臀上皮神经卡压综合征治疗现状
臀上皮神经卡压综合征的临床治疗评价

行治疗后进行评 价。 结果 从 短期效果看 , 口服药物的总有效率为 8 8 . 9 %, 推拿按摩 总有效率 为 8 3 . 3 %, 局 部封闭 的总有 效
率为 8 7 . 8 %, 中药离子导入 总有效率为 7 1 . 8 %, 针刀治疗总有效率为 1 0 0 . O %。 针刀治疗 的总有效 率均 高于其他治疗方法 。 从 远期疗效看 , 口服药物 的总有效率为 8 8 . 9 %, 推拿 按摩 总有 效率为 8 8 . 9 %, 局部封 闭的总有效率 为 9 0 . 9 %, 中药离子导 入总 有效率 为 8 7 . 5 %, 针刀治疗总有效 率为 9 8 . 6 %。 针刀治疗的总有效率均高于其他 治疗方法 。 结论 针刀治疗臀上皮神经卡压 综合征疗效确切 , 治疗 时间短 、 费用低廉 、 不 良反应少 , 有较 好的推广意义 。 【 关键词】 针 刀治疗; 臀上 皮神 经卡 压综合症
d r o me
Z HANG J i a s h e n g XI J i a n h u i
D e p a r t m e n t o f P a i n R e h a b i l i t a t i o n ,X i n j i a n g Y i n i n g 8 6 6 0 H o s p i t a l o f C h i n e s e P e o p l e " s A r m e d P o l i c e F o r c e s ,Y i n i n g ,X i  ̄i a n g
【 申图分类号】 R 4
【 文献标识码】 A
【 文章编号】1 6 7 4 — 0 7 4 2 { 2 0 1 4 ) 0 2 { c ) 一 0 0 4 8 — 0 2
针刀治疗臀上皮神经卡压综合征79例

实用中 医药杂志 2 0 1 4 年5 月 第3 O 卷5 期 ( 总第2 5 6 期)
J OURNAL OF P RAC TI CAL T RADI T I ONAL C HI NE S E MEDI C I NE 2 0 1 4 . Vo 1 . 3 0 No . 5
[ A b s t r a c t ]O b j e c t i v e :T o s u m m a i r z e t h e e x p e r i e n c e o f t h e t r e a t m e n t o f s u p e r i o r C l u n i a l N e r v e E n t r a p m e n t s y n d r o m e .
[ K e y w o r d s ]C l u n i a l N e Ⅳ e E n t r a p m e n t S y n d r o m e ;a c u p u n c t u r e t h e r a p y o f s u p e r i o r 臀上皮神经卡压综合征是由于臀上皮神经在穿过髂 嵴部位受到卡压所产生的腰臀部尤其是臀部的持续性疼 痛 ,可向大腿后外侧放射 ,伴有臀部麻木感为特征的一 种疾病 。我们用针刀治疗臀上皮神经卡压综合征7 9 例疗 效 满意 ,总结 如下 。 1 临床资料 7 9 例 中,男5 2 例 ,女2 7 例 ;年龄 1 8~ 5 9 岁 ,平均 3 4 . 5 岁;病程3 周~ 2 . 5 年,平均8 个月。 诊断依据 :①患侧腰臀部尤其是臀部出现刺痛、胀 痛或撕裂样疼痛 ,并可向大腿后侧放射 ,但常不超过膝 关节。②患侧臀部可有麻木感 ,但无下肢麻木。③起坐 困难 ,弯腰及下蹲 时疼痛加重。④多数在髂嵴中点及其 下方检查到固定的压痛点 ,局部能触及痛性结节或条索 状包块 … 。 2 治疗方法 患者取俯 卧位 ,在髂嵴 中点 附近找到压痛点 ,用 指端垂直 向下做 十字压 痕 ,注意十字压痕 的交叉点对 准压痛 点 的中心 。常规消毒 后 ,注入复合 镇痛液 ( 2 %利多卡因5 m L 、维生素B : 5 0 0 g 、曲安奈德2 0 m g ) 5 ~ 8 m L ,然后按照针刀治疗操作四步规程操作 ,刀 口线 与臀上皮神经平行 ( 与髂嵴垂直 ) 快速刺人皮肤后改为 缓慢进针 。当针刀抵达臀肌筋膜时术者手下有坚韧感 , 然后再将针刀向两侧缓慢滑动 ,当患者感觉到有放射感 时,先纵行疏通剥离再横行推移。如果臀部皮下有条索 状物时 ,刀 口线与条索或臀上皮神经平行 。垂直皮肤刺 向条索状物 ,酸胀明显时切割4 ~ 6 刀 ,先纵行疏通剥离 再横行推移 ,以痛性结节消失为止 ,松解后出针 ,用无 菌棉球或无菌纱布块按住局部3 ~5 m i n ,以防止出血 , 创可贴外敷即可。 3 天 内勿 洗澡 ,针 刀治疗 每5 ~8 天1 次 ,1 ~ 3 次。 3 疗 效标 准 痊 愈 :症状消失 ,局部 痛性结节或条索 状包块消 失 ,能从事正常工作和体力劳动。显效 :症状 明显减轻 或消失 ,有轻微压痛 ,局部仍可触到痛性结节或条索样 物 ,功能不受影响。无效:症状体征无改善 。
臀上皮神经卡压综合征的临床治疗评价

中外医疗China &Foreign Medical Treatment臀上皮神经卡压综合征是临床导致腰腿痛的主要原因之一[1],其主要见于中老年人且较肥胖者,女性居多,属于中医学“筋出槽”的范畴[5]。
为优选临床治疗臀上皮神经卡压综合征的治疗方案,该研究通过对该院自2008年1月—2013年1月共收治确诊为臀上皮神经卡压综合征的患者198例进行分析,由患者知情同意并自愿分别选择口服药物、推拿按摩、局部封闭、中药离子导入、针刀治疗等方法进行治疗,现报道如下。
1对象与方法1.1研究对象由患者在完全知晓的前提下自行选择治疗方案,共分为5组,具体为口服药物27例,推拿按摩36例,局部封闭33例,中药离子导入32例,针刀治疗70例(其中有41例是因选择非针刀治疗后感疗效欠佳又选择针刀治疗的)。
病程1周~2年2个月,平均1年3个月;年龄21~69岁,平均35岁;随访6个月~2年,平均1年8个月。
臀上皮神经卡压综合征的临床治疗评价张甲升奚剑辉新疆伊宁市武警8660部队医院疼痛康复科,新疆伊宁835000[摘要]目的优选临床治疗臀上皮神经卡压综合症的治疗方案。
方法将198例诊断为臀上皮神经卡压综合征的患者按照知情同意、自愿选择治疗方案的原则分为五组,分别采用口服药物、推拿按摩、局部封闭、中药离子导入、针刀治疗等方案进行治疗后进行评价。
结果从短期效果看,口服药物的总有效率为88.9%,推拿按摩总有效率为83.3%,局部封闭的总有效率为87.8%,中药离子导入总有效率为71.8%,针刀治疗总有效率为100.0%。
针刀治疗的总有效率均高于其他治疗方法。
从远期疗效看,口服药物的总有效率为88.9%,推拿按摩总有效率为88.9%,局部封闭的总有效率为90.9%,中药离子导入总有效率为87.5%,针刀治疗总有效率为98.6%。
针刀治疗的总有效率均高于其他治疗方法。
结论针刀治疗臀上皮神经卡压综合征疗效确切,治疗时间短、费用低廉、不良反应少,有较好的推广意义。
手法配合针刀治疗臀上皮神经卡压综合征

手法配合针刀治疗臀上皮神经卡压综合征摘要目的探讨手法配合针刀治疗臀上皮神经卡压综合征的作用机理。
方法80例臀上皮神经卡压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7例)和对照组(33例)。
治疗组采用手法配合针刀治疗,对照组采用手法配合药物治疗。
对比两组治疗效果。
结果经过2~3个疗程的治疗后,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0.9%,高于对照组的60.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手法配合针刀治疗臀上皮神经卡压综合征,相互补充,事半功倍,疗效确切。
关键词臀上皮神经卡压综合征;手法;针刀;红外偏振光臀上皮神经卡压综合征是指臀上皮神经行经过程中受到肌肉、筋膜、骨性纤维管的卡压或嵌顿,而引起的腰臀部疼痛[1]。
临床中多与腰椎间盘突出症、腰3横突综合征、梨状肌综合征混淆误诊率高。
本院收治患者80例采用手法配合针刀,辅以红外偏振光治疗,疗效显著,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 1 一般资料选取本院2012~2015年收治的80例臀上皮神经卡压综合征患者,男58例,女22例,年龄28~55岁,平均年龄41岁,病程1~3个月。
随机分为治疗组(47例)和对照组(33例)。
1. 2 诊断标准①患者腰臀部疼痛,尤其是臀部刺痛、酸痛或撕裂样疼痛。
②第三腰椎横突处和髂嵴中点及其下方有固定压痛点或胀麻感,并向大腿后方放射,一般不超过膝关节。
1. 3 治疗方法1. 3. 1 治疗组①手法治疗:患者取俯卧位或侧卧屈膝屈髋位,俯卧位时腹部垫枕,充分放松腰臀部肌肉,按本院“邵氏无痛治疗法”[2],重点对腰方肌、腰大肌、腹内外斜肌、臀大肌、臀中肌、梨状肌及腰背筋膜进行手法治疗,尤其是针对一些条索样、增厚、团块样病灶采用增力点压,松解粘连,酸困即可,避免放射,20~30 min/次,1次/d,10 d为1个疗程。
②针刀治疗:俯卧位,选出治疗点,根据手法治疗位置,选取病灶明显,如条索状、团块状按之酸困,顽固且不易松解开的病灶,同时选取腰3横突、髂嵴中部易卡压处作为治疗点,常规消毒铺巾,刀具Ⅰ型4号,直型针刀,操作时,针刀与肌束走行平行,分别进行横向、纵向松解,有吃针感,治疗后局部病灶明显松弛,拔出针刀,压迫创可贴覆盖即可,1次/周,3次为1个疗程。
单纯手法治疗臀上皮神经卡压综合征37例临床观察

单纯手法治疗臀上皮神经卡压综合征37例临床观察臀上皮神经卡压综合征也称臀上皮神经损伤、臀上皮神经炎等。
是指臀上皮神经在其行径途中的骨纤维管、筋膜的出入点,神经本身等因损伤、水肿、粘连而受到卡压,引起相应神经支配部位的疼痛的综合征[1]。
其腰腿疼痛症状,易与腰椎间盘突出症、梨状肌综合征、腰骶关节损伤等疾病混淆。
临床常采用营养神经、小针刀、针灸、注射药物疗法,效果不佳,且易复发[2-3]。
笔者自2009年以来采用单纯手法治疗该病,取得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2009年1月-2017年1月共收治臀上皮神经卡压综合征患者37例,男性12例,女性25例,年龄最小20岁,最大65岁,平均年轻42岁,病程最长5年,最短2个月,其中单侧32例,双侧5例。
所有病例均行腰椎及骨盆X片、MRI、CT检查,排除强直性脊柱炎、股骨头坏死、结核、肿瘤等相关疾病。
1.2、临床表现症状:主要表现为患侧腰臀部疼痛,尤其是臀部,呈刺痛、酸痛或撕裂样疼痛,疼痛位置较深,区域模糊,无明确界限。
疼痛常持续发生,很少间断发作。
急性期疼痛较剧烈,向大腿后外侧放射,但不超过膝关节。
慢性期可见臀部麻木,无下肢麻木。
患者起坐困难、腰部使不上劲,多不能直接起坐,需双手扶物或由人帮助坐起。
2、治疗方法2.1手法治疗采用我科曹庭欣主任医师自创的“曹氏奇经手法”治疗。
患者俯卧位,腹部垫枕,以患者疼痛明减轻,舒适为度。
开始在患者双侧腰臀部施以轻柔?法,并逐渐加大力量,约10分钟,尽最大程度放松腰臀部痉挛的肌肉,起到活血行气的作用。
第二步,去除腹部垫枕,在患者胸部及双足踝处各垫一薄枕,让腰臀部肌肉处于放松状态。
以左侧为例,沿患者左侧腰部竖脊肌作轻柔的横向放松弹拨手法,自上而下,往返3-5次,再至左侧臀部,以拇指作由内向外上方的放松手法,在髂嵴缘下索状硬结压痛点处作紧贴皮肤的拇指或肘拐弧形舒筋弹拨松解手法,力量逐步加大,以局部酸胀痛感、透热并且患者不抗拒为度,反复10次。
康复治疗对臀上皮神经卡压综合征患者的临床疗效

两 组 患 者 于 治 疗 1 疗 程 后 参 照 《 医病 证 诊 断 疗 效 标 个 中
准 》] 定 标 准进 行 评 定 疗 效 。治 愈 : 臀 部 疼 痛 消 失 , 能 恢 H 评 腰 功 复 . 反 复 发作 。 好 转 : 臀 部 疼 痛 明显 减 轻 , 累 或 弯 腰 臀 无 腰 劳
均 治 疗 有 效 或 痊 愈
对 照 组 患 者予 局 部 封 闭 治疗 . 复 组 予 手 法 松 解整 复 及 康
运 动疗 法 等 的康 复 方 法
1 . 局 部 封 闭 治疗 : 者 取 俯 卧 位 , 患 侧 髂 嵴 压 痛 处 做 .1 2 患 于 标 记 . 规碘酒 、 精 消毒 , 取 2 常 酒 抽 %利 多 卡 因 2 加 醋 酸 曲 ml 安奈 德 2 1混 匀 术 者 将 左 手 拇 指 消 毒 , 左 手 拇 指 按 住 定 m. 以 位 . 定 压 痛 点 或 条 索 . 手 持 注 射 器 , 人 回抽 无 血 , 慢 固 右 刺 缓 推入 药 物 . 针 。 疗 后 . 抽 治 3天 内腰 部 不 可 做 大 的 活 动 , 当 卧 适 床休 息 1 5 . 次/d 3次 为 1 程 。 疗 12 . 2 手 法 松 解 整 复 治 疗 : 者 取 俯 卧 位 , 者 采 用 拇 指 弹 . 患 医
性 所 有 患 者 及 家 属 对 治 疗 项 目知情 同 意 。
12 治 疗 方 法 .
部仍 有 牵 扯 痛 无 效 : 臀 部 疼 痛无 明显 缓 解 。 疗 结 束 6个 腰 治
月 后 随访 进 行 远 期 疗 效 评 定
14 SS 1. P S 0软件 包 进 行 统 计 学 分 析 , 用 x 1 采 z
中 国 康复 医学 杂 志 ,0 9年 , 2 20 第 4卷 , 4期 第
臀上皮神经卡压综合征的临床治疗评价

臀上皮神经卡压综合征的临床治疗评价目的优选临床治疗臀上皮神经卡压综合症的治疗方案。
方法将198例诊断为臀上皮神经卡压综合征的患者按照知情同意、自愿选择治疗方案的原则分为五组,分别采用口服药物、推拿按摩、局部封闭、中药离子导入、针刀治疗等方案进行治疗后进行评价。
结果从短期效果看,口服药物的总有效率为88.9%,推拿按摩总有效率为83.3%,局部封闭的总有效率为87.8%,中药离子导入总有效率为71.8%,针刀治疗总有效率为100.0%。
针刀治疗的总有效率均高于其他治疗方法。
从远期疗效看,口服药物的总有效率为88.9%,推拿按摩总有效率为88.9%,局部封闭的总有效率为90.9%,中药离子导入总有效率为87.5%,针刀治疗总有效率为98.6%。
针刀治疗的总有效率均高于其他治疗方法。
结论针刀治疗臀上皮神经卡压综合征疗效确切,治疗时间短、费用低廉、不良反应少,有较好的推广意义。
标签:针刀治疗;臀上皮神经卡压综合症臀上皮神经卡压综合征是临床导致腰腿痛的主要原因之一[1],其主要见于中老年人且较肥胖者,女性居多,属于中医学“筋出槽”的范畴[5]。
为优选临床治疗臀上皮神经卡压综合征的治疗方案,该研究通过对该院自2008年1月—2013年1月共收治确诊为臀上皮神经卡压综合征的患者198例进行分析,由患者知情同意并自愿分别选择口服药物、推拿按摩、局部封闭、中药离子导入、针刀治疗等方法进行治疗,现报道如下。
1 对象与方法1.1 研究对象由患者在完全知晓的前提下自行选择治疗方案,共分为5组,具体为口服药物27例,推拿按摩36例,局部封闭33例,中药离子导入32例,针刀治疗70例(其中有41例是因选择非针刀治疗后感疗效欠佳又选择针刀治疗的)。
病程1周~2年2个月,平均1年3个月;年龄21~69岁,平均35岁;随访6个月~2年,平均1年8个月。
1.2 治疗方法1.2.1 口服药物常用的非甾体类药物有对乙酰氨基酚、布洛芬、双氯芬酸钠、美罗昔康等,肌肉痉挛重者服强筋松、美索巴莫、氯唑沙宗,或给予地西泮2.5 mg,3次/d,有助于缓解痉挛。
综合治疗臀上皮神经卡压综合症95例

综合治疗臀上皮神经卡压综合症95例臀上皮神经卡压综合征也称“臀上皮神经损伤”、“臀上皮神经痛”等。
是指臀上皮神经经过臀部受到压迫而引起的一系列症状,青壮年及体力劳动者多见。
多为一侧腰臀部弥散性疼痛或麻木,呈钝痛、酸痛等,向臀下方及胸窝放射,临床上比较多见,且常可误诊为腰突症。
我科自2008年1月~2010年10月采用一般治疗、神经阻滞及针刀治疗本病95例,取得较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一般资料:本病例共95例,其中男66例,女29例;年龄18~62岁,其中18~20岁2例,21~30岁25例,31~40岁33例,41~50岁20例,51~60岁12例,60岁以上3例。
病程7天~3年。
右侧发病47例,左侧发病33例,双侧发病15例。
病史:有腰臀部损伤史55例,受风寒湿因素者26例,长时间坐姿不正者9例,无明显诱因者5例。
症状:所有患者均有腰臀部疼痛,尤以臀部疼痛明显,呈弥散性疼痛,或钝痛、酸痛、刺痛或撕裂样疼痛,呈持续性或休息痛,有时向臀下方及大腿后放射,但不超过梋窝,在弯腰、行走、坐起等动作时疼痛加重,腰部不能用力。
体征:腰部及患侧髂后上棘的外下方按压时疼痛明显,或有条索状物,触压时患者感到酸胀麻困疼痛难忍,并且向大腿后侧放射。
伴L3横突尖压痛60例,伴直腿抬高试验阳性者18例,膝腱、跟腱反射均无异常,肌张力正常,病理体征未引出。
影像学检查:62例患者有CT或MRI检查,示L4-5轻度膨出者多见,但无根神经性症状,95例均有X线检查,示正常者38例,腰椎侧弯19例,骨质增生57例。
一般治疗:①休息;②中频治疗,1次/日,20分钟/次;③针刺患侧大肠俞、气海俞、秩边、环跳、殷门等腧穴,1次/日,30分钟/次;④TDP灯烤电,1次/日,30分钟/次。
臀上皮神经阻滞治疗:患者取俯卧位,腹下垫薄枕。
以臀上部最明显的压痛点为穿刺点,此点多位于髂棘中点下方2~3cm处,针垂直刺入皮肤,然后针尖朝上逐渐向髂棘下缘斜刺,由浅入深向皮下刺入皮肤及筋膜下肌肉层作扇形浸润注射,一般注入消炎镇痛液10~15ml。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臀上皮神经卡压综合征治疗现状钟亚彬;乔晋琳【摘要】臀上皮神经卡压征,也称作臀上皮神经损伤、臀上皮神经嵌压征、臀上皮神经炎等,主要表现为患侧腰臀部尤其是臀部的持续性疼痛,可向大腿后外侧放射,臀部可有麻木感,是引起腰腿痛的常见原因之一.由于该病给患者带来了极大痛苦,近年来临床工作者对该病在治疗方面进行了大量的临床实践与研究,为寻求治疗臀上皮神经卡压征效果最好且疗效稳定的最佳方案,现将近年来治疗该病的有关报道综述如下.【期刊名称】《针灸临床杂志》【年(卷),期】2011(027)012【总页数】3页(P55-57)【关键词】臀上皮神经卡压综合征;臀上皮神经:综述【作者】钟亚彬;乔晋琳【作者单位】贵阳中医学院,贵州贵阳550002;海军总医院,北京100048【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246.6臀上皮神经卡压征,也称作臀上皮神经损伤、臀上皮神经嵌压征、臀上皮神经炎等,主要表现为患侧腰臀部尤其是臀部的持续性疼痛,可向大腿后外侧放射,臀部可有麻木感,是引起腰腿痛的常见原因之一。
由于该病给患者带来了极大痛苦,近年来临床工作者对该病在治疗方面进行了大量的临床实践与研究,为寻求治疗臀上皮神经卡压征效果最好且疗效稳定的最佳方案,现将近年来治疗该病的有关报道综述如下。
刘海永[1]通过针刺阿是穴治疗臀上皮神经损伤,在观察的102例患者中,治愈89例,占87.2%;好转12例,占11.8%;未愈1例,占1.0%。
总有效率为99.0%,针刺可迅速改善局部血液循环,促进存积的化学物质的代谢,减轻对神经的刺激,而消除疼痛。
张庆力[2]运用温针灸治疗臀上皮神经损伤206例,痊愈165例,占80.1%;显效30例,占14.6%;好转11例,占5.3%。
李晓清等[3]通过火针治疗本病,观察的30例患者中,治愈 22例,占 73.3%;好转 8例,占26.7%。
由于火针能温通助阳、引阳达络,使气血疏通,经脉肌肤得以濡养,则疼痛麻木自除。
张春宝等[4]运用手法与电脑中频治疗臀上皮损伤96例,并进行对比观察发现,手法治疗组48例患者,痊愈34例,占70.8%;显效12例,占25.0%;好转2例,占4.2%。
电脑中频治疗48例患者中,痊愈20例,占41.6%;显效23例,占48.0%;好转5例,占10.4%。
两组治疗对比观察,手法治疗组治愈率明显高于电脑中频治疗组,具有即刻止痛疗效显著、方法简便、病人乐于接受的特点。
宋鸿权[5]运用推拿与药物治疗臀上皮损伤100例,并进行对比观察发现,手法组有效率为97.14%,药物组总有效率为83.33%,且P<0.05说明手法组与药物组有明显的差异,手法组疗效优于药物组。
马志明[6]采用坐位舒筋手法治疗臀上皮神经卡压征,患者采取坐位,医者以矮凳坐于患者之后,以头顶住患者背部,嘱患者以医者头部为支撑适度后仰。
以右侧为例,医者以右手拇指沿患者右侧腰部竖脊肌作轻柔的横向放松弹拨手法,自上而下,往返2~4次,再至患者右侧臀部,以拇指做由内向外上方的弧形放松手法5 min,在髂嵴缘下压痛点或索状硬结处做紧贴皮肤的弧形舒筋弹拨复位松解手法(由内向外上方单向),力量适当加大,反复10次。
对54例患者进行观察,治愈32例,好转20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6%。
疗程最短4天,最长25天,平均12天。
在常规推拿手法上加坐位舒筋手法对于本病不失为一种有效、简便的疗法。
张泽斌等[7]采用长圆针辨证治疗臀上皮神经卡压综合征,对162例患者进行临床观察,每周治疗1次,经1~3次治疗(平均1.23次),治疗3~10结筋点(平均6.5点)。
结果治愈158例,占98%;显效4例,占2%;无效0例,占0%;总有效率为100%。
段朝霞等[8]采用铍针治疗臀上皮神经卡压综合征,对56例患者进行临床观察,最少治疗1次,最多3次。
经1个月至 6个月的随访,治愈 38例,占67.85%,显效 12例,占 21.42%,有效 6例,占10.71%,无效0例,总有效率100%。
通过对56例患者的两大临床征状记分评判,对比前后的分值变化,经t检验分析,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孙捷等[9]采用铍针治疗臀上皮神经卡压综合征,对236例臀上皮神经卡压综合征的患者进行临床观察,通过痛疼指数评分进行疗效评价,治愈148例,显效23例,好转20例,无效5例,有效率97.87%,疼痛视角模拟指数的治疗前后情况,治疗前为6.019 2±0.399 5,治疗后为0.8988±0.011 9,经统计学处理(组间t检验)显示两者的差异有极显著意义(P<0.01)。
丛培军等[10]通过针刀治疗臀上皮神经卡压征患者86例,优71例,良13例,差 2例,优良率达97.67%。
刘卫校[11]分别采用针刀与封闭疗法对臀上皮神经卡压综合征的73例患者进行治疗,针刀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95.9%,封闭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79.5%。
骆军等[12]采用小针刀治疗臀上皮神经卡压综合征,对80例患者进行临床观察,治疗组48例患者采用小针刀治疗,对照组32例使用电针治疗。
其结果治疗组治愈52.1%,对照组治愈率21.9%,两组比较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
其针刀治疗的有效率高达100%,电针治疗的有效率为84.4%。
杨海文等[13]采用针刀治疗臀上皮神经卡压征,对96例患者进行观察,疗效优的有62例,占65%;良25例,占26%;好转8例,占8%;优良率为92%。
1年后随访有6例复发,经同法治疗后痊愈。
叶田等[14]采用红花注射液对臀上皮神经损伤的患者进行痛点封闭治疗,治愈率68.3%,好转率24.2%,总有效率92.5%,红花注射液有较强的活血祛瘀作用,对臀上皮神经损伤疗效显著。
何炯成等[15]、陈吉利等[16]运用野木瓜注射液进行局部注射治疗,均取得显著疗效。
野木瓜注射液是从野木瓜中提取的有效成份精制而成的中药制剂,主要成份为三萜皂苷、酚类和氨基酸等,具有祛风止痛、舒筋活络功能。
刘新明等[17]采用神经阻滞治疗臀上皮神经卡压征,对53例患者运用2%利多卡因5 ml、0.9%生理盐水10 ml、曲安奈德40 mg/ml、B122 mg/4 ml、赖氨匹林0.58/2 ml混合液进行痛点的神经阻滞,5~7天治疗1次,3次为一疗程。
其阻滞治疗1次疼痛消失者41例,占77.35%;2次者11例,占20.75%;3次者1例,占1.8%,总有效率为99%。
神经阻滞方法的药物作用针对性极强,对神经的挤压、局部微循环的改善、解除肌肉血管痉挛、阻断传导路、防止和抑制纤维组织增生变性均起到有效作用,最终达到消除疼痛之目的。
宋敏[18]采用封闭配合手法治疗臀上皮神经卡压综合征,观察的42例患者中,经1次治愈者19例,占45.24%,经2次治愈者11例,占26.19%,经3次治愈者12例,占28.57%,总治愈率为100%。
王平等[19]采用推拿配合局部封闭治疗臀上皮神经综合征,观察患者29例,采用多种推拿手法并用,并配合1%的利多卡因与醋酸曲安耐德混合液局部封闭治疗臀上皮神经卡压综合征患者,连续治疗3疗程,并随访1月后观察疗效。
结果:治愈16例,显效8例,好转4例,无效者1例,治愈率为55.17%,总有效率为96.55%。
结论:推拿配合局部封闭治疗臀上皮神经卡压综合征效果满意。
朱俊琛等[20]采用痛点注射结合弹拨手法治疗臀上皮神经损伤,83例患者被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43例,行痛点阻滞结合弹拨手法治疗;对照组40例,以痛点针刺结合弹拨手法治疗。
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7.7%,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7.5%。
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
痛点注射结合弹拨手法治疗臀上皮神经损伤的效果显著优于针刺弹拨组。
王峥等[21]采用针刀配合温针治疗臀上皮神经损伤,将73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9例,采用温针配合针刀治疗;对照组34例,单纯使用温针治疗。
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2.3%,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9.4%,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针刀配合温针治疗臀上皮神经损伤疗效优于单纯温针治疗。
李良平等[22]采用针刀配合熏蒸治疗臀上皮神经卡压综合征,将80例患者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采用针刀治疗,针刀治疗后第3天开始中药熏蒸治疗,对照组给予封闭疗法。
观察组有效率为95%,痊愈率为 72.5%,对照组有效率为 75%,痊愈率为37.5%,通过统计学分析观察组的有效率与对照组相比P<0.05,观察组的痊愈率与对照组相比 P<0.005,数据说明针刀配合中药熏蒸比单纯的封闭组疗效好。
周广明等[23]对52例臀上皮神经卡压征患者采用小针刀疗法配合局部注射2%利多卡因3 ml、维生素B12500 ug、曲安奈德20 mg及红花注射液5 ml混合液。
结果痊愈39例,占75%,好转13例,占25%,总有效率100%。
钟康华等[24]采用痛点小针刀松解及推拿治疗82例臀上皮神经卡压综合征,治愈70例,占85.3%,无效者为零,有效率为100%。
结论:小针刀配合推拿治疗臀上皮神经卡压综合征疗效满意。
刘萍[25]采用小针刀配合TDP理疗治疗臀上皮神经损伤,其治愈率为88%,有效率为100%。
王学志[26]将50例臀上皮神经卡压综合征的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采用手法治疗配合中频电刺激治疗,对照组采用口服甲钴胺、维生素B1、B6等营养神经性药物配合针灸治疗。
治疗组30例患者,治愈11例,占37%,显效10例,占33%,有效为8例,占27%,无效为1例,占3%,总有效率为97%。
对照组20例患者,治愈6例,占30%,显效5例,占25%,有效为5例,占25%,无效为4例,占20%,总有效率为80%。
由此看出手法结合中频电刺激治疗,疗效明显且肯定,值得推广。
通过对2001年以来臀上皮神经卡压综合征临床治疗文献的分析,虽然治疗手段较丰富,临床疗效也得到进一步提高,但总的来说都不是十分理想。
从所检索的文献看,推拿、针灸等单一疗法起效缓慢,针刀等闭合性松解术治疗疗效虽较快,但手术治疗会给患者带来一定痛苦,并要求术者具有较高的技术水平,且针刀等闭合性手术的治疗机理尚缺少科学的基础实验研究。
封闭疗法只是起暂时的治疗作用,长远疗效观察不佳。
通过对文献的分析还发现,臀上皮神经卡压综合征没有统一的诊断标准及临床疗效评判标准,难以在医学界得到推广,因此制定统一的诊断和疗效评判标准,将有利于临床疗效的评估和疗法的选择,从而选择出最佳治疗方案,以提高疗效。
[1]刘海永.针刺阿是穴治疗臀上皮神经损伤102例[J].河北中医,2003,25(12):911[2]张庆力,温针灸治疗臀上皮神经损伤206例[J].河北中医,2001,23(3):211[3]李晓清,刘明.火针治疗臀上皮神经疼痛综合征30例[J].中国针灸,2005,25(11):767[4]张春宝,崔金先.手法治疗臀上皮神经损伤综合征临床研究[J].广西医科大学学报,2005,22(2):254-255[5]宋鸿权.推拿治疗臀上皮神经损伤100例临床观察[J].按摩与导引,2003,19(4):7-9[6]马志明.坐位舒筋手法治疗臀上皮神经卡压综合征[J].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2009,25(4):560-561[7]张泽斌,焦会妮,樊慧姝.长圆针辨证治疗臀上皮神经卡压综合征162例[J].中国当代医药,2010,17(22):130-131[8]段朝霞,任丰涛.铍针治疗臀上皮神经卡压综合征56例临床观察[J].微创医学,2007,2(1):61-62[9]孙捷,陈旭辉,王西迅.铍针治疗臀上皮神经卡压综合征[J].中国中医骨伤科杂志,2005,13(3):29-30[10]丛培军,王春叶.针刀治疗臀上皮神经卡压综合征86例[J].山西中医,2001,17(5):35[11]刘卫校.针刀松解治疗臀上皮神经综合征[J].中国临床康复,2003,25(6):280[12]骆军,唐峰.小针刀治疗臀上皮神经卡压综合征疗效观察[J].实用中医药杂志,2010,26(2):108-109[13]杨海文,马罕怿,郭言川.小针刀治疗臀上皮神经卡压综合征96例体会[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0,19(10):1234-1235[14]叶田,马勇胜.红花注射液治疗臀上皮神经损伤66例[J].中医药学报,2002,30(4):30[15]何炯成,王艮存,陈继红.野木瓜合剂治疗臀上皮神经卡压综合征[J].中国中医骨伤科杂志,2008,16(5):27[16]陈吉利,吴建华.局部注射治疗臀上皮神经痛112例[J].中医外治杂志,2006,15(6):45[17]刘新明,吴凤琴.神经阻滞治疗臀上皮神经嵌压征[J].内蒙古医学杂志,2005,37(3):259-260[18]宋敏.封闭配合手法治疗臀上皮神经卡压综合征42例[J].颈腰痛杂志,2004,25(4):284[19]王平,郑常军,孙巧云.推拿配合局部封闭治疗誉上皮神经卡压综合征29例[J].新中医,2010,42(2):77-78[20]朱俊琛,刘德春.痛点注射结合弹拔手法治疗臀上皮神经损伤43例[J].安徽中医学院学报,2008,27(3):26[21]王峥,潘长青.针刀配合温针治疗臀上皮神经损伤73例临床观察[J].中医药导报,2006,12(10):55-56[22]李良平,孙玉萍.针刀配合熏蒸治疗臀上皮神经卡压综合征[J].按摩与导引,2008,28(4):12-13[23]周广明,陈丽霞.小针刀配合局部阻滞治疗臀上皮神经卡压征[J].实用疼痛学杂志,2007,3(2):429-430[24]钟康华,招仕富.小针刀并推拿治疗臀上皮神经卡压综合征的临床观察[J].按摩与导引,2006,26(5):44[25]刘萍.小针刀配合物理疗法治疗臀上皮神经痛60例[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4,13(9):1191[26]王学志.综合治疗臀上皮神经卡压综合征[J].颈腰痛杂志,2010,31(4):313-314【相关文献】[1]刘海永.针刺阿是穴治疗臀上皮神经损伤102例[J].河北中医,2003,25(12):911[2]张庆力,温针灸治疗臀上皮神经损伤206例[J].河北中医,2001,23(3):211[3]李晓清,刘明.火针治疗臀上皮神经疼痛综合征30例[J].中国针灸,2005,25(11):767 [4]张春宝,崔金先.手法治疗臀上皮神经损伤综合征临床研究[J].广西医科大学学报,2005,22(2):254-255[5]宋鸿权.推拿治疗臀上皮神经损伤100例临床观察[J].按摩与导引,2003,19(4):7-9 [6]马志明.坐位舒筋手法治疗臀上皮神经卡压综合征[J].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2009,25(4):560-561[7]张泽斌,焦会妮,樊慧姝.长圆针辨证治疗臀上皮神经卡压综合征162例[J].中国当代医药,2010,17(22):130-131[8]段朝霞,任丰涛.铍针治疗臀上皮神经卡压综合征56例临床观察[J].微创医学,2007,2(1):61-62[9]孙捷,陈旭辉,王西迅.铍针治疗臀上皮神经卡压综合征[J].中国中医骨伤科杂志,2005,13(3):29-30[10]丛培军,王春叶.针刀治疗臀上皮神经卡压综合征86例[J].山西中医,2001,17(5):35 [11]刘卫校.针刀松解治疗臀上皮神经综合征[J].中国临床康复,2003,25(6):280[12]骆军,唐峰.小针刀治疗臀上皮神经卡压综合征疗效观察[J].实用中医药杂志,2010,26(2):108-109[13]杨海文,马罕怿,郭言川.小针刀治疗臀上皮神经卡压综合征96例体会[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0,19(10):1234-1235[14]叶田,马勇胜.红花注射液治疗臀上皮神经损伤66例[J].中医药学报,2002,30(4):30 [15]何炯成,王艮存,陈继红.野木瓜合剂治疗臀上皮神经卡压综合征[J].中国中医骨伤科杂志,2008,16(5):27[16]陈吉利,吴建华.局部注射治疗臀上皮神经痛112例[J].中医外治杂志,2006,15(6):45 [17]刘新明,吴凤琴.神经阻滞治疗臀上皮神经嵌压征[J].内蒙古医学杂志,2005,37(3):259-260[18]宋敏.封闭配合手法治疗臀上皮神经卡压综合征42例[J].颈腰痛杂志,2004,25(4):284 [19]王平,郑常军,孙巧云.推拿配合局部封闭治疗誉上皮神经卡压综合征29例[J].新中医,2010,42(2):77-78[20]朱俊琛,刘德春.痛点注射结合弹拔手法治疗臀上皮神经损伤43例[J].安徽中医学院学报,2008,27(3):26[21]王峥,潘长青.针刀配合温针治疗臀上皮神经损伤73例临床观察[J].中医药导报,2006,12(10):55-56[22]李良平,孙玉萍.针刀配合熏蒸治疗臀上皮神经卡压综合征[J].按摩与导引,2008,28(4):12-13[23]周广明,陈丽霞.小针刀配合局部阻滞治疗臀上皮神经卡压征[J].实用疼痛学杂志,2007,3(2):429-430[24]钟康华,招仕富.小针刀并推拿治疗臀上皮神经卡压综合征的临床观察[J].按摩与导引,2006,26(5):44[25]刘萍.小针刀配合物理疗法治疗臀上皮神经痛60例[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4,13(9):1191[26]王学志.综合治疗臀上皮神经卡压综合征[J].颈腰痛杂志,2010,31(4):313-314中图分类号:R246.6。