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粗盐提纯》教学设计方案
九年级化学下册《粗盐的提纯》教案、教学设计

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化学基础知识,对实验操作有了一定的了解,但操作技能和实验分析能力仍有待提高。在本章节的学习中,学生需要在掌握粗盐成分的基础上,学会运用溶解、过滤、蒸发等实验方法进行粗盐提纯。考虑到学生的实际情况,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1.学生在实验操作过程中,对实验步骤和注意事项掌握程度不一,需要教师进行个别指导,确保实验安全、顺利进行。
"实验完成后,请同学们根据实验结果完成实验报告,思考实验过程中的得失。"
(五)总结归纳
在课堂即将结束时,进行总结归纳:
1.教师带领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巩固知识点。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粗盐的提纯方法,通过溶解、过滤、蒸发等步骤将粗盐变成纯净的食盐。"
2.强调实验技能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1.讲解粗盐的成分及其对食盐品质的影响。
"粗盐中除了我们需要的氯化钠外,还含有泥沙、钙镁离子等杂质。这些杂质会影响食盐的口感和营养价值,所以我们需要通过化学方法去除它们。"
2.介绍溶解、过滤、蒸发等实验操作步骤及其原理。
"首先,我们将粗盐溶解在水中,这样可以将氯化钠从杂质中分离出来。然后通过过滤去除不溶性的泥沙,最后通过蒸发水分使氯化钠结晶,得到纯净的食盐。"
4.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进行实验操作和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
-在小组合作中,鼓励学生互相学习、互相帮助,共同解决问题,提高团队凝聚力。
5.融入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育:
-在实验过程中,强调严谨、细致、负责任的实验态度,培养学生良好的实验习惯。
-引导学生关注环境保护,培养学生珍惜资源、爱护环境的意识。
粗盐的提纯教案

粗盐的提纯教案
以下是一个粗盐的提纯教案:
教学目标:
1. 了解粗盐的成分和组成。
2. 理解粗盐提纯的目的和过程。
3. 掌握粗盐提纯的实验方法和步骤。
教学准备:
1. 实验室用品:粗盐样品、烧杯、玻璃棒、滤纸、漏斗、酒精灯、烧杯夹等。
2. 实验材料:蒸馏水、饱和食盐水溶液。
教学过程:
1. 引入:通过展示一些粗盐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粗盐的成分和组成。
引导学生提出粗盐的提纯目的。
2. 实验操作:将粗盐样品加入烧杯中,加入适量的蒸馏水搅拌溶解。
然后用漏斗和滤纸将溶液过滤,收集过滤液。
3. 过滤液的处理:将过滤液加热至溶液中水分蒸发,得到固态的食盐。
4. 结论:通过实验结果,得出粗盐经过提纯后可以得到纯净的食盐。
5. 展示实验结果:展示提纯后的食盐和粗盐的样品进行对比,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到提纯的效果。
教学延伸:
1. 提示学生思考:为什么要将粗盐进行提纯?
2. 阐述提纯食盐的重要性和作用。
3. 探究不同方法下提纯食盐的效果和过程。
可以尝试其他方法如结晶法等。
教学总结:
通过本次实验,学生了解了粗盐的成分和组成,明白了粗盐提纯的目的和过程。
通过实际操作体验到了提纯食盐的方法和效果。
同时,学生也掌握了实验操作的基本技能和注意事项。
粗盐提纯教学设计公开课

《粗盐提纯》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本课时学习内容主要目的是通过粗盐中难溶性杂质去除实验向学生介绍分离混合物的一般方法,锻炼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并渗透从混合物中提纯和分离物质的思想和方法。
除应用到一些有关溶液的知识外,还用到了前面学过的实验基本操作知识和酸碱盐的有关知识。
重点是让学生通过实验,领悟从混合物中提纯和分离物质的思想和方法。
二、学情分析
学生已经具备过滤、蒸发等实验基本操作知识,也有了有关酸、碱、盐和溶液的相关知识,在此基础上来学习粗盐的提纯,应该是水到渠成。
三、教学目标
1、重识“盐”的概念;
2、了解氯化钠在自然界的存在、组成、用途及在人体中的生理功能;
3、复习过滤、蒸发操作要点,掌握分离提纯混合物的思想和方法。
四、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学会过滤和蒸发等基本操作方法。
2、教学难点:让学生通过实验,领悟从混合物中提纯和分离物质的思想和方法。
五、实验用品
实验仪器:铁架台(带铁圈)、烧杯、玻璃棒、蒸发皿、坩埚钳、酒精灯、漏斗、药匙、量筒、
胶头滴管、滤纸
实验药品:粗盐、蒸馏水
六、教学过程
活动一:再识“盐”
活动二:认识可以吃的“盐”—氯化钠
活动三:粗盐中难溶性杂质的去除
[结束语]:同学们,生活中处处都有化学的身影,让我们带上智慧的眼睛,去发现化学之美!。
初中 粗盐的提纯教案

初中粗盐的提纯教案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粗盐提纯的原理和过程。
2. 学生能够掌握溶解、过滤、蒸发等实验操作技能。
3. 学生能够理解过滤法分离混合物的化学原理。
4. 学生能够体会过滤的原理在生活生产等社会实际中的应用。
教学重点:1. 粗盐提纯的过程。
2. 溶解、过滤、蒸发等实验操作要点。
教学难点:1. 混合物的分离的一般方法和思路。
教学准备:1. 实验仪器和用品:托盘天平,量筒,烧杯,玻璃棒,药匙,普通漏斗,铁架台(带铁圈),蒸发皿,酒精灯,火柴。
2. 试剂:粗盐、蒸馏水。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回顾海水晒盐的过程,提问:海水晒盐制得的盐是粗盐还是我们平时用的食盐?2. 学生回答:粗盐。
3. 教师引导:大家对前面知识掌握很牢固,那粗盐怎么变成我们食用的食盐呢?今天继续来学习粗盐的提纯实验。
二、新课讲授(15分钟)1. 教师展示粗盐,说明在生活中广泛的用途,如粗盐热敷、养鱼水箱中调节水环境,引导学生观察粗盐的状态。
2. 学生回答:粗盐是白中带黄的固体,颗粒较大。
3. 教师提出问题:通过粗盐的状态,猜想可能含有哪些杂质?4. 学生回答:泥沙。
5. 教师提出问题:氯化钠可以溶解,泥沙不溶解,可以通过过滤的方法进行分离提纯,下面来看一段视频,同学们看到分离中都包含了哪些操作步骤。
6. 播放视频:氯化钠的提纯过程。
7. 学生回答:溶解、过滤、蒸发。
三、实验操作(20分钟)1. 溶解:称取约4g粗盐,用量筒量取约12ml蒸馏水,将蒸馏水倒入烧杯中,用药匙取一匙粗盐放入烧杯中边加边用玻璃棒搅拌,一直加到粗盐不再溶解时为止,观察溶液是否浑浊。
2. 过滤:将滤纸折叠后用水润湿使其紧贴漏斗内壁并使滤纸上沿低于漏斗口,溶液液面低于滤纸上沿,倾倒液体的烧杯口要紧靠玻璃棒,玻璃棒的末端紧靠有三层滤纸的一边,漏斗末端紧靠承接滤液的烧杯的内壁。
慢慢倾倒液体,待滤纸内无水时,仔细观察滤纸上的剩余物及滤液的颜色,滤液仍浑浊时,应该再过滤一次。
初中化学粗盐提纯的教案

初中化学粗盐提纯的教案
教学课题:粗盐提纯
教学内容:粗盐的提纯方法及实验操作
教学目标:学生能够掌握粗盐提纯的基本方法,了解溶解、过滤、结晶等基本化学操作步骤
教学重点:粗盐提纯的实际操作步骤和注意事项
教学难点:学生能够正确理解和掌握溶解、过滤、结晶等化学操作步骤
教学准备:盐、烧杯、玻璃棒、漏斗、滤纸、蒸发皿、玻璃棒、加热装置等实验器材
教学过程:
一、导入与引导(5分钟)
1.通过引导学生回顾盐的常见性质及用途,引出粗盐的提纯方法
2.提问:如何将粗盐中的杂质去除,得到纯净的食用盐?
二、实验操作演示(15分钟)
1.将一定量的粗盐加入适量的水中溶解,过滤后收集过滤液
2.将过滤液放入蒸发皿中,用加热装置加热使水分蒸发,得到结晶的盐
3.用玻璃棒将结晶盐移至干净的容器中保存
三、实验操作讲解(10分钟)
1.解释溶解、过滤、结晶等化学操作的原理和步骤
2.介绍操作中需要注意的问题,如过滤时要保持漏斗口不被堵塞,加热时要注意安全等
四、学生操作实践(20分钟)
1.学生分组进行粗盐提纯实验操作,老师进行指导和检查
2.引导学生记录实验过程中的观察现象和结果,加深学生对化学操作的理解和记忆
五、实验结果分析(10分钟)
1.学生围绕实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讨论
2.引导学生总结粗盐提纯的方法及操作要点
六、课堂小结(5分钟)
1.回顾今天学习的内容,强调粗盐提纯的方法和实验步骤
2.布置作业:写一份实验报告,总结粗盐提纯实验的操作过程和结果
教学反思:通过此次实验,学生不仅掌握了粗盐提纯的基本方法和操作步骤,也培养了实验操作的能力和科学思维能力。
同时,也加深了学生对化学实验的兴趣和理解。
初中化学粗盐提纯教案

初中化学粗盐提纯教案主题:粗盐提纯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了解粗盐的提纯方法,掌握相关操作技能。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实验技能,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爱科学、热爱实验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二、教学重点:1. 理解粗盐提纯的原理和方法。
2. 掌握粗盐提纯的实验操作技能。
三、教学难点:1. 如何有效提炼出纯净的食用盐。
2. 学生对实验操作的细节掌握。
四、教学准备:1. 实验室仪器:砂漏、瓷漏斗、滤纸、玻璃棒等。
2. 实验药品:粗盐、二氧化硅、碘酸钾溶液等。
3. 实验记录表格。
五、教学过程:1. 引入:简单介绍粗盐提纯的意义和重要性。
2. 实验操作:步骤一:在实验室台面上摆放好所需的仪器和药品。
步骤二:将粗盐加入烧杯中,加入适量水搅拌至溶解。
步骤三:加入少量二氧化硅,并继续搅拌。
步骤四:将溶液过滤,收集滤液。
步骤五:加入碘酸钾溶液,观察是否生成沉淀。
步骤六:收集沉淀,通过烘干得到纯净的食用盐。
3. 实验结果分析:观察实验结果,并讨论提纯过程中的变化和原理。
4. 总结:总结粗盐提纯的方法和步骤,复习实验操作技能。
六、教学延伸:1. 可以引导学生了解其他物质的提纯方法,并进行比较分析。
2. 可以对提纯后的食用盐进行性质测试,如熔点测定等。
七、作业布置:1. 布置实验报告,描述实验操作过程和结果。
2. 布置探究性问题,拓展学生思维。
八、板书设计:1. 粗盐提纯方法:1) 溶解粗盐2) 添加二氧化硅3) 过滤、收集滤液4) 加入碘酸钾溶液5) 收集沉淀得到纯净食用盐以上为初中化学粗盐提纯教案范本,希望对您有帮助。
粗盐提纯教学设计

粗盐提纯教学设计教学设计:粗盐提纯一、教学目标:1.了解粗盐的产地、提取、用途;2.掌握粗盐提纯的方法;3.培养学生的观察、实验操作和问题解决能力。
二、教学内容:粗盐提纯三、教学过程:第一课时:引入与导入1.导入让学生观察并描述粗盐的外观、颜色和质地。
引导学生思考粗盐可以用来做什么以及它们的用途。
师生共同探讨。
2.引入通过引入,让学生思考如何提纯粗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第二课时:粗盐提纯方法的了解与实践1.小组讨论将学生分为小组,每组讨论如何提纯粗盐的方法。
并向全班汇报自己的观点。
2.教师示范教师对提纯粗盐的方法进行示范。
示范提纯有两个主要步骤:溶解和结晶。
a.溶解:将一定量的粗盐放入容器中,加入适量的水搅拌均匀,使其溶解。
b.结晶:将上述溶液放置于阴凉处静置,观察结晶的过程。
3.探究实验小组实验:将小组讨论出的不同方法进行小规模实验,观察结晶过程是否成功,和探究影响结晶的因素。
第三课时:结果总结与对比1.实验结果总结各小组讨论实验结果,对实验结果进行总结,并向全班展示提纯粗盐的过程。
2.实验结果对比将各小组实验结果进行比较,看看哪种提纯方法更为有效,更为简便。
3.进一步讨论引导学生进一步讨论为什么一些方法更为有效,让学生总结提纯粗盐的一般规律。
第四课时:实践与应用1.综合实践让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实践操作,提纯粗盐。
2.应用拓展让学生了解粗盐提纯的应用领域,并思考其他可能的实践应用。
四、教学评价与反思:通过学生们的观察、提问和实践操作,教师可以评价学生对粗盐提纯的理解程度与掌握程度。
同时,教师要及时给予学生反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
五、教学延伸:教学结束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思考并讨论其他类似的提纯实验,如糖的提纯、酒精的提纯等,并将这些实验与粗盐提纯进行比较,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实验操作能力。
初中粗盐提纯教案

初中粗盐提纯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粗盐提纯的实验原理和步骤。
2. 学会使用过滤和蒸发的基本操作。
3. 培养观察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1. 粗盐提纯的实验原理和步骤。
2. 过滤和蒸发的基本操作。
教学难点:1. 混合物分离的一般方法和思路。
教学准备:1. 实验室用具:烧杯、漏斗、滤纸、玻璃棒、蒸发皿、酒精灯等。
2. 实验试剂:粗盐、水、稀盐酸等。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思考:我们平时食用的食盐是如何得到的?2. 学生回答:通过海水晒盐得到的。
3. 教师引导:海水晒盐得到的盐是粗盐,那么如何将粗盐提纯成我们食用的食盐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粗盐提纯的实验。
二、新课内容(20分钟)1. 介绍粗盐提纯的实验原理:粗盐中含有不溶性杂质如泥沙,以及可溶性杂质如Ca2+、Mg2+、SO42-等。
通过溶解、过滤和蒸发的方法可以除去这些杂质,得到较纯净的精盐。
2. 讲解过滤和蒸发的基本操作:过滤是将不溶性杂质与溶液分离的方法,蒸发是除去溶液中水分,得到溶质的方法。
3. 演示粗盐提纯的实验步骤:溶解、过滤、蒸发。
三、实验操作(20分钟)1. 学生分组进行实验,按照实验步骤进行操作。
2. 在实验过程中,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四、实验总结(10分钟)1. 学生汇报实验结果,讨论实验中遇到的问题。
2. 教师总结实验结果,强调实验操作的注意事项。
五、拓展与思考(10分钟)1. 引导学生思考:除了粗盐提纯,还有哪些混合物的分离方法?2. 学生回答:过滤、蒸馏、萃取等。
3. 教师引导:混合物的分离方法有很多种,具体使用哪种方法要根据混合物的性质来确定。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粗盐提纯的实验,让学生掌握了过滤和蒸发的基本操作,了解了混合物分离的一般方法和思路。
在实验过程中,学生积极参与,动手操作,提高了实验技能。
同时,通过实验总结和拓展思考,培养了学生观察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粗盐提纯》教学设计方案
课题:粗盐提纯
课型:实验课课时:1
课标要求:
知识与技能:1、学习蒸发的操作;
2、练习溶解、过滤等操作。
过程与方法:通过粗盐提纯的实验操作了解提取氯化钠的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实验进一步加深化学与生活的联系。
教学重点:
粗盐提纯的步骤,溶解、过滤、蒸发等操作中玻璃棒的作用
教学难点:
过滤的操作方法和蒸发操作
教学方法:
自学指导法、演示法、讲述法、归纳法
学习方法:
自主学习、小组合作、讨论
教学过程:
『预习提纲』
1.除去粗盐固体中的不溶性杂质,必须要进行的实验操作依次是:①;
②;③。
在以上各操作中均需要用到玻璃棒,其作用依次是:①;
②;③。
2.用托盘天平进行称量时,应先把处,检查天平是否平衡,如果指针偏向右边,则应将右边的平衡螺母向边旋转或将左边的平衡螺母向边旋转,使天平平衡。
称量时为了不使药品污染和损坏天平,应注意:①称量干燥的固体药品前,应先在两个托盘上各放一张,然后再把药品;②易潮解的药品,必须放在里称量。
3.过滤器的制作方法是将一张次,打开成圆锥形,把其尖端朝下放入漏斗。
过滤操作时应做到“一贴二低三靠”,即滤纸应紧贴;滤纸边缘应低于,滤液液面应低于;滤液应靠引流,应靠在层滤纸的一边,漏斗下端的管口应紧靠。
4、蒸发操作时,什么时候停止加热?
师生讨论交流,共同完成以上内容。
『实验用品』
药品:粗盐,水
仪器:托盘天平,量筒,烧杯,玻璃棒,药匙,漏斗,铁架台(带铁圈),蒸发皿,酒精灯,坩埚钳,胶头滴管,滤纸,剪刀,火柴,纸片
『实验步骤』 1.溶解:
用量筒量取约10 mL 水倒入烧杯中。
用托盘天平称取约4 g 粗盐。
将称取的粗盐逐渐加入烧杯里的水中,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直至粗盐不再溶解为止。
称量剩余的粗盐。
2.过滤:
用滤纸和漏斗制一个过滤器。
将烧杯中的液体沿玻璃棒倒入过滤器,进行过滤(如图1所示)。
若滤液仍浑浊,应再过滤一次。
(图1) (图2)
3.蒸发:
将蒸发皿放到铁架台的铁圈上,把滤液倒入蒸发皿中,用酒精灯加热,蒸发皿中,用酒精灯加热,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液体,待出现较多固体时停止加热(如图2所示)。
4.称量:
待蒸发皿中的固体冷却至室温后,称量所得固体质量。
5.计算产率
粗盐的质量
提纯后精盐的质量 ×100℅
『问题和讨论』
1.选择题
(1)某学生用托盘天平称取粗盐20.6g(1g以下用游码),但砝码和粗盐的位置放反了,当天平平衡时,称得粗盐的实际质量为()
A. 21.2 g
B.20.6 g
C. 19.4 g
D. 19.6 g
(2)某学生用20 mL量筒量取水,量筒平稳且面对刻度线,起初仰视液面,读数为19,倒出部分水后,俯视液面,读数为11,则实际倒出水的体积为()A. 8 mL B. 大于8 mL C. 小于8 mL D. 无法判断
(3)在下列操作中,所使用的仪器能够达到目的的是()
A. 用50 mL量筒准确地量取45.55 mL水
B. 用托盘天平准确地称取6.82 g食盐
C. 用坩埚代替蒸发皿进行液体蒸发操作
D. 做KMnO4分解实验用大试管作反应器
2.在进行过滤和加热蒸发操作时,各应注意哪些问题?为什么?
3.如果两次过滤后滤液仍然浑浊,应该怎样检查实验装置找出原因?
4.本实验得到的精盐是不是纯净物?为什么?
5.通过本实验,请你总结能够运用这种方法进行分离提纯的混合物的特点,并将你的总结与同学交流。
6.本次实验中,你还发现了什么问题或有什么其他新的认识或感受?
学生分组讨论,师生交流。
『课后反思』
粗盐提纯作为一节实验课,学生的兴趣是比较浓的。
为了避免学生养成照方抓药的坏习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好习惯,我先让学生带着问题去预习,然后汇报交流,避免了实验的盲目性和草率性。
过滤的操作要点是本节课的一个难点,我采取教师演示、学生观察、提出问题、小组讨论解决的方式让学生明确了实验操作的规范性和目的性。
最后通过练习对过滤的知识予以巩固和提高,培养了学生的灵活运用知识和处理问题的能力。
『设计实验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