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阅读理解和答案2
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阅读理解50篇(二)附答案

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阅读理解50篇(二)一、现代文阅读1.阅读综合训练。
闲读梧桐①梧桐就在我们住的那幢楼的前面,在花圃和草地的中央,在曲径通幽的那个拐弯口,整日整夜地与我们对视。
②它要比别处的其他树大出许多,足有合抱之粗,如一位“伟丈夫”,向空中伸展;又像一位矜持的少女,繁茂的叶子如长发,披肩掩面,甚至遮住了整个身躯。
我猜想,当和它的身边定然有许多的树苗和它并肩成长,后来,或许因为环境规划需要,被砍伐了;或许就是它本身的素质好,顽强地坚持了下来。
它从从容容地走过岁月的风雨,高大起来了。
闲来临窗读树已成为我生活中的一部分了。
③某日,母亲从北方来信:寒潮来了,注意保暖御寒。
入夜,便加了一床被子。
果然,夜半有呼风啸雨紧叩窗棂。
我从酣梦里惊醒,听到那冷雨滴落空阶如原始的打击乐。
于是无眠,想起家信。
想起母亲说起的家谱,想起外祖父风雨如晦的际遇。
外祖父是地万上知名的教育家,两袖清风,将一生献给桑梓教育事业,放弃了几次外聘高就的机会。
然而,在那史无前例的岁月里,他不愿屈从于非人的折磨。
在一个冷雨的冬夜,饮恨自尽,我无缘见到他老人家,只是从小舅家读到一张黑色镜框里肃然的面容。
我不敢说画师的技艺有多高·只是坚信那双眼睛是传了神的。
每次站到它跟前,总有一种情思嬗传于我,冥冥之中,与我的心灵默默碰撞。
④浮想联刷,伴以风雨大作,了无睡意,就独自披衣临窗。
夜如墨染,顷刻间我也融入这浓稠的夜色中了。
惊奇地发现,天边竞有几颗寒星眨巴着瞌睡的眼!先前原是错觉,根本就没有下雨,只有风,粗暴狂虐的北风。
这时,最让我“心有戚戚“的便是不远处的那株梧桐了。
只能依稀看到它黛青色的轮廓,承受着一份天边的苍凉。
阵风过处,是叶叶枝技互相簇拥颤起的呼号,时而像俄罗斯民谣,时而像若有若无的诗歌。
不知怎的,外祖父的遗像又蓦然浮上眼帘,似与这株沉默的梧桐有种无法言喻的契合。
不求巨臂擎天的闻达,但也有荫庇一方的坦荡。
⑤次日醒来,红日满窗,竞是大晴。
5年级阅读理解及答案

5年级阅读理解及答案【篇一:五年级阅读题及答案(10道打印版)】>一个小男孩捏着1美元硬币,沿着街边的商店一家一家地询问:“请问您这儿有上帝卖吗?”店主有的说没有,有的嫌他在捣乱,都不爱搭理他。
天快黑了,第29家商店的店主——一位六十多岁的老人热情地接待了男孩。
他笑眯眯地问男孩:“你买上帝干嘛?”男孩流着泪告诉老人,他叫邦迪,父母很早就去世了,他是叔叔帕特普鲁抚养大的。
叔叔是个建筑工人,前不久从脚手架上摔下来,至今昏迷不醒。
医生说,只有上帝才能救他。
邦迪想:上帝一定是种奇妙的东西,我把上帝买回来,让叔叔吃了,他就会好的。
老人听完眼睛湿润了,问:“你有多少钱?”“1美元。
”“孩子,眼下上帝的价格正好是1美元。
”老人接过硬币,从货架上拿了瓶“上帝之吻”牌饮料说:“。
”邦迪喜出望外将饮料抱在怀里兴冲冲地回到了医院一进病房他就开心地嚷道叔叔我把上帝买回来了您很快就会好起来的几天后,一个由世界顶尖医学专家组成的医疗小组来到医院,对帕特普鲁进行会诊。
他们采用最先进的医疗技术,终于治好了帕特普鲁的病。
帕特普鲁出院时,院方告诉他,有个老人帮他把钱付清了,那个医疗小组就是老人花重金请来的。
他原来是某公司的董事长,退休后开了家商店打发时光。
帕特普鲁听后激动不已,他立即和邦迪去感谢老人,可老人不在,出国旅游去了。
后来帕特普鲁接到了老人的一封信,信中说:“您能有邦迪这个侄儿,实在是太幸福了,为了救您,他拿着1美元到处购买上帝……感谢上帝,是他挽救了您的生命。
但您一定要永远记住,真正的上帝,是人们的爱心!”1. 结合上下文解释下面词语的意思。
喜出望外:2. 给第四自然段加上适当的标点符号。
3. 在短文中的横线上写出恰当的语言。
4. (1)“医生说,只有上帝才能救他。
”这句话的意思什么?答:(2)小男孩邦迪心中的“上帝”指的是答:(3)你认为“真正的上帝”指的是答:5. 文中的哪些内容让你感动?为什么?答:(二)快乐与感触依稀记得在我两三岁的时候,我天天跟着妈妈到学校里玩耍,那时妈妈在学校里给幼儿班代课。
外研版小学五年级下册英语阅读理解含答案(2)解析

外研版小学五年级下册英语阅读理解含答案(2)解析一、阅读理解1.阅读理解阅读短文,判断正误A young mother and her little girl got on a bus and sat down. The bus conductor(售票员) came to ask them to buy tickets. "I want one ticket to Children's Park," said the mother. The conductor looked at the little girl and said to her, "How old are you?" The girl answered, "Mother says I am six years old at home, but I'm four years old on the bus." The young mother's face turned red, very red. Then she bought a half-price ticket.(1)The mother and her little girl wanted to go to the zoo.(2)They went there by bus.(3)The little girl was four years old.(4)The mother's face was red because she was very angry.(5)The meaning of the word "ticket" is chepiao.【答案】(1)0(2)1(3)0(4)0(5)1【解析】【分析】大意:短文讲述了一位年轻的母亲和她的小女孩上了公共汽车去儿童公园,在车上,售票员问小女孩多大了?小女孩说:“妈妈说我在家六岁,但是我在车上四岁。
【英语】小学五年级下册英语阅读理解及答案(2)解析

【英语】小学五年级下册英语阅读理解及答案(2)解析一、阅读理解1.阅读理解根据短文内容判断对错Hi, I am Mike. There are five people in my family. My grandma, my father, my mother, me and my little puppy. There are three birthdays in February and two birthdays in September. My grandma's birthday is in February. My birthday is on September 10th. It is also Teachers' Day. My mother is a teacher. On September 10th, my mum usually buys me a big birthday cake. I often help her cook dinner. She usually cooks noodles for me. I feel happy. I love my mother very much. (1)There are four people in Mike's family.(2)There are three birthdays in September.(3)Mike's birthday is on September 10th.(4)Mike's mum is a cook.(5)Mike's grandma's birthday is in February.【答案】(1)0(2)0(3)1(4)0(5)1【解析】【分析】大意:短文讲述了迈克家有五个人,每个人的生日的月份。
(1)句意:迈克家有四口人。
根据 Hi, I am Mike. There are five people in my family. 可知迈克家有五口人,故答案为错误。
五年级阅读理解专项训练(含答案)

五年级阅读理解专项训练(含答案)五年级阅读训练(一)1.海上生明月(节选)XXX四周静寂,太阳收敛光芒,空气开始凉爽。
微风掠过烟波,船在海上游泳。
突然,一轮红黄色大圆镜似的满月从海上升起。
它只是一面明亮的宝镜,但青天的一角却被染成了杏红的颜色。
月愈往上升愈缩小,红色也愈淡,不久成了一轮皓月。
此时上下无边的青天和碧海,船在其中渺小如沧海一粟。
1.词语匹配①朦胧的海面上雾气蒙蒙。
______________②明亮的月亮。
______________③大海中的一颗谷粒,比喻非常渺小。
沧海一粟______________2.比喻句:我们这小小的孤舟真可以比作沧海一粟。
拟人句:四周都静寂了。
3.作者感慨:这是天公画出的一幅何等优美的图画,要超过所有的人间名作。
4.作者最难忘的月出是:吃过晚餐后在舱面散步,看见远处一盏红灯,后来发现是一轮明月。
5.诗句:皓月当空,照亮大地;月色如水,清澈明净。
2.竹子竹子虽平凡,却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竹竿可用于建筑和造纸,竹皮可编织竹器,竹沥和竹茹可药用,竹笋味美且有助于消化和防便秘。
翠竹是“绿色的宝矿”。
我赞美竹子的无私奉献精神,更欣赏竹子的顽强不屈品格。
即使在残冬未融的时候,新笋也会在地下舒展身子,XXX一过便穿过顽石,脱去笋衣,披上绿装,直插云天。
经霜不凋,历四时常茂,展示出竹子强大的生命力和不畏困难、不惧压力的品格。
这是一种看不见却确实存在的品质。
2.改写每段话:1.自古以来,竹子和松、XXX并称为“岁寒三友”,被诗人、画家、艺术家和游人所赞美和追求。
我认为,竹子所体现的品格正是中华民族自强不息、不屈不挠的民族精神,而我们每个人都需要这种精神。
2.短文重点描述了竹子的生命力顽强、不畏困难、不惧压力。
~请你用波浪线画出表现竹子生命力顽强的语句;用“______”画出作者由竹子引发XXX的语句。
~竹子的生命力顽强,像泉水一样不断流淌。
即使在严寒的冬天,它仍然能够生长茁壮,不畏困难,不惧压力。
五年级语文阅读理解训练32篇附答案

小学语文阅读理解训练(五年级)(一)改变一生的闪念①这是我的老师的故事,至今仍珍藏在我心里,让我明白在人世间,其实不应该放过每一个能够帮助别人机会。
②多年前的一天,她正在家里睡午觉,突然,电话铃响了,她接过来一听,里面却传来一个陌生粗暴的声音:“你家的小孩偷书,现在被我们抓住了,你快来啊!”从话筒里传来一个小女孩的哭闹声和旁边人呵斥声。
③她回头望着正在看电视的唯一的女儿,心中立刻明白过来,肯定是有一个女孩因为偷书被售货员抓住了,而又不肯让家里人知道,所以胡扯了一个电话号码,却碰巧打到这里。
是怎么回事了。
④她本可以放下电话不理,甚至也可以斥责对方,因为这件事和她没任何关系。
但通过电话,她隐约设想出,那是一个一念之差的小女孩,现在一定非常惊慌害怕,正面临着也许是人生中最尴尬的境地。
犹豫了片刻之后,她问清了书店的地址,匆匆忙忙赶了过去。
⑤正如她所料的那样,在书店里站着一位满面泪痕的小女孩,而旁边的大人们,正恶狠狠地大声斥责着。
她一下子冲了上去,将那个可怜的小女孩搂在怀里,转身对旁边的售货员说:“有什么事就跟我说吧,我是她妈妈,不要吓着孩子。
”在售货员不情愿的嘀咕声中,她交清了罚款,领着这个小女孩走出了书店。
看着那张被泪水和恐惧弄得一塌糊涂的脸。
她笑了笑,将小女孩领到家中,好好清理了一下,什么都没有问。
小女孩临走时,她特意叮嘱道,如果你要看书,就到阿姨这里来吧。
惊魂未定的小女孩,深深地看了她一眼,便飞一般地跑掉了,从此再也没有出现。
⑥一晃十几年过去了,一天中午,门外响起了一阵敲门声。
她打开房门后,看到了一位年轻漂亮的陌生女孩,满脸笑容,手里还拎着一大堆礼物。
“你找谁?”她疑惑地问着,但女孩却激动地说出了一大堆话。
好不容易,她才从那陌生女孩的叙述中,恍然明白,原来,她就是当年那个偷书的小女孩,已经大学毕业,现在特意来看望自己。
⑦女孩眼睛里泛着泪光,轻声说道:“虽然我至今都不明白,您为什么愿意充当我妈妈,解脱了我,但我总觉得,这么多年来,一直好想喊您一声妈妈。
五年级上册语文试题 课外阅读理解专项训练2 全国通用(含答案)

老师的教诲小学五年的学习生活给我留下了许许多多美好的回忆。
我忘不了那美丽的校园;忘不了那情投意合的同学;更忘不了郑老师对我的教诲。
记得有一段时间,由于我连续几次考出好的成绩,受到老师和同学的称赞,有些飘飘然了,产生了骄傲的情绪。
于是,我上课不专心了,作业也马虎了。
有一次上活动课时我们正玩着拐脚捉人的游戏,郑老师忽然把我叫到她跟前,领我到操场边坐下。
怎么最近是不是有些自满啦郑老师亲切地问我我惭愧地低下了头,脸上滚烫滚烫的,心里想:这下完了,肯定要被郑老师批评一顿了。
谁知道郑老师不但没有批评我,反而亲切地给我讲起了“龟兔赛跑”的故事。
她还教导我说:“智慧是宝石,如果用谦虚镶边,就会更加灿烂夺目。
中国有句古话:‘满招损,谦受益’,要记住这句话。
不要忘记兔子是怎么输给乌龟的呀!”听了老师语重心长的话语,我说:“老师,您的教诲,我终生难忘。
”此后,“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的道理永远铭刻在我心中。
1.在文中找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或反义词。
“教诲”的近义词是()“骄傲”的反义词是()再从文中找出一对反义词:()——()2.用波浪线在文中划出一个排比句。
3.与第一自然中“更忘不了郑老师对我的教诲”相照应的句子是哪一句?请用“_____”画出来。
4.为什么我终生难忘老师的教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找出文中的一句名言警句写在横线上,并另外再写一句类似的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教导(答案不唯一)谦虚称赞批评2.我忘不了那美丽的校园;忘不了那情投意合的同学;更忘不了郑老师对我的教诲3.老师,您的教诲,我终生难忘4.略5.略涂改液的危害据调查,目前中小学生涂改液的使用比例在80%左右,而小学生的使用比例则高达95%以上。
统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第二单元阅读理解精选题(含答案)

统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第二单元阅读理解精选题(含答案)第二单元阅读理解精选题语文五年级上册统编版课外阅读。
“水滴"船世界上最大的动物是什么?是生活在海洋里的哺乳动物——鲸。
其中,最大的蓝鲸身长约30米,体重100吨左右,相当于30头大象或1000头公牛。
谁能想到,如此庞大的鲸,竟是海洋中最优秀的游泳健将之一。
“海上霸王”虎鲸,每小时可游55千米;几十吨的抹香鲸还是海洋中的潜水冠军呢!另外,鲸还有这样一些本领:既能从静止不动立即达到全速游动,又能马上“刹车";既能快速下潜,也能快速上浮。
这些本领,是任何舰艇都望尘莫及的。
鲸的体形特殊:硕大的头部,急速收缩的尾部,前肢演变成不大的鳍,后肢已经退化,整个身体像一颗拉长了的“水滴”。
这类体形能大大减少水的阻力,十分适合在水中活动。
舰船设计师们由鲸的体形联想到船舶,设计了多种水滴似的鲸形船。
以往的一些客轮、货轮的水下部分都是刀形,现在都改成鲸形,有的超级油轮也模仿鲸的体形,因而加快了航速。
原先的核潜艇是雪茄形的,现在,出现了一些水滴形的现代化水下核潜艇。
与雪茄形核潜艇相比,水滴形核潜艇所受到的水的阻力可以减少20%~30%,再加上核动力装置,功率有所增加,在水下航行时,速度有了大幅度的提高。
1.选择正确的说法,在括号中打“√"。
(1)鲸是一种哺乳动物。
( )(2)鲸是鱼类的一种。
( )(3)鲸有蓝鲸、大鲸、虎鲸、抹香鲸等种类。
( )2.“这些本领,是任何舰艇都望尘莫及的。
”这句话中“这些本领"指哪些本领?“望尘莫及”是什么意思?________________3.文章是从哪几个方面来介绍鲸的?________________课外阅读。
巴根草(节选)巴根草,是与我最亲近的草。
打小在农村生活,满山满坡满田埂,到处可见巴根草的身影。
初春时节,遥看的草色几乎全是刚冒出芽的巴根草,密密的,碎碎的,像是同时感知了回暖的地气,成片成片地露出头来,打量着苍茫大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语文阅读“开卷”当会“有益”(9分)①“开卷”,就是读书;“开卷有益”,就是读书总会有益处。
这个成语的可贵之处,不仅在于指明了读书的好处,更重要的在于它激励青年人勤于“开卷”,奋发读书。
所以古人早就有言:“开卷有益,岂徒然哉!”②谁都知道蜂蜜是很甜的;而蜂蜜之所以那样甜,是由于蜜蜂采集了群花的结果。
有人做过这样的统计,一只蜜蜂要酿一公斤蜂蜜,须在一百万朵花上采集原料。
蜜蜂酿蜜如此,人们求知亦然!列宁说过:“只有用人类创造的全部知识财富来丰富自己的头脑,才能成为共产主义者。
”而“开卷”,正是获取“人类创造的全部知识财富”的重要途径之一;“开卷有益”,正是人们获取“人类创造的全部知识财富”的经验之谈。
只有勤于“开卷”,才能“丰富自己的头脑”,成为有教养有学识的专门人才。
鲁迅也说过:“必须如蜜蜂一样,采过许多花,这才能酿出蜜来,倘若叮在一处,所得就非常有限。
”采群花,酿好蜜,正是对“开卷有益”的最好喻释。
所谓“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所谓“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亦未尝不是对“开卷有益”的最好旁证。
③“开卷有益”,益处很多。
每个有志气有抱负的青年,应当乐于“开卷”,勤于“开卷”,趁血气方刚,风华正茂之时,多读一点好书,多掌握一些科学文化知识,为振兴中华、实现“四化”而献出自己的全部聪明才智。
15、第②自然段中作者为了论证“开卷有益”这一观点,其论证方法是 ___________论证,它的作用(2分)16、第②段说“一只蜜蜂要酿一公斤蜂蜜,须在一百万朵花上采集原料”,这说明求知、的特点。
(用两个恰当的词语填写)(2分)17、对鲁迅所说的“倘若叮在一处,所得就非常有限”,结合实际谈谈你的看法。
(2分)18、“古往今来,一切有成就的学问家,无一不是勤于“开卷”的,试举出一个事例,并对这个例子进行简要评议。
(字数不超过50个)(3分)谦卑的人有福如果认识到人在自然环境中是一员而非一霸,认识到自己在知识的疆域中的距离,认识到气象蔼然是别人最喜欢的一张名片,那就会选择谦卑。
这样,谦卑的人是有福的。
谦卑是找准了自己的位置。
一个人在时代、事业与家庭中都有一个最合适的位置。
聪明的人最清楚自己的位置在哪里,坐下来,像观赏电影一样展开自己的人生。
而另一些人,终生都在找位置,而无暇坐下来做应做的事情。
无论在什么样的际遇里,你只要谦卑,生活的位置就会向你显示出来。
谦卑是一种睿知。
许多人对牛顿晚年的一段话不解。
他说,在科学面前,我只是一个在岸边拣石子的小孩。
这并非伪逊,实为感叹。
牛顿穷毕生之力,终于看到了宇宙的浩瀚无际,也看到了自己的局限性。
爱因斯坦正是发现了牛顿古典力学在特定情形下的谬误后,才开创了相对论。
这一点,牛顿即使活着也不会惊讶,因为他从不为创立了足称不朽的定律而狂妄。
所有称得上大师的人,他们的创造力使他们谦卑。
如果在乞丐面前不够谦卑,证明他是一个有钱人;如果在世界的壮美面前仍不谦卑,则证明他是愚人。
谦卑是美。
谄媚、奴颜、趋炎附势种种恶行与谦卑无关。
谦卑是虚怀若谷所显示的平静,是洞悉人心之后的安然,是进退裕如的冲和。
谦卑不是让你向势高一头的人畏缩。
它是心智的清明,在天地大美面前豁然醒悟之后的喜悦。
谦卑使人焕发出美,不光彬彬有礼,也不光以笑颜悦人,①它是一个人在历经沧海之后才有的一种亲切,②大善盈胸之际的一份宽厚,③物欲淘净之余呈现的一颗赤子之心。
这种姿态超凡脱俗,使人心仪不已。
这就是谦卑的力量。
所以我们应该谦卑。
24.根据本文内容,下面说法正确的一项是()(2分)A.谦卑是意思是不自高自大(多用于晚辈对长辈),文中加点的“位置”的意思是承担的责任,担负的工作(职责、岗位)等。
B.本文的论证结构是总分总,本文没有运用了道理论证方法。
C.“在科学面前,我只是一个在岸边捡石子的小孩”这句话的意思是科学领域博大深邃,一个科学家的再多发现,也只是其中的点滴,对科学的认识还很幼稚。
D.“有人问球王贝利:‘你对自己踢进的哪一个球最满意。
’他回答:‘下一个。
’”可以作为论证“谦卑是找准了自己的位置”的事例论据。
25.本文从那些方面来论证“谦卑是人有福”?请你根据文意。
补充一两点你对“谦卑”的看法。
(3分)24.本文题为“谦卑的人有福”,文中从那些方面作了阐述?(3分)25.将下面列举的三则表现人物谦卑的材料与文中画线的三句话分别对应。
(3分)链接材料:A、战国时期,赵国功绩显赫的名相蔺相如面对武将廉颇咄咄逼人的为难,坚持避让,“比与争列”,化解了矛盾,维护了国家的安宁。
B、从朝鲜战场载誉回国的彭德怀在一次参加的招待会时,有记者说:“您是中国人民的伟大儿子。
”他纠正说:“我是伟大的中国人民的儿子。
”C、有人问球王贝利:“你对自己踢进的哪一个球最满意。
”他回答:“下一个。
”句①-()句②-()句③-()《一笑》①齐白石老先生有一句座右铭:“人誉之,一笑;人骂之,一笑。
”②人生于天地之间,有人称赞,就一定会有人诋毁。
这就像天气一样,有晴就有阴,有阳光普照,就难免有阴雨绵绵。
这道理也许人人都懂,但真正能做到齐老那两笑,并不容易。
③别人夸奖,自然欢喜,高帽子谁不愿意戴呀!清代大才子袁枚,少年聪慧,秉赋过人,二三十岁就官拜七品县令。
赴任之前,袁枚去向他的老恩师——清乾隆年间的名臣尹文端辞行。
尹文端问:你此去赴任,都准备了些什么?袁枚老老实实地回答:学生也没有准备什么,就准备了一百顶高帽子。
尹文端一听就有些不高兴,说你年纪轻轻,怎么能搞这一套,还是要讲究勤政务实呀!但袁枚说,老师你有所不知,如今社会上的人大都喜欢戴高帽子,像您老人家这样不喜欢戴高帽子的人真是凤毛麟角呀!尹文端听罢此言,很是受用。
袁枚不愧为才子,对世事洞明如镜,在不知不觉中,就将一顶高帽子送给了尹文端。
④连自以为高明的尹文端,都做不到“人誉之,一笑”,何况普通人呢。
如果一个人真正能做到“人誉之,一笑”,那么他无论做什么都能够了然于心,淡然处世,其人生境界就已经有了一定的高度了。
⑤更进一步,如果能够做到“人骂之,一笑”,那就更是了不得。
⑥有一段时期,释迦牟尼经常遭到一个人的嫉妒和谩骂。
对此,释迦牟尼并没有恶语相向给予回击。
他心平气和,一笑了之。
直到有一天,这个人终于骂累了。
这时,释迦牟尼微笑着问他:“我的朋友,当一个人送东西给别人,别人不接受时,那么这个东西属于谁呢?”这个人不假思索地答道:“当然是属于送东西的人自己了。
”释迦牟尼又问:“”这个人闻听此言,一时语塞。
从此,他再也不敢谩骂释迦牟尼了。
⑦面对突如其来的诽谤和指责,释迦牟尼不为所动,表现出了少有的冷静与清醒。
他不理睬,也不还击,不给对方以可乘之机。
而是以他慈悲宽大的胸怀,让指责无处落脚,将谩骂化解于无形,让对方最终自惭形秽,败下阵来,而且,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⑧面对无聊的诽谤与谩骂,有时候,一笑其实就是最有力的还击。
24.这篇选文作者表达的主要观点是什么?(2分)25.联系前后文,将第⑥段中释迦牟尼的问话写在下面的横线。
(1分)26.说说本文采用的两个事例在论证角度上有什么不同?(2分)27.联系自己的学习生活实际,谈谈你获得了怎样的启示?(2分)《成功离不开积累》⑴美国作家杰克·伦敦的房间里有着奇怪的装饰。
窗帘上,衣架上,橱柜上,床头上,镜子上,都挂着一串串小纸片,每片纸上都记下了美妙的词汇、生动的比喻和有用的生活素材。
他把纸片挂在房间的各个部位,为的是在睡觉、穿衣、刮脸、踱步时都能看到,随时记诵。
杰克·伦敦正是依靠对语言和生活素材的不断积累,才创作出像《热爱生命》《铁蹄》那样脍炙人口的作品。
⑵杰克·伦敦的故事说明了一个道理:成功离不开积累。
这对我们是很有启发的。
我们知道,学习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只有一点一点地学,才能从无知到有知,从知之不多到知之更多。
想要在学习上一蹴而就,一下子变成一个大学问家是不可能的。
因为这不符合人们认识事物的规律。
既然要一点一点地学,那就要一点一点地积累。
积少能成多,聚沙能成塔,涓涓细流终能汇成滔滔江河。
⑶有的同学不注重知识的积累,学一点,丢一点,今天学,明天忘。
虽然也花了不少时间学习,收获却很少,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也很差。
这是很可惜的。
⑷注重积累,就要求在学习时用笔多记,用脑多思。
拿语文学习来说,在课堂上就应该十分重视语言的积累。
可以将课文中自己认为好的词语和句子,用笔圈出,或抄记在笔记本上,用心思索它们在文中的作用,想一想:作者为什么选择这个词语,为什么写成这样的句子,这样表达的好处在哪儿。
在课外阅读时也应注意积累语言。
可摘抄精美的词语和句子,包括名言、格言、警句等;还可借助词典积累一些成语。
经常作摘抄和思考,就能提高对语言的感受、理解和运用能力,作文时就能从容地遣词造句,不仅能大大减少病句的产生,而且能写出优美的语句,进而写出文质兼美的文章来。
⑸大学问家邓拓说得好:“真正所谓的成就,就是在前人的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有所发展。
没有积累,就什么也谈不上。
注重积累,不断积累,才能扎下深厚的学问之根。
”我们要学习杰克·伦敦持之以恒、长期积累的精神,只有认真对待我们的学业,掌握一技之长,才能立足于社会。
1、在第二段的横线上填上一句话,作为本文的中心论点。
2、文章第一节叙述了杰克·伦敦的故事,其作用__________3、议论文的论证方法有:事例论证、比喻论证、对比论证和道理论证。
本文采用的论证方法_____________4、试简要分析“涓涓细流,汇成江河”在文段里的表达作用。
你能再写出两个说明积累重要的词语吗?5、从论证的角度看,本文第②段和第③段是什么关系?6、请再列举两个能证明本文中心论点的例子。
《多责己,少怨人》①做错事情,被人误解,遭遇失败,身陷困境……我们都会抱怨。
只是,常常抱怨别人多,责怪自己少。
而为人处世,恰恰最需要的是多责己,少怨人,甚至不怨人。
②多责己少怨人是一种自省。
卡耐基在《人性的弱点》中说过:“如果你错了,就迅速而真诚地承认。
”一个敢于承认自己错误而不为错误辩护的人,才能在检讨中不断进步,在反省中不断完善,还可能出类拔萃。
相反,那些执迷不悟的人、知错不改的人,不但毁了自己的形象,引起别人的反感,还埋下了日后重蹈覆辙的隐患。
③多责己少怨人是一种勇气。
要知道,这个世界上从来就没有常胜将军,名人伟人无不是从失败中一次次熬过来的。
有的人犯了错误,遭受失败,就牢骚满腹,无非是顾及自己的面子。
殊不知,“错”的一半是“金”,“败”的一半是“贝”。
错误或失败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不懂得“错里淘金”“败中拾贝”。
当我们勇敢地把错败踩在脚下,把包袱甩在身后,迎来的就是成功的美丽。
④而只责己不怨人当可以称得上是一种境界。
古人说:“君子责己,小人责人。
”可见,一个人如果能做到只责己不怨人,必是有宽大的胸襟、超人的度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