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医院开展乳腺癌前哨淋巴结活检的体会

合集下载

前哨淋巴结活检及微转移检测对乳腺癌的临床诊治意义

前哨淋巴结活检及微转移检测对乳腺癌的临床诊治意义

前哨淋巴结活检及微转移检测对乳腺癌的临床诊治意义
乳腺癌是女性常见的恶性肿瘤,早期诊断和治疗对于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和生活质量至关重要。

前哨淋巴结活检及微转移检测是目前临床上常用的方法之一,对乳腺癌的诊断和治疗起着重要的作用。

前哨淋巴结活检是指通过注射示踪剂来定位肿瘤引流淋巴结,然后在手术中切除这一淋巴结进行病理学检查。

这个方法可以减少淋巴结切除的数量,避免了常规切除淋巴结所带来的术后并发症,节省了患者的手术时间和术后康复时间。

前哨淋巴结活检还可以提供更准确的淋巴结转移信息,指导乳腺癌的后续治疗方案的制定。

实际上,前哨淋巴结活检已经成为乳腺癌手术的标准程序。

微转移是指极早期的淋巴结转移,这些转移往往无法被肉眼观察或常规病理学检查发现。

但它们在乳腺癌的预后和治疗方案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通过对前哨淋巴结进行微转移检测,可以对乳腺癌的淋巴结转移风险进行准确评估,有助于制定更精细化的治疗方案。

对于那些有微转移的患者,可能需要进行辅助治疗,如放疗、化疗或内分泌治疗,以降低复发和转移的风险。

对于没有发现微转移的患者,可以避免不必要的治疗,减少对患者的身体和心理的负担。

前哨淋巴结活检及微转移检测的临床诊治意义不仅限于早期乳腺癌的诊断和治疗,它们也适用于乳腺癌的分期、预后评估和治疗效果的监测。

通过前哨淋巴结活检和微转移检测,可以了解病情的进展和淋巴结转移的情况,及时调整治疗方案,提高治疗的效果和患者的生存率。

前哨淋巴结活检在乳腺癌选择病例中的临床应用体会

前哨淋巴结活检在乳腺癌选择病例中的临床应用体会

前哨淋巴结活检在乳腺癌选择病例中的临床应用体会王玉伟朱熙昀姜苏晓(宁夏银川市妇幼保健院,银川750001)[摘要] 目的探讨乳腺癌前哨淋巴结活检术(Sentinel Lymph Node Bio psy,SLNB)在乳腺癌选择病例中的临床应用。

方法应用染料法对25例术中冰冻为导管原位癌或导管原位癌伴局部浸润的原发性乳腺癌患者进行了前哨淋巴结活检(SLNB),确认并切除前哨淋巴结,将其送病理检查,随后行包括腋窝淋巴结清扫(ALND)在内的保留乳头乳晕复合体的Ⅰ期扩张器植入乳房重建手术。

结果全组25例乳腺癌患者有23例成功检出前哨淋巴结,SLNB的检出率为92%,总准确率为100%,灵敏度为100%,假阴性率为0%,假阳性率为零。

淋巴结转移率4%。

术后伤口全部一期愈合。

保留了乳房的基本外形。

患者满意率96%。

随访3年无复发。

结论乳腺癌前哨淋巴结活检术是一种简便,安全的检测技术,可用于了解腋窝淋巴结的状况,有望在术中冰冻为导管原位癌或导管原位癌伴局部浸润的原发性乳腺癌中取代常规的腋窝淋巴结解剖,并与保留乳头乳晕复合体的Ⅰ期扩张器植入乳房重建手术合理联合。

[关键词] 乳腺癌前哨淋巴结活组织检查乳房重建手术乳腺癌经淋巴道转移是其远处扩散的重要途径之一,腋窝淋巴结清扫(Axilary Lymph Node Dissection,ALND)是乳腺癌手术的常规术式,但术后并发症给病人造成极大的痛苦。

前哨淋巴结是原发肿瘤发生淋巴道转移所必经的首个引流淋巴结,近年来有许多学者以前哨淋巴结活检(Sentinel Lymph Node Biopsy,SLNB)来取代常规的ALND,以降低手术并发症。

在早期乳腺癌中淋巴结转移率低,无淋巴结转移的,如果对其进行腋窝淋巴结解剖,相当于错杀。

我科2010年3月至今对25例术中冰冻为导管原位癌或导管原位癌伴局部浸润的早期乳腺癌进行前哨淋巴结活检与保留乳头乳晕复合体的Ⅰ期扩张器植入乳房重建手术合理联合,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本组病例术中冰冻为导管原位癌20例,导管原位癌伴局部浸润5例。

乳腺癌前哨淋巴结活检的实践与体会

乳腺癌前哨淋巴结活检的实践与体会

乳腺癌前哨淋巴结活检的实践与体会张保宁宣立学张涛王仲照易进陈国际刘淋陈盛祖乳腺癌的前哨淋巴结活检(sentinel lymph nodebiopsy,SLNB)自第1篇文献发表以来已有11年,已成为国内外肿瘤外科研究的热点。

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自1999年3月至2004年6月开展乳腺癌SLNB并同时行腋窝淋巴结清扫(Axillary LymphNode Dissection,ALND)116例,下文将评价该技术的可行性,并探讨有关问题。

一、材料与方法1、一般资料乳腺癌116例,女性,均为住院病人。

左乳癌55例,右乳癌61例。

年龄29~71岁,中位年龄46.9岁。

绝经前70例,绝经后46例。

肿瘤均为单发,无呈多中心分布者。

原发肿瘤位外上象限者79例,占全组病例的68.1%;外下象限者10例;内上象限者22例;内下象限者5例。

临床TNM分期为T1-2N0M0,其中T1 45例,T2 71例。

行乳腺癌保乳手术34例,占全组的29.3%;行乳腺癌改良根治术82例,占全组的70.7%。

病理结果显示,浸润性导管癌106例,导管内癌6例,髓样癌4例。

2、联合应用两种示踪剂(放射性胶体和蓝色染料)(1)放射性胶体:以北京森科医药有限公司提供的99mTc—右旋糖酐(Dx)作为前哨淋巴结的放射性示踪剂,相对分子质量10万,标记率>95%,于肿瘤周围分4点皮内注射,0.4mL(37MBq),此步骤于术前2小时在核医学科完成。

(2)蓝色染料:美国Sigma公司生产的PatentBlue—V(专利兰),2.5%,2ml/支,于肿瘤周围皮内分Array 4点注射,总量为2ml(1支)。

或用美国Surgical公司生产Isosulfan B1ue(异硫兰),1%,5ml/瓶,于肿瘤周围皮内分4点注射,总量1ml(10mg)。

此步骤在手术室备皮前完成。

3、核素淋巴显像患者在核医学科注射99mTc—Dx 37MBq后,应用单光子放射断层显像仪Elscint APEX—6HR SPECT仪,配备低能高分辨平行孔准直器,矩阵256×256,放大倍数1,每帧7×105计数。

《2024年保乳联合前哨淋巴结活检术的疗效及其安全性的临床研究》范文

《2024年保乳联合前哨淋巴结活检术的疗效及其安全性的临床研究》范文

《保乳联合前哨淋巴结活检术的疗效及其安全性的临床研究》篇一一、引言随着医学技术的进步和人们对生活质量要求的提高,乳腺癌的治疗方法日趋完善。

保乳手术联合前哨淋巴结活检术作为一种新型的乳腺癌治疗方法,已经逐渐被广泛应用于临床实践中。

本文旨在探讨保乳联合前哨淋巴结活检术的疗效及其安全性,以期为临床实践提供理论依据。

二、方法本研究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收集了接受保乳联合前哨淋巴结活检术治疗的乳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

通过对患者的手术过程、术后恢复、随访结果等数据进行统计和分析,评估该术式的疗效和安全性。

三、保乳联合前哨淋巴结活检术的疗效1. 手术过程保乳联合前哨淋巴结活检术在手术过程中具有较小的创伤和较快的恢复速度。

通过准确的定位和精确的手术操作,可以有效保留患者的乳房形态和功能。

同时,该术式还可以在保证治疗效果的同时,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

2. 术后恢复与传统的乳腺癌根治术相比,保乳联合前哨淋巴结活检术的术后恢复时间明显缩短。

患者术后疼痛程度较轻,恢复较快,可以更快地回归正常生活。

此外,该术式还可以有效降低术后淋巴水肿等并发症的发生率。

3. 随访结果通过对患者的长期随访发现,保乳联合前哨淋巴结活检术的疗效显著。

该术式可以有效地控制肿瘤的复发和转移,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和生活质量。

同时,该术式还可以降低患者的心理压力和焦虑程度,提高患者的心理健康水平。

四、保乳联合前哨淋巴结活检术的安全性保乳联合前哨淋巴结活检术在手术过程中具有较高的安全性。

该术式可以准确判断前哨淋巴结的状态,为后续治疗提供可靠的依据。

同时,该术式还可以有效避免对非前哨淋巴结的损伤,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

在手术过程中,医生需要严格掌握手术技巧和操作规范,确保手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五、结论保乳联合前哨淋巴结活检术是一种安全有效的乳腺癌治疗方法。

该术式具有较小的创伤、较快的恢复速度和较低的并发症发生率,可以有效地保留患者的乳房形态和功能。

同时,该术式还可以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和生活质量,降低患者的心理压力和焦虑程度。

乳腺癌前哨淋巴结活检手术经验总结

乳腺癌前哨淋巴结活检手术经验总结

乳腺癌前哨淋巴结活检手术经验总结李一鹏;林文;邱炎平【摘要】目的总结早期乳腺癌前哨淋巴结活检的手术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6年6月在我院乳腺外科行乳腺癌腋窝前哨淋巴结活检手术的78例早期乳腺癌病人的临床资料.结果中位年龄54岁(范围32~75岁),其中48例(62%)患者为右乳癌,30例(38%)为左乳癌.同时,46例(59%)患者肿物位于外上象限,13例(17%)肿物位于外下象限,11例(14%)位于内上象限,8例(10%)位于内下象限.55例(70%)患者为浸润性导管癌(IDC),16例(21%)为导管原位癌(DCIS),5例(6%)为浸润性小叶癌(ILC),2例(3%)为其他类型浸润性癌.前哨淋巴结检出率为90%(70/78),其中前哨淋巴结阳性率为34%(24/70),前哨淋巴结阴性率为66%(46/70).前哨淋巴结准确率为93%(65/70),假阴性率为11%(5/46).中位随访时间为12个月,腋窝淋巴结复发1例,余均未见复发事件.结论当前结果符合文献报道,早期乳腺癌腋窝淋巴结活检是一种安全的肿瘤腋窝淋巴结状态评估手段,但需要一定经验的外科医生实施.【期刊名称】《岭南现代临床外科》【年(卷),期】2016(016)006【总页数】4页(P684-687)【关键词】前哨淋巴结活检;早期乳腺癌;腋窝手术【作者】李一鹏;林文;邱炎平【作者单位】517000 广东河源河源市妇幼保健院外科;517000 广东河源河源市妇幼保健院外科;517000 广东河源河源市妇幼保健院外科【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37.9前哨淋巴结活检是应用染料法或核素法或双指示剂法来评估乳腺癌患者腋窝分期的重要临床手段。

而病理腋窝分期则是预测乳腺癌复发及其生存率的重要因素。

同时,亦对术后辅助治疗的选择具有重要参考意义。

上个世纪以来,腋窝淋巴结清扫已被证实会导致一系列术后不良反应,如术后疼痛,术后淋巴水肿,患肢麻木,感染等[1]。

乳腺癌前哨淋巴结活检联合保乳手术临床体会

乳腺癌前哨淋巴结活检联合保乳手术临床体会

乳腺癌前哨淋巴结活检联合保乳手术临床体会摘要】目的:探讨乳腺癌前哨淋巴结活检术(Sentinel Lymph Node Biopsy,SLNB)在早期乳腺癌保乳手术中的临床应用。

方法:本院自2007年5月至2012年8月对32例早期乳腺癌患者开展SLNB并同时行保乳手术。

其中12例前哨淋巴结阳性患者加腋窝淋巴结清扫术,术后均行根治性放疗,并根据情况20例行辅助化疗和18例辅助内分泌治疗5年。

【中图分类号】R737.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4)25-0149-02临床TNM分期为T1-2N0M0,其中T1 5例,T2 27例。

均行乳腺癌保乳手术,12例行腋窝淋巴结清扫术,占全组的37.5%;术后根据AJCC(2003年)病理分期0期2例,Ⅰ期19例,Ⅱa期8例,Ⅱb期3例,病理类型导管内癌2例,导管内癌为主局部浸润3例,浸润性导管癌15例,浸润性小叶癌2例,混合癌4例,其他类型8例。

所有病例标本上、下、左、右、基底各切缘石蜡病理切片均为阴性。

1 资料与方法1.1 病例选择标准①单发肿瘤最大直径≤4 cm,且无明显腋窝淋巴结转移;②单发肿瘤最大径≤5 cm,乳房较大有适当体积,术后能够保持外观;③肿瘤边缘距离乳晕区大于3cm;④既往未接受过患侧乳腺或胸壁放疗;⑤无活动性结缔组织病。

⑥患者有明确的保乳意愿。

1.2 病例资料本组病例32例,均为女性,年龄在26~63岁,平均42.25岁;经乳腺钼靶摄片和乳腺超声检查,肿瘤均为单侧单发,肿块大小≤2 cm 21例,>2 cm且≤4 cm 9例, >3 cm且≤5 cm 2例,均与皮肤胸肌无明显粘连。

原发肿瘤位于外上象限18例,位于外下象限6,位于内上象限4例,位于内下象限4例。

1.3 治疗方法1.3.1 手术方法:本组所有患者均行乳腺区段切除术+前哨淋巴结活检术,若肿块位于外上象限、内上象限选择横弧梭形切口,位于外下象限和内下象限时选择放射性梭形切口,梭形切口的横径与肿瘤直径相当。

《2024年保乳联合前哨淋巴结活检术的疗效及其安全性的临床研究》范文

《2024年保乳联合前哨淋巴结活检术的疗效及其安全性的临床研究》范文

《保乳联合前哨淋巴结活检术的疗效及其安全性的临床研究》篇一一、引言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乳腺癌的治疗方法也在不断更新和改进。

保乳手术和前哨淋巴结活检术是近年来广泛应用于乳腺癌治疗的两种手术方式。

保乳手术在切除肿瘤的同时,保留了患者的乳房,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前哨淋巴结活检术则能够预测腋窝淋巴结的转移情况,为患者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提供了依据。

本文旨在探讨保乳联合前哨淋巴结活检术的疗效及其安全性。

二、方法本研究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收集了接受保乳联合前哨淋巴结活检术治疗的乳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

对患者的手术过程、术后恢复、并发症及随访情况进行详细记录和分析。

同时,对比了保乳手术与传统的乳房切除术的疗效及安全性。

三、疗效分析1. 保乳手术的疗效保乳手术在切除肿瘤的同时,保留了患者的乳房,使得患者的外貌和心理状态得到了改善。

同时,保乳手术对于早期乳腺癌患者具有较好的疗效,术后生存率与传统的乳房切除术相比无显著差异。

2. 前哨淋巴结活检术的预测价值前哨淋巴结活检术能够准确预测腋窝淋巴结的转移情况,为患者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提供了依据。

通过该技术,医生可以在术前了解患者的淋巴结转移情况,从而为患者选择最合适的治疗方案。

四、安全性分析1. 手术并发症保乳联合前哨淋巴结活检术是一种较为安全的手术方式,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较低。

常见的并发症包括手术部位感染、皮下积液等,但通过及时的治疗和护理,大部分患者能够顺利康复。

2. 术后恢复保乳联合前哨淋巴结活检术术后恢复较快,患者通常在术后几周内即可恢复正常生活。

术后定期复查和随访,及时发现并处理可能出现的问题,有助于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和生活质量。

五、讨论保乳联合前哨淋巴结活检术在乳腺癌治疗中具有较高的疗效和安全性。

通过保乳手术,患者在切除肿瘤的同时保留了乳房,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而前哨淋巴结活检术则能够准确预测腋窝淋巴结的转移情况,为患者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提供了依据。

前哨淋巴结活检及微转移检测对乳腺癌的临床诊治意义

前哨淋巴结活检及微转移检测对乳腺癌的临床诊治意义

前哨淋巴结活检及微转移检测对乳腺癌的临床诊治意义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前哨淋巴结活检及微转移检测的基本概念。

前哨淋巴结是指肿瘤最首先引流的淋巴结,通常是位于肿瘤区域淋巴引流路径的第一个或几个淋巴结。

前哨淋巴结活检是利用放射性同位素、靛青等示踪物质标记肿瘤周围引流的前哨淋巴结,然后通过手术取出前哨淋巴结进行组织病理检查,以确定淋巴结有无转移,从而判断肿瘤的分期和预后。

而微转移检测则是利用一系列高灵敏度和高特异性的实验方法对淋巴结组织进行详细的检测,以发现淋巴结微小转移病灶,从而及时发现肿瘤的转移情况。

前哨淋巴结活检及微转移检测对乳腺癌的临床诊治意义非常重大。

通过前哨淋巴结活检可以明确了解乳腺癌是否存在淋巴结转移,从而指导后续的治疗方案。

乳腺癌的治疗方案中,手术是非常关键的一环,而手术方式的选择往往是根据淋巴结是否转移来决定的。

对于未转移的乳腺癌,可以选择较为保守的手术方式,如乳腺保留手术或微创手术;而对于存在淋巴结转移的患者,则需要进行根治性手术,包括全乳切除术和前哨淋巴结清扫术。

前哨淋巴结活检帮助医生明确了解病情,避免了不必要的手术创伤和并发症,提高了手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微转移检测可以在非常早期发现淋巴结微小转移病灶,从而实现早期治疗和干预,提高治疗的精准性和有效性。

早期发现和治疗淋巴结微小转移病灶对于乳腺癌患者的生存率和预后影响非常大。

过去,很多患者在手术切除肿瘤之后,未能及时发现淋巴结微小转移病灶,导致肿瘤的复发和转移,给患者带来了不可挽回的损失。

而现在,通过微转移检测,可以提前发现微小的淋巴结转移病灶,及时进行靶向治疗或者综合治疗,有效预防肿瘤的转移和复发,提高了患者的生存率和生活质量。

对于一些激素受体阳性、HER2阳性或者三阴性等不同分子生物学类型的乳腺癌,前哨淋巴结活检及微转移检测还可以为个体化治疗提供重要的依据。

针对不同类型的乳腺癌,通常会采取不同的治疗策略和药物方案。

而通过淋巴结的转移情况和微转移的检测结果,可以更好地指导医生为患者选择适合的治疗方案,提高治疗的针对性和效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基层医院开展乳腺癌前哨淋巴结活检的体会
摘要目的探讨基层医院开展乳腺癌前哨淋巴结活检的临床意义及可行性。

方法40例乳腺癌患者使用亚甲蓝示踪进行前哨淋巴结活检,分析前哨淋巴结活检与根治性腋窝淋巴结清扫的关系。

结果40例患者前哨淋巴结的检出率为87.5%,假阴性率为0,准确率为100.0%。

结论前哨淋巴结活检能准确提示乳腺癌患者腋窝淋巴结的现状,利于临床医生决定患者的治疗方案,采用亚甲蓝示踪前哨淋巴结活检方法简单、易行,适合基层医院开展。

关键词乳腺癌;前哨淋巴结活检;基层医院
乳腺癌发病率很高,是严重威胁妇女生命健康的恶性肿瘤之一,手术治疗是其主要治疗手段。

目前前哨淋巴结活检成为乳腺外科一个里程碑式的新技术,能准确判定腋窝淋巴结转移情况,对“保乳”和“保腋窝”手术的开展有一定的指导意义,使一部分乳腺癌患者避免了腋窝淋巴结清扫术及其带来的很多并发症的困扰。

前哨淋巴结的活检技术简单、安全、可信,具有较高的预测值及很低的假阴性率。

目前专家共识和治疗指南均推荐其作为临床腋淋巴结阴性乳腺癌患者腋窝分期的金标准[1]。

下面是本科在开展乳腺癌前哨淋巴结活检中的体会。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2012年8月~2014年9月本科行乳腺癌前哨淋巴结活检共40 例,均为女性,都未进行术前化疗。

年龄28~72岁,平均年龄5
2.2 岁。

肿瘤分期(TNM分期)不晚于T3N1M0ⅢA期。

其中T1 20例,T2 16例,T3 4例。

肿块分别位于:外上象限18例,外下象限6例,内上象限12例,内下象限4例。

肿块直径最长约为5 cm,平均≤2.5 cm。

临床检查发现有16例患者可触及腋窝淋巴结,全部活动性良好,质地软,除4例患者淋巴结达
3.0 cm 外,其余均<1.0 cm。

所有病例都经过粗芯针穿刺确定性质,病理类型:导管浸润癌32例,小叶浸润癌2例,大汗腺样癌2例,乳头状浸润癌2例,髓样癌2例。

乳腺MRI检查均无多发灶。

手术方式:保乳根治术6例,乳腺癌改良根治术34例。

1. 2 方法
1. 2. 1 亚甲蓝示踪前哨淋巴结注射方法麻醉成功后,在乳晕周围皮内或皮下3~4点分别注射亚甲蓝0.2~0.5 ml。

患者如果既往有乳腺外上象限手术史,可能会导致淋巴管的破坏,可改为瘤周注射亚甲蓝进行腋窝前哨淋巴结活检。

1. 2. 2 前哨淋巴结的活检方法亚甲蓝注射后5~10 min,在腋窝下胸大肌外侧缘处取一切口长2~3 cm,寻找胸大肌外缘下方蓝染的淋巴管,沿淋巴管找到距乳腺最近的蓝染淋巴结2~3枚,即为前哨淋巴结,立即送快速病冻检查。

1. 2. 3 随访患者术后1~3年内每3~6个月复查1次,术后4~5年内每6个月复查1 次,行双侧腋窝、锁骨区超声检查,胸片、肝脏B超及血液肿瘤标志物监测等。

超声发现异常腋淋巴结者行超声引导下的粗针穿刺,必要时切除活检。

必要时对部分患者选择性应用CT、MRI 或同位素骨扫描。

2 结果
2. 1 前哨淋巴结的活检情况40例前哨淋巴结活检中,35例患者检出前哨淋巴结,检出率为87.5%;共检出前哨淋巴结97枚。

前哨淋巴结检出1枚者2例(5.7%),2枚者22例(62.9%),3枚者5例(14.3%),4枚者3例(8.6%),5 枚以上者3例(8.6%)。

2. 2 冰冻快速淋巴结检出结果1枚前哨淋巴结阳性2例,2枚阳性3例,3枚阳性1例。

2. 3 根治术腋窝淋巴结术后检出情况40例乳腺癌患者根治术清除腋窝淋巴结共636枚。

7例有淋巴结转移,其中1例为未检出前哨淋巴结者。

其余6例均为前哨淋巴结阳性者。

2. 4 前哨淋巴结与根治术腋窝淋巴结清扫的关系5例未检出前哨淋巴结的患者中,1例根治术标本中有腋窝淋巴结转移;6例有前哨淋巴结转移者,无腋窝淋巴结转移2例;有淋巴结转移4例;29例前哨淋巴结无转移患者根治术无腋窝淋巴结转移,即假阴性率为0。

3 讨论
近10余年来,国内外在乳腺癌前哨淋巴结活检替代乳腺癌腋窝淋巴结清扫方面的研究非常迅速。

国外一些先进国家相继进入临床应用,国内许多大医院乳腺外科对此进行了相关研究,先后也都进入临床应用,但在基层医院开展及报道都很少。

随着乳腺癌前哨淋巴结活检术的广泛应用,大量临床数据证实,应用前哨淋巴结活检可准确预测是否有癌转移并决定是否需要行淋巴结清扫术。

因为腋淋巴结清扫术后会出现不同程度的上肢淋巴水肿、胸壁和上肢疼痛,肩部活动受限、麻木等并发症,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存质量[2]。

所以临床医生要改变观念让患者接受“最小、最有效的治疗”。

近3年来本院承担全县25岁以上妇女的两癌筛查工作,发现了一些早期乳腺癌者。

本研究的前哨淋巴结检出率为87.5%,准确率为100.0%。

5例未检出前哨淋巴结者,其中1例腋窝淋巴清扫有转移。

可能的原因是:①对于示踪剂注射的剂量、时间掌握的不好。

②示踪剂注射的部位、深浅度掌握的不好。

③由于肿块的位置关系,有的前哨淋巴结可能位于胸廓内,腋窝无法检出。

④腋窝淋巴结有融合现象,使周围淋巴管发生堵塞,使示踪剂无法通过或不全通过。

⑤医生的经验和前哨淋巴结活检技术的成熟与规范。

亚甲蓝具有无副作用、便宜及无放射性同位素标记法放射污染等特点,适合基层医院使用[3]。

所以作者认为,开展乳腺癌前哨淋巴结活检术替代腋窝淋巴结清扫在基层医院也是可行的。

参考文献
[1] 周韬.乳腺癌前哨淋巴结的临床研究进展.中国肿瘤外科杂志,2014,6(1):44-46.
[2] 许羽,陈森东,何瑞婵,等.乳腺癌前哨淋巴结活检在基层医院的临床意义.中国医药导报,2006,3(17):36-37.
[3] 任俊玲,陈斌,王亚兵,等.早期乳腺癌前哨淋巴结活检在简化腋清扫中的应用研究.肿瘤学杂志,2014,20(8):677-68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