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铁与轻轨课程设计
城市地铁与轻轨工程课程设计

城市地铁与轻轨工程课程设计高架结构设计计算书一设计资料1 滑河特大桥位于0‰,R=10000m的曲线上。
2 本桥上采用Ⅰ型无渣钢轨,轨顶至梁顶建筑高度767mm。
3 本桥采用流线型圆端实体桥墩,一字型桥台,钻孔桩基础。
4 本组设计10-11桥墩及上部结构,高程108.05m以下部分采用C40混凝土。
5 结构形式:高架桥梁及其基础。
6 涉及作用:列车荷载,轴重14t。
7 10-11号桥墩净跨32.74m,用C40钢筋混凝土箱型梁。
二箱型梁体设计,计算书1 荷载1)荷载作用:轴重140KN2)箱型梁结构自重:2 材料及特性本桥设计拟采用C40钢筋混泥土箱型梁,全长32.74米,使用使用主筋HRB338型钢筋,构造钢筋采用HRB235钢筋,主要参数如下表格所示。
3 梁的配筋计算箱型梁的配筋和计算按照最不利荷载弯矩控制,本组有ABAQUS 软件计算得出,再三种情况下,当列车的作用在梁的正中间是弯矩最大,此时m KN M ∙=14520竖向集中荷载N N 38250=。
荷载重要性系数取为1.00=γ,弯矩计算值m kN M M d ∙==145200γ,56.0=ξb 。
1) 截面设计①箱梁底板受拉,底板配置受拉钢筋,受拉钢筋按地面一排来布置,此时转化为T 型梁进行计算截面如下图所示。
取mm a s 60=,梁的有效高度mm h 29196044625330=-+=,梁的受压翼缘有效宽度mm b b h b f h f 7040446*121688122'=+=++=',mm h f 446'=。
②判定截面类型由公式)2(00ff f cd d h h h b f M '-''≤γ判断截面类型当mm h x f 446='=时,截面所能承受的弯矩设计值为:()2/4462919446704018.4)2(0-⨯⨯⨯='-'' ff f cd h h h b f >∙=m kN 155756m kN M d ∙=145200γ 由此可以判断出此截面为第I 类T 型梁。
地铁与轻轨课程设计二

地铁与轻轨课程设计二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让学生了解地铁与轻轨的基本概念、发展历程及在我国的应用现状;2. 使学生掌握地铁与轻轨的线路、车辆、信号系统等基本组成部分及其功能;3. 帮助学生了解地铁与轻轨在城市建设中的重要作用,提高学生对城市交通规划的认识。
技能目标:1. 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地铁与轻轨线路布局、车辆选型等方面的能力;2. 提高学生通过实地考察、查阅资料等方法,对地铁与轻轨项目进行初步评估的能力;3. 培养学生运用团队合作、沟通协调等技能,探讨解决城市交通问题的方案。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地铁与轻轨等城市交通工具的兴趣,激发学生探索现代城市交通发展的热情;2. 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引导学生关注公共交通对城市环境的影响;3. 培养学生具备公平、公正、公开的社会责任感,关注城市交通规划中的公共利益。
课程性质:本课程属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结合地理、历史、社会等学科知识,以地铁与轻轨为载体,培养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
学生特点:六年级学生具有一定的自主学习能力、合作探究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心,善于发现问题。
教学要求:教师应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程学习,注重实践与理论相结合,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
在教学过程中,关注学生的学习成果,及时进行评价与反馈,确保课程目标的实现。
二、教学内容1. 地铁与轻轨的基本概念- 地铁与轻轨的定义- 地铁与轻轨的分类及特点2. 地铁与轻轨的发展历程- 世界地铁与轻轨发展概况- 我国地铁与轻轨的发展历程及成就3. 地铁与轻轨的基本组成部分- 线路、车辆、信号系统等基本组成部分- 各组成部分的功能及相互关系4. 地铁与轻轨在城市建设中的应用- 地铁与轻轨对城市交通的影响- 地铁与轻轨在城市建设中的重要作用5. 城市交通规划与地铁轻轨项目评估- 城市交通规划的原理与方法- 地铁与轻轨项目的评估方法及实践案例6. 地铁与轻轨的环保与公平性- 公共交通对城市环境的影响- 地铁与轻轨项目的公平性与公共利益教学内容安排与进度:第一课时:地铁与轻轨的基本概念、分类及特点第二课时:地铁与轻轨的发展历程、我国发展概况第三课时:地铁与轻轨的基本组成部分及功能第四课时:地铁与轻轨在城市建设中的应用第五课时:城市交通规划原理与地铁轻轨项目评估第六课时:地铁与轻轨的环保与公平性问题探讨教学内容与教材关联性:本教学内容紧密结合教材中关于城市交通、地铁与轻轨的相关章节,确保科学性和系统性。
北京轻轨车站课程设计教案

北京轻轨车站课程设计教案第一章:课程介绍1.1 课程背景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轨道交通作为一种绿色、高效、便捷的交通方式,已经成为许多大城市的重要交通工具。
北京作为我国的首都,其轨道交通网络发展迅速,轻轨车站作为轨道交通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承担着运输乘客的功能,也是城市景观的一部分。
本课程旨在通过设计北京轻轨车站,让学生了解轻轨车站的设计原则、功能布局、造型设计等方面,提高学生的设计能力和创新能力。
1.2 课程目标(1)了解北京轻轨车站的发展历程和现状。
(2)掌握轻轨车站的设计原则和功能布局。
(3)培养学生的创新设计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4)提高学生对城市轨道交通的认识和关注。
第二章:北京轻轨车站发展概况2.1 轻轨车站的定义与分类(1)定义:轻轨车站是指轨道交通系统中,供轻轨列车停靠、乘客上下车的场所。
(2)分类:根据线路规模、车站规模、地形地貌等因素,轻轨车站可分为大型车站、中型车站和小型车站。
2.2 北京轻轨车站发展历程(1)早期发展:北京轻轨线路的规划和建设始于20世纪80年代,目前已发展成为中国最发达的城市轨道交通系统之一。
(2)现状:北京轻轨线路遍布全市,轻轨车站数量众多,成为市民出行的主要选择。
2.3 北京轻轨车站特点(1)高密度:北京轻轨线路密度较高,车站间距较小,方便乘客出行。
(2)多功能:北京轻轨车站具备乘客上下车、换乘、购票、资讯等多种功能。
(3)造型美观:北京轻轨车站造型多样,与周边环境相融合,成为城市景观的一部分。
第三章:轻轨车站设计原则3.1 功能性原则(1)满足乘客上下车需求:确保乘客方便、快捷地上下车。
(2)换乘便捷:提供清晰的换乘指示,缩短换乘距离。
(3)设施完善:配备足够的候车座椅、自动售票机、检票口等设施。
3.2 安全性原则(1)确保乘客安全:设置安检设备、监控系统,提高车站安全性。
(2)应急疏散:设计合理的疏散通道和应急出口,确保乘客在紧急情况下迅速疏散。
地铁与轻轨工程 教学大纲

地铁与轻轨工程一、课程说明课程编号:020317Z10课程名称:地铁与轻轨工程/Metro and Light Rail Engineering课程类别:专业核心课学时/学分:40/2.5先修课程:土力学;城市地下空间规划适用专业:城市地下空间工程教材、教学参考书:1、张庆贺,朱合华,等编著,地铁与轻轨(第二版),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62、,梁波,城市地铁与轻轨工程,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123、陶龙光,刘波,侯公羽. 城市地下工程(第二版),北京:科学出版社,2011二、课程设置的目的意义本课程设置的目的主要是培养城市地下空间工程专业的学生在城市轨道交通方面认识能力和设计能力。
由于城市地面交通越来越拥挤,从上世纪60年代开始,国内外地铁工程开始进入稳定发展期,目前国内外绝大多数大型城市都兴建了或正在修建地铁和轻轨工程,预计到2020年,我国城市轨道交通线路规划总里程将达6100公里,所需车辆将超过3万辆。
全国包括北京、上海、广州、深圳、南京、天津、重庆、武汉、长春、大连、成都、沈阳、长沙等经济发达和人口规模庞大的城市都正在修建地铁和轻轨工程,并成立了相应的城市轨道交通工程公司,投资规模巨大,学生相关就业前景可期。
作为城市地下空间工程专业的学生,学习地铁与轻轨工程课程是十分有必要的,该课程也是本专业区别于其它类似专业如土木工程、交通工程等专业的核心课程,对学生专业体系的认识和建立具有重要意义。
三、课程的基本要求知识:本课程主要介绍地铁与轻轨的线路规划和设计技术、地铁与轻轨车站的建筑设计技术、地铁与轻轨的结构设计技术、地铁与轻轨施工技术、灾害与防护技术及地铁和轻轨交通中的设备等相关知识。
能力: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基本具备地铁与轻轨的规划、设计、施工、运营和管理方面的能力,能对城市地铁和轻轨线路进行规划设计,对地铁车站和区间隧道能够进行详细设计和施工指导,对后期运营与管理有一定了解,具备从事轨道交通设计和施工方面的工作能力。
地铁与轻轨教案教学内容

地铁与轻轨教案《地铁与轻轨》教案―――――――――――――――――――――――――――――――――――――――――――――――――《第1章绪论》首页―――――――――――――――――――――――――――――――――――――――――――――――――《地铁与轻轨》教案―――――――――――――――――――――――――――――――――――――――――――――――――第1章绪论―――――――――――――――――――――――――――――――――――――――――――――――――《地铁与轻轨》教案―――――――――――――――――――――――――――――――――――――――――――――――――第二章城市轨道交通路网的规划―――――――――――――――――――――――――――――――――――――――――――――――――《地铁与轻轨》教案―――――――――――――――――――――――――――――――――――――――――――――――――2.1路网规划设计原则、2.2路网基本结构―――――――――――――――――――――――――――――――――――――――――――――――――《地铁与轻轨》教案―――――――――――――――――――――――――――――――――――――――――――――――――2.3轨道交通客流量预测―――――――――――――――――――――――――――――――――――――――――――――――――《地铁与轻轨》教案―――――――――――――――――――――――――――――――――――――――――――――――――2.4路网方案设计的基本方法、2.5路网方案设计步骤―――――――――――――――――――――――――――――――――――――――――――――――――《地铁与轻轨》教案―――――――――――――――――――――――――――――――――――――――――――――――――第三章城市轨道交通线路与轨道工程―――――――――――――――――――――――――――――――――――――――――――――――――《地铁与轻轨》教案―――――――――――――――――――――――――――――――――――――――――――――――――3.1线路设计―――――――――――――――――――――――――――――――――――――――――――――――――《地铁与轻轨》教案―――――――――――――――――――――――――――――――――――――――――――――――――3.2轨道工程设计、3.3轨道交通限界―――――――――――――――――――――――――――――――――――――――――――――――――《地铁与轻轨》教案―――――――――――――――――――――――――――――――――――――――――――――――――《第4章地铁与轻轨车站的建筑设计》首页―――――――――――――――――――――――――――――――――――――――――――――――――《地铁与轻轨》教案―――――――――――――――――――――――――――――――――――――――――――――――――4.1 概述4.2地铁车站建筑设计―――――――――――――――――――――――――――――――――――――――――――――――――《地铁与轻轨》教案―――――――――――――――――――――――――――――――――――――――――――――――――4.3轻轨车站建筑设计―――――――――――――――――――――――――――――――――――――――――――――――――《地铁与轻轨》教案――――――――――――――――――――――――――――――――――――――――――――――――― ―――――――――――――――――――――――――――――――――――――――――――――――――《地铁与轻轨》教案―――――――――――――――――――――――――――――――――――――――――――――――――《第5章地下车站结构工程》首页―――――――――――――――――――――――――――――――――――――――――――――――――《地铁与轻轨》教案―――――――――――――――――――――――――――――――――――――――――――――――――5.1地下车站明挖结构5.2 地下车站暗挖结构(矿山法)―――――――――――――――――――――――――――――――――――――――――――――――――《地铁与轻轨》教案――――――――――――――――――――――――――――――――――――――――――――――――― 5.3 地下车站暗挖结构(盾构法)―――――――――――――――――――――――――――――――――――――――――――――――――《地铁与轻轨》教案―――――――――――――――――――――――――――――――――――――――――――――――――《第6章区间隧道工程》首页―――――――――――――――――――――――――――――――――――――――――――――――――《地铁与轻轨》教案――――――――――――――――――――――――――――――――――――――――――――――――――――――――――――――――――――――――――――――――――――――――――――――――――《地铁与轻轨》教案―――――――――――――――――――――――――――――――――――――――――――――――――6.1 区间隧道的结构类型―――――――――――――――――――――――――――――――――――――――――――――――――《地铁与轻轨》教案―――――――――――――――――――――――――――――――――――――――――――――――――6.2 区间隧道的结构设计方法―――――――――――――――――――――――――――――――――――――――――――――――――《地铁与轻轨》教案―――――――――――――――――――――――――――――――――――――――――――――――――《第7章地铁结构的计算》首页―――――――――――――――――――――――――――――――――――――――――――――――――《地铁与轻轨》教案―――――――――――――――――――――――――――――――――――――――――――――――――7.1地铁结构的计算方法7.2结构荷载计算―――――――――――――――――――――――――――――――――――――――――――――――――《地铁与轻轨》教案―――――――――――――――――――――――――――――――――――――――――――――――――7.3 区间隧道衬砌结构静力计算―――――――――――――――――――――――――――――――――――――――――――――――――《地铁与轻轨》教案―――――――――――――――――――――――――――――――――――――――――――――――――7.4车站结构静力计算7.5暗挖车站结构计算原则―――――――――――――――――――――――――――――――――――――――――――――――――《地铁与轻轨》教案―――――――――――――――――――――――――――――――――――――――――――――――――7.6地下铁道结构抗震分析―――――――――――――――――――――――――――――――――――――――――――――――――《地铁与轻轨》教案―――――――――――――――――――――――――――――――――――――――――――――――――《第8章高架结构工程》首页―――――――――――――――――――――――――――――――――――――――――――――――――《地铁与轻轨》教案―――――――――――――――――――――――――――――――――――――――――――――――――8.1 概述8.2 高架区间桥梁结构―――――――――――――――――――――――――――――――――――――――――――――――――《地铁与轻轨》教案―――――――――――――――――――――――――――――――――――――――――――――――――8.3 高架车站结构―――――――――――――――――――――――――――――――――――――――――――――――――《地铁与轻轨》教案―――――――――――――――――――――――――――――――――――――――――――――――――8.4高架结构墩与基础―――――――――――――――――――――――――――――――――――――――――――――――――《地铁与轻轨》教案―――――――――――――――――――――――――――――――――――――――――――――――――8.5高架结构设计计算―――――――――――――――――――――――――――――――――――――――――――――――――《地铁与轻轨》教案―――――――――――――――――――――――――――――――――――――――――――――――――8.6桥上附属结构―――――――――――――――――――――――――――――――――――――――――――――――――《地铁与轻轨》教案―――――――――――――――――――――――――――――――――――――――――――――――――8.7轨道高架桥梁施工技术8.8单轨交通的高架结构―――――――――――――――――――――――――――――――――――――――――――――――――《地铁与轻轨》教案―――――――――――――――――――――――――――――――――――――――――――――――――《第9章地下铁道隧道施工技术》―――――――――――――――――――――――――――――――――――――――――――――――――《地铁与轻轨》教案―――――――――――――――――――――――――――――――――――――――――――――――――9.1 明(盖)挖法施工―――――――――――――――――――――――――――――――――――――――――――――――――《地铁与轻轨》教案―――――――――――――――――――――――――――――――――――――――――――――――――9.2 浅埋暗挖法施工―――――――――――――――――――――――――――――――――――――――――――――――――《地铁与轻轨》教案――――――――――――――――――――――――――――――――――――――――――――――――――――――――――――――――――――――――――――――――――――――――――――――――――《地铁与轻轨》教案――――――――――――――――――――――――――――――――――――――――――――――――――――――――――――――――――――――――――――――――――――――――――――――――――《地铁与轻轨》教案―――――――――――――――――――――――――――――――――――――――――――――――――第十章地铁防水设计―――――――――――――――――――――――――――――――――――――――――――――――――《地铁与轻轨》教案―――――――――――――――――――――――――――――――――――――――――――――――――10.1地铁防水概述10.2地铁防水等级标准10.3结构主体防水设计10.4地下车站防水设计―――――――――――――――――――――――――――――――――――――――――――――――――《地铁与轻轨》教案―――――――――――――――――――――――――――――――――――――――――――――――――10.5明挖区间隧道防水设计10.6矿山法(新奥法)区间隧道防水设计10.7盾构法区间隧道防水设计10.8沉管法区间隧道防水设计―――――――――――――――――――――――――――――――――――――――――――――――――《地铁与轻轨》教案―――――――――――――――――――――――――――――――――――――――――――――――――10.9车站与区间隧道防水衔接《第十一章城市轨道交通环境与灾害控制》首页―――――――――――――――――――――――――――――――――――――――――――――――――《地铁与轻轨》教案―――――――――――――――――――――――――――――――――――――――――――――――――11.1城市轨道交通的通风与空调―――――――――――――――――――――――――――――――――――――――――――――――――《地铁与轻轨》教案―――――――――――――――――――――――――――――――――――――――――――――――――11.2 给水与排水及消防系、11.3 供电系统―――――――――――――――――――――――――――――――――――――――――――――――――《地铁与轻轨》教案―――――――――――――――――――――――――――――――――――――――――――――――――11.4 地铁防灾设计、11.5 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设备―――――――――――――――――――――――――――――――――――――――――――――――――《地铁与轻轨》教案―――――――――――――――――――――――――――――――――――――――――――――――――《第12章信息化施工监测》首页―――――――――――――――――――――――――――――――――――――――――――――――――《地铁与轻轨》教案―――――――――――――――――――――――――――――――――――――――――――――――――12.1信息化施工监测的设计原理、12.2浅埋暗挖法施工监测―――――――――――――――――――――――――――――――――――――――――――――――――《地铁与轻轨》教案―――――――――――――――――――――――――――――――――――――――――――――――――12.3盾构法施工监测、12.4明挖法施工监测―――――――――――――――――――――――――――――――――――――――――――――――――《地铁与轻轨》教案――――――――――――――――――――――――――――――――――――――――――――――――――――――――――――――――――――――――――――――――――――――――――――――――――。
《地铁与轻轨工程》课件

地铁与轻轨的线路规划
1 2 3
线路规划原则
遵循城市交通发展战略,结合城市地理条件和经 济发展需求,制定合理的线路规划原则。
线路规划方案
根据线路规划原则,提出多个线路规划方案,并 进行比选和优化,确定最终的线路走向和站点位 置。
线路规划实施
制定线路规划实施计划,明确各阶段的任务、时 间节点和责任单位,确保线路规划顺利实施。
设施设备维护
对地铁轨道、车辆、信号等设施 设备进行定期检查、维修和更新 ,确保其正常运行。
轻轨的运营管理
线路规划与设计
根据城市交通需求和地形条件,规划轻轨线路走向、站点位置和工 程规模,确保线路的合理性和经济性。
车辆选型与调配
根据客流量和线路特点,选择合适的车辆型号,并合理调配车辆资 源,确保运力充足。
地铁与轻轨的未来发展方向
• 未来发展方向:地铁与轻轨工程建设将继续向智能化、绿色化 、人性化的方向发展,同时将更加注重公共交通系统的整体规 划和建设,加强与其他交通方式的协调和配合。此外,地铁与 轻轨工程建设还将注重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提高工程建设效 率和质量,为城市公共交通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THANKS
详细描述
地铁通常在地下运行,不受道路交通影响,因此具有较高的速度和容量。地铁系统通常拥有先进的信号系统和车 辆设备,以确保准时和安全。地铁服务于大城市的主要交通走廊,提供长距离、高容量的出行解决方案。
轻轨的定义与特点
总结词
轻轨是一种中等容量的公共交通系统,通常在地面或高架桥上运行。
详细描述
轻轨车辆通常较小,载客量适中,适合在中等流量的交通走廊上运行。轻轨系统通常采用电力驱动, 具有较低的噪音和污染。轻轨可以提供中长距离的出行解决方案,并且通常比公交车更具吸引力,因 为它具有更高的速度和容量。
地铁与轻轨课程设计

地铁与轻轨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并掌握地铁与轻轨的基本概念、特点及功能;2. 学生能够描述地铁与轻轨在我国城市交通中的地位和作用;3. 学生能够了解地铁与轻轨的发展历程及未来发展趋势。
技能目标:1. 学生能够运用比较、分析的方法,对地铁与轻轨的技术参数、线路规划等方面进行评估;2. 学生能够通过实地考察、资料查询等方式,收集并整理地铁与轻轨的相关信息;3.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结合实际案例,提出改进城市交通的合理建议。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能够认识到地铁与轻轨对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增强环保意识;2. 学生能够关注我国城市交通发展的现状和问题,培养社会责任感;3. 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激发对城市规划和交通运输领域的兴趣和热情。
分析课程性质、学生特点和教学要求:本课程属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旨在帮助学生了解城市交通知识,提高实际操作能力。
学生处于初中阶段,具有一定的认知水平、探究能力和合作意识。
教学要求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问题解决能力和创新思维。
课程目标分解为具体学习成果:1. 学生能够独立完成地铁与轻轨基本概念的阐述;2. 学生能够通过小组合作,完成对某一城市地铁或轻轨线路的规划与评估;3. 学生能够撰写一篇关于地铁与轻轨在城市交通中的作用及发展前景的短文。
二、教学内容1. 地铁与轻轨的基本概念- 地铁与轻轨的定义- 地铁与轻轨的分类及特点2. 地铁与轻轨的技术参数- 线路、车辆、信号系统等技术参数介绍- 地铁与轻轨的技术优势及局限3. 地铁与轻轨在城市交通中的作用- 地铁与轻轨对城市交通拥堵的缓解作用- 地铁与轻轨对城市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4. 地铁与轻轨线路规划与设计- 线路规划原则及方法- 车站、车辆段等设施布局5. 地铁与轻轨发展历程及未来趋势- 我国地铁与轻轨的发展历程- 地铁与轻轨技术的未来发展趋势6. 实践活动- 实地考察当地地铁或轻轨线路- 小组合作完成地铁或轻轨线路规划与评估教学大纲安排:第一课时:地铁与轻轨的基本概念第二课时:地铁与轻轨的技术参数第三课时:地铁与轻轨在城市交通中的作用第四课时:地铁与轻轨线路规划与设计第五课时:地铁与轻轨发展历程及未来趋势第六课时:实践活动教材章节及内容:第一章:城市公共交通概述- 第一节:地铁与轻轨的基本概念- 第二节:地铁与轻轨的技术参数第二章:地铁与轻轨在城市交通中的作用- 第一节:地铁与轻轨对城市交通的影响- 第二节:地铁与轻轨对城市经济发展的作用第三章:地铁与轻轨线路规划与设计- 第一节:线路规划原则及方法- 第二节:车站、车辆段等设施布局第四章:地铁与轻轨发展概况及未来趋势- 第一节:我国地铁与轻轨发展历程- 第二节:地铁与轻轨技术未来发展趋势- 第三节:实践活动三、教学方法本课程将采用以下多样化的教学方法,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1. 讲授法:- 教师通过生动的语言、形象的比喻,讲解地铁与轻轨的基本概念、技术参数等理论知识,帮助学生建立扎实的知识基础。
地铁与轻轨工程课程设计报告

《地铁与轻轨工程》课程设计说明书课程名称:专业:学号: ______________学生姓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指导教师:开始时间:2015年12 月28 日完成时间:2016年 1 月 1 日课程设计成绩:指导教师签名:年月日一、设计目的及要求 (1)1.1设计目的 (1)1.2设计要求 (1)二、设计参数 (3)2.1设计内容 (3)2.2设计资料 (4)三、设计内容 (6)3.1设计原则 (6)3.2主要技术标准 (7)3.3车站规模 (8)3.3.1客流及客流分析 (8)3.3.2站台长度、宽度及站台形式 (8)3.4站总平面设计 (11)3.4.1车站总平面布置原则 (11)3.4.2车站总平面布置 (11)3.4.3车站布置内容、规模指标及车站技术参数统计 (12)3.5车站建筑设计 (13)3.5.1车站型式 (13)3.5.2站厅层 (13)3.5.3站台层 (13)3.6换乘车站的换乘方式 (13)3.7车站附属设施 (14)3.7.1出入口及通道 (14)3.7.2风亭、风道与冷却塔 (14)3.7.3楼梯、自动扶梯与电梯 (14)3.8车站站台有效长度计算 (16)3.9售检票设施 (16)3.9.1售票 (16)3.9.2检票 (17)3.9.3无障碍设计 (18)3.10车站装修 (18)3.10.1装修范围 (18)3.10.2装修的设计标准与原则 (18)3.10.3装修设计构思 (19)3.10.4路引与标志 (19)3.10.5广告布置 (19)3.11车站防灾设计 (19)3.11.1人防与防灾防烟分区 (19)3.11.2紧急疏散 (20)参考文献 (21)、设计目的及要求1.1设计目的课程设计是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有关的专业知识处理好各种因素的相互关系,有效的完成符合生产实际需要的设计任务能力的重要实践性环节。
通过完成一项地铁车站建筑设计训练,使学生进一步加深对地铁与轻轨工程及相关基础课程知识的综合理解和系统消化,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设计思想和方法,增强独立运用理论知识,以及技术标准、设计规范,参考资料,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能用通顺的文字和准确的图表系统地完整表达设计成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地铁与轻轨工程》课程设计说明书课程名称:地铁与轻轨工程专业:学号:学生姓名:指导教师:开始时间: 2015 年 12 月 28 日完成时间: 2016 年 1 月 1 日课程设计成绩:指导教师签名:年月日一、设计目的及要求 (1)1.1设计目的 (1)1.2设计要求 (1)二、设计参数 (2)2.1设计内容 (2)2.2设计资料 (3)三、设计内容 (4)3.1设计原则 (4)3.2主要技术标准 (5)3.3车站规模 (5)3.3.1客流及客流分析 (5)3.3.2站台长度、宽度及站台形式 (6)3.4站总平面设计 (8)3.4.1车站总平面布置原则 (8)3.4.2车站总平面布置 (8)3.4.3车站布置内容、规模指标及车站技术参数统计 (9)3.5车站建筑设计 (9)3.5.1车站型式 (9)3.5.2站厅层 (9)3.5.3站台层 (10)3.6换乘车站的换乘方式 (10)3.7车站附属设施 (10)3.7.1出入口及通道 (10)3.7.2风亭、风道与冷却塔 (10)3.7.3楼梯、自动扶梯与电梯 (10)3.8车站站台有效长度计算 (12)3.9售检票设施 (12)3.9.1售票 (12)3.9.2检票 (13)3.9.3无障碍设计 (14)3.10车站装修 (14)3.10.1装修范围 (14)3.10.2装修的设计标准与原则 (14)3.10.3装修设计构思 (14)3.10.4路引与标志 (14)3.10.5广告布置 (15)3.11车站防灾设计 (15)3.11.1人防与防灾防烟分区 (15)3.11.2紧急疏散 (15)参考文献 (16)一、设计目的及要求1.1设计目的课程设计是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有关的专业知识处理好各种因素的相互关系,有效的完成符合生产实际需要的设计任务能力的重要实践性环节。
通过完成一项地铁车站建筑设计训练,使学生进一步加深对地铁与轻轨工程及相关基础课程知识的综合理解和系统消化,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设计思想和方法,增强独立运用理论知识,以及技术标准、设计规范,参考资料,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能用通顺的文字和准确的图表系统地完整表达设计成果。
1.2设计要求主要进行的设计有:站厅设计、站台设计、车站管理用房设计、车站出入口设计、车站设施设计(楼梯、电梯、通道、售检票、照明设施配置、无障碍设计、风亭、风道、车站防灾设计)和车站环境设计。
二、设计参数2.1设计内容该设计车站位于A 路与B 路的交叉路口,地势平坦,A 路为本地区东西方向交通主干道,现状宽40米,路下管线沿道路布置,其中路中污水管埋深较深,B 路道路红一宽20米,车流量较大,交通繁忙,同时交叉路口四周建筑物基本成型。
主体为双层三跨岛式结构(见图1),工程地质勘擦结果见表2.1。
图1. 地层柱状表2.1 土的物理力学性质指标表土的类型 厚度(m ) 重度γ(kN/m 3) 泊松比μ 内摩擦角ф垂直基床系数Kv 水平基床系数Kx 素填土 5.9 17.0 0.42 2025 30 粉质粘性土③1 6.5 19.11 0.33 13.5628 32 圆砾~粘土⑤ 5.9 20.972 0.25 4550 60 粉质粘土⑥ 3.019.306 0.30 23.53035卵石~圆砾⑦0.5 21.07 0.20 45 70 802.2设计资料某地铁车站,预测远期超高峰小时客流(人/小时)、超高峰系数如下表:m/人,采用三跨两柱双层结构的岛式站台车站,站台上的客流密度为0.52立柱为0.6m的方柱,两柱之间布置楼梯及自动扶梯,使用车辆为B型车(车长19.5m),列车编组数为6辆,定员1440人/列,站台上工作人员为6人,列车运行时间间隔为2min,列车停车的不准确距离为2m,乘客沿站台纵向流动宽度3m,出入口客流不均匀系数取1.1。
三、设计内容3.1设计原则1、车站设计遵循“以人为本,百年大计,安全可靠,经济适用,保护环境”的设计总则。
2、车站设计符合国家“适用、经济、美观”的建筑方针,更好地体现时代精神和地方特色。
3、车站设计符合城市总体规划要求,满足地铁交通功能的要求,最大限度地吸引乘客,满足乘客的乘降、集散和换乘的要求。
4、车站设计在满足功能的前提下,妥善处理与城市交通、地面建筑、地下管线、地下构筑物之间的关系,减少拆迁和管线改移,减少对建筑、交通和市民的影响。
5、车站的规模及通过能力按远期超高峰小时设计客流量确定,远期超高峰设计小时客流量为该站预测远期高峰小时客流量(或客流控制时期的高峰小时客流量)乘以1.1~1.4超高峰系数。
6、车站的设计规模还应满足事故发生时乘客紧急疏散的需要。
车站的紧急疏散能力,应保证在远期高峰小时客流量时将一列车乘客及站台上候车乘客、站内工作人员在6min内疏散完毕。
7、车站设计应合理组织客流,保证乘客方便进出站,安全顺畅;车站的集散厅、站台、出入口、楼梯和通道、自动扶梯、售检票机(口)等各部位的通过能力应相互匹配。
8、车站设计,应尽量压缩车站规模,采取最合理的结构形式,减少初期投资,便于运营管理,减少运营费用,以提高经济效益。
9、车站建筑设计,应简洁、明快、易于识别,并应体现现代交通建筑的特点,同时还应与周围的城市景观相协调。
地铁车站出入口布置尽可能与地上规划建筑结合。
10、车站设计应符合有关规范、规定,满足客流、行车组织与运营管理及各专业工艺要求。
11、车站设计充分考虑防灾的相关措施,在灾害条件下保证人员的安全疏散。
12、车站设计按五级人防设防,按8度地震烈度考虑车站主体及出入口风亭设计均应符合相应的规范要求3.2主要技术标准1、车站规模等级为乙级。
2、站厅层(1) 公共区地坪装修面至吊顶净高3200mm;公共区装修面层至任何悬挂障碍物不小于2400mm;办公用房吊顶净高不小于2400mm;通道用房吊顶净高不小于2400mm。
(2) 站厅层公地坪装修面厚度:公共区为200mm,设备区为200mm。
3、站台层(1) 岛式站台宽度不小于8000mm;岛式站台的侧站台宽度不小于2500mm。
(2) 站台有效长度120m。
(3) 有效站台宽度12000mm。
(4) 有效装修面层厚度100mm。
(5) 站台层吊顶公共区净高3000mm。
(6) 站台装修面至轨顶面高1020mm。
(7) 有效站台边缘到线路中心1600mm。
(8) 线路中心至侧墙净距1900mm。
(9) 轨顶至结构底板顶面不小于560mm。
4、通道、出入口宽度不小于2500mm,净高不小于2400mm,与自动扶梯或楼梯相连的通道宽度,必须与其通过能力相匹配。
3.3车站规模3.3.1客流及客流分析1、客流预测预测单向高峰小时客流量:初期(2013年)14000人次/小时,近期(2018年)16000人次/小时,远期(2032年)19500人次/小时(拟定客流)。
2、车辆及编组车辆采用地铁B 型车,3动3拖编组。
3、确定行车密度地铁线路必须为全封闭形式,并采用高密度、短编组组织运行。
远期设计行车最大通过能力宜采用每小时40对列车,但不应少于30对列车。
本车站客流量较大,故采用40对列车。
3.3.2站台长度、宽度及站台形式1、站台形式综合考虑车站环境、地质条件、施工方法等因素,车站站台形式采用岛式站台。
2、站台有效长度、站台总长度使用车辆为B 型车(车长19.5m ),列车编组数为6辆。
l sn δ=+式中 l ——站台有效长度(m ); s ——列车每节长度(m ),B 型车为19.5 m ;n ——列车的节数,6节;δ——列车停车误差,2m 。
则19.562119l sn m δ=+=⨯+=,取有效长度为120m 。
站台总长度是根据站台层房间布置的位置及需要由站台进入房门的位置而定,是指每侧站台的总长度,其需综合考虑站台有效长度、站内管理和设备用方面面积等因素确定。
3、车站站台宽度(1)经验法1)侧试站台宽度0.4=+MW b l式中 M ——超高峰小时每列车单向上下车人数;W——客流密度,按0.72m /人计算;0.40——有屏蔽门时安全带宽度。
则605430540.760/20.40.4 2.17 2.5120+⨯=+=+=<MW b m m l ,所以取b=2.5m 。
2)岛式站台宽度2B b nc d =++式中 n ——站台横断面的立柱数量;c ——柱宽;d ——楼梯与自动扶梯宽。
则22 2.520.6612.28=++=⨯+⨯+=>B b nc d m m ,所以岛式站台宽度取13m 能够满足要求。
(2)客流计算法12100P P A NWaP +=式中 A ——站台总面积(2m ); N ——列车车厢数;a ——超高峰系数,取1.2;P ——车厢人数,取240人;12100P P +——上、下车乘客百分比,取25%。
则21260.5 1.224025%216100P P A NWaP m +==⨯⨯⨯⨯=1)侧站台宽度:00.252b A b l =++式中0b ——乘客沿站台纵向流动宽度,取3m 。
则021630.250.25 3.5521202=++=++=b A b m l ,取b=3.6m 。
2)三跨岛式站台总宽度:022B b b c d =+++则0222 3.6320.6617.4=+++=⨯++⨯+=B b b c d m ,取B=18m 。
4、车站埋深车站上层覆土厚度6米,车站底板埋深约为22米。
5、车站外包尺寸车站全长208.6m ,车站总宽 22.6m ,车站设计起讫里程为SK8+260.936~SK8+469.536,有效站台中心里程为SK8+379.336。
3.4站总平面设计3.4.1车站总平面布置原则1、 车站平面形式应根据线路特征、营业要求、地上和地下环境及施工方法等条件确定。
2、车站出入口与风亭的位置,应根据周边环境及城市规划要求进行合理布置。
出入口位置应有利于客流吸引和疏散;风亭位置在满足功能要求的前提下,尚应满足规划、环保和城市景观的要求。
3.4.2车站总平面布置根据线路规划、站址环境、市政条件、客流吸引等因素,某站布设于现状某西大街北侧,在赵登禹路以东,新街口南大街以西,站位位置及北侧多为1~3层民房及店铺。
本车站设计为地下两层岛式车站,结构形式为两层矩形框架,站台宽度13m ,车站规模208.6×22.6m ,车站顶板埋深约6m,车站地板埋深约22m 。
有效站台长度120m ;上层为站厅层,为办公、设备和乘客公用区,站台层为乘车区。
为了有利于便捷的吸纳周边的客流,体现地铁设计“以人为本”的原则,车站共设4个出入口。
1号出入口利用道路南侧临街商铺前的停车场布置;2、3号出入口设置于道路北侧地块内,3号出入口设置残疾人电梯;4号出入口位于道路南侧临街商铺前的人行步道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