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2018上海各区物理二模卷特殊实验题

合集下载

2018年上海市静安区中考二模物理试卷(含答案有解析)

2018年上海市静安区中考二模物理试卷(含答案有解析)

2018年上海市静安区中考二模物理试卷_、单的i.汽车在平宜公路上匀速行装,下面图象中能正确表示汽车速度与时间关系的是2.过春节时贴年画是我国的传统习俗.在装直墙fit愤长方形年画时,可利用重垂线来检查年画是否陪正,如图所示的年画的长边与重垂线不平行为了把年画贴正,则下列操作方法中正确的是()A.换用对大脉《1B.上下移动年面的位置C.调SE年5S,使年画的长边与重垂线平行D.调虹垂线,使重垂线与年画的长边平行3.2018年4月12日,中央军委在南海海域隆重举行海上阅兵.此次阅兵,辽宁舰航母编队精彩亮相,一大批新型漕艇、水面舰艇、作战飞机集中展示,下列分析合理的是()A.当辽宁舰航母上舰裁飞机起飞后,航空母舰律开水的体租会增大B.当水充水后,潜水艇重等于同体积的水重时,它可以漂浮在水中C.水面姗多采用前后编队而非并排行联,是为避免j魄相“吸”咐D.战机升空时,机鼻下方气流速度较大,气潦对机A下衰面的压强较大4.下列作图中,有错误的是()5.如图所示的电路中,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只闭合开关& ,灯/发光B.只闭合开关& ,两个灯泡串联C.开关Si 、&、%可以都闭合D.闭合开关Si 、Ss 两个灯泡并联6. 关于温度、内能、热量三者的关系,下列说法正确是()A. 温度高的物体,内能一定大B. 物体温度升高,一定是吸收T 热激C. 物体吸收了热童,温度一定升高D. 物体温度升高,内能一定漕大7. 标有字样的小灯泡和标有“20Q 1A ”字样的滑动变阻器,连接在如图所示的电路中.已知电源电压为6V,电流表的量程为“I.6A ”,电压表的量程为“0-3V ”・闭合开关,移动滑动变阻器滑片,电流表、电压表示数的变化范围是A. 0.25A —0. 5A IV —2VB. 0.25A ” 0.6A IV —2VC. 0.3A ” 0.5A IV —1.5VD. 0.26A ” 0.5A 1.5V-2V8.在物理学中,用哀示电流的方向垂直于饿面向里,“。

上海市各区2018届中考物理二模试卷精选汇编电学实验08472 - 学生

上海市各区2018届中考物理二模试卷精选汇编电学实验08472 - 学生

电学实验杨浦:30.小华做“测定小灯泡的电功率”实验,现有电源(有3伏、4.5伏,6伏可选)、待测小灯(标有“0.28A”字样)、电压表、电流表、滑动变阻器、电键及导线若干。

小华连接电路,进行实验,闭合电键后,在移动变阻器的滑片的过程中,电压表的示数从2.4伏逐渐减小至零,电流表示数变化范围为0.12安~0.24安,小灯亮度虽随之变化,但是一直较暗。

①你认为小华的实验中存在的问题是:①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_。

②经过思考后,小华仅对实验器材略作调整,然后闭合电键,继续实验,发现当小灯正常发光时,电压表和电流表的示数的乘积为0.616瓦。

实验中,小华判断小灯正常发光的依据是:____________,此时的电源电压为___________伏,小灯的额定功率为__________瓦。

奉贤:25.小杨同学在做“测定小灯泡的电功率”实验时,实验器材齐全并完好,其中电源规格为“20Ω1A”和“50Ω2A”的两种滑动变阻器可选。

他正确串联实验器材,闭合电键并逐步移动滑片P的位置,观察电压表及电流表的示数,并记录实验数据,部分实验数据如表所示。

①小杨同学实验中选用的滑动变阻器为____(9)___,理由是____(10)___。

②根据表中的信息可求得的小灯泡最暗时电源的电功率为(11)瓦。

③根据表中的信息计算出小灯泡L的额定功率。

(需写出计算过程)__(12)_____宝山、嘉定:26.小姜同学在做“用电流表、电压表测电阻”实验,现有电压不变的电源,,电流表、电压表(0~15V档损坏),滑动变阻器(标有“20Ω2A”字样),待测电阻Rx电键及导线若干。

实验中,小姜同学先依据实验原理设计了实验所用电路图,如图16(a)所示。

当小姜同学将滑片移至最右端后闭合电键后,电压表示数为2.0伏,电流表示数为0.20安;接着他将滑片P向左移至中点时,电压表示数为3.0伏,电流表示数如图16(b)所示。

上海市各区2018届中考物理二模试卷精选汇编 电学实验【含答案】

上海市各区2018届中考物理二模试卷精选汇编 电学实验【含答案】

电学实验杨浦:30. 小华做“测定小灯泡的电功率”实验,现有电源(有3伏、4.5伏,6伏可选)、待测小灯(标有“0.28A ”字样)、电压表、电流表、滑动变阻器、电键及导线若干。

小华连接电路,进行实验,闭合电键后,在移动变阻器的滑片的过程中,电压表的示数从2.4伏逐渐减小至零,电流表示数变化范围为0.12安~0.24安,小灯亮度虽随之变化,但是一直较暗。

①你认为小华的实验中存在的问题是:①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_。

②经过思考后,小华仅对实验器材略作调整,然后闭合电键,继续实验,发现当小灯正常发光时,电压表和电流表的示数的乘积为0.616瓦。

实验中,小华判断小灯正常发光的依据是:____________,此时的电源电压为___________伏,小灯的额定功率为__________瓦。

答案:奉贤:25.小杨同学在做“测定小灯泡的电功率”实验时,实验器材齐全并完好,其中电源电压为6伏且不变,待测小灯泡L 标有“4.5V ”字样,且有规格为“20Ω 1A ”和“50Ω 2A ”的两种滑动变阻器可选。

他正确串联实验器材,闭合电键并逐步移动滑片P 的位置,观察电压表及电流表的示数,并记录实验数据,部分实验数据如表所示。

① 小杨同学实验中选用的滑动变阻器为____(9)___, 理由是____(10)___。

② 根据表中的信息可求得的小灯泡最暗时电源的电功率为 (11) 瓦。

③ 根据表中的信息计算出小灯泡L 的额定功率。

(需写出计算过程)__(12)_____ 答案:宝山、嘉定:26.小姜同学在做“用电流表、电压表测电阻”实验,现有电压不变的电源,待测电阻R x ,电流表、电压表(0~15V 档损坏),滑动变阻器(标有“20Ω 2A ”字样),电键及导线若干。

实验中,小姜同学先依据实验原理设计了实验所用电路图,如图16(a )所示。

当小姜同学将滑片移至最右端后闭合电键后,电压表示数为2.0伏,电流表示数为0.20安;接着他将滑片P 向左移至中点时,电压表示数为3.0伏,电流表示数如图16(b )所示。

2018年上海市松江区高考物理二模试卷详解版

2018年上海市松江区高考物理二模试卷详解版

2018年上海市松江区高考物理二模试卷一、单项选择题(共40分.第1-8小题,每小题3分,第9-12小题,每小题3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1.(3分)(2018•松江区二模)下列单位中属于基本物理量单位的是()A.牛顿B.库仑C.安培D.伏特2.(3分)(2018•松江区二模)电磁波与机械波具有的共同性质是()A.都能在真空中传播B.都能传输能量C.都有横波和纵波D.都需要介质传播3.(3分)(2018•松江区二模)下列实验中,找到电荷间相互作用规律的实验是()A.库仑扭秤实验B.卡文迪许实验C.密立根油滴实验D.奥斯特电流磁效应实验4.(3分)(2018•松江区二模)竖直放置的铁丝框中的肥皂膜,在太阳光的照射下会形成()A.彩色的水平干涉条纹B.彩色的竖直干涉条纹C.黑白相间的水平干涉条纹D.黑白相间的竖直干涉条纹5.(3分)(2018•松江区二模)一个小球在细绳的拉力作用下,绕某固定点在竖直平面内作圆周运动,空气阻力不计.小球在运动过程中不发生改变的物理量是()A.速度B.角速度C.加速度D.机械能6.(3分)(2018•松江区二模)如图所示的是点电荷与平板带电体电场的电场线图,A为平板带电体附近点,B为点电荷附近的点。

下面说法中正确的是()A.B点电势必高于A点电势B.A点电势必高于B点电势C.A点电场强度必大于B点电场强度D.B点电场强度必大于A点电场强度7.(3分)(2018•松江区二模)关于天然放射现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β衰变说明原子核里有电子B.放射性物质的温度升高,其半衰期将缩短C.γ射线的电离作用很强,可用来消除有害静电D.原子核经过一次β衰变后,核内中子数减少1个8.(3分)(2018•松江区二模)关于分子力,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气体总是很容易充满容器,这是分子间存在斥力的宏观表现B.气体压缩过程中越来越困难,这是分子间存在斥力的宏观表现C.用力拉铁棒的两端,铁棒没有断,这是分子间存在吸引力的宏观表现D.布朗运动中的花粉微粒在不停地作无规则运动,这是分子间存在斥力的宏观表现9.(4分)(2018•松江区二模)小球从某一高度自由落下,落到水平桌面后反弹,如此数次落下和反弹。

上海市松江区2018年中考二模物理试卷带讲解

上海市松江区2018年中考二模物理试卷带讲解
点睛:(1)判断列车的运动状态要看相对于参照物的位置是否发生了改变;(2)根据公式s=vt即可算出高铁行驶的路程;(3)做功可以改变物体的内能,外界对物体做功,物体的内能增大,温度升高.
11.若某导体两端电压为9伏,通过它的电流为0.6安,则10秒内通过该导体横截面的电荷量为_____库,导体的电阻为_____欧.当该导体两端电压变为18伏时,10秒内电流做功为_____焦.
点睛:解答本题首先要明确各图象中横纵坐标表示的物理量分别是什么;其次注意认清横坐标和纵坐标上各表示的最小分格的数值大小和单位;再次是明确图象所表示的物理意义;最后对照各个选项提出的问题作出判断.
7.在如图所示 电路中,电源电压保持不变.电路中存在断路故障,且故障只可能发生在电阻R1、R2处,当电键S由断开到闭合时,电流表A与A1的示数始终相等,则( )
点睛:根据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中时,折射角小于入射角;光从一种透明介质垂直射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不变,对各个选项逐一分析.
5.质量相等的煤油和水(比热容c煤油<c水),吸收相同热量后
A.煤油升高的温度多B.水升高的温度多
C.升高的温度一样多D.以上情况均可能
A
【详解】相同质量的水和煤油吸收相同的热量,由于c水>c煤油,由公式△t 比较知:煤油升高的温度更多,故选A。
点睛:(1)知道家庭电路的电压是220V.家庭电路中各用电器是并联的.(2)据公式W=Pt计算即可得出每天可以节约用电.
10.某高铁列车以300千米/时的速度匀速行驶,以地面为参照物,列车是_____的(选填“运动”或“静止”),经过0.5小时列车行驶的路程为_____千米;车轮行驶过后铁轨会发热,这是通过_____的方式使铁轨的内能增大.
C. V甲一定大于V乙D. G甲可能大于G乙

2018年上海市宝山区高考物理二模试卷(含详解)

2018年上海市宝山区高考物理二模试卷(含详解)

2018年上海市宝山区高考物理二模试卷一、选择题(共40分.第1-8小题,每小题3分,第9-12小题,每小题3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1.(3分)卢瑟福的α粒子散射实验的结果表明()A.原子还可再分B.原子核还可再分C.原子具有核式结构D.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组成2.(3分)用激光照射直径小于激光束的不透明圆盘,发现在不透明圆板的阴影中心,有一个亮斑,产生这个亮斑的原因是()A.光的反射B.光的衍射C.光的折射D.光的干涉3.(3分)用α粒子(He)轰击氮核(N),生成氧核(O)并放出一个粒子,该粒子是()A.质子B.电子C.中子D.光子4.(3分)如图所示,为机械波a和机械波b在同一介质中传播时某时刻的波形图,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b波的速度比a波的速度大B.b波的波长比a波的波长大C.b波的频率比a波的频率大D.这两列波可能会发生干涉现象5.(3分)如图所示,有一定质量的带电小球用绝缘丝线悬挂于O点,并处在水平向左的匀强电场E中,小球静止时丝线与竖直方向夹角为θ,若剪断丝线,则带电小球将()A.仍保持静止B.水平向左作匀速直线运动C.竖直向下作自由落体运动D.沿绳斜向下作匀加速直线运动6.(3分)质量为m的石块从半径为R的半球形的碗口下滑到碗的最低点的过程中,如果摩擦力的作用使得石块的速度大小不变,如图所示,那么()A.因为速率不变,所以石块的加速度为零B.石块下滑过程中受的合外力越来越大C.石块下滑过程中的摩擦力大小不变D.石块下滑过程中的加速度大小不变,方向始终指向球心7.(3分)当两分子间距变化时分子势能变大了,则可以判定在此过程()A.分子力一定做了功B.分子力一定增大C.分子间距一定变大D.分子力一定是引力8.(3分)如图(a)所示,置于倾角为θ的导轨上的通电导体棒ab,恰好保持静止,在图(b)的四个侧视图中,标出了四种可能的匀强磁场方向,图(b)中杆ab与导轨之间的摩擦力可能为零的图是()A.B.C.D.9.(4分)起重机的吊钩下挂着质量为m的木箱,如果木箱以大小为a的加速度匀减速下降了高度h,则起重机对木箱所做的功为()A.m(g+a)h B.m(g﹣a)h C.﹣m(g+a)h D.﹣m(g﹣a)h 10.(4分)如图所示的电路中,电池的电动势为E,内阻为r,电路中的电阻R1、R2和R3的阻值都相同,在电键S处于闭合状态下,若将电键S1由位置1切换到位置2,则()A.电压表的示数不变B.电池的效率变小C.电阻R1两端的电压变小D.电池内部消耗的功率变小11.(4分)如图所示,一物块在光滑的水平面上受恒力F的作用向左运动,其正前方固定一个足够长的轻质弹簧,则关于物块与弹簧接触后的运动,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物块一直作加速度减小的加速运动B.物块一直作加速度增大的减速运动C.当物块刚与弹簧接触时加速度最大D.当弹簧处于最大压缩量时,物块的加速度最大12.(4分)如图所示,两端封闭的U形管位于竖直平面内,A、B管中一定质量的理想气体处于室温状态,开始时A、B管中的水银面相平,现使U形管在竖直平面内顺时针转过一个不大的角度,待管中水银柱稳定后,保持管转动后的姿态不变。

6-2018上海各区物理二模卷特殊实验题

6-2018上海各区物理二模卷特殊实验题

2018上海各区物理二模卷特殊实验题1.(宝山区)为了“探究凸透镜成实像的规律”,小张、小李和小王三位同学利用焦距分别为(f1=8厘米、f2=10厘米、f3=15厘米)的三个凸透镜、同一发光体、光屏和光具座等分别进行了三组实验,实验步骤和操作均正确,并将每次实验测得的物距u、像距v、光屏上所成像与发光物大小比较的结果等分别记录在表一、二、三中。

⑴他们分析比较实验表一(或表二或表三)中每一次实验测得数据中物距u、像距v 与焦距、2倍焦距之间的关系及成像情况,可得出的初步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

⑵小张接着说:在电影院看电影时,银幕上呈现的是放大的实像,那么凸透镜成放大实像的规律是如何的?小李回忆了先前学过的光学知识和上述实验结论,提出凸透镜成放大实像规律的一种猜想及其依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⑶为了验证小李提出的这一猜想,小王从他们手头拥有的器材中选择焦距为______厘米的凸透镜,设计相应的表格进行实验。

请你帮他将对应的物距填入表四中。

_______表四2.(奉贤区)在学习了U形管压强计的原理和使用方法后,某小组同学做“探究U形管压强计液面高度差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

如图15所示,实验中他们利用刻度尺测量出金属盒在液体中的深度h,以及U形管压强计液面的高度差H,并记录实验结果于下表:U形管压强计内液体:水(ρ水=1.0×103千克/米3)①分析实验序号1、2、3或4、5、6或7、8、9,可得出初步结论:U形管压强计内液体密度相同,且容器内液体密度ρ液相同时,_ ____(13)______________。

②分析实验序号______________(14)___________,可得出初步结论:U形管压强计内液体密度相同,且金属盒所处深度h相同时,____________(15)______________。

2018年上海市徐汇区中考物理二模试卷(含解析)

2018年上海市徐汇区中考物理二模试卷(含解析)

2018年上海市徐汇区中考物理二模试卷一、选择题(共16分)1.(2分)在原子核中,不带电的粒子是()A.质子B.电子C.中子D.原子2.(2分)以下各种单色光中,属于三原色光之一的是()A.蓝光B.橙光C.黄光D.紫光3.(2分)发现电流磁效应的科学家是()A.牛顿B.奥斯特C.库伦D.欧姆4.(2分)冬运会的冰壶运动中,冰壶在运动员不断摩擦冰面的过程中前进,其惯性()A.变大B.不变C.先变大后不变D.先变大后变小5.(2分)质量和初温都相同的铁块和一杯水,吸收相等热量后,把铁块投入这杯水中,已知c铁<c水,则()A.热量由水传给铁块B.水和铁块之间没有热传递C.热量由铁块传给水D.条件不足,无法判断6.(2分)甲、乙两物体同向做匀速直线运动,如图所示是它们的s﹣t图象,观察者位于P处,t=0时,乙物体经过P处,t=2秒时甲物体也经过P处,则甲从经过P处到追上乙所用时间t甲和通过的路程s为()A.t甲=3秒,s=15米B.t甲=3秒,s=25米C.t甲=5秒,s=15米D.t甲=5秒,s=25米7.(2分)甲、乙两个均匀实心正方体放在水平地面上,它们对水平地面的压强相等,密度的大小关系为ρ甲>ρ乙.若分别沿水平方向截去一部分,使剩下的高度相同,它们剩余部分质量为m甲、m乙,对地面压力的变化量的大小为△F甲、△F乙,则()A.m甲>m乙,△F甲>△F乙B.m甲>m乙,△F甲<△F乙C.m甲<m乙,△F甲>△F乙 D.m甲<m乙,△F甲<△F乙8.(2分)在如图所示的电路中,电源电压保持不变,电键S断开,在下列的各种操作中,能使电表A与A1示数之差变大的是()A.滑动变阻器R1的滑片向右滑动B.滑动变阳器R1的滑片向左滑动C.闭合电键S前后D.闭合电键S后,滑动变阻器R1的滑片向右滑动二、填空题(共24分)9.(3分)上海地区家用照明电路的电压为伏:电灯所消耗的电能是远方的发电站通过(选填“高压“或“低压“)输电线路输送至用电区的:额定功率为1千瓦的用电器正常工作2小时,耗电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8上海各区物理二模卷特殊实验题1.(宝山区)为了“探究凸透镜成实像的规律”,小张、小李和小王三位同学利用焦距分别为(f1=8厘米、f2=10厘米、f3=15厘米)的三个凸透镜、同一发光体、光屏和光具座等分别进行了三组实验,实验步骤和操作均正确,并将每次实验测得的物距u、像距v、光屏上所成像与发光物大小比较的结果等分别记录在表一、二、三中。

⑴他们分析比较实验表一(或表二或表三)中每一次实验测得数据中物距u、像距v 与焦距、2倍焦距之间的关系及成像情况,可得出的初步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

⑵小张接着说:在电影院看电影时,银幕上呈现的是放大的实像,那么凸透镜成放大实像的规律是如何的?小李回忆了先前学过的光学知识和上述实验结论,提出凸透镜成放大实像规律的一种猜想及其依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⑶为了验证小李提出的这一猜想,小王从他们手头拥有的器材中选择焦距为______厘米的凸透镜,设计相应的表格进行实验。

请你帮他将对应的物距填入表四中。

_______表四2.(奉贤区)在学习了U形管压强计的原理和使用方法后,某小组同学做“探究U形管压强计液面高度差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

如图15所示,实验中他们利用刻度尺测量出金属盒在液体中的深度h,以及U形管压强计液面的高度差H,并记录实验结果于下表:U形管压强计内液体:水(ρ水=1.0×103千克/米3)①分析实验序号1、2、3或4、5、6或7、8、9,可得出初步结论:U形管压强计内液体密度相同,且容器内液体密度ρ液相同时,_ ____(13)______________。

②分析实验序号______________(14)___________,可得出初步结论:U形管压强计内液体密度相同,且金属盒所处深度h相同时,____________(15)______________。

③进一步比较表中的数据,还可以得出初步结论:U形管压强计内液面高度差H与金属盒所处深度h的比值等于___________(16)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为了使上述结论更具有普遍性,你认为该小组同学还应该采取的操作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7)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虹口区).为了“探究物质质量与体积的关系”,某小组同学选用若干个冰块进行实验。

他们分别测出冰块的体积和质量,将实验数据记录在表一中。

① 小明分析表一中的数据,得出初步结论:同种物质,质量与体积__________。

② 他们继续进行研究,选择水、固态海波、煤油等物质重复上述实验,将实验数据记录在表二、表三、表四中。

进一步分析四个表中的实验数据,得出结论:分析比较表一、表二、表三或表四中的实验数据,可得:同种物质,___________;分析比较表一、表二、表三和表四中的实验数据,可得:___________。

③小红在分析比较表一和表二的数据时,发现_________不同的同种物质,质量与体积的比值不同。

为验证小红的结论是否具有普遍性,应添加物质__________继续实验。

4.(黄浦区)为了研究不同形状的容器中加入液体后,液体对容器底部的压力F液和容器对水平面的压力F 液的情况,某小组同学选用口大底小和口小底大两种形容的轻质薄壁容器进行实验,通过往容器中加入不同质量的液体m 液.分别利出液体对容器底部的压力F 液和容器对水平面的压力F 液 相关数据记录在如表中。

(11)(10)(12)(13)①分析比较实验序号的数据及相关系件可能在口大底小的轻质容器中,加入一定质量的液体后。

F液F容.(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②分析比较实数序号1与4或2与5或3与6的数据及相关条件可知,与容器形状有关(选填“F液”或“F容”)。

③分析比较实验序号1、2 与3或4,5与6中F液与m液的数据及相关条件可知,同一轮质容器中,加入不同质量的液体后,。

5.(金山区)某小组同学探究物体从空气中浸没到液体中时,弹簧测力计示数以及其变化和哪些因素有关。

实验中,他们使用体积不同的铝、铁、铜三种密度不同的金属块,分别在空气中用弹簧测力计称出它们所受到的重力,然后把它们分别浸没在装有酒精、水和盐水三种不同液体中,记下此时测力计的示数,并将每次实验中的相关数据记录在下表中。

(1)分析比较实验序号1和4(或2和5或3和6)的数据中物体浸没在液体中的弹簧测力计示数和液体密度的关系及相关条件,可得到初步结论:(9)。

(2)分析比较实验序号(10)的数据及相关条件,可得出的初步结论是:当液体密度和物体体积相同时,物体(11)越大,浸没在液体中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就越大。

(3)进一步综合分析比较表中物体在空气中称重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与物体浸没在液体中弹簧测力计示数的差值的关系及相关条件可以归纳得到结论:物体在空气中称重时的示数与物体浸没在液体中时弹簧测力计示数的差值和物体的密度无关,只和物体的体积与液体的密度有关,O且 (12) 越大,示数差值就越大。

(4)请将表格最后一行填写完整。

(13) (14) 。

6.(静安区)某小组同学在学习力臂概念之后,继续研究学习杠杆。

① 他们以图12中的扳手拧动螺母为例,讨论“杠杆转动的效果跟哪些因素有关”的问题。

小明认为,无论拧紧还是拧松螺母,同样大小的力F 作用在扳手的A 点处都要比作用在B 点处方便。

由此,小明猜想:杠杆的转动跟作用力F 及其作用点到支点的距离s 有关。

部分同学不赞同小明的猜想。

他们认为,如果作用在扳手的力F 没有力臂,则力F 根本不能去拧紧或拧松螺母。

因此,杠杆的转动只跟作用力F 及其力臂l 有关,跟力的作用点到支点的距离s 是无关的。

请在图中扳手的A 点处,用力的示意图表示不能使扳手发生转动的力F 。

________(9) ② 同学们在认识到杠杆转动的效果跟力、力臂有关后,利用带刻度的均匀杠杆、钩码、弹簧测力计等器材进一步研究杠杆平衡的条件。

他们按图13所示的方案实验,使杠杆处于水平位置静止,并记录动力F 1、动力臂l 1、阻力F 2、阻力臂l 2在表一中。

该小组同学分析比较表一数据后,发现可以得出多个不同的结论。

他们经过思考,认为图13所示的方案存在缺陷,于是调整补充了方案重新实验并得出杠杆平衡的条件。

(a )你认为图13所示方案的缺陷是:________(10)。

(b )请你在图14中用简图形式调整或补充两个不同的实验方案。

________(11)表一方案一 方案二7.(闵行区)某兴趣小组同学查阅资料时,发现不同金属导电板的导电性能是不同的。

为了研究底面为正方形的金属导电板电阻大小和哪些因素有关,他们选取了由同一金属材料制成但底面积和质量不同的导电板,利用如图17所示电路测出其阻值,所得实验数据如下表所示。

(1)从序号 (9) 的数据可知,正方形金属导电板的电阻大小与 (10) 有关。

(2)分析表一、表二、表三的数据可得出的初步结论是: (11) 。

8.(浦东新区)在探究活动课中,某小组同学利用如图10所示的装置,研究细线对玻璃管的拉力F 和水银柱h 的关系。

标有刻度的玻璃管的质量不计,玻璃管中水银面上方封闭了一部分气体。

实验时,外界温度和大气压均恒定不变,通过向水银槽中倒入水银改变管内外水银面高度差h ,并测出细线对管的拉力F ,实验结果记录在表一中。

表一 表二表一 表二表三图10①分析比较表一中实验序号1与2与3与4中F 与h 变化的倍数关系及相关条件可初步得出:在外界温度和气压不变的情况下, (13) 。

他们在进行上述实验时,发现随着h 的变化,管内水银面上方气体柱的长度l 也发生了变化。

他们猜想管内气体压强也会发生变化。

于是他们重复进行了上述实验,测出管内气体柱的长度l ,并用DIS 实验器材测出管内气体的压强p ,实验数据记录在表二中。

②分析比较表二中实验序号 (14) 中p 与h 变化关系及相关条件可初步得出:封闭在玻璃管中的气体,在外界温度和气压不变的情况下,h 越小,p 越大;③分析比较表二中实验序号5与6与7与8中l 与h 的关系及相关条件可初步得出:封闭在玻璃管中的气体,在外界温度和气压不变的情况下, (15) ; ④进一步综合分析比较表一和表二中的实验数据及相关条件,可推理得出当管内外水银面高度差h 为28厘米时,拉力F 的大小为 (16) 牛,管内气体的压强p 为 (17) 厘米汞柱,管内气体柱的长度l 为 (18) 厘米9.(普陀区)小李和小芳为探究液体内部压强特点,用A 、B 两个液体压强计和其它器材自制了如图12(a )所示的实验装置。

① 其中,液体压强计U 形管左右液面高度差可以间接反映 (9) 。

② 小李先将圆柱体水平插入到甲液体深度h 处、A 、B 两个液体压强计U 形管左右液面高度差如图12(b )所示,再将圆柱体水平插入到乙、丙液体同一深度h ,并将相关实验数据记录在表一中。

支架图12(a ) (b ) (c )(Ⅰ)分析比较表一中的实验序号1、2或3的第四和第五列数据及相关实验现象,可得的初步结论是:(10)。

(Ⅱ)分析比较表一中的实验序号(11)的数据及相关实验现象,可得的初步结论是:不同种液体相同深度,(12)。

③接着,小芳将圆柱体竖直插入到甲液体中,A、B两个液体压强计U形管左右液面高度差如图12(c)所示,由此可得的初步结论是:(13)。

10.(青浦区)为了探究滑轮在不同工作情况时的使用特点,某小组同学利用不同的滑轮将重(12)可得出的初步结论是:使用定滑轮匀速提升重物时,不改①分析比较实验序号________变力的大小,可以改变用力方向。

②分析比较实验序号4、5和6可得出的初步结论是:利用动滑轮匀速提升相同的重物(14)。

(13);竖直向上的拉力等于________时,滑轮越重,________(15)。

③分析比较实验序号6、7和9可以得到的结论是:________(16)牛。

④依据第③小题的结论可推断实验序号8中拉力大小的范围为________表一焦距10厘米表二焦距15厘米11.(松江区)为了“探究凸透镜成实像的规律”,小张和小李同学利用焦距f1为10厘米的凸透镜、一个高度为6厘米的发光体、光屏和光具座等进行实验。

实验中,他们正确组装和调试实验器材,按表一中的物距u依次进行实验,每次都使光屏上发光体的像最清晰,并将相应的像距v、成像情况记录在表一中。

然后他们换用焦距f2为15厘米的凸透镜,重复上述实验,并将数据记录在表二中。

①分析比较实验序号1或6数据中物距u与像距v的大小关系及成像情况,可得出的初步结论是:(9)。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