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 年南京市第一医院单胎活产新生儿出生体重与分娩方式的关系

合集下载

孕期体重增长对分娩方式及新生儿出生体重的影响

孕期体重增长对分娩方式及新生儿出生体重的影响

云南医药2021年第42卷第2期•137•成的弧形面滑动来旋转胎位,比较经济方便,不用住院,不用外力,比较安全,孕妇在家便可以操作%但妊娠晚期孕妇的负担比较重,动作不标准,不能较长时间保持同一个体位,一些孕妇缺乏信心容易放弃,纠正胎位成功率较低。

本研究结果提示,研究组纠正胎位成功率76.19%,阴道分娩率61.90%,剖宫产率38.10%。

对照组纠正胎位成功率47.52%,阴道分娩率40.78%,剖宫产率59.52%o2组比较研究组纠正胎位成功率、顺产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W0.05差异有显著性,剖宫产率研究组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PW0.05差异有显著性。

B超检查是常用而简单易行的检査手段,在B超监测下行倒转术,过程比较安全,能降低危险性,提高成功率,减少疤痕子宫发生率,减少再次怀孕母婴并发症的发生,保障母婴安全。

特布他林注射液是02受体选择性激动剂。

术前及术中使用特布他林注射液,可松弛腹壁肌肉,使子宫平滑肌舒张,降低子宫肌张力,使胎儿活动空间相对扩大,并可抑制持续性和急性宫缩,为臀位外倒转术的实施提供有力条件,增加倒转的成功率。

本研究中采用B 超监测下行臀位外倒转术进行胎位纠正,一例发生胎心下降,停止操作后胎心恢复正常,没有在操作过程中发生母婴并发症急诊剖宫产及胎死宫内的情况。

妊娠足月后选择好病例行外倒转术是比较安全的。

臀位外倒转术纠正足月单胎臀位有很好的效果,有较高的安全性,可以提高顺产率,降低剖宫产率,减少母婴并发症,降低孕产妇经济负担,提高社会效益。

但为避免意外情况发生需要麻醉科、产科、新生儿科等多学科的合作,且选择合适的孕妇很重要。

[参考文献][1]邓新琼,覃晓慧,廖滔,等.臀位妊娠矫正方法的研究进展[J]广西医学,2017,8:1219-1221.[2]谢幸,孔北华,段涛,主编.第9版,妇产科学[J].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8:19&[3]马翠,赵友萍.75例臀位外倒转术临床分析[J].医学研究杂志,2016,45(12):102-104.•经验交流•孕期体重增长对分娩方式及新生儿出生体重的影响杨丽娟,杨奕梅,孙宇,沈翠花,王宁(昆明市妇幼保健院产科,云南昆明650031)关键词:孕期体重增长;分娩方式;新生儿出生体重中图分类号:R714.14文献标志码:B文章编号:1006-4141(2021)02-0137-03监测孕妇孕期体重变化是孕期保健、产前检查的重要内容之一,合理的体重增长将为胎儿的生长发育及母体健康提供保障,以获得良好的母儿结局叫对孕妇体重增长进行系统的高危管理,控制孕期体重适度增长是非常重要的。

单胎妊娠和活产双胎妊娠的分娩孕周和早产效果对比

单胎妊娠和活产双胎妊娠的分娩孕周和早产效果对比

单胎妊娠和活产双胎妊娠的分娩孕周和早产效果对比作者:李娟来源:《健康周刊》2018年第03期【摘要】目的:对单胎妊娠以及活产双胎妊娠之间的分娩孕周和早产的效果进行探究,同时对比其中的不同情况。

方法:选择二零一三年一月到二零一五年六月所分娩的八十二例双胎妊娠的孕妇以及一百二十例的活产单胎孕妇进行研究,对两种不同的分娩孕周以及不同的早产效果进行研究和对比,统计差异并且进行评估。

结果:在本研究中,双胎妊娠有百分之三十九点零二的早产率,一共有三十二例孕妇早产,而单胎妊娠的产妇有七例,仅仅占百分之五点八三,单胎妊娠的早产率相比较双胎妊娠来说,早产率较低,此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另外在双胎妊娠当中,女性的双胎妊娠和男性的双胎妊娠以及异性的双胎妊娠当中,早产率分别有两例、三例和两例,相比较单胎妊娠的产妇来讲明显较高,双胎妊娠产妇平均孕期是三十四周到三十九周之间,平均为三十六周,而单胎妊娠产妇的分娩孕周处于三十七周到四十一周之间,平均为三十九周。

结论:双胎妊娠的分娩周期相比较单胎孕周来说较高,双胎妊娠拥有较高的早产率,对于双胎妊娠的分娩当中具备统计学意义。

【关键词】妊娠;早产;分娩所谓的双胎妊娠的意思是有两个胎儿处于同一次妊娠当中,这种情况发生的概率大概在七十分之一到百分之一,相关研究表明,使用氯米芬和尿促性激素以及分泌会导致这种情况的出现,容易让排卵产生,导致双胞胎或者多胞胎的产生,在双胞胎当中,有两种情况,分别是同卵双胞胎和异卵双胞胎。

这篇研究主要对比和分析了在固定时间段之内的单胎妊娠和双胎妊娠的早产结果以及孕周长短,得到了一定的效果。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择了二零一三年一月到二零一五年六月在某医院进行分娩的八十二例双胎妊娠产妇以及一百二十例单胎妊娠的产妇,对其进行研究,这其中双胎妊娠的孕妇的年龄在二十三岁到四十岁之间,平均年龄是二十八点三岁,在这些例子当中,初产妇的数量是五十六例,经产妇的数量为二十六例,在单胎妊娠的孕妇当中,有七十四例孕妇是初产妇,另外四十六例是经产妇,她们的平均年龄为二十八岁,这两组不同的产妇,在年龄以及分娩次数上并不存在统计学差异,这篇研究具备可比性。

不同出生体重巨大儿分娩方式及结局分析

不同出生体重巨大儿分娩方式及结局分析

择 剖宫产 术 。产 前预 测胎儿体 重小 于 4 5 O O g,孕妇 骨盆 条
件 良好 , 临产前胎头 已衔接且未发生 并发症 , 可行阴道试产 ,
但应 向孕妇及其家属说明经阴道分娩可 能出现试产失败、肩 难产 、产伤 、 产后 出血、新生儿 窒息等情况 。试产 过程 中应 密切观察产程 , 若 宫缩 良好 而活跃期停滞或延长 ,第二产程 延长且胎先露下降受阻 ,应重新估计胎儿体重 ,放宽剖宫产 指征 ,尽量避 免 困难 的阴道试产 。
[ 例( %) 】
表 2 不 同出生体重组分 娩方式及产 时并发症 比较
3 6
2 0 1 5 年3 月第 2 2 卷第 5 期
产 发生率及 产后出血、新生儿窒息 等并发症 发生率升 高。本 组资料 中 巨大 儿剖宫产 率达 5 9. 1 %。从 减少母婴 并发症 角 度考 虑 , 怀有 巨大儿的孕妇选择 剖官产终止妊娠相 对安全 ,
出生体 重分 为 A 组 2 3 7例 ( 4 0 0 0~4 2 4 9 g) ,B组 4 6例 ( 4 2 5 0~4 4 9 9 g ) ,C组 5 9例 ( ≥4 5 O O g ) ,比较 三组分 娩方 式及结 局 。结果 剖 宫产组较 阴道分娩 组肩难产率 及新生儿 窒息率 明显减少 ,肩难 产发生率 A、B、C三组均依 次呈升高
势。 肩难产发生率三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 x = 6 . 8 5 ,
P< 0 . 0 5 ) 。
作者单位:3 1 6 0 0 0 浙 江舟山医院产科 通信作 者:沈娜 , E ma i l : c mu  ̄e n @1 6 3 - c 0 m
3 讨 论 多项研究 。 表 明 ,巨大儿导致剖 宫产率 、阴道分娩 助

孕前体重 、体重指数 、身高及孕期体重增加对新生儿出生体重的影响

孕前体重 、体重指数 、身高及孕期体重增加对新生儿出生体重的影响

孕前体重、体重指数、身高及孕期体重增加对新生儿出生体重的影响张玲【摘要】目的 :研究孕前体重、体重指数、身高及孕期体重增加对新生儿出生体重及巨大儿发生率的影响.方法 :收集2014年1-8月在我院产科进行正规产前检查并分娩的孕妇2319例,研究孕前体重、体重指数、身高及孕期体重增加对新生儿出生体重及巨大儿发生率的影响.结果 :孕前体重、体重指数、身高及孕期体重的增加与新生儿出生体重及巨大儿发生率均呈正相关,在0.05水平(双侧)上显著相关(P<0.05);不同孕前体重、体重指数及身高组新生儿出生体重及巨大儿的发生率显著不同,新生儿出生体重及巨大儿的发生率随孕期体重、体重指数及身高的增加而增加,且各组之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新生儿出生体重随孕期体重增加而增加,各组之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孕期体重增加<13kg组与13~20kg组巨大儿发生率相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孕期体重增加>20kg组巨大儿的发生率明显高于前两组,与前两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孕前体重、体重指数、身高及孕期体重增加与新生儿出生体重均呈正相关,随孕前体重、体重指数、身高及孕期体重的增加新生儿出生体重及巨大儿发生率呈增加趋势,降低孕前体重及BM I,控制孕期体重增加可降低巨大儿的发生.【期刊名称】《医学理论与实践》【年(卷),期】2017(030)005【总页数】4页(P641-643,632)【关键词】妊娠;体重指数;身高;体重;体重增加;新生儿出生体重;巨大儿【作者】张玲【作者单位】郑州大学附属南阳市中心医院妇产科,河南省南阳市 473009【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15近年来,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膳食结构和营养状况发生了巨大变化,新生儿出生体重随之发生变化,巨大儿的发生率逐渐增加,巨大儿的发生增加肩难产、臂丛神经损伤、锁骨骨折、新生儿颅内出血、软产道损伤及产后出血的发生风险[1],巨大儿出生后的健康风险也是增加的[2,3]。

足月初产单活胎新生儿出生体重十年对比

足月初产单活胎新生儿出生体重十年对比

足月初产单活胎新生儿出生体重十年对比黄笠逍【期刊名称】《神经药理学报》【年(卷),期】2000(000)003【摘要】为了观察时代变迁时新生儿出生体重的影响,本文在充分控制了环境、地域、种族等因素的基础上,比较我院82、92年前后十年足月新生儿出生体重,发现足月新生儿的出生体重与母亲的生育年龄及新生儿的出生月份无关,与孕龄及新生儿性别有关,孕周越大出生体重越大,男婴重于女婴;十年前后相比,新生儿的出生体重增加了171.69±54.039g。

无论按母亲生育年龄、新生儿出生月份、孕周、性别或是全年总均值相比,十年后新生儿平均体重都高于十年前,差异显著。

92年巨大儿的发生率为9315‰,远高于82年的37.56‰,低体重儿的发生率92年略低于前十年。

这种增长模式及原因目前尚不明了,可能随经济增长,生活水平提高而持续发展有关。

了解这一情况,对准确预测胎儿出生体重、合理选择分娩方式有一定临床意义。

【总页数】4页(P37-40)【作者】黄笠逍【作者单位】北京燕化公司职工医院 1025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174【相关文献】1.安徽省郎溪县8 476例足月单胎活产新生儿出生体质量分布 [J], 丁可军;余明敏;韩金芬2.双管喉罩吸入七氟醚麻醉对足月单胎初产妇剖宫产术中血流动力学及新生儿结局的影响 [J], 庄慧芳3.新产程标准中第二产程时间≥2h对单胎足月头先露初产妇及新生儿结局的影响[J], 杨仪心;许凌珺;张翠润4.昆明地区正常单胎活产新生儿出生体重十年分析 [J], 张燕;马润玫;王婧;尹蓉;孙倩;孙永虎;秦利娴5.同龄足月活产双胎与单胎新生儿出生体质量差异研究 [J], 张春丽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新生儿出生体重与分娩结局的关系

新生儿出生体重与分娩结局的关系

新生儿出生体重与分娩结局的关系作者:王丽英来源:《中国现代医生》2016年第28期[摘要] 目的探讨新生儿出生体重与分娩结局的关系。

方法选择2015年1月~2016年7月在我院住院分娩单胎活产新生儿1416例为观察对象。

比较新生儿低体重组、正常体重组、巨大儿组的分娩结局。

结果随着新生儿出生体重的增加,阴道分娩率逐渐下降,剖宫产率逐渐升高;阴道分娩新生儿中巨大儿组新生儿窒息、肩难产、产后出血等的发生率明显高于低出生体重组+正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关键词] 新生儿出生体重;巨大儿;分娩结局;剖宫产[中图分类号] R174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3-9701(2016)28-0069-03孕期是妇女保健中的一个特殊时期,在传统观念“一人吃两人补”的影响下,许多孕妇放纵自己想吃就吃不断地补充各种营养。

但由于对各类食物的营养成分及含量缺乏科学的认识,也缺乏正确的指导,孕妇膳食结构不平衡,营养摄入过多,同时运动量减少,导致营养过剩,当供给胎儿的营养过多时,可刺激胎儿过度生长,易发生巨大儿,国内有学者报道巨大儿剖宫产率57.29%,阴道难产率与新生儿产伤率均增加[1]。

因此,控制新生儿出生体重,减少巨大儿发生率,对降低剖宫产率,改善新生儿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择2015年1月~2016年7月住院分娩单胎活产新生儿1416例,出生体重最低2250 g,最高5450 g,其中阴道分娩共797例,占总例数的56.3%,剖宫产619例,占总例数的43.7%。

1.2 研究方法根据新生儿出生体重划分标准:1.3 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分析,其中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2 结果2.1 出生体重与分娩方式的关系见表1。

本文低体重组、正常组及巨大儿组阴道分娩率分别为77.8%、58.6%、42.5%,剖宫产率分别为22.2%、41.4%、57.5%,三组中阴道分娩率与剖宫产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2.2 阴道分娩孕妇新生儿出生体重与产科并发症的关系见表2。

胎儿体重对分娩方式的影响

胎儿体重对分娩方式的影响

胎 儿体 重对 分 娩方 式 的影 响
松美 丽 , 爱旭 段
关 键 词 : 儿体 重 ; 胎 分娩 方 式 ; 宫 产 ; 剖 中 图 分 类 号 : 4 3 7 文 献 标 识 码 : R 7.1 C
do : 0 3 6 /.sn 17 4 4 . 0 9 0 . 3 i 1 . 9 9ji . 6 4— 78 2 0 . 7 0 2 s
・ 66 ・ 0
CHI S GENERAI NE E NURS NG, a c 2 0 1 7 No 3 I M r h。 0 9 Vo . . A
3 4 选择 静 脉 范 围广 静 脉 留置 针 体 长 , 血 管外 套 管 柔 韧 无 . 在
尖 置 于 血 管 中具 有 良好 的 柔 韧 性 和 弹 性 , 血 管 内不 怕 扭 曲 , 在 前 端 圆滑 , 易 穿 破 血 管 , 在 手 背 、 关 节 、 不 可 腕 肘关 节处 穿 刺 。而 金
2 0 1 ( ): 4—7 . 0 7, 3 1 7 5
属 材料 制 成 的头 皮 针 针 体 硬 且 尖 , 刺 破 血 管 , 在 手 背 、 关 易 如 腕 节 、 关 节 处 穿 刺更 易 穿破 血 管 , 起 外 渗 损 伤 。 因此 静 脉 静 脉 肘 引 留 置针 在 放 疗 输 液 病 人 中 的 应 用 方 便 、 全 , 时 , 减 轻 病 人 安 同 可
6 , 染率达 36 ~81 L 。 感 . . 2 ]
3 12 剖宫 产 儿 呼 吸 系统 并 发 症 多 ..
湿 肺 发 生 1 J 。
如窒息 、 肺 、 湿 羊水 吸 人 、
文 章 编 号 :6 4 4 4 ( 0 9 3 0 0 — 1 1 7 — 7 8 2 0 ) A一 6 6 0 目前 , 女 儿 童 问 题 日益 被 重 视 ,儿 童 优 先 母 亲 安 全 ” 妇 “ 已 成 为 国 际社 会 的 共 识 。 1 9 9 6年 , 界 卫 生 组 织 ( HO) 出 爱 世 W 提

新生儿出生体重与临产前胎儿部分近侧肢体容积的相关性分析

新生儿出生体重与临产前胎儿部分近侧肢体容积的相关性分析

新生儿出生体重与临产前胎儿部分近侧肢体容积的相关性分析廖淑欣;王云芳;肖淑芳;邓许洁;方碧妹;杨芳【摘要】目的分析新生儿出生体重(BW)与临产前通过三维超声获取的胎儿部分近侧肢体容积即胎儿部分大腿容积(TVol)和胎儿部分上臂容积(AVol)的相关性.方法采用三维超声技术采集563例临产前正常单胎妊娠孕妇的胎儿TVol及AVol数据集,通过4D View软件离线分析容积数据集获取相应TVol值及AVol值,检验上述测量方法的可信度及-致性,并行Pearson相关性分析TVol与BW、AVol与BW 之间的关系.结果 TVol及AVol测量具有较高的一致性(Bland-Altman差值法分析平均百分比差异均低于50%)与较好的可信度(组内相关系数均高于0.90).BW与TVol及AVol相关性分析结果为rTVol=0.87、rAVol=0.86(P<0.01).临产前TVol与BW的回归方程为:BWTVol=40.77 × TVol + 1 199.92 (R2TVol=0.77);临产前AVol与BW的回归方程为:BWAVo l=80.59×AVol + 1 431.27(R2AVol=0.76).结论 TVol及AVol均与BW存在强正相关关系,可应用于预测新生儿出生体重临床实践中.%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correlation between neonatal birth weight (BW) and fetal fractional limb volumes, including fractional thigh volume (TVol) and fractional arm volume (AVol) obtained by three dimensional ultrasound before labor. Methods Totally 563 fetal TVol and AVol data sets from normal singleton pregnant women were collected by three dimensional ultrasonography before delivery. TVol and AVol values were calculated through off - line analysis by 4D View software. The reproducibility and consistency of these measurements were examined. Pearson correlation analysis was used to find out the correlations between TVol and BW, AVol and BW. Results TVol and AVolmeasurements had a high consistency (Bland - Altman difference analysis showed an average percentage difference of less than 50%) and good confidence (intra - group correlation coefficients were higher than 0.90). The were significant correlations between BW and TVol, BW and AVol (rTVol=0.87 and rAVol=0.86, P<0.01). The regression equation of TVol and BW before labor was BWTVol=40.77 × TVol + 1199.92 (R2TVol=0.77). The regression equation of AVol and BW before labor was BWAVol=80.59 × AVol + 1431.27 (R2AVol=0.76). Conclusion Either TVol or AVol has strong positive correlation with BW, which may applied in birth weight prediction in clinical practice.【期刊名称】《广东医学》【年(卷),期】2018(039)006【总页数】5页(P842-846)【关键词】相关性分析;新生儿出生体重;部分大腿容积;部分上臂容积;三维超声【作者】廖淑欣;王云芳;肖淑芳;邓许洁;方碧妹;杨芳【作者单位】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妇产科广东广州 510515;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妇产科广东广州 510515;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妇产科广东广州 510515;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妇产科广东广州 510515;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妇产科广东广州 510515;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妇产科广东广州 510515【正文语种】中文新生儿出生体重(birth weight,BW)过大或过小均与母婴不良围产期预后密切相关,其致病率及病死率相较正常新生儿有明显升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4 年南京市第一医院单胎活产新生儿出生体重与分娩方式的关系发表时间:2016-06-27T15:22:02.573Z 来源:《中国医学人文》2016年第5期作者:严檬洁张丽琴王雅萍徐友娣[导读] 近年来我国低出生体重儿发生率4.6%[1],巨大儿发生率6.5%[2],而剖宫产率则高达46.2%[3],远远超过世界卫生组织15%[3] 的标准。

严檬洁张丽琴王雅萍徐友娣(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南京医院,南京市第一医院产科,江苏南京 210006)【摘要】目的:通过统计学分析,探讨分娩方式与新生儿出生体重的相互关系,为如何降低低出生体重儿、巨大儿发生率及控制剖宫产率提供理论依据。

方法:通过Excel 工作表对新生儿体重及分娩方式进行数据录入及筛选,采用SPSS19.0 统计软件分别对各项数据进行包括统计描述、t 检验、方差分析、χ2 检验及相关性分析在内的统计学分析。

结果:不同分娩方式组新生儿出生体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189,P=0.001),不同出生体重组分娩方式构成也存在差异(χ2=15.298,P=0.000)。

结论:1、2014 年我院新生儿出生体重平均为3402.59±470.365g,其中低出生体重儿发生率4.7%,巨大儿发生率10.4%,剖宫产率为53.5%。

2、巨大儿组剖宫产率高于低出生体重儿组及正常体重儿组,说明新生儿出生体重对分娩方式存在影响。

【关键词】出生体重;低出生体重儿;巨大儿;剖宫产率【中图分类号】 R2 【文献标号】 A 【文章编号】 2095-9753(2016)5-0247-02近年来我国低出生体重儿发生率4.6%[1],巨大儿发生率6.5%[2],而剖宫产率则高达46.2%[3],远远超过世界卫生组织15%[3] 的标准。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国内外学者开始关注出生体重对于新生儿近远期患病率及死亡率的影响[4]。

WHO 已将低出生体重列为威胁新生儿生存的重要原因之一。

在我国,低出生体重儿早期死亡率接近151.5‰ [5]。

巨大儿已被认为是导致母婴病率和死亡率的原因之一,不仅增加滞产、手术产、肩难产、软产道损伤、产后出血、感染的发生危险,还会增加围产儿臂丛神经损伤、窒息及围产儿死亡的发生风险[6-7]。

最近的研究显示,发展中国家巨大儿的发生率亦在上升[8]。

国外许多研究均显示,巨大儿在儿童期发生某些肿瘤的危险性高于正常出生体重儿[9-12]。

低出生体重及巨大儿的发生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剖宫产率,畸高的剖宫产率不但不会对新生儿转归带来更多益处,还可能对产妇带来手术及麻醉意外、产后感染甚至死亡的风险。

新生儿出生体重的水平反映了一个国家和地区的社会经济和医疗卫生服务水平。

剖宫产率的高低则是衡量一个国家和地区卫生水平、人口健康行为和人口素质高低的重要指标[13]。

因此,如何从根本上控制低出生体重儿及巨大儿发生率,并有效控制剖宫产率,不仅能减少医疗资源的浪费,更有利于妇女儿童的长期健康发展。

本研究主要分析了分娩方式与新生儿出生体重的关系,旨在为如何降低低出生体重儿、巨大儿发生率及控制剖宫产率提供一点参考。

1 研究对象选择2014 年01 月01 日至2014 年12 月31 日在南京市第一医院产科分娩的1133 例新生儿作为研究对象,其中双胎11 例(22 例胎儿)未列入本研究,无多胎病例,剔除死胎病例10 例,无死产病例。

最终选择2014 年分娩的1101 例单胎活产新生儿,进行新生儿出生体重及分娩方式的统计学分析。

2 研究方法2.1 资料的收集采用回顾性研究的方法,回顾了南京市第一医院产科记录2014年分娩情况的分娩登记本,利用Excel 工作表进行人工数据录入,缺失数据统一采用“?”表示,再由专人对录入情况进行检查核对。

分娩登记资料均由产科临床医生在产妇分娩后及时填写,其中新生儿出生体重均在新生儿出生后一小时内用同一台称进行称量。

2.2 诊断的标准新生儿出生一小时以内,无论是早产儿、足月产儿还是过期产儿,体重<2500g 者,称为低出生体重儿,体重≥ 2500g 但<4000g 者,称为正常出生体重儿,体重≥ 4000g 者,称为巨大儿[14]。

2.3 资料的处理与分析运用Excel 工作表对资料进行筛选,去除双胎及死胎病例。

主要运用SPSS19.0 统计软件对筛选资料进行处理与分析,分析方法包括:统计描述、t 检验、方差分析、χ2 检验及相关性分析。

本研究中对缺失值的处理统一采用按分析顺序排除个案法。

3 结果3.1 出生体重基本情况统计2014 年1101 例单胎活产新生儿中,体重缺失7 例,其余1094 例单胎活产新生儿出生体重为3368.49±493.934g,最小出生体重为1470g,最大出生体重为4800g。

巨大儿发生率2014 年为10.4%,1994 年为5.4%,χ2=26.859,P=0.000,以P<0.05 为显著性指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低出生体重儿发生率2014 年为4.8%,1994 年为4.2%,χ2=0.557,P=0.455,以P<0.05 为显著性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见表1。

出生体重分布偏度系数-0.362,峰度系数0.79,K-S 检验Z=1.695,P=0.006,本研究中,将出生体重作为近似正态分布资料处理。

新生儿出生体重分布情况见图1,图2。

以P<0.05 为显著性指标,* 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3.2 出生体重及分娩方式的相关性分析本资料中将出生体重近似看成正态分布资料处理,分娩方式属于分类变量,故选用Spearman 系数对出生体重与分娩方式进行两因素相关性分析。

分娩方式与出生体重存在相关性,但相关性不明显。

3.3 分娩方式与出生体重2014 年我院共分娩单胎活产新生儿1101 例,其中顺产512 例,占分娩总数的46.5%,新生儿出生体重3318.17±470.85g;剖宫产589 例,占分娩总数的53.5%,新生儿出生体重3412.75±509.7g。

两组间出生体重t 检验结果为t=-3.189,P=0.001,以P<0.05 为显著性指标,可以认为顺产组出生体重平均比剖宫产组轻94.575g (95%CI,36.39~152.761)g。

低出生体重儿组顺产28 例,剖宫产24 例,剖宫产率为46.2%;正常体重儿组顺产450 例,剖宫产478 例,剖宫产率51.5%;巨大儿组顺产34 例,剖宫产80 例,剖宫产率70.2%,三组间剖宫产率进行卡方检验,χ2=15.298,P=0.000,以P<0.05 为显著性指标,可以认为三组间剖宫产率存在差异。

进一步进行每两组间剖宫产率的比较,低出生体重儿组与正常体重儿组χ2=0.565,P=0.479,低出生体重儿组与巨大儿组χ2=8.806,P=0.005,正常体重儿组与巨大儿组χ2=14.223,P=0.000,以P<0.05 为显著性指标,低出生体重儿组与正常体重儿组剖宫产率无显著差异,而巨大儿组分别与低出生体重儿组及正常儿组剖宫产率存在差异。

1994 年总体剖宫产率22.30%,与2014 年剖宫产率相比,χ2=316.243,P=0.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低出生体重组剖宫产率为17.2%,与2014 年同组相比,χ2=13.479,P=0.000,以P<0.05 为显著性指标,差异显著;正常体重组剖宫产率为21.2%,与2014 年同组相比,χ2=265.328,P=0.000,以P<0.05 为显著性指标,差异显著;巨大儿组剖宫产率为44.2%,与2014 年同组相比,χ2=15.589,P=0.000,以P<0.05 为显著性指标,差异显著。

4 讨论4.1 出生体重概况本研究中1094 例单胎活产新生儿平均出生体重为3368.49±493.934g,与方亮等[15] 报道的2002~2004 年南京地区新生儿平均出生体重3373.76±466.23g 相近。

2014 年我院分娩单胎活产新生儿低出生体重儿发生率4.7%,与于冬梅等报道的4.6% 接近,高于张玲等[16] 报道的3.89%;巨大儿发生率10.4%,高于于冬梅等及方亮等报道的6.5% 及 6.8%。

原因分析:近年来我院收治严重妊娠合并症及并发症病例增多,医源性早产多,导致低出生体重儿发生率上升;而对孕期营养的不合理关注,导致营养过剩,再加上地区局限性,可能是造成本地区巨大儿发生率相对偏高的原因。

4.2 分娩方式与出生体重我院1994 年剖宫产率22.3%,2014 年则上升到53.5%。

1994年及2014 年剖宫产指征见表5。

其中,胎位异常主要指胎产式的异常,包括臀位、横位;产道异常包括子宫畸形、子宫肌瘤、骨盆异常、宫颈异常、阴道异常;产科因素包括ICP、宫缩乏力、胎盘功能低下、宫内感染、胎膜早破、胎盘早剥、过期妊娠、脐带脱垂、脐带先露、先兆子宫破裂;妊高症包括第二版人卫版八年制教材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五类[17];无指征包括社会因素、高龄初产、珍贵儿等;其他包括内外科合并症、缺项等。

注:1994 年剖宫产指征率按从高到低排列,带* 为2014 年剖宫产指征前三位。

从表中可以看出,2014 年头盆不称、胎儿宫内窘迫、无指征成为剖宫产的三大主因,引产失败率也大幅度上升,说明指征的相对放宽及不必要的人为干预可能是剖宫产率上升的主要原因。

本研究中,剖宫产组新生儿出生体重高于顺产组,差异显著。

在2014 年各体重组的比较中,发现巨大儿剖宫产率高于低出生体重儿组及正常体重儿组,而低出生体重儿组与正常体重儿组剖宫产率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1994 年与2014 年低出生体重儿发生率无明显差异,但2014 年该组的剖宫产率明显高于1994 年,这可能是因为近来年我院收治的严重产科合并症、并发症病例比重大,需提前手术终止妊娠,故低出生体重儿组剖宫产率上升。

正常体重组仍然是剖宫产的主要部分,1994 年占剖宫产总率的86.0%,2014 年占总率的82.1%,比重略有下降,而低出生体重及巨大儿剖宫产率所占比重较1994年略有升高。

巨大儿本身就是一个剖宫产指征,势必会伴有较高的剖宫产率,2014 年巨大儿剖宫产率较1994 年高,这可能与2014 年巨大儿发生率明显高于1994 年,且2014 年巨大儿平均体重大于1994 年(t=2.104,P=0.037)有关,其差值为50.677(95%CI,3.209~98.145)g。

许厚琴等人2010 年的研究结果表明,开设营养门诊,对孕妇进行营养和饮食指导可以控制孕期增重,降低巨大儿的发生率,是巨大儿的保护性因素(OR=O.69)[18]。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