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管理技术 第一章 网络管理的基本概念
计算机网络管理(雷震甲)(第三版)1-5章 (1)

第 一 章 网络管理概论 网络中至少有一个结点(主机或路由器)担当管理站的角色
(Manager),除过NME之外,管理站中还有一组软件,叫做网络 管理应用(Network Management Application,NMA)。NMA提供 用户接口,根据用户的命令显示管理信息,通过网络向NME发出请 求或指令,以便获取有关设备的管理信息,或者改变设备配置。
第 一 章 网络管理概论
第 1 章 网络管理概论
1.1 网络管理的基本概念 1.2 网络管理系统体系结构 1.3 网络监控系统 1.4 网络监视 1.5 网络控制 1.6 网络管理标准 习题
第 一 章 网络管理概论
1.1 网络管理的基本概念
对于不同的网络,管理的要求和难度也不同。局域网的管理 相对简单,因为局域网运行统一的操作系统,只要熟悉网络操作 系统的管理功能和操作命令就可以管好一个局域网,尽管有的局 域网的规模也比较大。但是对于由异构型设备组成的、运行多种 操作系统的互联网的管理就不是那么简单了,这需要跨平台的网 络管理技术。
第 一 章 网络管理概论
TCP/IP协议由于其开放性,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逐渐得到 网络制造商的支持,获得了广泛的应用,已经成为事实上的互 联网标准。在TCP/IP网络中有一个简单的管理工具——ping程 序。用ping 发送探测报文可以确定通信目标的连通性及传输时 延。如果网络规模不是很大,互连的设备不是很多,这种方法 还是可行的。但是当网络的互连规模很大时这种方法就不适用 了。这是因为,一方面ping返回的信息很少,无法获取被管理 设备的详细情况;另一方面,用ping程序对很多设备逐个测试 检查,工作效率很低。在这种情况下出现了用于TCP/IP网络管 理的标准——简单网络管理协议(SNMP)。这个标准适用于任何 支持TCP/IP的网络,无论是哪个厂商生产的设备或是运行哪种 操作系统的网络。
第一章网络管理概论

网络监控系统的配置
监控应用程序 监控应用程序 管理功能
管理功能
监控代理功能
代理功能
管理对象 代理功能 管理对象 代理功能 管理对象
网络监控系统的通信机制
• 代理与监视器之间的通信方式: • 轮询:一种请求-响应式的互交操作,由监视 器向代理发送请求,询问他所需要的信息, 这种操作将周期性运作。 • 事件报告:代理可以根据管理站的要求周期 的发送事件报告,也可以在监测到某些特定 事件或者非正常事件时生成一个事件报告发 送给管理站。
网络监控系统的功能
• 管理信息的定义,即监视哪些管理信息, 从哪些被管理资源获得管理信息。 • 监控机制的设计,即如何从被管理资源 得到需要的信息。 • 管理信息的应用,即根据收集到的管理 信息实现相应的管理功能。
管理信息库(MIB)
• MIB中包含了反映设备配置和设备状态的信 息,以及控制设备操作的参数。对网络监控 有用的管理信息可以分为以下3类: • 静态信息:包括系统和网络的配置信息,这 些信息不经常变化。 • 动态信息:与网络中出现的事件和设备的工 作状态有关,这信息会经常变化。 • 统计信息:即从动态信息推导出的信息,例 统计的某一种信息的概率。
什么是网络
• 对于不同的网络(主要指构成该网络的成员所使用 的操作系统以及网络协议),管理要求和难度是不 一样的。单一局域网不论大小,由于所使用操作系 统与协议基本一致,所以只要熟悉网络操作系统本 身的管理功能即可管理好一个局域网,但是在运行 多操作系统和多种网络设备的互联网的管理就需要 跨平台的网络管理技术。(举例说就是用户不可能 将windows下的网管命令用在unix或者路由器上,因 为软件运行平台不一致)
关于代理(agent)-2
• 管理代理(agent)是一种特殊的软件(或固件),它包含了 关于一个特殊设备和/或该设备所处环境的信息。当一个代理 被安装到一个设备上时,上述的设备就被列为“被管理的”。 换句话说,代理就是一个数据库。 • 数据库中所包含的数据随被安装设备的不同而不同。举例来说, 在一个路由器上,代理将包含关于路由选择表、接收和发送包 的总数等信息。而对于一个网桥来说,数据库可能包含关于转 发包数目和过滤表等信息。 • 代理是与网络管理控制台通信的软件或固件。在这个控制台的 “链路”上可以执行以下任务: • 网络管理站可以从代理中获得关于设备的信息。 • 网络管理站可以修改、增加或者删除代理中的表项,例如在由 代理所维护的数据库中的路由选择表表项。 • 网络管理站可以为一个特定的自陷进行设置。 • 代理可以向网络管理站发送自陷。
计算机网络管理的基本概念

第一节 心脏除颤仪
非同步直流电除颤则在心室颤动和心室扑
动等急救状态下应用,电极脉冲的发放与
R波无关,放电由人工控制,可发生在心
动周期的任何时期,按下放电开关即可放
电。心脏除颤仪开机后自动默认为非同步
状态,室颤、室扑急救时切记采用非同步
模式。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第一节 心脏除颤仪
心搏骤停(sudden cardiac arrest, SCA)是临床急救医学中最紧急、最严重 的心脏急症,就心搏骤停时的ECG表现形 式而言,72%~80%以上为心室颤动。电 除颤是抢救因室颤而致心搏骤停病人最有 效的方法。而电除颤的时机是治疗心室颤 动的关键,每延迟除颤时间1min,复苏 的成功率将下降7%~10%。在心搏骤停 发生1min、5min、7min、9min、 12min分钟内行电除颤,病人存活率分别 为90%、50%、30%、10%和上一2页%下~一5页%。返回
第二节 心肺复苏装置
便携式自动心肺复苏系统是采用直流电池 驱动按压,不需交流电源,便于携带。主 要优点是可根据病人的个体情况进行针对 性的按压,即根据病人的体型和重量计算 出最恰当的按压力度和频率,从而大幅度 提高心脏按压的精确性,有效恢复自主循 环,并使脑灌注得到明显改善,复苏成功 率有较大提高。本节主要介绍心肺复苏机 和自动心肺复苏系统的操作方法。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第二节 心肺复苏装置
1号是气源总开关,2号是按压棒气源开关, 3号是按压棒的压力调节旋钮,直至达到 所需按压深度,4号是气道气源开关,5号 是机械正压通气的压力调节旋钮。
6. 将呼吸螺纹管与病人气道(气管插管或 面罩)连接,打开4号气源开关,调节换 气压力限制(5号)至适宜通气压力,机 器按照心脏按压与人工呼吸之比为30∶2 连续工作。
计算机网络管理的基本概念

2 IP协议 协议
2.1 IP数据报 数据报
IP协议传输的数据基本单位为数据报。IP数据 协议传输的数据基本单位为数据报。 数据 协议传输的数据基本单位为数据报 报格式如图所示,它由报头和正文两部分组成, 报格式如图所示,它由报头和正文两部分组成, 数据报的最大长度为65515字节。 字节。 数据报的最大长度为 字节
二:网络管理的基本要素
三个基本要素: 三个基本要素: 1. 网络管理对象
网络上的节点设备(主机、交换机、路由器等) 网络上的节点设备(主机、交换机、路由器等) 主机 网络(设备按一定方法建立联系, 网络(设备按一定方法建立联系,这种联系就 是设备间的关系) 是设备间的关系) 网络上的业务
2.网络管理方法 网络管理方法 基于分布处理的网络管理方法和基于集中处理的网络管 理方法 面向狭义网络管理环境的网络管理方法和面向广义网络 管理环境的网络管理方法 基于标准的网络管理方法和基于非标准的网络管理方法 智能化的网络管理方法和常规的网络管理方法 3.网络管理系统 网络管理系统 网络管理系统是网络管理环境中实现网络管理方法的计 网络管理系统是网络管理环境中实现网络管理方法的计 算机应用系统
第一章: 第一章:网管的基本概念
1.1 网络管理的基本概念 1.2 网络管理的基本要素 1.3 网络管理的目标和内容 1.4 网络管理员的任务 1.5 网络管理系统的主要指标 补充: 补充:TCP/IP网络的协议 网络的协议
本章目标
掌握网管的概念 掌握网管的基本要素 掌握网管的任务 了解网管员的任务 了解网管的性能指标
网络管理是网络发展中一个很重要的技 对其发展有着很大的影响, 术,对其发展有着很大的影响,并已成 为现代信息网络中最重要的问题之一。 为现代信息网络中最重要的问题之一。 它的重要性已经在各个方面得到了体现, 它的重要性已经在各个方面得到了体现, 并为越来越多的人所重视, 并为越来越多的人所重视,随着网络规 模的扩大和复杂性的增加,网络管理已 模的扩大和复杂性的增加, 经成为整个网络系统中不可缺少的重要 部分,是网络可靠、安全、 部分,是网络可靠、安全、高效运行的 保障和必要手段。 保障和必要手段。
计算机网络管理技术知识点

第一章计算机网络基础1.计算机网络:是以资源共享和信息交换为目的,通过通信手段将两台以上的计算机互联在一起而形成的一个计算机系统。
2.按照计算机之间的距离和网络覆盖面的不同,一般分为局域网、城域网、广域网和国际互联网。
3.计算机网络的连接方式叫做“网络拓扑结构”,局域网拓扑结构主要分为总线状、环状、星状、树状、全互联和不规则状等。
4.网络通信协议具有的三要素:语法、语义、同步。
语法是数据与控制信息的结构和格式,如数据格式、编码和信号电平等;语义是用于协调和进行差错处理的控制信息,如需要发出何种控制信息、完成何种动作、做出何种反应等;同步是对事件实现顺序的详细说明,如速度匹配、排序等。
5.ISO/OSI开放系统互连参考模型把计算机网络通信分为七层,即物理层、数据链路层、网络层、传输层、会话层、表示层和应用层。
6.TCP/IP协议分为网络接口层、互联网层、传输层和应用层。
7.IPv4定义IP地址的长度为32位,由4个地址节组成,每个地址节包含8个地址位,用3个十进制位书写。
8.一个IPv6的IP地址长32位,由4个地址节组成,每个地址节包含16个地址位,用4个十六进制位书写,取值范围为0000-FFFF。
9.从内容上看出,IPv4是“点分十进制地址格式”,而IPv6是“冒分十六进制地址格式”。
10.IPv6的特点:扩大了地址空间、提高了网络的整体吞吐量、服务质量得到很大改善、安全性有了更好的保障、支持即插即用和移动性、更好地实现多播功能。
11.在RFC2373中定义了IPv6的三种IP地址类型:单播地址、多播地址和泛播地址。
12.IPv6数据包主要通过IPv4网络环境进行传送,主要有双协议技术、隧道技术、协议翻译技术。
第二章网络管理概述1.网络管理:就是为保证网络系统能够持续、稳定、安全、可靠和高效地运行,不受外界干扰,对网络系统设施才去的一系列方法和措施。
为此,网络管理的任务就是收集、监控网络中各种设施和设备的工作参数、工作状态信息,及时通知管理员并接受处理,从而控制网络中的设备、设施的工作参数和工作状态,以实现对网络的管理。
网络管理概论 填空题

第一章网络管理概论[填空选择题]一、网络管理的基本概论P1-21、网络管理:指对网络的运行状态进行监测和控制,并能提供有效、可靠、安全、经济的服务。
2(International Organization for Standards)P13、国际标准化组织ISO推出的OSI系统管理标准是P14、网络管理系统(工具)P11)通用网络管理系统开发软件:NetView(由IBM公司研制开发)、OpenView(由HP公司研制开发)2)与硬件结合的网管工具:Works2000(Cisco)、Cabletron Spectrum这些系统有的是主机厂家开发的通用网络管理系统开发软件,有的则是网络产品制造商推出5、在TCP/IP网络中有一个简单的管理工具,用它来发送探测报文,可以确定通信目标的P16、OSI标准采用面向对象的模型定义管理对象。
二、网络管理系统的体系结构P2-61、在网络管理系统的层次结构中(见图1-2),管理站中在网络管理的支持协议簇的下一层(或者说在网络管理站中最下层)P22、管理功能分为管理站(Manager)和代理(Agent)两部分;将管理功能划分为两部分是各种网络管理框架的一个共同特点,被划分出的两部分是Manager和Agent。
P23、与管理站对话。
P34、网络管理实体(NME):每一个网络结点都包含的一组与管理有关的软件叫做网络管理实体(NME)。
P35、网络中至少一个结点担当管理站的角色,在网络可以用作管理站的结点:主机或路由器。
P36、网络管理应用(NMA):网络管理站中包含的一组用于网络管理的软件叫做网络管理应用(NMA)。
P37、代理模块:网络结点钟的NME模块叫做代理模块。
P38、网络中任何被管理的设备(主机、网桥、路由器或集线器等)都必须实现代理模块。
所有代理在管理站监视和控制下协同工作,实现集成的网络管理。
P39、对于大型网络,网络管理的趋势是分布式。
P310、委托代理:有些设备不支持当前网络管理标准或根本不能运行附加软件(称这些设备为非标准设备),通常处理方法用一个称为委托代理的设备(Proxy)来管理一个或多个非标准设备。
计算机网络管理技术课件

2
SNMP协议的对象、操作和消息格式
SN M P使用OID标识网络设备和变量,支持Get、S et、Trap 等操作,消息区别
SN M Pv3加强了安全性和密码协议,支持用户认证、访问控制等功能,与 SN M Pv2c相比更安全和功能更强大。
计算机网络管理技术ppt 课件
计算机网络管理技术是指对计算机网络进行维护、监控和控制的技术手段。 本课程将介绍网络管理的概念、体系结构以及关键技术。
什么是计算机网络管理技术
计算机网络管理技术是对计算机网络进行维护、监控和控制的技术手段。它 涉及网络设备的配置、性能监测、故障排除和安全管理等方面。
网络管理的重要性
结语
网络管理在今天的信息化建设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它对于确保网络安全、提高业务效率以及推动数字化转型 具有重要的支撑作用。未来,网络管理将继续发展,适应新的技术和挑战。
网络性能管理
网络性能管理是指通过监控和优化网络资源,提高网络传输速度和响应时间,确保网络的高效运行。
网络故障管理
网络故障管理是指对网络故障进行监测、诊断和修复的过程,旨在降低故障 对网络的影响,减少业务中断时间。
网络安全管理
网络安全管理是对网络进行安全防护的过程,包括身份验证、访问控制、漏洞修复、数据加密等措施,保护网 络免受恶意攻击。
网络管理对于保证计算机网络的稳定运行和提高业务效率至关重要。它可以 帮助管理员及时发现和解决网络问题,确保网络的可靠性和安全性。
网络管理的目标
1 效率
提高网络资源的利用率,优化网络性能,减少资源浪费。
2 稳定性
确保网络的稳定运行,减少网络故障和中断时间。
3 安全性
保护网络系统和数据的安全,防止网络攻击和威胁。
《计算机网络管理》课件第一章 网络管理概论

采用了多个管理者
每个管理者只负责本管理域的管理工作,这些 管理者之间互不通信。
一个总的管理者
总的管理者,位于各个域管理者的上层,网管 平台的某些功能在这个总管理者上。
分层式体系结构使用了多个系统,其中一个系统作为 中央服务器系统,其他系统作为客户系统,网络管理 平台的某台功能驻留在服务器系统上,其他功能由客 户系统完成。
网络管理的发展
20世纪90年代,TCP/IP协议得到众多厂商的 支持,成为因特网事实上的标准。
TCP/IP网络中一个简单的管理工具—Ping程序。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Ping程序
PING (Packet Internet Groper) Packet Internet Groper A program
used to test whether a particular network destination is online, by sending an Internet control message protocol echo request and waiting for a response.
① 结合了集中式和分层式两种体系结构的特点 ② 网络管理任务分散,不依赖单一系统 ③ 任意管理点都能访问所有的网络应用 ④ 网络管理功能得到分布,任意地点均可得到
所有的网络信息、报警和事件。 ⑤ 网络监控分布于整个网络。
与集中式体系结构比较:
降低网络管理流量,避免网络拥塞的产生; 多个管理域组成的网络管理系统提高了其可
NMS是一台运行网络管理软件的计算机,运行
一个或多个管理进程,通过网络管理协议在网络上
与被管设备中的代理进程Agent通信,管理站运行管 理应用来监视和控制被管设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西安邮电学院计算机系
课程内容
• 第1章 网络管理概论
• 第2章
• 第3章
抽象语法表示ASN.1
管理信息库MIB-2
• 第4章
• 第5章
简单网络管理协议
远程网络监视
第1章
网络管理概论
• 1.1 网络管理的基本概念 • 1.2 网络管理系统体系结构 • 1.3 网络监控系统 • 1.4 网络监视
管理信息库(MIB)Βιβλιοθήκη 统计数据库丢失的分组数 吞吐率
提取状态和 事件变量
3)统计信息:从动态信息统计出 来的信息。如:每分钟发送的分组 数 传输失败的概率.
动态数据库
状态变量 事件变量
2)动态信息:网络和设备运行和 工作的状态。网络中传送的分组数, 网络连接的状态.
通过传感器 搜集数据
静态数据库
配置数据库 传感器数据库
网络管理的发展
• 远程监控
后来随着网络技术的更新与发展,提出了以远程监控 为基础的网络管理的新框架。
意味着: 本地的物理管理变成了 远程逻辑管理。
网络的性能状况定期地甚至实时地得到监视,使管理 系统有了预测问题的能力。从根据现场检测的局部信息进 行孤立判断,转变为对有明确定义的全局信息进行解释。
基于远程监控的管理框架
–在OSI系统管理模型中,采用了复杂的面向对象模型定义 被管对象,它具有属性、操作,通过对象允许的操作可 以改变对象属性的值。具备一些与面向对象有关的复杂 特性,如多继承性,多态性等。
–SNMP能够直接访问的被管对象并不是面向对象技术意义 下的对象,只是带有一些如数据类型、读写特性等基本 特性的变量。不具备封装、继承的特性。
委托代理
• 网络管理系统中的委托代理
但是存在这样的情况:
1)老设备不支持当前的网络管理标准。 2)有些设备不能或不希望承担网络管理协议、代理者软件 和MIB的负担。 3)由于SNMP需要管理站及其所有代理者支持UDP和IP。在不 支持TCP/IP协议的设备上的无法应用。
委托代理
用委托代理来管理(Proxy), 对于非标准设备进行管理。
网络管理软件的结构
用户接口 网络管理信息表示 网络管理应用 应用元素 应用元素 网络管理应用 应用元素
网络管理数据传输服务
MIB访问模块
管理信息库
通信协议栈
被管理的网络
网络管理软件的结构
• 网络管理软件包括:用户接口软件、管理 专用软件、管理支持软件。 • 用户通过网络管理接口与网络管理专用软 件监视和控制网络资源。 • 网管专用软件:可以完成多种网络管理的功 能。 • 管理支持软件:包括MIB访问模块和通信协 议栈。
网络管理系统的组织模式
• 网络管理系统的组织模式有 2 种: –集中式组织模式 –分布式组织模式
集中式网络管理系统的配置
分布式网络管理系统的配置
分布式网络管理系统
– 分布式管理系统代替了单独的网络控制主机。
– 地理上分布的网络管理客户机与一组网络管理服务器 交互作用,共同完成网络管理功能。这种管理策略可 以实现分部门管理:即限制每个客户机只能访问和管 理本部门的部分网络资源,而由一个中心管理站实施 全局管理。 – 中心管理站还能对管理功能较弱的客户机发出指令, 实现更高级的管理。 – 分布式网络管理具有灵活性和可伸缩性,网络管理更 加方便。
基于远程监控的管理框架由国际标准化组织(ISO) 提出。 与早期网络管理比较,基于远程监控的管理框架 具有以下特点: 1.打破不同业务和不同厂商设备之间的界限。 2.建立统一的综合网络管理系统。 3.变现场的物理操作为远程的逻辑操作。
两种主要的网络管理模型
• ISO的基于远程监控的管理框架,是现代网络管理体 系结构的基础。因为许多建立综合网络管理系统的 建议都以此作为基础。
–安全管理 (Security Management) 缩写为
FCAPS
第1章
网络管理概论
• 1.1 网络管理的基本概念 • 1.2 网络管理系统体系结构 • 1.3 网络监控系统 • 1.4 网络监视 • 1.5 网络控制 • 1.6 网络管理标准
网络管理系统层次结构
管理站 网络管理应用 应用层 表示层 会话层 传输层
标准管理协议
标准管理协议
非标准管理协议
委托代理
代管代理者 SNM P管理站 管理者 进程
SNMP UDP IP 映射功能
托管设备
管理 进程
管理者 进程
SNMP UDP IP
托管设备 使用的 协议体系
托管设备 使用的 协议体系 依赖 网络的 协议
依赖 网络的 协议
依赖 网络的 协议
依赖 网络的 协议
两种网络管理模型的选择
• 两个方案在兼容性方面遇到难以解决的困难,致使 IAB最终放松了对兼容方面的要求,并允许SNMP独 立于CMOT开发。这使得SNMP迅速发展起来。
• 由于SNMP具有易于实现和便于扩充的优点,得到了 众多厂家的支持,成为了网络管理领域中事实上的 工业标准。
SNMP协议的发展
基于远程监控的体系结构
• 被管对象
被管对象
被管对象指可使用网络管理协议进行监测和控制的网络 资源的抽象表示。
对象是指通信和信息处理范畴里可被标识的一切拥有一 定信息特性的资源。但应注意,这里所用的“对象”与面向 对象系统中所定义的对象并不完全一样。
基于远程监控的体系结构
• OSI和SNMP的被管对象
• 1.5 网络控制
• 1.6 网络管理标准
什么是网络管理
1. 网络管理的定义 • 目前还没有对网络管理的精确定义。不同的行业 对网络管理都有自己的定义:
– 公用交换网:网络管理通常指实时网络监控,以便在 不利的条件下(如过载、故障)使网络的性能仍能达 到最佳。 – 计算机网络:网络管理是指故障管理,计费管理,配 置和名称管理,性能管理,安全管理。
• SNMP协议的发展
1990年,IAB下属的Internet工程任务组 (IETF)正式推出了SNMP。
1993年又发布了SNMPv2,扩充了功能,并 添加了安全性。但经过几年的试用后, IETF 在对SNMPv2 的修订中,又去放弃了它的安全特 性。
1998年,IETF提出了SNMPv3的建议。安全 机制是SNMPv3的最具特色的内容。
网络管理协议
管理站 被管设备
网络管理协议 代理者 操作 被管对象 MIB 被管对象 MIB 网络管理协议 实际资源
管理者
被管设备
管理者、代理、管理协议、管理信息库等的关系 管理站负责接收用户的命令,并通过管理协 议向被管代理转发,同时接受被管代理的通 告,向用户显示或报告。 代理负责接收来自管理进程的命令,并发起 响应事件。 网管协议用于封装和交换Manager和Agent 之间的命令和响应信息。 管理信息库是由多个被管对象及其属性组成, 能够提供有关网络设备的信息。
网络管理模型
网络管理
计算机网络
电信网络
ISO OSI
IETF TCP/IP
ITU
TMN
网络管理的发展
• 早期网络管理 早期,管理行为在发现故障或接到用户申告之后开始。 技术人员到现场通过连接仪器、操作按钮来检测和改变传 输装置、复用设备、交换机等网络资源的状态。 • 早期网络管理的特点:
• 对应具体业务和设备。 • 各种网络管理系统之间的没有统一的操作平台,无法互通。 • 许多是现场的物理操作。
1)静态信息:系统和网络的配置 信息.路由器的端口数和编号, CPU的类型.
管理信息的产生和存储
1)静态信息由网络元素直接产生,由驻留在网 络元素中的代理(委托代理)进程收集存储。
2)动态信息由产生相关事件的网络元素收集 和存储,也可以由管理站收集和存储。 3)统计信息一般由网络的管理站产生和存储。
代理者(Agent)实体对被管设备中的被管对象
作请求;
★
进行操作,将被管对象发出的通告传向管理者。
基于远程监控的体系结构
• 该体系结构由管理者,代理,被管对象,管理信息库 (MIB)及管理者与代理之间进行通信的网管协议等几 部分组成. • 管理者是整个网管系统的核心,它负责完成网络的各 项管理功能.管理者通过向代理发送管理命令,接收 代理发回的响应信息,进行分析并采取相应的措施, 完成网管的功能.管理者一般位于网络中的一个主机 节点上.
基于远程监控的体系结构
• 代理一般可有多个,分别位于网络中的设备上.代理 负责监测所在网络设备的工作状况及此设备周围的 局部网络状况,收集有关网络信息.代理解释管理者 发来的管理命令,在指定被管对象上执行管理操作, 井将结果信息传送给管理者.代理也负责将被管对象 发出的通知以事件报告的形式传给管理者. • 管理者与代理二者之间的信息交流由网管协议支持.
网络管理系统层次结构
4)网络管理应用
实现特定的管理目标: l 性能监测, l 故障诊断, l 计费管理, ● 性能管理, l 安全控制。
网管系统的组成
1.多个被管代理 Agent
2.至少一个网络管理站 Manager
3.网管协议 SNMP 或 CMIP
4.网管信息库MIB
网管系统的组成
被管设备
• 狭义的网络管理仅仅指网络的通信量管理。 • 广义的网络管理指网络的系统管理。
定义
网络管理
对网络运行的状态、性能进行监视和测量,并采取必 要的方法,对网络的业务流量和运行状态进行合理的控 制与调节,提高网络的性能,保证服务的质量。 网络管理的任务就是收集、监控网络中各种设备和设施 的工作参数、工作状态信息,将结果显示给管理员并进 行处理,从而控制网络中的设备、设施、工作参数和工 作状态,使其可靠运行。
网络管理框架 代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