脊髓损伤患者的康复(1).

合集下载

康复治疗学知识:脊髓损伤的康复评定-脊髓损伤评定

康复治疗学知识:脊髓损伤的康复评定-脊髓损伤评定

康复治疗学知识:脊髓损伤的康复评定-脊髓损伤评定今天帮助大家总结康复治疗学的相关内容,供考生复习,今天我们来学习康复治疗学知识-脊髓损伤的康复评定-脊髓损伤评定。

脊髓损伤的康复评定-脊髓损伤评定(1)ASIA残损指数表1 国际脊髓功能损害分级A 完全性损害。

骶段无感觉或运动功能。

B 不完全性损害。

神经平面以下包括骶段(S4-5 )有感觉功能,但无运动功能。

C 不完全性损害。

神经平面以下有运动功能,大部分关键肌肌力3级。

D 不完全性损害。

神经平面以下有运动功能,大部分关键肌肌力≧3级。

E 正常。

感觉和运动功能正常。

但肌肉张力增高。

(2)不完全损伤骶段保留部分感觉和运动功能,即肛门粘膜皮肤联接处和深部肛门有感觉,或肛门外括约肌有自主收缩。

(3)完全性损伤骶段感觉运动功能完全消失。

(4)脊髓休克指脊髓受到外力作用后短时间内损伤平面以下的脊髓神经功能完全消失。

持续时间一般为数小时至数周,偶有数月之久。

脊髓休克期间无法对损害程度作出正确的评估。

(5)四肢瘫脊髓颈段运动感觉功能损害或丧失。

四肢瘫引起四肢、躯干及盆腔脏器功能障碍,但不包括臂丛病变或椎管外神经损伤。

(6)截瘫脊髓胸、腰或骶段的运动感觉功能损害或丧失。

截瘫不涉及上肢功能,但可累及躯干、腿部和盆腔脏器。

本术语包括马尾和圆锥损伤,但不包括腰骶丛病变或椎管外神经损伤。

(7)神经根逃逸指完全性颈髓或腰髓损伤患者,损伤平面之上脊髓神经根损伤逐步恢复,从而出现神经损伤平面下移的假象。

脊髓损伤后如何进行康复护理

脊髓损伤后如何进行康复护理

脊髓损伤后如何进行康复护理脊髓是连接人体中枢神经以及外周神经的重要通道,同时也是将大脑的指令传递到人体全身的通路,关系到人体活动以及对身体的支配。

如果在生活中没有注意对脊髓进行良好的保护导致脊髓受到创伤,亦或者出现脊髓感染、肿瘤等情况的时候,都会让我们的脊髓受到损伤。

国际脊髓学会将每年的9月5日定为世界脊髓损伤日,希望大家能够引起对脊髓损伤的重视。

今天我们就来介绍一下脊髓损伤,对造成脊髓损伤的原因进行总结,重点介绍在脊髓出现损伤之后应该如何做好康复护理。

脊髓损伤是什么?脊髓损伤指的是在外界的直接作用下或者其他因素的间接作用下,使得脊髓出现了损伤,在损伤的部位出现了功能障碍,主要的障碍包括了运动障碍以及感觉障碍等。

脊髓损伤能够分为原发性脊髓损伤和继发性脊髓损伤,原发性的脊髓损伤指的是在外力的作用之下导致出现损伤的情况,而继发性脊髓损伤则是在外力的作用之下,脊髓出现了水肿、压缩性骨折以及椎间盘破碎等情况,形成了脊髓压迫,进而对脊髓造成了损伤。

在脊髓损伤之后,身体的很多功能都会受到影响,出现功能障碍或者功能减退的情况,最常见的症状包括大小便功能障碍、感知感觉功能障碍、性功能障碍、瘫痪、麻木、肌肉痉挛等等。

常见的脊髓损伤原因有哪些?第一,创伤性脊髓损伤。

这种情况常见于青壮年,男性患者占绝大多数,这是由于危险性活动往往和男性有关。

创伤性脊髓损伤出现的原因包括交通事故、工作意外、运动和娱乐受伤、坠落伤以及暴力伤等等,在发达国家中,工作伤的比例较低,而运动娱乐伤的比例较高。

第二,非创伤新脊髓损伤。

主要包括了获得性病因,例如脊柱结核、脊柱化脓性感染、脊髓炎、脊柱肿瘤、脊柱退行性疾病、代谢性疾病、医源性骨髓损伤等等。

此外还有发育性病因,例如先天性脊柱侧凸急性、脊椎裂、脊椎滑脱、脊椎栓系综合征以及其他的先天发育因素等等。

脊髓损伤之后的护理措施包括哪些?脊髓损伤患者的康护护理工作是患者康复过程当中非常重要的环节,应该始终围绕着全面康复的目标,积极和医生开展合作,最大限度的让脊髓损伤患者的残存功能得以保留。

脊髓损伤的康复

脊髓损伤的康复

脊髓损伤的康复治疗一、概述脊髓损伤(Spinal Cord Injury, SCI)是由于损伤和/或疾病等因素引起的脊髓结构及其功能的损害,以致损伤平面以下运动、感觉、植物神经功能的异常改变。

常见的病因有交通事故、高处坠落、运动创伤等。

另外,尚有自然灾害、炎症、变性、肿瘤、血管病变以及发育性因素等。

由于该病的致残性严重,有不同程度的截瘫或四肢瘫,在美国年发病率约为30~32人/百万,另有20人/百万在入院前死亡,在我国80~90年代,北京约6~7人/百万,且有日趋增加趋势。

脊髓损伤患者大多是青壮年,正处在年富力强之时,伤病的困扰给自身和家庭造成残酷的打击,随之而来给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的负担。

为此世界各地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从基础研究到临床急救,从早期康复到恢复期康复,开展了大量的工作,以期尽可能地改善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尽早地回归社会。

二、诊断要点1、有明确的头颈部过度屈伸的外伤史,或高处坠落、脊柱直接外伤史。

2、颈部或腰部活动受限,局限性棘突压痛、畸形。

3、有不同程度的颈、胸、腰神经根或脊髓损伤的表现。

4、X检查可有椎体骨折或脱位。

5、CT 和MRI检查发现脊髓受损情况。

三、早期处理1、脊髓休克的处理:脱水治疗、激素治疗。

2、解除脊髓压迫,重建脊柱稳定性:颅骨牵引、手术减压、内固定。

3、高压氧治疗:最好在六小时内进行。

减少脊髓出血、水肿、缺氧。

四、常见并发症的预防及处理(一)防治压疮1、常翻身、定时按摩。

2、在压迫部位防治防压疮气垫。

3、保持床单的清洁干燥。

4、加强营养。

5、紫外线照射及超短波治疗。

6、抗感染及皮瓣移植。

(二)防治深静脉血栓形成及肺栓塞。

1、患肢被动活动。

2、口服抗凝药(华法林、阿司匹林)。

3、溶栓治疗。

4、针灸、推拿治疗(三)自主神经亢进1、表现:多发生于第6胸椎平面以上的脊髓损伤患者,是一种血管反射,可源于任何一个高位损伤时低于损伤平面的器官。

表现为突然大量出汗,面色潮红,脉搏缓慢,血压升高和头痛(300∕160mmHg)。

脊髓损伤康复(1)

脊髓损伤康复(1)

2013-8-6
8
脊髓横断面和结构
白质:神经传导束,包绕在中央灰质周围。 灰质:神经细胞体,前角-运动神经细胞,后角-感觉神经, 内侧和外侧-中间神经元,胸段脊髓包括交感神经元。
2013-8-6 9
解剖和病理生理基础
脊髓血液供应
一支大的脊髓前动脉
两只小的脊髓后动脉 动脉来自椎动脉、根动脉和脊髓动脉 T4~T6区域血管很少或不连续——缺血危险区
脊髓损伤分为完全性脊髓损伤、不完全性损伤和马 尾损伤。其临床特征为: 脊髓休克:脊髓受到外力作用后短时间内脊髓功 能完全消失,可持续数小时至数周,是一种病理 生理过程,并不意味着完全损伤。 运动和感觉功能障碍 体温控制障碍 痉挛 排便功能障碍 性功能障碍 深静脉血栓 心理失衡
27
1.
2. 3. 4. 5. 6. 7. 8.
2013-8-6
19
脊髓损伤的概念
• 由于各种原因引起的脊髓结构、功能的损 害,造成损伤平面以下脊髓功能(运动、 感觉、反射等)的障碍。
• 四肢瘫(tetraplegia,优于quadriplegia):指由于椎管内的 颈段脊髓神经组织受损而造成颈段运动和/或感觉的损害 或丧失。四肢瘫导致上肢、躯干、下肢及盆腔器官的功能 损害,即功能受损涉及四肢。 • 但本术语不包括臂丛损伤或者椎管外的周围神经损伤造成 的功能障碍。
临床综合征—脊髓震荡
• spinal conclusion
• 暂时性和可逆性脊髓神经生理功能丧失 • 见于只有单纯性压缩性骨折,甚至放射线检查阴性 的患者
• 脊髓没有机械性压迫/解剖损害
• 脊髓功能丧失是由于短时间压力波所致 • 缓慢恢复过程提示反应性脊髓水肿的消退 • 可见反射亢进但没有肌肉痉挛

脊髓损伤的康复规范(标准版)

脊髓损伤的康复规范(标准版)

脊髓损伤的康复规范【障碍评定】(一)脊髓损伤水平的评定:检查脊髓节段代表性肌肉的运动或感觉,如发生障碍,可确定该节段平面的脊髓损伤。

C1、2:头部运动肌司头部运动。

G3、4:膈肌司呼吸;斜方肌司耸肩。

C5:三角肌司肩外展;肱二头肌司屈肘。

C6:腕伸肌司伸腕。

C7:三头肌司伸肘。

C8~T1:手指肌司握拳、分并指。

胸部、腰部以感觉障碍区域判断脊髓损伤平面:T2:胸节骨。

T4:乳头连线。

T6:肋下缘。

T8:上腹。

T10:脐。

T12:小腹。

L1:腹股沟。

L2:髂腰肌司屈髋。

L3:股四头肌司伸膝。

L4:胫前肌司背屈踝。

L5:母伸肌司伸母。

S1:腓肠肌司踝跖屈。

骶椎以感觉障碍区域判断脊髓损伤平面:S2:股后正中纵形分布区域。

S3:鞍区(不包括生殖器)。

S4:外生殖器。

S5:肛门。

(二)脊髓损伤类型评定标准:用Frankel分类法。

A.完全性损伤:运动与感觉功能全丧失。

B.不完全性损伤:损伤水平及以下的运动功能丧失,感觉存在。

C.不完全性损伤:能动,但无实用性运动功能,感觉有或无。

D.不完全性损伤:有实用性运动功能,但肌力弱。

E.完全恢复:运动与感觉均恢复正常,有病理性反射。

(三)残留功能估计:指完全性脊髓损伤平面以上的功能估计。

C4:生活完全不能自理。

C5:生活基本不能自理,大部分需他人帮助。

C6:生活能部分自理,部分需他人帮助。

C7:生活能基本自理,小部分需他人帮助。

C8~T12:在轮椅上能自理生活,能治疗性站立。

L1、2:室内能步行自理生活,室外需乘轮椅。

L3~5:生活自理,能作社区性功能性步行。

(四)可能产生的并发症:1、排尿困难,泌尿系感染。

2、排便困难。

3、褥疮。

4、疼痛。

5、痉挛。

6、血栓性静脉炎。

7、骨化性肌炎。

8、性功能障碍。

【康复目标】(一)急性期(受伤至3周):1、迅速解除脊髓压迫,改善局部血液循环,恢复脊柱的完整性和稳定性。

2、预防和治疗各种合并症。

3、维持关节动度,预防畸形。

4、稳定患者情绪,使其能正确地面对现实。

脊髓损伤患者的康复

脊髓损伤患者的康复

D—不完全性损伤 E—正常
在损伤水平以下运动功能存在,大多数关键肌的肌力大于或等 于3级
感觉和运动功能恢复,可有病理反射
龙钢医院
康复评定
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定
– 截瘫患者 采用改良的Barthel评定量表 (Modified barthel index, MBI)
– 四肢瘫患者 需用四肢瘫功能指数法 (Quadeiplegic index of function, QIF)
• 脊髓半侧损伤综合征 • 脊髓中央综合征 • 前脊髓损伤综合征 • 脊髓后部损伤综合征 • 脊髓圆锥综合征 • 马尾综合征 • 脊髓震荡
龙钢医院
概述
主要功能障碍
– 运动功能障碍 – 感觉功能障碍 – 自主神经反射亢进 – 呼吸功能障碍 – 循环功能障碍
–排尿功能障碍 –排便功能障碍 –体温调节障碍 –性功能及生殖功能障
龙钢医院
康复治疗
转移动作训练—床与轮椅间的转移
– 两人转移四肢瘫的患者 – 一人转移四肢瘫的患者 – 利用滑板转移 – 侧方转移 – 利用头上方吊环转移 – 垂直转移 – 平行转移
龙钢医院
康复治疗
转移动作训练—轮椅与座便器间的转移
– 座便器的侧方转移 – 座便器的前方转移
转移动作训练—轮椅与地面间的转移
– 辅助具和手部支具的制作和配备
龙钢医院
康复治疗
脊髓损伤并发症的防治
– 压疮 – 排尿障碍及泌尿系感染 – 呼吸系统并发症 – 肌肉痉挛 – 骨质疏松 – 疼痛 – 自主神经反射亢进 – 异位骨化 – 深静脉血栓 – 排便障碍
龙钢医院
康复治疗
康复护理
– 正确变换体位 – 积极防治并发症 – 呼吸系统护理 – 饮食护理 – 二便护理 – 轮椅、杖和双下肢矫形器使用过程护理 – ADL训练的护理 – 心理护理

脊髓损伤的康复

脊髓损伤的康复
检查身体两侧各点的痛觉和轻触觉,分数越高表示 感觉越接近正常。
(四)ADL能力评定
截瘫患者可用改良的Barthel指数,
(五)功能恢复的预测
对完全性脊髓损伤的患者,根据其不同的损伤平
面预测其功能恢复情况(图)
功能预测:脊髓损伤平面与功能的关 系
节段水平
C1-4 C4 C5
最低位有 功能肌群
颈肌 膈肌、 斜方肌 三角肌、 肱二头肌
禁 忌
(1)截瘫:直腿抬高大于60度,膝屈曲下髋屈90度应避免, 这将加重下胸、腰椎的损伤.
(2)四肢瘫:在骨折固定期间,头、颈部活动,双肩牵拉应 避免.
(3)继发骨折和/或呼吸损伤的病人应避免采用俯卧位.
四、亚急性期康复
一般指发病后8-12周.在此目标、评估方法基本
同前,训练重点是获得姿势控制和平衡能力.
腘绳肌牵张方式
跟腱牵张方式
内收肌牵张训练
垫上训练
(1)翻身
(2)肘胸位:目的是改善床上活动度,为进行四点跪位
和坐位作准备
(3)手膝位:从轮椅上站起来或借助拐杖,双侧膝、踝
足支具进行行走的低位截瘫病人需要这种体位下的 功能性活动.
(4)双肘支撑位下缓慢坐起
目的: ①为病人独立坐起作准备 ②提高肩伸肌和肩内收肌、腹肌肌力
脊髓损伤的康复
脊髓损伤(SCL)是指由于各种原因引 起的脊髓结构、功能的损害,造成损伤水平 以下运动、感觉、自主神经功能障碍。颈脊 髓损伤造成四肢瘫痪时称四肢瘫,胸段以下 脊髓损伤造成躯干及下肢瘫痪而未累及上肢 时称截瘫。
一、概 述
(一)病理生理
伤后6-12小时之内,白质中的神经轴突尚无明显
改变,在此时期内给予有效治疗,则有一部分病例

关于脊髓损伤者的日常康复训练

关于脊髓损伤者的日常康复训练

脊髓损伤者的日常康复训练包括多个方面,主要可以分为急性期和恢复期两个阶段。

以下是一些具体的训练内容:在急性期,主要目标是预防并发症,并尽可能地恢复一些基本功能。

具体训练内容包括:1. 正确的体位摆放,这可以预防关节僵硬和肌肉萎缩。

2. 对全身关节进行被动活动,这可以防止关节僵硬。

3. 对残存肌力及损伤平面以上的肌肉进行肌力增强和耐力训练。

4. 重视呼吸排痰训练和间歇导尿膀胱训练,以预防肺部感染和泌尿系统感染。

5. 预防压疮、深静脉血栓形成等并发症的发生。

在恢复期,主要目标是促进患者更大程度的功能恢复。

具体训练内容包括:1. 关节活动度和肌力被动训练,主动肌力训练,疼痛治疗,膀胱训练与直肠管理,呼吸和排痰训练。

2. 通过减重平板步行训练和机器人步态训练改善患者的步行和移动能力,增强下肢肌力。

3. 进行呼吸训练,包括吸气肌力量训练,以提高肺活量、最大随意通气、最大呼气压和最大吸气压。

4. 进行平衡和协调训练,坐姿平衡练习、站立平衡练习、步态训练等,以增强肌肉协调性和增加身体的稳定性。

5. 进行柔韧性和伸展训练,帮助改善关节的灵活性,缓解肌肉紧张和痉挛,促进身体的活动范围。

6. 进行功能性训练,如穿衣、洗澡、梳头等日常生活动作训练,以逐渐恢复独立生活所需的功能。

7. 进行并发症预防,如预防骨质疏松等。

此外,日常的肌肉锻炼也是非常重要的,可以通过传统的肌肉力量锻炼如举重、屈伸等来进行,也可以使用电刺激来促进肌肉收缩,帮助恢复和维持肌肉功能。

同时,保持积极的心态也是康复过程中的重要一环,患者可以通过参加一些心理辅导活动来帮助自己更好地面对康复过程中的挑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案
教师姓名课程名称常见疾病康复班级
授课日期年月日第周授课顺序章节名称脊髓损伤患者的康复(一)
教学目标掌握:
1.脊髓损伤的主要功能障碍及其评定
熟悉:
1.脊髓损伤的发病因素;脊髓损伤的诊断
2.脊髓损伤的临床表现。

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
脊髓损伤的主要功能障碍及其评定难点:
脊髓损伤的神经平面评定
教学资源1.教材:《疾病康复》第2版张绍岚主编
2.参考书:《临床诊疗指南(物理医学与康复分册)》中华医学会编、全国卫生专业技术资格考试大纲
3.教具:多媒体课件、教学视频
评估反馈1.根据课堂学生的反应判断本次课的课堂活动是否适用于该层次学生。

2.根据课后完成作业情况和下堂课学生回答问题情况判断学生掌握知识点的程度。

作业1. 名词解释:神经平面、感觉平面、运动平面2.简述脊髓损伤的主要功能障碍。

课后记
教学活动及板书设计案例导入:5min
脊髓损伤患者的康复(一)一、概述
(一)脊髓损伤的发病因素(举例,讲解,5min)
(二)脊髓损伤的诊断(回顾,讲解,15min)
损伤程度——SCI损伤程度评判标准
不完全损伤完全损伤
脊髓休克——判断脊髓休克的指标
(三)脊髓损伤的临床表现(回顾,讲解,15min)
1.中央束综合症
2.半切综合症
3.前束综合症
4.后束综合症
5.脊髓圆锥综合症
6.马尾综合症
7.脊髓震荡
(四)主要功能障碍(讨论,讲解,15min)
1.运动障碍
2.感觉障碍
3.括约肌功能障碍
4.自主神经功能障碍
5.并发症:压疮、深静脉血栓形成、疼痛、关节挛缩等二、康复评定(演示,讲解,30min)
1.神经损伤平面的评定(运动关键肌、感觉关键点)2.感觉功能的评定
3.运动功能的评定
4.损伤严重程度评定
5.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的评定
6.不同损伤水平患者的功能预后评定
7.脊髓损伤的疗效评定
小结:5min。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