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划行为理论和中国消费者绿色消费行为
中国消费者绿色消费意愿影响因素及绿色消费机制构建

中国消费者绿色消费意愿影响因素及绿色消费机制构建作者:潘娅来源:《商业经济研究》2019年第15期内容摘要:市场的可持续发展离不开绿色消费的作用,发掘消费者绿色消费意愿的主要影响因素并构建完整的绿色消费机制渠道,是推动绿色经济建设的主要措施。
本文利用计划行为理论的相关内容,将绿色消费的道德规范、主观倾向、信息推广及绿色认知作为影响消费者绿色消费行为的主要因素,建立了理论上的沟通渠道,通过基于问卷调查的数据分析,证实我国消费者的绿色消费意愿是由消费者对绿色产品的认知水平所决定的,而消费者对于绿色环境保护的道德规范是决定其绿色认知水平的内在动力,政府对于绿色信息、绿色政策的推广措施,则是决定消费者绿色认知的外在动力。
关键词:绿色消费意愿 ; 绿色消费机制 ; 心理因素 ; 作用机理引言我国的快速经济发展过程中,对于资源的过度利用导致了生态环境的日益恶化。
习总书记提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形象的说明了资源保护对可持续发展所起到的作用,绿色经济成为了我国新时期发展的战略抉择。
随着消费者绿色消费意愿的不断提升,绿色消费已经深入到企业生产和消费市场的各方面,关于绿色消费的研究,大多从产业发展和市场建设的角度展开,杜鹏和焦旭(2017)对绿色流通业含义和现状进行了全面的阐述,并对绿色消费的概念和现状及其重要性进行分析,认为绿色消费的研究意义在于构建全面的绿色消费机制,促进市场经济体制建设。
肖立和杭佳萍(2016)的研究认为,处于大众消费时代的居民消费意愿的影响因素中,绿色消费是具备显著性和密切性的因素之一。
温晓琼(2017)则从供给侧改革的角度构建了绿色消费行为影响机制模型,综合考虑区域经济发展中人口统计变量、绿色消费态度、绿色相关知识、消费者价值观、消费者感知效力对绿色消费行为的影响,认为绿色消费态度及价值观是最主要的影响因素。
苏红(2016)则从产业发展角度梳理了绿色经济发展的路径,认为商贸流通业能够促进绿色生态消费。
中国消费者行为的变化和未来的发展趋势及其与美国等西方国家的差别

中国消费者行为的变化和未来的发展趋势及其与美国等西方国家的差别摘要:解放以来,我国的经济体制从建立到改革已经走过了60多年的历程,社会取得了前所未有的快速发展,人民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处于一定社会经济结构的消费者行为,无论是作为经济行为,还是社会行为都受到社会经济条件的制约,也受到国家宏观制度变迁的影响。
因此,随着社会的发展,消费者行为也必然会出现相应的新的特点。
同时,由于文化传统、消费心理、观念等的不同,中国消费者行为与美国等西方国家的消费者行为必然存在一定的差异。
系统的分析解放以来我国消费者行为的变化和未来的发展趋势及其与美国等西方国家的主要差别,有助于相关方面更好的从整体上把握我国消费者行为的变化及其与西方国家的主要差别,进而做出更加明智的决策。
关键词:消费者行为消费者行为变化发展趋势消费者行为差别第一章中国消费者行为的变化历史的看,消费者行为是动态变化的。
从经济学的角度考察,中国消费者行为变化主要与相对应的制度变化相伴随。
中国从1945-2012年的60多年中,制度发生了一系列变迁,消费者行为也随之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呈现出阶段性特征。
鉴于我国经济体制改革过程突出、阶段分明,改革所经历的各个重要阶段,也是消费者行为发生变化的重要阶段,本文将按照中国经济体制变迁的历史阶段来分析中国消费者行为的变化。
解放后,经过短暂的恢复时期,我国已参照苏联模式,开始了长达20余年的计划经济体制。
在此制度下,中国消费者行为打上了鲜明的“计划”烙印,表现出以下特征。
第一,消费者主体地位缺失。
计划经济体制下,由于中央对生产资料和消费品实行计划配置,消费者的选择自由受到极大限制,再加之消费品短缺,消费者消费什么、消费多少并不完全由自身可支配收入和消费需求决定,而是由政府部门或单位代他们做出消费决策,消费者表现出被动消费的特征。
第二,消费倾向高,但消费水平低。
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城镇消费者和农村消费者的平均消费倾向一直都很高,从统计资料来看,1949-1977年中国消费者的平均消费倾向始终保持在0.95以上。
消费者绿色消费行为的心理归因及干预策略分析——基于计划行为理论与情境实验数据的实证研究

为等 Ⅱ j [ n ] 。 目前 已有 的研 究 显 示 出计 划 行 为 理
论 在行 为研究 领 域 的有 效性 ,但 鲜有研 究运 用计 划
行 为理 论来 剖析 消费者 的绿 色 消费行 为 。原 因可 能
第 1 3卷 第 5期
2 0 1 3年 9月
中 国地 质 大 学 学 报 ( 社会科学版 )
J o u r n a l o f Ch i n a Un i v e r s i t y o f Ge o s c i e n c e s( S o c i a l S c i e n c e s Ed i t i o n )
控 制 通 过 行 为 意 向 的部 分 中介 作 用 , 间 接 影 响 实 际 行 为 。 同 时 ,基 于 消 费 者 个 体 特 征 的 多群 组 模 型 分 析 表 明 , 外 向型 消 费 者 对 绿 色 产 品 的购 买 意 向 受 主观 规 范 影 响 更 显 著 ; 内 向 型 消 费者 对 绿 色 产 品 的购 买 意 向 受 行 为 态 度 的 影 响 更 显 著 。 因此 ,赢 得 消 费 者 对 产 品 “ 绿 色 ” 特 性 的 心 理 信 任 ,兼 顾 绿 色 产 品 基 于 环 境 效 用 与 经 济 效 用 的 顾 客 价 值 ,是 激 发 消 费 者 绿 色 产 品购 买 意 向 与行 为 的 关键 。 关 键 词 :绿 色 消费 行 为 ;心 理 归 因 ; 干预 策 略 ;计 划行 为理 论 ; 结构 方 程模 型 基 金 项 目 : 国家 自然 科 学基 金 项 目 “ 碳 关 税和 碳 标 签 对 农 产 品 贸 易 和 减 排 的 影 响 机 制 研 究” ( 7 1 1 7 3 2 0 1 ) 作 者 简 介 : 张露 ,女 , 中 国地 质 大 学 ( 武 汉) 经 济 管理 学 院 博 士研 究 生 ( 湖北 武 汉 4 3 0 0 7 4 ) ; 帅传 敏 , 男 , 中 国地 质 大 学 ( 武 汉) 经 济 管 理 学 院教 授 ,博 士 生 导 师 ; 刘 洋 , 女 , 中 国地 质 大 学 ( 武 汉 ) 经 济 管 理 学 院 硕 士
中国居民消费行为演变及其影响因素

中国居民消费行为演变及其影响因素2023-11-10contents •中国居民消费行为演变•消费行为的影响因素•不同人群的消费行为特点•消费行为的市场影响与营销策略•未来消费行为的趋势与展望目录中国居民消费行为演变01从节俭消费到适度消费01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中国居民逐渐抛弃了过度节俭的消费观念,开始接受适度消费的理念,即既要满足消费需求,又要避免浪费。
重视生活质量02近年来,中国居民越来越重视生活质量,追求健康、环保、品质化的消费,例如对健康食品、旅游、教育等领域的消费需求不断增长。
个性化、多元化消费03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中国居民的消费行为逐渐呈现出个性化、多元化的特点,消费者更注重个性化和差异化的产品和服务。
从计划消费到自由消费改革开放前,中国实行计划经济体制,消费模式主要是计划消费,即按照国家规定的标准进行消费。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中国居民的消费模式逐渐转向自由消费,即根据自己的需求和预算进行消费。
追求品牌化、时尚化消费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和消费者需求的提高,中国居民越来越追求品牌化、时尚化的消费,即注重产品的品质、设计和流行元素。
线上线下融合消费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中国居民的消费模式逐渐从传统的实体店消费转向线上线下融合消费,即通过线上渠道进行购买,线下渠道进行体验和服务。
从生存型消费到发展型消费随着中国经济的增长和居民收入的提高,中国居民的消费结构逐渐从生存型消费转向发展型消费,即从基本的温饱需求向更高层次的需求发展,例如旅游、教育、娱乐等领域的消费需求不断增长。
要点一要点二服务性消费比重增加随着中国经济的转型升级和服务业的快速发展,服务性消费的比重逐渐增加,例如旅游、教育、医疗、娱乐等领域的消费需求不断增长。
城乡消费结构差异缩小随着中国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和农村经济的发展,城乡之间的消费结构差异逐渐缩小,例如农村居民对家电、交通工具等消费品的需求逐渐增长。
要点三消费行为的影响因素02经济因素收入水平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居民收入水平不断提高,消费能力也随之增强。
什么是绿色消费理念如何养成

什么是绿色消费理念如何养成在当今社会,随着环境问题的日益严峻,绿色消费理念逐渐走入人们的视野,并成为一种重要的生活态度和价值选择。
那么,究竟什么是绿色消费理念?我们又该如何养成这种理念呢?绿色消费理念,简单来说,就是一种以环保、健康、可持续为核心的消费观念。
它主张在满足自身需求的同时,尽量减少对环境的负面影响,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绿色消费理念涵盖了多个方面。
首先,在购买商品时,优先选择那些对环境友好的产品。
比如,选择有机食品,减少化学农药和化肥对土壤和水源的污染;选择可降解的塑料制品,降低塑料垃圾对环境的危害。
其次,注重产品的能源效率。
购买节能电器,如节能灯、节能冰箱等,可以减少能源消耗,降低碳排放。
再者,支持绿色交通方式。
多选择公共交通、自行车或步行,减少个人汽车的使用,从而降低尾气排放和交通拥堵。
此外,在旅游消费中,选择生态旅游,尊重当地的生态环境和文化传统,避免过度开发和破坏。
那么,如何才能养成绿色消费理念呢?教育是关键的第一步。
学校和家庭都应当承担起教育的责任,让孩子们从小就了解环境保护的重要性,明白绿色消费的意义和价值。
通过课堂教学、科普活动、亲子交流等方式,让孩子们在成长过程中逐渐形成绿色消费的意识。
提高自身的环保意识也是必不可少的。
我们要关注环境问题,了解我们的消费行为对环境产生的影响。
例如,知道过度消费会导致资源浪费,随意丢弃垃圾会污染环境等。
只有当我们深刻认识到这些问题,才会有动力去改变自己的消费习惯。
制定明确的消费计划有助于养成绿色消费理念。
在购物前,先思考自己真正的需求,避免盲目消费和冲动购物。
列出购物清单,只购买必要的物品,这样可以减少不必要的浪费。
选择绿色品牌和企业也是一种有效的方式。
如今,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注重环保和可持续发展,推出绿色产品和服务。
我们可以通过了解企业的环保政策、生产过程和社会责任,选择那些真正致力于绿色发展的品牌,用我们的消费行为来支持他们,同时也激励更多的企业加入到绿色行动中来。
绿色消费问题与解决方案

绿色消费问题与解决方案在当今世界,以消费为导向的生活方式已成为主流,人们为了获得更多的快乐和满足,不断地购买各种商品和服务。
然而,这种生活方式所带来的消极影响也开始显露出来。
随着环境问题越来越严重,绿色消费概念日益受到重视。
本文将从绿色消费的概念入手,探讨绿色消费问题的现状和原因,并提出一些解决方案以实现可持续的消费方式。
一、绿色消费的概念绿色消费是指在购买商品和服务时考虑环保和可持续性的消费行为。
它旨在减少对环境的负面影响,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并创造环保的社会和经济环境。
绿色消费作为一种可持续的消费行为,已经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
二、绿色消费问题的现状和原因1.环境问题日益严重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人类对自然环境的侵蚀与日俱增,由此引发的环境问题也越来越严重。
世界上许多城市的空气和水质污染已经到了不可忽视的程度。
除了这些大规模的环境问题,气候变化、海洋污染、土壤退化等问题也对人类社会带来了不小的影响。
2.资源浪费严重在不可避免地满足人们基本需求的同时,大量的资源被浪费。
在这个时代,许多商品和服务有着极短的使用寿命,被人们迅速丢弃。
这些废弃物不仅占据了城市的土地和水源,造成环境负担,还浪费了许多可再利用的资源。
3.非法、不道德、不公平的商业行为在某些国家和地区,一些企业为了获取更多的利润,采用一些非法、不道德、不公平的商业行为。
例如,它们可能会使用低价、低质量的原材料制造产品,或者削减员工福利和权利。
这些行为不仅会损害消费者权益,还会造成环境污染和社会不稳定。
三、绿色消费的解决方案1.倡导绿色消费政府和企业应该鼓励人们更多地采用绿色消费,同时加强对绿色消费的宣传和教育。
通过广告、媒体和社交媒体,让公众了解绿色消费的概念、优势和实践方法等,并向公众宣传优质和环保产品、服务和品牌。
此外,企业应当通过研发绿色产品、使用环保材料和技术等,树立起环保意识,并更好地适应绿色经济的发展。
2.改善消费者教育水平人们需要更高的消费者教育水平来驱动绿色消费。
消费者绿色购买意愿的影响机制研究——基于社会互动视角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1,24(3):42-50Journal of Fujian Agriculture and Forestry Lniversitv(Philosophy and Social Sciences)消费者绿色购买意愿的影响机制研究----基于社会互动视角崔保军,程文建*(河南师范大学商学院,河南新乡453007)[摘要]基于社会互动视角,引入环境知识、环境关心、绿色产品涉入度和绿色购买意愿等4个变量,构建有调节的中介模型,分析环境知识和环境关心对消费者绿色购买意愿的影响,以及绿色产品涉入度的调节作用。
研究发现:环境知识显著正向影响绿色购买意愿,环境关心在环境知识对绿色购买意愿的影响中发挥部分中介作用;绿色产品涉入度在环境知识通过环境关心影响绿色购买意愿的过程中发挥负向调节作用。
据此提出,应进一步加强公民的环境知识教育、提升消费者的环境关心程度和降低消费者的绿色产品涉入度等,以推动绿色产品销售和环境改善。
[关键词]社会互动;绿色购买意愿;环境知识;环境关心;绿色产品涉入度[中图分类号]F014.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6922(2021)03-0042-09[DOI]10.13322/ki.fjsk.2021.03.006建设美丽中国是当代中国人的理想和目标,也是全体中国人的共同责任。
随着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的有序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已取得诸多阶段性成果,但仍存在一些问题。
解决这些问题的第一要务是强化公众的环境意识,从意识层面改变人们对环境的认知,逐步在全社会形成低碳、环保的绿色消费方式。
而绿色消费方式要求消费者有丰富的环境知识和强烈的环境关心。
可见,环境知识和环境关心与消费者绿色购买意愿之间联系密切。
鉴于此,基于社会互动视角,分析环境知识和环境关心对消费者绿色购买意愿的影响,以及绿色产品涉入度的调节作用,有助于推进消费者绿色购买意愿的理论研究,从而推动绿色产品销售和环境改善。
绿色消费活动策划书3篇

绿色消费活动策划书3篇篇一《绿色消费活动策划书》一、活动主题绿色消费,环保生活二、活动目的1. 提高消费者对绿色消费的认识和理解,增强环保意识。
2. 推广绿色产品和服务,促进绿色消费市场的发展。
3. 鼓励消费者采取绿色消费行为,减少对环境的负面影响。
三、活动时间[具体活动时间]四、活动地点[详细活动地点]五、参与人员广大消费者六、活动内容1. 绿色消费知识讲座:邀请环保专家或学者,举办绿色消费知识讲座,介绍绿色消费的概念、意义和方法,提高消费者的环保意识和绿色消费能力。
2. 绿色产品展示:在活动现场设置绿色产品展示区,展示各类绿色产品,如环保家居用品、有机食品、节能电器等,让消费者了解绿色产品的特点和优势。
3. 绿色消费体验:设置绿色消费体验区,让消费者亲身体验绿色产品的使用效果,如品尝有机食品、试用环保家居用品等,增强消费者对绿色产品的信心和认同感。
4. 绿色消费优惠活动:联合商家推出绿色消费优惠活动,如打折、满减、赠品等,鼓励消费者购买绿色产品。
5. 绿色消费宣传:通过发放宣传资料、播放宣传视频、设置宣传展板等方式,向消费者宣传绿色消费的理念和方法,提高消费者的环保意识和绿色消费能力。
七、活动宣传1. 线上宣传:利用社交媒体、网站、论坛等平台,发布活动信息和宣传海报,吸引消费者的关注和参与。
2. 线下宣传:在商场、超市、社区等场所张贴活动海报、发放宣传资料,提高活动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八、活动预算1. 场地租赁费用:[X]元2. 宣传费用:[X]元3. 绿色产品展示费用:[X]元4. 绿色消费体验费用:[X]元5. 嘉宾费用:[X]元6. 其他费用:[X]元九、活动效果评估1. 参与人数评估:通过门票销售、签到记录等方式,统计参与活动的人数,评估活动的吸引力和影响力。
2. 消费者反馈评估:通过问卷调查、现场访谈等方式,收集消费者对活动的反馈和意见,评估活动的效果和满意度。
3. 销售数据评估:通过统计商家的销售数据,评估活动对绿色产品销售的促进作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行为意图
+
行为
图 1 绿色消费行为的整合模型
1. 态度信念 在绿色消费行为模型中,态度被 分解为两个组成部分,即相对利益和 复杂性,这两个因素影响态度和接受 的行为。为了成功导入绿色消费行为 的观念,需要人们接受新奇或创新的 行为。 相对利益指的是一项创新提供 替代先前事物利益的程度,即优于现 行产品的程度,包括经济利益和个人 满足。经济利益可能与绿色消费的个 人利益相关,个人满足也可能源于实
施了有利于社会的行为。我们假定社 会和个人的相对利益都与绿色消费行 为相关。社会相对利益包括环境改进、 可持续发展等,而个人相对利益主要 指个人的利益,如身体健康、节约等。 随着这些相对利益的上升,态度应更 加积极。
我们还假定复杂性影响态度。复 杂性代表一种创新行为被感知地理解 和执行的难度,一般而言,感知的复杂 性越低,就越赞成绿色消费。
2. 规范信念 规范的影响类似于社会的影响, 它受社会文化因素的综合制约,尤其 是群体的价值观对其存在显著影响, 它也是环境行为的重要决定因素。基 于不同参考群体的期望影响,这些规
个人相对利益 +
+
社会相对利益
态度
-
+
复杂性
内部规范 外部规范 自我效能 便利条件
+主观规范+ Nhomakorabea+
+
+
感知行为控制
+
注:“+”、 “- ”分别表示假设的正、负相关关系
二 、绿 色 消 费 行 为 的 影 响 因 素
既然消费行为无法避免,则应减 少消费过程对环境的冲击。笔者认为, 绿色消费行为泛指消费领域中一切能 减少环境污染、维持环境可持续发展 的任何行动与作为,以达到 4R 效果, 即 减 量 (Reduction)、 重 复 使 用 (Reuse)、回 收(Recycling)、再 生(Re-
66
去。[ 9 ] 有鉴于此,笔者认为,他人导向 与情境导向更适合概括中国消费者绿 色消费行为的价值倾向。
作为重要的参考群体,家庭影响 着消费者行为。黄龄仪的研究结果显 示,父母的社会经济地位能影响学生 的绿色消费行为。[ 10 ] 林玉贵的研究表 明,家庭社会经济地位越高,对绿色食 品消费的认知与行为意图就越好。[ 11 ] 但陈思利的研究发现,父母亲的教育 程度与环境行为无关。[ 12 ] 因此,父母 教育程度的影响可能会因其他因素的 不同而对行为意图或行为产生不同的 结果。
中国流通经济 2008 年第 8 期
□营销管理
计划行为理论和中国消费者绿色消费行为
刘宇伟
(扬州大学管理学院, 江苏 扬州 225009)
摘 要 : 影 响 消 费 者 绿 色 消 费 行 为 的 因 素 包 括 消 费 者 的 认 知 和 心 理 变 量 、社 会 文 化 因 素 、个 人 因 素 、自 我 效
6. 其他因素 包括认知、情感、意志等的心理 过程,社会文化因素,绿色教育,以及 包括年龄、家庭、生活周期、职业、经济 环境、生活方式、个性、自我概念、教育 水平等的消费者自身因素,都是影响 绿色消费行为的因素。[ 17 ] 泰纳(Tan- ner)与卡斯特(Kast)在研究影响瑞士 消费者绿色购买行为的因素时,认为 个人因素(如态度、个人标准、知觉行 为阻碍、知识)及环境因素(如社会经 济情况、生活条件、商店特征)能提升 可持续消费行为,绿色行为与知觉时 间的阻碍及在超级市场购物次数呈负 相关,但绿色购买行为与道德思考、经 济困难或消费者的社会经济情况并无 显著的相关关系。 如果全面研究上述变量对绿色 消费行为的影响,就有必要整合这些 变量,并将其纳入一个理论模型。该模 型基于阿吉恩(Ajzen)所提出的计划 行为理论(简称 TPB),[ 18 ] 可以使我们 审视不同变量的相对影响程度,探究 介于这些变量与绿色消费行为之间的 中介变量。同时,该综合性模型也可使 决策者能够预测这些变量对绿色消费 行为的影响。
一致。[ 15 ]如果人们关心环境的改变, 但却认为本身的努力并无法促成任何 改变,他们便不愿意参与相关的行为。
5. 实 施 环 境 行 为 的 障 碍 和 便 利 条件
这些条件包括不方便、努力、时 间、成本、资源的可用性或缺乏相应的 便利,以及阻碍或便于环境的行为。一 般而言,当出现障碍时,实施环境行为 的可能性将会降低。李淑清认为消费 者购买绿色商品时,成本(寻找时间、 价格、便利性) 仍是最主要的考虑因 素,大部分家庭已经意识到目前环保 问题的严重程度,也愿意身体力行去 配合,但有 40.64%的家庭只愿意多付 出 5%以下的差价购买绿色商品。[ 16 ]
3. 个人因素 有研究发现,绿色消费者年龄较 轻,教育程度较高,大多来自较高收入 的家庭,女性多于男性,有较高的职业 地位。但高明瑞认为年龄较大者更可 能采取绿色消费行为。[ 13 ] 因此,绿色 消费行为与性别、年龄、收入等人口统 计特征的关系有待进一步研究。 关于绿色消费与生活方式,金尼 (Kinnear)、泰 勒(Taylor)和 艾 哈 迈 德 (Ahmed)认为,关心生态环保的消费 者观念较开放,且倾向于认同个人的 付出能对环保有所帮助。贝勒德柬 (Balderjahn)发现,具有较佳内在意志 控制力的消费者能预期可表现环保意 识的购买决策及消费行为。谢罗默的 研究表明,绿色消费者多具有意见领 导者的特质,且能主动寻求有关绿色 产品的精确信息。何志毅、杨少琼的研 究显示,绿色消费者是引导消费潮流 的意见领导者,重视与他人的口头交 流,愿意尝试新产品,对价格比较敏 感,且消费比较理性,愿意付出更多的 支出进行绿色消费,相对于电视、广播 等媒体,他们更能接受杂志等平面媒 体。[ 14 ] 4. 自我效能 自我效能的含意是,如果人们自 认为有能力改变情况时,就容易表现 出某种行为。罗伯特茨(Roberts)指出, 对于绿色消费行为,自我效能比环保 关心度更有预测及解释力,而此结果 在一般人样本及大学生样本中均相当
果未反映上述一致性。蔡佳伶的研究 发现纸张回收的态度能显著影响纸张 回收行为的意图,[ 5 ] 晏涵文等人的研 究却表明具有正向环境态度者只有少 数人能确实采取环境行动。[ 6 ]
2. 社会文化 文化中的价值观是人类需要和 行为最基本的决定因素之一。麦肯锡 (McCarty)和 谢 罗 默(Shrum)认 为 ,集 体主义比个人主义者更具合作性,个 人的集体主义倾向对其再循环行为存 在着重大影响。霍夫斯坦德认为,中国 人秉承集体主义的价值观,强调把某 特定社会组织的利益放在首位,并能 维持组织的凝聚力。李(Li)的研究发 现,集体主义取向对中国消费者寻求 绿色产品信息的习惯和实际的绿色消 费有着显著影响。[ 7 ] 许烺光曾用“情 境中心”和“他人导向”两个概念形容 中国人的行为特性,[ 8 ] 但这与集体主 义精神相距甚远。 经济学的理论分析一般认为,绿 色消费具有正的外部性,若没有适当 的制度安排,作为理性人的消费者自 然缺乏绿色消费的积极性,通过不付 费或少付费而获得正的外部性的搭便 车行为会增加,非绿色行为会持续下
67
某种行为的控制因素)的总和,即: PBC = ∑c bkp fk 控制信念反映了实施某种行为
所感知的难易程度,例如某人可能感 觉 他 或 她 没 有 绿 色 消 费(cbk)所 需 的 时间,而充足的时间对绿色消费非常 重要(pfk)。
四 、绿 色 消 费 行 为 的 整 合 模 型
绿色消费行为的整合模型(见图 1)是 TPB 的应用。该模型是基于熟知 态度、主观规范和感知行为控制的决 定因素,并对其进行了分解,而这些分 解的因素都与前述变量如认知心理、 社会文化、人口统计等因素密切相关。
和复杂性以及自我效能与便利条件。
关键词: 消费者行为;绿色;计划行为理论;模型
中图分类号: F71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 8266( 2008) 08- 0066- 04
一、引言
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破坏日 益严重,原材料的开采与制造、消费者 的消费活动、废弃物的处置等都可能 对环境造成冲击,其中 30% ̄40%的环 境恶化是由家庭消费活动造成的。[ 1 ] 同 时 ,《中 国 公 众 环 保 民 生 指 数 (2006)》表明,中国公众的环保意识总 体得分为 57.05 分,环保行为得分为 55.17 分。[ 2 ] 而陈怡光的研究发现,中 国消费者对绿色消费持积极态度,并 有较明显的转化为消费意图的倾向, 但将绿色消费意图转化为相应绿色消 费行为的过程并不有效。[ 3 ] 对此需要 新的理论解释及其相应的政策建议。
BI = w1A+ w2SN + w3PBC 感知行为控制由两个因素决定, 一是便利条件,反映资源的可获性,如 从事某种行为所需的时间、金钱和努 力等;二是自我效能,即某人对实施某 种行为能力的认知或自信。[ 19 ]、[ 20 ] 感 知行为控制影响意图,因为一个人会 评估实施某种行为成功的可能性。 BI 对行为有直接的影响。阿吉 恩和麦顿(Madden)认为,PBC 直接影 响行为,即 PBC 反映实施某种行为的 实际能力,因此可以表述为: B = w4 BI + w5 PBC 意图的每一个决定因素 (即态 度、主观规范和感知行为控制)都由根 本 的 信 念 结 构 决 定 ,即 态 度(bi)规 范 信念(nbj)和控制信念(cbk)。 A 等于 b(i 实施某种行为将导致 某种特定的结果)乘以 e(i 对这种结果 渴望程度的评价),即: A=∑bi ei 如某人可能相信,绿色消费可以 减少污染 (bi),期望结果评价很高 (ei)。 主观规范是某人的主观规范 nbj (涉及参考人的影响,如家庭、朋友)乘 以 mc(j 即顺从该参考人的动机),即: SN = ∑n bjmcj 例如某人可能感知其家庭相信 他应该进行绿色消费(nbj),但是顺从 家庭希望的动机(mcj)可能相对不重 要。 感知行为控制等于控制信念 (cbk)乘以感知便利(pfk)(限制或便于
能、实施环境行为的便利或障碍程度等, 本文基于计划行为理论整合 了 这 些 因 素 , 以 审 视 不 同 变 量 的 相 对 影 响 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