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着鲁迅学写作PPT课件
高教社(徐中玉)应用文写作(第六版)教学课件第一节 鲁迅

因为所求的作品是叫喊和反抗,势必至于倾向了东欧,因此所看的俄国, 波兰以及巴尔干诸小国作家的东西就特别多。也曾热心的搜求印度,埃及的 作品,但是得不到。记得当时最爱看的作者,是俄国的果戈理(N.Gogol)和波 兰的显克微支(H.Sienkiewitz)。日本的,是夏目漱石和森鸥外。
回国以后,就办学校,再没有看小说的工夫了,这样的有五六年。为什么 又开手了呢?——这也已经写在《呐喊》的序文里,不必说了。但我的来做小 说,也并非自以为有做小说的才能,只因为那时是住在北京的会馆里的,要 做论文罢,没有参考书,要翻译罢,没有底本,就只好做一点小说模样的东 西塞责,这就是《狂人日记》。大约所仰仗的全在先前看过的百来篇外国作 品和一点医学上的知识,此外的准备,一点也没有。
《坟》《野草》
直接投身于政治斗争之中
贡献一
贡献二
贡献三
贡献四
贡献五
主编《萌芽》、 《前哨》、《十 宇街头》、《译 文》等重要文学
期刊
参加和领导了中 国左翼作家联盟、 中国自由运动大 同盟、中国民权 保障同盟等许多
革命社团
主编《前哨》、 《奔流》、《萌 芽月刊》等许多
刊物
团结和领导广大 关心青年 培养青
但是《新青年》的编辑者,却一回一回的来催,催几回,我就做一 篇,这里我必得记念陈独秀先生,他是催促我做小说最着力的一个。
自然,做起小说来,总不免自己有些主见的。例如,说到“为什么” 做小说罢,我仍抱着十多年前的“启蒙主义”,以为必须是“为人生”, 而且要改良这人生。我深恶先前的称小说为“闲书”,而且将“为艺术的 艺术”,看作不过是“消闲”的新式的别号。所以我的取材,多采自病态 社会的不幸的人们中,意思是在揭出病苦,引起疗救的注意。所以我力避 行文的唠叨,只要觉得够将意思传给别人了,就宁可什么陪衬拖带也没有。 中国旧戏上,没有背景,新年卖给孩子看的花纸上,只有主要的几个人(但 现在的花纸却多有背景了),我深信对于我的目的,这方法是适宜的,所以 我不去描写风月,对话也决不说到一大篇。
故乡鲁迅课件ppt课件

后人的评价与解读
高度评价
许多评论家和学者对《故乡》给予了高度评价,认为它是中国现 代文学的里程碑之作。
深入解读
后人对《故乡》的解读多种多样,包括主题思想、人物形象、语言 风格等方面,深入挖掘其内在意义。
争议与分歧
对于《故乡》的解读也存在03
《故乡》的主题分析
主题概述
主题名称
鲁迅《故乡》中的主题分析
主题简介
《故乡》是鲁迅先生的一篇著名短篇小说,通过对故乡的回忆和描绘,展现了 作者对当时中国社会现实的深刻思考和批判。
主题解读
主题解读一:对故乡的眷恋与失落
通过对故乡的描绘,鲁迅表达了对故乡的深深眷恋,但同时也揭示了故乡在时代 变迁中的失落和破败。这种眷恋与失落的情感交织,反映了作者对传统与现代冲 突的深刻思考。
《故乡》的影响
文学史上的地位
《故乡》是鲁迅的代表作之一, 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具有重要地 位,被广泛认为是现代小说的经
典之作。
推动文学创作
《故乡》对后来的文学创作产生 了深远影响,许多作家都从中汲 取灵感,借鉴其写作技巧和主题
思想。
启发思想意识
《故乡》以其深刻的思想内涵, 启发了读者的思考,引导人们关
主题解读
主题解读二:对当时中国社会现实的批判
通过《故乡》中的人物形象和社会环境描绘,鲁迅对当时中国社会现实进行了深刻的批判,揭示了社会的黑暗面和人性的扭 曲。这种批判体现了作者对社会改革的强烈呼声。
主题解读
主题解读三:对传统文化的反思与扬弃
在《故乡》中,鲁迅对传统文化进行了深入的反思,既揭示了传统文化的弊端,也肯定了其中蕴含的 优秀品质。这种反思与扬弃的态度,体现了作者对传统文化继承与创新的思考。
鲁迅《故乡》优秀课件-2024鲜版

语言描写
分析人物对话及叙述语言,探讨其如何展现人物性格特 点和内心世界。
动作描写
关注人物行为举止及细节描写,分析其对塑造人物形象 的作用。
2024/3/28
35
小组讨论:《故乡》中人物形象塑造手法分析
• 心理描写:探究鲁迅如何揭示人物内心矛盾与挣扎,展现 人物复杂心理。
2024/3/28
36
小组讨论:《故乡》中人物形象塑造手法分析
02
03
讽刺与批判
通过对比和讽刺揭示社会 问题。
2024/3/28
情感深沉
对故乡的复杂情感表达得 淋漓尽致。
语言简练
鲁迅独特的文风,言简意 赅,富有力量。
10
人物形象塑造及其特点
形象
朴实、善良的农民。
特点
受封建思想束缚,缺乏自我意识。
2024/3/28
11
人物形象塑造及其特点
2024/3/28
形象
探讨在文学创作中如何运用语言、意象、象征等手段 表达个人情感。
2024/3/28
43
思考题:如何将个人情感融入文学创作
2024/3/28
44
思考题:如何将个人情感融入文学创作
思考题实施步骤
1. 学生独立思考并撰写简短发言稿;
2. 全班交流讨论,分享思考成果;
3. 教师点评与总结。
2024/3/28
尖酸刻薄的小市民。
特点
自私自利,反映了当时社会的世 态炎凉。
12
人物形象塑造及其特点
形象
归乡的游子,具有现代意识的知识分 子。
特点
对故乡充满复杂的情感,既有怀旧之 情,也有对现实的失望和批判。
2024/3/28
鲁迅《故乡》PPT课件(完整版)

01作品背景与作者简介Chapter鲁迅生平及文学成就生平简介文学成就《故乡》创作背景时代背景个人经历鲁迅在创作《故乡》时,正值他由北京回到故乡绍兴,亲眼目睹了农村的破败和农民的苦难生活,这些经历为他的创作提供了素材和灵感。
时代背景:20世纪初中国农村社会变革政治变革20世纪初,中国经历了辛亥革命等一系列政治变革,农村社会也受到了波及和影响。
经济变革随着近代工业的发展和城市的兴起,农村经济逐渐衰落,农民生活日益贫困化。
文化变革新文化运动的兴起和五四运动的爆发,对农村社会产生了深刻的文化影响,农民的思想观念和生活方式也发生了变化。
02文本解读与赏析Chapter《故乡》篇章结构和写作特点篇章结构写作特点杨二嫂一个尖酸刻薄、自私自利的小市民形象。
她的性格和行为揭示了当时社会的世态炎凉和人与人之间的冷漠关系。
闰土一个朴实、善良、厚道的农民形象。
他的命运代表了当时广大农民的悲惨处境,反映了封建社会对农民的残酷剥削和压迫。
“我”一个具有进步思想的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形象。
通过“我”的视角,展现了当时社会的黑暗和人民的苦难,表达了作者对未来的期望和追求。
人物形象塑造及其特点描绘手法和意境营造描绘手法鲁迅运用生动的细节描写、环境描写和心理描写等手法,刻画了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和富有感染力的场景,使读者仿佛置身于故事之中。
意境营造通过描绘故乡的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鲁迅营造了一种浓郁的乡土气息和深沉的文化底蕴。
同时,他以独特的讽刺手法和深刻的社会思考,揭示了当时社会的黑暗和人民的苦难,使读者在感受美的同时,也思考了社会问题。
03主题思想探讨与价值体现Chapter乡愁情怀表达对现代人启示批判现实主义精神在当下意义鲁迅在《故乡》中通过揭示社会黑暗面和人性的扭曲,展现了批判现实主义的精神。
这种精神在当下依然具有重要意义,它提醒我们关注社会的不公和弊端,勇于揭露和批判现实中的不合理现象。
批判现实主义精神还鼓励我们追求真理和正义,积极参与社会变革,推动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初中作文指导:跟鲁迅学写人物ppt

神态 描写 写出孔乙己内 心的羞愧、恼怒
语言描写写出孔乙 己自欺欺人、迂腐
不堪的特点
忽然间听得一个声音, “温一碗酒。”这声音虽然极低,却很耳熟。看时又全没 有人。站起来向外一望,那孔乙己便在柜台下对了门槛坐着。他脸上黑而且瘦, 已经不成样子;穿一件破夹袄,盘着两腿,下面垫一个蒲包,用草绳在肩上挂 住;见了我,又说道,“温一碗酒。”掌柜也伸出头去,一面说,“孔乙己么?你 还欠十九个钱呢!”孔乙己很颓唐的仰面答道,“这……下回还清罢。这一回是 现钱,酒要好。”掌柜仍然同平常一样,动笑作着描对写他写说出,孔“乙孔乙己,你又偷了东西 了!”但他这回却不十分分辩,单说了一几句每“况不愈要下取的笑景!况”“取笑?要是不偷,怎么 会打断腿?”孔乙己低声说道, “跌断,跌,跌……”他的眼色,很像恳求掌柜, 不要再提。此时已经聚集了几个人,便和掌柜都笑了。我温了酒,端出去,放 在门槛上。他从破衣袋里摸出四文大钱,放在我手里,见他满手是泥,原来他 便用这手走来的。不一会,他喝完酒,便又在旁人的说笑声中,坐着用这手慢 慢走去了。
“阿呀呀,你放了道台了,还说不阔?你现在 有三房姨太太;出门便是八抬的大轿,还说不 阔?吓,什么都瞒不过我。"
“阿呀阿呀,真是愈有钱,便愈是一毫不肯放松, 愈是一毫不肯放松,便愈有钱……“圆规一面愤愤 的回转身,一面絮絮的说,慢慢向外走,顺便将 我母亲的一副手套塞在裤腰里,出去了。
—神态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
跟鲁迅学写人物
广东省五华县华新中学 张丽奇
科举制度的牺牲品孔乙己
孔乙己是站着喝酒而穿长衫的唯一的人。他身材很高大;青白脸色, 皱纹间时常夹些伤痕;一部乱蓬蓬的花白的胡子。穿的虽然是长衫, 可是又脏又破,似乎十多年没有补,也没有洗。 外貌描写 突出其受科举制度毒害好喝懒做又爱摆出读书人架势的老落魄书生形象
鲁迅《故乡》ppt课件

文学成就
鲁迅在小说、散文、杂文 等领域都有卓越成就,他 的作品深刻揭示了社会的 矛盾和人性的复杂。
代表作品
《狂人日记》、《呐喊》 、《彷徨》等。
《故乡》创作背景
创作时间
《故乡》写于1921年,是 鲁迅创作的一篇短篇小说 。
创作地点
鲁迅在创作《故乡》时, 身处北京,而小说的背景 则是他的故乡——浙江绍 兴。
鲁迅独特艺术风格在《故乡》中体现
讽刺与批判
通过描绘故乡的落后和人们的麻木,鲁迅对时弊进行了深刻的讽 刺和批判,展现了其独特的思想深度。
象征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法
鲁迅运用丰富的象征手法,如“圆规”等,来暗示人物性格和命运 ,使作品具有深厚的内涵。
白描手法
鲁迅以简练、质朴的语言,通过白描手法刻画人物形象,展现了他 高超的语言艺术。
跨时代影响:鲁迅精神在当代传承
鲁迅精神的内涵
包括强烈的民族责任感、深刻的社会批判意识、独立的人格精神等方面,这些精神特质在当代仍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 义。
鲁迅精神在当代的传承与弘扬
通过学术研究、文学创作、社会活动等多种方式,鲁迅精神在当代得到了广泛的传承和弘扬,激励着人们为民族的繁 荣富强和社会的公平正义而奋斗。
充分体现。
02 文本解读与赏析
《故乡》篇章结构和写作特点
篇章结构
开篇回忆,接着描写现实与回忆 的对比,最后抒发感慨。
写作特点
运用倒叙手法,以回忆的方式展 现故乡的风土人情;通过刻画人 物形象,表现社会现实;语言简 练质朴,富有感染力。
人物形象塑造及其特点
闰土
朴实、善良、忠厚的农民形象, 通过对其外貌、语言、动作的描
创作动机
鲁迅通过《故乡》表达了 对故乡的思念之情,同时 揭示了当时中国农村的落 后和农民的苦难。
故乡鲁迅(完整版)ppt课件

文学艺术发展
现代文学艺术蓬勃发展, 涌现出一批杰出的文学家 、艺术家和作品。
鲁迅文学创作概述
小说创作
以《呐喊》、《彷徨》为代表的 小说集,深刻揭示了封建礼教吃 人的本质和社会底层人民的苦难
生活。
散文创作
以《朝花夕拾》、《野草》为代表 的散文集,既有对往事的深情回忆 ,也有对现实社会的深刻批判。
杂文创作
05
语言风格与修辞手法运用
鲁迅独特语言风格表现
简练明快
鲁迅作品语言简练,表达准确,不拖泥带水,给读者留下深刻印 象。
讽刺辛辣
鲁迅善于运用讽刺手法,揭露社会黑暗面,对不合理现象进行尖 锐的批判。
富有节奏感
鲁迅作品语言节奏感强,读起来朗朗上口,具有音乐美。
修辞手法运用举例
比喻
01
鲁迅在作品中大量运用比喻手法,使抽象的事物具体化,生动
比。
人物性格特点分析
1 2 3
鲁迅
具有敏锐的洞察力、强烈的正义感和批判精神, 善于通过文学作品揭露社会黑暗面,唤醒民众觉 悟。
闰土
忠厚老实,善良纯朴,但由于受封建思想的影响 ,缺乏反抗精神,对现实生活中的不公和苦难逆 来顺受。
杨二嫂
性格泼辣,说话尖酸刻薄,善于逢迎拍马,为了 自己的利益不择手段,是一个典型的小市民形象 。
时局的担忧和对未来的期望。
作品创作于1921年,正值五四 运动落潮期,鲁迅借此文表达了 对时局的失望和对未来的期望,
具有深刻的历史意义。
主题思想解读
《故乡》通过描绘闰土和杨二嫂等人 物形象的巨大变化,揭示了辛亥革命 后十年间中国农村经济的破产和农民 的苦难生活。
鲁迅在文中对“新生活”的期望,体 现了其对社会变革的深刻思考和积极 探索。
《朝花夕拾》鲁迅名著散文重点知识点梳理学生必读经典名著知识课件PPT模板

感谢观看
文学家鲁迅代表小说之一
汇报人:XX
等。
作者介绍
写作背景
创作《朝花夕拾》时鲁迅已是文坛举足轻重的作家。 1926年“三一八”惨案后,鲁迅写了《纪念刘和珍君》等文, 愤怒声讨反动政府的无耻行径,遭到反动政府的迫害,不得不过起颠沛流离的生活。 他曾先后避居山本医院、德国医院等处。 尽管生活艰苦,还写了不少的散文诗和《二十四孝图》《五猖会》《无常》等三篇散文, 它们后来与鲁迅在惨案发生之前写作的《狗猫鼠》《阿长与 <山海经〉》收入了散文集《朝花夕 拾》。
作者介绍
1926年9月鲁迅接受了厦门大学的聘请, 南下教书,但他在厦门大学只带了四个 多月,鲁迅在这里见识了种种知识分子 的丑恶嘴脸,毫不留情地进行抨击。 鲁迅虽然不喜欢厦门大学,但他对自己 担任的课程却倾注了全力,他上的课很 受学生的欢迎
在繁忙的教学之余,鲁迅写了很多作品,这其中就包括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父亲的病》《琐记》《藤野 先生》和《范爱农》五篇散文。
《藤野先生》
第叁章
人物介绍
人物介绍
《朝花夕拾》中出现的四个主要人 物: 是作者的保姆、恩师、朋友和父亲。
长妈妈
——是鲁迅儿时的保姆,连自己的名字都没有的女 雇工,她出身卑微。有愚昧迷信的一面,但她身上保存着 朴实善良的爱,令作者永生难忘。 从长妈妈身上,我们看到鲁迅对底层劳动人民的感情: 他既揭示他们身上愚昧麻木的一面,也歌颂他们身上美好 善良的一面。
人物介绍
藤
一位异国医学教授,因为表现出平等待人的态度,因为关心弱国子民
野 的学业,他朴素而伟大的人格令人肃然起敬。
先
他所做的一切都很平凡,如果我们不设身处地地想象鲁迅当时的处境,
生 便很难感受到这位老师的伟大之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他先写“我急得要哭”。点出“急”。这是典型的直接 写正面写。 然后写因为“急”,我产生了幻觉:我似乎听到了锣鼓 的声音,而且知道他们在戏台下买豆浆喝。这句子非常 精彩。激烈的情绪使“我”有了幻想。很有意思的。没 有用“急”字,但写得很到位。 接下来的一段鲁迅换了个写法。也还是不用“急”字, 而是写了我的状态“不钓虾,东西也少吃”,“其他孩 子都开开心心地讲戏”,“只有我不开口”。写的是我 的行为。在这个“不开口”中,我们能感觉到,“我” 已经“急”出生活常态了,要“急”出毛病了。 写“急”写得很简单,三句话,三个角度,三种法子, 各得其妙。
二 鲁迅写“高兴”——因为双喜 想到八叔的航船回来了,可以去
看戏了,我的心情由“急”而 “喜”。
第一种法子还是直接写。写了四个字:“我高兴了。” 第二个法子跟写“急”一样,也写“幻觉”:“我的很重的心忽而轻 松了,身体也似乎舒展到说不出的大。”这是快乐带来的幻觉。因为 快乐,放松了,膨胀了,要飞升了飘扬了,恨不得全世界都能看见我。 当一个人志得意满的时候,会觉得自己比天高比海宽。就是这样的哟。 倒霉的时候呢,一定相反,身体会收缩会变得沉重,主观里边是一种 躲避,希望被世界忽略遗忘才好。以身体的幻觉来写“高兴”,非常 高明,人人读了都感同身受。 第三个法子也跟写“急”是一样的,写动作,写状态。主要有两句: 我们立刻一哄地出了门。这个“一哄”可以带领学生好好体会。因为 这两个字中有声音,有动作,有神态,有心情,有群体形象,也可以 想像出个体表现,用词朴实,但很经敲打。第二句“大家跳下船”也 写得好。它和前边的“一哄”相呼应,如果换为“大家上了船”,就 一点儿意思都没有了。一个“跳下”同样的也是有动作有声音有场面, 把个“高兴”写得活灵活现。 鲁迅的新法子:那就是写环境。 “两岸的豆麦和河底的水草所发散出 来的清香……”
三 鲁迅写“倦”——戏不好看, 我疲倦了。
• 直接写的:“我有些疲倦了。”点出“疲倦”。鲁迅也用 大白话表达的,写得清楚明白。
• 也写幻觉:“只觉得戏子的脸都渐渐有些稀奇了,那五官 渐不明显,似乎融成一片再没有什么高低。”
• 但接下来很精彩。没有写环境,而是写了一段“情节”: 老旦的出场表演带来的心理的微妙变化。这段文字,妙在 “虚词”。比如“然而老旦终于出台了”的“然而”和 “终于”,比如“那老旦当初还只是踱来踱去地唱,后来 竟在中间的一把交椅上坐下来”的“只是”和“竟”, “不料他却又慢慢地放下在原地方,仍旧唱”的“却”和 “仍旧”。你看,这些虚词,哪个后边没有一个“倦”字 支撑着呢?这样的间接写,不着一字,却妙趣横生!还有 “老旦终于出场”的“终于”,“支撑着仍然看”的“仍 然”等,细细琢磨其中的韵味,实在是妙不可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