摄影测量和遥感工作流程

合集下载

数字摄影测量技术的工作流程与应用指南

数字摄影测量技术的工作流程与应用指南

数字摄影测量技术的工作流程与应用指南引言:在数字化时代,数字摄影测量技术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从土地测量到建筑设计再到文化遗产保护,数字摄影测量技术以其高效、精确和低成本的特点,受到了广大专业人士的青睐。

本文将介绍数字摄影测量技术的工作流程,并提供一些实用的应用指南,以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和应用该技术。

一、工作流程1. 数据采集数字摄影测量的第一步是数据采集,这可以通过使用航空摄影、地面摄影或无人机来实现。

航空摄影适用于大面积、高精度的测量,地面摄影适用于小面积、详细的测量,而无人机则可在各种环境下进行测量。

数据采集过程中,需要保证相机的稳定性和位置的准确性,以确保获得高质量的影像数据。

2. 影像处理在数据采集完成后,需要对获得的影像数据进行处理。

首先是相机标定,通过测量相机内外参数,确定每张影像的几何关系,以实现后续的精确测量。

然后是影像匹配,通过寻找共同特征点,将多张影像进行配准,形成连续的影像序列。

最后是影像校正,通过去除影像中的畸变,使得影像数据更符合实际场景。

3. 三维重建在经过影像处理后,可以开始进行三维重建。

三维重建的目标是根据影像数据恢复出现实世界中的三维模型。

这可以通过特征点的三角测量或结构光法等方法实现。

三维重建过程中,需要考虑光照、纹理、遮挡等因素的影响,并进行相应的处理。

4. 数据分析三维模型重建完成后,可以进行各种数据分析。

比如,可以对建筑物的体积进行计算,对地形的高程进行测量,对遥感影像进行分类等。

数据分析的目的是提取出所需的信息,并为后续的应用提供支持。

5. 应用与展示最后,通过应用与展示,将数字摄影测量的结果转化为有用的产品。

比如,可以将三维模型用于建筑设计中的空间规划,将地形数据用于土地管理和灾害预警,将遥感影像用于环境监测和资源管理等。

同时,还可以利用虚拟现实技术,将三维模型进行虚拟漫游,以提供更直观、沉浸式的展示效果。

二、应用指南1. 数据采集时,建议选择适合的设备和方法。

摄影测量与遥感课程设计

摄影测量与遥感课程设计

摄影测量与遥感课程设计一、教学目标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旨在让学生掌握摄影测量与遥感的基本原理、方法和技术,培养学生运用摄影测量与遥感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具体目标如下:1.知识目标:(1)了解摄影测量与遥感的定义、发展历程和应用领域;(2)掌握摄影测量与遥感的基本原理,包括光学摄影、数字摄影、遥感图像处理等;(3)熟悉摄影测量与遥感数据采集、处理、分析和应用的方法和技术;(4)了解摄影测量与遥感在我国的发展现状和前景。

2.技能目标:(1)能够使用摄影测量与遥感设备进行数据采集;(2)掌握摄影测量与遥感数据处理和分析的方法,具备一定的实际操作能力;(3)学会运用摄影测量与遥感技术解决实际问题,如地理信息系统、环境监测、资源等;(4)具备一定的创新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培养学生对摄影测量与遥感技术的兴趣和热情,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2)培养学生严谨治学、勇于探索的科学精神;(3)培养学生关注国家发展、服务社会的责任感;(4)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意识和沟通能力。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1.摄影测量与遥感概述:摄影测量与遥感的定义、发展历程、应用领域及我国的发展现状和前景;2.摄影测量原理:光学摄影、数字摄影、摄影测量数据采集与处理;3.遥感图像处理:遥感图像的获取、预处理、信息提取和应用;4.摄影测量与遥感技术在实际应用中的案例分析:如地理信息系统、环境监测、资源等;5.摄影测量与遥感的未来发展:新技术、新方法和新应用。

三、教学方法为了提高教学效果,本课程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包括:1.讲授法:讲解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引导学生掌握摄影测量与遥感的理论知识;2.案例分析法:分析摄影测量与遥感技术在实际应用中的案例,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3.实验法:学生进行摄影测量与遥感实验,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4.讨论法: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提高学生的思考能力和创新能力。

比较无人机技术测绘流程及要点

比较无人机技术测绘流程及要点

比较无人机技术测绘流程及要点
无人机技术测绘是利用无人机进行航空摄影测量和遥感探测的一种新兴测绘方式,具有高精度、高分辨率、高效率等优点,被广泛应用于地质勘探、土地利用、城市规划、电力巡检、森林资源监测等领域。

以下是无人机技术测绘的流程及要点:
一、前期准备
1.明确测绘任务和测绘范围;
2.选择适合的无人机和配备的各种设备;
3.设计测绘计划和路径,并进行仿真;
4.规划飞行高度和图片重叠率;
5.确定工作人员和航线标识。

二、飞行准备
1.检查设备、无人机和相关设施;
2.设置相机参数、航向、飞行高度等;
3.检查传感器性能和数据采集;
4.进行实地勘察和标识航线。

三、飞行任务执行
1.按照飞行路径和计划进行飞行;
2.进行数据实时采集并记录;
3.及时处理飞行中发现的问题;
4.保持通讯畅通并监控数据质量。

四、后期数据处理
1.对采集到的数据进行质量控制和筛选;
2.对筛选后的数据进行摄影测量;
3.进行图像拼接和几何校正;
4.处理数字高程模型和三维模型。

五、数据结果分析
1.对数据处理结果进行分析和优化;
2.制定分析报告和数据产品;
3.提供相应的决策支持和参考价值。

以上是无人机技术测绘的流程及要点,其具体细节需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改进,同时在执行任务过程中需要严格遵守安全规定和操作规程,确保任务的顺利进行和数据的有效采集。

摄影测量与遥感技术

摄影测量与遥感技术

摄影测量与遥感技术摄影测量与遥感技术在现代科技发展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随着科技的日益进步,这些技术不仅在地理信息系统领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还在环境保护、城市规划、农业发展等各个领域中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

本文将从摄影测量和遥感技术的定义、原理、应用和发展前景等方面进行论述。

摄影测量是一种通过摄影途径获得和处理地物或地形三维空间位置和属性的方法。

它主要通过获取无人机或航空摄影图像,并利用数学模型进行测量和计算,从而获得地理空间信息。

摄影测量技术主要包括摄影测量数据采集、前方交会、后方交会和测量结果处理等步骤。

通过这些步骤,我们可以获取到地物的几何形状、位置和属性信息,并用于地理信息系统的构建和更新。

遥感技术则是通过获取、解译和分析地球表面的遥感图像来获取地理空间信息的方法。

遥感技术主要分为主动遥感和被动遥感。

主动遥感是指利用主动方式发射电磁波,通过测量电磁波的反射或散射来获得地物信息。

被动遥感则是指利用自然辐射(如太阳辐射)来获取地物信息。

遥感技术主要通过卫星、飞机、无人机等载具来获取遥感图像,然后通过影像处理和解译技术来获得地理信息。

摄影测量和遥感技术在地理信息系统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

在城市规划中,摄影测量和遥感技术可以提供城市的地形地貌、土地利用、交通网络等信息,帮助规划师进行城市建设和规划。

在环境保护中,这些技术可以监测和评估环境污染、土地退化等问题,为环境保护提供决策依据。

在农业发展中,摄影测量和遥感技术可以提供农作物的生长状况、土壤湿度等信息,帮助农民制定农业种植策略。

此外,摄影测量和遥感技术还可以应用于自然灾害预警、资源勘查和监测、交通规划、土地管理等领域。

这些技术的广泛应用不仅提高了工作效率,也为决策者和研究人员提供了更全面、准确的数据。

摄影测量和遥感技术的发展前景十分广阔。

随着无人机技术的快速发展,摄影测量和遥感技术的数据获取和处理将更加高效和精确。

此外,人工智能和机器学习的应用也将进一步提升数据处理和解译的能力,使得摄影测量和遥感技术在各个领域中的应用更加丰富和深入。

测绘技术中的航空摄影测量流程详解

测绘技术中的航空摄影测量流程详解

测绘技术中的航空摄影测量流程详解导言近年来,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发展,测绘技术也取得了长足的进展。

其中,航空摄影测量技术作为测绘领域中一项重要的技术手段,被广泛应用于地理信息获取、地理空间数据更新等领域。

本文将详细介绍航空摄影测量的基本流程,并探讨其在现代测绘技术中的应用。

概述航空摄影测量是指利用航空摄影的方法,通过对摄影测量仪的安装和使用,获取地面目标的影像,进而对地物进行测量与分析的一种技术手段。

其流程包括摄影任务准备、飞行与定向、底片的测量与扫描、立体模型的建立与坐标的计算、精度检查及产品制作等多个环节。

航空摄影测量流程详解一、摄影任务准备在进行航空摄影测量前,需要进行周密的任务准备工作。

这包括对测区的遥感图像、数字高程模型等数据进行分析和调查,确定航线、飞行高度、飞行速度等参数,并绘制出航摄任务布局图。

此外,还需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摄影机型和摄影仪器,并对其进行校准和检测,以确保摄影的质量和精度。

二、飞行与定向飞行与定向是航空摄影测量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一步。

在进行飞行任务时,需要根据摄影任务的布局图进行航线导航和飞行轨迹的确定。

同时,还需设置飞行高度和飞行速度,以确保摄影图像的分辨率和质量。

在飞行过程中,通过惯性导航系统、全球卫星导航系统等技术手段进行航向、姿态、位置等参数测量,以获取准确的航向信息。

三、底片的测量与扫描完成航摄任务后,需要对航空底片进行测量与扫描。

这一步骤是将航拍底片上的地物特征进行测量和提取,进而建立地物的数学模型。

通常采用光学扫描仪对航空底片进行数字化处理,获取底片上的灰度值和坐标信息。

通过校正和配准等过程,将不同底片上的地物特征相对应,建立立体模型。

四、立体模型的建立与坐标的计算在完成底片的测量与扫描后,需要进行立体模型的建立与坐标的计算。

首先,将不同底片上的像点坐标进行匹配和配准,建立起像对关系。

然后,通过三角测量原理,根据像对关系计算出地面上的地物点的立体坐标。

航摄测量方法和数据处理流程

航摄测量方法和数据处理流程

航摄测量方法和数据处理流程航摄测量是一种基于航空器的遥感技术,通过采集航摄影像数据和利用摄影测量原理,实现对地表特征进行测量和分析。

航摄测量的方法和数据处理流程是了解和运用这一技术的基础。

本文将对航摄测量的方法和数据处理流程进行详细介绍。

一、航摄测量方法航摄测量方法以航空摄影为基础,通过航空器对地面进行高空拍摄,获得影像数据。

其中,摄影测量是最常用的航摄测量方法之一,主要包括影像测量和测绘摄影测量。

1. 影像测量影像测量是通过对航摄影像进行解译和分析,获取地物信息的方法。

它主要依赖于影像解译的技术,包括分析影像中的颜色、纹理、形状等特征,从而识别和提取地物信息。

影像测量可以用于制图、地物分类、地物变化监测等领域。

2. 测绘摄影测量测绘摄影测量是通过尺度问题解决影像测量的方法。

它使用地面控制点,通过地面测量和影像测量相结合,确定摄影测量的几何关系,实现对影像的测量与分析。

测绘摄影测量可以用于生成数字高程模型、生成正射影像、进行三维重建等应用。

二、航摄测量数据处理流程航摄测量数据处理流程主要包括数据获取、预处理、影像解译、精度评定等过程,下面将详细阐述。

1. 数据获取数据获取是航摄测量的第一步,主要通过航空器进行高空摄影拍摄,获取航摄影像数据。

航摄影像数据可以通过不同的平台获取,包括有人机载摄影平台、无人机、卫星等。

在数据获取时,需要注意航线设计、摄影参数设置等因素,以保证数据的质量和准确性。

2. 预处理预处理是指对航摄影像数据进行校正和校验的过程。

其中,几何校正主要包括摄影测量数据的几何纠正、辐射校正等,以提高影像的几何精度。

而光学校正是根据摄影原理,对影像进行畸变校正和亮度调整,以提高影像的色彩、对比度等特性。

3. 影像解译影像解译是对航摄影像进行信息提取和地物识别的过程。

通过分析航摄影像中的颜色、纹理、形状等特征,识别和提取地物信息。

影像解译可以使用计算机辅助解译技术,也可以借助专业人员对影像进行目视解译。

摄影测量与遥感

摄影测量与遥感

摄影测量与遥感1摄影测量1.1基本原理1.1.1摄影测量的定义摄影测量学是通过影像研究信息的获取、处理、提取和成果表达的一门信息科学。

1988年ISPRS在日本京都第16届大会上对摄影测量与遥感的定义:摄影测量与遥感是对非接触传感器系统获得的影像及其数字表达进行记录、量测和解译,从而获得自然物体和环境的可靠信息的一门工艺、科学和技术。

摄影测量学可从不同角度进行分类。

按摄影距离的远近分,可分为航天摄影测量、航空摄影测量、地面摄影测量、近景摄影测量和显微摄影测量。

按用途分类,有地形摄影测量和非地形摄影测量。

按处理的技术手段分,有模拟摄影测量、解析摄影测量和数字摄影测量。

1.1.2摄影测量学发展的三个阶段模拟法摄影测量(1851-1970)其基本原理是利用光学/机械投影方法实现摄影过程的反转,用两个/多个投影器,模拟摄影机摄影时的位置和姿态,构成与实际地形表面成比例的几何模型,通过对该模型的量测得到地形图和各种专题图。

解析法摄影测量(1950-1980)以电子计算机为主要手段,通过对摄影像片的量测和解析计算方法的交会方式,来研究和确定被摄物体的形状、大小、位置、性质及其相互关系,并提供各种摄影测量产品的一门科学。

数字摄影测量(1970-现在)基于摄影测量的基本原理,通过对所获取的数字/数字化影像进行处理,自动(半自动)提取被摄对象用数字方式表达的几何与物理信息,从而获得各种形式的数字产品和目视化产品。

1.1.3单张航摄像片解析航摄影像是航空摄影测量的原始资料。

像片解析就是用数学分析的方法,研究被摄景物在航摄像片上的成像规律,像片上影像与所摄物体之间的数学关系,从而建立像点与物点的坐标关系式。

像片解析是摄影测量的理论基础。

为了由像点反求物点,必须知道摄影时摄影物镜或投影中心、像片与地面三者之间的相关位置。

而确定它们之间相关位置的参数称为像片的方位元素,像片的方位元素分为内方位元素和外方为元素两部分。

内元素3个:确定摄影物镜后节点与像片之间相互位置关系的参数(x0,y0,f),可恢复摄影光束。

第一章绪论一、摄影测量与遥感的定义与任务1、摄影测量与遥感定义...

第一章绪论一、摄影测量与遥感的定义与任务1、摄影测量与遥感定义...

第一章 绪论一、摄影测量与遥感的定义与任务1、摄影测量与遥感定义摄影测量与遥感乃是对非接触式传感器系统获得的影像及其数字表达进行记录量测和解译,从而获得自然物体和环境的可靠信息的一门科学和技术。

传统的摄影测量学是利用光学摄影机摄影的像片,研究和确定所摄物体的形状、大小、性质及其空间位置的理论、技术和方法的一门学科。

内容包括 : 影像信息获取 影像信息处理影像信息表达 影像信息应用2、摄影测量目前的主要任务是:测制各种比例尺的地形图和专题图;建立地形数据库;为各种地理信息系统和土地信息系统提供基础数据。

3、主要特点:1).影像记录目标信息客观、逼真、丰富;2).测绘作业无需接触目标本身,不受现场条件限制;3).可测绘动态目标和复杂形态目标;4).影像信息可永久保存、重复量测使用;二、摄影测量学的分类●分类原则与方法基本要素: 目标、图像、信息●按被测目标分(按用途分):地形摄影测量 (地形图)非地形摄影测量(其他用途)●按获取目标的距离分(按距离分):航天摄影测量(<160Km) ;航空摄影测量(2Km~30Km);地面摄影测量(100m~300m);近景摄影测量(<100m) ;显微摄影测量按图像类型分:光学图像;雷达摄影测量;双介质摄影测量;X射线摄影测量按图像处理方式分(按技术方法分):模拟摄影测量(1900~1960年);解析摄影测量(1950~1980年) ;数字摄影测量(1980年~~~)三、摄影测量学的发展历史[参考资料]●1839年尼普斯和达盖尔发明摄影术。

●1851~1859年,法国陆军上校劳赛达特提出和进行交会摄影测量,这被称为摄影测量学的真正起点。

这一阶段主要用于建筑物的摄影测量。

●1858年,纳达通过气球获取了第一张地面的空中照片。

●二十世纪初,发明了立体观察方法。

1901年,立体坐标量测仪问世。

由于飞机尚未发明,主要用于地面摄影测量。

●1903年,莱特兄弟发明飞机,使航空摄影测量成为可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测绘航空摄影项目:航摄空域申请、编写航空摄影技术设计
书、航摄仪的选用和检定、航摄季节和航摄时间的选择、摄区划分、航摄基本参数计算、航空摄影、航空摄影影像处理、成果质量检查和成果整理与验收等。

摄影测量的主要工序:控制测量、调绘、碎步测量、影像扫
描、空中三角测量、数据采集和编辑、元数据制作和图历薄
(文档薄)填写等。

遥感资料获取主要工序:控制测量、调绘及空中三角测量、
影像处理、元数据制作和图历薄(文档薄)填写等。

遥感影像预处理:
1、影像格式转换
2、轨道参数提取
3、影像增强
4、去除噪声、滤波
5、去薄云处理
6、降位处理
7、多光谱波段
选取&匀色处理
空中三角测量作业过程:准备工作、内定向、相对定向、绝
对定向和区域网平差计算、区域网接边、质量检查、成果整理与提交7个环节。

1准备工作2匹配加密点3交互量测控制点、检查点等像点坐标4平差计算5区域网接边6质量检查、7成果整理与提交7个环节
数字线划图(DLG制作过程:资料准备、数据采集与属性录入、
图形数据和属性数据的编辑与接边、质量检查、成果整理与提交
5 个环节。

1 资料准备、技术设计
2 外业像片控制测量
3 空中三角测量
4 创建立体模型
5 立体测量地形要素
6 外业调绘与补测
7 矢量数据编辑
8 成图
9 成果检查
数字高程模型(DEM制作过程:资料准备、定向、特征点线采
集、构建不规则三角网(TIN)内插DEM、DEM数据编辑、DEM
数据接边、DEM 数据镶嵌和裁切、质量检查、成果整理与提交9 个环节。

1 资料准备、技术设计
2 外业像片控制测量
3 空中三角测量
4 创建立体模型
5 影像匹配、DEM 立体编辑
6 生成DEM 数据7DEM 分幅裁切8 成图9 成果检查
数字正射影像(DOM制作过程:资料准备、色彩调整、DEM 采集、影像纠正(融合)、影像镶嵌、图幅裁切、质量检查、成果整理与提交8 个环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