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成语典故精选10则
十大经典成语故事

十大经典成语故事一、掩耳盗铃。
从前呐,有个小偷,他瞅见邻居家门口挂着一个超级漂亮的铃铛。
这铃铛啊,风一吹就“叮当叮当”响,可好听了。
小偷心里就痒痒,想把这铃铛偷走。
可是他又怕铃铛响起来被人发现,于是他就想了个超级蠢的办法。
他把自己的耳朵捂起来,心里想:“我听不到铃铛响,别人肯定也听不到啦。
”然后就大摇大摆去偷铃铛。
结果呢,他一碰到铃铛,铃铛就响个不停,邻居们都出来把他抓住了。
这就告诉我们啊,自欺欺人是不行的,自己骗自己,以为别人不知道,其实最后只会闹笑话,被人抓个正着。
二、刻舟求剑。
有一个楚国人啊,要渡江到对岸去。
他坐在船上呢,一不小心把自己心爱的宝剑掉到江里去了。
这宝剑可是他的宝贝啊。
但是他一点都不慌,只见他拿出一把小刀,在船舷上宝剑掉下去的地方刻了个记号。
船上的人都很奇怪,就问他:“你刻这个记号干啥呀?”他得意地说:“我的剑就是从这儿掉下去的,等船靠岸了,我就从这个记号这儿下水去找剑。
”船继续往前走,江水也在流啊,可是他却不知道,剑在江底可不会跟着船走。
到了岸边,他按照记号下水去找剑,当然是找不到喽。
这就好比有些人做事啊,太死板了,不懂得根据实际情况变化而改变方法,最后只能是白忙活一场。
三、画蛇添足。
楚国有几个人得到了一壶酒,大家都想喝,可是酒只有一壶啊,怎么分呢?有人就提议说:“咱们来比赛画蛇吧,谁先画好,这壶酒就归谁。
”大家都觉得这个主意不错。
于是就开始画蛇了。
有一个人画得特别快,一会儿就画好了。
他拿起酒壶正准备喝呢,突然他看了看其他人还在画,就想:“我再给蛇添上几只脚吧,这样我的蛇就更完美了。
”于是他就开始给蛇画脚。
可是就在他画脚的时候,另一个人也画好了蛇,那个人一把夺过酒壶说:“蛇本来是没有脚的,你画的不是蛇了,这酒该我喝。
”这个故事就是说啊,有时候我们做事情已经做得很好了,就不要再去做那些多余的事情,不然反而会把事情搞砸。
四、亡羊补牢。
从前有个牧羊人,他养了好多羊。
有一天早上,他去放羊的时候,发现羊圈破了个洞,少了一只羊。
精选10个成语典故

精选10个成语典故
1、草木皆兵
东晋时,前秦皇帝符坚率大军入侵东晋,后大败,回国途中他感到极度恐惧,觉得山上的树木都是东晋的追兵,故有“草木皆兵”的说法
2、背水一战
楚汉相争时,韩信率兵攻打韩国,他故意将军营安扎在河边,背水为阵,意在断绝退路,逼迫军队拼死进攻,最后大获全胜,故有“背水一战”的说法
3、四面楚歌
楚汉相争时,韩信在垓下布下十面埋伏,围困楚霸王项羽,韩信让军队在夜间吟唱项羽故乡的楚歌,涣散项羽的军心,大收其效。
4、揭杆而起
秦末时,民怨四起,陈胜吴广不堪忍受,终于在大泽乡起义,起义时没有旗帜,就用竹竿代替,就有了“揭竿而起”的说法
5、破釜沉舟
秦末,项羽进攻汉中,过河后,项羽下令凿沉渡船,砸碎锅灶,表示不留退路,果然一战成功
6、明修栈道,暗渡陈仓
楚汉相争时,刘邦讨伐项羽,明地里派兵修整入栈道,暗里却将大部队调遣到废弃以久的陈仓道,偷袭项羽
7、退避三舍
春秋时,晋国公子重耳落难,逃亡楚国,应承楚王说:“我若为晋国国君,若与楚国敌对,必退避三舍(一舍是三十里)。
”后楚晋果然发生战争,重耳信守诺言,果然退兵九十里
8、纸上谈兵
战国时赵国名将赵奢有一子名赵括,幼读兵书,谈起用兵之道,如数家珍,但他没有任何实战经验,在长平之战中导致赵国惨败,留下了纸上谈兵的说法
9、卧薪尝胆
春秋时期,吴越相争,越王勾践大败,几乎亡国,但勾践并不死心,终日以柴草不床,每天吃饭时都要舔一下苦胆,激励自己不忘国耻
10、一鸣惊人
楚庄公继位后三年不上朝,终日饮乐,大臣终于看不下去了,冒死进谏,庄公说:“有一大鸟,羽色艳丽,三年不鸣,一鸣惊人,三年不飞,一飞冲天。
”果然,不久庄公就重临朝庭,把这三年中他暗中观察发现的弊病全部修正。
中国成语故事大全(精选10篇)

中国成语故事大全(精选10篇)中国成语故事大全(篇1)【乘人之危】东汉时,盖勋因为人正直,很有才干,被举为孝廉,当上了郡太守的主要属官——长史。
盖勋所在的郡属凉州刺史梁鹄(hu)管辖,而梁鹄又是盖勋的朋友。
当时,受凉州刺史管辖的武威太守横行霸道,干尽了坏事,老百姓对他恨之入骨,又敢怒不敢言。
但是,梁鹄的属官苏正和却不畏强霸,敢于碰硬,依法查办武威太守的罪行。
不料,梁鸽生怕追查武威太守的罪行会涉及到高层权贵,连罪自己,焦虑不安。
他甚至想杀了苏正和灭口,但又吃不准这样做是否妥当,于是打算去找好友盖勋商量究竟该怎么办。
也正巧,盖勋与苏正和是一对冤家。
有人向他透露刺史将要和他商量如何处置苏正和,并且建议他乘此机会,劝刺史杀了苏正和,来个公报私仇。
盖勋听了断然拒绝说:“为个人的私事杀害良臣,是不忠的表现;趁别人危难的时候去害人家,是不仁的行为。
”之后,梁鹄果然来与他商议处置苏正和的事。
盖勋打比方规劝梁鹄说:“喂养鹰鸢(yuan),要使它凶猛,这样才能为您捕获猎物。
如今它已经很凶猛了,您却想把它杀掉。
既然如此养它又有什么用呢?”中国成语故事大全(篇2)随遇而安俗话说“不如意之事十有八九”,在每个人的一生当中,根本就不可能永远都是风平浪静。
人生遭际不是个人力量所能左右的。
而在诡谲多变、不如意事常存的环境中,唯一能使我们不觉其拂逆而使得心情轻松的办法,那就是要做到使自己“随遇而安”。
“橘生淮南则为橘,橘生淮北则为枳”,是何缘故成了如此?水土不同是也。
想一想,人如果像此橘,应该如何应对呢?当今这个社会,千变万化,每个人一生当中所处的环境不会一成不变,我们怎么去面对呢?有大智慧的人都认为,坚持自己的信念,随遇而安吧。
在很久以前,有一个寺院,里面住着一老一小两位和尚。
有一天老和尚给小和尚一些花种,让他种在自己的院子里,小和尚拿着花种正往院子里走去,突然被门槛绊了一下,摔了一跤。
手中的花种洒了满地。
这时方丈在屋中说道“随遇”。
10个成语典故

10个成语典故下面店铺给大家分享10个成语典故,欢迎阅读:1、居安思危宋、齐等国联合攻打郑国,弱小的郑国知道自己兵力不足,于是请晋国做中间人,希望宋、齐等国能够取消攻打郑国的念头。
其他国家因为害怕强大的晋国,于是纷纷决定退兵。
为了答谢晋国,郑国国君就派人献给晋国许多美女与贵重的珠宝。
收到这些礼物后,晋悼公十分高兴,就将一半的美女赏给大功臣魏绛(jiàng)。
没想到正直的魏绛一口拒绝,并且劝晋悼公说:“现在晋国虽然强大,但是我们不能因此大意。
因为人在安全的时候,要想到未来可能会发生的危险,这样才会有备无患。
”晋悼公听完魏绛的话,知道他时时刻刻都牵挂国家与百姓的安危,从此对他更加敬重。
成语“居安思危”指处在安全的环境而想到可能会出现的危难。
2、卧薪尝胆公元前496年,吴王被越王勾践打得大败,受了重伤,临死前,嘱咐儿子夫差(chāi)要替他报仇。
夫差牢记父亲的话,日夜加紧练兵,准备攻打越国。
两年后,夫差率兵把勾践打得大败,勾践被包围,无路可走,准备自杀。
这时谋臣文种劝住了他,说:“吴王贪财好色,可以派人去贿赂他。
”勾践听从了文种的建议,就派他带着美女西施和珍宝去贿(huì)赂(lù)吴王。
文种见了吴王,献上西施,说:“越王愿意投降,做您的臣下,请您饶恕他。
”伍子胥(xū)站出来大声反对道:“勾践深谋远虑,文种、范蠡(lǐ)精明强干,这次放了他们,他们回去后定会想办法报仇的!”这时的夫差以为越国已经不足为患,又看上了西施的美色,就不听伍子胥的劝告,答应了越国的请求,把军队撤回了吴国。
吴国撤兵后,勾践带着妻子和大夫范蠡到吴国伺候吴王,放牛牧羊,终于赢得了吴王的欢心和信任。
三年后,他们被释放回国了。
勾践回国后,立志发愤图强,准备复仇。
他晚上枕着兵器,睡在稻草堆上,还在房子里挂上一只苦胆,每天早上起来后就尝尝苦胆,并让门外的士兵问他:“你忘了三年的耻辱了吗?”他派文种管理国家政事,范蠡管理军事,自己亲自到田里与农夫一起干活,妻子也纺线织布。
10个经典的成语典故

10个经典的成语典故下面店铺给大家分享10个成语典故,欢迎阅读:1、画饼充饥三国时期,有一个正直的文人叫卢毓(yù),在魏国做大官。
一次宫中选拔人才,官员们推荐了许多有名的人,魏国的皇帝说:“让卢毓来选人,我不要这些只有名声而没有真才实学的人。
名声就像画在墙上的饼,不可以拿来吃。
”卢毓建议皇帝选拔和考试相结合。
从此,皇帝根据个人的实际能力来任命官员。
卢毓的方法得到了大家的称赞。
成语“画饼充饥”就来自于皇帝所说的话。
一开始,它指有名声而没本领的人。
后来,人们用它来比喻以不切实际的空想来满足自己的人。
2、七步成诗三国时代,魏武帝曹操的两个儿子曹丕和曹植本是同母所生的亲兄弟。
大哥曹昂、四弟曹中相继夭亡,两兄弟曾因争当继承人搞得很不愉快。
后来曹丕被立为太子,继而嗣(sì)位称帝,但对曹植仍心存疑忌,接连打击迫害。
魏文帝曹丕曾逼令曹植行走七步就要做成一诗,若不成,便将施以重刑。
曹植本来就才思敏捷、诗才横溢,颇受曹操赏识偏爱,这时应声便吟出一诗:“煮豆持作羹,漉菽以为汁,萁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本自同根生,相煎何太急?”曹丕听后深感惭愧。
从此,“七步成诗”便传为佳话。
3、路人皆知三国的魏国,是一代英杰曹操建立的,在三国中是最强大的。
到魏主曹芳当政时,司马氏实际上已经操纵了大权。
司马师带剑入殿,一切政事都由他决断,根本不把曹芳放在眼里。
曹芳气愤不过,下密诏诛杀司马氏。
谁知,事不机密,反而被司马师废了他的王位。
司马师因篡(cuàn)位不到时机,只好另立曹髦(máo)为新王。
这位曹髦是魏文帝的孙子,原先被封高贵乡公的爵位,如今做了皇帝,倒想有一番作为。
那知,司马氏控制了整个朝政。
司马师死后,司马昭自封天下兵马大都督,处处挟制高贵乡公,篡权的野心日益显露,以至天下无人不知。
“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的成语,就出自此处。
眼见司马昭的专横,曹髦是恨在心里,但又怕司马昭的权势,只好作《潜龙诗》一首,以泄不满。
关于中华历史的10个成语典故

关于中华历史的10个成语典故1、太公钓鱼商朝末年,纣(zhòu)王荒淫(yín)无度,残暴不仁,人民生活非常艰苦。
大臣姜子牙不能忍受纣王的胡作非为,就躲到渭水河边过着隐居的日子。
渭河一带是诸侯姬(jī)昌的管辖范围,姬昌胸怀大志,很爱惜人才。
为了吸引姬昌的注意,姜子牙天天坐在河边钓鱼。
他的鱼钩是直的,没有鱼饵,离水面有三尺高。
他一边钓一边说:“鱼儿呀,你快点上钩吧!”有人好意地告诉他这样钓不到鱼,姜子牙只是笑着说:“鱼儿自己会上钩的。
”人们嘲笑他,他也不理会。
结果这件事传到姬昌耳里,姬昌心想他可能是个有才能的奇人,就派士兵去请。
姜子牙看到是士兵,不但不理睬,还继续钓鱼,嘴里念着:“钓、钓、钓,鱼儿不上钩,虾米来捣乱!”士兵只好回去报告。
于是姬昌又派大臣去请,姜子牙看见是大臣,仍然不理睬,嘴里又念着:“钓、钓、钓,大鱼不上钩,小鱼来捣乱!”大臣也只好回去报告。
最后,姬昌就准备了丰厚的礼品,亲自拜访姜子牙。
姜子牙看出他的确是一心想要寻找贤能的人,就答应辅佐(zuǒ)他。
姬昌为了表示对他的尊敬,就封他为太公。
后来姜子牙连续辅佐文王、武王,推翻了商朝的统治,建立中国历史上年代最久的周朝。
2、平易近人西周初,周公旦的儿子伯禽封于鲁,太公望(姜子牙)封于齐,周公仍在朝摄政辅佐成王。
三年后,伯禽入朝向周公汇报政务,周公说:“为什么来得这么晚?”伯禽说:“我变革礼俗,费力不小。
比如服丧,必得服满三年方得去除。
”而太公到齐之后,五个月就去汇报政务,周公说:“为什么来得这么快?”太公说:“我大大简化了君臣礼仪,一切依从通俗简易。
”太公后来听说了伯禽汇报政务的情况,长叹说:“鲁国后世必定会北面臣服于齐国。
政治如果不简要平易,民众就不愿意接近。
平易近民,民众才会归附。
”“平易近民”本指政治上通俗简易。
到了唐朝,为避太宗李世民讳(huì),凡言“民”处皆改为“人”,此语就改成了“平易近人”。
成语典故精选10则

1、明镜高悬传说,刘邦攻入秦都咸阳,进入咸阳宫,巡视秦王室存放珍宝的仓库,只见其中金银珠宝,不可胜数。
但是其中最令刘邦惊异的,却是一面长方形的镜子。
它宽四尺,长五尺九寸,反正两面都能照人。
如果用平常姿式走近它,能照出人的倒影。
如果用手捂着心口走近它,就能照出人的五脏六腑(fǔ)。
如果有病的人捂着心口去照它,就会从中看到自身疾病所在的部位。
如果女子的心术不正,被它一照,就会发现她的胆特别大,心脏跳动也异于常人。
据说秦始皇怕人怀有异心不忠于他,所以经常让宫女们照这面镜子,发现谁的胆特别大,谁的心脏跳得特别,就杀掉谁。
后来,就用“明镜高悬”比喻官吏能明察秋毫,光明正大,执法严明,判案公正。
2、约法三章秦末,沛公(即刘邦)首先打进秦国都城咸阳,他本来只是个小亭长出身,见秦宫里富丽豪华,美女如云,于是赖在宫中饮酒作乐不愿离开。
张良极力劝说,讲明秦王即因荒淫无道而亡,若刘邦进宫作乐,就会重蹈秦王覆辙,早晚以失败告终。
刘邦这才觉悟过来,他悉召诸县父老、豪杰说:“父老忍受秦严厉苛刻的刑法很久了!我和诸侯及楚怀王约定,谁先入关谁即称王。
现在,我同父老们约定三法:杀人者处死刑;伤人和盗窃按情节轻重治罪;秦国的苛法一律废除。
官民均可安居乐业了。
”此约法三章甚得百姓拥护。
现在,凡事先讲定规则,要大家共同遵守之时,人们常用成语“约法三章”概括。
3、背水一战公元前204年,汉王刘邦派大将韩信和张耳,率领汉军去攻打赵国。
赵王和赵军统帅陈余,率领二十万兵马,集结在井陉(xíng),准备迎战。
赵国谋士李左车向陈余献计说:“我有个主意,井陉口这个地方两旁有山,道路狭窄,车马很难通过。
我们派三万人抄后路截断他们的粮车,你统率大军正面阻击汉军,把城墙垒得高高的,不与汉军交战。
这样一来,汉军前进不得,后退不能,又无粮草,成了瓮(wèng)中之鳖(biē)。
我看不出十天,我们就可以捉住韩信。
”但是,赵王没有采纳李左车的意见。
十个经典的成语故事

十个经典的成语故事十个经典的成语故事中国文化博大精深,平平仄仄的韵调,撇捺横竖的姿态,古学成语更是看似简简单单却又意味深长。
今天呢,小编就为大家推荐十个经典的成语故事,希望能帮到大家哦~1、栩栩如生【成语故事】栩栩:活泼生动的样子。
指艺术形象非常逼真,如同活的一样。
庄子写出了这样一个故事:“昔者庄周梦为蝴蝶,栩栩然蝴蝶也”梦见自己变成一只美丽丽的.蝴蝶,比真的蝴蝶还美,活灵活现,在空中翩翩起舞。
2、三顾茅庐【成语故事】原为汉末刘备访聘诸葛亮的故事。
比喻真心诚意,一再邀请。
刘备和关羽、张飞亲自到卧龙冈拜见诸葛亮,前两次都没见到,第三次终于见到诸葛亮,诚心请诸葛亮出山。
3、以一当十【成语故事】当:相当。
一个人抵挡十个人。
形容军队英勇善战。
公元506年,孙武率三万精兵攻打楚国,消灭20多万楚军,创造一个以一当十的战例。
4、道听途说【成语故事】路上听来的、路上传播的话。
泛指没有根据的传闻。
古时学者艾子的邻居毛空是一个不务正业的人,经常把外边听到的事情加以夸大说给艾子听。
一次他说:“一只鸭子一次下了100个蛋。
”艾子不信,他又说天上掉下一块二十丈长十丈宽的大肉,而且还信誓旦旦地说他亲耳听来的。
5、一片冰心【成语故事】冰心:清洁的心。
形容性情淡泊,不求名利。
诗人王昌龄官场屡屡失意,触犯了权贵豪门,一再被贬,但他仍以心地透明纯洁而zi慰,决心不与那些人同流合污,他在《芙蓉楼送辛渐》诗中流露出这样的情感:“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6、按图索骥【成语故事】按照画像去寻求好马。
比喻墨守成规办事;也比喻按照线索去寻求。
春秋时期相马专家孙阳(伯乐)根据自己的相马经验写了《相马经》,他的儿子很想把相马的绝技学到手,熟读《相马经》,根据经书上的标准选出的“千里马”——一只癞蛤蟆回家向其父报喜,伯乐看后哭笑不得。
7、气壮山河【成语故事】形容气概豪迈,使祖国山河因而更加壮丽。
北宋时期,赵鼎21岁中进士受到宰相吴敏的赏识,调到都城开封任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成语典故精选10则1.凿壁偷光【释义】在墙上凿开一个小孔,偷借邻家的灯光读书。
形容在艰苦的条件下仍坚持刻苦学习。
【语出】晋代葛洪《西京杂记》:“匡衡字稚圭;勤学而无烛;邻舍有烛而炽不逮;衡乃穿壁引光;以书映光而读书。
”【人物】西汉时候,有个农民的孩子,叫匡衡。
他小时候很想读书,不过因为家里穷,没钱上学,买不起书,只好借书来读。
有一天晚上,匡衡躺在床上背白天读过的书。
背着背着,突然看到东边的墙壁上透过来一线亮光。
匡衡想了一个办法:他拿了一把小刀,把墙缝挖大了一些。
这样,透过来的光亮也大了,他就凑着透进来的灯光,读起书来。
匡衡就是这样刻苦地学习,后来成了一个很有学问的人。
2.刮目相看【释义】去掉旧的看法,用新眼光看待。
【语出】宋朝杨万里《送乡僧德璘监寺缘化结夏归天童山》:“一别璘公十二年;故当刮目为相看。
”【人物】吕蒙小的时候家里很穷,没有机会读书,后来跟着姐夫打帐很勇敢,得到了孙权的赏识。
有一次。
孙权很认真地对吕蒙说:“你现在是国家的栋梁,要好好读书啊”。
吕蒙嘻皮笑脸的回答说:“我现在整天打仗,忙得很呢,哪里有时间读书啊。
” 孙权很严肃:“我这个当国王的要比你还忙吧?我读了那么多书还嫌不够用,现在还抽空读很多史书和兵书,很有好处啊。
你看现在曹操这么老了,还很好学呢,你可不要把我的话当玩笑啊。
”后来吕蒙下定决心,一有空就读书,学识长见得很快。
有一次,当时的大知识分子鲁肃和吕蒙一起讨论国家大事,鲁肃常常被吕蒙问得不知道该怎么回答。
鲁肃很高兴地轻轻地拍拍吕蒙的背说:“以前我以为你这个大老粗仅仅在军事方面有本事,现在才知道你学问很好啊,看法独到,你再也不是以前吴下(吴国)的那个阿蒙了!” 吕蒙很自信地笑着说:“士别三日,当刮目相看,你怎么能用老眼光看我呢。
”3.围魏救赵【释义】指攻击敌人后方,迫使进攻的敌人撤回兵力的战术。
【语出】《三国演义》三十回:“曹军劫粮;曹操必然亲往;操即自出;寨必空虚;可纵兵先去曹操之寨;操闻之;必速还。
此孙膑‘围魏救赵’之计也。
”【人物】战国时,魏将庞涓率军围攻赵国都城邯郸。
赵求救于齐,齐王命田忌、孙膑率军往救。
孙膑认为魏军主力在赵国,内部空虚,就带兵攻打魏国都城大梁,因而,魏军不得不从邯郸撤军,回救本国,路经桂陵要隘,又遭齐兵截击,几乎全军覆没。
这个典故是指采用包抄敌人的后方来迫使它撤兵的战术。
4.一诺千金【释义】许下的一个诺言有千金的价值。
比喻说话算数,极有信用。
【语出】《史记季布列传》:“得黄金百斤;不如得季布一诺。
”【人物】秦朝末年,在楚地有一个叫季布的人,性情耿直,为人侠义好助。
只要是他答应过的事情,无论有多大困难,都设法办到,受到大家的赞扬。
楚汉相争时,季布是项羽的部下,曾几次献策,使刘邦的军队吃了败仗。
项羽败亡后,被汉高祖刘邦悬赏缉拿。
后在夏侯婴说情下,刘邦饶赦了他,并拜他为郎中,不久又改做河东太守。
有一个季布的同乡人叫曹邱,专爱结交有权势的官员,借以炫耀和抬高自己,季布一向看不起他。
曹邱却不管季布的脸色多么阴沉,对着季布鞠躬作揖:“我听到楚地到处流传着‘得黄金千两,不如得季布一诺’这样的话,您怎么能够有这样的好名声传扬在梁、楚两地的呢?我们既是同乡,我又到处宣扬你的好名声,你为什么不愿见到我呢?”季布听了曹邱生的这番话,心里顿时高兴起来,留下他住几个月,作为贵客招待。
临走,还送给他一笔厚礼。
后来,曹邱生又继续替季布到处宣扬,季布的名声也就越来越大了。
5.杀妻救将【释义】为了谋得将军的职位,不惜杀害自己的妻子。
比喻为了追求功名而不惜伤天害理,为了成功不择手段。
【语出】司马迁《史记孙子吴起列传》:“齐人攻鲁,鲁欲起吴起。
吴起取齐女为妻,而鲁疑之。
吴起欲就名,遂杀妻以明不与齐也。
鲁卒以为将。
将攻齐,大破之。
”【人物】战国时代,魏国人吴起曾先后在鲁、魏、楚三国做官。
他在鲁国时,齐国人来攻打鲁国。
鲁国因为吴起有一定的将才想要任命他做将军,率兵与齐军作战。
但因为吴起娶了齐国女子为妻,鲁国怀疑他与齐国的关系,对任命他做将军一事迟疑不决。
在这种情况下,吴起想成就自己的功名,就把自己的妻子杀死了,以表明他与齐国没有什么关系。
鲁国最终任命吴起为将军。
吴起做将军后,率兵攻打齐军,把齐国打得大败。
后以“杀妻求将”比喻忍心害理以追求功名利禄的行为。
6.前倨后恭【释义】先前态度傲慢,后来恭敬有礼。
形容前后态度截然不同。
【语出】吴承恩《西游记》:“行者道:‘不敢!不敢!不是甚前倨后恭;老孙于今是没棒弄了。
’”【人物】苏秦周游列国,向各国国君阐述自己的政治主张,但无一个国君欣赏他。
苏秦只好垂头丧气,穿着旧衣破鞋回到家乡洛阳。
家人见他如此落魄,都不给他好脸色,苏秦的嫂子不给做饭,还狠狠训斥了他一顿。
这件事大大刺激了苏秦,经过一年的苦心揣摩,苏秦掌握了当时的政治形势,在周游列国时说服了当时的齐、楚、燕、韩、赵、魏六国“合纵抗秦,并被封为“纵约长”,做了六国的丞相。
苏秦衣锦还乡后,他的亲人一改往日的态度,都“四拜自跪而谢”,其嫂更是“蛇行匍匐”。
面对此景,苏秦对嫂子说了这句话“嫂子为什么之前那么傲慢,而现在又那么恭敬呢?”7.不学无术【释义】没有学问,没有本领。
【语出】班固《汉书霍光传赞》:“然光不学之术;暗于大理。
”【人物】汉武帝在位的时候,大将军霍光是朝廷举足轻重的大臣,深得武帝信任掌握朝政大权四十多年,为西汉王进立下了不小的功勋。
汉宣帝刘询承皇位以后,立许妃做皇后。
霍光的妻子霍显贪图富贵,想把自己的小女儿成君嫁给刘询做皇后,就乘许娘娘有病的机会,买通女医下毒害死了许后。
毒计败露,女医下狱。
此事霍光事先一点也不知道,等事情出来了,霍显才告诉他。
霍光非常惊惧,就把这件伤天害理的事情隐瞒下来了。
霍光死后,有人向宣帝告发此案,宣帝派人去调查处理。
霍光的妻子与家人、亲信被满门抄斩。
东汉史学家班固评论霍光“不学无术,暗于大理”,意思是:霍光不读书,没学识,因而不明关乎大局的道理。
8.三令五申【释义】再三地命令和告诫。
【语出】《史记孙子吴起列传》:“吴王出宫中美女得百八十人;孙子分为二队;……乃设铁钺;即三令五申之。
”【人物】春秋时侯,有一位军事学家名孙武,他携带自己写的“孙子兵法”去见吴王阖庐。
吴王看过之后说:“你的十三篇兵法,我都看过了,是不是拿我的军队试试?”孙武说能够。
吴王再问:“用妇女来试验能够吗?”孙武也说能够。
于是吴王召集一百八十名宫中美女,请孙武训练。
孙武将她们分为两队,用吴王宠爱的两个宫姬为队长。
队伍站好后,孙武便发问:“你们知道怎样向前向后和向左向右转吗?”众女兵说:“知道。
”孙武再说:“向前就看我心胸;向左就看我左手;向右就看我右手;向后就看我背后。
”众女兵说:“明白了。
”于是孙武使命搬出铁钺,三番五次向她们申戒。
说完便击鼓发出向右转的号令。
怎知众女兵不单没有依令行动,反而哈哈大笑。
孙武见状说:“解释不明,交代不清,应该是将官们的过错。
”于是又将刚才一番话详尽地再向她们解释一次。
再而击鼓发出向左转的号令。
众女兵仍然仅仅大笑。
孙武便说:“解释不明,交代不清,是将官的过错。
既然交代清楚而不听令,就是队长和士兵的过错了。
”说完命左右随从把两个队长推出斩首。
吴王见孙武要斩他的爱姬,急忙派人向孙武讲情,不过孙武说:“我既受命为将军,将在军中,君命有所不受!”遂命左右将两女队长斩了,再命两位排头的为队长。
自此以后,众女兵无论是向前向后,同左向右,甚至跪下起立等复杂的动作都认真操练,再不敢儿戏了。
后来;人们把孙武向女兵再三解释的做法,引伸为“三令五申”,即反覆多次向人告诫的意思。
9.呕心沥血【释义】比喻极度劳心苦思。
多用于文艺创作或研究。
亦指倾吐真情或怀抱真诚。
【语出】韩愈《归彭城》诗:“刳肝以为纸;沥血以书辞。
”【人物】唐朝的诗人李贺,七岁就开始写诗做文章,才华横溢。
成年后,他一心希望朝廷能重用他,但在政治上从来没有得志过,只好把这苦闷的心情倾注在诗歌的创作上。
他短暂的26年生涯中,留下了240余首诗歌。
母亲心疼地说:“我儿子已把全部的精力和心血放在写诗上了,真是要把心呕出来才罢休啊!”唐代文学家韩愈写过这样两句诗:“刳肝以为纸,沥血以书辞。
”即是说挖出心肝来当纸,滴出血来写文章。
后来人们常用“呕心沥血”比喻极度劳心苦思。
10.近水楼台先得月【释义】水边的楼台先得到月光。
比喻因为近便而获得优先的机会。
【语出】宋朝俞文豹《清夜录》:“范文正公镇钱唐,兵官皆被荐,独巡检苏麟不见录,乃献诗云:‘近水楼台先得月,向阳花木易为春。
’公即荐之。
”【人物】范仲淹是北宋时期非常的政治家和文学家。
他做过右司谏、知州、参知政事等地位极大的大官。
他曾在岳阳楼题写下“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千古名句。
身为朝廷重臣,范仲淹为人却极为正直,待人谦和,尤其善于选拔人才。
他在杭州做知府的时候,很多官员得到了能够发挥自己才干的职务,都很感激。
有一个叫苏麟的巡检官,因为在杭州外县工作,所以未能得到范仲淹的提拔。
一次,苏麟因公事见到范仲淹,写了两句诗:“近水楼台先得月,向阳花木易为春。
”说的是靠近水边的楼房能够最先看到月亮,朝着阳光的地方生长的花草树木易成长开花,显现出春天的景象。
苏麟是以此表达自己的不满,巧妙地指出接近范仲淹的人都得到了好处。
范仲淹读后心领神会,为苏麟安排了一个合适的职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