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外遥控器编码规则简要说明

合集下载

常见红外遥控器编码与格式

常见红外遥控器编码与格式

电源和红外发射电路组成。

信号调制为脉冲串信号,通过红外发射管发射。

常用的有通过脉冲宽度来实现信号调制的脉红外线遥控器已被广泛使用在各种类型的家电产品上,它的出现给使用电器提供了很多的便利。

红外遥控系统一般由红外发射装置和红外接收设备两大部分组成。

红外发射装置又可由键盘电路、红外编码芯片、红外接收设备可由红外接收电路、红外解码芯片、电源和应用电路组成。

通常为了使信号能更好的被传输发送端将基带二进制宽调制(PWM )和通过脉冲串之间的时间间隔来实现信号调制的脉时调制(PPM )两种方法。

在同一个遥控电路中通常要使用实现不同的遥控功能或区分不同的机器类型,这样就要求信号按一定的编码传送,编码则会由编码芯片或电路完成。

对应于编码芯片通常会有相配对的解码芯片或包含解码模块的应用芯片。

在实际的产品设计或业余电子制作中,编码芯片并一定能完成我们要求的功能,这时我们就需要了解所使用的编码芯片到底是如何编码的。

只有知道编码方式,我们才可以使用单片机或数字电路去定制解码方案。

下面介绍的是笔者所收集整理的一些常用遥控编码芯片的编码方式和常用一体化接收芯片的引脚示意图。

在最后还用实例介绍M50560-001P 芯片的解码思路和应用实例程序的编写。

常用红外一体化接收头引脚示意uPD6121,uPD6122,PT2222,SC6121,HS6222,HS6221载波波形 使用455KHz 晶体,经内部分频电路,信号被调制在37.91KHz ,占空比为3分之1。

数据格式. 数据格式包括了引导码、用户码、数据码和数据码反码,编码总占32位。

数据反码是数据码反相后的编码,编码时可用于对数据的纠错。

注意:第二段的用户码也可以在遥控应用电路中被设置成第一段用户码的反码。

使用455KHz 晶振时各代码所占的时间位定义 用户码或数据码中的每一个位可以是位‘1’,也可以是位‘0’。

区分‘0’和‘1’是利用脉冲的时间间隔来区分,这种编码方式称为脉冲位置调制方式,英文简写PPM 。

红外编码——精选推荐

红外编码——精选推荐

红外编码格式最近在研究的在S3C6410的上的IRM3638 红外接收器件。

发现其中红外编码采用PT2222编码,进一步研究发现,红外编码是有好几种编码.特的将编码格式取出来放在这里.一.TC9028、TC9012、TC9243 编码方式TC9028、TC9012和TC9243这三者的编码方式是完全一致的,该码型的一帧数据中含有32 位,即8 位用户编码,8 位用户编码的重复码,8 位键数据编码(D0~D7)以及他的反码。

用户码和键数据码的发送均是低位在前,高位在后。

如上图1 所示:一帧完整的发射码有引导码、用户编码和键数据码三部分组成。

引导码由一个 4.5ms高电平脉冲及4.5ms 的低电平脉冲组成;八位用户编码,被连续发送两次:八位的键数据码也被连续发送两次,第一次发送的是键数据码的原码,第二次发送的是键数据码的反码。

―1‖和―0‖的区分取决于脉冲之间的时间,称之为脉冲位置调制方式(PPM)。

波形如图4。

当SEL接DRV0 脚时,选中的8 位用户编码为(C7-C0:00001110(0EH)),该码型的输出波形如图2所示,重复码波形如图 3所示,―1‖和―0‖的波形如图4所示,载波波形如图5所示:―1‖和―0‖的区分取决与脉冲之间的时间,称之为脉冲位置调制方式(PPM),如图4所示。

发射端输出高电平时按图5的载波波形发送:频率:38KHz;占空比:1/3。

2、UPD6122 和PT2222 编码方式:PT2222与upd6122 的编码方式完全一致,该码型所发射的一帧码含有一个引导码,8 位的用户编码(例如C7~C0=14H)及其反码,8 位的键数据码及其反码。

下图给出了这一帧码的结构。

如上图6所示,引导码由一个9ms 的载波波形和4.5ms 的关断时间构成,它作为随后发射的码的引导。

在发重复码时,引导码由一个9ms 的载波波形和2.25ms 的关断时间构成。

每次8 位的码被传送的同时,它们的反码也被传送。

格力空调遥控器红外编码透析(长码)

格力空调遥控器红外编码透析(长码)

格力空调遥控器红外编码透析
格力空调遥控器(YB0F2)红外码组成如下,按解码顺序排列起始码(S)+35位数据码+连接码(C)+32位数据码1、各种编码的电平宽度:
数据码由“0”“1”组成:
0的电平宽度为:600us低电平+600us高电平,
1的电平宽度为:600us低电平+1600us高电平
起始码S电平宽度为:9000us低电平+4500us高电平
连接码C电平宽度为:600us低电平+20000us高电平2、数据码的形成机制
前35位数据码形成如下图所示:
上表中,大于两位的数据都是逆序递增的,各数据的意义如下:
校验码的形成机制如下:
校验码= [(模式– 1) + (温度– 16) + 5 +左右扫风+换气+节能]取二进制后四位,再逆序;
例如:如果需要设置一下的状态,模式4,30℃,左右扫风,换气关闭,节能关闭,那么校验码为:
(4 – 1)+(30-16)+5+1+0+0 = 15,取低四位为0111,逆序后为1110
注意:为了方便编码,在编码时可以正序,解码端再逆序,解码的时候先解码低字节,再解码高字节的位。

另外定时数据对最后的校验码的影响没有测试,因为很少会用到这个功能。

红外遥控RC-5码和NEC码技术标准

红外遥控RC-5码和NEC码技术标准

特点:
8 位的系统码和 8 位的命令码长度 为了增加可靠性,地址码(即用户码)和命令码都要发送两次 脉冲宽度调制 载波频率为 38K 每一位的时间长度为 1.12ms 或 2.25ms
调制:
图 1 逻辑“1”和“0”波形
NEC 码协议使用脉冲长度进行编码。每一个高电平由长度为 560µs 的 38K 载波构成(约 21 个周期)。1bit 的逻辑“1”发送时间是 2.25ms,而 1bit 逻辑“0”的发送时间为 1.12ms,如图 1。载波的占空比推荐值是 1/4 或 1/3。
PIP SIZE
画中画 搜台 制式
子通道 34
41 图文 SUBCODE 复用 65
PIP Source Subcode
子通道
画面交换 35
42 与图文 REVEAL 复用 66
Swap Reveal
交换
36 音量-
67 43 上下左右和节目音量键不 VOL-
音量-
37 音量+
68 44 复用时作为音量加减键值 VOL+
音量+
子通道频道-
45 图文 MIX 复用
38
69
PIP CHMIX
子通道频道-
子通道频道+
46 图文 CANCEL 复用
39
70
PIP CH+ Cancel
子通道频道+
画中画位置
47 图文 INDEX 复用
40
71
Position Index
画中画位置
计时回看 41
48 和 S 视频复用 72
Timer recall S-Video
下 节目减少
25 右 音量增加 24 18

红外通信中的编码技术

红外通信中的编码技术

红外线遥控器在家用电器和工业控制系统中已得到广泛应用,了解他们的工作原理和性能、进一步自制红外遥控系统,也并非难事。

红外线遥控器就是利用波长0.76μm~1.5μm之间的近红外线来传送控制信号的。

人们见到的红外遥控系统分为发射和接收两部分。

发射部分的发射元件为红外发光二极管,它发出的是红外线而不是可见光.常用的红外发光二极管发出的红外线波长为940nm左右,外形与普通φ5mm发光二极管相同,只是颜色不同。

用单片机发射红外调制信号时载波用PWM产生38khz,在按编码的时间间隔打开或关闭PWM输出。

现在不论是业余制作或正式的产品,大都采用成品的一体化接收头,如图3所示。

红外线一体化接收头是集红外接收、放大、滤波和比较器输出等的模块,性能稳定、可靠。

一体化红外接收头的功能是解调输出低频(编码)信号,没有调制就没有输出。

如果只控制通、断,也要加一单频(例如500Hz)调制信号,在接收电路中检测500Hz的有、无,从而控制通、断。

红外线遥控发射电路框图如图4所示。

图4中编码器的编码信号对38kHz的载波信号进行调制,再经红外发射管D向空间发送信号供遥控接收端一体化接收头接收、解调输出、再作处理。

编解码:在网上找的资料不一定符合你手上遥控器的波型,最可靠的还是用示波器抓一下,只要看到波型,就可以想出解码和程序,而且一般都有规律的。

常见的编码方法有二种,一种是用相位来区分,比如1是500US低加500US高,0是500US高加500US低,还有一种是时间不一样,比如1是500US低加500US高,0是500US低加1ms高,当然我都是举的例子。

还有一个连续发的问题,一般用相位的区分连续发是有一个码,如果连续的话这个码是一致的,然后放掉再按,与前面的码是相反的。

其他地方一样。

用时间区分的,连续发的除了第一帧,后面的帧是没有数据和用户码部分,后面的只有引导码然后数据部分比如常见的是引导码加用户码加用户反码加按键码加按键反码的形式但也有不是按照这个来的,比如以前也有过引导码加用户码加按键码的以上是个人经验。

红外遥控编码格式

红外遥控编码格式

红外遥控编码格式红外遥控器的编码格式通常有两种格式:NEC和RC5NEC格式的特征:1:使用38 kHz载波频率2:引导码间隔是9 ms + 4.5 ms3:使用16位客户代码4:使用8位数据代码和8位取反的数据代码下面的波形是从红外接收头上得到的波形:(调制信号转变成高低电平了)不过需要将波形反转一下才方便分析:NEC 协议通过脉冲串之间的时间间隔来实现信号的调制(英文简写PPM)。

逻辑“0”是由0.56ms的38KHZ载波和0.560ms的无载波间隔组成;逻辑“1”是由0.56ms的38KHZ载波和1.68ms的无载波间隔组成;结束位是0.56ms的38K载波。

下面实例是已知NEC类型遥控器所截获的波形:遥控器的识别码是Address=0xDD20;其中一个键值是Command=0x0E;注意波形先是发低位地址再发高位地址。

所以0000,0100,1011,1011反转过来就是1101,1101,0010,000十六进制的DD20;键值波形如下:也是要将0111,0000反转成0000,1110得到十六进制的0E;另外注意8位的键值代码是取反后再发一次的,如图0111,0000 取反后为1000,1111。

最后一位是一个逻辑“1”。

RC5编码相对简单一些:下面的遥控器地址是1A,键值是0D的波形同样由于取自红外接收头的波形需要反相一下波形以便于分析:反相后的波形:根据编码规则:得到一组数字:110,11010,001101 根据编码定义第一位是起始位S 通常是逻辑1第二位是场位F通常为逻辑1,在RC5扩展模式下它将最后6位命令代码扩充到7位代码(高位MSB),这样可以从64个键值扩充到128个键值。

第三位是控制位C 它在每按下了一个键后翻转,这样就可以区分一个键到底是一直按着没松手还是松手后重复按。

如图所示是同一按键重复按两次所得波形,只有第三位是相反的逻辑,其它的位逻辑都一样。

其后是五个系统地址位:11010=1A。

红外线遥控编码解码控制

红外线遥控编码解码控制

红外遥控具有结构简单,制作方便,成本低廉,抗干扰能力强,工作可靠性高等一系列优点。

同时,由于红外遥控器件,工作电压低,功耗小,外围电路简单,因此,在日常生活中广泛应用,如彩电,录像机,音响空调,风扇,即其它的小型电器上。

遥控距离在几米到十几米。

波长在0.76um~1000um的光波为红外光(线),红外光为不可见光。

红外光按波长范围分为近红外、中红外、远红外、极红外4类。

红外线遥控是利用近红外光传送遥控指令的,波长为0.76um~1.5um。

用近红外作为遥控光源,是因为目前红外发射器件(红外发光管)与红外接收器件(光敏二极管、三极管及光电池)的发光与受光峰值波长一般为0.8um~0.94um,在近红外光波段内,二者的光谱正好重合,能够很好地匹配,可以获得较高的传输效率及较高的可靠性。

一、红外遥控系统的构成:主要由两大部分构成: 红外编码发射部分,红外解码接收部分。

红外发射部分主要由,键盘,红外编码芯片(sc6122/ht6122),电源,红外发射管组成。

红外解码部分:由红外接收电路、红外解码、电源和应用电路组成。

红外遥控接收器的主要作用是将遥控发射器发来的红外光信好转换成电信号,再放大、限幅、检波、整形,形成遥控指令脉冲,输出至遥控微处理器。

其中红外接收电路主要是接收部分的红外接收管是一种光敏二极管(现在常用一体化红外接收头)。

三、红外遥控的编码与解码常用的编码芯片HT6122,遥控器的按键信息由编码芯片编码后,以38KHZ的载频,经红外发射管,向外发射。

有引导码,16为用户编码,按键编码,按键反码构成。

引导码:引导码,也称引导脉冲,一般由高电平1和低电平0的脉冲组成,高电平9ms,低电平4.5ms用来标志遥控编码脉冲信号的开始,使遥控接收器能由此判断出所接收的信号是干扰还是系统的遥控代码。

用户码:通常由8位原码和8位反码组成。

它用来指示遥控系统的种类,以区别其它遥控系统,防止各遥控系统的误动作。

单片机的红外遥控器编码原理与实现

单片机的红外遥控器编码原理与实现

单片机的红外遥控器编码原理与实现红外遥控器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一种设备,用于控制电器设备的开关、音量调节等操作。

而单片机作为一种重要的电子元器件,可以通过编程来实现红外遥控器的功能。

本文将介绍单片机的红外遥控器编码原理和实现过程。

一、红外编码原理红外遥控器通过发送红外信号来控制电器设备的开关。

而红外编码原理是指在红外遥控器中,将按键的信息编码成红外信号发送出去。

在遥控器中,每个按键对应一个特定的红外编码。

当按下某个按键时,遥控器会将该按键的特定编码发送出去。

接收器设备会解码接收到的红外信号,并根据解码结果来执行相应的操作。

二、红外编码实现步骤1. 硬件准备实现红外遥控器编码,首先需要准备以下硬件设备:- 单片机模块- 红外发射模块- 按键模块- 电源供应模块2. 硬件连接将单片机模块、红外发射模块、按键模块和电源供应模块按照电路图进行连接。

确保连接正确并固定好各个模块。

3. 软件编程使用单片机的编程语言(如C语言)进行编程,实现红外遥控器的功能。

具体的编程步骤如下:- 初始化相关的引脚和中断,包括红外发射引脚和按键引脚。

- 设置红外编码的格式和协议,如NEC编码、SONY编码等。

- 通过按键模块检测按键是否被按下,如果按键被按下,则执行相应的红外编码发送操作。

- 根据按键的不同,发送不同的红外编码信号。

4. 红外编码发送编写代码实现红外编码信号的发送。

根据选择的编码协议和格式,在编程中设置相应的红外编码参数,并通过红外发射模块将编码信号发送出去。

5. 测试和调试完成编程后,进行测试和调试。

将红外编码器面对接收器设备,按下遥控器的按键,观察接收器设备是否成功接收到信号并执行相应的操作。

通过以上步骤,就可以实现单片机的红外遥控器编码功能。

三、红外编码的应用红外遥控器的编码原理可以应用于各种控制场景,例如家电控制、智能家居系统、工业自动化等。

通过编程,可以实现不同按键对应不同设备的控制,提高生活和工作的便利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红外遥控器编码规则简要说明
1、遥控器由红外遥控专用芯片PT2248作为编码及发送部分,PT2248最大可用作18路红外遥控系统的编码,其内部己集成了38kHz的红外载波振荡及相应的数字脉码调制电路,只需外接3×6的矩阵式按键、红外发光二极管及其驱动电路等少量元器件便可完成编码发送的功能。

发送部分电路图如下图所示:
2、PT2248组成的十八路遥控发送器其编码规则如下:
(1)设a为一个时间单位,时间长度是38kHz的16个时钟周期,即
a=1÷38kHz×16=0.421ms
编码是以串行形式发送的,在接收端(38kHz一体化红外接收解调器)接收到如下形式的1位的编码时分别表示“0”和“1”:
1个a的低电平,3个a的高电平表示编码“0”
3个a的低电平,1个a的高电平表示编码“1”
编码以串行形式发送,接收端的一体化红外接收解调器输出波形如下图所示:
(2)遥控器的每个按键编码由12位按以上编码规则所代表的“0”、“1”组成,时间长度为48a,当按下遥控器的7到18号单击按键,则以12位为一组(48a)发送两次编码,如下图所示:
60a为自按下按键到发送编码的等待时间,80a是前后两次发送12位48a编码的高电平时间间隔。

7到18号单击按键无论发送端按键时间持续多长只发送一次这样形式的两组相同的12位编码。

(3)当按下1到6号连续按键时,编码按如下格式连续发送:
(4)具体每个12位的串行编码规则如下:
C1、C2、C3为用户可通过在遥控器发射电路中是否接入IN4148二极管决定其为“0”
或“1”,这里取“111”,H、S1、S2为单击连续按键的标志位,相当于列坐标,D1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