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民党抗日将领王耀武简介

合集下载

黄埔悍将王耀武的传奇人生

黄埔悍将王耀武的传奇人生

蒋介石五大主力中,高居第一,号称“御林军”的是74军(整编74师),其主要创建人和掌军人是王耀武。

王耀武出身黄埔军校第三期,却是黄埔学生中第一个出任方面军司令官和省政府主席的人,官衔高于许多黄埔一、二期的师兄,有“三李不如一王”之说,即李延年、李仙洲、李玉堂三个黄埔一期生都不如王耀武这个黄埔小弟。

中共“常胜将军”粟裕一生算无遗策,屡战屡胜,能入其法眼的对手只有两个,一个是非黄埔军校出身的黄埔系骨干薛岳,另一个则是王耀武。

粟裕说,王耀武是“蒋军中指挥较有才干者”。

从公司小伙计到黄埔毕业生王耀武1904年生于山东泰安上王庄,与黄埔一期生,后来做到徐州“剿总”副总司令的杜聿明同年。

他与杜聿明还有一个相似之处是,后来都做了粟裕的俘虏。

王耀武出身贫寒之家,父亲与长兄早逝,由母亲抚养成人。

他早年上过私塾,19岁那年被生活所迫到天津投亲,在租界一家烟草公司干杂活,尝遍了人世疾苦。

后来,他又辞工南下上海,在远房亲戚介绍下,到马玉山糖果公司做了小伙计。

长期察言观色的生活,使他养成了八面玲珑、很会来事的性格。

发迹后,他对上司、同僚甚至下级都能做得面面俱到,人人欢喜。

1924年11月,王耀武在店里听人说广州的黄埔军校招生,心下暗喜,久有投军念头的他便悄悄筹谋南下。

不久,他向老乡李丙炎借了路费,赶赴广州,如愿考入了黄埔军校第三期,从此甩掉了小伙计的寒碜帽子。

王耀武珍惜这难得的机会,学习勤勉,训练刻苦,受到了学生队总队长严重的赏识。

1925年10月,广州国民政府进行第二次东征,征讨意图进犯广州的陈炯明。

王耀武随第三期学员们参战,第一次上了血与火的战场。

他作战勇敢,在同辈中十分突出。

1926年1月,王耀武军校毕业,被分配到国民革命军第一军第一师三团四连任少尉排长。

该军军长是蒋介石,师长为何应钦,团长是钱大钧,都是黄埔军校的校长或教官。

王耀武有过底层生活的磨难,社会经验充足,因而颇懂人情世故,很会带兵,很快升为了上尉连长。

王耀武能干,又很忠厚,何应钦和刘峙都将亲属托付给他辅佐,自己也得以步步高升。

国军十大抗日名将的最后岁月

国军十大抗日名将的最后岁月

国军十大抗日名将的最后岁月作者:江寒秋来源:《齐鲁周刊》2015年第33期战死沙场:代表:赵登禹、张自忠、戴安澜赵登禹是“七·七事变”后,第一位战死的国军将领。

1937年7月28日凌晨,日军集中三个联队步兵、一个联队炮兵和30多架飞机,向南苑进攻。

赵登禹率部与日军血战六小时,在敌人飞机大炮的轰炸扫射下,伤亡惨重。

战至中午,宋哲元命令赵登禹率部向大红门集结。

当赵登禹乘坐的汽车行至大红门御河桥时,突然遭到了日军埋伏的机枪扫射,赵登禹身中数弹,壮烈牺牲,年仅39岁。

赵登禹牺牲后,他的灵柩在北京龙泉寺停放了九年,直到抗战胜利后的1946年7月28日,才由北平市政府在中山公园举行公祭,落葬于芦沟桥西1公里的西道口。

也是在这一年,在北平市参政会的提议下,北平市将白塔寺东的一条街道命名为“赵登禹路”。

如今,除了赵登禹墓和“赵登禹路”,通州有一条“赵登禹大街”,丰台有一所“赵登禹学校”。

戴安澜战死异域时,年仅38岁。

1943年4月1日,重庆国民政府在全州湘山寺公园,为戴安澜举行了隆重的全国公祭和追悼大会,到会人数超过万人。

追悼大会上,国民政府的军政要员蒋介石、林森、李宗仁、陈诚、何应钦、白崇禧、张治中、李济深等和中共人士毛泽东、朱德、周恩来、彭德怀、邓颖超等都分别送了花圈、挽联、挽词和挽诗。

毛泽东的挽诗是:外侮需人御,将军赋采薇。

师称机械化,勇夺虎罴威。

浴血车瓜守,驱倭棠吉归。

沙场竟殒命,壮志也无违。

毛泽东挽戴安澜诗的公布,也是他的诗词在国统区的首次公开传播,具有特殊意义。

另外,毛泽东一生只为两位将军写过挽词:一位是罗荣桓,另一位是戴安澜。

张自忠是二战期间盟军阵营战死的最高将领,他贵为中将,高居第5战区右翼兵团总指挥,是第33集团军总司令,下辖第55军、第59军、第77军,其中第59军军长一直由其兼任,但他却只带着两个团,孤军深入,投入日军重重围困,壮烈取死。

很关键的一个问题是,他的军阶太高,职位太显赫,他完全可以坐镇大本营,免于一死,为抗战立更大的战功。

60多年前,关押国民党将领的“功德林”,现在旧址还能寻到吗?

60多年前,关押国民党将领的“功德林”,现在旧址还能寻到吗?

60多年前,关押国民党将领的“功德林”,现在旧址还能寻到吗?60年前,功德林里关押了一群“大人物”,他们中最次的也是将军衔。

这群人无一例外,全是来自国民军队中的战犯,平日在各自辖区内呼风唤雨的他们,此次“欢聚一堂”,也是前所未有的“热闹”。

这个战犯管理所因为位于北京市西城区德胜门外的功德林路,因此一直被俗称功德林。

在北平于1949年和平解放后,一直到1960年3月;这十年时间里陆陆续续有100多名国民党的高级将领被先后押送至此,一时间可谓是“将星云集”。

那么,功德林如今是否还依然存在呢?历史悠久的功德林,辗转多朝的大监狱功德林原本是北京德胜门外的一处庙宇,100多年前清朝光绪时期,山西巡抚上书朝廷,请求在各省设立罪犯习艺所,让这些犯下罪行的人发挥一些自己的余热。

光绪皇帝批准了这条奏请,并准备首先在当时还称作京师的北京筹办,将其命名为京师习艺所。

于是在1905年7月,各方努力下,很快就选定了功德林所在的地点,创立起了京师习艺所。

实际上京师习艺所应该被称作中国首个劳动改造场所。

至此,功德林被各个时期的政府一直沿袭使用了下来。

如那位山西巡抚所说,创办这个习艺所的初衷是为了收容犯人,并且督促其改过自新,让其学习技艺。

一方面是责令其劳动改造,另外也是能让他们出去之后有一技之长。

这可以说就是功德林的前身了,不过当时所关押的罪犯可没有后来这些大人物“风光”。

1913年10月,北洋政府在原有的基础上重新进行了改造工作,将京师习艺所改成了宛平监狱,又在隔年改称京师第二监狱。

一开始担任民国司法总长的是梁启超,但随着北洋军阀执政,各种政治纠纷不断出现之后,司法总长便换了人,而功德林也迎来了新的改造。

新任的司法总长罗文干等人参照日式监狱的格局,对这座监狱进行了完全改造。

改造后的监狱关押了许多进步人士,我党创始人之一的李大钊先生,就是被敌人关押至此,然后被无情杀害的。

北洋政府倒台后,国民政府依然沿用这个监狱,并将其更名为河北第二监狱。

国名党五虎上将

国名党五虎上将

国名党五虎上将
国名党五虎上将分别是:
薛岳,胡琏,陈明仁,孙立人,王耀武。

1、薛岳:年幼崇拜岳飞,取名薛岳。

抗日战争期间薛岳任第九战区司令长官,指挥四次长沙会战,消灭日军20多万人,取得抗日战争期间消灭日军的最大战果,受到美国总统罗斯福的表彰。

2、胡琏:谐称“狐狸”,是蒋介石五大主力之首十八军的骨干:整编第十一师师长。

一九四三年,保住当时国民党陪都重庆。

3、陈明仁:黄埔军校一期毕业,作风勇猛,性格倔强。

蒋介石亲令陈明仁立于城墙之上,接受全军的敬礼。

指挥围攻松山,出击龙陵,攻克回龙山等战役,每战皆捷,最后攻克日军的重要据点遮放,协助友军攻克了中缅边界重镇畹町。

完成中印两军胜利会师任务。

由此,陈明仁被誉为“能战之将”。

4、孙立:以不满1000的兵力,击退数倍于已的敌军,救出近10倍于己的友军,轰动全球,使孙立人举世闻名。

英皇特授予他帝国英雄勋章,美国政府也为他颁授了丰功勋章。

5、王耀武:湘西雪峰山会战,几乎全歼日军116师团,消灭日军3万左右,荣获两面“飞虎旗”。

美军顾问团曾有过“中国国军只有74军能打”的赞誉。

湘西会战指挥官王耀武 被誉为“黄埔第一将”

湘西会战指挥官王耀武 被誉为“黄埔第一将”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湘西会战指挥官王耀武被誉为“黄埔第一将”
导语:王耀武(1904-1968),字佐民,汉族,山东泰安人。

抗日革命家,中国国民党高级将领。

国民党中央执委会委员、山东省主席、山东省党政军统一指
王耀武(1904-1968),字佐民,汉族,山东泰安人。

抗日革命家,中国国民党高级将领。

国民党中央执委会委员、山东省主席、山东省党政军统一指挥部主任、第二绥靖区司令长官、山东绥靖统一总指挥部主任,青天白日勋章获得者,中正剑持有人。

1924年11月考入黄埔军校;1937年抗日战争开始,率部创建第七十四军,历任国民革命军第七十四军第五十一师师长、副军长;1940年,因功升任第七十四军军长;1945年1月,升任第四方面军司令官;1945年5月,当选为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委员,同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任受降主官;1946年1月下旬任第二绥靖区司令长官,3月兼任国民党山东省党政军统一指挥部主任;10月23日,兼任山东省政府主席,并兼省保安司令、山东军管区司令等职。

蒋介石称赞王耀武“善于带兵,有指挥才能”。

时人有“宁碰阎王,莫碰老王”之谓。

王耀武精明强干、头脑清晰,被中共高级将领称为国民党内少有的几个明白人之一
弃工从军
王耀武,1904年出生于山东省泰安县上王庄(今岱岳区夏张镇上王庄)的一个普通农民家庭。

父亲与长兄早逝,在母亲培养之下成人。

9岁时,入本村私塾念书,拜张宝亭先生为师,读的是“四书”、“五经”。

19岁时,家境败落,不得不辍学谋生,投亲到天津,在天津租界里一家烟草公司充当干杂活的工人。

后南下上海,到马玉山糖果公司当了店员。

生活常识分享。

粟裕与王耀武:两大名将的三次军事对决

粟裕与王耀武:两大名将的三次军事对决

粟裕与王耀武:两大名将的三次军事对决粟裕与王耀武是中国现代史上两大名将,也曾多次在战场上相逢。

王耀武对粟裕十分地钦佩,曾专门研究粟裕,积累了一大摞的研究资料。

粟裕对王耀武的军事指挥才能也是十分欣赏,曾说“(王耀武)是蒋军中指挥较有才干者”,据说,得到粟裕如此评价者,国军中仅薛岳、王耀武而已。

由于信仰和政治立场的不同,两大名将之间曾经演绎了一幕幕惊心动魄的精彩对决。

谭家桥之役:粟裕一生中挥之不去的阴影1934年7月初,中共中央和中革军委宣布,以红七军团为主组成红军北上抗日先遣队,立即向闽、浙、赣、皖等省出动。

红七军团的主要领导人有军团长寻淮洲、政委乐少华、政治部主任刘英、参谋长粟裕等,这次行动的目的地是皖南。

北上抗日先遣队经过激烈的战斗,于1934年10月下旬进入闽浙赣苏区的重溪地区,同闽浙赣苏区的红十军胜利会师。

根据中革军委的命令,抗日先遣队同闽浙赣苏区的红十军及新升级的地方武装合编,成立红军第十军团。

七军团改编为第十九师,红十军和新升级的地方武装分别为第二十师和二十一师。

原闽浙赣军区司令员刘畴西为军团长,乐少华为军团政委,寻淮洲任十九师师长,刘英任政治部主任。

粟裕被调到闽浙赣军区任参谋长。

红十军团成立后,各部进行了分工。

十九师的任务是出动到浙皖赣边,打击追剿之敌,发展新苏区。

二十师、二十一师的任务是留守闽浙赣苏区,打击围剿之敌,保卫老苏区。

此后不久,根据中央军区指示,二十师和二十一师与十九师会合,创造皖浙赣边新苏区。

为了统一十军团的领导,中央军区又决定由方志敏、刘畴西、乐少华、聂洪钧和刘英五人组成军政委员会,方志敏任主席。

粟裕改任十军团参谋长。

12月中旬,红十军团与国民党三个团的兵力在黄山东麓谭家桥地区接火。

红十军团领导决定利用乌泥关至谭家桥段公路两侧有利地形,打一场伏击战,争取歼灭孤立突出的敌补充第一旅大部。

作为参谋长的粟裕立即作了安排。

12月23日夜,红军在谭家桥公路两侧设伏,他们伏击的对象就是王耀武。

国军历史上的十大战将有哪些

国军历史上的十大战将有哪些

国军历史上的十大战将有哪些?在抗日战争的历史上,曾经叠现出了很多背负着巨大盛名的抗日名将,这些名将在抗日战争时期有些只是军长身份、有些是集团军总司令、有些是战区总司令,他们所身处的位置、所立下的功劳都是不一而同的,所以我们暂时不以位置论英雄,现在单纯论一下战功军事能力。

王耀武第一位我首先想到的是被日本人称为“支那第一恐怖军”74军的实际荣耀创造者王耀武。

王耀武是黄埔三期出身的学生,他在官场上既有着生意人的精明,在战场上也拥有着能支撑起自己位置的军事能力。

我们都知道,74军的第一任军长是俞济时,但是真正把74军带到最荣耀之处的还是王耀武。

在抗日战争期间,74军打满了大半个抗日战场,立下了赫赫的战功,打下了令敌人惊惧的威名,在这其中,王耀武的贡献不可谓不小。

孙立人孙立人与很多国民党的高级将领们不同,他并不是出身于蒋介石的黄埔系,他是民国时期很有名的高材生,他先是毕业于清华大学,然后又转赴美国攻读了建筑系,最后因为在战场上杀敌救国的理想,所以孙立人在美国就读了号称南方西点的弗吉尼亚军校。

因为不是黄埔系,所以孙立人一直没有得到施展自己才华的机会,如果不是同为美国教育出身的宋子文看中了孙立人的军事才华,那可能孙立人的军事能力就会被永远埋没下去了。

孙立人以及他的38师是宋子文的私军出身,抗日战争爆发后孙立人并入了蒋介石的系统中,成为了38师的师长,并在不久后被蒋介石投入了缅甸战场中,孙立人的部队在印度获得了英美国家的精锐武器后,战斗力瞬间飞升,38师也扩编成了新一军,在孙立人的带领下,于在缅甸战场上建立下了巨大功劳。

薛岳薛岳在抗日战争时期身居在统帅的高位上,他并不是出身于黄埔军校的,而是出身于更早的保定军校。

保定军校是黄埔军校之前名声就已经响彻民国的军校,是培养了民国绝大多数著名将领、军阀的军事摇篮,抗日战争时期,蒋介石手下的很多统帅都是出自于保定军校。

薛岳在抗战时期的位置是第九战区的总司令,在他的主持下,国军部队和日军部队爆发了四次长沙会战,其中前三次长沙会战就打下了赫赫的声威,薛岳前面成功的三次长沙会战为整个抗日战场带来了激昂的斗志,也因此铸就了他的名将身份。

历史趣谈:粟裕眼中国民党最会打仗的将领的两人分别是谁?

历史趣谈:粟裕眼中国民党最会打仗的将领的两人分别是谁?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粟裕眼中国民党最会打仗的将领的两人分别是谁?
导语:新中国成立后,在一次聚会中,当被问及在众多的国民党黄埔
系高级将领中哪几位指挥才能比较出色时,粟裕脱口而出:“就是杜聿
明和王耀武。


新中国成立后,在一次聚会中,当被问及在众多的国民党黄埔系高
级将领中哪几位指挥才能比较出色时,粟裕脱口而出:“就是杜聿明和
王耀武。


粟裕接着评点这两位老对手:“杜聿明只能打胜仗,不能打败仗;只
能在有利条件下打仗,不能在不利条件下打仗。


“那么,王耀武呢?”有人问。

粟裕说:“王耀武这个人在国民党的高级将领中比较有指挥才能。


老总说过,不要小看王耀武,他是国民党那些人里比较明白的一个。


粟裕评价王耀武之际,王耀武还在接受战犯改造。

当王耀武经过特
赦放出来后,有人问他除了亲人最想见以外,还有谁此刻能让他想起来?王耀武沉吟片刻说:“粟裕。


真正意义上的对手往往也是知己。

其实,王耀武是一位抗日名将。

王耀武被俘后,毛泽东曾让罗瑞卿转告他说:“你的抗日功劳我们共
产党人是会永远记住的。


蒋介石曾称赞王耀武“善于带兵,有指挥才能”。

陈毅与粟裕对他也有很高的评价。

王耀武在抗日战争中打过不少的好仗,可以用大放异彩来形容。


带着74军打遍大江南北,以上高、常德、雪峰山三战最为出色,凭战
功出任方面军司令官和山东省政府主席。

因为王耀武在抗战中的战功
显赫彪炳,所以当时有“宁碰阎王,莫碰老王”之谓。

生活常识分享。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国民党抗日将领王耀武简介
王耀武(1904-1968),字佐民,汉族,山东泰安人。

抗日革命家、抗日名将,中国国民党高级将领。

下面是为大家整理的国民党抗日将领王耀武简介,希望大家喜欢!
国民党将领中很少有那种精明能干而且头脑清晰的人,有些人要么是有私心,偏袒部下;有些庸碌无为吃皇粮;有些是私生活混乱风流成性;还有一些就是贪污腐败之人,很好有人能洁身自好、以身作则,而有一个人就是例外,他既不贪污腐败,也没有私心,私生活更是严谨,在抗战时期更是为抗日事业做了不朽的贡献,这个人就是王耀武。

让我们看一下王耀武简介。

王耀武是国民党的高级将领。

生于1904年,是山东人。

王耀武二十岁的时候考进了黄埔军校。

抗日战争时期,王耀武担任第五十一师师长,打了胜仗后被提拔为第七十四军的军长,1945年又升任为司令官,可谓说是战功显赫,平步青云。

1946年,王耀武担任绥靖区司令官,后来又兼任指挥部主任,到了这年的十月,王耀武又兼任山东省主席、保安司令等职务。

王耀武善于带兵,又很强的指挥才能,他赏罚分明,恩威并用,所以他带的兵都训练有素,军纪严明。

王耀武的个性很强,他自信而倔强,好胜而直爽,而且私生活也很严谨,不沾花惹草。

济南战役时,王耀武因为突围失败,被共产党部队抓捕,成为了共产党的俘虏。

在改造期间,王耀武的思想有很大顾虑,因为他在国民党时期曾经率兵围剿过共产党的部队,所以有思想包袱,但是毛泽东告诉他,人民会永远记住他的抗日功劳,让他放心改造。

后来王耀武被特赦释放,担任全国的文史专员,1964年,他被邀担任政协委员。

1968年,王耀武因病在北京去世,骨灰葬在了八宝山烈士公墓。

从王耀武简介中我们可以看到,王耀武这个人能带兵,能打仗,也会做人,而且他为人清廉,作风严谨,是难得的军事将领。

王耀武的老婆王耀武生于1904年,是山东人。

王耀武精明能干,头脑也很清晰,而且不沾花惹草,年轻时也积攒了不少的财富。

然而,他因为兵败被俘之后,他的老婆和副官却带着他所有的钱财逃到了海外,不顾他的生死,也算是一种悲哀。

王耀武的老婆是谁呢?他娶了几个老婆?
王耀武19岁的时候,他来到他天津的亲戚家里,在一家烟草公司做杂活工人。

后来又在上海当店员。

之后便做起了商人,他有很强的经商头脑,所以很快发了财。

北伐战争时期,王耀武还只是个连长,那时候他跟着部队打仗,在经过福州的时候,他结识了一位叫郑宜芝的女子,之后两人结了婚,生下了七个孩子。

这是王耀武的第一个老婆。

北伐之后,王耀武一直得不到升迁,便利用手中扣留的一些金钱在武汉长沙等地开办工厂,这些工厂成为他的资金来源。

后来四处运作,他得到了升迁的机会,加上他卓著的战功,很快他就成为了一名国民党将领。

他还把自己售卖的日用品低价卖给下属和家属,所以他的手下对他很尊敬,也很听他的话。

很快他的名声也传遍各地。

王耀
武为人谦和,而且时刻保持军人本色,对妻子也很忠贞,然而就在他被抓捕之后,他的老婆却带着他的钱财逃之夭夭,把王耀武气得半死。

在参加完改造特赦之后,王耀武经别人介绍又和一位教师结了婚,这是他的第二个老婆。

后来在文革时期,王耀武被狠狠批斗,不幸病死。

王耀武的老婆也被批斗发疯而死,不得善终。

王耀武子女王耀武是国民党的高级将领,一生战功无数,在抗日战争期间更是有着出色的战绩,为抗战胜利作出了伟大的贡献。

王耀武为人精干、作风严谨,有很强的军事才能,是一位难得的军事将领。

王耀武于1968年在北京病逝,死后葬在了八宝山公墓。

然而,王耀武子女的情况却很少有人知道,有人说他有五个子女,也有说他有七个子女,那么王耀武子女具体有多少呢?
王耀武一生结过两次婚,有两任妻子,第一任妻子叫郑宜芝,也叫郑宜兰,第二任妻子叫吴伯伦。

王耀武刚参加战役时,那是在北伐战争初期,那个时候他还只是个连长,在军队路过福州的时候,结识了他的第一个妻子郑宜芝,后来两人结了婚,据传是生下了五个子女,也有人说是七个子女。

王耀武的私生活很严谨,不找情人也不讨小老婆。

王耀武对妻子和儿女都很好,不随便发脾气,有时候遇上子女过生日,如果他不能回去,他还会托人带一些礼物回去。

他很仁慈,而他的妻子也很贤惠,对他也很好。

后来王耀武在济南战役时兵败被俘,在共产党的部队里改造,并被特赦。

担任文史专员、政协委员等职务,后来在周恩来等人的关照和示意下,经由别人介绍,在1966年与教师吴伯伦结婚,这就是他的第二任妻子。

王耀武子女大都居住在国外,有些已经去世了,据王耀武唯一的一个女儿王鲁云证实,他的父亲总共生有七个孩子,分别是六子一女,而她是1935年在江西南昌出生的。

因为他是王耀武子女中唯一的一个女儿,所以出生以后受到他父亲的特别关心和呵护。

王耀武怎么死的王耀武生于1904年,是山东泰安人。

年轻时在黄埔军校学习。

在江西围剿共产党的战争中,王耀武崛起,开始一步步升官。

抗日战争爆发以后,王耀武大放异彩,带着他的七十四军打遍了各地,他的七十四军被称为“铁军”。

抗战时期,几乎所有的战役王耀武都参加过,从淞沪会战开始到湘西会战结束,八年抗战中有七年他都是在抗战前线度过的,而他的战功也是卓著,受到蒋介石的信任和重用,被称为是国民党的战将。

1968年,王耀武在北京去世,葬在了八宝山公墓。

那么这位战将王耀武怎么死的呢?
王耀武一生战功累累,打的胜仗数不胜数,然而,在国共内战时期,王耀武却棋逢对手,最终打了人生最大的一次败仗。

国共内战时,王耀武遇到了他当年的手下败将粟裕将军,当年粟裕从王耀武的围剿中侥幸突围出来,开始打游击战争,而如今,粟裕却带着几十万人来攻打他,让王耀武很是吃惊。

最终在济南,粟裕得以报当年之仇,打败了国民党的战将王耀武,而且还抓了他,王耀武一下子就成了共产党的俘虏。

在经过改造之后,王耀武等人被特赦,而且还让他担任国家职务。

后来经过周恩来等人的示意,王耀武在别人介绍下和一名女教师结了婚。

王耀武怎么死的呢?原来在这之后不久,文革就爆发了。

因为王耀武曾经是国民党,而且还围剿过共产党的部队,就说他是反
革命,经常被红卫兵拉出去批斗,王耀武身体一直不好,再加上受到批斗和惊吓,便一直高烧,后来住进了医院,不久就去世了,而他的妻子也受到欺凌,后来也发疯而死。

一代名将王耀武就这么死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