扎根农村搞教育 无怨无悔致青春

合集下载

2024年我为乡村教育献青春演讲稿(4篇)

2024年我为乡村教育献青春演讲稿(4篇)

2024年我为乡村教育献青春演讲稿在这片知识的海洋中,书籍犹如灯塔,指引着前行的方向。

以下是对您提供的文本内容的官方语言改写:各位老师,亲爱的同学们:大家好。

本次演讲的主题是《我与读书》。

书籍是人类精神的食粮,智慧的结晶,知识的宝库。

自古以来,书籍的价值被无数人传颂,成为读书人共同的信仰。

自幼,我便对书籍怀有浓厚的兴趣。

在母亲讲述的故事中,我深受触动,尤其是安徒生的《丑小鸭》。

随着故事的情节波动,我的情感也随之起伏。

随着年岁的增长,我开始独自探索书海,家中藏书丰富,书店也是我常去之地。

我在书中同情卖火柴的小女孩,关注人鱼公主的命运,感动于简·爱的坚韧,为罗密欧与朱丽叶的悲剧落泪。

读书不仅带给我无尽的乐趣,更让我以善良和纯真的视角看待世界。

成年后,我对书籍的理解更为深刻。

歌德曾言:“读一本好书,如同与一群高尚的人对话。

”好书赋予我们精神力量,文学大师们以其敏锐的洞察力,将思想融入文字,与读者交流。

如《巴黎圣母院》展现了雨果对腐败社会的愤怒和对爱与人道主义的渴望,《飘》描述了战争中的坚韧与乡愁,《阿Q正传》刺痛了社会的麻木不仁,《论语》体现了孔子的教育精神,普希金的诗歌则充满了对邪恶统治的憎恶。

书籍教会我区分善恶,引导我行善,激发我对邪恶的憎恨。

我从书籍中学会了欣赏真善美,体验了博爱与恶行的后果,了解了社会变革,并学会了思考。

莎士比亚曾说:“书籍是全世界的营养品,没有书籍的生活,就如同没有阳光;没有书籍的智慧,就如同鸟儿失去翅膀。

”没有书籍的人生将变得平淡无奇,生命也将失去灵魂的光彩。

书籍伴随我经历了无数风雨,见证了时代的变迁,它见证了我的成长,与我共同体验喜怒哀乐。

“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同学们,让我们共同汲取知识的源泉,攀登人类进步的阶梯,成为知识的富翁,精神的巨人。

拥有书籍,我们就拥有了整个世界,拥有了美好的明天。

接下来,关于《我为乡村教育献青春》的演讲,以下为官方语言改写:贵池区“天源杯”“凝聚青春力量,建功美好乡村”主题演讲比赛决赛,于____月____日下午在池州市第十中学圆满落幕。

扎根农村,无悔青春献教育

扎根农村,无悔青春献教育

扎根农村,无悔青春献教育------四有好老师先进事迹材料陶村中心学校李志我是一名普通的人民教师,没有惊人的业绩,只有平凡的工作;没有显赫的荣耀,只有默默地奉献。

1995年7月毕业参加工作至今,一直扎根在农村,无怨无悔地为家乡教育事业默默奉献。

自从走上教育岗位的第一天起,我就暗暗下决心,一定要做好老师,信奉陶行知先生“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名言。

“忠诚教育,敬业爱岗;为人师表,教书育人;关爱学生,无私奉献......”是我一贯的教学作风。

凭着对事业的追求,我以顽强的毅力,在陶村中心校的三尺讲台上默默地耕耘了二十个春秋。

在我已走过的二十个春秋里,时时刻刻谨记扎根农村,奉献青春,洒向教育无限的爱。

一、爱岗敬业,用心钻研在工作中,我勤恳敬业,踏踏实实地教书育人,认认真真地做好本职工作,不辜负领导对我的信任。

教学上本着“授之鱼不如授之以渔”的宗旨,注重对学生能力的培养,不仅教他们学习知识,而且让他在学习过程中学会学习,学会做人。

虚心向经验丰富的教师学习,对自己所任教的学科有了很强的驾驭能力,因此受到校领导的认可。

在教学中我时刻注意分析学生的特点,根据不同学生的学习情况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积极营造一种平等和谐、活跃有序的课堂氛围,力求让每一个学生都能有所收获。

二、运用爱心,浇灌学生的心灵作为任课教师,要让学生感受到与父母同样的爱。

这是我一贯的作风,也是对自己的要求。

因为:“亲其师,才能信其道”。

爱是信任的基础和前提,师生间只有有了爱,学生才会喜欢你的人,才会喜欢上你的课。

二十年来,每天陪学生一起学习,一起解决问题。

遇到问题,学生乐于接受我的教育、引导。

我还善于挖掘学生身上的闪光点。

要知道人人都喜欢表扬,更需要表扬,优生需要,学困生更加需要。

也许是我真正的走进了学生的心里,这就好比钥匙伸进了锁里。

在我的工作中关心学生就像关心自己的生命一样,既关心他们的生活,又关心他们的健康,既关心他们的学习方法,更关心他们怎样做人。

2023年农村教师扎根教育奉献青春演讲稿

2023年农村教师扎根教育奉献青春演讲稿

2023年农村教师扎根教育奉献青春演讲稿尊敬的领导、亲爱的师生们:大家好!我是XX学校的一名农村教师。

感谢大家提供这个机会,让我能够在这个舞台上与大家分享我在农村教育岗位上的扎根与奉献。

2023年,已经过去了几年的时光,回顾这几年我在农村教育岗位上的扎根与奉献,我感到既自豪又感慨。

作为一名农村教师,我深深体会到了教育的重要性,也亲身感受到了农村教育的挑战和困难。

首先,我要扎根农村教育。

当初选择到农村从事教育工作,我是充满憧憬和信心的。

在农村的教育岗位上扎根,意味着要面对艰苦的条件和环境,以及群众对教育的期待和需求。

我将自己完全融入到农村社区中,深入了解当地农村教育的实际状况和需求,并积极参与到农村教育的改革实践中。

通过与学生、家长和社区的密切交流,我逐渐理解到农村教育的特殊性和挑战。

其次,我要奉献青春于教育事业。

在农村教育岗位上,我们面临着学生人数多、家长期望高和教育资源匮乏等问题。

正是因为这些困难,我更加坚信农村孩子们同样有梦想和追求卓越的权利,也同样需要良好的教育资源和关怀。

作为一名农村教师,我要尽我的努力,发挥自己的优势,为学生们的发展提供最好的帮助。

我在课堂上注重启发式教学,开展寓教于乐的活动,加强学生的综合素养培养。

我也积极参与到学校的教研和教研活动中,与同事们交流分享教学经验,以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和教育质量。

同时,我还通过组织各类活动,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

我们开展了篮球、足球比赛和文艺演出等活动,为学生们提供了展示才华和锻炼身体的机会。

此外,我也积极参与社区活动,与家长们建立了密切的联系,共同为学生们的全面发展努力。

我希望通过这些活动,激发学生们的潜能和兴趣,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和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

然而,农村教育中还存在着很多问题需要我们共同努力去解决。

农村教育资源的不均衡、教师队伍的结构性短缺以及与城市教育水平的差距等问题,制约着农村教育的发展。

作为一名农村教师,我一直将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和专业素养视为重要的任务。

2024年教师扎根乡村奉献青春演讲稿

2024年教师扎根乡村奉献青春演讲稿

2024年教师扎根乡村奉献青春演讲稿尊敬的各位领导,亲爱的老师和同学们:大家好!我是一名普通的乡村教师,很荣幸能够在这里与大家分享我的教育经历和对未来的展望。

2024年,我们教师扎根乡村,奉献青春,面对的是一个充满挑战和机遇的时代。

回首过去,我们曾经用稚嫩的声音唱响了《让爱传递》,将祝福送给那些生活在乡村的孩子们。

现在,我们终于走进了乡村学校,成为他们的老师。

乡村教育是我们热爱教育的人倾注了全部心血的地方,它孕育着希望的种子,需要我们用爱和智慧去滋养。

乡村教育的挑战是巨大的。

资源匮乏、师资短缺、教学条件艰苦,这些问题一直困扰着乡村教育的发展。

但我相信,只要我们有一颗执着的心,就能够克服这些困难。

我还记得第一次来到乡村学校的情景,学校的图书馆只有几本书,孩子们的课桌旧得已经磨平了边角,但是孩子们的眼中却闪烁着无尽的期盼。

我决定,无论遇到什么困难,我都要用我自己的双手,为孩子们创造更好的学习环境。

所幸的是,正是在我们走进乡村的这几年里,得益于国家对农村教育的大力扶持,我们看到了乡村教育的巨大变化。

现在,我们的学校有了新的教学楼,孩子们可以在宽敞明亮的教室里学习;学校的图书馆里摆满了各类图书,让孩子们畅游在知识的海洋中。

这一切的变化,离不开乡村教师的辛勤耕耘和努力。

我们虽然付出了很多,但是乡村教育的发展越来越壮大,给了我们更多的信心和动力继续前行。

作为乡村教师,我们的责任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是培养学生的品德和智慧。

每一个孩子都是独特的,我们需要用心去发掘他们的潜能,用爱去关怀他们的成长。

在我教学的过程中,我发现每一个孩子都有自己的闪光点,只要我用心去激发他们的兴趣和创造力,他们就会展现出无穷的潜力。

我曾经有一位学生,他在数学方面非常聪明,但在学习上不太上心,我和他进行了一次交流,了解到他对英语有浓厚的兴趣。

于是我鼓励他积极参加英语角的活动,并为他提供更多的学习资料。

渐渐地,他的学习态度发生了转变,成绩也有了明显的提高。

扎根乡村教育,无悔奉献青春演讲稿

扎根乡村教育,无悔奉献青春演讲稿

扎根乡村教育,无悔奉献青春演讲稿尊敬的评委、亲爱的同学们:大家好!我是XXX,今天很荣幸能站在这里,与大家分享我的演讲主题:扎根乡村教育,无悔奉献青春。

当我们谈论教育时,我们往往更多地关注城市教育,而忽略了乡村教育的重要性。

事实上,乡村教育是我们民族教育事业的基石,是实现教育公平的重要一环。

然而,由于资源的不均衡分配和城市化进程的加速,乡村教育面临着许多挑战和困境。

首先,乡村学校的师资力量普遍不足。

由于乡村学校无法提供与城市学校相媲美的工资待遇,很多优秀的教师都会选择去城市从教,导致乡村学校的师资力量不断减弱。

其次,乡村学校的教育资源匮乏。

很多乡村学校的师生都面临着教材不齐全、教学设备陈旧、图书馆资源有限等问题,这无疑影响了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全面发展。

然而,我坚信,乡村教育是一片值得我们用青春去扎根的沃土。

正是因为乡村教育面临的困难,我们更应该毫不犹豫地奉献我们的青春,为乡村教育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首先,作为学生,我们可以主动与乡村学校的孩子们互动交流。

我们可以组织志愿者团队,定期去乡村学校开展文化活动、社会实践等,为孩子们带去知识、带去关爱,激发他们对学习的兴趣和热情。

其次,作为未来的教师,我们可以选择到乡村学校从教。

虽然乡村学校的待遇可能没有城市学校那么好,但是我们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和创新,为乡村学校带来新的希望。

我们可以积极参与教学改革,创新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让乡村学校的孩子们享受到优质的教育资源。

最后,作为社会的一员,我们可以积极参与乡村教育的公益事业。

我们可以捐赠图书、教学设备等物资,为乡村学校创造更好的学习环境。

同时,我们也可以参与乡村教育的政策倡导,呼吁社会各界关注乡村教育,争取更多的政策支持和资源投入。

扎根乡村教育,无悔奉献青春,不仅仅是为了改善乡村教育的现状,更是为了实现教育公平的梦想。

让我们团结起来,用我们的青春力量,为乡村教育的繁荣发展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谢谢大家!。

扎根乡村教育,无悔奉献青春作文

扎根乡村教育,无悔奉献青春作文

扎根乡村教育,无悔奉献青春作文在城市的喧嚣与繁华之外,有一片宁静而质朴的土地,那里是乡村。

在乡村的角落里,有一群孩子,他们怀揣着对知识的渴望,对未来的憧憬。

而在他们的成长道路上,有这样一群人,默默扎根乡村教育,用青春和热情,为孩子们点亮希望的明灯,我就是其中的一员。

记得初到那所乡村小学时,我被眼前的景象震惊了。

破旧的校舍,简陋的教学设备,与我想象中的学校相差甚远。

但当我看到孩子们那一双双清澈而充满期待的眼睛时,心中的那份失落瞬间被责任感所取代。

我接手的是一个班级,孩子们的基础参差不齐。

有的孩子拼音都还没完全掌握,更别提复杂的数学运算和英语单词了。

为了让每个孩子都能跟上课程,我开始了“一对一”的辅导计划。

每天放学后,我都会留下那些需要额外帮助的孩子,耐心地给他们讲解知识点,一遍不行就两遍,两遍不行就三遍,直到他们真正理解为止。

有个叫小明的孩子,特别让我操心。

他性格内向,学习成绩也不太好,总是默默地坐在角落里。

我注意到他之后,经常找他谈心,鼓励他积极参与课堂。

一开始,他还是很胆怯,但渐渐地,他开始主动回答问题了。

为了帮助他提高数学成绩,我每天都会给他出几道专门的练习题,然后认真批改,指出他的错误并给予详细的讲解。

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他的数学成绩终于有了明显的提高。

看到他拿到试卷时脸上露出的笑容,我感到无比的欣慰。

乡村的生活条件艰苦,学校没有食堂,中午我就和孩子们一起在教室里吃从家里带来的饭菜。

虽然简单,但大家围坐在一起,有说有笑,倒也充满了温馨。

有时候,孩子们还会互相分享自己带的美食,那种纯真的友爱让人感动。

除了教学,我还经常组织各种活动,丰富孩子们的课余生活。

春天,我们一起去郊外踏青,感受大自然的美好;夏天,我们在操场上举办运动会,孩子们尽情地奔跑、欢笑;秋天,我们一起收集落叶,制作精美的书签;冬天,我们在教室里举办诗歌朗诵会,让温暖的声音驱散寒冷。

记得有一次举办诗歌朗诵会,有个叫小花的女孩特别紧张。

扎根农村教育 青春无悔献青春师德征文

扎根农村教育 青春无悔献青春师德征文

扎根农村教育青春无悔献青春师德征文一、引言在当今社会,农村教育一直是一个备受关注的话题。

在城市化的进程中,越来越多的年轻人选择到城市工作,导致农村教育资源匮乏,教育环境落后。

急需一批优秀的青年教师,他们可以扎根农村教育,用自己的青春无悔献给教育事业。

本文将从多个角度探讨扎根农村教育,以及如何在这个过程中展现出优秀的师德。

二、扎根农村教育1. 对农村教育现状的分析农村教育一直以来都存在着师资力量不足、教学资源匮乏、教学质量参差不齐等问题。

这些问题严重制约了农村孩子们的成长和发展,也造成了城乡教育的不公平。

扎根农村教育,意味着要面对这些现实的问题,努力改善农村教育状况。

2. 扎根农村教育的意义扎根农村教育是一项具有深刻意义的事业。

通过自己的努力和奉献,可以为农村孩子们带去更好的教育资源和成长环境,帮助他们实现自身的发展和梦想。

也能够丰富自己的人生阅历,学会感恩和奉献,成为社会的有用之才。

三、青春无悔献青春师德征文1. 青春的献给农村教育青春一去不复返,而选择将青春献给农村教育,则是一种无悔的选择。

在农村教育一线,青年教师能够倾注自己的热情和才华,让农村孩子们感受到教育的力量和希望,享受到优质的教学资源和教育环境。

这种献身精神不仅体现了一种责任和担当,更是一种对自己青春的珍惜和理解。

2. 师德在农村教育中的体现在扎根农村教育的过程中,师德是至关重要的。

青年教师要以身作则,注重自身的修养和素质,用自己的言行和行动影响和感染学生。

更要以专业的素养和敬业的态度,努力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为学生的成长和教育事业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四、结语扎根农村教育青春无悔献青春师德征文,不仅是一次表彰和肯定,更是一次机会和激励。

青年教师们通过自己的亲身实践和经历,展现出了优秀的师德和教育成就,为广大青年教师们树立了良好的榜样。

希望更多的青年教师能够加入到农村教育的队伍中,用自己的青春和热情,为农村教育事业做出更大的贡献。

愿农村教育蓬勃发展,青春教育无悔!扎根农村教育,是一种使命和担当;是一种对农村孩子们未来的责任和关怀;更是一种对教育事业的热爱和奉献。

教师成长日志 扎根农村教育 书写无悔青春

教师成长日志 扎根农村教育 书写无悔青春

教师成长日志扎根农村教育书写无悔青

; 今日置身于北京繁华的都市,看着在这里工作的教师精彩怡然,让我略有思绪。

城市与农村,或许有着差别,但在同一蓝天下农村也有广袤的天地,回想在这九年多扎根于农村的时光,默默耕耘,不断地探索和实践,也书写着自己的精彩。

;;;;扎根农村教育,是对这片土地的热爱。

喜欢这里的质朴和纯朴。

这里的一切也让我甘于无怨无悔。

;;;;“学海无涯,教无止境。

”在这里我始终坚持学习,努力提高自身素养,利用课余时间,广泛深入地学习学科专业知识,订阅了教学杂志,努力完善自己的教育教学知识,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认真上好每一堂课,认真组织每一次活动,认真辅导每一个学生。

;;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我想做一名有梦想的教师,在教育教学的征途上,迈出自己坚实的脚步,也希望自己能在教育教学工作中不断进步,成长为有价值的人,实现自己的最初梦想。

;;青春无悔,无悔青春,既然选择了远方,便只顾风雨兼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扎根农村搞教育无怨无悔致青春
土右旗明沙淖中心校通讯员张宇(包头日报通讯员)
他是一名很普通的人民教师,但他26年扎根农村小学教育,为农村教育的发展做出了突出的贡献。

他先后被“晋绥儿女支持教育协会”评为“晋绥儿女支持老区教育的优秀教师”;先后共30多次被旗教育局、明沙淖中心校评为优秀共产党员、优秀教师、优秀班主任、骨干教师、教学能手等等;而且还被誉为教改先锋、论文专业户等等,被身边的人称为好人,他就是土右旗明沙淖中心校语文教师贾亮。

大胆改革勇于创新
贾亮,1988年被聘为民办教师。

当时民办教师工资低,又没有转正的希望,而他却认准目标毅然任教。

刚任教,他就大胆创新。

在教学中,他把大量的时间留给学生,鼓励学生多读、多写、多思、多听;课内表现自由,大胆质疑,放飞思想,放开课程,进而放飞学生。

他说:“要打破传统的表演式教学,要充分地发挥学生自主性学习的积极性。

”他还说:“会教课的教师不一定是好教师,传统教学下的师生关系严重地剥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必须彻底摈弃这种‘以其昏昏,使人昭昭’的做法。

”他的这些做法与后来许多专家学者的论述不谋而合。

他经常鼓励学生阅读,把学语文推向大而广的境界。

为了上好课外阅读,他每星期进行课外汇报,把课内、课外真正的结合起来。

他的作文教学灵活多样,采用“急骤联想”,鼓励学生急速写作,当
堂完成,每学年要进行60篇;采取教师改、学生互改、集体改、当堂改;而且每篇习作他都要亲自“下水”。

然而,在当时对一个民办教师是行不通的。

任教第一年,他的教学就被彻底否定了。

在一次作文观摩课上,他采用了“急骤联想”。

听完课后,他的课被定为“混乱堂”。

评语是“课堂秩序太乱,学生发言无规矩;教师讲解太少。

最严重地是他还当场受到领导的批评,领导认为他培养出来的学生没有规矩,不懂得遵守纪律。

要他立即改正错误,否则会被精简。

教书不到一年,他的教改思想就被当头浇了一盆冷水。

尽管如此,他并没有放弃自己的创新意识,他曾写过这样一段话:“我们青年教师,正是大胆改革时期,没有创新就没有进取,总停在契诃夫编织的那个‘套子里’,是永远没有发展的,是永远教不出优秀学生的。

”的确,他讲的课学生非常喜欢。

学生张红继说:“听贾老师的课是一种享受,他的课太有趣了,太令人快乐了……”他就是这么一个倔犟的人,认准了目标,几头牛也拉不回来。

91年,他带的这届将要毕业时,学区又进行听课,他依然大胆创新,改变传统的教法,学区领导忍无可忍,只好决定送出这一届就要精简他。

成绩是最好的见证:他带的这一届,85名学生,在初中毕业时,竟有12名考上中专、中师;54人考上高中,在当时这真是破天荒。

优秀的成绩让更多的人对他改变了看法,让更多的领导对他有了新的认识。

于是,学区领导亲自到他家收回“通知书”,并向他当面道了歉,同时还评他为先进。

坚持创新开创课题
由于他的成绩突出,1996年秋,他被调到离家20多里的乡中心学校教书。

接到通知,他非常地激动。

因为他的成绩终于被肯定了。

但是,却得到了父母的反对,因为当时他才挣47元,又没有成家,一天还要骑车往返40多里路。

但贾亮毅然决定到明沙淖中学任教。

一到中心学校,他就忙着研究教学改革。

他首次提出了新课题:“语文教学中要课内外相结合”。

他在课题中说:“语文课本必须学好,因为它选择的都是文质兼美的范文;但一个学期就那么二三十篇文章毕竟是太少了,你就是句句落实,字字落实,也难全面地提高语文水平。

语言文字是交流思想的工具,只要是运用这个工具来表情达意,而又表达得好,我们都可以把它作为学习的对象。

那就是课外的语文:像平时听广播,看电视,读报纸,阅读课外书籍以及参加课外许多活动都可以学到语文知识。

这就要求教师给学生充足的课外时间,一定要他们把看到的、听到的,实践的写出来或说出来,使课内外相结合。

”特别是他把作文教学中的“急骤联想”的课题进行了推广,受到学生的特别好评。

他提倡的作文中的“急骤联想”是指学生在写作中,思维要快;在一节课上尽可能把头脑中的涌现出来的任何观念马上写下来,对于这些不要考虑其质量好坏,数量的多少,以免影响思维的流畅性。

运用这种方法,使学生思维在短时内高度紧张,充分发散,以便超越时空界限,把题目涉及到的内容统统调集到你面前,进而听你的调遣。

他曾在初一训练过一篇作文:《天上掉下一把头发》,让学生开始想象,学生如同运动场上的健儿听到枪声似的。

仅用了二十分钟,
各种各样的题材出来了:有写“五讲四美”题材的,说这把头发是理发员不讲卫生从楼上甩下来的;有写“环保”题材的,说这是现在一些人乱砍乱伐树木,造成沙尘暴肆虐的结果,这把头发是风沙卷来的;还有写“神话”题材的,说这把头发是王母惩罚织女的等等。

这节作文课使学生联想丰富,思维活跃,内容广泛,体裁各异,而且课堂气氛热烈,至今使听课人历历在目。

他的作文课题开拓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创新能力,放开了学生的想象的翅膀,减轻学生的“课后作业”负担。

他的课题很快受到学生的好感,得到领导的重视。

学生很快喜欢上了作文课。

从88年以来,他辅导的学生作文,参加全国及省市作文大奖赛获奖的就有33人,报刊杂志上发表的有52人,这些成绩是来之不易的,是他用辛同勤的汗水换来的。

每当他看到同学们一篇篇处女作获奖或发表在刊物上,他兴奋地逢人便讲:“我的弟子获奖了,我的辛苦没白下”!1996年以来,他曾三次获旗级先进,二次获优秀班主任。

年他还光荣的加入中国共产党。

迎难而上不懈追求
1994年秋,他接到一份通知:“1988年之前参加工作的教师,可以通过考试进修转为国家正式教师”。

接到通知他兴奋的不能自已。

他相信自己的能力!果然,他通过考试上了包头教育学院。

1996年7月,经过2年的艰苦奋斗,他终于毕业了。

当时毕业有许多教师留在了城里,他也有机会,可他却又回到了自己的家乡,他要把学到的丰富知识献给家乡的教学事业。

然而,天有不测风云,就在他回校的那
年冬天,由于长期跑校,突发性关节炎一下使他站不起来,学校领导、同事劝他休息几天,但他硬坚持着,疼得厉害时,只是吃点止疼药来缓解疼痛。

因为他一心一意为了他的学生,不舍得离开他的学生。

他在五年级作文教学中提出了:“作文教学中要学会打动读者的心”他认为:小学生要写好作文,必须培养其感情,感情的培养。

几年来他克服重重困难,在作文教学中表露真情,不写空话、假话、套话,使学生的作文有突飞猛进的发展。

同时他还加强了学生的课外阅读,丰富了学生的语言知识和写作兴趣。

他不仅在教学中大胆改革,而且他自己坚持学习,勤奋读书,经常学习教育教学理论。

他除学校订阅关于教育教学杂志外,他自己就订阅十几种教育教学杂志。

他的家中摆满了关于教育方面的书籍。

他除了向报刊、杂志学习,还特别喜欢上网看许多优秀教师的讲课。

看完后,他便去认真研究,写出优点和不足。

他还经常利用外出学习的机会,到其他学校观摩教学,考察学习。

他喜欢跟人家切磋问题,诚恳地向人家学习,取长补短。

特别是他热衷于电脑教学。

以前,他对电脑是一窍不通,但凭着他对知识的不断追求,勤奋学习,通过自学学会了电脑的知识。

掌握电脑知识的是几位年轻教师,都是他以前教过的学生。

为此他经常向学生请教。

他为了学习电脑,不懂就问,有时一个小问题就要问他的学生十多次。

他中午的时间很少休息,他利用这些时间练习打字,练习做课件。

现在,他不但会用多媒体教学,而且还制作了许多多媒体课件。

几年来,他把这些积累写成了论文。

现在他共撰写了625篇论文,在各种报刊杂志上发表的论文有58 篇,而且,2006年他的作品《异曲同工,形象鲜明》,参加由全国政协科教文卫体、全国新闻社、全国《纵横杂志》社共同举办大奖赛中获三等奖;并选为特约代表,同年6月份赴京参加颁奖。

6月23日,在颁奖大会上他受到布赫、陈思邈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接见。

布赫同志握着他的手说:“你是内蒙古人,给咱们内蒙古人争光了,好样的!”颁奖后,他决心要以更优秀的成绩回报母校,回报他热爱的家乡,回报社会。

他不仅喜欢写论文,而且还喜欢创作,到现在共写了206篇散文和小说。

2008年,他参加了由土右旗宣传部主办的“现代城家装艺术街杯”暨“我与改革开放三十周年”征文中,获一等奖;2009年在建国60周年上,散文获包头宣传部一等奖;2012年在包头宣传部举办的“践行雷锋精神”,小小说《雪白的雨伞》获一等奖;2013、2014年小品《选举》、《双喜临门》等在内蒙古宣传部举办的小品大赛中或一等奖等等。

不仅如此,他于2001年又建立了“星星文学社团”,常年组织学生写作,义务修改,义务讲评,现在学生在《小作家》、《北方少年报》、《包头教育》上发表的有上百篇,他先后50多次被许多单位评委“优秀辅导员”。

教育是一项以德为先甘于奉献的事业,要求教师不仅要有广博精深的学识、高尚的师德,还要有甘于奉献的精神。

在平凡的教育岗位上,许多教育者在挥洒着自己的青春,为党的教育事业无私地奉献着
自己,为学生的成长无私地奉献着自己,同时,也把“无私奉献”的精神力量传递给他人,一代又一代地传承下去。

而贾亮同志,正是这样的教育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