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阳楼记整理

合集下载

《岳阳楼记》原文阅读及翻译

《岳阳楼记》原文阅读及翻译

《岳阳楼记》原文阅读及翻译岳阳楼记原文及译文《岳阳楼记》被收入进多种古代散文选本和中学语文教材。

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岳阳楼记,以供大家阅读。

《岳阳楼记》原文阅读及翻译篇1岳阳楼记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

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

属予作文以记之。

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

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

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若夫淫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

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

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是进亦忧,退亦忧。

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时六年九月十五日9.本文作者是(朝代)的政治家、文学家(人名)。

(1分)10.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2分)(1)滕子京谪守巴陵郡()(2)前人之述备矣()(3)薄暮冥冥()(4)至若春和景明()11.本文第二段从空间和时间两方面描写了“岳阳楼之大观”,请找出相应语句并准确地抄录下来。

(2分)12.文章三、四两段文字都是先写景,后写迁客骚人触景而生的情。

作者写迁客骚人悲喜之情的目的是什么?(2分)13.《岳阳楼记》千古传唱,主要源于文中闪耀的思想光芒。

请结合文章内容,谈谈你对文中作者思想感情的理解。

(3分)参考答案9.宋或北宋范仲淹10.(1)特指官吏降职,外调(2)完全(3)迫近(4)日光11.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

范仲淹岳阳楼记原文翻译及赏析

范仲淹岳阳楼记原文翻译及赏析

范仲淹岳阳楼记原文翻译及赏析《岳阳楼记》是北宋文学家范仲淹应好友巴陵郡太守滕子京之请,于北宋庆历六年九月十五日(1046年10月17日)为重修岳阳楼写的。

其中的诗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是较为出名和引用较多的句子。

下面是整理的范仲淹岳阳楼记原文翻译及赏析,希望对你有所帮助!岳阳楼记范仲淹宋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

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

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

属予作文以记之。

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

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

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若夫淫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

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

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是进亦忧,退亦忧。

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

噫!微斯人,吾谁与归?时六年九月十五日。

译文:庆历四年的春天,滕子京被降职到巴陵郡做太守。

到了第二年,政事顺利,百姓和乐,各种荒废的事业都兴办起来了。

于是重新修建岳阳楼,扩大它原有的规模,把唐代名家和当代人的赋刻在它上面。

嘱托我写一篇文章来记述这件事情。

我观看那巴陵郡的美妙景色,全在洞庭湖上。

它连接着远处的山,吞吐长江的水流,浩浩荡荡,无边无际,一天里阴晴多变,气象千变万化。

这就是岳阳楼的雄伟景象。

前人的记述(已经)很详尽了。

虽然如此,那么向北面通到巫峡,向南面直到潇水和湘水,降职的官吏和来往的诗人,大多在这里聚会,(他们)观赏自然景物而触发的感情大概会有所不同吧?像那阴雨连绵,接连几个月不放晴,寒风怒吼,浑浊的浪冲向天空;太阳和星星隐藏起光辉,山岳隐没了形体;商人和旅客(一译:行商和客商)不能通行,船桅倒下,船桨折断;傍晚天色昏暗,虎在长啸,猿在悲啼,(这时)登上这座楼啊,就会有一种离开国都、怀念家乡,担心人家说坏话、惧怕人家批评指责,满眼都是萧条的景象,感慨到了极点而悲伤的心情。

岳阳楼记文言知识整理

岳阳楼记文言知识整理

岳阳楼记文言知识整理岳阳楼记是中国古代文学名篇之一,由宋代文学家范仲淹所著。

它以文言文的形式描绘了岳阳楼的壮丽景色,同时抒发了作者对家乡的思念之情。

本文将对岳阳楼记的文言知识进行整理,探讨其语言特点和修辞手法。

一、文言文的特点文言文是古代汉语的一种书面语言,具有以下特点:1. 以古文为基础:文言文大量使用古汉语词汇和句法结构,与现代汉语有很大区别。

2. 重视平仄:文言文注重平仄的对仗关系,使文章的韵律感更强。

3. 偏重意象和比喻:文言文借助意象和比喻来表达抽象的思想和情感。

4. 借用典故:文言文常常借用典故和历史事件来增强文章的文化内涵。

5. 运用修辞手法:文言文善用修辞手法,如夸张、倒装、排比等,以增强表达效果。

二、岳阳楼记中的文言知识1. 以典故开篇岳阳楼记的开篇就使用了典故,引用了《楚辞》中的“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来形容岳阳楼的壮丽景色。

2. 运用比喻手法岳阳楼记中使用了大量的比喻手法,如将岳阳楼比喻为“天下闻名之楼”,将楼上的人群比喻为“蜂屯乱舞”,以形象生动地描绘了岳阳楼的繁华景象。

3. 运用排比句岳阳楼记中的“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一句采用了排比句的修辞手法,通过反复的叠加和对比,使景物形象更加鲜明。

4. 运用夸张手法岳阳楼记中描写了楼上人群的景象:“几番惊才绝艳,千人舌共摧”。

通过夸张手法,使人们对楼上的人群有了更加深刻的印象。

5. 借用历史典故岳阳楼记中提到了历史上的一位宰相范蠡,通过借用典故来说明岳阳楼的重要性和地位。

6. 运用对仗和平仄岳阳楼记中运用了对仗和平仄的手法,使文章的节奏感更加明显,如“风烟之变,雨雪之霁”,“咄咄怪事,难以可继”。

7. 运用修辞手法岳阳楼记中运用了很多修辞手法,如倒装、夸张、反问等,以增强表达的效果。

三、结语通过对岳阳楼记的文言知识整理,我们可以看到文言文的独特魅力和表达方式。

岳阳楼记以其丰富的形象描写和深刻的思想表达,成为了中国古代文学中的经典之作。

《岳阳楼记》精编拼音注释版(全文注音+注释+翻译+原文+词句)

《岳阳楼记》精编拼音注释版(全文注音+注释+翻译+原文+词句)

岳yu è阳y áng 楼l óu 记j ì宋s òng 范f àn 仲zh òng 淹y ān庆qìn g 历lì四sì年nián 春chūn ,滕téng 子zǐ京jīng 谪zhé(zh é)守shǒu 巴bā陵líng 郡jùn 。

越yuè明míng 年nián ,政zhèng 通tōng 人rén 和hé,百bǎi 废fèi 具jù兴xìn g 。

乃nǎi 重chóng 修xiū岳yuè阳yáng 楼lóu ,增zēng 其qí旧jiù制zhì,刻kè唐táng 贤xián 今jīn 人rén 诗shī赋fù于yú其qí上shàng ,属shǔ予yǔ作zuò文wén 以yǐ记jì之zhī。

予yǔ观guān 夫fū巴bā陵líng 胜shèng 状zhuàng ,在zài 洞dòng 庭tín g 一yī湖hú。

衔xián 远yuǎn 山shān ,吞tūn 长cháng 江jiāng ,浩hào 浩hào 汤shāng 汤shāng (sh āng ),横héng 无wú际jì涯yá;朝zhāo 晖huī夕xī阴yīn ,气qì象xiàng 万wàn 千qiān 。

此cǐ则zé岳yuè阳yáng 楼lóu 之zhī大dà观guān 也yě,前qián 人rén 之zhī述shù备bèi 矣yǐ。

《岳阳楼记》原文及译文注释

《岳阳楼记》原文及译文注释

《岳阳楼记》原文及译文注释《岳阳楼记》这篇课文通过描绘岳阳楼的景色及迁客骚人登楼览景后产生的不同感情,表达了自己“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旷达胸襟与“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抱负。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了《岳阳楼记》原文及译文注释,希望能帮到大家!岳阳楼记宋代:范仲淹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

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

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

属予作文以记之。

(具通:俱)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

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

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若夫霪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

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隐曜一作:隐耀;霪雨通:淫雨)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

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是进亦忧,退亦忧。

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

噫!微斯人,吾谁与归时六年九月十五日。

译文庆历四年的春天,滕子京被降职到巴陵郡做太守。

到了第二年,政事顺利,百姓和乐,各种荒废的事业都兴办起来了。

于是重新修建岳阳楼,扩大它原有的规模,把唐代名家和当代人的诗赋刻在它上面。

嘱托我写一篇文章来记述这件事情。

我观看那巴陵郡的美好景色,全在洞庭湖上。

它连接着远处的山,吞吐长江的水流,浩浩荡荡,无边无际,一天里阴晴多变,气象千变万化。

这就是岳阳楼的雄伟景象。

前人的记述(已经)很详尽了。

虽然如此,那么向北面通到巫峡,向南面直到潇水和湘水,降职的官吏和来往的诗人,大多在这里聚会,(他们)观赏自然景物而触发的感情大概会有所不同吧像那阴雨连绵,接连几个月不放晴,寒风怒吼,浑浊的浪冲向天空;太阳和星星隐藏起光辉,山岳隐没了形体;商人和旅客(一译:行商和客商)不能通行,船桅倒下,船桨折断;傍晚天色昏暗,虎在长啸,猿在悲啼,(这时)登上这座楼啊,就会有一种离开国都、怀念家乡,担心人家说坏话、惧怕人家批评指责,满眼都是萧条的景象,感慨到了极点而悲伤的心情。

岳阳楼记文言现象整理

岳阳楼记文言现象整理

岳阳楼记文言现象整理1. 岳阳楼的历史背景岳阳楼,这地方可真不简单。

它可是承载了不少历史故事的名楼哦,坐落在美丽的洞庭湖边,古代文人骚客的聚集地,简直就是风景如画,诗情画意。

想当年,范仲淹这个大文豪在这里写下了《岳阳楼记》,一时间,楼前楼后都是风花雪月的传说。

说实话,这篇文章就像一杯浓郁的咖啡,苦中带甜,让人一喝就停不下来。

1.1 文言文的魅力说到文言文,很多人可能觉得它晦涩难懂,其实不然。

岳阳楼记用的那些词儿,虽然是古老的,但每个字都像是精心挑选过的。

就比如“渔舟唱晚”,光听这四个字,就让人想象到黄昏时分,渔夫们在湖面上悠扬地唱着歌,那种宁静的美好,真是让人心醉啊!这就是文言文的魅力,它能用简单的字句勾勒出一幅幅美丽的画面,直击心灵。

1.2 感情的深邃再说范仲淹的情感,这家伙真是个有情调的人。

他开篇就提到“豈徒然”,表达了自己对岳阳楼的情感,不仅是对美景的赞叹,更是对人生的思考。

文章中提到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更是让人感受到一种责任感,仿佛在说:我不仅要享受生活,还得为大家考虑,这样的情怀真是让人肃然起敬。

2. 岳阳楼记中的修辞手法讲到这里,不得不提岳阳楼记中的修辞手法,真的是一绝!就拿“岳阳楼”这个名字来说,字面上看没啥特别,但一想到它和洞庭湖的壮观结合,脑海里就浮现出那种大气磅礴的景象。

还有“登高作赋”,光是想象那种站在高处俯瞰的感觉,简直像是飞上了天,心情瞬间大好。

2.1 排比与对仗你有没有注意到,文章中有不少排比句和对仗句?比如“云销雨霁,彩彻区明”,简直就是把大自然的变化表现得淋漓尽致,像在看一场视觉盛宴。

这种排比的修辞让人听着就顺耳,读起来也有种节奏感,简直让人忍不住想要大声朗读!2.2 形象的比喻还有,里面的比喻用得相当巧妙。

“岳阳楼”就像一个见证历史的老者,目睹了多少风风雨雨,经历了多少人间冷暖。

这种形象的比喻不仅让人感到亲切,还让人对这座楼充满了敬意。

3. 现代人的解读如今,岳阳楼记的内容依旧在我们的生活中闪耀着光芒。

岳阳楼记字词归纳整理

岳阳楼记字词归纳整理

岳阳楼记字词归纳整理《岳阳楼记字词归纳整理》《岳阳楼记》这篇文章啊,那可是中国文学史上的一颗璀璨明珠。

里面的字词就像一个个小宝藏,值得我们好好去挖掘。

先来说说那些实词吧。

“谪”这个字,就像是一个人被命运踢了一脚,从高处掉到了低处,在文中“滕子京谪守巴陵郡”,就是滕子京被贬官到巴陵郡这个地方。

这一“谪”啊,背后可是有着很多无奈和苦涩呢。

“越”字呢,就像一个跨越障碍的小超人,“越明年”,就是到了第二年,简单的一个字,却能准确地表示时间的推移。

“政通人和”里的“通”和“和”啊,就好比是一个机器的各个零件都配合得完美无缺,政务顺利,百姓和乐,这是多么美好的一种状态。

这“通”字就像道路都畅通无阻,“和”字就像一家人和谐美满,没有争吵。

再看看那些虚词吧。

“之”字就像一个百变精灵,在文章里到处穿梭。

“属予作文以记之”,这里的“之”就指代前面说的滕子京重修岳阳楼这件事,就像是一个小标签,贴在这件事上,让我们能清楚地知道是哪件事。

“予观夫巴陵胜状”中的“夫”,就像一个小导游,引导我们去看巴陵郡的美景,它没有实际的意思,却有着引导我们视线和思绪的作用。

还有一些古今异义的字词。

像“气象”这个词,现在我们说气象就是指天气、气候之类的,可在《岳阳楼记》里“气象万千”,那气象可就不仅仅是天气了,它包含着景色的各种各样的变化,那是一种宏观的、壮观的景色的变化,就好像是一幅巨大的画卷在我们面前展开,画卷里有各种各样的色彩和画面在不断变幻。

“去国怀乡”中的“国”,现在我们的国是指国家,在当时可是指国都啊,一个人离开国都,思念家乡,那种惆怅就像一只迷失方向的小鸟,找不到自己的归巢。

词类活用的字词也很有趣。

“北通巫峡,南极潇湘”里的“北”和“南”,本来是表示方位的名词,在这里就像突然有了魔法一样,变成了动词,朝着北方、朝着南方的意思。

这就好比一个原本站在原地的小木偶,突然被赋予了生命,开始朝着某个方向奔跑起来。

《岳阳楼记》里的字词啊,就像一群有生命的小精灵,它们组合在一起,就成了一篇伟大的文章。

《岳阳楼记》的知识点整理

《岳阳楼记》的知识点整理

《岳阳楼记》的知识点整理一、作品背景1.作者背景:范仲淹(989年-1052年)是北宋时期的政治家、文学家,曾任岳州知州;2.写作动机:范仲淹在岳州任职期间,进行的一次巡视中,看到了岳阳楼毁损严重,遂写下《岳阳楼记》,以此表达自己的思考和关切。

二、作品内容1.《岳阳楼记》主要分为三个部分:开篇引入,主体描写,结尾寄托。

2.开篇引入:开始陈述岳阳楼的历史和地理背景,以及楼的毁损情况,引发读者兴趣;3.主体描写:描绘范仲淹登上岳阳楼后所见的景色和听到的民众歌声,以及对这一切的思考和感慨;三、文学特点1.景物描写:范仲淹通过对楼上楼下的景色描写,以及对江水、山川、岳阳楼里的民众生活的描写,展示了其对自然景观的敏锐观察和对人文景观的关注;2.感慨抒发: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写,范仲淹表达了自己对国家兴衰、民众疾苦的思考和感慨,从而引起读者的共鸣;3.抒写情感:范仲淹通过抒写自己的思考和感慨,以及对楼下百姓生活的描写,表达了对民众疾苦的关切和劝诫,展示了他的人文关怀;4.修辞运用:范仲淹运用了大量的修辞手法,如比喻、夸张、排比等,使文章更具艺术感和修辞效果。

四、主要思想1.兴衰观念:范仲淹通过对岳阳楼的毁损描写,表达了对国家兴衰的深刻思考,认为国家的强盛和衰败都有明显的迹象,这种观念对后世诗人的创作产生了重要影响;2.人道关怀:范仲淹通过对楼下百姓生活的描写,表达了对百姓疾苦的关怀和劝诫,认为政府应以人民的利益为重,关心人民的生活,并通过诗文表达这种关怀。

五、影响与价值1.文学影响:《岳阳楼记》是唐代散文的杰作之一,对后世的诗文创作产生了巨大影响,成为中国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2.社会影响:通过对民众生活描写,范仲淹表达了对民众疾苦的关怀和劝诫,引起了社会的共鸣,提醒人们对社会问题的重视;3.价值意义:《岳阳楼记》通过对国家兴衰和民众疾苦的思考和感慨,提醒人们珍惜现有的生活环境和发展成果,关注社会痛点,关注民众福祉,具有重要的社会价值。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6《岳阳楼记》典型习题整理
一、词汇——古今异义
1.气象万千(古义:事态;今义:天气变化)
2.微斯人(古义:如果没有;今义:微小)
3.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古:景象;今:看)
4.横无际涯(古:广远;今:与“竖”相对)
5.浊浪排空(古:冲向天空;今:全部去除掉)
6.予观夫巴陵胜状(古:指示代词,表远指,相当于“那”;今:丈夫,夫人)
7.前人之述备矣(古:详尽今:准备)
8.增其旧制(古:规模今:制度)
二、理解填空:
1.“古仁人之心”的内涵是什么?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2.旷达胸襟——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古仁人”异于常人的超然情怀形成的原因;“古仁人”们的思想感情不随景物的变化而变化的原因;面对人生中成功的欢乐和失败的痛苦,我们应拥有的心态;)
3.远大的政治抱负是——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文章的主旨句;抒发作者宿志(阐述作者主要观点)的名句;心系天下的情怀;表现古仁人以天下为己任的句子;《梁惠王下》中“乐以天下,忧以天下”意思相近的句子)
4. 表现迁客骚人因物而喜的两个四字句:(与“喜”照应的八个字)心旷神怡,宠辱偕忘。

5.. 表现迁客骚人因物而悲的两个四字句:(与“悲”照应的八个字)去国怀乡,忧谗畏讥。

6. 由写洞庭湖的浩瀚气势过渡到写迁客骚人不同情怀的句子:
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7. 从空间上形容湖面的广阔浩淼:“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
从时间上表现景象的千变万化:“朝晖夕阴,气象万千”
(对岳阳楼景物的描写尽显了洞庭湖的磅礴气势,展露出作者的宽阔胸襟。


8.描写微波时水面月光的句子是:浮光跃金。

描写无风时水中月影的句子:静影沉璧。

(动静结合,描写洞庭湖月夜美景的句子:浮光跃金,静影沉璧。


9. 洞庭湖的万顷碧波曾引发古代文人的无限情思。

范仲淹在《岳阳楼记》中的描写:“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


10.表达作者忧国忧民思想的句子是: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11.阐述古仁人之心(或古仁人志趣)的句子: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12 .借鸟欢鱼跃描绘晴明之景的句子:沙鸥翔集,锦鳞游泳。

13.“进亦忧,退亦忧”是指: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14.写鱼鸟自由闲适情态的句子:沙鸥翔集,锦鳞游泳。

15.通过写“花草鸟虫”来展现春景美的句子: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

16.写出了滕子京政绩的句子是:政通人和,百废俱兴。

三、问答题:
1.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一句在文中的作用,说说你的看法或理解。

请再写出一句你从课外读到的与此意思相似的诗句或名句。

作用:体现本文主旨。

范仲淹的这句话体现了忧君思想,带有时代的局限性,但是他所提倡的吃苦在前、享受在后的精神,在今天仍然有着借鉴和教育意义。

1.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2.位卑未敢忘忧国。

2.“微斯人,吾谁与归”表达了作者的什么感情?
一方面希望滕子京具有古仁人之心,志存高远;另一方面也含蓄地表达了自己愿与古仁人同道的旷达胸襟和远大抱负以及对滕子京遭贬谪的慰勉。

3.距离范仲淹近千年的现代人,是否还有必要具备“古仁人之心”?请阐述你的看法。

有必要具备“古仁人之心”(1)因为现代社会竞争激烈,成败得失是人生常事,需要我们摆正心态、豁达面对,练就一颗坚强的心才能立于竞争前列;(2)虽然我们身处和平发展年代,但是还会面临许多困难,需要我们以天下为己任,居安思危,吃苦在先,享乐在后,只有这样,才能让我们的民族立于国际强林之中。

4.如何理解“进亦忧,退亦忧”一句?
“进亦忧”照应“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退亦忧”照应“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这句话表达了古仁人不念自己的处境,而是忧国忧民,以天下为己任的思想。

5.用自己的话概括“迁客骚人”的两种“览物之情”,并指出作者这样写的目的。

第一种:远离京城,怀念家乡,担心遭诽谤和讽刺的悲伤。

第二种:胸怀开阔,精神愉快,荣辱偕忘的喜悦。

目的:为了将这类人的悲喜感情跟“古仁人之心”作对比,引出下文,由写情自然转入议论,突出全文主旨。

6.“庙堂”“江湖”分别指什么?对于“古仁人”这种“进亦忧,退亦忧”的态度,你有何评价?
“庙堂”指朝廷(或:在朝、为官),“江湖”指民间(或:在野、为民)。

值得肯定,因为不管是为官为民,都应关心国事,心系天下。

7.下则链接材料与《岳阳楼记》所表现的胸怀抱负有什么内在联系?
【相关链接】:范仲淹二岁而孤,家贫无依。

少有大志,每以天下为己任,发愤苦读,或夜昏怠,辄以水沃面;食不给,啖粥而读。

既仕,每慷慨论天下事,奋不顾身。

乃至被谗受贬,由参知政事谪守邓州。

仲淹刻苦自励,食不重肉,妻子衣食仅自足而已。

范仲淹能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胸襟和“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抱负,是与他“少有大志,每以天下为已任”“刻苦自励”分不开的。

8.下面一则链接材料与“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有什么联系?表现出作者怎样的思想境界?
【链接】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

乐以天下,忧以天下,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孟子•梁惠王下》)
范仲淹:表达出作者“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旷达胸襟和“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伟大抱负,强调为人要有宽阔的胸襟和崇高的人格,以天下为己任,吃苦在前,享乐在后,激励古往今来无数仁人志士忧国忧民,无私奉献。

孟子:强调君王应该重视百姓,关心百姓的生活疾苦,以百姓为先为本,和百姓同甘共苦,即民本思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