的过程,不可能一劳永逸,需要不断的根据主客观条件和要素的变化而不断创新。 2.1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原则 企业信息化建设必须从企业的实际情况出发,不能滞后,更不能冒进,而应切实坚持与提高企业管理水平结合起来。

国内企业信息化现状

我国的企业信息化建设从七十年代开始起步,八十年代进行铺垫,九十年代中、后期进入了快速发展阶段。 1.意识上 随着体制转轨,市场化压力的逐渐增大,企业深切体会到了信息的重要性,对信息化可以促进企业发展也基本达成共识。总体上看,认识在不断提高,但在实际操作上的重视程度各个企业却相差很大。 2.需求上 1)成长企业信息化建设起点高,老企业信息化基础相对薄弱。 改革开放后新成长起来的企业由于技术装备智能化水平高、市场观念和现代管理意识强,其信息化建设基础较好,很多企业在创建时就把信息化建设考虑在内。这些企业无论在信息化水平还是在信息化应用效果方面都比传统老企业具有明显优势。 2)企业效益好、外向型企业、具有国际市场开拓能力的大中型企业信息化需求较为强烈,效益不好、竞争领域相对狭窄以及小型企业信息化的需求相对不旺。 企业竞争环境越复杂、竞争压力越大,越要求企业信息化达到较高水平,但企业经济效益的好坏往往决定了企业在信息化建设方面的投入保证程度及其实施效果。 3.应用深度上 1)基础应用的普及面较宽,重大信息工程建设相对滞后。 目前我国各种规模企业绝大部分都用上了微机,利用计算机技术进行信息处理和辅助管理。许多大中型企业拥有相当多的信息技术设备,也培养和储备了一些自己的信息化人才队伍。但重大信息工程建设如MIS、MRPⅡ、ERP、CIMS等普及率低、水平也相对落后,有些企业应用效果不好。 2)信息化建设出现分层 目前企业的信息化投入和运用的分布很不均衡。企业的中间技术层,尤其是设计部门和财务部门已经初步实现计算机管理;但企业的决策部门的信息化建设依旧很薄弱,基本停留在形象工程上,相关的报表满天飞;另一方面企业的末梢,如供应、生产、销售等环节的计算机基本上是空白,整个企业的信息化建设呈现出中间大,两头小的格局,也即是目前的企业信息化建设还处于战术层的居多,而企业的决策层和战略层是相当薄弱的,也是下一步企业信息化建设中的一个重点。 3)信息化水平和普及程度因行业、地区经济发展水平而存在差异。

加快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加快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一、信息化的国际背景和国内环境分析 (一)国际背景 1、国际经济呈现一体化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 全球经济的激战规则,国家和地区经济纳入全球的格局之中,在这一格局中,按照产业发展全球化序列为特征的国际分工架构正在形成五个层面。处于这一分工架构最上层的是新技术、新产品研制国,第二层是核心部件生产国,第三层是附件生产及加工国,第四层是资源供给国,最底层是产品销售国。 谁处于架构的上层,谁就能收获大利,反之就只能赚别人的零头钱。当前所有的国家都在这一架构之中,不可能到国际分工之外去寻求自己的利益。 以信息产品制造为例,美国既是新技术、新产品的研制国,又是核心部件的生产国。计算机核心部件SPV中央处理器的研制生产,英特尔公司处于垄断地位,而微软公司在软件生产上亦处于垄断地位,产品利润率在35%左右。 台湾、日本、欧洲等国处于第两个层面,主要生产主版等附件,利润率在15—20%之间。 我国在计算机个人电脑生产上处于第叁个层面,主要是加工、装配与销售等,利润率在 5—8%之间。我们只赚了美国的零头。

早在80年代中期,美国就已经意识到以信息化为主的高新技术产业对美国经济的重要性和迫切性,从那时起,美国就开始大规模调整产业结构,并集中力量研究开发以信息技术为主要内容的高新技术。目前信息技术已成为美国经济增长的重要源泉,传统产业逐步衰退,新兴的信息技术产业迅速发展,增长方式由资源消费型转为知识型和技术型,实现了物质经济向信息经济的转变。 美国信息技术及其产业化发展大大提高了社会劳动生产率,节约了人力劳动。(70年代机械与人力的工作量之比为10:1,计算机与人工处理的效益之比为50:1)。1982年美国200万台计算机每年能完成4000亿人的工作任务。 1993年—1995年美国企业运用信息技术获得的收益是全部企业利润的75%。1996年,以信息技术为核心的高新技术产业占CDP的 33%,信息产业成为排在汽车、建筑、钢铁工业之前的第一大产业,成为美国新的最大的支柱产业,并成为美国经济新的增长点。 信息技术及其产业化的快速发展改变了战后美国经济的周期特征,实现了经济发展的高增长低膨胀与低失业率。信息产业作为第三产业具有产业关联度大、容纳劳动力多的特点,不仅拓宽了产业,而且增加了就业领域。正是由于美国对信息产业发展的超前重视,使得美国在信息产业的发展方面占尽先机。在90年代中期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发展普遍低迷的时候,美国经济一枝独秀,保持了从1991年3月走出衰退恢复增长以来连续10年的持续增长。可以说,信息技术带动了美国经济的持续增长,为信息高速公路提供了技术支撑,为

信息化对于中小企业发展的作用和意义

信息化对于中小企业发展的作用和意义 信息化对中小企业的作用是不可忽视的。信息化在提高中小企业办事效率的作用上,主要体现为一下两个方面:速度的提高和数量的加大。其中,速度的提高主要表现为信息系统通过提高信息的传播速度来提升信息的加工速度;数量的加大主要体现为信息系统可以存储、处理的数据远远大与传统工具能够处理的数值,并且能过确保信息的准确性与一致性。这两个特点,使得信息化能够实现传统工具无法实现的复杂的、大量的加工处理过程,从而使小企业也可以满足自身对信息的获取、传播和加工速度的需求,提高企业经营与管理的效率。 信息化对中小企业的意义十分突出。 首先,信息化的应用能够促进企业的组织结构优化,提高小企业快速反应的能力。 大多数中小企业的组织结构是建立在专业化分工基础上的“金字塔”型组织结构,但由于其存在多等级、多层次、机构臃肿,横向沟通困难,对外界变化反应迟缓等弊端,已不能适应日益复杂、变化多端的市场环境。而在信息技术的支持下,企业可以简化企业组织生产经营的方式,减少中间环节和中间管理人员,从而建立起精良、敏捷、具有创新精神的“扁平”型组织结构。这种组织形式信息沟通畅通、及时,使市场和周围的信息同决策中心间的反馈更加迅速,提高了企业对市场的快速反应能力,从而更好地适应竞争日益激烈的市场环境。 其次,信息化能够有效地降低中小企业的成本,打破中小企业高成本、低效率的困局。 信息技术应用范围涉及整个企业的经济活动,可以有效地、大幅度地降低企业的费用。主要表现在:企业利用信息技术获取外部信息如市场信息、产品销售渠道信息、相关竞争信息等方面的成本降低;计算机

辅助设计和制造技术可以使企业降低新产品的设计、生产成本和对现有产品进行修改或增加新性能的成本;库存管理信息化使企业减少了库存量,降低了管理成本;信息技术的应用尤其是迅速发展的电子商务大大降低了企业的交易成本。 第三,信息化可以提高中小企业的市场把握能力。 在把握市场和消费者方面,由于信息技术的应用,特别是电子商务在企业经营管理中的广泛应用,缩短了企业与消费者的距离,企业与供应商及客户建立起高效、快速的联系,从而提高了企业把握市场和消费者的能力,使企业能迅速根据消费者的需求变化有针对地进行研究与开发话动,及时改变和调整经营战略,不断向市场提供质量更好、品种更多、更适合消费者需求的产品和服务。 第四,信息化还能使中小企业加快产品制造的速度,提高技术创新的能力。 信息技术能极大提高企业获取新技术、新工艺、新产品和新思想的能力。同时,现代信息技术与制造的结合所形成的各种企业信息技术,如计算机辅助设计、计算机辅助制造、计算机辅助工艺编制、柔性制造系统、敏捷制造、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等,实现了企业开发、设计、制造、营销及管理的高度集成化,极大地增强了企业生产的柔性、敏捷性和适应性。此外,集成制造技术在产品设计开发中的扩散和渗透,使企业具备大规模定制的制造能力,其结果可使企业“个性化、多品种、小批量”的生产和服务。 第五,信息化不仅能够促进企业提高管理水平,还可以提高企业决策的科学性、正确性。 推进企业信息化是促进企业管理创新和各项管理工作升级的重要突破口。企业信息化不只是计算机硬件本身,更为重要的是与管理的有机结合。即在信息化过程中引进的不仅是信息技术,而更多的是通过转变

加快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加快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性和需要性 令狐采学 人类已走进以信息技术为核心的知识经济时代,信息资源已成为与资料和能源同等重要的战略资源;信息技术正以其广泛的渗透性、无形值价和无与伦比的先进性与传统财产结合;信息财产已成长为世界规模内的向阳财产和新的经济增长点;信息化已成为推进企业成长的助力器;信息化水平则成为一个企业综合实力的重要标记。因此,世界各国企业界都把加快信息化建设作为自己的成长战略。美国率先提出了“信息高速公路”的建设计划和“数字地球”的概念,从而引发了新一轮经济的快速增长,这些都具体应用到企业界。 一、关于对信息化的认识问题 (一)什么是信息化?怎样来理解和认识信息化的基本含义? 有人说,信息化就是网络化,就是计算机、电脑的普及,这些观点都是片面的、不正确的。信息化是一个过程,与工业化、现代化一样,是一个静态变更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包含三个层面,六年夜要素。 所谓三个层面,一是信息技术的开发和应用过程,是信息化建设的基础;二是信息资源的开发和利用过程,是信息化建设的核心与关键;三是信息产品制造业不竭成长的过程,是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支撑。 这三个层面是相互增进,共同成长的过程,也就是工业社会向信息社会、工业经济的信息经济演化的静态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三个层面是一种互动关系。 所谓六年夜要素是指信息网络、信息资源、信息技术、信息财产、信息律例环境与信息人才。 这三个层面、六年夜要素的相互作用过程就构成了信息化的全部内容。就是说信息化就是在经济和社会活动中,通过普遍采取信息技术和电子信息装备,更有效的开发和利用信息资源,推动经济成长和社会进步,使由于利用了信息资源而创作创造的劳动价值在生产总值中的比重逐步上升直至占主导位置的过程。 (二)信息化是一次深刻的社会革命。 信息化不可是一次技术革命,更是一次深刻的认识革命和社会革命。我们从三次革命谈起,人类经历了农业革命与工业革命,知识经济和信息化是第三次革命。 信息革命产生成长于近20年,也就是知识经济时代,它可以控制人与自然的高度和谐。电脑、因特网、信息高速公路、航空航天技术、海洋生物工程、新能源、新资料、纳米技术等在生产生活中广泛应用,使人类社会向着个性化、休闲化标的目的成长。这一时期是人脑的延伸,是在用一种无形的力量来推动人类社会的进步与成长。 农业社会的基础是农民,工业社会的基础是市民,信息社会的基础是网民。在以网民为基础的信息社会里,人们的行为方法、思想方法甚至社会形态都产生了显著的变更。 从行为方法上说,网络环境的时间和空间有无限的扩充性和多样性。网络时间处于一种无始无终的状态,或者说网络时间的特点是“实时、时时、无时”。用户实时交互、网民时时在线、信息无时不在。北京下班了,巴黎还在工作;巴黎下班了,纽约继续干。3人组成的跨国公司,可以24小时不间断地阐扬作用。网络空间是真正的“咫尺天涯”——鼠标一点,漫游全国。人们所期望的全球化、多极化、个性化的特征,在网络空间里获得了充分的体现。 从思想方法上说,存在决定意识。现在社会中有着严格的层级界限。从国家主席到普通公务员至少有十几级台阶,各行各业都有自己的品级区别。网络环境中所有的网民都是

企业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性

论文摘要 我国加入 WTO ,做为我国信息化战略重要组成部分的中小企业不可避免的加入国际化企业的竞争行列 , 实现企业信息化是参与挑战的必要条件。但中小企业信息化的实施情况并不令人乐观,并对企业自身的发展形成了严重的制约。本文就在全球经济趋向信息化的时代背景下,从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必要条件,深入分析现阶段我国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中存在问题,进而提出中小企业建设信息化实施的方案.。并对其进行风险分析和提出对策。 关键词: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条件;困难;方案与内容;风险及对策 目录 一、企业信息化概念 二、企业信息化建设的条件 、企业信息化的内在需求 、有自己的技术和管理人才 、技术和管理基础 三、中小企业信息化的现状和存在的主要问题 、认知过程的困惑 、信息化建设过程中的困难 四、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的解决方案 、坚持企业“一把手”领导下的全员分工负责制 、坚持从实际出发,整体规划,分期实施 、推进中小企业信息化,要搞好三个“结合” 、中小企业要加大在信息化建设上的投入 、选择优秀的合作伙伴、 五、企业信息化建设实施内容 、企业信息化的四阶段 、管理决策信息系统和管理决策信息系统 、资源的开发利用 六、企业信息化建设项目风险及对策

一、企业信息化概念 企业信息化就是企业利用现代信息技术,通过信息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不断提高生产、经营、管理、决策的效率和水平,进而提高企业经营效益和企业竞争力的过程,其核心就是降低成本和改善管理水平。企业信息化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它的产生和发展是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是与企业原有的产权结构、组织形式、运作方式、利益格局等诸多方面的根本性变革互为基础和条件的,应用信息技术改进企业管理,实质上是一个观念创新、体制创新、机制创新的过程。即通过企业的信息化建设促使企业管理水平的提升,给企业管理国际化提供相应对策,从而进一步促进企业管理水平和运行效率的提高,使企业管理走向科学化、规范化、系统化和最优化。 二、企业信息化建设的条件 1、企业信息化的内在需求 企业信息化的首要条件是企业真正去有信息化的需求欲望,而不是赶潮流,赶时髦。企业信息化是一个投资巨大,技术高新,利益复杂,难度很大,耗时耗力的系统工程,只有是出于当前工作和未来战略性发展的迫切需要,企业才能克服一切困难实现和利用企业信息化系统。例如;要生产高质量的产品,企业各部门数据要共享,对市场需求要迅速做出响应等等,有了这些要求,企业实施信息化建设就有了内在动力。否则是很难达到预期效果,甚至失败。 2、有自己的技术和管理人才 企业信息化是充分利用高新技术的过程,而所使用的高新技术不是一次购买,永远使用的技术。从项目立项,开发,到投入使用以及以后的维护,技术总在变化,升级和更新,信息系统也不得不随之升级更新。企业不能期盼购买一个一劳永逸的信息化,也不能指望系统开发单位会提供永久的维护服务。因此,企业必须拥有一支高素质的IT队伍,在开发,应用和维护阶段都必须有自己的技术人才。这就要求加强对信息从业人员的培养和引进,并设立相应领导职位,如:企业信息主管(CIO),来负责组织本企业信息技术应用规划,计划的指定和实施,以及相关措施,条件,环境的创造和保证。 3、技术和管理基础 国外的企业信息化是建立在高度工业基础上的。虽然由于我国的国情,需要工业化和信息化同步进行,但对于实施信息化的企业仍然需要一定的工业化和自动化基础。如果企业技术基础很落后,机械化和自动化水平很低,那么企业实现信息化就失去了必要的发展平台。这时企业的当务之急是在机械化和自动化上下工夫,而不是侈谈信息化。另外,信息化不只是一个技术问题,更重要的是一个管理问题。它要求企业的管理者具有信息化知识和意识,要求企业的管理机构合理稳定。可以想象在一个管理混乱的企业中,是无法有效实施信息化建设的。 三、中小企业信息化的现状和存在的主要问题 中小企业在不断发展壮大的过程中, 对内要不断完善自己的管理水平, 对外要迎接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 信息技术为它们提供了最好的解决途径。但是, 由于受到管理观念、经营条件和员工素质的限制, 大多数中小企业的信息化建设专业技术人员不足、购买能力有限、技术产品辩识水平较低、使用环境较差, 即使在一些较为重视信息化工作的企业中, 计算机还只是更多地停留在充当打字机或电子帐本的低水平, 不仅没有实现内部的网络互连, 而且在业务过程中也很少直接借助计算机的帮助。根据有关研究发现,目前我国中小企业信息化水平一直还处在非常初级的阶段,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